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一侧,一众明将跪倒接旨.
趾高气昂的锦衣卫朗声宣读皇帝旨意,洋洋洒洒一段,说得却是昔年洪武皇帝陛下在位之时,北伐大将常遇春病逝,副将曹国公李文忠临危受命,接管全军后大败元军之事。决意效仿父皇之事,命新城侯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不负厚望,继续征讨安南,另赐予尚方宝剑一柄,军中不论爵位高低,官职大小,若有抗旨不遵,贻误军机者,一概杀无赦 ”“ 。
原来朱棣虽知张辅虽同其父追随自己,屡经战阵,然则毕竟年岁尚轻,临危受命下恐威望,资历难以服众,故此除谕旨册封张辅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外,特赐剑一柄,使得大军号令严明。
张辅双手接过圣旨,口中沉声答道:“微臣张辅谨遵陛下旨意,当肝脑涂地,效死竭力,剿灭胡氏逆贼,以振大明国威。”身后一众名将尽皆拱手说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不敢有违军令。”
帅帐之中,两列明军将领肃立两侧。一个军中文书朗声诵读一篇讨逆檄文,说的却是陈氏一脉本为安南之主,胡一元,胡汉苍父子杀主作乱,窃据其位。诈作恭顺,杀死大明皇帝陛下谕旨册封,归国接位的陈天平,更伏击大明使者军队,罪不容诛。自己奉旨出兵,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安南兵将,官员有依旧忠于陈氏者,尽可放心来投天朝王师,视其功劳大小,皆有赏赐。
待得讨逆檄文念毕,张辅站起身来,目光扫视一众肃立的明军将领,沉声说道:“众将回营后率士卒砍竹伐木,将此檄文书写竹片,木板之上,放入河中顺流而下,以使得安南官员,兵将知晓我大明师出有名,讨伐逆贼之意。”
一众将领多是昔日追随朱棣靖难起兵之辈,眼见张辅接掌大军统帅之位后,传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有乱敌军心之用,心中不禁折服,尽皆轰然应诺。原来大军驻扎方圆数十里内,多有河流蜿蜒而下,朝安南境内流去,这般伐木檄文,顺水漂流而下的举动虽则颇为麻烦,却不是派遣乔装的斥候散布消息可与之相提并论。
数日之后,另一路明军在西平侯沐晟的统领下自云南蒙自兵发安南。胡一元父子自杀死陈天平,御史聂聪后也整军备战,不料明军两路大军分进合击,不免顾此失彼,仓促调集数万兵马在芹站山区伏击,意图依仗地利重创沐晟。
自洪武年间便即子承父业,统领大军镇守云贵的西平侯沐晟少年随父征战,非是易于之辈,自攻入安南后当即收罗那些依旧忠于陈氏家族的当地官员,探明地形以及敌军设伏之地后,依仗优势军力反将敌军团团围困,安南主将胡汉苍率军突围下被沐晟引兵追杀,折损万余兵马后仓皇逃去。
安南官员中心怀陈氏家族者不乏其人,再见得胡汉苍惨败而逃,许多首鼠两端之辈不禁纷纷动摇,多有率领部下归顺明军。
两路明军在张辅,沐晟率领下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入安南腹心之地。
南京城外长江与秦淮河之间,有十数条以人工挖掘而成的作塘。数条巨大无匹的木船上,无数的工部匠人士卒忙碌不休,各自赶工。原来此处便是工部所辖龙江船厂,制造海船之地。
大道之上数百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当前开道。早已得到消息,负责龙江船厂造船事宜的工部官员李昭祥当即率领麾下官员跪倒两侧,恭迎皇帝的到来。
身穿龙袍的朱棣策马缓行间,遥见远处作塘内的艨艟巨舰远胜自己昔日渡江所乘的水师战船,不禁甚是欣然,转头对身后不远,步行跟随的朱权笑道:“老十七,你看这船比昔日渡江之时,咱们所乘坐的大了只怕不止一倍有余吧。”说说到这里,兴致勃勃的对随行的郑和问道:“此船长宽几何?”
