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作者:穆衍
分卷阅读20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作者:穆衍
贪污修缮城墙银钱和摄政王请罪的奏折,
不待士人议论起来,小皇帝就派人带着圣旨来痛骂了他一顿,扣了他一年俸禄。
摄政王这几日慢吞吞地把城墙逛了一边,
又从兵马元帅家那位好大喜功的长子口里审出了事情经过,
脸上平静,心里却攒出了一肚子愁绪,本就不太结实的头发纷纷被吓掉了,
已经从医官手里买了半面墙壁的头套。
他一脸菜色地接了旨意,听闻钦差说小皇帝要他回信,
于是摸着光溜溜的脑袋给小皇帝写信说:“御笔朱批,不敢不秃。”
第52章
摄政王事关大同的折子送抵京城时已是半夜,京城城门已关,
驿官和折子一起被篮子吊上城头,没有立即去通政司复命,先去了兵马元帅府,
兵马元帅早接到长子传来的消息,知道以他这点能耐瞒不过摄政王,
匆匆忙忙地买通了通政司的驿官,所幸还卓有成效。
他看完摄政王的折子,按照原样将奏折封存,取出重金答谢了驿官,
分别给大同总兵和早与他暗通曲款的蛮人左贤王写了信,
一是许诺大同总兵,只要摄政王死了,便帮他往宣大总督的官职上活动,
二是许诺左贤王,说知道他深衔摄政王,如今有了一个好时机,请他合力来杀摄政王,如果成了,给他万斤的盐引。
小皇帝为了护住摄政王,
在大同总兵这一层就把他撺掇摄政王黄袍加身这件事拦了下来,
然而从没人跟他许诺过不会秋后算账,大同总兵一直战战兢兢,
本来见摄政王态度和从前没有太大区别,还松了口气,
所以接到兵马元帅的信件时险些吓死自己,
惶急之下想不出退路,就按兵马元帅说的做了。
大同总兵安排了城门口的伏击,左贤王动用了藏在摄政王亲兵中的间谍,
如此近的距离被手弩射中万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只可惜输给了小皇帝一肚子牵挂。
摄政王从总兵书房中搜出了藏在暗格里的信,又挪到牢中去见总兵尸身,
总兵用腰带拴在牢房透气的小床上自缢而死,
没有摄政王的吩咐,没人敢动他的尸首,
摄政王见他十指指甲尽折,死不瞑目,忍不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命人去买了一具薄棺,将尸首送回总兵家中,
罪不及妻女,只把总兵三个儿子削成了白丁,
原本还想循惯例令其偿还所贪污银钱,被幕僚劝了下来,
说他不能在此时寒了其他参与此事将士的心,
被摄政王骂了出去,却也没再提起过。
摄政王一面在大同府中养伤,一面重新把北境的将军们梳理敲打了一边,
将军们因为摄政王拒绝了黄袍加身,首倡者大同总兵又自缢,
不问缘由就与他离心的不在少数,摄政王传递军令都没有往日顺畅,
然而这些人守御北境多年,摄政王手头一时竟没人可替换,
只能捏着鼻子忍了,挨个叫过来谈心。
他在北境待到过年,没有战事了,独自偷了壶酒出来坐在城墙上喝,
喝得醉醺醺的了,摘了脑袋上的头套往城墙下一扔,放声长啸起来。
好似从摄政王按捺不住情感去与小皇帝呷近起,在朝堂上就接连遭遇不顺,
他既不能全心为自己谋夺利益,也不能完全忠于小陛下,
像个鼠首两端的小人,哪边都不讨好,反而使得旧将与他离心,
只有那一点情爱是成全自己的,
这点事他花了两个多月才想明白,当时便吐了一口血,秃得更厉害了。
摄政王曾数次心生退意,但那都是为了小皇帝和他的江山,
只有这次是为了自己,居然比以往都来得强烈,再没办法甘之如饴,
他被这负罪与愧疚折磨了许久,连小皇帝愈发小心翼翼的来信都不敢回,
小皇帝不曾辜负过他,便生怕抑制不住脱口冲他抱怨出来。
小皇帝兴致勃勃地给他搜罗各种生发的药方,
连同自己那一份千回百转的情思不远千里地送到他手上,
却再也没有了回信,仿佛又回到了摄政王回京前,
他是野心勃勃目无君上的乱臣贼子,听不听诏令全凭心意,
他是一心要拿回自己权利的傀儡皇帝,什么都能算计一番,还不懂这些英雄气短与儿女情长。
小皇帝尝到了摄政王的疏离,年关过后,来信上只剩一句,
用他那手肖似摄政王笔锋的端庄小楷写道:“阿岑可负我深情,然万勿负卿家国。”
