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亨准备可谓是充分。仅以他掌握的知识来说,他已经尽了全力,但是局限于眼界和知识的积累不足,他的失误也触目惊心。
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地图不准,对总体的形势把握有一定的误伤。正如李再兴所说,他错误的理解了吐蕃的地形和疆域大小,按照惯有的思维惯性,将吐蕃认为东西狭长的小国,实力有限,只是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大唐才一时拿他没办法。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长驱直入,像消灭突厥一样击破吐蕃。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制定方案,必然会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在里面。
另一个失误就是严重夸大了高原反应的作用。也许是李再兴在李泌面前多次强调高原反应的重要性,这个概念传到太子这里的时候,高原反应已经成了瘴气一般不可克服的存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除此之外,太子的准备很充分,他收罗了开国以来对吐蕃作战的所有资料,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并估计出了剿灭吐蕃所需的兵力、钱粮和时间。他做得不错,只是因为立足点有误,所以他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李再兴还是受益匪浅,他从太子所做的那些计划中了解到了这个时代行军作战的各种概念,而且见到了实例。行军速度,辎重粮草的供应,如何调拨,如何运输,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不以人力为转移的。脱离了这些客观条件谈用兵,只能是信口开河。
不过,估算得出的结果不容乐观。以大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具备击破吐蕃的实力。具体来说,就是兵力不足,钱粮供应不上。
类似的话,李再兴已经听颜真卿说过,此刻再听太子说出这个结论,他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却也不能怀疑颜真卿和太子的眼光。 [
他想了很久,轻叹一声:“看来颜真卿说得没错。”
“颜真卿?”太子有些诧异:“哪个颜真卿?”
李再兴无奈的摇摇头,看来颜真卿现在真没什么名气,连太子都不知道。别看太子现在形同被软禁,可是李再兴觉得,他恐怕也不是吃喝等死,以李泌的一系列行动来看,这位太子应该也在暗中积聚能量。否则他不会对自己一个草民这么感兴趣。颜真卿在朝为官多年,而太子居然不知道他是谁,由此可见,他离“大名垂宇宙”着实有一段距离。
李再兴把和颜真卿的一席谈转述给太子,太子听闻,深有同感。特别是颜真卿对安禄山的警惕,让太子非常有认同感。他特地拿过一张纸,把颜真卿的名字记了下来。
“好了,有了你这席话,面对陛下的垂询,我应该不会有太明显的错误。”太子沉吟片刻:“鱼朝恩,你尽快把记录整理出来,然后交李再兴过目。”
“喏。”年轻宦官应了一声,捧着厚厚的一叠稿子,走到一旁去了。
李再兴却险些被雷了个外焦里嫩。鱼朝恩?这个眉清目秀,还透着几分书卷气的阉人就是鱼朝恩?
就算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大多也知道郭子仪,而对郭子仪略有了解的人,大多知道他被鱼朝恩坑得很窝囊。因为鱼朝恩,在安史之乱中战事激烈的那几年,郭子仪这位名将却只能赋闲在家,看着李光弼鏖战沙场。
在戏曲里,鱼朝恩一直就是面相凶恶的奸臣样,李再兴万万没有想到鱼朝恩是这么漂亮的一个人。而且……他的书法也漂亮,刚才李再兴瞟了一眼,顿时自惭形秽。( 任何偏见的说,这货的书法不比颜真卿差到哪儿去,比杜甫、李泌等一干大唐人都要高出一个档次。
李再兴再一次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
“李大郎,你怎么了?”
李再兴一惊,连忙说道:“太子恕罪,臣一时为国事所忧,故而失态。”
“恐怕言不尽实吧?”太子似笑非笑的说道:“你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事?”
李再兴刚想否认,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再拜了拜:“太子,臣……的确有一事。”
“说。”
“喏。臣身边一个胡姬,叫爱尔麦迪,据她自己说,曾经是曹野那姬的侍女,为了寻找曹野那姬,来到长安,颠沛流离,如今归臣所有。因为她,臣认识了一些胡人,还得到了一个叫米特拉的小胡姬。”
“这个米特拉,就是前些日子被误认为是虫娘的小胡姬?”
