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宗亲,这事便已成了一半了,大臣再反对,到底是外臣。
暮笙退却,是因不愿皇帝名声受损。
皇帝不肯退,既是从心底想做成这件事,也是不能退。一旦退了,紧接而来的便是议立皇夫,到时,她就会极为被动。
承平一朝的悲剧,绝不能在她身上重演。
皇帝想着自己太过激进,太想快速将这事定下来了,这强势的态度反惹了大臣不悦,如此,正该缓下态度才是。只是,必得着手去办,不可搁置。拖得越久,越助长大臣的气焰。朝堂上,不是臣强主弱,便是君贵臣轻,她哪儿能容得下大臣对她的私事指指点点。
暮笙仍在犹豫,皇帝抬手,落在她的肩上,语气轻快:“不必害怕,我说能成,必是能成的,大臣们不过口上坚决罢了,这事,实不与他们相干。”
隔日早朝后,孟脩祎召汲盎建章宫议事,经暮笙那一犹豫,她已彻底倦了与大臣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将此事拿出来,摆上御案,光明正大的商议。
先召汲盎,再召另外几个丞相,一个一个的来,她决定逐个击破。
之所以从汲盎处着手,是因汲盎虽寸步不让的请她释放逮捕官员,但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册后之事。往常亦如此,汲盎所谏皆国事,从未再她私事上指手画脚,这也是皇帝看重汲盎的原因。
汲盎一到,孟脩祎便请他坐下,而后开诚布公地将事情道来。
汲盎也利落,未曾有丝毫犹豫,拜道:“此陛下家事。”
昨日陛下允他所请后便立即下命释放了羁押官员,并未再寻由拖延,这令汲盎大为欣喜,以为陛下也只是一时心急糊涂了,到底还是圣明天子,故而,再提起立后,汲盎便再无犹豫。此人思想质朴得很,皇帝最要紧的便是治国,只要陛下心怀天下,立后不立后的有关系?
得到他肯定,孟脩祎大喜,但她知道,汲盎不反对,是因性格使然,旁人就没那么容易说服了。
又隔一日,孟脩祎再召一相。这一位老大人姓顾,出身河内顾氏,老人家出身高贵,品性亦高洁,很得人称道。只是年纪大了,难免固执,又出身世家,便难免有些死板。皇帝一开口,便立即道:“此事荒唐,臣万不敢答应。”
皇帝真心诚意地说道:“公何以不应。”
“古来未有。”
“古来未有,自吾而始。”
顾行之抬了抬眼,道:“陛下,莫使天下人议论。”
“但凡新事物,总难免惹人议论,习以为常后,便如一饮一食,平凡而已。”皇帝道。
“皇家为天下典范,一言一行,为世人准则,陛下任性,世间秩序便乱了。”顾行之望着皇帝,苦口婆心,“若是旁的,兴许还有遮掩,可这事……,女帝立后,这世间哪有这个道理?”
皇帝坐直了身,她与顾行之面对面跪坐着,以示亲近,这会儿便叹息了一声:“说不可行,无非无先例可依罢了。”以前没人做成这件事,现在她来做,困难重重。
“朕登基至今,兢兢业业,夙夜奉公,可曾有一丝懈怠?”孟脩祎话头一转,忽然问道。
顾行之正声道:“陛下勤勉,严于律己,是臣与苍生之福。”
“朕已年长,常日在这宫里,难得见一女子,心生爱慕,今欲册其为后,就近侍奉,已解朕平日间忧国忧民之疲劳,这也过分?”她兢兢业业的治国安民,很辛苦,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喜欢的女子,就当奖励她这么勤勤恳恳了。皇帝已将语气放得很软了。
顾行之道:“女子,不行,若是男子,皆由陛下。”
“女子男子,于卿何干?横竖不是卿家女姪便是!”皇帝也有点恼了。
顾行之面不改色:“此为礼法,与是否是臣之家人无关。”
他坚定得很,看来是行不通了。
占据了大义的大臣,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孟脩祎又相继召见余下三相,皆不肯答应。情形严峻至极。
孟脩祎只得拿出礼法中没有不许女女成婚这一条说这是两可间的事,大臣自不买账,仍是坚决不肯应。
倒也有答应的,太常卿为迎合圣意,乃至从上古刨出了一套先例来,也不知是真是假,又纠集了一帮人与坚决不肯答应的那些大臣相抗。
孟脩祎看的急死了。
她忍了数日,朝臣仍旧不肯退让。孟脩祎生气了。
正当此时,庞中直密奏昌乐郡守顾铭之纵民行乱。
这是一件大事。纵民行乱,什么乱?当民与乱二字连到一起,往往与“反”相关。这位昌乐郡守顾铭之,恰好是顾行之族弟,若是定罪,可连坐满门。
礼也礼过了,都不肯听,按照步骤,下面也该是后兵了!
