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炼油业

    这时洛克菲勒了解到产油地泰塔斯维正计划修筑铁路,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找克拉克商量:“我们赚了这么多钱,现在拿来投资原油吧,怎么样?”

    “想投资暴跌的泰塔斯维原油。你疯了?”克拉克吃惊地说。

    “据说可利镇到泰塔斯维计划修筑铁路,一旦完工,我们就能用铁路经过伊利运到克利夫兰……”尽管洛克菲勒百般劝说,但是克拉克依旧无动于衷。

    虽然洛克菲勒心里抱怨克拉克没有胆魄,但是公司毕竟是他们俩合开的,投资原油这么大的事,不能由他擅自决定,最后只能放弃。

    洛克菲勒依然不停地在考虑新事业的发展方向。他发现原油在精炼成煤油之后,才有价值。而煤油是当时点灯的最好油料。在1862年,每桶原油售价仅为0.35美元至0.55美元,而提炼的石油。可卖到0.23美元至0.35美元每加仑。不但如此,精炼石油的成本又很低,一桶原油成本仅40美分,所以投资在精炼石油业上是很稳妥、很合算的。

    于是,炼油厂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又一家地在美国东北部各大城市开张了。各大铁路公司为了赚取运费,在每个石油转运的必经地很快铺设了新轨道,便利了石油开采和精炼石油者的交通。

    1863年,克利夫兰已经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石油城,拥有了许多的小型炼油厂。洛克菲勒决心办一个精炼石油厂。恰巧在这时,一个叫安德鲁斯的英国化学家找到了他的搭档克拉克。

    安德鲁斯是从英国威尔士移民来美国的,和克拉克是同乡。8年前,当他刚刚踏上克利夫兰这片土地时,便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煤炭的液化研究工作。同他一起移民到美国来的这一批人,其中不少人曾在不列颠帝国或苏格兰的大学里做过油页岩研究。他们决心在宾州这个世界原煤宝库中炼出蜡烛原料液化油来。

    当德雷克钻到石油的消息传来时,安德鲁斯的内心受到巨大的冲击。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比煤强”。一定大有发展前途。于是他迫不及待地跑到泰塔斯维取回原油标本,在自己实验室里忙开了。

    安德鲁斯就是美国最早从事石油精制实验的先驱者之一。他坚信:“从宾州石油中精炼出来的灯油,绝对可以代替煤炭液化油。”

    安德鲁斯不仅技术好,而且有他独创的秘密武器------用亚硫酸气来精炼石油。这种方法的确比一般人采用的精炼方法更好。但是没有人对他的实验感兴趣。为了提供资金给他做实验,安德鲁斯太太只有替人缝缝补补来资助丈夫。功夫不负有心人,安德鲁斯终于在实验室制造出了蜡烛。

    安德鲁斯满怀希望地找到克拉克,动员克拉克投资提炼石油。他慷慨陈词:“我提炼石油的新方法还没有人掌握,用这种方法提炼出的煤油市场将会非常广大,我们一起干吧!”

    克拉克对石油业早已没有信心,不想冒个风险,可是面对同乡的求助,只好说:“我们公司的经营资金很有限,要向货主付定金,还要买保险、交房租,再搞什么投资确实困难。”

    接着他像下了大决心似的说:“这样吧! 我和我的合伙人拿出500美元资助您。不过,很抱歉,我要说明这是借款。”

    安德鲁斯认为太少了,无法开业,觉得非常失望。后来,他听说洛克菲勒是公司的决策人,他们曾在浸礼会教堂里有过一面之交,于是,他又抱着一线希望来找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正在考虑投资炼油业,恰在此时,安德鲁斯找上门来,可谓正中下怀。在听完安德鲁斯介绍了自己的新技术之后,洛克菲勒非常庆幸自己的公司将得到一位掌握秘密武器的人。他当机立断:

    “好!我们决定投资4000元,我们一起干!”

    安德鲁斯又找到克拉克,告诉了洛克菲勒的意见。“既然约翰决定了,我当然无话可说。”克拉克的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弯。

    不久,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牌子挂出来了。洛克菲勒还要再看看,他甘愿当后台老板,这也许又是他的一种“等待”策略吧!

