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婳初来南诏国,尽管得到女娲娘娘无微不至地关怀,就在水墨涵无时无刻不在心里念着紫婳之时,而紫婳也在日思夜想,惦念着水墨涵,竟相思日久,整日里病病怏怏。
子晴私自离开昆仑山,自然也是为情所困,心结难开,假面人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动,但她性情沉稳,少言寡语,从面目上看不出半分的不悦之色,但夜静之时,却是思绪纷飞,抓心挠肝,惆怅不断。
古南诏国位于云之南的洱海附近,女娲娘娘捏泥造人,待繁衍生息若干年,便着手拓土开国。当时人类社会刚刚起步,人与人之间争斗不断,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女娲娘娘定居在蒙舍诏,先后以仁德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其他五诏纷纷归顺,始建成古南诏国。
伏羲大仙谨遵创始元灵之托,在世间灵界演化八卦,化解魔道之劫难,造福苍生,便来寻妹妹落脚,两个人互生情愫,结为夫妻,便动手建设南诏城。伏羲以阴阳五行为基,按照道家“太初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初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和西白虎,后经天地劫难,生成太极之图,又将太初改为太极,为人类风水之学铺就了启蒙之路。
伏羲选定一块地势平坦,依山傍水之地,先以四象为根本,建造了四座城门,分别寓意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再以墙为郭,围而成城,城中央构架起木质的南诏宫,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构,宫内设置宝座两樽,坐北朝南,夫妻二人坐殿理政,一男一女,一阴一阳,正是两仪之貌。
伏羲推演八卦,初有所成,便围绕着南诏城,依山开凿了八卦之状,这才作罢。
伏羲大仙为参悟阴阳与八卦之间的神秘关联,去了凤麟洲,后又失去了踪迹,女娲娘娘日夜思念,将宝座改为坐东朝西,面向着西海的弱水之滨,企盼着伏羲能平安归来。
伏羲久而不归,女娲娘娘便着手在南诏城外,取勃弄川和蛮子城之间建造了一座伏羲庙,庙内设有大厅,廊庑曲折,橙枳青翠,门外竹丛茂密,棵棵粗如人腿,高百尺有余,环境十分清幽。
又遵照道祖创始元灵所托,从伏羲所留之物中寻到一幅绢图,便依图而建,在庙前立有一根铁柱,柱体为圆柱形,黑白两色,铁质,实心,重达千钧,高约丈余,在柱体黑白两侧各开出十个形状各异的孔洞,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分别铸成两个圆形凹坑,可稳立两人,并在旁侧各伏一条木质雕龙,铁笠覆顶,取名为南诏铁柱。
每日女娲娘娘都会登临柱顶,向西望去,想念着伏羲大仙,人们又称铁柱为“望夫柱”,但不为人知的是,此柱另有妙处。
女娲娘娘德被四方,厚德养国,将那南诏国治理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生活幸福美满。
紫婳和子晴刚刚踏上南诏国土,便切肤感受到了祥和安乐的气氛,处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对歌之声此起彼伏,笑谈之语连绵不绝,劳动号子响彻云霄,欢声笑语织就出一幅幅欢乐多情的吉祥和睦之景。
三位女人各怀忧心事,相互慰藉,强装笑颜,依偎过活。
女娲娘娘给紫婳把完脉,苦笑一声,说道:“你的病根在心,而不在身,任凭灵丹妙药,也无法疗其心疾啊。”
子晴闷声不语,瞅着面色苍白的紫婳,心中暗痛,谁说不是啊,出来数日,却无假面人的点滴讯息,唯有日思夜想,祈求上天,盼得早日相见,道明其中的玄机,也算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女娲娘娘却又笑了,断言道:“紫婳之病,不日即可痊愈。”
紫婳艰难地撑起身来,满含期待地问道:“娘娘为何这般说来?”
女娲娘娘笑了笑,没言语,又扶着紫婳躺下,将丝被往上拉了拉,拍着她纤瘦的肩膀,才道:“几日之后,必有惊喜,等着便是,无须多问。”
紫婳再不多询,而是静静地倒在女娲娘娘的怀中,想象着水墨涵的模样,心里波动着甜蜜之浪,恨不得立刻飞到挚爱之人的身旁,与之诉说相思之苦。
子晴心里深藏着假面人,但从不将其言明给他人而知,平日里很少开口的她,却张嘴问道:“娘娘刚才的话里,是否是说南诏国近日要有客到啊?”
