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GL) 作者:若花辞树
晨昏(GL)——若花辞树(63)
郑宓怎么都想不出, 那几年她是怎么撑下来的, 她一人承担了所有, 她心里有多苦。
那一个个噩梦惊醒的深夜,她都梦见了什么, 是不是被彻底地困在那间阴暗潮湿的牢狱中。
阿宓明苏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轻唤着郑宓的名字,话里还带着笑意,像是笃定了有她在的宫中,无人能与郑宓气受, 又有些欢喜她难得的依赖。
她轻抚郑宓的肩, 侧过脸去,想亲亲郑宓的脸,安慰她, 要她不论出了什么事,都不必在意,有她在呢。
谁知,却看到郑宓满脸的泪。
阿宓!明苏顿时慌了,她大惊失色,又带着些手足无措,再没了方才的轻松,既担忧又害怕,哪有半点人君的气度,阿宓,你别哭,出了什么事了?你告诉我。
郑宓看到她的惊慌,看到她的关切,她不由退开了一些,抬手抚上她的眉心:不要皱眉。
她的声音是颤抖的。
明苏越发慌乱,郑宓哭了,可她的神色间并没有什么委屈,而是一种极为深刻的悲切,她望着她的目光里,全是心疼痛惜。
明苏意识到了什么,她低声问:阿宓,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你去上华宫了?
她对郑宓不设防,又处处尊崇,这些日子下来,宫里几乎都默认,太后之命等同诏令。
故而,郑宓若去了上华宫,上华宫的守卫未必会将此事呈禀御前。
郑宓摇了摇头:我没去上华宫。
明苏松了口气,她原本紧绷的容色,明显松懈,她轻柔地替郑宓拭去泪水,问她:究竟是怎么了?
郑宓看着她,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明苏对上她的眼神,看到其中的怜惜挣扎,明苏心念一转:你自别处知晓了?
郑宓缓缓地点了下头。明苏僵住了,她张了张口,喉咙间却像是堵了一团棉絮,使她发不出声。
面上的血色全部褪尽了,眼眶像是遭了风沙侵袭一般,通红起来。
明苏极力克制着,可翻滚而来的情绪像是洪水决了堤,她再大的克制力,都压抑不住。
终于,她嘶哑地开了口:我
才说了一个字,眼泪便滚滚落下,背负了多年的愧疚自责在此刻奔袭上来,几乎要将她压垮。
郑宓也忍不住眼泪,她揽着明苏,让她靠在她的肩上。
明苏哭得浑身颤抖,可任凭她如何痛哭,如何发泄,多年来的愧疚自责都像是在她心中生了根,消除不去分毫。
郑宓抱着她,听着她呜咽的哭泣,听着她的痛悔悲泣,像是心被一刀刀地剐下来,却毫无办法。
直到夜色降下,宫人们入殿来点了灯。晚膳备下了,摆在了侧殿。
一道道御膳,俱是照着明苏的口味烹制的。明苏眼睛有些肿,她呆坐着,痛哭过,她心里像是空了一点,空得令她没了着落。
郑宓屏退了宫人,取了帕子,打湿拧干,替她擦了脸,又端了饭来,让她多少用一些。
明苏很听话,咽了几口饭。瞒着郑宓时,她一人承受着,维持着面上的太平。
眼下郑宓知晓了,她也不必强作欢笑,甚至觉得不敢面对郑宓。
郑宓看出来了,可她不敢走,她陪在明苏身边,带着她去到寝殿,要她早些歇下。
好好睡一觉。郑宓说道。
她替明苏宽了衣,让她躺下,为她盖上锦被,而后她自己也宽了外衣,躺到明苏的身边。
她们躺了一会儿,明苏闭着眼睛,忽然她道:阿宓
郑宓就在她身边,她在锦被下,握住了明苏的手,道:我在
明苏沉默了下去,没再开口。
一室寂静,使人心慌。
过了不知多久,明苏将手从郑宓的手心抽了出来,她又道:阿宓
郑宓的眼泪已溢满了眼眶,她忍着,没让眼泪滑落,也极力平静着嗓音,竭力镇定地道:明苏,你不能舍弃我,你哪怕只是动一动分开的念头,都是要我的命。
她极少说如此性烈的话,明苏点头,可那份歉疚,却始终无处排解。
她试过放下,可李槐躺在血泊里哀嚎抽搐的模样,她怎么都忘不了。
他是被折磨至死的。
是她下的手。
可李槐直到最后,都未曾责备过她一句,若不是实在太疼了,实在非凡人肉体可忍耐,他恐怕会将痛都忍下,还会笑着让她不要在意。
她不想让郑宓知晓,她怕,阿宓若知晓,她会如何看她?