    到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即1864年,洛克菲勒开始把注意力从中间商业务转向炼油业务,他终于结束了他的“等待”。越来越多的时间,他待在安德鲁斯--克拉克的总部里,处理一些业务。公司的总部设在克利夫兰的西南近郊,古亚和加河支流堤岸的下方。

    选择这个地方建精炼油厂可谓颇具眼光。厂子邻近伊利湖,不仅水路十分方便,而且可以利用铁路运输。连接原料产地油城和克利夫兰市的西亚特兰大铁路已由英国出资建成。

    建造精炼厂大约租用了3600亩的土地,按照租用的惯例,承租人在租用土地后可以买下该块地。在这片红壤上首先竖起的是小型的工厂,还有附属仓库。

    河堤下面整齐地排放着许多剥皮的原木,这是预备做木桶装石油的,工厂和堤岸的后方是一方断崖,断崖与一小山丘相连,登高远望,克利夫兰市的景色尽收眼底。在后来精炼油的管道输送上,断崖成了极为有利的地形条件。

    三个合伙人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了分工合作:安德鲁斯对早期的石油工艺很熟悉,搞这方面工作得心应手,所以由他负责工厂的设计和运转操作。克拉克则负责同石油区的生产商搞原油交易。洛克菲勒负责财务和推销工作,发挥他这方面的天才。

    因为提炼石油技术简单,投入少量资金就有发财的机会,所以人们便一窝蜂似的涌入这个行业。无论是谁,只要手里有一台石油蒸馏器,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没过多久,在精炼油市场上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安德鲁斯不得不像魔术师似的,把炼油工艺变来改去,煤油的质量提高了,每桶原油出煤油的百分比也提高了。物美价廉的煤油自然赢得了市场。

    洛克菲勒不愧是个好管家。他每天清晨6时就来到炼油厂,有时搬木桶,有时运垃圾。也许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里,他很注意在生意上自给自足。

    有一个管道工去购买管道,在账单上作弊。洛克菲勒非常生气,他对安德鲁斯说:“月底前再雇一个管道工吧!以后由我们自己购买管子和一切管道材料。”

    细心的洛克菲勒抓住每一个细小之处,不断地改进。尽管当时由于采油量时而增多,时而减少,油的价格经常大起大落,他的公司却从未亏损,盈利已远远超出了农产品代理商的收益。

    洛克菲勒开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行业。他想买到又好又便宜的原油,不辞辛苦地亲自跑到采油区去。一路上他先乘火车,又换乘马车,穿过丘陵、高地和茂密的森林,来到泰塔斯维。

    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头戴闭边毡帽、满脸胡须的车老板赶着装满石油的马车,驶向铁路边。车队过处,有的油桶从车上掉下来摔碎了,黑乎乎的石油和雨后的泥浆掺和起来,弄得道路更是泥泞不堪。

    洛克菲勒来到溪岸上,看到新兴的石油工业把昔日绿色的山谷变成地狱般模样:油罐、井架、机房和摇摇欲倒的小屋乱糟糟地挤在一起,还有穿着长筒靴的采油工四处游荡,在酒馆里酗酒和赌博。一切都处于杂乱无章和无序状态。

    洛克菲勒穿过一个泥潭,里边全是油罐里倒出的污物和泥浆的混合物,上面只架着一根6寸宽的横木供人行走。他胆战心惊地在上面走着,一不小心竟然掉了下去。他自嘲地说:“瞧瞧,我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石油业了。”同行的人看着他的狼狈相,禁不住哈哈大笑。

    洛克菲勒和豪爽快活的采油工谈话,尽量地收集有关石油的资料,还到钻井边去看来出的石油。这些对他的炼油厂都是宝贵的信息。

    坐在返回的列车上,洛克菲勒回想着看到、听到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石油业真像是赌博,它造就了许多富翁,又使一些人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看来多数石油商还没想到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工业。

    洛克菲勒庆幸自己选择炼油业是正确的,比起采油业,它风险小,也比较有秩序,他相信炼油业会有远大的前途,他要竭尽全力把它当作事业来做,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游戏。

    建立幸福家庭

    1864年,精炼石油公司开业的第二年,内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洛克菲勒迎来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向心仪已久的女友劳拉求婚成功了。

    洛克菲勒是在读高中时认识劳拉的。劳拉是一位端庄的姑娘,圆圆的脸,深褐色的眼睛,长长的栗色头发梳向脑后,说话和举止都很轻柔。她很有自制力,从不发脾气,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从不跳舞,也不看戏,认为这些世俗的娱乐都是不正当的。这种清教徒的生活方式和沉静稳重的性格深深地吸引着洛克菲勒。

