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就快要到了,齐泰慢慢的也抛出了一些侥幸的想法,在寻找秘密出路的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找着一丝丝的借口,希翼这拖延一天,皇帝能再派人传来口讯,那么他就可以不走这步险棋,自己的安全系数也会增加。
齐泰也并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要不然,他也不会开始想着自杀来了结这件事情,他现在真的害怕了。
原来想要自杀,是害怕连累满门,但是现在的事情要是做了,一个不小心,真的是要连累九族的,可能就连皇上也没有办法救自己,因为连半点面的旨意都没有,全靠一个自称是顺妃近侍的女人的话,万一有个闪失,就全完了。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寻找机会,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找借口足不出户,寻求独处的机会。这一天,机会来了。镇江知府前来拜会,他就在四方驿里设盛宴款待他们,宴会后,他就以自己喝酒过量为由,将自己的住所紧紧的封闭起来。
第二天,他要求去船上陪伴看看关于给皇上贡品的情况。喊了水军指挥使和镇江知府陈光周。觉得和他俩在一起做伴,相互或可得到一些让太子放心的感觉。
现在目前大家最担心的是齐泰的轻生,有刘遂等人跟他在一起,或可放心一点。于是太子朱雄英就欣然同意了。自然,他没有放松对齐泰的监视。他要专门负责监视齐泰的王统领也同时留了下来。
王统领叫做王军,太子方面的人,据说是一个特刁钻狠凶的人。按照太子的吩咐。特别要防的是齐泰父子的自杀,而不是逃走。在大家看来,齐泰只有自杀的可能,而没有逃走的可能。
屈指计算着,自己从长江口进入见到太子之后,已在镇江、京口整整停了十一天了。这十一天,真是度日如年。他焦虑的是。在镇江停留的时间太长,总而言之。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他们的安全就越不利,证明了皇上也在犹豫之中。
这次让他私自进京,是证明了皇帝的决定。但是如果不能成功,后果会是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测。
沈瑜是镇江的名绅,家财万贯,知识理,沈府构造恢宏,亭楼别宅,星罗棋布,花圃园林。一应俱全,因为紧挨着水军的驻地,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的话。水军的军官们会经常来沈府做客,而沈瑜家里也正做着很多商业上的生意,需要交好这些水军大爷们,也乐于接待。
正午时分,齐泰按照水军往常的惯例,就在沈瑜家里歇息。准备稍晚一些在回到镇江的四方驿,这也算是很久以来。被困在镇江府中的一个补偿吧。
他就在沈瑜的大院落里花径间踱着,在思谋着夜里脱身的办法。
虽然是十一月了,但是地处江南,沈家花园里依然是花团锦簇,蝶飞蜂闹。风是轻轻的,带着淡淡的清香。鸟儿却不知趣,不停地在枝头喳喳戏闹。齐泰就是在这种环境里,焦急思考脱逃之计。
鸟儿的戏闹,增加了他的不安和烦躁。恰在这时,又隐隐感到有一双讨厌的眼睛在鬼祟地闪动。那是从花丛隙缝处漏出来的。他知道那是王统领,这个刁狠的家伙的眼睛,总是这么不停地追随着他,连睡觉也不让他安宁。
他现在思谋的,就是如何摆脱这个讨厌的家伙。正在这时,突然有人给自己说话。
“参见靖海侯齐大人!”
他出是沈瑜的声音。这个老头会有什么事呢?便疾步走了去,一边问:
“沈先生,有什么事?”
沈瑜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陡然来到的秋天,虽然没有影响到江南的天气,却让没有出过镇江的沈瑜病了一场,至今病还未愈,身子还很虚弱,拄着一根龙头拐杖,还颤巍巍的。他满面愁容地说:“指挥使大人派人来说,稍后你们就要离去了,所以老朽来给靖海侯告个别。”
齐泰一,心里更急了。怎么这么糟呢?不称心的事偏偏凑在一块了,才担心如何摆脱王统领,现在又要回镇江。这次如果回去,那么再出来就很难了。他满肚子的不愿又不能公开倾吐,只得说:
“刘大人都来通知了,那我们稍后就走吧。”
沈瑜说:“我今天很不舒服,怕是稍后送不得诸位大人了,想去镇江求医,特来向您讨个主意。”
这是齐泰求之不得的。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便惊讶地说:“哎呀,这可马虎不得。沈老先生年迈有病,要有个什么意外,如何是好。不如好好休息一夜,我俩明天一大早赶去就是。”
没过多久,果然刘遂等人寻了过来,风风火火地喊:“快走快走,再不走天就要黑了。”
齐泰说:“沈老先生有病,要不刘大人你们先走吧,明天一大早我就陪沈先生回镇江求医就是。”
