十月家这两天热闹极了,昨天送走了贵子大娘,今天又迎来了媒婆。
十月正给王氏做饭呢,有人在外边大喊道:“这是朱家吗?”
丫头很能吃,王氏为了给闺女攒口粮,一天要吃四、五顿饭,十月也不嫌麻烦,只要王氏说饿,她就面条鸡蛋、芝麻盐儿饭、小米饭的换着花样的做。
其实陶氏看十月这样心疼得不得了,心说我做月子那会儿,连个侍候的人都没服,不也养大了六个孩子嘛,怎么王氏就这么支使起我闺女来了。就暗中告诉十月,王氏的饭不用顿顿都现做,可以一次多做些,她想吃的时候再热热就行了,再有孩子的小戒子也不用总洗,尿湿的那些晒干可以接着再用。
但朱林临去县里的时候,就拜托十月帮他好好照顾一下妻女,更何况十月也是个闲不住的,这样天天有点儿事做她觉得更高兴。但她知道陶氏是心疼自己,就劝陶氏说三月也快生了,要是把三月和王氏调换一下,那三月得多享福啊。陶氏听后,就一脸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没再说什么,但却不再阻拦十月侍候王氏了。
刘氏今天领石头回娘家了,她大姐又生了个儿子,她跟她娘一起去给她大姐做洗三去了。
十月把面条赶紧下到锅里,就迎了出去。昨天贵子大娘来十月家坐了会儿,回去腰疼得不行,晚上连夜请的大夫。陶氏今天上午听说后,就拎着两只鸡去看贵子大娘去了。
十月走出房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相貌平常的妇人在院门口站着呢。
十月走到那妇人跟前,行过礼后,笑着说道:“这位大娘,这确是朱家,不知您有何贵干?”
这妇人是本县的官媒,平时接触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今天来这是受县里王夫人的委托,来给她家的三小子提亲的,其实她原本是不想来的,她一直都不太瞧得起县城以外的地方的人,就跟王夫说县里什么样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没有啊,想要娶个什么样的,只要跟她知会一声,保证能让她满意。但王夫人就是一口咬定,要让她来朱家提亲,而且拜托她务必一力促成此事,还许诺此事要是成了,谢媒礼不少二十两银子,她平常干一年都未必能得这么多赏钱,因此心动之下跑了这么一趟。
其实接她的想法,自己只要把来意说明,这户人家还不得欢天喜地的答应这门亲事啊。县里的王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长,但胜在家底殷实,他家的三公子更是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而眼前的这户人家,看着虽然也有些家底,但怎么能和王家又有铺子,又有田地的相比,因此她很是倨傲的开口说道:“小姑娘,你家大人呢,将你家大家叫出来,就说有喜事登门了。”
十月看着她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说话的语气也像是在施舍自家一样,就有些生气了,心说到了我的一亩三分地,还敢看不起我,口气就有些冲道:“什么事儿啊?我家大人都没在家。”
官媒虽然不到哪儿都受到尊敬,但一般人不愿意得罪她们,她们因是官府指定的媒人,手上掌握的资料比较多,她们要是开口说了哪个人的坏话,那这人的婚事就要有波折了,所以就算是婚事不成也极少看人脸色。更何况十月是她一直瞧不起的农村人给了她脸色看,她心里一怒,不但脸上带出来了,更是出口教训上了,说道:“你这个孩子怎么说话呢,还有没有点教养啊,我告诉你这事要是黄了,你们就后悔去吧。”
十月冷笑了一下说:“后悔,我是挺后悔出来听你在这疯言疯语的。”
这时,陶氏从朱保贵家走了出来,看着十月好像在人吵架的样子,就连忙快走了几步,边走边说:“十月,你干嘛呢?”
这官媒既然来提亲,哪能不知道提的是哪个人,一听眼前的人就是她要提亲的人,心里这个腷应啊,只恨不得从没来过这一趟。
十月见陶氏走了过来,就退后一步,说:“娘,这位大婶是来找您的,没事儿我就先回屋了。”
说着就转身走了。
陶氏看着眼前的妇人,明显是跟十月有了口舌,刚才俩人的脸上都带着怒气呢,而十月刚才的话又没头没脑的,就迟疑的说道:“这位大姐,你找我有事儿啊?”