摄政王顾不得挥退亲兵,趴在案上对着信失声痛哭,
第二日嗓子哑得不能说话,几乎不能行走,
第三日恢复如常,把当初参与黄袍加身的将军们叫过来喝了一顿酒,
把他从未说出口的,曾被毁于忠义与烈火的摄政王府,他同先皇的愿景一一与这些人讲了
知道不能只讲情谊,又歃血为誓道:“收复河套之功,孤让与诸君。”
当初太祖立誓,收复河套者,异姓封王,
摄政王已为异姓王,掌重权且拥三军,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就算他要让功与属下将领,朝中也不可能轻易答应。
两年后摄政王携功大胜归来,小皇帝犹豫了数日,
鸟尽弓藏道:“岑江冠不能正,不可再立于朝堂之上。”
将他供得高高的软禁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摄政王没了头发,不能好好带帽子=冠不能正,不合礼法。
不过都是借口d(????)?~
明天回忆杀~
第53章
小皇帝在宫中给他空了一整座大殿,修缮得富丽堂皇,
他不吝钱财,殿中一切人间能想到的极乐应有尽有,除了没有小皇帝,
摄政王刚一下朝没走出多远,就被他带人扣着肩膀关了进去,
连套换洗的衣服都没带上,坐在舶来的地毯上愣怔地看他。
小皇帝站在门口淡淡说:“岑卿好好修养,宫中清净,无事可烦忧。”
摄政王连滚带爬地追在身后叫他陛下,未换得他脚步停顿一下。
收复河套千头万绪,摄政王需要忧心忡忡的事多了,
秃了这点小事就不在他关心范围内了,只有买的头套越来越多,
到河套彻底收复,蛮人退却八百里再也不见踪影的时候,已经堆满了一间房,
他挑了最喜欢的几个一匣子装了背回京,小皇帝在京城十里外等他。
摄政王两年没有见他了,积攒的思念几乎要把他开膛破肚,
他从马上下来和小皇帝见礼,小皇帝扶起他的时候握着他的手,不忍心松开。
小皇帝要照迎得胜回朝大将的习惯给他牵马,摄政王固辞不受,
两个人争执了一会儿,小皇帝改了主意来牵他,
这回摄政王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一路和小皇帝携手走回京城,
他看着小皇帝已经完全长开的眉眼,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懊恼地想:我又错过了。
他们一起走过京郊的柳林田亩与绕城的河流,穿过被经年风霜雨雪侵蚀的城门,
从御街两侧熙熙攘攘来共庆的人群中脱身出来,在殿上一脸茫然地听着他宣旨。
摄政王无措地环顾了一圈,发现昔日同僚纷纷避开了自己视线,
他又看小皇帝,小皇帝倒不避开他,可是他已经看不懂了,
摄政王甚至在想:我的小陛下去哪里了?殿上坐着的这个人是谁?
然而对着半个殿中高举的枪戟,万语千言说出口,只剩干瘪磕绊的三个字,
摄政王屈膝跪倒,认命道:“臣遵旨。”
摄政王过年后给小皇帝写信认了错,用他平生最艰涩的笔触写明了他的畏惧与顾虑,
小皇帝回信说:“我都明白,我想抱你了。”接着又谈风花雪月。
摄政王以为这就算和好了,找大同中仅存的画师画了个张着双臂的自己给小皇帝寄了回去。
他收复河套时常带兵在外,小皇帝寄来的信非得在各个驻地转上一圈才能找到人,
往往一来一去就已经月余功夫,到后来摄政王深入敌境,来信就更少了,
到最后只剩下摄政王攒了许多话记在纸上,订成了一本书想带给小皇帝,
他失魂落魄地从朝上下来,在殿外站了会儿,转身去找小皇帝。
不想问小皇帝为何如此对他,自古争权夺利就是如此,小皇帝已经不算无情,
于是只想把书给他,回去做个富贵闲人……
不算辜负先皇,他与先皇说过,若有一日海晏河清,他就做回他的纨绔。
摄政王看着紧闭的殿门,坐在地上把要给小皇帝看的信从怀里掏了出来,
他不知道该把这称作什么,说背叛好像太重,可要当无事发生好像又太轻,
他把信摊在膝盖上,痛得不敢看它,也难过得想要烧了它,
可是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再也写不出这样柔情的话,便不忍做什么,
只能对着苦笑了一下,在殿里转了一圈,小心地收到了书房架子的一层空格里。
小皇帝迈出殿门,脱力地靠在宫墙上默默落泪,
傅秉笔赶忙拿帕子替他拭泪,叹气道:“您这又是何苦呢?”