“启奏陛下,此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郑和恭敬答道。
朱权遥望远处那静静矗立在船坞中,超出自己想象的艨艟巨舰,不禁也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颔首答道:“这般大小的海船,的确超乎微臣所想。”他实在难以明白,这些仅仅依靠人力的能工巧匠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出了这么一只长达一百三十米,宽过五十米的巨无霸海船。
待得行至近前,这艘三层楼高低,接近完工的海船在众人眼中愈发显得雄伟无匹。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眼见空阔的甲板之上,一众施工的匠人早被锦衣卫驱逐下船,而眼前的皇帝陛下依旧高踞汗血宝马上舍不得下来,当即厉声呵斥一众部下将数块坚木并列搭在船舷之上,对朱棣躬身奏道:“微臣恭请陛下策马上船。”他自靖难之战在济南追随朱棣以来,岂不知这位皇帝陛下喜爱纵马骑射,今日之所以不带一众尚书侍郎等文官前来,便是因为这般策马出京的举动,实在不合皇帝出行的诸多礼仪,索性只命自己率领一众锦衣卫护驾,也免得礼部那些腐儒们在耳边聒噪不休,坏了策马出游的性子。
朱棣意气风发的挥鞭而下,驱策坐骑顺着跳板登上了海船的甲板。
朱权登上甲板后细看之下,发觉甲板不但以极为坚实的木料拼接而成,而且刷有一层厚厚的涂料,也不知是何物,不禁目露好奇之色,转头对不远处的郑和问道:“海水和江河之水全然不同,木材浸泡在水中经年累月,不怕损坏漏水么?”
“不知何故,海船木料腐朽的确胜过江河之船。不过这艘沙船以百年老木风干铸造,更反复涂刷上等桐油,远胜一般海船。”郑和昔日跟随船队北上,也曾细细看过那些海船在海水浸泡日久后的腐朽之处,自奉旨在龙江船厂督工造船后,多有和工部,甚至是水师的能工巧匠接触,故此对造船的木料以及防腐手段那是一清二楚。
“沙船?其余三种又是何名?”朱权心知他日郑和便要率领由这般庞大的海船组成的舰队出海,对于古代海船也是兴趣盎然,情不自禁的问道。
郑和微笑答道:“沙船胜于鸟船,福船,广船之处便在于其一吃水较浅,不易搁浅。其二能以帆调俄使用斗风,纵然逆风亦能前行。其三,船体宽大,在狂涛巨lang中远比其他三种船型稳定。其四多桅多帆,亦且桅高,帆大,更易借用风力速行。”言罢又不厌其烦的诉说另外三种海船的特点。原来中国古代海船由其船体结构,大致分为沙船,福船,广船,鸟船四种。
此时朱棣策马在船上绕了一圈后翻身下马,顺着舷梯登上船头,负手遥望天际烟波浩渺的滚滚长江,不禁心胸一畅,心中暗自思忖道:若是他日朕能亲自率领两三万水师,乘坐这般艨艟巨舰出海,不知又是如何一般快意之事?