这官媒平缓了一下情绪,才开口说道:“大妹子,咱们有话进屋说呗,有些话在这里说恐怕是不方便。”
当凡是个当娘的,只要自家的孩子跟人家有了口舌,虽然嘴里会骂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让孩子道歉,但心里必是想着这事肯定不怨自己孩子的,有了先前的想法,再加上这妇人云山雾罩的作派,陶氏对这妇人也不喜起来,但出于礼貌还是开口邀请她进了屋。
十月这些天侍候王氏,一会儿做饭,一会儿洗东西的,就穿了件七月以前的旧衣服,此时又因为烧苞米杆,头发上沾了片苞米叶子,所以那官媒跟陶氏进屋看到十月这样时,心里直呼晦气,埋怨王夫人自己瞎了眼挑了这么个姑娘,还连带着她也跟着倒霉。
那官媒进屋后,都没让陶氏插话,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通。着重介绍了一下王家的家底,一间绸缎铺子、两间米铺以及田地一百多垧。
但也重复的介绍了两遍王三公子年方十六,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不但学问好,人长得更是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说完就一脸我等你跟我道歉以及你们快乐傻了吧的高难度、极复杂的表情看着陶氏。
陶氏看着孙媒婆的表情,心里冷笑了一下子,心说我当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呢,就这样的人家河西一抓一大把,十月要是想嫁这样的人家,那还真不是自己吹,排队的有的是。而且秀才怎么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是秀才,与其那样,还不如会个手艺,不让老婆孩儿跟着挨饿才是正经。
但毕竟自家闺女的名声要紧,可不能弄出个挑剔、贪财的名声,就不卑不亢的说:“孙大姐,真是对不住,让您白跑了一趟。我这个小闺女自小就没离开过我的身边,所以我和她爹都不打算将她远嫁,只想在家附近给她找个人家,这样我跟她爹能时时看着她,我俩也就放心了。”
孙媒婆听完,心说跟我拿乔,你还嫩了点儿,就冷冷的说:“既然你们是这么想的,那我就去跟王夫人回了此事,不过你们可要想明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当官媒这些年还没见有几个乡下人能嫁到县里的呢,更何况是像王家这样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人家。”
陶氏这时也没耐心跟她扯下去了,就说:“王家既然条件这么好,那想必有的是好闺女等着呢,我们就不跟着掺和了,您请回吧。”
这事一开始宾主双方就都带着怒气,哪能谈好,所当看着孙媒婆气呼呼的背影时,十月一点儿也不感觉意外。
十月这边的亲事一个接一个的,刘其芳那儿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还是大家觉得朱玉冬不好办事,所以谁也不愿意帮着刘其芳说亲事,但刘其芳现在可顾不上自己在婚姻市场上,不如十月受欢迎了。
她现在一心想着如何讨好杜成风的娘亲呢。她眼见着杜成风就是跟自己装糊涂,心里是又恨又急,但她已经在杜成风身上花这么多的功夫了,要她放弃她是不甘心的。
她思来想去的,突然发现自己努力错了方向,杜成风就算是跟自己情投意合了,他也不能跟他爹娘说要娶自己呀,要是那样自己的名声也不好听啊,一个私相授受是跑不了。看来自己要从杜夫人那下手了。她可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怎么去接近杜夫人,接近后怎么投其所好,这些她都全盘规划好后,才开始实施。
她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发现杜夫人和林大太太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去娘娘庙,听那里的主持讲经。又花了点儿钱,从杜夫人一个贴身丫鬟的干娘的闺女那得知,杜夫人本人就颇有才名,因此最是喜欢能吟诗作对的才女,另外杜夫人本人的刺绣不好,所以她最喜欢女红好的女子。
打听完这些,刘其芳真是心花怒放啊,她对拿下杜夫人的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心说杜夫人的这些条件完全就是为她所置呀。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跟朱玉冬挑了一个初一的日子,跟十月家借了驴车去了娘娘庙。但她跟朱玉冬都不会赶车,原本想让朱权送她们一趟的,可她们也太自以为是了,凭什么在她们做了那么多事情后,十月家还要心无芥蒂的跟她们交往,能把驴车借给她们都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了。
朱玉冬最后花了点钱儿,找了一个屯里的妇人帮着赶车去了庙上。
十月正给王氏做饭呢,有人在外边大喊道:“这是朱家吗?”