“太子明鉴,正是如此。这事……其实真是一个误会。”李再兴无奈的挠挠头,接着说道:“爱尔麦迪虽是个女流,却对曹野那姬忠心耿耿。闻说曹野那姬在宫里,她一心想见曹野那姬一面,臣……”
李再兴没有再说话下去,静静的等着。他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却又留了余地。如果太子愿意帮忙,那当然更好。如果不愿意,他也没有开口相求,不至于让太子为难。
李再兴低着头,看不到太子的表情,不过他能感觉到太子的心情。太子犹豫了片刻:“你去杨家,也是因为这件事?”
李再兴暗自苦笑,心道这件事果然没能逃过太子的眼睛,只是不知道是哪个耳报神,这么快就把消息传进了宫,传到了太子的耳中。
“回禀太子,正是如此。当然,臣也去表示一番谢意。臣觐见陛下的时候,多亏贵妃从一旁指点,臣才没有出大错。是以……”
太子打断了他,追问了一句:“就因为这个原因,你才去杨家?”
“正是。”李再兴正色道:“臣本是游侠儿,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方是男儿本色。”
太子的脸抽搐了一下,欲言又止。过了片刻,他摆摆手道:“致谢尚属情有可由,为了一个侍女,你居然去杨府请托,这实在有些过份了。一个胡女,能随便见到天子的姬妾吗?你把皇宫当成什么了。”
“臣愚钝,请太子指点。”
“唉,罢了,谁让虫娘也是朕最疼爱的小妹妹呢。这样吧,我来想想办法。过几日便是上巳,届时天子会率众人去曲江池游玩。如果方便的话,也许能让她们见一面。”
“谢太子。”
“罢了。”太子挥了挥手,示意李再兴可以退下了。“大好男儿,又有一身武艺,多想想怎么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报答陛下的不杀之恩才是大事。一个胡姬,不值得你费这么大的心思。”
李再兴没有反驳,喏喏退下。他还不至于为了纠正太子的这种思想偏见和他吵上一架呢。太子怎么认为,那是太子的事。他怎么做,是他的自由。别说太子,就算是天子,也无法控制他的思想。
这叫什么来着,自由意志?
……
过了不到两日,鱼朝恩便将整理好的笔记送到李再兴面前。这份笔记整理得很说细,不仅抄写工整,条理清晰,而且配上了图,一目了然。即使李再兴对历史上的鱼朝恩非常痛恨,此刻也不得不赞一句。
鱼朝恩含笑不语,矜持中带着几分骄傲,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满意。
“大郎仔细看看,现在错了,还来得及改。呈到陛下面前,可就改不得了。”
李再兴连连点头:“那好,我再仔细斟酌一下,有什么问题,我再告诉你便是。”
“使得。”鱼朝恩笑眯眯的说道:“大郎深明韬略,将来领兵出征是必然的事。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大郎共事。”
李再兴打了个寒战。和你共事?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做郭子仪。不过他也知道,宦官监军已经是大唐的惯例,如果他将来有机会领军作战,免不了要和宦官打交道,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是这位鱼朝恩。
宦官的力量有时候大得惊人。他听李泌讲过,两年前,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攻小勃律,大获全胜,结果却得罪了都护夫蒙灵察,不仅战功无望,甚至有生命危险。是监军边令诚入奏,为高仙芝辩冤,高仙芝这才绝处逢生。夫蒙灵蒙被调任,高仙芝升任安西都护。
夫蒙灵察和高仙芝之间的对错先摆在一边,边令诚一入奏,就能否定夫蒙灵察这个安西都护的奏报,可见天子对监军宦官的信任远胜边关大将。得罪宦官,就是得罪了天子,郭子仪后来的遭遇,其实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有那么一天,再兴荣幸之至。”
“会有机会的。”鱼朝恩轻叹一声,看向远方,眼神发亮:“我看得出来,太子对大郎很喜爱。王忠嗣、皇甫惟明先后枉死,国家需要通晓兵略的人才呢。”
李再兴一听,有些明白了鱼朝恩的意思,却没敢答话。刚才鱼朝恩提到的这两个人之死,可不仅仅是损失了两员名将这么简单。这两个人都是**,他们的死涉及到复杂而危险的宫廷斗争,而斗争的双方主角就是天子和太子。
。
