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户女 作者:作者:竹笋君
    竹笋君竹笋君格格党(122)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2章 、藕花乡
    藕花乡
    阮氏转头就要去收拾包袱, 顾慈拦住她道:我一个人去就成,乡里见过娘的人太多,娘去了反而艰难。
    张知鱼道:放心吧阮婶婶, 我陪着慈姑一块儿去,反正妇舍我的官儿最大, 请几日假还是不碍事的。
    阮氏道:七日内你们必须回来,如果不回来, 我就带着人去找你们。
    两人忙不迭地点头, 转头就回房收拾了包袱。
    李氏和阿公看着两个孩子,眉皱得都能夹死苍蝇,张知鱼拉住夏姐儿道:这几日不要离开家里,我跟慈姑要去外头办个事, 很快就回来,但我们得罪的人多, 搞不好人家要打上门来, 我没回来前,一定不能离开家,有事就拿着令牌去衙门,知道吗?
    夏姐儿听着有这般重要的事交给自己,果然打消了尾随而去的满头,抱着二郎的脑门儿就是一亲,道:有我灌口二郎神在此,哪个妖怪敢来, 我就割了他的肝儿下酒!
    张知鱼将令牌栓到她身上,不放心道:你敢将这个牌儿拿去换了酒肉吃, 我叫娘把你吊起来打。
    夏姐儿心说自己这么厉害, 这个家有一个人能碰着她尾巴尖儿都算她白活, 只是为了家庭和谐少不得装个样子,便低头道:我知道了大姐。
    两个孩子说完便要出门,张知鱼还给两人乔装打扮了一番,就是两个娘也认不出这两个只能说得一句清秀的孩子是自个儿生的。
    临行前张阿公掰着孙女儿的脸瞧,道:嗨,丑东西越发像你爹了。
    张知鱼看着面前小老头儿这野菊花脸,为爹一大悲!
    两个孩子在家门们嘱咐了又嘱咐,方才悄悄儿地摇着小船走了。
    李氏和张阿公心里已经猜出家里有事儿,以前盐工案的是时候,这两个小的也是这样,这事儿一回生二回熟,转头张阿公就安排人给不成器的儿子送信,让他赶紧过来。
    张知鱼和顾慈坐着小客船换了几次乘才到了常县,逢人便问藕花乡在那儿。
    这么走了一上午,两人才到了地儿,还不曾走近乡间,一条条宽阔的石板路已经显了出来,两旁石碑林立,瞧着还有些渗人。
    张知鱼和顾慈却知道这就是顾玄玉的心血了。
    两人凑近一块年岁已久的路碑,凑过去念道:永宁八年夏,常县廖青捐修。
    两人同时一叹,石碑尚在,当年立碑的人已经连尸骨都化了,张知鱼很为顾教谕惋惜,不仅仅为他的不长命,也为他没有响彻天下的名声。
    千家的无类楼,只要是个认字儿的便都晓得,但顾玉的石板路却默默无闻。
    张知鱼不知道哪个更厉害,也许藕花乡的学子,便有从这些路上慢慢走向无类楼的。
    两人摸着石碑,一路看着上头的字,就这么一直走到了乡里。
    藕花乡遍地池塘,比起南水县更多几分雅气,正是盛夏时节,花开得繁茂,太阳烈得惊人,两人满头大汗地走了一圈儿都没见着什么人,小猪崽儿倒有不少。
    张知鱼看着这些猪,拉住有些喘气的顾慈,笃定道:别走了,定是小猢狲放了家里的猪出来耍,等会儿抓来几个问他们就成。
    顾慈看着猪戏荷叶间,心里简直好笑,道:自打你们家开始骟猪,江南现在都遍地巨猪了。
    小猢狲也不知怎地,个个都不怕猪崽儿,还觉得怪威风,这风气真不知打哪儿传出来的。
    谈话间,各种叶子花间便嘻嘻哈哈地跳出一群冒油的小猢狲,瞧着两人面生,也一点儿不怕,大伙儿成群结队的难不成还怵两个白斩鸡不成,便扯着嗓子绕着两人,喊:小瘟猪围大瘟猪,不给糖吃就变猪!
