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回:宝珠僧贪情入尘垢/庒绪强生性本无常
人在许多时候都要犯这样的毛病,当那个人就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看不到她的优点,你只看得到她的缺点,并且因为这些缺点对她有所不满。当你失去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她的优点,进而把她放在记忆的宫殿里反复瞻仰。无论你在事后有多么怀念她,都比不上当时对她释放善意。在宋娟站在苗烧水眼前的时候,他就像实现被注射了一秒一样,面对她的美貌无动于衷,事后见到越累越多的丑女,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她是非常难得。这真是太可悲了,事实总比想象更复杂,苗烧水当时对宋娟无感,也不能解释为没有丑女做陪衬。
因为在他的经历当中,见到丑女的数量远多于美女的数量。三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的英语老师,那位女士叫赵蓉,只要一提起她大家都赞不绝口,为什么宋娟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实际上宋娟要比她年轻,也更有风度。她是一名英语导语,又兼职做大学教师,她为人随和,喜欢跟学生交流,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学生喜欢她呢?在二零零六年刚刚来到一班上课的时候,确实有学生做出友善的表示,不过这种表示的都是女生。前文书说道,宋娟这个人是有一点野性的,说道高兴的时候,干脆做到桌子上,她说:“你们管楼管叫什么?”有人说叫阿姨,也有人说叫宿管,宋娟说:“我们叫楼妈。”
她通常就是这么随和,每当想起自己当初对宋娟的冷漠,他都会格外厌恶当时的自己,当时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冯新越是政府官员的儿子,阅历丰富,容貌和气质俱佳,他也有许多女朋友,有一次他接到一位女孩的电话,说那边已经把房间登记好了,就等着他过去共享欢乐。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不过苗烧水当时做法很让人觉得讨厌,他曾经试图劝说冯新越放弃这种舒适的生活,只跟一个女人相爱。苗烧水并不是正义的化身,他是愚昧和腐朽的化身,他的那些想法来自于农村一些人千百年来已经僵化的大脑。上个世纪中叶,过去的组织形式被彻底打碎,新的组织形式被建立起来,但是这对农村人思想的进步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许多人分得了土地,但这究竟从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呢?特别是后来土地被组织收回,农民在集体的指挥下进行生产,聪明人总是有办法让自己少干活,却不损失工分,愚人却不同了,他们辛辛苦苦干活,或者和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拿一样的工分,或者比他们拿的更少。如果愚人被欺骗许多次,他们也不愿意多干活了,而聪明人永远不会比愚人干的更多,这样愿意干活的人总是少的,在这种情况,每年上报的数据竟然还是不断增长,可见当时的数据都是有魔术师统计出来的,它给人制造了多少幻觉,此处不宜赘述。一种好的制度,总是压抑人性当中恶的成分,释放善的成分,不好的制度则恰恰相反,刺激和释放人性中恶的成分,压抑和扭曲人性中善的成分。
在那个年代,破四旧的风潮席卷中华大地,婚丧嫁娶一律从简,可是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生命力,一旦高压不再,所有的东西都回到了过去。父亲在追忆从前的时候,还是有所眷恋的,他总说那个时候确实很红火。不过且不要误会,父亲其实是集体解散的受益者,他本人非常勤劳,在农民中间是比较有头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村里已经是排名靠前的富翁了。父亲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求学的时候表现的十分平庸,小时候生活十分贫困,有强烈的改变生活的动力。
父亲不是有着炽热理想的人,凡是有理想的人往往非常自大,有理想的人很容易变成只想不做的人物。父亲是唯实用论的信徒,对于七十年代末的那次争论,父亲是站在革新派的任务一边的。无论毛先生是多么了不起,一成不变的继承他的思想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毛先生之前,也有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人们在继承他们思想的过程中都随着现实的变化而有所损益,一成不变的做法只能把这个国家引入死胡同,等待它的将是更多的茫然和挫折。不可否认,革新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操作失当,也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乃至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是革新,还是选择固守,这是个问题,关键在于你怎么评估它的风险。
如果现则固守,可以确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是安全的,但最终你会走向崩溃。如果选择革新,有可能你会免于崩溃的风险,成为一位受人瞩目的胜利者,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陷入崩溃。革新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了得,为什么晚清的时候革新无法取得成功,而日本却异军突起成为亚洲新的强权呢?当时大清谁在操作革新的方向盘呢?是一位年轻的皇帝,这位仁兄生在王府,长在后宫,从小陪伴的他的是一群太监。他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成长,虽然他贵为皇帝,在慈禧太后面前什么都不是,他总是被呵斥、罚跪,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年轻人,他像他的国家一样软弱。光绪皇帝所受的完全是旧式教育,对于外面的新情况他一无所知。