    劳拉中学毕业之后,曾和姐姐露西一起在奥瑞德学院上了一年学。这是一座向女子开放的高等院校,学校里倡导研读古希腊和罗马的文学作品,还大力支持女权运动和为黑人谋福利的活动。这一切都让劳拉兴奋不已。

    劳拉是有才气的学生,她会写诗,组织过文学会,还喜欢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1859年,劳拉和露西又在克利夫兰学院学习法语、拉丁语和钢琴。后来她还在公立学校里当过老师和校长助理。她的聪慧、有教养尤其得到洛克菲勒的敬重和喜爱。

    劳拉的家庭是名门望族。父亲斯佩尔曼先生是俄亥俄州议员,还经常从事宗教和慈善事业。他抨击烈酒是魔鬼,是点燃人类本性中最低劣之**的火种。他们全家更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常帮助逃跑的奴隶走向自由。

    斯佩尔曼体面的社会地位和声望,正是洛克菲勒所缺乏的。也许,这是除了劳拉本身的魅力之外又一个吸引洛克菲勒的地方吧?

    1862年,洛克菲勒还在做农产品的中间商时,到了周末他常骑着马到劳拉家附近,打着看新兵训练的幌子到处转悠。后来在他经营炼油厂之后,也常用他的平板马车载着劳拉出游,一边述说自己生意上的事,劳拉兴趣盎然地听着。

    “约翰真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年轻姑娘从心眼里佩服这位比她学历低的小伙子。

    洛克菲勒很有耐心地追求着劳拉。他有时到劳拉的家里,她的父亲逐渐喜欢上这个有生意头脑的小伙子。他身穿大礼服和带条纹的裤子,头戴丝质礼帽,笔直的鼻子,紧闭的薄嘴唇,目光坚定而清澈。

    他的不凡的气质也在吸引着劳拉的芳心。

    在他们相识9年之后的1864 年3月的一天,洛克菲勒来到劳拉家里郑重地向她求婚,劳拉的应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不久,洛克菲勒花费118美元买了一枚钻戒送给劳拉。这在一向节俭成性的洛克菲勒来说确实是惊人之举。这也许是用行动告诉劳拉的双亲:他已是有作为的企业家,他有能力让劳拉过上好日子。

    1864年9月8日下午,25岁的洛克菲勒和24岁的劳拉举行了婚礼。婚礼由牧师主持,在休伦大街斯佩尔曼家的客厅里举行。只有双方的亲人参加。这很符合洛克菲勒一向不喜欢张扬的作风。

    有趣的是就在这一喜庆日子的上午,洛克菲勒仍然照常工作。他去了市内的两处办公室和工厂的箍桶车间,发了一些指令。还对主管人员说:“今天这24名雇员的午餐费由我来支付,要弄得好一点。当然,别忘了,千万别耽误干活。”至于为什么请客,他没有说明。

    接着这对新婚夫妇选择了颇为浪漫的度蜜月形式。他们租来了一辆黑色的梦幻马车顺河而下,到尼亚加拉瀑布等地游山玩水,尽情享受。

    黑色的梦幻马车轻快地跑在公路上,正在驶向尼亚加拉瀑布。马车上坐着洛克菲勒和劳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马车终于停下来,两人跳下马车,沿着一条宽阔的山路向前走着。忽然,他们的眼睛一亮:一道极宽阔的水帘挂在几百米高的绝壁上,在阳光的映照下,像无数颗钻石在闪闪发光。水落下来发出震耳的轰鸣声,有如万马在奔腾。溅起的水花则织成一片片薄雾,令人眼花缭乱。

    他们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没见过世面的洛克菲勒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他不停地向导游提出各种问题,弄得导游昏头涨脑,竟把马车赶到沟里,还损坏了一个车轮。

    他们爬上了一座碧绿的山峰,山下的草地上有放牧的牛羊,还有几幢孤零零的小房子。洛克菲勒急于想了解当地的事情,恰好碰到一位老人,各种问题又像连珠炮似的射了出来:“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为什么这样叫呢?”“关于这座山一定有什么故事吧?”“这里的人靠什么为生?”