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地图不准,对总体的形势把握有一定的误伤。正如李再兴所说,他错误的理解了吐蕃的地形和疆域大小,按照惯有的思维惯性,将吐蕃认为东西狭长的小国,实力有限,只是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大唐才一时拿他没办法。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长驱直入,像消灭突厥一样击破吐蕃。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制定方案,必然会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在里面。
另一个失误就是严重夸大了高原反应的作用。也许是李再兴在李泌面前多次强调高原反应的重要性,这个概念传到太子这里的时候,高原反应已经成了瘴气一般不可克服的存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除此之外,太子的准备很充分,他收罗了开国以来对吐蕃作战的所有资料,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并估计出了剿灭吐蕃所需的兵力、钱粮和时间。他做得不错,只是因为立足点有误,所以他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李再兴还是受益匪浅,他从太子所做的那些计划中了解到了这个时代行军作战的各种概念,而且见到了实例。行军速度,辎重粮草的供应,如何调拨,如何运输,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不以人力为转移的。脱离了这些客观条件谈用兵,只能是信口开河。
不过,估算得出的结果不容乐观。以大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具备击破吐蕃的实力。具体来说,就是兵力不足,钱粮供应不上。
类似的话,李再兴已经听颜真卿说过,此刻再听太子说出这个结论,他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却也不能怀疑颜真卿和太子的眼光。 [
他想了很久,轻叹一声:“看来颜真卿说得没错。”
“颜真卿?”太子有些诧异:“哪个颜真卿?”
李再兴无奈的摇摇头,看来颜真卿现在真没什么名气,连太子都不知道。别看太子现在形同被软禁,可是李再兴觉得,他恐怕也不是吃喝等死,以李泌的一系列行动来看,这位太子应该也在暗中积聚能量。否则他不会对自己一个草民这么感兴趣。颜真卿在朝为官多年,而太子居然不知道他是谁,由此可见,他离“大名垂宇宙”着实有一段距离。
李再兴把和颜真卿的一席谈转述给太子,太子听闻,深有同感。特别是颜真卿对安禄山的警惕,让太子非常有认同感。他特地拿过一张纸,把颜真卿的名字记了下来。
“好了,有了你这席话,面对陛下的垂询,我应该不会有太明显的错误。”太子沉吟片刻:“鱼朝恩,你尽快把记录整理出来,然后交李再兴过目。”
“喏。”年轻宦官应了一声,捧着厚厚的一叠稿子,走到一旁去了。
李再兴却险些被雷了个外焦里嫩。鱼朝恩?这个眉清目秀,还透着几分书卷气的阉人就是鱼朝恩?
就算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大多也知道郭子仪,而对郭子仪略有了解的人,大多知道他被鱼朝恩坑得很窝囊。因为鱼朝恩,在安史之乱中战事激烈的那几年,郭子仪这位名将却只能赋闲在家,看着李光弼鏖战沙场。
在戏曲里,鱼朝恩一直就是面相凶恶的奸臣样,李再兴万万没有想到鱼朝恩是这么漂亮的一个人。而且……他的书法也漂亮,刚才李再兴瞟了一眼,顿时自惭形秽。( 任何偏见的说,这货的书法不比颜真卿差到哪儿去,比杜甫、李泌等一干大唐人都要高出一个档次。
李再兴再一次怀疑是不是同名同姓。
“李大郎,你怎么了?”
李再兴一惊,连忙说道:“太子恕罪,臣一时为国事所忧,故而失态。”
“恐怕言不尽实吧?”太子似笑非笑的说道:“你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事?”
李再兴刚想否认,可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再拜了拜:“太子,臣……的确有一事。”
“说。”
“喏。臣身边一个胡姬,叫爱尔麦迪,据她自己说,曾经是曹野那姬的侍女,为了寻找曹野那姬,来到长安,颠沛流离,如今归臣所有。因为她,臣认识了一些胡人,还得到了一个叫米特拉的小胡姬。”
“这个米特拉,就是前些日子被误认为是虫娘的小胡姬?”