甲午海战战败,签署辱国条约,皇帝辱国能发布罪己诏,然后依次作为推动革新的一种方略,重用富有经验、精通洋务的老臣,中国还是有机会的。战后皇帝没有担当,这很有当年崇祯皇帝的特色,错误全在大臣,自己是无辜的。令人作呕,光绪跟言官们持一样的见解,可言官们并不知道海军军费被挪用的情况,而光绪皇帝本人对此心知肚明,他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李鸿章,让李鸿章遗臭万年,可抛弃了李鸿章,还有谁有能力主持革新的大局呢?年轻的皇帝对此无感,他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作为政坛的新秀,还没有真正入行就被淘汰出局。
经历了甲午之祸,革新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个想法李鸿章也是支持的。当年李鸿章举荐醇亲王担任海军大臣,就是想借此广大海军门庭,提高海军的地位,可是在醇亲王的眼里,海军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眼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权力,他天真的相用一座园子来换取最高权力,越是就打着壮大海军的旗号为修园子筹措资金,李鸿章看到这些钱怎么会不动心,如果这些钱真的给海军该有多好,可他还是不得不这些钱都流入修筑园子的指定账户,这个时候的李鸿章一定恨不得咬出血来,眼看着海军的装备越来越落伍,不尽如此,许多部件坏了都得不到检修,甚至连弹药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面对国内汹涌的民意,他真是有苦说不出,这等于逼着残废出去打仗,战争开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慈禧太后当然知道醇亲王的真实意图,她假意表示要退出政坛,这样醇亲王修起园子来就更卖力了,等园子就成,老娘就是不给,你能把老娘怎么样。你也不想想,谁是刀俎,谁是鱼肉,区别就在于谁握着权力,你让老娘交出权力,变成鱼肉,这种想法说是异想天开真是一点都不显得夸张。不过慈禧太后真的很聪明吗?就算是她得到了颐和园又如何,眼睁睁的看着海军变成了残废,然后一仗下来被打的全军覆没,慈禧太后还能够安心的在园子里度过余年吗?甲午之祸,赔偿巨款,还要忍受割地的羞辱。
作为妄人,如果说当年的王安石还算有一点政治才干的话,康有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丑,此人的特质就是一介愤青而已,面对众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为皇帝提出了一揽子革新计划,试图一次性所有问题。谭嗣同在历史上非常正面,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愣头青,他完全赞同康有为疯狂的革新计划,赞成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仓皇出逃,一个是慷慨就义。谭嗣同在临死的时候高呼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快哉!快哉!”
你说的贼是谁?是指慈禧太后吗?当时只有一位地方官在认真执行光绪皇帝的《定国是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官员都是贼吗?关键是你这个太偏离实际了,一旦实行起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大规模的混乱。梁启超这个人是维新派当中文采最好的,他的见识后来也不同于他的导师康有为。梁先生的后来的做法越来越趋于理性,这大概是因为他开始**的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善果。不过他的观点仍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来解读中国的历史,这无疑是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开始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将西学成功的运用到中国世纪中去,这方面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是毛先生,他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
维新闹剧持续不到白天就结束了,皇帝广大清朝的梦想就此破灭,往后他再没有机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角。在维新之初,为什么慈禧太后没有及时跳出来反对光绪?而是等情况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动手。很显然这不是慈禧太后对光绪疏于防范,真相是当海军战败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就变的格外引人瞩目,大清有钱修筑这么华丽的园子,却没有钱更新海军装备,当时绝大部分人都在骂李鸿章,可明眼人都知道李鸿章算什么,海军由他一手创立,他难道不希望军队能够打胜仗来壮大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吗?慈禧太后修园子的钱走海军的账,这难道是李鸿章所能左右的吗?