会否有一瞬,以为她残忍。她也会跟着愧疚,跟着背负上这条性命。
一夜无眠,直至明苏起身,去上朝。她站在榻前,身上穿了龙袍,面色虽憔悴,但也甚是威严。
她与郑宓笑了笑,道:你再睡会儿。
郑宓点了点头,明苏转过身,郑宓看着她的背影,心中蓦然一痛,唤道:明苏!
明苏回头,郑宓看着她,勉强笑了一下,道:无事,只是我们一同用晚膳,可好?
她的眼中满是哀求,明苏的心被她的眼神刺痛,她移开目光,望向别处,飞快地点了下头,说了声:好便转身走了。
郑宓倚着床头,坐了会儿,便起了身。
此处是皇帝寝殿,几名宫人皆规行矩步,见她出去,如常行礼,仿佛不曾看到太后在皇帝寝殿中宿了一宿。
郑宓回了慈明殿,恨意铺天盖地地涌起,一个念头清清楚楚地冒了出来,而后,占据了她的全部意识。
不能再让太上皇活着了。
第七十七章
这念头一起, 便再也遏制不住。
始作俑者,害得多少人丧了性命,家破人亡, 怎能任凭他心安理得地享受荣华富贵, 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城之中颐养天年。
郑宓对太上皇的恨意从未消过, 只是忍了又忍。
昨日自贤妃口中听闻之事,化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将她的隐忍全部击溃。
这样的人实在不配为人, 他活着,便是明苏心头永远的刺, 只会越扎越深, 绝不会有释怀的那日。
娘娘云桑入殿, 手里捧着一柄玉如意,笑着行了一礼, 道, 是陛下命人送来的,经高僧开光,在佛前供了七七四十九日,刚取了回来。
郑宓起身,走了过去,云桑双手捧着如意呈上,口中又道:送如意来的那位中官传了陛下的话,说是给娘娘安枕之用。
玉如意的成色极好, 通体碧绿剔透, 无一丝杂色,雕琢更是精细,必是出自名家之手。
这个时辰, 明苏还未散朝,定是上朝前,她便命人去佛堂,将这柄如意取了来。
她知道她昨夜未得安眠,知道她害怕,她想让她宽心。
即便她自己都在煎熬之中,但她仍是努力地,想与她一份安心。
郑宓抬手,在如意上抚过,自语道:我与她说了,要一同用晚膳。
那便务必要在晚膳回来,不能误了与明苏用膳的时辰。
云桑不知她话中之意,只笑道:既是要一同用晚膳的,陛下也太心急了,晚膳时亲手献与娘娘,岂不正好,可见是得了宝贝,便迫不及待地要让娘娘也瞧瞧,这才让人先送来的。
郑宓笑笑,接过了如意,与云桑吩咐道:我要去一趟上华宫,选几个信得过的跟着。
云桑一怔,不知太后为何特意强调信得过,她小心地瞧了眼太后的神色,太后娘娘的那双眼眸好似深渊一般幽深不见底。
见她看过来,郑宓一笑,道:快一些。
云桑不敢耽搁,亦不敢深思,忙去办了。
太后入主中宫这般久了,又掌着宫中大权,要寻几个信得过的人,自是不难。
但她特意指出要信得过的,云桑明白,这是要心腹中的心腹。
她一退下,郑宓又召了她宫中的内侍首领来,问道:平日给上皇请脉的是哪几位太医?