    张知鱼忍笑摸了把夏姐儿给装的糖瓜子,散出去:吃了我的糖,不回我的话,晚上要变偷油婆。
    偷油婆即蟑螂。
    小猢狲有点想吐,舔着糖一屁股坐在地上,两人都能听到烤肉的滋滋声了。
    张知鱼转转眼珠,问:你们有没有听过地蛇的故事?
    顾慈也有点想吐了。
    小猢狲天真烂漫尚且不知人心险恶,睁着眼儿,问:好姐姐,你给我们说说,小米最喜欢听故事了可不是我想听的。
    张知鱼摸摸他的肥脸儿笑:以前我们乡有个小孩儿大暑天坐在地上,被暑气钻了肚肠,地上的虫子最爱吃暑气,很快也跟着一道钻了进去,后来家里杀公鸡吃,虫子闻见腥味儿爬了满地。
    小猢狲还快乐地舔着糖,听得这话儿,呕了一声,又把落到嘴边的甜口水舔回去,捂着屁股跳了起来道:不行不行,我娘说我的屁股大,心都要被拉出来,虫子进来我就要被吃空了。
    张知鱼掏出驱虫药给他们抹在身上,道:下次千万别坐,那孩子小时候吃了好多药才好起来。
    小猢狲觉得身上凉滋滋的,格外舒服,忙不迭点头,问他们:姐姐要问什么?
    张知鱼道:你们知道顾家在哪儿么?
    小猢狲一愣:我们这儿没顾家。
    别的小猢狲转转眼珠子,掌心朝上道:坏姐姐想找谁都不成,藕花乡以前的乡民都搬走了。
    张知鱼心头一惊,抓了一颗糖出来放在她手上,忙道:搬到哪儿了?千万别搬到阎王殿了。
    小猢狲笑:长个好脸蛋儿怎是个猪脑子,人有钱进城去了呗,谁会在乡里收苦来?
    顾慈险些笑出声儿,张知鱼收了糖瓜子不给他们分了。
    小猢狲还眼馋鱼姐儿箱子里的东西,那么多肯定是糖啦,说完,抱着小猪崽儿往水里一跳,道:我不白吃你的,下去挖个藕还把你。
    张知鱼吓得要死,就见藕花深处转出对手撑渔船的老夫妇,老汉抱着藕,老妇人打着船,那小猢狲和猪一块儿被叉了起来,丢在小船上,翻着肚皮装死。
    等船一靠岸,一人一猪便战战兢兢地下了船,哆嗦道:快走,老东西又要揍人!
    众猢狲顿时一哄而散,散之前先前给鱼姐儿说话的女孩子还扯着慈姑的袖子笑:哥哥去找那个阿公问,他活得久,我娘说老人晓得的事儿多。
    张知鱼为谢她,又抓了把糖瓜子在她手上,小孩儿这才跑了,还吹着口哨带走一群猪。
    张知鱼看得目瞪口呆,老两口还在池塘里,瞧着他们穿着不像乡里人,便有些警惕。
    张知鱼就喊:阿婆,阿公,快来哉。
    老妇人虽然年纪已经有些大了,但耳目却灵,和老汉儿停了船边一块儿慢腾腾地挪过来。
    老汉儿对着顾慈盯个不住,对老妇人道:这个孩子瞧着怪面善的。
    老妇人手下不停,骂道:你这对鱼木珠子瞧什么不面善?昨儿还把公鸡当爹拜了!脸都叫你丢尽!
    老汉儿不敢说像了,只在心里憋着劲儿想,觉得这双眼睛特别熟悉,自己定然见过,想了半天便颓然地认了老,觉得自个儿是真糊涂了。
    刚想盘问人,就见顾慈的手轻轻摸着石碑,老汉儿忽然哆嗦道:玉儿,你是玉儿?说着就扯了荷叶给顾慈遮头,不乐道:太阳这般大,你上来做什么?有什么事不能晚上说的?
    老妇人拉住他道:大白天的打甚么梦,甚么玉儿鬼儿的,我看你是要挺尸了,成日说胡话吓死个人。
    顾慈接了荷叶打在鱼姐儿头上,笑:老丈说的可是顾玉顾大人?
    老汉儿点点头,凑近看他的脸儿,又摇头道:你不是,玉儿没这么丑。但这双眼睛倒是像他。
    顾慈见他认识爹,便跟着一块儿在后头抱了一把藕跟在夫妻两个后头,问:老丈可是认识顾大人?