李鸿章不过是一只替罪羊罢了,祸首就是慈禧太后,醇秦王和光绪皇帝是帮凶。这也是光绪皇帝排斥李鸿章的重要原因,海军战败,实际上让慈禧的威望受挫,对革新不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很有点持盈保泰、引蛇出洞的意味。她故意示弱,让光绪误以为自己已经得势,引诱他亮出底牌,激起众怒,迫使所有对那个疯狂的革新计划持有异议的人聚集到自己的周围,有了大家的支持,慈禧太后就是用大动作将光绪打入十八层地狱。
本来身为皇帝的光绪得到许多人的同情,守旧势力对太后垂帘打心底还是存在抵触情绪的,特别是在皇帝已经成年的情况下。外国势力也比较同情光绪,因为他们觉得光绪倾向于革新,如果光绪虚心向西洋诸国求教,自然很的列强欢心。如果光绪凡是都能够问计那些实力派大臣,对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显示敬重,比起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他们自然更喜欢谦恭的光绪皇帝。果真如此,大部分人都会倒向光绪,革新这种事必须在掌握权力之后做,把革新作为夺取权力的手段,这是很不明智的,特别是革新还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时候。
日本在推到幕府的时候,提出的口号一点也没有革新的味道,一切都是等新派人物掌握权力之后做的。翻开《定国是诏》,里面的每一条都要得罪一拨人,因此这些条文一公布就以为你几乎要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这个时候你只能做故将寡人。在延安的时候,胡先生向毛先生请教,他问道:“什么是政治?”
毛先生说:“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很遗憾,光绪皇帝不知道这个典故,如果他能够有机会读毛先生的著作,或许命运就是另外一番样子了。日本的革新是这样的,德川幕府实际上照我这权力,却受到藩镇的制约,天皇的最强两个藩镇的支持,当时支持革新的又一大帮人,这些人都有留样求学的经历,眼界开阔,又熟悉日本的社会实际。他们先推倒幕府,然后废掉了藩镇,一点点将革新的事业向前推进,其实日本革新的成功,与新朝后来居上十分类似,成功这里的历史大多如此。
在日本,长期以来,天皇是被边缘化的。革新人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最大先对的孤立主要敌人,他们抬出天皇,给幕府贴上叛逆的标签。这样一来旧派当中支持天皇的人就会与革新人士一起打击幕府。最关键的是革新派充分的利用了幕府与下级武士之间的矛盾,幕府似乎在一觉醒来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于是不得不一再退让,乃至彻底退出政坛。倒幕成功之后,他们以天皇的名义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在新式兵器武装下的军队面前,藩镇的的旧式军队不堪一击,这样藩镇对天皇的威胁就不存在了。
天皇是革新实力拱上台,当谈没有理由反对新派主张,不尽如此,天皇本人也成为坚定的新派人士。明治天皇和光绪不同,他明显要比光绪懂事的多。光绪在大臣面前,经常显露出自己软弱无知的一面,明治则不同,他总是显得非常睿智。光绪动不动就要训斥大臣,冲着李鸿章喊叫,明治总是像一个小学生,在关键时候,他总能支持正确的一方。这里面必须指出,照顾光绪饮食起居的,是一群心理扭曲的宦官。负责教育光绪的慈禧太后,是个嗜权如命、淡漠亲情的女人,这个女人的控制欲到了**的程度,光绪皇帝连一个普通人的幸福都没有,更不要说作为皇帝的荣耀了。
慈禧太后给他选择的老师是当年同治皇帝的老师,同治皇帝就是在那位仁兄的精心教导下,二十一岁就驾崩了。慈禧太后把这位仁兄再次提供给光绪皇帝,她的用心如何,不言自明。翁同龢翰林出身,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大概在那样一个女人的监督之下,他作为一个老师所能做的也实在是极其有限的。光绪皇帝曾派翁同龢联同几位大臣一起去考察康有为,他的结论是康说的事可以做,但这个人不值得信任。比起维新派当中的那些妄人和愤青,日本的维新派当中出了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李鸿章曾被称为东方俾斯麦,李鸿章在见到俾斯麦的时候曾虚心求教,说:“现在跟我打交道的是老太太和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说:“如果你能获得完全信任,你有许多事可以做,如果你不能得到他们的完全信任,你也无能为力。”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政治家,可是他能做的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签署卖国条约,这不仅是国家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日本的大久保利通,自封为东洋俾斯麦,他让日本他的继任者让日本变成了亚洲第一强国,为什么说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早已注定,即使将俾斯麦本人放在李鸿章的位置,他也无能为力。威廉二世上台之后,俾斯麦就不得不回到家里闲居。