她一向留意上华宫,上华宫中的一举一动,不止会呈禀给皇帝,也会禀与太后。
故而内侍首领不假思索道:是王、赵、董三位院使,有时也会命太医院院首亲去诊脉,几乎回回都是不同的太医。
郑宓听出来了,是太上皇害怕只用一位太医,会让这位太医被收买,加害于他,故而每回都召不同的太医。
她眼中流露讥讽,与内侍吩咐道:你这就去太医院盯着,过会儿,若上华宫有人来召太医,不论召的是谁,都只许院首奉召。
内侍听明白了,道了声:是便立即去办了。
不多时,云桑也安排好了。
郑宓自她寝殿中的一木匣子里,取了青花瓷的小瓷瓶,放到袖袋中。
自大内往上华宫,不算太远,但也不近。郑宓城宫车,出了宫门。
她倚靠在车中,暗自思索着。
太上皇极为惜命,不止太医,每回都召不同的,一日三餐,他都会亲自查验,而后命宫人当着他的面尝过,方会食用。
可再是惜命,再是谨慎,又能如何,从前无事,只是没人想要他的命罢了。
宫车行了半个时辰,到了上华宫宫外,突然停住了。
郑宓睁开眼,正欲问,出了什么事。这关头,可不能节外生枝。
车外云桑便禀道:娘娘,是淑太妃娘娘的车驾。
郑宓一怔,转瞬便明白了什么,她掀开门帘探身瞧去,只见淑太妃车驾的门帘也掀开了,她望过来,对上郑宓的目光,笑了一下,随即便是倾身一揖。
郑宓回以颔首,二人皆未开口,却就此心照不宣。
两辆车驾一前一后地入了上华宫。
宫中,太上皇正预备着用午膳,亲自取了银针试过毒,又命一内侍,当着他的面,每道膳食,都尝了一口。
实则,奉到太上皇面前的膳食,皆是试过毒的,但他不放心,必得亲自再试一遍。
内侍尝过,无碍。太上皇方才安心,拿起玉箸,由宫人伺候他用膳。
他喜好享乐,用膳的排场极大,边上有四名宫婢专为他布菜,他朝哪道膳品多瞧一眼,便立即有人为他布上。
郑宓与淑太妃到时,太上皇刚到半饱,听闻她二人来了,嘀咕了一句她们怎么一同来了。
随即面色不虞地搁下玉箸,擦了擦嘴,好似极为败兴,道:撤下去。
倒也不必着急。郑宓入了殿,说了一句。
预备撤下膳食的宫人闻言,便立即停住了。
退下郑宓又道。
殿中原有的宫人齐齐行了一礼,不曾看过太上皇一眼,便立即如潮水一般退了出去。
太上皇正恼恨她在他面前发号施令,此时见原本的宫人都退下了,只余下郑宓与淑太妃带来的宫人,他直觉不妙,立即慌了神,道:尔等欲何为?
郑宓不答,命人关了殿门,方道:臣妾来此,是侍奉上皇用膳。她说着话,自袖袋中取出了青花瓷瓶。
太上皇大惊,他站起来,欲走,却被按在了座上。
郑宓看了一眼,是淑太妃带来的内侍出的手。
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淑太妃仿佛没看到眼前的干戈,见郑宓取出瓷瓶,问道。
郑宓答:钩吻
淑太妃不明所以。
郑宓解释道:便是断肠草。
淑太妃恍然大悟。
你们太上皇大怒,正欲咆哮,便被捂住了嘴。
他到底上了年纪,纵使挣扎,被两个身强体健的内侍按着,也动弹不得。
淑太妃瞥了他一眼,冲郑宓摇头:太后娘娘这个,不好,不够烈,配不得太上皇陛下的功勋卓绝,不妨用臣妾带来的。
她说着话,也自袖袋中取出了一小小的瓷瓶,一面打开了瓶塞,一面与郑宓道:这药药性极绵长,一服下去,先是腹痛如绞,接着肝肠寸断。
而后五脏俱焚,七窍流血,却不会断气,要折磨上一个时辰,方得解脱。
她的语气很淡,像是说一件寻常之事。可郑宓却自她漠然的眼中看出了浓烈的恨意。
这恨意仿佛存在了许多年,在日复一日的隐忍中,疯狂生长,直到这一刻,终于爆发出来。
淑太妃在那一桌的御膳上扫了一眼,将瓷瓶中的粉末全部倒入了一盅汤里。她亲自端了起来,用汤匙搅了搅,朝上皇走去。
她竟是要亲自动手。
郑宓面色一变,扯住了淑太妃的衣袖,阻止道:太妃!