    老汉儿心安理得地让两人抱着沾了泥的藕,两手空空地跟在娘子后头笑:岂止认识,他光屁股的样子,我都见过。
    张知鱼想起先前儿小孩儿说的话,皱眉道:大伙儿都说先前的乡人都搬走了,莫不成是吹牛?
    老汉儿竖了眉毛,道:笨蛋,难不成我竟是死的?他们叫我走我就走?还不兴我偷偷回来么?
    老妇人也道:我们夫妻两个又没得儿女,去城里头做什么?还不如在乡里安安稳稳地过完后半辈子。
    张知鱼懂了,这对老夫妇是钉子户。
    两个钉子户走得很慢,一点点路足足走了一刻钟,等到了乡口的茅草屋,太阳都要落山了。
    张知鱼看着老汉儿有些不稳的脚,便知他行动不便,和顾慈在后头抱着重藕也不曾出声催人。
    几人走得一身的汗,都有些气喘,张知是怕顾慈累出个好歹,便拉着人在水边洗脸散热。
    等再进院子,老妇人都将饭做好了,就是一盘子刚挖上来的产藕片儿,米也是灰的,一看就掺了不少豆子进去,张知鱼小时候不知道吃过多少次这样的米,这会儿吃起来也不觉得难以下口。
    顾慈素来样样精细,但见个个都能吃,便含在嘴里细嚼慢咽,乡里的藕挖得鲜,比城里的更加清甜,软糯,便叹:常县的藕果然是出了名的好,就这么嫩的,也能这么甜。
    这藕也是当年玉儿在的时候给乡里弄来的,大伙儿发了水后都有些饿怕了,他折腾了不少吃的回来,如今都卖得不错。老汉吃着藕道。
    顾慈从来不知道爹还有这个时候,他能记得的场景里,爹都是在书房枯坐,再没有停歇的时候,便道:外头从不见人说这事儿。
    老汉儿看他两个吃得香甜,不嫌弃乡里菜粗,心里高兴,便笑:这算什么,玉儿从小就是这个乡里最聪明的人,虽然种地种甚么烧甚么,但道理还不少嘞。
    老妇人也叹:那会儿他还给我们弄了新肥,这么些年藕花乡的地也总比别的乡产的粮食多,大伙儿光靠着这个就发了财,不然后来也没钱往外搬了。
    顾慈想到爹也不会种地便笑着跟鱼姐儿小声道:原来这事儿都是遗传,也不怪我不会了。
    天气渐渐晚下来,凉风阵阵吹来,张知鱼和顾慈都舒服地叹气,那头老汉儿却捂着膝盖,满头大汗。
    老妇人赶紧端来一盆热水,老汉儿将脚伸到热水中。
    张知鱼本来就有心想看他的腿,这会儿就见那双脚半个脚掌都没了,只有短短的一截还连在脚踝上。便心头一惊,又见他不停地捂住膝盖,脸色都有些青了。
    张知鱼忙摸着药箱道:阿公这是沾了太多冷水,水从足下往上爬,若不把冷水祛除,年年月月岂有个安生的时候。
    老汉儿疼得话都有些说不出来了,老妇人见她的箱子里都是药材,才知道这是个大夫,几番思量终是给她让了位置。
    张知鱼便用针在老汉儿的膝盖上扎起来,老汉儿便觉双腿奇痒,里头好似有虫子顺着血管不停地往下蠕动,顿时呼吸都急促起来。
    等虫子爬到断口,老汉儿就见自个儿脚上滴滴答答地往外流水,足足流了一盏茶那么多才停了下来。
    张知鱼已经见惯了这些事,永帕子擦干净他的脚,按着仅剩的足底穴位,问他:怎么样,现在还疼吗?
    老汉闭眼感受了一下道:怪哉,不疼了,还暖暖的。
    张知鱼收了针,洗了手笑:阿公湿气还不算重,如今只是到膝盖,等到了胸口,便会渐渐不能动弹,最后连话逗说不了。
    这可如何是好。老妇人愁道:本就是个瘸子,在瘸到胸上去,还不如死了干净,免得折腾老娘照顾他。
    张知鱼道:只要平日不要再靠近冷水,即使要去湖里也要多穿几双袜子,最好拉到膝盖。保证脚又暖又干净,等再不舒服了,就去姑苏妇舍找一个姓张的大夫,就可以了。
    姓张。老汉儿想起最近沸沸扬扬的小张大夫,瞬间恍然大悟,忙问:这么说你就是张知鱼了?