宋娟没有引起苗烧水的充分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苗烧水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产生于农村的腐朽思想,有一次宋娟在课上谈论自己喜欢的男明星,她表示自己喜欢的男明星有许多,并且把自己的这个特色美其名曰博爱。博爱两个字从她的口中蹦出的时候,苗烧水几乎是产生了生理上的反应,他用一种特别不怀好意的声调重复了这个两个字,如果他从来没有对宋娟有过不满该有多好,如果他一直都喜欢宋娟那该有多好。问题还在于苗烧水的英语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如果他的英语成绩能说得过去,他和宋娟的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的多。
好吧!作者又要重复那的一幕了,上课铃响了,一位女实习生进入六班,她的美貌立刻引起了轰动,所有男生都两眼放光,在那四十五分钟内,性格内向的苗烧水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主动,哪位实习生还帮助苗烧水纠正了演唱是出现的错误,那个时候他的心怦怦直跳,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大概永远不会再有了。这种事在英语课上永远不会发生,因为他一直都不会英语。主啊!如果苗烧水能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长的漂亮的女老师教英语,他一定会把英语学的很好,他很聪明,有喜欢长的好看的女生,没有学不好的理由。当时琚嫒对苗烧水遇着极强的吸引力,她几乎吸走了苗烧水全部的注意力,这也是他对不起宋娟的重要原因。
因为过度迷恋琚嫒,错过了多少风景,这已经无法估计了。其实刘维是个不错的姑娘,她很可爱,你一定要爱上她,与一些具有没好人格的人维持一种积极的亲密的关系,这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对琚嫒的过度迷恋,就像是一场豪赌,而**的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能够跟具有美好人格的人之间形成一张网络,也许苗烧水才能真正免于孤独,就算是有一天他不幸回归于不幸,至少还有值得追忆的过去。那些泛黄的时光是如此美好,那个年代曾有如此多的闪光人物。
宋娟、琚嫒、刘维、张丹妮、张盈、白圆圆、刘晶,美好的事物如梦似幻,越是时过境迁,越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美好。可惜作者写的这些东西当事人看不到了,这是作者感到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害怕当事人看到这些会引发矛盾,另一方面有为他们看不到这些记载而感到可惜。不过这仅仅是苗烧水一个人的遗憾,对于别人来说,大多数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记载,又何谈遗憾呢?琚嫒是那么美好,她是鲜花、是阳光、是一切美好的总和,她正在苗烧水引入深渊,这当然不是琚嫒有什么问题,这是苗烧水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他必须在以后的冲突中逐渐成熟。
男人啊!强大起来吧!做一个有能力自己处置任何问题的人,坚决反对父母以及任何亲属的干扰,做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让那些脖子上扛着粪桶,胸腔里藏着毒蛇的农村旧观念都去见鬼吧!当大家越来越熟悉的时候,气氛越来越显得宽松,讲台上出现一个男人,他叫庒绪强,戴着伪善的面具,捧着扭曲的心灵,开始了他无休止的谎言。
人在许多时候都要犯这样的毛病,当那个人就在你的眼前的时候,你看不到她的优点,你只看得到她的缺点,并且因为这些缺点对她有所不满。当你失去她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她的优点,进而把她放在记忆的宫殿里反复瞻仰。无论你在事后有多么怀念她,都比不上当时对她释放善意。在宋娟站在苗烧水眼前的时候,他就像实现被注射了一秒一样,面对她的美貌无动于衷,事后见到越累越多的丑女,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其实她是非常难得。这真是太可悲了,事实总比想象更复杂,苗烧水当时对宋娟无感,也不能解释为没有丑女做陪衬。