对付这样的人,何必污了自己的手。且她始终有一丝顾忌。
太上皇,到底是与了明苏血肉之躯的父亲。
淑太妃低头看了眼郑宓的手,她别了下身,轻轻地将衣袖扯了回来,看着郑宓,道:太后娘娘看着就好,臣妾这怨气积了许多年了,不亲自动手,恐怕不足以泄愤。
她说罢,便走了过去,命人按住了上皇,将毒汤一勺一勺,往他嘴里灌了进去。
你这毒妇!太上皇挣扎痛骂,汤水从他唇角流下来,狼狈不堪,但不论他咒骂,淑太妃始终不停。
他被迫吞咽,恐惧布满了他的面容,眼睛里迸发出血丝,恶狠狠地瞪着淑太妃。
而淑太妃却像是什么都没看到,只顾着将毒汤喂他喝下去,甚至还腾出手来擦去他嘴角的汤汁。
太上皇的挣扎越来越弱,最终化作了对淑太妃的畏惧,他看向淑太妃的目光,便好似在看什么可怕的鬼魅。
终于一盅毒汤都灌下去了。
郑宓目睹了全部,她震惊淑太妃的恨意,但想到太上皇对明苏所做之事,又觉理所当然,哪一个母亲能对这样的事容忍。
宫人松了手。
太上皇望着淑太妃,又望向郑宓,低声喃喃道:朕是皇帝,天命所归,你们怎可
话没说完,他像是终于想起了什么,忙将手伸进嘴里,抠挖喉咙,呕吐起来。
他跪在地上,形若疯癫,毫无尊严。
不一会儿他便捂着肚子,蜷曲了起来。
太医!他喊道,召太医
无人理会。
他声气弱了下去,面若金纸,痛苦万分,爬到她们脚下,抓她们的衣摆,痛楚使他面容扭曲,他含糊地说着哀求的话。
恋耽美
晨昏(GL)——若花辞树(63)
晨昏(GL)——若花辞树(63)
郑宓怎么都想不出, 那几年她是怎么撑下来的, 她一人承担了所有, 她心里有多苦。
那一个个噩梦惊醒的深夜,她都梦见了什么, 是不是被彻底地困在那间阴暗潮湿的牢狱中。
阿宓明苏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轻唤着郑宓的名字,话里还带着笑意,像是笃定了有她在的宫中,无人能与郑宓气受, 又有些欢喜她难得的依赖。
她轻抚郑宓的肩, 侧过脸去,想亲亲郑宓的脸,安慰她, 要她不论出了什么事,都不必在意,有她在呢。
谁知,却看到郑宓满脸的泪。
阿宓!明苏顿时慌了,她大惊失色,又带着些手足无措,再没了方才的轻松,既担忧又害怕,哪有半点人君的气度,阿宓,你别哭,出了什么事了?你告诉我。
郑宓看到她的惊慌,看到她的关切,她不由退开了一些,抬手抚上她的眉心:不要皱眉。
她的声音是颤抖的。
明苏越发慌乱,郑宓哭了,可她的神色间并没有什么委屈,而是一种极为深刻的悲切,她望着她的目光里,全是心疼痛惜。
明苏意识到了什么,她低声问:阿宓,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你去上华宫了?
她对郑宓不设防,又处处尊崇,这些日子下来,宫里几乎都默认,太后之命等同诏令。
故而,郑宓若去了上华宫,上华宫的守卫未必会将此事呈禀御前。
郑宓摇了摇头:我没去上华宫。
明苏松了口气,她原本紧绷的容色,明显松懈,她轻柔地替郑宓拭去泪水,问她:究竟是怎么了?
郑宓看着她,一时间不知如何开口。明苏对上她的眼神,看到其中的怜惜挣扎,明苏心念一转:你自别处知晓了?