丫头很能吃,王氏为了给闺女攒口粮,一天要吃四、五顿饭,十月也不嫌麻烦,只要王氏说饿,她就面条鸡蛋、芝麻盐儿饭、小米饭的换着花样的做。
其实陶氏看十月这样心疼得不得了,心说我做月子那会儿,连个侍候的人都没服,不也养大了六个孩子嘛,怎么王氏就这么支使起我闺女来了。就暗中告诉十月,王氏的饭不用顿顿都现做,可以一次多做些,她想吃的时候再热热就行了,再有孩子的小戒子也不用总洗,尿湿的那些晒干可以接着再用。
但朱林临去县里的时候,就拜托十月帮他好好照顾一下妻女,更何况十月也是个闲不住的,这样天天有点儿事做她觉得更高兴。但她知道陶氏是心疼自己,就劝陶氏说三月也快生了,要是把三月和王氏调换一下,那三月得多享福啊。陶氏听后,就一脸慈爱的摸了摸她的头,没再说什么,但却不再阻拦十月侍候王氏了。
刘氏今天领石头回娘家了,她大姐又生了个儿子,她跟她娘一起去给她大姐做洗三去了。
十月把面条赶紧下到锅里,就迎了出去。昨天贵子大娘来十月家坐了会儿,回去腰疼得不行,晚上连夜请的大夫。陶氏今天上午听说后,就拎着两只鸡去看贵子大娘去了。
十月走出房门,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相貌平常的妇人在院门口站着呢。
十月走到那妇人跟前,行过礼后,笑着说道:“这位大娘,这确是朱家,不知您有何贵干?”
这妇人是本县的官媒,平时接触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今天来这是受县里王夫人的委托,来给她家的三小子提亲的,其实她原本是不想来的,她一直都不太瞧得起县城以外的地方的人,就跟王夫说县里什么样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没有啊,想要娶个什么样的,只要跟她知会一声,保证能让她满意。但王夫人就是一口咬定,要让她来朱家提亲,而且拜托她务必一力促成此事,还许诺此事要是成了,谢媒礼不少二十两银子,她平常干一年都未必能得这么多赏钱,因此心动之下跑了这么一趟。
其实接她的想法,自己只要把来意说明,这户人家还不得欢天喜地的答应这门亲事啊。县里的王家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长,但胜在家底殷实,他家的三公子更是取得了秀才的功名。而眼前的这户人家,看着虽然也有些家底,但怎么能和王家又有铺子,又有田地的相比,因此她很是倨傲的开口说道:“小姑娘,你家大人呢,将你家大家叫出来,就说有喜事登门了。”
十月看着她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说话的语气也像是在施舍自家一样,就有些生气了,心说到了我的一亩三分地,还敢看不起我,口气就有些冲道:“什么事儿啊?我家大人都没在家。”
官媒虽然不到哪儿都受到尊敬,但一般人不愿意得罪她们,她们因是官府指定的媒人,手上掌握的资料比较多,她们要是开口说了哪个人的坏话,那这人的婚事就要有波折了,所以就算是婚事不成也极少看人脸色。更何况十月是她一直瞧不起的农村人给了她脸色看,她心里一怒,不但脸上带出来了,更是出口教训上了,说道:“你这个孩子怎么说话呢,还有没有点教养啊,我告诉你这事要是黄了,你们就后悔去吧。”
十月冷笑了一下说:“后悔,我是挺后悔出来听你在这疯言疯语的。”
这时,陶氏从朱保贵家走了出来,看着十月好像在人吵架的样子,就连忙快走了几步,边走边说:“十月,你干嘛呢?”
这官媒既然来提亲,哪能不知道提的是哪个人,一听眼前的人就是她要提亲的人,心里这个腷应啊,只恨不得从没来过这一趟。
十月见陶氏走了过来,就退后一步,说:“娘,这位大婶是来找您的,没事儿我就先回屋了。”
说着就转身走了。
陶氏看着眼前的妇人,明显是跟十月有了口舌,刚才俩人的脸上都带着怒气呢,而十月刚才的话又没头没脑的,就迟疑的说道:“这位大姐,你找我有事儿啊?”