    老人累得迷迷糊糊,只好可怜兮兮地说:“小伙子,看在上帝的份上,你如果允许我坐一会儿歇口气,我保证回答你所有的问题。”

    旅行归来,这对新人住进切尔西大街29号,一幢漂亮的两层楼里。窗户高大敞亮,布置朴实无华。他们没有雇用仆人,家务主要由劳拉承担。

    洛克菲勒一有空闲就赶到家里帮助劳拉。如果因为生意上的事耽误了回家与妻子共进晚餐,洛克菲勒就主动向劳拉交罚金,然后把这笔开支记在账本上,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示着自己的爱意,劳拉哪能好意思再去责备自己的夫君呢?

    善于财务和习于记账的洛克菲勒对他所爱的女子花费的钱也一丝不苟地记在账上。在1864年的第二类分类账上,按时记载着他追求劳拉和结婚的各项费用:买花束的钱,一次是0.6美元,一次是0.5美元,还有一次是1.5美元。

    1864年4月8日,他买订婚的金刚钻戒指118美元;同年9月8日,婚礼费20美元,结婚证1.4美元,买结婚戒指15.75美元;观赏尼亚加拉大瀑布0.75美元;为新娘买垫子0.75美元。连0.03美元邮费也没有在分类账上漏掉!

    洛克菲勒无限忠于他的妻子,他们真诚地相爱,相互理解和扶持。到南北战争结束的时候,洛克菲勒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家庭生活上,都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储备了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战后美国经济振兴的挑战。

    合伙人分道扬镳

    虽然克拉克也算是精明的生意人,但是他脾气暴躁,生活上也不太检点。在刚开始与洛克菲勒合作的时候,他常对小他 10岁的洛克菲勒说:“要是没有我,你究竟能干什么?”

    洛克菲勒不做声,心里却很不快。

    凭着才干,洛克菲勒很快成了公司的决策人。克拉克深知自己在能力上比不上洛克菲勒。后来,他把弟弟詹姆斯拉进了公司。詹姆斯原来是拳击手,依仗自己胳膊粗力气大,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为了一件小事,詹姆斯闯进办公室,对洛克菲勒破口大骂。洛克菲勒不动声色,把两脚架在办公桌上。等到詹姆斯骂够了,洛克菲勒冷冷地说:“听着!詹姆斯!你能把我的头揍扁了,可是你要明白,我不怕你。”

    詹姆斯自讨没趣,灰溜溜地退出办公室。从此不得不有所收敛。

    洛克菲勒对克拉克兄弟越来越不满。他对安德鲁斯说:“软弱和缺乏道德的人注定不是好商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合伙人是可靠的、能赢得银行和客户两方面信任的人。

    洛克菲勒与克拉克的分歧越来越大。

    洛克菲勒要扩大生产规模,向银行贷了很多款。害怕债务的克拉克像老奶奶一般终于忍无可忍,对洛克菲勒大叫:“约翰!你已经借了10万美元了,你想过怎么还这笔钱吗?”

    洛克菲勒立即反驳:“不做大的投入怎能有大的收益?要扩大业务,就要有钱,就得向银行贷款。”

    他感到和克拉克合伙,就像老鹰的翅膀被捆住一样,无法向高空冲刺。于是他逐渐下了决心:一定要摆脱掉这对兄弟。

    有一天,他对安德鲁斯说:“我不喜欢克拉克和他那套做派。他品行不端,他在拿石油作为赌注。我可不想和赌棍在一起做生意。”

    他抬起眼睛认真地审视化学家,加重语气说:“如果我买下他们的股份,你愿意同我一起干吗?”

    “那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安德鲁斯向来佩服洛克菲勒的老谋深算,毫不犹豫地表明了态度。

    几个星期之后,洛克菲勒与克拉克又争吵起来。克拉克气急败坏地嚷着:“如果你坚持不停地借款,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话,我们还是散伙吧!这样你就能完全按你的意愿办事了。”

    克拉克已经不止一次用散伙来威胁他。

    “我完全同意。”洛克菲勒冷冷地盯着对方,立即表明态度。

    这下克拉克反倒吃惊了:“你真的想分手?”