因为在他的经历当中,见到丑女的数量远多于美女的数量。三班的学生特别喜欢他们的英语老师,那位女士叫赵蓉,只要一提起她大家都赞不绝口,为什么宋娟却没有这样的待遇,实际上宋娟要比她年轻,也更有风度。她是一名英语导语,又兼职做大学教师,她为人随和,喜欢跟学生交流,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学生喜欢她呢?在二零零六年刚刚来到一班上课的时候,确实有学生做出友善的表示,不过这种表示的都是女生。前文书说道,宋娟这个人是有一点野性的,说道高兴的时候,干脆做到桌子上,她说:“你们管楼管叫什么?”有人说叫阿姨,也有人说叫宿管,宋娟说:“我们叫楼妈。”
她通常就是这么随和,每当想起自己当初对宋娟的冷漠,他都会格外厌恶当时的自己,当时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冯新越是政府官员的儿子,阅历丰富,容貌和气质俱佳,他也有许多女朋友,有一次他接到一位女孩的电话,说那边已经把房间登记好了,就等着他过去共享欢乐。这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不过苗烧水当时做法很让人觉得讨厌,他曾经试图劝说冯新越放弃这种舒适的生活,只跟一个女人相爱。苗烧水并不是正义的化身,他是愚昧和腐朽的化身,他的那些想法来自于农村一些人千百年来已经僵化的大脑。上个世纪中叶,过去的组织形式被彻底打碎,新的组织形式被建立起来,但是这对农村人思想的进步是非常有限的。
尽管许多人分得了土地,但这究竟从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呢?特别是后来土地被组织收回,农民在集体的指挥下进行生产,聪明人总是有办法让自己少干活,却不损失工分,愚人却不同了,他们辛辛苦苦干活,或者和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拿一样的工分,或者比他们拿的更少。如果愚人被欺骗许多次,他们也不愿意多干活了,而聪明人永远不会比愚人干的更多,这样愿意干活的人总是少的,在这种情况,每年上报的数据竟然还是不断增长,可见当时的数据都是有魔术师统计出来的,它给人制造了多少幻觉,此处不宜赘述。一种好的制度,总是压抑人性当中恶的成分,释放善的成分,不好的制度则恰恰相反,刺激和释放人性中恶的成分,压抑和扭曲人性中善的成分。
在那个年代,破四旧的风潮席卷中华大地,婚丧嫁娶一律从简,可是这种东西并没有什么生命力,一旦高压不再,所有的东西都回到了过去。父亲在追忆从前的时候,还是有所眷恋的,他总说那个时候确实很红火。不过且不要误会,父亲其实是集体解散的受益者,他本人非常勤劳,在农民中间是比较有头脑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村里已经是排名靠前的富翁了。父亲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求学的时候表现的十分平庸,小时候生活十分贫困,有强烈的改变生活的动力。
父亲不是有着炽热理想的人,凡是有理想的人往往非常自大,有理想的人很容易变成只想不做的人物。父亲是唯实用论的信徒,对于七十年代末的那次争论,父亲是站在革新派的任务一边的。无论毛先生是多么了不起,一成不变的继承他的思想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毛先生之前,也有过许多了不起的人物,人们在继承他们思想的过程中都随着现实的变化而有所损益,一成不变的做法只能把这个国家引入死胡同,等待它的将是更多的茫然和挫折。不可否认,革新也是具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操作失当,也会让国家陷入混乱乃至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是革新,还是选择固守,这是个问题,关键在于你怎么评估它的风险。
如果现则固守,可以确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是安全的,但最终你会走向崩溃。如果选择革新,有可能你会免于崩溃的风险,成为一位受人瞩目的胜利者,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陷入崩溃。革新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了得,为什么晚清的时候革新无法取得成功,而日本却异军突起成为亚洲新的强权呢?当时大清谁在操作革新的方向盘呢?是一位年轻的皇帝,这位仁兄生在王府,长在后宫,从小陪伴的他的是一群太监。他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下成长,虽然他贵为皇帝,在慈禧太后面前什么都不是,他总是被呵斥、罚跪,他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年轻人,他像他的国家一样软弱。光绪皇帝所受的完全是旧式教育,对于外面的新情况他一无所知。