    张知鱼笑:怎么可能,那是我师父,我师父比我厉害多了。
    老汉儿点点头,看着两人的眼神越来越不对劲。
    八百里路
    晚上鱼姐儿和慈姑便借住在老汉儿家中,顾慈跟着老汉儿,张知鱼跟着老妇人。
    老夫妇两个素来离群索居,年纪又大,只盖得动茅草屋,张知鱼和顾慈还怕这房子塌了,没忍住摇了摇,不想竟然纹丝未动,嘀咕道:还挺结实的,看来阿公是宝刀未老。
    老汉儿翘着脚在屋里吃糖瓜子,乐道:这是老婆子盖的,跟我可没有半点关系。
    两人吃了一惊,都有些瞧不起他了,老汉儿不高兴了,道:你们来这儿究竟是干什么的?顾家多少年前就搬走了。
    顾慈转转眼珠道:我是他亲戚本来想来投奔他,结果一直没找着地方,所以便来乡里问问,不想大伙儿都说不认识这人,心里觉得委实古怪。
    张知鱼立刻接话:还是阿公懂得多,外头得人都不解事儿。
    他十五岁中举就带着娘子去了姑苏,好些年都不曾回来了,前些年听说是死在外头了,乡里连他的棺材都没有,自然不知道他的去处。老汉儿瞧着顾慈道:难怪你的眼睛像他,原本来就是一家子。
    顾玄玉的坟一直在顾家宅子里,张知鱼见过顾慈和阮氏对着坟头上香,自然知道乡里不可能走另一座坟。
    顾慈已经很久不曾见爹,便好奇地问他:我爹说是有名声,怎人人都一问三不知?
    张知鱼也道:现在姑苏都没人说顾教谕了,再想不到顾教谕竟然这么有名。
    老汉儿有些不乐,道:他是我们乡有名的玲珑心,怎不出名,只是毕竟过了许多年,大伙儿忘了也有可能,但说没人记得他,那不可能我不就记得?
    话说到这里,两人再问老汉儿,他已经不说了。
    第二天一早张知鱼和顾慈便在乡里到处转悠,问了无数小猢狲,兜里的糖赔了个干净也不曾问出点什么。
    午间回来还被老汉儿指挥去挖藕,翘着腿儿理直气壮道:我不能碰冷水。
    张知鱼只好穿着唯一一身干净衣裳和慈姑一块儿下了淤泥地挖藕,这也是个技术活,两人从没干过这事,老妇人已经挖了半船,他们才抱了稀疏的几根,还弄得浑身的臭味儿。
    顾慈跟着鱼姐儿累得手都要抬不起来了,才在太阳下山前给老汉儿家里挖了深深浅浅的一堆藕,老汉儿一看他两个上嫩得要命的小藕,就愁:你爹小时候也这样专偷嫩藕给给你娘吃,这会儿你也这样,果然是蛇鼠一窝。
    张知鱼笑喷,老娘就骂:臭老头子看了几个字就充秀才,你说谁是蛇谁是鼠?
    老汉儿不敢吱声了,只嘿嘿地笑。
    两人在乡里住了三天,老汉儿见家里白得了两个壮劳力,便说自家无人,请他们栽种帮着忙,两人想套话儿,便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看汉儿不要他们挖藕了,他见了折寿三年,只让帮着喂鸡,磨藕粉,打豆腐,晒鱼干儿。
    人生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短短两日两个人尝了其中两个,险些累得见了顾教谕。
    老汉儿见他们用菜叶子喂鸡,磨的藕粉都还是一块儿一块儿的藕,两人就欢天喜地地往袋子里装,再说豆腐,最后全成了豆花儿,豆花儿不能放,两人便全喂了周围猢狲的肚皮。
    恋耽美
    竹笋君竹笋君格格党(122)

章节目录

古代小户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作者:竹笋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作者:竹笋君并收藏古代小户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