“太子明鉴,正是如此。这事……其实真是一个误会。”李再兴无奈的挠挠头,接着说道:“爱尔麦迪虽是个女流,却对曹野那姬忠心耿耿。闻说曹野那姬在宫里,她一心想见曹野那姬一面,臣……”
李再兴没有再说话下去,静静的等着。他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却又留了余地。如果太子愿意帮忙,那当然更好。如果不愿意,他也没有开口相求,不至于让太子为难。
李再兴低着头,看不到太子的表情,不过他能感觉到太子的心情。太子犹豫了片刻:“你去杨家,也是因为这件事?”
李再兴暗自苦笑,心道这件事果然没能逃过太子的眼睛,只是不知道是哪个耳报神,这么快就把消息传进了宫,传到了太子的耳中。
“回禀太子,正是如此。当然,臣也去表示一番谢意。臣觐见陛下的时候,多亏贵妃从一旁指点,臣才没有出大错。是以……”
太子打断了他,追问了一句:“就因为这个原因,你才去杨家?”
“正是。”李再兴正色道:“臣本是游侠儿,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方是男儿本色。”
太子的脸抽搐了一下,欲言又止。过了片刻,他摆摆手道:“致谢尚属情有可由,为了一个侍女,你居然去杨府请托,这实在有些过份了。一个胡女,能随便见到天子的姬妾吗?你把皇宫当成什么了。”
“臣愚钝,请太子指点。”
“唉,罢了,谁让虫娘也是朕最疼爱的小妹妹呢。这样吧,我来想想办法。过几日便是上巳,届时天子会率众人去曲江池游玩。如果方便的话,也许能让她们见一面。”
“谢太子。”
“罢了。”太子挥了挥手,示意李再兴可以退下了。“大好男儿,又有一身武艺,多想想怎么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报答陛下的不杀之恩才是大事。一个胡姬,不值得你费这么大的心思。”
李再兴没有反驳,喏喏退下。他还不至于为了纠正太子的这种思想偏见和他吵上一架呢。太子怎么认为,那是太子的事。他怎么做,是他的自由。别说太子,就算是天子,也无法控制他的思想。
这叫什么来着,自由意志?
……
过了不到两日,鱼朝恩便将整理好的笔记送到李再兴面前。这份笔记整理得很说细,不仅抄写工整,条理清晰,而且配上了图,一目了然。即使李再兴对历史上的鱼朝恩非常痛恨,此刻也不得不赞一句。
鱼朝恩含笑不语,矜持中带着几分骄傲,看得出来,他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满意。
“大郎仔细看看,现在错了,还来得及改。呈到陛下面前,可就改不得了。”
李再兴连连点头:“那好,我再仔细斟酌一下,有什么问题,我再告诉你便是。”
“使得。”鱼朝恩笑眯眯的说道:“大郎深明韬略,将来领兵出征是必然的事。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大郎共事。”
李再兴打了个寒战。和你共事?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做郭子仪。不过他也知道,宦官监军已经是大唐的惯例,如果他将来有机会领军作战,免不了要和宦官打交道,谁也不能保证不会是这位鱼朝恩。
宦官的力量有时候大得惊人。他听李泌讲过,两年前,安西副都护高仙芝攻小勃律,大获全胜,结果却得罪了都护夫蒙灵察,不仅战功无望,甚至有生命危险。是监军边令诚入奏,为高仙芝辩冤,高仙芝这才绝处逢生。夫蒙灵蒙被调任,高仙芝升任安西都护。
夫蒙灵察和高仙芝之间的对错先摆在一边,边令诚一入奏,就能否定夫蒙灵察这个安西都护的奏报,可见天子对监军宦官的信任远胜边关大将。得罪宦官,就是得罪了天子,郭子仪后来的遭遇,其实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有那么一天,再兴荣幸之至。”
“会有机会的。”鱼朝恩轻叹一声,看向远方,眼神发亮:“我看得出来,太子对大郎很喜爱。王忠嗣、皇甫惟明先后枉死,国家需要通晓兵略的人才呢。”
李再兴一听,有些明白了鱼朝恩的意思,却没敢答话。刚才鱼朝恩提到的这两个人之死,可不仅仅是损失了两员名将这么简单。这两个人都是**,他们的死涉及到复杂而危险的宫廷斗争,而斗争的双方主角就是天子和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