小皇帝答不上来。
他这两年威势越重,手下大臣俯首听命,单论人望已经能与摄政王分庭抗礼,
何况还占了一个大义的名声,本不该如此着急,
他给自己找了两个借口,一个是摄政王受伤后他担惊受怕,不想再让他去冒险,
另一个还带着点少年意气,想说摄政王曾经因为权势疏远他,他就拿走他的权势,
同时他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理由,只是他真正尝到了一言九鼎的滋味,
不愿意摄政王再以托孤之臣的身份来掣肘他,
小皇帝在原地站了片刻,又一转身推门进去找摄政王。
摄政王已经不在地毯上坐着了,小皇帝着急地找了一圈,在书房看到了他,
他摘了头套坐趴在书桌前,脸埋在臂弯里,不知道在做什么,
小皇帝进来的时候没有惊动他,他无声地绕到摄政王身后,看到了他脑后的疤,
摄政王的头发长出来一点了,有一层青茬,但还盖不住疤痕,
小皇帝心尖轻颤了一下,叫他说:“阿岑。”
摄政王慢吞吞地抬起头,他眼里并没有小皇帝以为的泪水,
只是看着有些迟钝,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面前是谁,
刚才连滚带爬追在小皇帝身后的勇气已经消失殆尽,
只好站起身来,低声唤道:“陛下。”
小皇帝来找他却不知道说什么,
仍旧给自己找借口道:“阿岑卧房枕下有一本《明夷待访录》。”
两人都知道《明夷待访录》的内容是什么,摄政王却不知道他来做什么,
他默不作声地听小皇帝问他:“岑卿志向不止是虚君实相,是么?”
他沉默了一会儿,承认道:“您为政全无过错,臣做不到。”
小皇帝便公开布诚道:“岑卿在外征战这两年,正相已经致仕,朕拉拢了参政台半数以上
恋耽美
分卷阅读20
分卷阅读20
你看见我的头发了吗? 作者:穆衍
贪污修缮城墙银钱和摄政王请罪的奏折,
不待士人议论起来,小皇帝就派人带着圣旨来痛骂了他一顿,扣了他一年俸禄。
摄政王这几日慢吞吞地把城墙逛了一边,
又从兵马元帅家那位好大喜功的长子口里审出了事情经过,
脸上平静,心里却攒出了一肚子愁绪,本就不太结实的头发纷纷被吓掉了,
已经从医官手里买了半面墙壁的头套。
他一脸菜色地接了旨意,听闻钦差说小皇帝要他回信,
于是摸着光溜溜的脑袋给小皇帝写信说:“御笔朱批,不敢不秃。”
第52章
摄政王事关大同的折子送抵京城时已是半夜,京城城门已关,
驿官和折子一起被篮子吊上城头,没有立即去通政司复命,先去了兵马元帅府,
兵马元帅早接到长子传来的消息,知道以他这点能耐瞒不过摄政王,
匆匆忙忙地买通了通政司的驿官,所幸还卓有成效。
他看完摄政王的折子,按照原样将奏折封存,取出重金答谢了驿官,
分别给大同总兵和早与他暗通曲款的蛮人左贤王写了信,
一是许诺大同总兵,只要摄政王死了,便帮他往宣大总督的官职上活动,
二是许诺左贤王,说知道他深衔摄政王,如今有了一个好时机,请他合力来杀摄政王,如果成了,给他万斤的盐引。
小皇帝为了护住摄政王,
在大同总兵这一层就把他撺掇摄政王黄袍加身这件事拦了下来,
然而从没人跟他许诺过不会秋后算账,大同总兵一直战战兢兢,
本来见摄政王态度和从前没有太大区别,还松了口气,
所以接到兵马元帅的信件时险些吓死自己,
惶急之下想不出退路,就按兵马元帅说的做了。
大同总兵安排了城门口的伏击,左贤王动用了藏在摄政王亲兵中的间谍,
如此近的距离被手弩射中万没有活下来的可能,只可惜输给了小皇帝一肚子牵挂。
摄政王从总兵书房中搜出了藏在暗格里的信,又挪到牢中去见总兵尸身,
总兵用腰带拴在牢房透气的小床上自缢而死,
没有摄政王的吩咐,没人敢动他的尸首,
摄政王见他十指指甲尽折,死不瞑目,忍不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命人去买了一具薄棺,将尸首送回总兵家中,
罪不及妻女,只把总兵三个儿子削成了白丁,
原本还想循惯例令其偿还所贪污银钱,被幕僚劝了下来,
说他不能在此时寒了其他参与此事将士的心,
被摄政王骂了出去,却也没再提起过。
摄政王一面在大同府中养伤,一面重新把北境的将军们梳理敲打了一边,