夜色笼罩下,安南重镇多邦城中,胡汉苍看了看面色铁青的父亲胡一元,沉声说道:“敌军连战连胜,明日便由孩儿我率领象兵冲阵,谅这些家伙纵然骁勇善战,也不曾见过这般战法,只需明日大胜一场,便能重振军心士气。”
身穿甲胄的胡一元略一沉吟后重重颔首说道:“明日为父亲自在城头擂鼓助威。只要在城下重创敌军,他们虽则兵力雄强,也耐不得旷日持久的大战,势必退兵而去。”原来自胡汉苍率军在芹站山区伏击沐晟,反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后,由张辅,沐晟率领的两路明军分头并进,几乎没遇到什么顽强的抵抗,便即在白鹤江会师。
胡一元仓促调集举国之兵四十余万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个天险,伐木筑寨,绵延九百余里,又沿江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岂料如此一来反倒犯了兵力分散的兵家大忌,根本挡不住集中兵力的明军攻击,加之安南军中多有将领官员临阵叛逃,终于被张辅,沐晟率领的明军连连得手,攻至多邦城下。
胡一元毕竟也是历经战阵的军旅出身,本想依仗多邦城墙高大,率领城外城内共计三十万大军据城死守,此时听儿子一力主战下豁然醒悟过来目下最为要紧的乃是获得一场大胜以挽回连战连败的颓丧士气。在他看来,只要明日能以象兵之威,杀得明军血流成河,那么麾下的那些首鼠两端的官员,将校们,不会再有胆子如昔日一般成群结队的投降敌军而去。
城外连绵不尽的明军大营中,一个三十出头,面目英挺,身材健壮,顶盔惯甲的中年男子迈步走入帅帐中,向端坐帅案后的大军统帅张辅禀告巡视军营的结果。他便是此次明朝大军副帅,昔日大明开国元勋沐英的儿子,目下的西平侯沐晟。
张辅听闻军中众营安然无事,不禁微微颔首,脑海回想不久前询问数个投降而来的安南军将,听闻他们说起胡一元父子在军中搜罗了不少大象,饶是他见惯战阵,也不禁有些微微焦虑。原来大象这动物在安南虽则并不出奇,在大明却也算得颇为稀罕,他也是自率军攻入安南后方才见得这般身躯庞大的动物。若是这般皮糙肉厚,不惧刀剑箭矢的数百头大象冲阵而来,只怕单凭士卒们力战,未必能抵挡得住。
落座后的沐晟听闻张辅诉说心中忧虑后,微笑答道:“将军无须心忧,胡家父子欲驱使蛮象为兵,与我等决战,不过是连战连败下狗急跳墙而已。末将往昔少年之时跟随家父,在颖国公麾下征讨鞑子梁王之时,就曾见过元军驱策蛮象为兵冲阵。天生万物,皆有其破绽所在,大象虽则皮糙肉厚,耐得住刀剑箭矢,却也并非刀枪不入,水火不浸。末将请命明日率军与敌军决一死战。”言罢又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应敌之策。
张辅听闻沐晟诉说,昔年曾追随颖国公傅友德,自己的父亲沐英,对阵鞑子梁王的象兵,种种应对之策也是头头是道,不禁大笑颔首,忧虑尽去,当即传令沐晟明日一早领嫡系云贵兵马十五万当先迎敌。
天光未亮之时,一众明军士卒便开始埋锅做饭。西平侯沐晟眼见曙光初露,当即传令麾下众将率军出营列阵。
不约而同的,安南在多邦城外的十万大军也在胡汉苍的严令下逐渐开出营寨之外列阵,等待天色大亮后便要与明军决战于城外旷野之处。
日上三竿时分,两军都逐渐集结完毕。城门楼上,身披甲胄的胡一元奋力挥动鼓槌,狠狠砸击在牛皮战鼓之上。
置身城外,骑着灰色骏马的胡汉苍回首眼见父亲擂鼓助威,狠狠咬牙挥了挥手,发出了攻击的命令。他昔日早已见过明军顺江河漂流而下,用以招降安南军将,百姓的那些刻字木牌,深知敌军大举来犯,必欲获自己父子方才心甘,胡家实在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也就亲自领军出战,与张辅,沐晟一决生死。
随着三声号炮声震四野,安南大军阵前那些身披藤甲的士卒以长矛狠狠抽打坐骑,同样身披甲胄的大象,缓缓加速,朝明军大阵发起了冲锋。
大象虽则生性温顺,在主人的狠抽猛打下也逐渐狂怒起来,迈动着沉重的步伐,甩动着长长的鼻子朝前冲去。
