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消费还是节俭——节俭悖论?
第13章第7节消费还是节俭——节俭悖论
“这是你的错,至少一部分是。/你作为一个美国消费者,花了太多钱。你买了太多或太大的房子,背了太多债务,没有量入为出。你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是造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现在,你得为结束这场危机尽自己的一分力。如何做到呢?通过消费。你们中的很多人突然间开始节俭起来,还是趁早歇歇吧。国会和奥巴马总统即将给你寄一张退税支票,鼓励你去刺激经济。所以,出去花钱吧,国家的未来全指望你的消费了。”
20世纪的大经济学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如果在世,就会很理解以上这些自相矛盾的话。他发明的“节俭的悖论”(thepaadoxofthift)一词正是用于形容这一局面的:在艰难时势下,个人的合理行为(节俭)对整个经济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由于大家都在存钱,很多省吃俭用者最终将会失业。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一位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弟兄们,咱们这么挥霍,对资源是多么大的浪费,那可不应该啊!众蜜蜂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吃也少了,用也省了,开支立马少了许多。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每天干活都不必那么起劲了,因为不必挣那么多呀!没过多久,这群本来挺兴旺的蜜蜂,变得没有生气,日渐衰落了。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
凯恩斯对此给出了让人们信服的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美国人如此,那么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向来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是节俭还是消费呢?
消费!像美国人一样去消费。节俭悖论已明白地预测了节俭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的危害。
此外,小到个人来讲,节俭还是消费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考虑。
一是“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靠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只能达到小富即安的状态,并且这种安逸有时候是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的;用控制**的方法最多只能是缩小收支缺口,而无法消除这一缺口。
二是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当满足于目前的消费水平时,自然会想,何苦再去费力地赚更多的钱。
三是某些日常用品的重复性消费,好像每次都很节省,但加在一起却是惊人的浪费。上中学时,很多人都有一台随身听或是mp3,为了省钱大多舍不得买贵的耳机,而是用小摊上的便宜货。结果是,经常断线,过段时间就不得不更换耳机。几年下来,花在廉价耳机上的钱要比买品牌耳机的钱多,而且还得忍受很多时候仅一只耳机响或是音效不好的状况。生活中类似耳机消费的事还有很多。
四是消费上的节俭往往派生出投资方面的过分保守和稳健,而个人的投资组合中,如果连一项积极性的理财产品都没有,那指望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保守投资再有魅力,我们一般也不大可能坐等天上掉馅儿饼来实现财务自由。就好像足球比赛,如果一方全部是后卫的话,再努力,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平局。要想赢对方,只有指望着对方球员踢错球门。
“这是你的错,至少一部分是。/你作为一个美国消费者,花了太多钱。你买了太多或太大的房子,背了太多债务,没有量入为出。你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是造成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现在,你得为结束这场危机尽自己的一分力。如何做到呢?通过消费。你们中的很多人突然间开始节俭起来,还是趁早歇歇吧。国会和奥巴马总统即将给你寄一张退税支票,鼓励你去刺激经济。所以,出去花钱吧,国家的未来全指望你的消费了。”
20世纪的大经济学者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如果在世,就会很理解以上这些自相矛盾的话。他发明的“节俭的悖论”(thepaadoxofthift)一词正是用于形容这一局面的:在艰难时势下,个人的合理行为(节俭)对整个经济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由于大家都在存钱,很多省吃俭用者最终将会失业。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后来,一位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弟兄们,咱们这么挥霍,对资源是多么大的浪费,那可不应该啊!众蜜蜂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吃也少了,用也省了,开支立马少了许多。也正因为如此,大家每天干活都不必那么起劲了,因为不必挣那么多呀!没过多久,这群本来挺兴旺的蜜蜂,变得没有生气,日渐衰落了。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众所周知,节俭是一种美德,既然是美德,为什么还会产生这个悖论呢?
凯恩斯对此给出了让人们信服的经济学解释,他认为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他还说“如果你们储蓄五先令,将会使一个人失业一天”。
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美国人如此,那么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向来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是节俭还是消费呢?
消费!像美国人一样去消费。节俭悖论已明白地预测了节俭给整个宏观经济带来的危害。
此外,小到个人来讲,节俭还是消费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考虑。
一是“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靠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只能达到小富即安的状态,并且这种安逸有时候是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的;用控制**的方法最多只能是缩小收支缺口,而无法消除这一缺口。
二是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当满足于目前的消费水平时,自然会想,何苦再去费力地赚更多的钱。
三是某些日常用品的重复性消费,好像每次都很节省,但加在一起却是惊人的浪费。上中学时,很多人都有一台随身听或是mp3,为了省钱大多舍不得买贵的耳机,而是用小摊上的便宜货。结果是,经常断线,过段时间就不得不更换耳机。几年下来,花在廉价耳机上的钱要比买品牌耳机的钱多,而且还得忍受很多时候仅一只耳机响或是音效不好的状况。生活中类似耳机消费的事还有很多。
四是消费上的节俭往往派生出投资方面的过分保守和稳健,而个人的投资组合中,如果连一项积极性的理财产品都没有,那指望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保守投资再有魅力,我们一般也不大可能坐等天上掉馅儿饼来实现财务自由。就好像足球比赛,如果一方全部是后卫的话,再努力,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平局。要想赢对方,只有指望着对方球员踢错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