郑宓缓缓地点了下头。明苏僵住了,她张了张口,喉咙间却像是堵了一团棉絮,使她发不出声。
面上的血色全部褪尽了,眼眶像是遭了风沙侵袭一般,通红起来。
明苏极力克制着,可翻滚而来的情绪像是洪水决了堤,她再大的克制力,都压抑不住。
终于,她嘶哑地开了口:我
才说了一个字,眼泪便滚滚落下,背负了多年的愧疚自责在此刻奔袭上来,几乎要将她压垮。
郑宓也忍不住眼泪,她揽着明苏,让她靠在她的肩上。
明苏哭得浑身颤抖,可任凭她如何痛哭,如何发泄,多年来的愧疚自责都像是在她心中生了根,消除不去分毫。
郑宓抱着她,听着她呜咽的哭泣,听着她的痛悔悲泣,像是心被一刀刀地剐下来,却毫无办法。
直到夜色降下,宫人们入殿来点了灯。晚膳备下了,摆在了侧殿。
一道道御膳,俱是照着明苏的口味烹制的。明苏眼睛有些肿,她呆坐着,痛哭过,她心里像是空了一点,空得令她没了着落。
郑宓屏退了宫人,取了帕子,打湿拧干,替她擦了脸,又端了饭来,让她多少用一些。
明苏很听话,咽了几口饭。瞒着郑宓时,她一人承受着,维持着面上的太平。
眼下郑宓知晓了,她也不必强作欢笑,甚至觉得不敢面对郑宓。
郑宓看出来了,可她不敢走,她陪在明苏身边,带着她去到寝殿,要她早些歇下。
好好睡一觉。郑宓说道。
她替明苏宽了衣,让她躺下,为她盖上锦被,而后她自己也宽了外衣,躺到明苏的身边。
她们躺了一会儿,明苏闭着眼睛,忽然她道:阿宓
郑宓就在她身边,她在锦被下,握住了明苏的手,道:我在
明苏沉默了下去,没再开口。
一室寂静,使人心慌。
过了不知多久,明苏将手从郑宓的手心抽了出来,她又道:阿宓
郑宓的眼泪已溢满了眼眶,她忍着,没让眼泪滑落,也极力平静着嗓音,竭力镇定地道:明苏,你不能舍弃我,你哪怕只是动一动分开的念头,都是要我的命。
她极少说如此性烈的话,明苏点头,可那份歉疚,却始终无处排解。
她试过放下,可李槐躺在血泊里哀嚎抽搐的模样,她怎么都忘不了。
他是被折磨至死的。
是她下的手。
可李槐直到最后,都未曾责备过她一句,若不是实在太疼了,实在非凡人肉体可忍耐,他恐怕会将痛都忍下,还会笑着让她不要在意。
她不想让郑宓知晓,她怕,阿宓若知晓,她会如何看她?
会否有一瞬,以为她残忍。她也会跟着愧疚,跟着背负上这条性命。
一夜无眠,直至明苏起身,去上朝。她站在榻前,身上穿了龙袍,面色虽憔悴,但也甚是威严。
她与郑宓笑了笑,道:你再睡会儿。
郑宓点了点头,明苏转过身,郑宓看着她的背影,心中蓦然一痛,唤道:明苏!
明苏回头,郑宓看着她,勉强笑了一下,道:无事,只是我们一同用晚膳,可好?