胡汉苍奋力拔出长剑,怒吼着斜劈而下,策马率军而去。安南大军眼见主将亲自出战,也不禁士气一振,个个挥舞手中战刀,尾随而上。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十万士卒江河倒灌一般尾随在由两百余头大象组成的安南“肉坦克”前锋军团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一股狂涛巨lang般势不可当的攻势,朝明军攻袭而来。
趾高气昂的锦衣卫朗声宣读皇帝旨意,洋洋洒洒一段,说得却是昔年洪武皇帝陛下在位之时,北伐大将常遇春病逝,副将曹国公李文忠临危受命,接管全军后大败元军之事。决意效仿父皇之事,命新城侯张辅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代替朱能统率全军,不负厚望,继续征讨安南,另赐予尚方宝剑一柄,军中不论爵位高低,官职大小,若有抗旨不遵,贻误军机者,一概杀无赦 ”“ 。
原来朱棣虽知张辅虽同其父追随自己,屡经战阵,然则毕竟年岁尚轻,临危受命下恐威望,资历难以服众,故此除谕旨册封张辅为征夷将军,充总兵官外,特赐剑一柄,使得大军号令严明。
张辅双手接过圣旨,口中沉声答道:“微臣张辅谨遵陛下旨意,当肝脑涂地,效死竭力,剿灭胡氏逆贼,以振大明国威。”身后一众名将尽皆拱手说道:“微臣谨遵陛下旨意,不敢有违军令。”
帅帐之中,两列明军将领肃立两侧。一个军中文书朗声诵读一篇讨逆檄文,说的却是陈氏一脉本为安南之主,胡一元,胡汉苍父子杀主作乱,窃据其位。诈作恭顺,杀死大明皇帝陛下谕旨册封,归国接位的陈天平,更伏击大明使者军队,罪不容诛。自己奉旨出兵,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安南兵将,官员有依旧忠于陈氏者,尽可放心来投天朝王师,视其功劳大小,皆有赏赐。
待得讨逆檄文念毕,张辅站起身来,目光扫视一众肃立的明军将领,沉声说道:“众将回营后率士卒砍竹伐木,将此檄文书写竹片,木板之上,放入河中顺流而下,以使得安南官员,兵将知晓我大明师出有名,讨伐逆贼之意。”
一众将领多是昔日追随朱棣靖难起兵之辈,眼见张辅接掌大军统帅之位后,传下的第一道命令便有乱敌军心之用,心中不禁折服,尽皆轰然应诺。原来大军驻扎方圆数十里内,多有河流蜿蜒而下,朝安南境内流去,这般伐木檄文,顺水漂流而下的举动虽则颇为麻烦,却不是派遣乔装的斥候散布消息可与之相提并论。
数日之后,另一路明军在西平侯沐晟的统领下自云南蒙自兵发安南。胡一元父子自杀死陈天平,御史聂聪后也整军备战,不料明军两路大军分进合击,不免顾此失彼,仓促调集数万兵马在芹站山区伏击,意图依仗地利重创沐晟。
自洪武年间便即子承父业,统领大军镇守云贵的西平侯沐晟少年随父征战,非是易于之辈,自攻入安南后当即收罗那些依旧忠于陈氏家族的当地官员,探明地形以及敌军设伏之地后,依仗优势军力反将敌军团团围困,安南主将胡汉苍率军突围下被沐晟引兵追杀,折损万余兵马后仓皇逃去。
安南官员中心怀陈氏家族者不乏其人,再见得胡汉苍惨败而逃,许多首鼠两端之辈不禁纷纷动摇,多有率领部下归顺明军。
两路明军在张辅,沐晟率领下势如破竹,长驱直入,攻入安南腹心之地。
南京城外长江与秦淮河之间,有十数条以人工挖掘而成的作塘。数条巨大无匹的木船上,无数的工部匠人士卒忙碌不休,各自赶工。原来此处便是工部所辖龙江船厂,制造海船之地。
大道之上数百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当前开道。早已得到消息,负责龙江船厂造船事宜的工部官员李昭祥当即率领麾下官员跪倒两侧,恭迎皇帝的到来。
身穿龙袍的朱棣策马缓行间,遥见远处作塘内的艨艟巨舰远胜自己昔日渡江所乘的水师战船,不禁甚是欣然,转头对身后不远,步行跟随的朱权笑道:“老十七,你看这船比昔日渡江之时,咱们所乘坐的大了只怕不止一倍有余吧。”说说到这里,兴致勃勃的对随行的郑和问道:“此船长宽几何?”