将军们因为摄政王拒绝了黄袍加身,首倡者大同总兵又自缢,
不问缘由就与他离心的不在少数,摄政王传递军令都没有往日顺畅,
然而这些人守御北境多年,摄政王手头一时竟没人可替换,
只能捏着鼻子忍了,挨个叫过来谈心。
他在北境待到过年,没有战事了,独自偷了壶酒出来坐在城墙上喝,
喝得醉醺醺的了,摘了脑袋上的头套往城墙下一扔,放声长啸起来。
好似从摄政王按捺不住情感去与小皇帝呷近起,在朝堂上就接连遭遇不顺,
他既不能全心为自己谋夺利益,也不能完全忠于小陛下,
像个鼠首两端的小人,哪边都不讨好,反而使得旧将与他离心,
只有那一点情爱是成全自己的,
这点事他花了两个多月才想明白,当时便吐了一口血,秃得更厉害了。
摄政王曾数次心生退意,但那都是为了小皇帝和他的江山,
只有这次是为了自己,居然比以往都来得强烈,再没办法甘之如饴,
他被这负罪与愧疚折磨了许久,连小皇帝愈发小心翼翼的来信都不敢回,
小皇帝不曾辜负过他,便生怕抑制不住脱口冲他抱怨出来。
小皇帝兴致勃勃地给他搜罗各种生发的药方,
连同自己那一份千回百转的情思不远千里地送到他手上,
却再也没有了回信,仿佛又回到了摄政王回京前,
他是野心勃勃目无君上的乱臣贼子,听不听诏令全凭心意,
他是一心要拿回自己权利的傀儡皇帝,什么都能算计一番,还不懂这些英雄气短与儿女情长。
小皇帝尝到了摄政王的疏离,年关过后,来信上只剩一句,
用他那手肖似摄政王笔锋的端庄小楷写道:“阿岑可负我深情,然万勿负卿家国。”
摄政王顾不得挥退亲兵,趴在案上对着信失声痛哭,
第二日嗓子哑得不能说话,几乎不能行走,
第三日恢复如常,把当初参与黄袍加身的将军们叫过来喝了一顿酒,
把他从未说出口的,曾被毁于忠义与烈火的摄政王府,他同先皇的愿景一一与这些人讲了
知道不能只讲情谊,又歃血为誓道:“收复河套之功,孤让与诸君。”
当初太祖立誓,收复河套者,异姓封王,
摄政王已为异姓王,掌重权且拥三军,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就算他要让功与属下将领,朝中也不可能轻易答应。
两年后摄政王携功大胜归来,小皇帝犹豫了数日,
鸟尽弓藏道:“岑江冠不能正,不可再立于朝堂之上。”
将他供得高高的软禁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摄政王没了头发,不能好好带帽子=冠不能正,不合礼法。
不过都是借口d(????)?~
明天回忆杀~
第53章
小皇帝在宫中给他空了一整座大殿,修缮得富丽堂皇,
他不吝钱财,殿中一切人间能想到的极乐应有尽有,除了没有小皇帝,
摄政王刚一下朝没走出多远,就被他带人扣着肩膀关了进去,
连套换洗的衣服都没带上,坐在舶来的地毯上愣怔地看他。
小皇帝站在门口淡淡说:“岑卿好好修养,宫中清净,无事可烦忧。”
摄政王连滚带爬地追在身后叫他陛下,未换得他脚步停顿一下。
收复河套千头万绪,摄政王需要忧心忡忡的事多了,
秃了这点小事就不在他关心范围内了,只有买的头套越来越多,
到河套彻底收复,蛮人退却八百里再也不见踪影的时候,已经堆满了一间房,
他挑了最喜欢的几个一匣子装了背回京,小皇帝在京城十里外等他。
摄政王两年没有见他了,积攒的思念几乎要把他开膛破肚,
他从马上下来和小皇帝见礼,小皇帝扶起他的时候握着他的手,不忍心松开。
小皇帝要照迎得胜回朝大将的习惯给他牵马,摄政王固辞不受,
两个人争执了一会儿,小皇帝改了主意来牵他,
这回摄政王兴高采烈地答应了,一路和小皇帝携手走回京城,
他看着小皇帝已经完全长开的眉眼,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懊恼地想:我又错过了。
他们一起走过京郊的柳林田亩与绕城的河流,穿过被经年风霜雨雪侵蚀的城门,
从御街两侧熙熙攘攘来共庆的人群中脱身出来,在殿上一脸茫然地听着他宣旨。
摄政王无措地环顾了一圈,发现昔日同僚纷纷避开了自己视线,
他又看小皇帝,小皇帝倒不避开他,可是他已经看不懂了,
摄政王甚至在想:我的小陛下去哪里了?殿上坐着的这个人是谁?