这官媒平缓了一下情绪,才开口说道:“大妹子,咱们有话进屋说呗,有些话在这里说恐怕是不方便。”
当凡是个当娘的,只要自家的孩子跟人家有了口舌,虽然嘴里会骂自己的孩子不懂事,让孩子道歉,但心里必是想着这事肯定不怨自己孩子的,有了先前的想法,再加上这妇人云山雾罩的作派,陶氏对这妇人也不喜起来,但出于礼貌还是开口邀请她进了屋。
十月这些天侍候王氏,一会儿做饭,一会儿洗东西的,就穿了件七月以前的旧衣服,此时又因为烧苞米杆,头发上沾了片苞米叶子,所以那官媒跟陶氏进屋看到十月这样时,心里直呼晦气,埋怨王夫人自己瞎了眼挑了这么个姑娘,还连带着她也跟着倒霉。
那官媒进屋后,都没让陶氏插话,就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通。着重介绍了一下王家的家底,一间绸缎铺子、两间米铺以及田地一百多垧。
但也重复的介绍了两遍王三公子年方十六,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不但学问好,人长得更是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说完就一脸我等你跟我道歉以及你们快乐傻了吧的高难度、极复杂的表情看着陶氏。
陶氏看着孙媒婆的表情,心里冷笑了一下子,心说我当什么了不得的人家呢,就这样的人家河西一抓一大把,十月要是想嫁这样的人家,那还真不是自己吹,排队的有的是。而且秀才怎么了,有的人一辈子都是秀才,与其那样,还不如会个手艺,不让老婆孩儿跟着挨饿才是正经。
但毕竟自家闺女的名声要紧,可不能弄出个挑剔、贪财的名声,就不卑不亢的说:“孙大姐,真是对不住,让您白跑了一趟。我这个小闺女自小就没离开过我的身边,所以我和她爹都不打算将她远嫁,只想在家附近给她找个人家,这样我跟她爹能时时看着她,我俩也就放心了。”
孙媒婆听完,心说跟我拿乔,你还嫩了点儿,就冷冷的说:“既然你们是这么想的,那我就去跟王夫人回了此事,不过你们可要想明白,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当官媒这些年还没见有几个乡下人能嫁到县里的呢,更何况是像王家这样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人家。”
陶氏这时也没耐心跟她扯下去了,就说:“王家既然条件这么好,那想必有的是好闺女等着呢,我们就不跟着掺和了,您请回吧。”
这事一开始宾主双方就都带着怒气,哪能谈好,所当看着孙媒婆气呼呼的背影时,十月一点儿也不感觉意外。
十月这边的亲事一个接一个的,刘其芳那儿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还是大家觉得朱玉冬不好办事,所以谁也不愿意帮着刘其芳说亲事,但刘其芳现在可顾不上自己在婚姻市场上,不如十月受欢迎了。
她现在一心想着如何讨好杜成风的娘亲呢。她眼见着杜成风就是跟自己装糊涂,心里是又恨又急,但她已经在杜成风身上花这么多的功夫了,要她放弃她是不甘心的。
她思来想去的,突然发现自己努力错了方向,杜成风就算是跟自己情投意合了,他也不能跟他爹娘说要娶自己呀,要是那样自己的名声也不好听啊,一个私相授受是跑不了。看来自己要从杜夫人那下手了。她可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怎么去接近杜夫人,接近后怎么投其所好,这些她都全盘规划好后,才开始实施。
她经过两个多月的观察,发现杜夫人和林大太太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去娘娘庙,听那里的主持讲经。又花了点儿钱,从杜夫人一个贴身丫鬟的干娘的闺女那得知,杜夫人本人就颇有才名,因此最是喜欢能吟诗作对的才女,另外杜夫人本人的刺绣不好,所以她最喜欢女红好的女子。
打听完这些,刘其芳真是心花怒放啊,她对拿下杜夫人的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心说杜夫人的这些条件完全就是为她所置呀。
一切准备就绪后,她跟朱玉冬挑了一个初一的日子,跟十月家借了驴车去了娘娘庙。但她跟朱玉冬都不会赶车,原本想让朱权送她们一趟的,可她们也太自以为是了,凭什么在她们做了那么多事情后,十月家还要心无芥蒂的跟她们交往,能把驴车借给她们都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了。
朱玉冬最后花了点钱儿,找了一个屯里的妇人帮着赶车去了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