“启奏陛下,此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郑和恭敬答道。
朱权遥望远处那静静矗立在船坞中,超出自己想象的艨艟巨舰,不禁也是心潮澎湃,难以自已,颔首答道:“这般大小的海船,的确超乎微臣所想。”他实在难以明白,这些仅仅依靠人力的能工巧匠们,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出了这么一只长达一百三十米,宽过五十米的巨无霸海船。
待得行至近前,这艘三层楼高低,接近完工的海船在众人眼中愈发显得雄伟无匹。
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眼见空阔的甲板之上,一众施工的匠人早被锦衣卫驱逐下船,而眼前的皇帝陛下依旧高踞汗血宝马上舍不得下来,当即厉声呵斥一众部下将数块坚木并列搭在船舷之上,对朱棣躬身奏道:“微臣恭请陛下策马上船。”他自靖难之战在济南追随朱棣以来,岂不知这位皇帝陛下喜爱纵马骑射,今日之所以不带一众尚书侍郎等文官前来,便是因为这般策马出京的举动,实在不合皇帝出行的诸多礼仪,索性只命自己率领一众锦衣卫护驾,也免得礼部那些腐儒们在耳边聒噪不休,坏了策马出游的性子。
朱棣意气风发的挥鞭而下,驱策坐骑顺着跳板登上了海船的甲板。
朱权登上甲板后细看之下,发觉甲板不但以极为坚实的木料拼接而成,而且刷有一层厚厚的涂料,也不知是何物,不禁目露好奇之色,转头对不远处的郑和问道:“海水和江河之水全然不同,木材浸泡在水中经年累月,不怕损坏漏水么?”
“不知何故,海船木料腐朽的确胜过江河之船。不过这艘沙船以百年老木风干铸造,更反复涂刷上等桐油,远胜一般海船。”郑和昔日跟随船队北上,也曾细细看过那些海船在海水浸泡日久后的腐朽之处,自奉旨在龙江船厂督工造船后,多有和工部,甚至是水师的能工巧匠接触,故此对造船的木料以及防腐手段那是一清二楚。
“沙船?其余三种又是何名?”朱权心知他日郑和便要率领由这般庞大的海船组成的舰队出海,对于古代海船也是兴趣盎然,情不自禁的问道。
郑和微笑答道:“沙船胜于鸟船,福船,广船之处便在于其一吃水较浅,不易搁浅。其二能以帆调俄使用斗风,纵然逆风亦能前行。其三,船体宽大,在狂涛巨lang中远比其他三种船型稳定。其四多桅多帆,亦且桅高,帆大,更易借用风力速行。”言罢又不厌其烦的诉说另外三种海船的特点。原来中国古代海船由其船体结构,大致分为沙船,福船,广船,鸟船四种。
此时朱棣策马在船上绕了一圈后翻身下马,顺着舷梯登上船头,负手遥望天际烟波浩渺的滚滚长江,不禁心胸一畅,心中暗自思忖道:若是他日朕能亲自率领两三万水师,乘坐这般艨艟巨舰出海,不知又是如何一般快意之事?