    “我真的愿意分手。”洛克菲勒语气平和而坚定,“我已经找到几家银行,他们同意把公司拍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

    克拉克张口结舌,还想说什么,洛克菲勒已经耸耸双肩,离开了办公室。

    拍卖是在1865年2月2日进行的,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为一方,克拉克为一方,他们请来了律师主持拍卖。

    “500美元!”克拉克开始喊价。

    “1000美元。”洛克菲勒毫不示弱。

    “1500美元。”

    “2000美元。”洛克菲勒紧追不放。

    当价标喊到50000美元的时候,双方都知道,它已经超过了公司的实际价值。可是喊价仍在不停地上升。

    “60000美元。”

    “65000美元。”

    “70000美元。”

    “72000美元。”克拉克艰难地喊着,头上渗出了汗珠。低边叉血。

    “72500美元!”洛克菲勒已在担心自己能否买得起了,可是他毫不迟疑地报出了价钱。他要压住克拉克,这个目标不能放弃。

    克拉克站了起来,走到洛克菲勒面前,有气无力地说:“约翰,它归你了。”

    “要不要现在开支票?”洛克菲勒紧盯不放。

    克拉克摊开两手:“我很愿意把炼油厂托付给你。在你方便的时候再结账吧!”

    不过,洛克菲勒还是很快就把克拉克在公司的一半股金,还有72500美元钱一并交给了他。从此,洛克菲勒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

    对于洛克菲勒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是他在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的开始。从此他要独自运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把握和开拓未来。

    那是在南北战争接近结束的时候,林肯总统被刺的噩耗刚刚传来,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在苏必利尔大街的一幢二层楼上,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正式成立了。

    洛克菲勒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向外眺望,一艘艘满载自己工厂精炼石油的驳船,在河面上慢慢地驶向远方,他的心里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炼油业也正迈向现代化的行列,一切都在日新月异。石油业的繁荣把处于优越地理位置的克利夫兰推上了富裕之路,也造就了优秀企业家洛克菲勒。他不断增加设备,扩大厂房,日产油量达到500桶,年销售额已达百万美元。

    1866年至1867年,美国石油业陷入了第一次大萧条的境地。因为投资者太多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管理不善的小型炼油厂纷纷倒闭,一些采油商也因为供过于求而被迫停产。

    然而洛克菲勒的炼油厂却能在不景气中一枝独秀,这得力于他出色的管理。他自己买林场伐木,自己制造油桶,还拥有自己的运货马车、拖船和储油车厢。他更不惜花费巨资让安德鲁斯放手搞研究,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品也被加工成柏油、石蜡、凡士林、挥发油和润滑油等有用的东西,深得消费者的青睐。

    进军欧洲市场

    时代造就了洛克菲勒,他成了时代精神的体现者。26岁的洛克菲勒如鱼得水般,在石油业的商海中自由遨游。

    1865年12月,他和安德鲁斯又开了第二家炼油厂-- -- --标准石油厂,它和他们开办的第一家炼油厂合起来,确立了他在克利夫兰第一大炼油企业家的地位。其实他的两家炼油厂的厂房都不大,它们不起眼地散落在山坡上。

    洛克菲勒整天在工厂里忙碌着。他事必躬亲,脑子里总是想着如何节省开支。克利夫兰的制桶厂都是买湿木料,运到车间里待用。洛克菲勒却要求在树林里锯倒橡木之后,放到窑里烘干,然后再运到炼油厂。因为重量轻了,就节省了一半运费。他还在产油区设立了办事处,直接购买原油,这就节省了花在中间商身上的钱。

    洛克菲勒雇用了一位凡事都一丝不苟的工头,两人在附近的琼斯太太家包伙。每当他们两人穿着沾满油污的长筒靴出现在饭厅里时,都让其他用餐人因为无法忍受油味而大皱眉头,以致被赶到门厅里吃饭。

    在开采石油的热潮中洛克菲勒已经占领了国内市场,他又把目光放到了国外。他时刻注视着行情,他发现欧洲市场的胃口越来越大,每年要从美国进口数十万桶石油。克利夫兰在1866年有2/3的石油运往海外。一个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在他心里形成了。

    于是在1866年的一天,洛克菲勒把弟弟威廉叫到自己面前:“威廉,我想到纽约再开一家公司,副董事长由你和安德鲁斯担任。”

    洛克菲勒的这位弟弟只读完了高中,他先在谷物交易介绍所当簿记员,以后一直跟着哥哥干,工作很卖力,确实是位精明能干的商人。威廉的脸方方的,大大的眼睛使他看上去像德国皇帝威廉,可他的血却像岩浆一样浓。