孟脩祎将密奏掩去姓名公之于众,举朝哗然,相对立后,这关乎社稷安定的更是大事。顾行之不得不避嫌,告假在家。朝上便由他之亲友顶着。
皇帝道:“光是一封密奏,不好判定真假,便由锦衣卫驰往查探虚实,若是真,调集当地大军平叛,将顾铭之押至京城待罪!”
又是锦衣卫!
众臣闻锦衣卫之名而色变!事情放到锦衣卫手中便不好控制了,谁不知庞中直好大喜功。暮笙站在众臣之首,看皇帝阴晴不定的神色,便知她的想法了。
于众臣而言,锦衣卫之名使人毛骨悚然,于陛下而言,锦衣卫易于控制。
也许,这是一个突破点,能迫使众人答应。
这段时间,大臣们除了一门心思的或反对或迎合皇帝,还分出了不少心神去猜那位“有幸”博得陛下芳心的姑娘是哪位,因陛下与顾行之所说话语,众人便以为当是一名博闻强识又俱内修的女官。
只是宫中女官众多实在不知是哪一位。
孟脩祎有意保护暮笙,自然是似是而非的故意泄出点东西来,足以让大臣脑补。
只是因此,暮笙也不好与她太无顾忌了。
是夜,暮笙留在宫中,协同陛下一起做好外派锦衣卫的几条任命,待将一条条任命都分派下去,已是子时。
暮笙告退,孟脩祎看了看快要燃尽的烛台,叹息一声,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道:“不要担忧,不管什么境况,我都不会弃你不顾。”
这段日子来,她总是会说一些让暮笙安心的话,温柔而细致。暮笙垂首,不敢看她,低声“嗯”了一声。
孟脩祎扯了扯唇角,道:“今晚就不要走了,偶尔在宫里宿一晚也是无妨的。”幸而过去她们虽没刻意掩藏,到底不张扬,加上无人敢窥视帝踪,故而并没有什么人知道上卿大人留宿宫中的时候,是睡在皇帝寝宫的。
暮笙答应了,她始终没敢正视皇帝。皇帝也没有不悦,与她往日的暴躁不同,这段时日,她对暮笙表现的极为耐心,也极为包容。
如此,反倒让暮笙很愧疚。
“你是要回政事堂去,还是就在这里?”孟脩祎问道。
暮笙抬眼看了看她,低声道:“往日陛下不是非要将我留在你身边?”
孟脩祎一笑:“我已身处外患,总不能再陷内忧,先让让你,听听你的意见。”
说的暮笙忍俊不禁。原本沉重的心情也松快起来,陛下总安慰她一定可以做到的,但从未逼问过她是否赞同她这样做,她知道她的内心矛盾,一方面不忍心让她身处进退不得的窘境,一个不好,此事便会成为终身污点,可另一方面,她也在害怕。
皇帝这个年龄,实在拖不得了,册立皇夫之事,多年前便有大臣提出,只是陛下一直敷衍推脱。可总有推不下去的一日,到时该如何?
皇帝手握大权,同时也肩负责任,勤恳治国是其一,确定继位者是其二。
大臣们不会眼睁睁看着皇夫一位空悬,他们总有忍耐不住的一日,到时,就会如现在反对册后一般督促皇帝选一皇夫。
到时候她怎么办呢?若是陛下终顶不住压力答应了,她该如何自处?