她的眼中满是哀求,明苏的心被她的眼神刺痛,她移开目光,望向别处,飞快地点了下头,说了声:好便转身走了。
郑宓倚着床头,坐了会儿,便起了身。
此处是皇帝寝殿,几名宫人皆规行矩步,见她出去,如常行礼,仿佛不曾看到太后在皇帝寝殿中宿了一宿。
郑宓回了慈明殿,恨意铺天盖地地涌起,一个念头清清楚楚地冒了出来,而后,占据了她的全部意识。
不能再让太上皇活着了。
第七十七章
这念头一起, 便再也遏制不住。
始作俑者,害得多少人丧了性命,家破人亡, 怎能任凭他心安理得地享受荣华富贵, 在一座富丽堂皇的宫城之中颐养天年。
郑宓对太上皇的恨意从未消过, 只是忍了又忍。
昨日自贤妃口中听闻之事,化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将她的隐忍全部击溃。
这样的人实在不配为人, 他活着,便是明苏心头永远的刺, 只会越扎越深, 绝不会有释怀的那日。
娘娘云桑入殿, 手里捧着一柄玉如意,笑着行了一礼, 道, 是陛下命人送来的,经高僧开光,在佛前供了七七四十九日,刚取了回来。
郑宓起身,走了过去,云桑双手捧着如意呈上,口中又道:送如意来的那位中官传了陛下的话,说是给娘娘安枕之用。
玉如意的成色极好, 通体碧绿剔透, 无一丝杂色,雕琢更是精细,必是出自名家之手。
这个时辰, 明苏还未散朝,定是上朝前,她便命人去佛堂,将这柄如意取了来。
她知道她昨夜未得安眠,知道她害怕,她想让她宽心。
即便她自己都在煎熬之中,但她仍是努力地,想与她一份安心。
郑宓抬手,在如意上抚过,自语道:我与她说了,要一同用晚膳。
那便务必要在晚膳回来,不能误了与明苏用膳的时辰。
云桑不知她话中之意,只笑道:既是要一同用晚膳的,陛下也太心急了,晚膳时亲手献与娘娘,岂不正好,可见是得了宝贝,便迫不及待地要让娘娘也瞧瞧,这才让人先送来的。
郑宓笑笑,接过了如意,与云桑吩咐道:我要去一趟上华宫,选几个信得过的跟着。
云桑一怔,不知太后为何特意强调信得过,她小心地瞧了眼太后的神色,太后娘娘的那双眼眸好似深渊一般幽深不见底。
见她看过来,郑宓一笑,道:快一些。
云桑不敢耽搁,亦不敢深思,忙去办了。
太后入主中宫这般久了,又掌着宫中大权,要寻几个信得过的人,自是不难。
但她特意指出要信得过的,云桑明白,这是要心腹中的心腹。
她一退下,郑宓又召了她宫中的内侍首领来,问道:平日给上皇请脉的是哪几位太医?
她一向留意上华宫,上华宫中的一举一动,不止会呈禀给皇帝,也会禀与太后。
故而内侍首领不假思索道:是王、赵、董三位院使,有时也会命太医院院首亲去诊脉,几乎回回都是不同的太医。
郑宓听出来了,是太上皇害怕只用一位太医,会让这位太医被收买,加害于他,故而每回都召不同的太医。
她眼中流露讥讽,与内侍吩咐道:你这就去太医院盯着,过会儿,若上华宫有人来召太医,不论召的是谁,都只许院首奉召。
内侍听明白了,道了声:是便立即去办了。
不多时,云桑也安排好了。
郑宓自她寝殿中的一木匣子里,取了青花瓷的小瓷瓶,放到袖袋中。
自大内往上华宫,不算太远,但也不近。郑宓城宫车,出了宫门。
她倚靠在车中,暗自思索着。
太上皇极为惜命,不止太医,每回都召不同的,一日三餐,他都会亲自查验,而后命宫人当着他的面尝过,方会食用。
可再是惜命,再是谨慎,又能如何,从前无事,只是没人想要他的命罢了。
宫车行了半个时辰,到了上华宫宫外,突然停住了。
郑宓睁开眼,正欲问,出了什么事。这关头,可不能节外生枝。
车外云桑便禀道:娘娘,是淑太妃娘娘的车驾。
郑宓一怔,转瞬便明白了什么,她掀开门帘探身瞧去,只见淑太妃车驾的门帘也掀开了,她望过来,对上郑宓的目光,笑了一下,随即便是倾身一揖。
郑宓回以颔首,二人皆未开口,却就此心照不宣。
两辆车驾一前一后地入了上华宫。
宫中,太上皇正预备着用午膳,亲自取了银针试过毒,又命一内侍,当着他的面,每道膳食,都尝了一口。
实则,奉到太上皇面前的膳食,皆是试过毒的,但他不放心,必得亲自再试一遍。
内侍尝过,无碍。太上皇方才安心,拿起玉箸,由宫人伺候他用膳。
他喜好享乐,用膳的排场极大,边上有四名宫婢专为他布菜,他朝哪道膳品多瞧一眼,便立即有人为他布上。
郑宓与淑太妃到时,太上皇刚到半饱,听闻她二人来了,嘀咕了一句她们怎么一同来了。
随即面色不虞地搁下玉箸,擦了擦嘴,好似极为败兴,道:撤下去。
倒也不必着急。郑宓入了殿,说了一句。
预备撤下膳食的宫人闻言,便立即停住了。
退下郑宓又道。
殿中原有的宫人齐齐行了一礼,不曾看过太上皇一眼,便立即如潮水一般退了出去。
太上皇正恼恨她在他面前发号施令,此时见原本的宫人都退下了,只余下郑宓与淑太妃带来的宫人,他直觉不妙,立即慌了神,道:尔等欲何为?