    “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开这家公司吗?”威廉认真地问。

    “欧洲的石油需求量一直在增加,我们应该有一家负责进出口业务的公司。”洛克菲勒回答道。

    威廉这才领悟了哥哥的意图。

    洛克菲勒接着说:“你的任务是用最快的速度,想方设法开辟欧洲市场,让我们的石油出口量不断增加。此外,你要在纽约码头上兴建储油的仓库,还要有一个修理木桶的工厂。这样,出了漏油现象我们自己就解决了。”洛克菲勒考虑问题总是既周到又细致。

    威廉点了点头,说道:“好的,一切遵照你的吩咐去做。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洛克菲勒又补充说:“你要和纽约华尔街的银行建立联系。他们那里的贷款利息要比克利夫兰低得多。克利夫兰的银行已经很难满足我们不断发展的需要了。这件事一定要办好。”

    威廉懂得与银行打交道的难处,当时的银行家都愿意为铁路和政府贷款。而炼油业被视作风险大的行业,因为火神太喜欢光顾炼油厂了,一把火就会把一切夷为平地,大多银行家都不愿为其贷款。

    可是威廉的语气依然坚定,自信满满地说:“好,我一定会做好这件事。”

    洛克菲勒很满意地拍了拍威廉的肩膀,目光中充满了信任和兄长的关爱。

    威廉踏上了征途,到了纽约就在珍珠大街181号设立了办事处,接着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自己的活动。

    同时,在克利夫兰的洛克菲勒也在千方百计地筹措发展需要的资金。他一心把自己营造成正在崛起的青年企业家的形象,让银行不轻视他。

    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着,心里在想怎样借到急需的15000美元。

    一辆马车突然停在他的身边。

    “您好!洛克菲勒先生。”坐在车上的是当地一位银行家,热情地打着招呼。

    “您好!”洛克菲勒彬彬有礼地扬了一下手。

    “不知您是否考虑过,要从我这里贷50000美元。我将会为您提供方便。”银行家的提议犹如雪中送炭。

    这无疑让洛克菲勒大喜过望,但是他却来个欲擒故纵:“您给我24小时考虑一下好吗?”

    “我恭候您的消息。”银行家的马车快速地向前跑去。

    暂短的耽搁,表明洛克菲勒对借款并不急切,这反而赢得了银行家的信任。

    第二天,洛克菲勒以非常有利的条件,与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解决了燃眉之急。

    又一个平常的中午,安德鲁斯气喘吁吁地跑来,找到洛克菲勒:

    “约翰!告诉你一个消息,有一家炼油厂要出售。”

    洛克菲勒一听,喜出望外地说:“我早就想买这家炼油厂了,无奈他们一直不明确表态。这次一定要买下来!”

    “可是他们要现款,不要证券。还一定要在下午17时前送到。我们到那里的火车是下午15时开。”安德鲁斯补充说。

    “这么说,就是一定要在15时以前筹到现款了。”洛克菲勒一边说着,一边戴上帽子离开了办公室。是要筹措几十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字。时间已经容不得他多耽搁一时一刻。

    于是他只好一家挨一家地跑银行,能贷多少就贷多少,还表明一会儿就过来提款。他跑遍全城的银行,终于凑足了钱款。下午15时他准时赶上火车,如愿以偿地买下那家炼油厂。

    洛克菲勒在银行家那里赢得了信誉。他在贷款时总是真实地陈述原因,从不说假话;而且还款迅速准时。与银行家的成功合作,既让他在经营中多次转危为安,渡过难关,也帮助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在1866年的春天,洛克菲勒甚至成了俄亥俄州国家银行的董事。

    但是由于他无暇也没兴趣参加董事会议,最终被除名。由此可见他在克利夫兰企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时,在克利夫兰有50多家炼油厂,洛克菲勒的公司规模最大。

    1865年,他的公司有员工37人,收入已达120万美元。至1866年,收入又上升到200万美元。

    此时的洛克菲勒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建立行业标准

    坚强有力的同伴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他既可以把你的事业推向高峰,也可能导致集团分裂而使你元气大伤,甚至倾家荡产。

    ---- 洛克菲勒

章节目录

洛克菲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刘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超并收藏洛克菲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