这是不进则退的事,没有两全之法。
看着眼前一脸轻松,企图安慰她的陛下,暮笙突然觉得自己真是自私,分明希望陛下坚持到底,却因为种种过意不去而连一句鼓励的话都未与陛下说,任由她孤军奋战。
“怎么了?突然那么深沉?”见她突然凝住了笑意,孟脩祎状似轻松地问道。
暮笙抬起头,看着她,坚定道:“陛下,你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把我立为皇后,我不想离开你,哪怕一丝一毫的可能,都不想有。”
孟脩祎一愣,随即大笑:“这是自然。”她仔细端详了暮笙坚决的神情,肃然颔首:“不错,很坚决,我也一样。咱们妻妻齐心,必能其利断金。”
听她说到妻妻,不知怎么暮笙突然心头发热,笑意心悦而腼腆,微微的低下头去。那光滑白净的后颈便缓缓展现在孟脩祎的眼前,温柔而诱惑。
孟脩祎呼吸一顿,似乎,今夜暮笙住在哪儿,又不由她选择了。
暮笙退却,是因不愿皇帝名声受损。
皇帝不肯退,既是从心底想做成这件事,也是不能退。一旦退了,紧接而来的便是议立皇夫,到时,她就会极为被动。
承平一朝的悲剧,绝不能在她身上重演。
皇帝想着自己太过激进,太想快速将这事定下来了,这强势的态度反惹了大臣不悦,如此,正该缓下态度才是。只是,必得着手去办,不可搁置。拖得越久,越助长大臣的气焰。朝堂上,不是臣强主弱,便是君贵臣轻,她哪儿能容得下大臣对她的私事指指点点。
暮笙仍在犹豫,皇帝抬手,落在她的肩上,语气轻快:“不必害怕,我说能成,必是能成的,大臣们不过口上坚决罢了,这事,实不与他们相干。”
隔日早朝后,孟脩祎召汲盎建章宫议事,经暮笙那一犹豫,她已彻底倦了与大臣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将此事拿出来,摆上御案,光明正大的商议。
先召汲盎,再召另外几个丞相,一个一个的来,她决定逐个击破。
之所以从汲盎处着手,是因汲盎虽寸步不让的请她释放逮捕官员,但从头到尾只字未提册后之事。往常亦如此,汲盎所谏皆国事,从未再她私事上指手画脚,这也是皇帝看重汲盎的原因。
汲盎一到,孟脩祎便请他坐下,而后开诚布公地将事情道来。
汲盎也利落,未曾有丝毫犹豫,拜道:“此陛下家事。”
昨日陛下允他所请后便立即下命释放了羁押官员,并未再寻由拖延,这令汲盎大为欣喜,以为陛下也只是一时心急糊涂了,到底还是圣明天子,故而,再提起立后,汲盎便再无犹豫。此人思想质朴得很,皇帝最要紧的便是治国,只要陛下心怀天下,立后不立后的有关系?
得到他肯定,孟脩祎大喜,但她知道,汲盎不反对,是因性格使然,旁人就没那么容易说服了。
又隔一日,孟脩祎再召一相。这一位老大人姓顾,出身河内顾氏,老人家出身高贵,品性亦高洁,很得人称道。只是年纪大了,难免固执,又出身世家,便难免有些死板。皇帝一开口,便立即道:“此事荒唐,臣万不敢答应。”
皇帝真心诚意地说道:“公何以不应。”
“古来未有。”
“古来未有,自吾而始。”
顾行之抬了抬眼,道:“陛下,莫使天下人议论。”
“但凡新事物,总难免惹人议论,习以为常后,便如一饮一食,平凡而已。”皇帝道。
“皇家为天下典范,一言一行,为世人准则,陛下任性,世间秩序便乱了。”顾行之望着皇帝,苦口婆心,“若是旁的,兴许还有遮掩,可这事……,女帝立后,这世间哪有这个道理?”
皇帝坐直了身,她与顾行之面对面跪坐着,以示亲近,这会儿便叹息了一声:“说不可行,无非无先例可依罢了。”以前没人做成这件事,现在她来做,困难重重。
“朕登基至今,兢兢业业,夙夜奉公,可曾有一丝懈怠?”孟脩祎话头一转,忽然问道。
顾行之正声道:“陛下勤勉,严于律己,是臣与苍生之福。”
“朕已年长,常日在这宫里,难得见一女子,心生爱慕,今欲册其为后,就近侍奉,已解朕平日间忧国忧民之疲劳,这也过分?”她兢兢业业的治国安民,很辛苦,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喜欢的女子,就当奖励她这么勤勤恳恳了。皇帝已将语气放得很软了。
顾行之道:“女子,不行,若是男子,皆由陛下。”
“女子男子,于卿何干?横竖不是卿家女姪便是!”皇帝也有点恼了。
顾行之面不改色:“此为礼法,与是否是臣之家人无关。”
他坚定得很,看来是行不通了。
占据了大义的大臣,是不会轻易让步的。
孟脩祎又相继召见余下三相,皆不肯答应。情形严峻至极。
孟脩祎只得拿出礼法中没有不许女女成婚这一条说这是两可间的事,大臣自不买账,仍是坚决不肯应。
倒也有答应的,太常卿为迎合圣意,乃至从上古刨出了一套先例来,也不知是真是假,又纠集了一帮人与坚决不肯答应的那些大臣相抗。
孟脩祎看的急死了。
她忍了数日,朝臣仍旧不肯退让。孟脩祎生气了。
正当此时,庞中直密奏昌乐郡守顾铭之纵民行乱。
这是一件大事。纵民行乱,什么乱?当民与乱二字连到一起,往往与“反”相关。这位昌乐郡守顾铭之,恰好是顾行之族弟,若是定罪,可连坐满门。
礼也礼过了,都不肯听,按照步骤,下面也该是后兵了!