夜色笼罩下,安南重镇多邦城中,胡汉苍看了看面色铁青的父亲胡一元,沉声说道:“敌军连战连胜,明日便由孩儿我率领象兵冲阵,谅这些家伙纵然骁勇善战,也不曾见过这般战法,只需明日大胜一场,便能重振军心士气。”
身穿甲胄的胡一元略一沉吟后重重颔首说道:“明日为父亲自在城头擂鼓助威。只要在城下重创敌军,他们虽则兵力雄强,也耐不得旷日持久的大战,势必退兵而去。”原来自胡汉苍率军在芹站山区伏击沐晟,反被打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后,由张辅,沐晟率领的两路明军分头并进,几乎没遇到什么顽强的抵抗,便即在白鹤江会师。
胡一元仓促调集举国之兵四十余万依宣江、洮江、沱江、富良江四个天险,伐木筑寨,绵延九百余里,又沿江置木桩,征发国内所有船只,排列在桩内,所有江口,概置横木,严防明军攻击。岂料如此一来反倒犯了兵力分散的兵家大忌,根本挡不住集中兵力的明军攻击,加之安南军中多有将领官员临阵叛逃,终于被张辅,沐晟率领的明军连连得手,攻至多邦城下。
胡一元毕竟也是历经战阵的军旅出身,本想依仗多邦城墙高大,率领城外城内共计三十万大军据城死守,此时听儿子一力主战下豁然醒悟过来目下最为要紧的乃是获得一场大胜以挽回连战连败的颓丧士气。在他看来,只要明日能以象兵之威,杀得明军血流成河,那么麾下的那些首鼠两端的官员,将校们,不会再有胆子如昔日一般成群结队的投降敌军而去。
城外连绵不尽的明军大营中,一个三十出头,面目英挺,身材健壮,顶盔惯甲的中年男子迈步走入帅帐中,向端坐帅案后的大军统帅张辅禀告巡视军营的结果。他便是此次明朝大军副帅,昔日大明开国元勋沐英的儿子,目下的西平侯沐晟。
张辅听闻军中众营安然无事,不禁微微颔首,脑海回想不久前询问数个投降而来的安南军将,听闻他们说起胡一元父子在军中搜罗了不少大象,饶是他见惯战阵,也不禁有些微微焦虑。原来大象这动物在安南虽则并不出奇,在大明却也算得颇为稀罕,他也是自率军攻入安南后方才见得这般身躯庞大的动物。若是这般皮糙肉厚,不惧刀剑箭矢的数百头大象冲阵而来,只怕单凭士卒们力战,未必能抵挡得住。
落座后的沐晟听闻张辅诉说心中忧虑后,微笑答道:“将军无须心忧,胡家父子欲驱使蛮象为兵,与我等决战,不过是连战连败下狗急跳墙而已。末将往昔少年之时跟随家父,在颖国公麾下征讨鞑子梁王之时,就曾见过元军驱策蛮象为兵冲阵。天生万物,皆有其破绽所在,大象虽则皮糙肉厚,耐得住刀剑箭矢,却也并非刀枪不入,水火不浸。末将请命明日率军与敌军决一死战。”言罢又详细说明了自己的应敌之策。
张辅听闻沐晟诉说,昔年曾追随颖国公傅友德,自己的父亲沐英,对阵鞑子梁王的象兵,种种应对之策也是头头是道,不禁大笑颔首,忧虑尽去,当即传令沐晟明日一早领嫡系云贵兵马十五万当先迎敌。
天光未亮之时,一众明军士卒便开始埋锅做饭。西平侯沐晟眼见曙光初露,当即传令麾下众将率军出营列阵。
不约而同的,安南在多邦城外的十万大军也在胡汉苍的严令下逐渐开出营寨之外列阵,等待天色大亮后便要与明军决战于城外旷野之处。
日上三竿时分,两军都逐渐集结完毕。城门楼上,身披甲胄的胡一元奋力挥动鼓槌,狠狠砸击在牛皮战鼓之上。
置身城外,骑着灰色骏马的胡汉苍回首眼见父亲擂鼓助威,狠狠咬牙挥了挥手,发出了攻击的命令。他昔日早已见过明军顺江河漂流而下,用以招降安南军将,百姓的那些刻字木牌,深知敌军大举来犯,必欲获自己父子方才心甘,胡家实在没有任何退路可言,也就亲自领军出战,与张辅,沐晟一决生死。
随着三声号炮声震四野,安南大军阵前那些身披藤甲的士卒以长矛狠狠抽打坐骑,同样身披甲胄的大象,缓缓加速,朝明军大阵发起了冲锋。
大象虽则生性温顺,在主人的狠抽猛打下也逐渐狂怒起来,迈动着沉重的步伐,甩动着长长的鼻子朝前冲去。
胡汉苍奋力拔出长剑,怒吼着斜劈而下,策马率军而去。安南大军眼见主将亲自出战,也不禁士气一振,个个挥舞手中战刀,尾随而上。
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十万士卒江河倒灌一般尾随在由两百余头大象组成的安南“肉坦克”前锋军团的引领下,逐渐形成一股狂涛巨lang般势不可当的攻势,朝明军攻袭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