那女娲乃是人之始祖,就算子晴闭口不言,焉能猜不出她心中有事,只不过未曾道破而已,便笑着回道:“莫非你也有所盼之人?”
“哪有?”子晴瞬息间脸便红了,赶紧否定道。
“呵呵,哪个少女不怀春啊,心里装着个心上人,在所难免,有何难以启齿的,实属正常,即便是我,还思念着那哥哥伏羲呐,人尽皆知,我也不觉羞耻啊。”女娲娘娘随口言笑道。
子晴浅笑一下,再不言语了。而紫婳却突然想起凤麟洞潭底的那具人骨,当时水墨涵并没告之女娲娘娘,也许是怕她伤心欲绝,便也不敢多嘴,只是心里却为女娲娘娘疼着。
紫婳秉性与那子洛相差无几,患病之前也是快言快语之人,此时拼着力气,挪揄着子晴:“她就是个闷葫芦,不似我,心窝子浅,有点心事都写在脸上了,我敢断言,子晴心中必有某个男子,要不每晚安寝之时,她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搅得我也想起涵儿来了。”
“那叫失眠好不,睡不着就说我的心里有人,太不公平了,请娘娘给晴儿做主,可不能让她这般地取笑于我。”子晴像是被人撕开了伤口,面红耳赤地辩驳道。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啊,都是我的乖孩子,心里有没有人都不打紧,快快乐乐地生活最重要,你们说是吧?”女娲娘娘瞅着两个小姐妹争吵,慈爱之情涌上心头,笑着安抚道。
子晴还是不服软,又言道:“娘娘可不能一人给一颗糖吃,谁对谁错,要有个分明。”
紫婳也不甘示弱,又卯足劲头,回应着:“别不承认,你做梦的时候,我都听到你喊个人的名字,非要我说出口是不?”
子晴心内一惊,难道自己真在梦中,无意将那假面人的名字喊了出来,转念又想,不大可能,没觉得自己还会说梦话啊,也许是紫婳有意在诈自己,嘴上便不饶人:“请娘娘千万别听她胡言乱语,许是病得糊涂了,我心如止水,哪来的什么喊男人的名字,不信问问她,我喊什么人姓名了?”
紫婳撇撇嘴,又嘻嘻地笑了笑,才道:“那你说说,魔生是谁?”
就见子晴脸色大变,手捂胸口,痛苦万状,女娲娘娘连忙放下紫婳,拉住子晴的手,搭脉之后,才松了口气,言道:“惊吓而已,稍作调息,便可无碍。”
子晴心绪稍宁,有了些气力,便沉着脸跑出门去。
女娲娘娘本想埋怨紫婳几句,见她气若游丝,脸色憔悴不堪,先是手掌搭在她的百会穴上,为她推输了一些真气养身之后,才和颜悦色地讲道:“你也该改改你的性子了,那子晴心思重,面皮薄,那经得住你这么揭她的短,她那点小情怀,你以为我不知吗?”
“娘娘早就知晓了?”女娲娘娘的真气令紫婳颜面有了少许的红晕,随后惊奇的问道。
女娲娘娘莞尔一笑,言道:“人都是我造的,怎会不知他们心里想的是啥啊。”
“那娘娘知道她心里装着谁吗?”紫婳不信女娲娘娘能把那个名字说出来。
女娲娘娘笑着回道:“呵呵,你每夜喊着涵儿是998遍,而子晴喊着魔生是999遍,她比你多一次。”
“啊,娘娘可别唬我,若是说偶尔听到我们梦中喊着所思之人的名字,那倒是情有可原,还能道出多少回数,打断我狐腿,我也不信。”紫婳以为女娲娘娘是逗着她玩呢。
女娲娘娘却道:“非也,道家有一门绝学,叫知微见著之功,我担心你们的安危,便每夜都要以知微之功,对你们的卧寝加以防范,听你们道出的名字,便默记于心,这才得知你们唤道的是谁。”
“哎呀,那我们可就没啥**可匿了,那点小秘密都被娘娘搜刮了去,可怜那子晴还以为包裹的严严实实,殊不知早就被自己的梦给出卖了呀。”紫婳不由得喟叹道。
女娲娘娘不以为然,说道:“我与你们俩情同母子,做母亲的知道些孩子们的小心事,有何不可,但切不可与子晴言之,她与你不同,听闻此言,必会无颜示人,再发生点变故,就悔之莫及了。”
紫婳点点头,乖巧地回道:“请娘娘宽心,我知道的。”
正说着,门外有人通报:“城外来了两位陌生人,一位是白须老者,带着一位年轻的姑娘,说是要见子晴,可否放他们进来?”