郑宓不答,命人关了殿门,方道:臣妾来此,是侍奉上皇用膳。她说着话,自袖袋中取出了青花瓷瓶。
太上皇大惊,他站起来,欲走,却被按在了座上。
郑宓看了一眼,是淑太妃带来的内侍出的手。
太后娘娘,这是什么?淑太妃仿佛没看到眼前的干戈,见郑宓取出瓷瓶,问道。
郑宓答:钩吻
淑太妃不明所以。
郑宓解释道:便是断肠草。
淑太妃恍然大悟。
你们太上皇大怒,正欲咆哮,便被捂住了嘴。
他到底上了年纪,纵使挣扎,被两个身强体健的内侍按着,也动弹不得。
淑太妃瞥了他一眼,冲郑宓摇头:太后娘娘这个,不好,不够烈,配不得太上皇陛下的功勋卓绝,不妨用臣妾带来的。
她说着话,也自袖袋中取出了一小小的瓷瓶,一面打开了瓶塞,一面与郑宓道:这药药性极绵长,一服下去,先是腹痛如绞,接着肝肠寸断。
而后五脏俱焚,七窍流血,却不会断气,要折磨上一个时辰,方得解脱。
她的语气很淡,像是说一件寻常之事。可郑宓却自她漠然的眼中看出了浓烈的恨意。
这恨意仿佛存在了许多年,在日复一日的隐忍中,疯狂生长,直到这一刻,终于爆发出来。
淑太妃在那一桌的御膳上扫了一眼,将瓷瓶中的粉末全部倒入了一盅汤里。她亲自端了起来,用汤匙搅了搅,朝上皇走去。
她竟是要亲自动手。
郑宓面色一变,扯住了淑太妃的衣袖,阻止道:太妃!
对付这样的人,何必污了自己的手。且她始终有一丝顾忌。
太上皇,到底是与了明苏血肉之躯的父亲。
淑太妃低头看了眼郑宓的手,她别了下身,轻轻地将衣袖扯了回来,看着郑宓,道:太后娘娘看着就好,臣妾这怨气积了许多年了,不亲自动手,恐怕不足以泄愤。
她说罢,便走了过去,命人按住了上皇,将毒汤一勺一勺,往他嘴里灌了进去。
你这毒妇!太上皇挣扎痛骂,汤水从他唇角流下来,狼狈不堪,但不论他咒骂,淑太妃始终不停。
他被迫吞咽,恐惧布满了他的面容,眼睛里迸发出血丝,恶狠狠地瞪着淑太妃。
而淑太妃却像是什么都没看到,只顾着将毒汤喂他喝下去,甚至还腾出手来擦去他嘴角的汤汁。
太上皇的挣扎越来越弱,最终化作了对淑太妃的畏惧,他看向淑太妃的目光,便好似在看什么可怕的鬼魅。
终于一盅毒汤都灌下去了。
郑宓目睹了全部,她震惊淑太妃的恨意,但想到太上皇对明苏所做之事,又觉理所当然,哪一个母亲能对这样的事容忍。
宫人松了手。
太上皇望着淑太妃,又望向郑宓,低声喃喃道:朕是皇帝,天命所归,你们怎可
话没说完,他像是终于想起了什么,忙将手伸进嘴里,抠挖喉咙,呕吐起来。
他跪在地上,形若疯癫,毫无尊严。
不一会儿他便捂着肚子,蜷曲了起来。
太医!他喊道,召太医
无人理会。
他声气弱了下去,面若金纸,痛苦万分,爬到她们脚下,抓她们的衣摆,痛楚使他面容扭曲,他含糊地说着哀求的话。
恋耽美
晨昏(GL)——若花辞树(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