甲午海战战败,签署辱国条约,皇帝辱国能发布罪己诏,然后依次作为推动革新的一种方略,重用富有经验、精通洋务的老臣,中国还是有机会的。战后皇帝没有担当,这很有当年崇祯皇帝的特色,错误全在大臣,自己是无辜的。令人作呕,光绪跟言官们持一样的见解,可言官们并不知道海军军费被挪用的情况,而光绪皇帝本人对此心知肚明,他把所有的过失都推给李鸿章,让李鸿章遗臭万年,可抛弃了李鸿章,还有谁有能力主持革新的大局呢?年轻的皇帝对此无感,他不是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作为政坛的新秀,还没有真正入行就被淘汰出局。
经历了甲午之祸,革新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个想法李鸿章也是支持的。当年李鸿章举荐醇亲王担任海军大臣,就是想借此广大海军门庭,提高海军的地位,可是在醇亲王的眼里,海军不是最重要的。在他的眼里最重要的东西是权力,他天真的相用一座园子来换取最高权力,越是就打着壮大海军的旗号为修园子筹措资金,李鸿章看到这些钱怎么会不动心,如果这些钱真的给海军该有多好,可他还是不得不这些钱都流入修筑园子的指定账户,这个时候的李鸿章一定恨不得咬出血来,眼看着海军的装备越来越落伍,不尽如此,许多部件坏了都得不到检修,甚至连弹药都出现了严重的不足。
面对国内汹涌的民意,他真是有苦说不出,这等于逼着残废出去打仗,战争开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慈禧太后当然知道醇亲王的真实意图,她假意表示要退出政坛,这样醇亲王修起园子来就更卖力了,等园子就成,老娘就是不给,你能把老娘怎么样。你也不想想,谁是刀俎,谁是鱼肉,区别就在于谁握着权力,你让老娘交出权力,变成鱼肉,这种想法说是异想天开真是一点都不显得夸张。不过慈禧太后真的很聪明吗?就算是她得到了颐和园又如何,眼睁睁的看着海军变成了残废,然后一仗下来被打的全军覆没,慈禧太后还能够安心的在园子里度过余年吗?甲午之祸,赔偿巨款,还要忍受割地的羞辱。
作为妄人,如果说当年的王安石还算有一点政治才干的话,康有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丑,此人的特质就是一介愤青而已,面对众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为皇帝提出了一揽子革新计划,试图一次性所有问题。谭嗣同在历史上非常正面,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头脑发热的愣头青,他完全赞同康有为疯狂的革新计划,赞成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仓皇出逃,一个是慷慨就义。谭嗣同在临死的时候高呼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快哉!快哉!”
你说的贼是谁?是指慈禧太后吗?当时只有一位地方官在认真执行光绪皇帝的《定国是诏》。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官员都是贼吗?关键是你这个太偏离实际了,一旦实行起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大规模的混乱。梁启超这个人是维新派当中文采最好的,他的见识后来也不同于他的导师康有为。梁先生的后来的做法越来越趋于理性,这大概是因为他开始**的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善果。不过他的观点仍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用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来解读中国的历史,这无疑是不符合事实的。真正开始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将西学成功的运用到中国世纪中去,这方面第一个取得成功的是毛先生,他是这一领域的集大成者。
维新闹剧持续不到白天就结束了,皇帝广大清朝的梦想就此破灭,往后他再没有机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主角。在维新之初,为什么慈禧太后没有及时跳出来反对光绪?而是等情况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动手。很显然这不是慈禧太后对光绪疏于防范,真相是当海军战败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慈禧太后的颐和园就变的格外引人瞩目,大清有钱修筑这么华丽的园子,却没有钱更新海军装备,当时绝大部分人都在骂李鸿章,可明眼人都知道李鸿章算什么,海军由他一手创立,他难道不希望军队能够打胜仗来壮大自己在朝中的威望吗?慈禧太后修园子的钱走海军的账,这难道是李鸿章所能左右的吗?