孟脩祎将密奏掩去姓名公之于众,举朝哗然,相对立后,这关乎社稷安定的更是大事。顾行之不得不避嫌,告假在家。朝上便由他之亲友顶着。
皇帝道:“光是一封密奏,不好判定真假,便由锦衣卫驰往查探虚实,若是真,调集当地大军平叛,将顾铭之押至京城待罪!”
又是锦衣卫!
众臣闻锦衣卫之名而色变!事情放到锦衣卫手中便不好控制了,谁不知庞中直好大喜功。暮笙站在众臣之首,看皇帝阴晴不定的神色,便知她的想法了。
于众臣而言,锦衣卫之名使人毛骨悚然,于陛下而言,锦衣卫易于控制。
也许,这是一个突破点,能迫使众人答应。
这段时间,大臣们除了一门心思的或反对或迎合皇帝,还分出了不少心神去猜那位“有幸”博得陛下芳心的姑娘是哪位,因陛下与顾行之所说话语,众人便以为当是一名博闻强识又俱内修的女官。
只是宫中女官众多实在不知是哪一位。
孟脩祎有意保护暮笙,自然是似是而非的故意泄出点东西来,足以让大臣脑补。
只是因此,暮笙也不好与她太无顾忌了。
是夜,暮笙留在宫中,协同陛下一起做好外派锦衣卫的几条任命,待将一条条任命都分派下去,已是子时。
暮笙告退,孟脩祎看了看快要燃尽的烛台,叹息一声,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道:“不要担忧,不管什么境况,我都不会弃你不顾。”
这段日子来,她总是会说一些让暮笙安心的话,温柔而细致。暮笙垂首,不敢看她,低声“嗯”了一声。
孟脩祎扯了扯唇角,道:“今晚就不要走了,偶尔在宫里宿一晚也是无妨的。”幸而过去她们虽没刻意掩藏,到底不张扬,加上无人敢窥视帝踪,故而并没有什么人知道上卿大人留宿宫中的时候,是睡在皇帝寝宫的。
暮笙答应了,她始终没敢正视皇帝。皇帝也没有不悦,与她往日的暴躁不同,这段时日,她对暮笙表现的极为耐心,也极为包容。
如此,反倒让暮笙很愧疚。
“你是要回政事堂去,还是就在这里?”孟脩祎问道。
暮笙抬眼看了看她,低声道:“往日陛下不是非要将我留在你身边?”
孟脩祎一笑:“我已身处外患,总不能再陷内忧,先让让你,听听你的意见。”
说的暮笙忍俊不禁。原本沉重的心情也松快起来,陛下总安慰她一定可以做到的,但从未逼问过她是否赞同她这样做,她知道她的内心矛盾,一方面不忍心让她身处进退不得的窘境,一个不好,此事便会成为终身污点,可另一方面,她也在害怕。
皇帝这个年龄,实在拖不得了,册立皇夫之事,多年前便有大臣提出,只是陛下一直敷衍推脱。可总有推不下去的一日,到时该如何?
皇帝手握大权,同时也肩负责任,勤恳治国是其一,确定继位者是其二。
大臣们不会眼睁睁看着皇夫一位空悬,他们总有忍耐不住的一日,到时,就会如现在反对册后一般督促皇帝选一皇夫。
到时候她怎么办呢?若是陛下终顶不住压力答应了,她该如何自处?
这是不进则退的事,没有两全之法。
看着眼前一脸轻松,企图安慰她的陛下,暮笙突然觉得自己真是自私,分明希望陛下坚持到底,却因为种种过意不去而连一句鼓励的话都未与陛下说,任由她孤军奋战。
“怎么了?突然那么深沉?”见她突然凝住了笑意,孟脩祎状似轻松地问道。
暮笙抬起头,看着她,坚定道:“陛下,你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把我立为皇后,我不想离开你,哪怕一丝一毫的可能,都不想有。”
孟脩祎一愣,随即大笑:“这是自然。”她仔细端详了暮笙坚决的神情,肃然颔首:“不错,很坚决,我也一样。咱们妻妻齐心,必能其利断金。”
听她说到妻妻,不知怎么暮笙突然心头发热,笑意心悦而腼腆,微微的低下头去。那光滑白净的后颈便缓缓展现在孟脩祎的眼前,温柔而诱惑。
孟脩祎呼吸一顿,似乎,今夜暮笙住在哪儿,又不由她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