子晴私自离开昆仑山,自然也是为情所困,心结难开,假面人的身影总在眼前晃动,但她性情沉稳,少言寡语,从面目上看不出半分的不悦之色,但夜静之时,却是思绪纷飞,抓心挠肝,惆怅不断。
古南诏国位于云之南的洱海附近,女娲娘娘捏泥造人,待繁衍生息若干年,便着手拓土开国。当时人类社会刚刚起步,人与人之间争斗不断,部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较大部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女娲娘娘定居在蒙舍诏,先后以仁德征服西洱河地区诸部,其他五诏纷纷归顺,始建成古南诏国。
伏羲大仙谨遵创始元灵之托,在世间灵界演化八卦,化解魔道之劫难,造福苍生,便来寻妹妹落脚,两个人互生情愫,结为夫妻,便动手建设南诏城。伏羲以阴阳五行为基,按照道家“太初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初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为阴阳,四象为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和西白虎,后经天地劫难,生成太极之图,又将太初改为太极,为人类风水之学铺就了启蒙之路。
伏羲选定一块地势平坦,依山傍水之地,先以四象为根本,建造了四座城门,分别寓意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再以墙为郭,围而成城,城中央构架起木质的南诏宫,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构,宫内设置宝座两樽,坐北朝南,夫妻二人坐殿理政,一男一女,一阴一阳,正是两仪之貌。
伏羲推演八卦,初有所成,便围绕着南诏城,依山开凿了八卦之状,这才作罢。
伏羲大仙为参悟阴阳与八卦之间的神秘关联,去了凤麟洲,后又失去了踪迹,女娲娘娘日夜思念,将宝座改为坐东朝西,面向着西海的弱水之滨,企盼着伏羲能平安归来。
伏羲久而不归,女娲娘娘便着手在南诏城外,取勃弄川和蛮子城之间建造了一座伏羲庙,庙内设有大厅,廊庑曲折,橙枳青翠,门外竹丛茂密,棵棵粗如人腿,高百尺有余,环境十分清幽。
又遵照道祖创始元灵所托,从伏羲所留之物中寻到一幅绢图,便依图而建,在庙前立有一根铁柱,柱体为圆柱形,黑白两色,铁质,实心,重达千钧,高约丈余,在柱体黑白两侧各开出十个形状各异的孔洞,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分别铸成两个圆形凹坑,可稳立两人,并在旁侧各伏一条木质雕龙,铁笠覆顶,取名为南诏铁柱。
每日女娲娘娘都会登临柱顶,向西望去,想念着伏羲大仙,人们又称铁柱为“望夫柱”,但不为人知的是,此柱另有妙处。
女娲娘娘德被四方,厚德养国,将那南诏国治理的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百姓们无不交口称赞,生活幸福美满。
紫婳和子晴刚刚踏上南诏国土,便切肤感受到了祥和安乐的气氛,处处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对歌之声此起彼伏,笑谈之语连绵不绝,劳动号子响彻云霄,欢声笑语织就出一幅幅欢乐多情的吉祥和睦之景。
三位女人各怀忧心事,相互慰藉,强装笑颜,依偎过活。
女娲娘娘给紫婳把完脉,苦笑一声,说道:“你的病根在心,而不在身,任凭灵丹妙药,也无法疗其心疾啊。”
子晴闷声不语,瞅着面色苍白的紫婳,心中暗痛,谁说不是啊,出来数日,却无假面人的点滴讯息,唯有日思夜想,祈求上天,盼得早日相见,道明其中的玄机,也算了了自己的一桩心愿。
女娲娘娘却又笑了,断言道:“紫婳之病,不日即可痊愈。”
紫婳艰难地撑起身来,满含期待地问道:“娘娘为何这般说来?”
女娲娘娘笑了笑,没言语,又扶着紫婳躺下,将丝被往上拉了拉,拍着她纤瘦的肩膀,才道:“几日之后,必有惊喜,等着便是,无须多问。”
紫婳再不多询,而是静静地倒在女娲娘娘的怀中,想象着水墨涵的模样,心里波动着甜蜜之浪,恨不得立刻飞到挚爱之人的身旁,与之诉说相思之苦。
子晴心里深藏着假面人,但从不将其言明给他人而知,平日里很少开口的她,却张嘴问道:“娘娘刚才的话里,是否是说南诏国近日要有客到啊?”
那女娲乃是人之始祖,就算子晴闭口不言,焉能猜不出她心中有事,只不过未曾道破而已,便笑着回道:“莫非你也有所盼之人?”