李鸿章不过是一只替罪羊罢了,祸首就是慈禧太后,醇秦王和光绪皇帝是帮凶。这也是光绪皇帝排斥李鸿章的重要原因,海军战败,实际上让慈禧的威望受挫,对革新不提出反对意见,其实很有点持盈保泰、引蛇出洞的意味。她故意示弱,让光绪误以为自己已经得势,引诱他亮出底牌,激起众怒,迫使所有对那个疯狂的革新计划持有异议的人聚集到自己的周围,有了大家的支持,慈禧太后就是用大动作将光绪打入十八层地狱。
本来身为皇帝的光绪得到许多人的同情,守旧势力对太后垂帘打心底还是存在抵触情绪的,特别是在皇帝已经成年的情况下。外国势力也比较同情光绪,因为他们觉得光绪倾向于革新,如果光绪虚心向西洋诸国求教,自然很的列强欢心。如果光绪凡是都能够问计那些实力派大臣,对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显示敬重,比起高高在上的慈禧太后,他们自然更喜欢谦恭的光绪皇帝。果真如此,大部分人都会倒向光绪,革新这种事必须在掌握权力之后做,把革新作为夺取权力的手段,这是很不明智的,特别是革新还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时候。
日本在推到幕府的时候,提出的口号一点也没有革新的味道,一切都是等新派人物掌握权力之后做的。翻开《定国是诏》,里面的每一条都要得罪一拨人,因此这些条文一公布就以为你几乎要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这个时候你只能做故将寡人。在延安的时候,胡先生向毛先生请教,他问道:“什么是政治?”
毛先生说:“政治就是把自己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很遗憾,光绪皇帝不知道这个典故,如果他能够有机会读毛先生的著作,或许命运就是另外一番样子了。日本的革新是这样的,德川幕府实际上照我这权力,却受到藩镇的制约,天皇的最强两个藩镇的支持,当时支持革新的又一大帮人,这些人都有留样求学的经历,眼界开阔,又熟悉日本的社会实际。他们先推倒幕府,然后废掉了藩镇,一点点将革新的事业向前推进,其实日本革新的成功,与新朝后来居上十分类似,成功这里的历史大多如此。
在日本,长期以来,天皇是被边缘化的。革新人士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最大先对的孤立主要敌人,他们抬出天皇,给幕府贴上叛逆的标签。这样一来旧派当中支持天皇的人就会与革新人士一起打击幕府。最关键的是革新派充分的利用了幕府与下级武士之间的矛盾,幕府似乎在一觉醒来之后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于是不得不一再退让,乃至彻底退出政坛。倒幕成功之后,他们以天皇的名义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在新式兵器武装下的军队面前,藩镇的的旧式军队不堪一击,这样藩镇对天皇的威胁就不存在了。
天皇是革新实力拱上台,当谈没有理由反对新派主张,不尽如此,天皇本人也成为坚定的新派人士。明治天皇和光绪不同,他明显要比光绪懂事的多。光绪在大臣面前,经常显露出自己软弱无知的一面,明治则不同,他总是显得非常睿智。光绪动不动就要训斥大臣,冲着李鸿章喊叫,明治总是像一个小学生,在关键时候,他总能支持正确的一方。这里面必须指出,照顾光绪饮食起居的,是一群心理扭曲的宦官。负责教育光绪的慈禧太后,是个嗜权如命、淡漠亲情的女人,这个女人的控制欲到了**的程度,光绪皇帝连一个普通人的幸福都没有,更不要说作为皇帝的荣耀了。
慈禧太后给他选择的老师是当年同治皇帝的老师,同治皇帝就是在那位仁兄的精心教导下,二十一岁就驾崩了。慈禧太后把这位仁兄再次提供给光绪皇帝,她的用心如何,不言自明。翁同龢翰林出身,他有写日记的习惯,大概在那样一个女人的监督之下,他作为一个老师所能做的也实在是极其有限的。光绪皇帝曾派翁同龢联同几位大臣一起去考察康有为,他的结论是康说的事可以做,但这个人不值得信任。比起维新派当中的那些妄人和愤青,日本的维新派当中出了一大批响当当的人物。李鸿章曾被称为东方俾斯麦,李鸿章在见到俾斯麦的时候曾虚心求教,说:“现在跟我打交道的是老太太和孩子,我该怎么办呢?”