然而对着半个殿中高举的枪戟,万语千言说出口,只剩干瘪磕绊的三个字,
摄政王屈膝跪倒,认命道:“臣遵旨。”
摄政王过年后给小皇帝写信认了错,用他平生最艰涩的笔触写明了他的畏惧与顾虑,
小皇帝回信说:“我都明白,我想抱你了。”接着又谈风花雪月。
摄政王以为这就算和好了,找大同中仅存的画师画了个张着双臂的自己给小皇帝寄了回去。
他收复河套时常带兵在外,小皇帝寄来的信非得在各个驻地转上一圈才能找到人,
往往一来一去就已经月余功夫,到后来摄政王深入敌境,来信就更少了,
到最后只剩下摄政王攒了许多话记在纸上,订成了一本书想带给小皇帝,
他失魂落魄地从朝上下来,在殿外站了会儿,转身去找小皇帝。
不想问小皇帝为何如此对他,自古争权夺利就是如此,小皇帝已经不算无情,
于是只想把书给他,回去做个富贵闲人……
不算辜负先皇,他与先皇说过,若有一日海晏河清,他就做回他的纨绔。
摄政王看着紧闭的殿门,坐在地上把要给小皇帝看的信从怀里掏了出来,
他不知道该把这称作什么,说背叛好像太重,可要当无事发生好像又太轻,
他把信摊在膝盖上,痛得不敢看它,也难过得想要烧了它,
可是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再也写不出这样柔情的话,便不忍做什么,
只能对着苦笑了一下,在殿里转了一圈,小心地收到了书房架子的一层空格里。
小皇帝迈出殿门,脱力地靠在宫墙上默默落泪,
傅秉笔赶忙拿帕子替他拭泪,叹气道:“您这又是何苦呢?”
小皇帝答不上来。
他这两年威势越重,手下大臣俯首听命,单论人望已经能与摄政王分庭抗礼,
何况还占了一个大义的名声,本不该如此着急,
他给自己找了两个借口,一个是摄政王受伤后他担惊受怕,不想再让他去冒险,
另一个还带着点少年意气,想说摄政王曾经因为权势疏远他,他就拿走他的权势,
同时他又清楚地知道这不是理由,只是他真正尝到了一言九鼎的滋味,
不愿意摄政王再以托孤之臣的身份来掣肘他,
小皇帝在原地站了片刻,又一转身推门进去找摄政王。
摄政王已经不在地毯上坐着了,小皇帝着急地找了一圈,在书房看到了他,
他摘了头套坐趴在书桌前,脸埋在臂弯里,不知道在做什么,
小皇帝进来的时候没有惊动他,他无声地绕到摄政王身后,看到了他脑后的疤,
摄政王的头发长出来一点了,有一层青茬,但还盖不住疤痕,
小皇帝心尖轻颤了一下,叫他说:“阿岑。”
摄政王慢吞吞地抬起头,他眼里并没有小皇帝以为的泪水,
只是看着有些迟钝,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面前是谁,
刚才连滚带爬追在小皇帝身后的勇气已经消失殆尽,
只好站起身来,低声唤道:“陛下。”
小皇帝来找他却不知道说什么,
仍旧给自己找借口道:“阿岑卧房枕下有一本《明夷待访录》。”
两人都知道《明夷待访录》的内容是什么,摄政王却不知道他来做什么,
他默不作声地听小皇帝问他:“岑卿志向不止是虚君实相,是么?”
他沉默了一会儿,承认道:“您为政全无过错,臣做不到。”
小皇帝便公开布诚道:“岑卿在外征战这两年,正相已经致仕,朕拉拢了参政台半数以上
恋耽美
分卷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