“哪有?”子晴瞬息间脸便红了,赶紧否定道。
“呵呵,哪个少女不怀春啊,心里装着个心上人,在所难免,有何难以启齿的,实属正常,即便是我,还思念着那哥哥伏羲呐,人尽皆知,我也不觉羞耻啊。”女娲娘娘随口言笑道。
子晴浅笑一下,再不言语了。而紫婳却突然想起凤麟洞潭底的那具人骨,当时水墨涵并没告之女娲娘娘,也许是怕她伤心欲绝,便也不敢多嘴,只是心里却为女娲娘娘疼着。
紫婳秉性与那子洛相差无几,患病之前也是快言快语之人,此时拼着力气,挪揄着子晴:“她就是个闷葫芦,不似我,心窝子浅,有点心事都写在脸上了,我敢断言,子晴心中必有某个男子,要不每晚安寝之时,她却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搅得我也想起涵儿来了。”
“那叫失眠好不,睡不着就说我的心里有人,太不公平了,请娘娘给晴儿做主,可不能让她这般地取笑于我。”子晴像是被人撕开了伤口,面红耳赤地辩驳道。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啊,都是我的乖孩子,心里有没有人都不打紧,快快乐乐地生活最重要,你们说是吧?”女娲娘娘瞅着两个小姐妹争吵,慈爱之情涌上心头,笑着安抚道。
子晴还是不服软,又言道:“娘娘可不能一人给一颗糖吃,谁对谁错,要有个分明。”
紫婳也不甘示弱,又卯足劲头,回应着:“别不承认,你做梦的时候,我都听到你喊个人的名字,非要我说出口是不?”
子晴心内一惊,难道自己真在梦中,无意将那假面人的名字喊了出来,转念又想,不大可能,没觉得自己还会说梦话啊,也许是紫婳有意在诈自己,嘴上便不饶人:“请娘娘千万别听她胡言乱语,许是病得糊涂了,我心如止水,哪来的什么喊男人的名字,不信问问她,我喊什么人姓名了?”
紫婳撇撇嘴,又嘻嘻地笑了笑,才道:“那你说说,魔生是谁?”
就见子晴脸色大变,手捂胸口,痛苦万状,女娲娘娘连忙放下紫婳,拉住子晴的手,搭脉之后,才松了口气,言道:“惊吓而已,稍作调息,便可无碍。”
子晴心绪稍宁,有了些气力,便沉着脸跑出门去。
女娲娘娘本想埋怨紫婳几句,见她气若游丝,脸色憔悴不堪,先是手掌搭在她的百会穴上,为她推输了一些真气养身之后,才和颜悦色地讲道:“你也该改改你的性子了,那子晴心思重,面皮薄,那经得住你这么揭她的短,她那点小情怀,你以为我不知吗?”
“娘娘早就知晓了?”女娲娘娘的真气令紫婳颜面有了少许的红晕,随后惊奇的问道。
女娲娘娘莞尔一笑,言道:“人都是我造的,怎会不知他们心里想的是啥啊。”
“那娘娘知道她心里装着谁吗?”紫婳不信女娲娘娘能把那个名字说出来。
女娲娘娘笑着回道:“呵呵,你每夜喊着涵儿是998遍,而子晴喊着魔生是999遍,她比你多一次。”
“啊,娘娘可别唬我,若是说偶尔听到我们梦中喊着所思之人的名字,那倒是情有可原,还能道出多少回数,打断我狐腿,我也不信。”紫婳以为女娲娘娘是逗着她玩呢。
女娲娘娘却道:“非也,道家有一门绝学,叫知微见著之功,我担心你们的安危,便每夜都要以知微之功,对你们的卧寝加以防范,听你们道出的名字,便默记于心,这才得知你们唤道的是谁。”
“哎呀,那我们可就没啥**可匿了,那点小秘密都被娘娘搜刮了去,可怜那子晴还以为包裹的严严实实,殊不知早就被自己的梦给出卖了呀。”紫婳不由得喟叹道。
女娲娘娘不以为然,说道:“我与你们俩情同母子,做母亲的知道些孩子们的小心事,有何不可,但切不可与子晴言之,她与你不同,听闻此言,必会无颜示人,再发生点变故,就悔之莫及了。”
紫婳点点头,乖巧地回道:“请娘娘宽心,我知道的。”
正说着,门外有人通报:“城外来了两位陌生人,一位是白须老者,带着一位年轻的姑娘,说是要见子晴,可否放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