俾斯麦说:“如果你能获得完全信任,你有许多事可以做,如果你不能得到他们的完全信任,你也无能为力。”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政治家,可是他能做的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签署卖国条约,这不仅是国家的悲剧,也是他个人的悲剧。日本的大久保利通,自封为东洋俾斯麦,他让日本他的继任者让日本变成了亚洲第一强国,为什么说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早已注定,即使将俾斯麦本人放在李鸿章的位置,他也无能为力。威廉二世上台之后,俾斯麦就不得不回到家里闲居。
宋娟没有引起苗烧水的充分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苗烧水头脑里根深蒂固的产生于农村的腐朽思想,有一次宋娟在课上谈论自己喜欢的男明星,她表示自己喜欢的男明星有许多,并且把自己的这个特色美其名曰博爱。博爱两个字从她的口中蹦出的时候,苗烧水几乎是产生了生理上的反应,他用一种特别不怀好意的声调重复了这个两个字,如果他从来没有对宋娟有过不满该有多好,如果他一直都喜欢宋娟那该有多好。问题还在于苗烧水的英语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如果他的英语成绩能说得过去,他和宋娟的之间的关系要和睦的多。
好吧!作者又要重复那的一幕了,上课铃响了,一位女实习生进入六班,她的美貌立刻引起了轰动,所有男生都两眼放光,在那四十五分钟内,性格内向的苗烧水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主动,哪位实习生还帮助苗烧水纠正了演唱是出现的错误,那个时候他的心怦怦直跳,那种热血澎湃的感觉大概永远不会再有了。这种事在英语课上永远不会发生,因为他一直都不会英语。主啊!如果苗烧水能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个长的漂亮的女老师教英语,他一定会把英语学的很好,他很聪明,有喜欢长的好看的女生,没有学不好的理由。当时琚嫒对苗烧水遇着极强的吸引力,她几乎吸走了苗烧水全部的注意力,这也是他对不起宋娟的重要原因。
因为过度迷恋琚嫒,错过了多少风景,这已经无法估计了。其实刘维是个不错的姑娘,她很可爱,你一定要爱上她,与一些具有没好人格的人维持一种积极的亲密的关系,这是符合自己的利益的。对琚嫒的过度迷恋,就像是一场豪赌,而**的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能够跟具有美好人格的人之间形成一张网络,也许苗烧水才能真正免于孤独,就算是有一天他不幸回归于不幸,至少还有值得追忆的过去。那些泛黄的时光是如此美好,那个年代曾有如此多的闪光人物。
宋娟、琚嫒、刘维、张丹妮、张盈、白圆圆、刘晶,美好的事物如梦似幻,越是时过境迁,越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美好。可惜作者写的这些东西当事人看不到了,这是作者感到矛盾的地方,一方面害怕当事人看到这些会引发矛盾,另一方面有为他们看不到这些记载而感到可惜。不过这仅仅是苗烧水一个人的遗憾,对于别人来说,大多数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记载,又何谈遗憾呢?琚嫒是那么美好,她是鲜花、是阳光、是一切美好的总和,她正在苗烧水引入深渊,这当然不是琚嫒有什么问题,这是苗烧水人生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他必须在以后的冲突中逐渐成熟。
男人啊!强大起来吧!做一个有能力自己处置任何问题的人,坚决反对父母以及任何亲属的干扰,做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人,让那些脖子上扛着粪桶,胸腔里藏着毒蛇的农村旧观念都去见鬼吧!当大家越来越熟悉的时候,气氛越来越显得宽松,讲台上出现一个男人,他叫庒绪强,戴着伪善的面具,捧着扭曲的心灵,开始了他无休止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