也不知道刘遂哪门子的吃错药,还是原本就不愿跟齐泰在一起,而陈光周他们心有灵犀的什么也不说,总之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只要接待好太子就行。
于是齐泰留下了,也就增加了王军王统领的一分心事,他将齐泰盯得更紧,简直是形影不离。看来,今夜里这位王统领可能会整夜不睡地守护着,让他难以脱身。他正在房里不安地踱步时,不想主人沈瑜来了。
“靖海侯齐大人,说你明儿一大早要走,我准备了几杯薄酒,为几位饯行。”
齐泰不由吃了一惊,几番话说出去,沈瑜竟然也是内厂的人,沈府不过是内厂负责在镇江的一个据点。而沈瑜本人已经接到上面的命令,要协助齐泰离开镇江。
酒宴是相当精致而高雅的。主人很是迎合齐泰父子二人的心意,不事铺张。不搞豪华,小碗小碟,只求味美。沈瑜因病只在桌边小坐一会,就告辞回房。另外没有陪客,除沈瑜之子沈聪外,就只一个王统领。
齐泰显出了难得的随和,他是那样高兴。是那样热情,是那样兴致勃勃。一开始就向主人沈聪敬酒不迭。那情景很让王统领羡慕。他是好酒的,只因监视齐泰父子的重任在身,惟恐有失,一直不敢放量喝。他见齐泰父子与沈聪一杯接着一杯地干。渐渐喉咙发痒,抑制不住了,也就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
一旁人看在眼里,更是一杯杯地接连着敬。王统领也就来者不拒,不到一会来劲了。他是好酒的,刚才虽说自斟自饮了一阵,但很不过瘾,很想放开酒量大饮一回,原来有顾忌。怕误事。现在见齐泰父子一气喝了这么多,也就放心了。他心想,大家都已是半醉的人。以我的酒量,还怕你不成。
于是便放开量喝酒起来。见这情景,好生高兴。他本是海量,刚才虽与沈聪大喝了一回,还没到三分量,便作出一副酒已八成的半醉模样。转身来敬王统领的酒。王统领也不当一回事,心想。你一个老头,又能喝多少?这样你来我往地喝了不一会,王统领竟也趴倒在酒桌上了。这情景好叫齐泰和齐天瑞高兴,万没想到,一直不敢施展的酒量,这回倒帮了他们的大忙。
当烂醉如泥的王统领在外室吼着雷鸣般的鼾声时,住在内室的齐泰父子正焦急地等待着于庆元的到来。
夜已深,人已静,万籁俱寂,倚在铺上的齐泰,静着自己嘭嘭的心跳。然而,时间像是停止了流动,始终不见于庆元的出现。他一怕王统领酒醒过来,二怕于庆元有了什么意外。
其实,于庆元是早早地来到沈家大院的。他静静地守在大门边,在等待一盏“官灯”。因为学子在镇江闹事的缘故,特别是港口附近,一般夜里街里实行宵禁,不是随便可以通行的。于庆元外表粗鲁,却十分内秀。几天前的夜里,他在沈家大院认识了一位常来沈家办事的刘百户。他好奇地问:“现在禁夜,你刘百户走来走去的,怎就不禁止你呢?”刘百户说:“我手里这盏官灯,就是通行证,是不会有人阻拦的。”
于庆元在耳里,记在心里。第二天就想方设法找到刘百户,拉他一块出入勾栏、酒楼,十分亲热,接着又成了拜把兄弟。
有了官灯引路,果然一路顺畅地穿街过巷,巡逻的官兵擦肩而过,都不曾查问一声。于庆元领着齐泰绕到一处荒郊,走下高坡,当来到没有多少人家的偏僻处时,穿过菜地,进入一片芦苇林。好在天气甚好,虽无月光,却满空星星闪烁,大地耀着微光,将路映得清清楚楚的。齐泰虽然很少摸过黑路,却也走得十分自如。
正走着,忽然于庆元停了下来,说:“前面有人来了。”
齐泰父子这才到前面的确响着匆忙的脚步声。
“哪一个?”于庆元陡然这么猛喝一声。
只得对方飞快地回道:“是庆元哥吗?急死人了,正要找你哩,王三的老婆闹事了,你快去吧!”
原来,于庆元和刘安考虑到街里宵禁,无法行动。白天十来个人同时出城,也目标太大,便作了分散的安排。由刘安派一个人去约船,另派三人随刘安先到王三老人处,于庆元负责接齐泰父子一行人,还有五人隐蔽在芦林里。谁料王三老人又犯了贪杯的毛病,到傍晚才醉醺醺地回家,一进家门就倒在床上昏睡不醒。三个生人的到来,吓得老太婆哇哇叫,并吵着说他们是坏人,要去报官。他们三人怎么解说也说不清,才派人来找于庆元。
匆匆来到王三的小茅棚,大声将王三喊醒。哪知懵懵懂懂醒过来的王三一见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朝于庆元吼,畏老婆如畏猛虎的他,竟吓得连于庆元也不敢认了。面对这种情况。于庆元顾不上气,果决地将王三从床上拎了起来,将他拖出门。王三只是赖在地上不肯走。于庆元从腰间掏出叠银钞,拴在王三腰带上,说:
“只要带我们去荒郊码头,这三百银钞,就是你的了!”
这话老太婆自然也清楚到了,爱钱如命的她,一时喜从心来。连忙走上去将银钞拿在手中,斥道:“没用的。还不带这些官人去!”
王三这才乖乖地从地上爬起来,带着于庆元找来了隐蔽在芦苇林中的人,一道朝远远的荒郊码头走了去。
夜色朦胧,江波闪烁。阵阵江风。裹着潮润的清凉,直扑胸怀。匆匆走着的齐泰父子还有**个亲卫,很感有点冷意。他这才想到在改换便服时,过于匆忙,忘了多穿一件夹衣。
从天幕闪闪的北斗七星,齐泰判断出他们是在朝西方向走,也就是说,这样越往前走,靠京师也就越近。这让他稍觉宽心。免去了过分为时间担心。
走了一阵,总算到了那荒郊码头。这时,已近三更天了。江面静静的。码头边却空无船只。齐泰的心里有点急,但他沉默着,等待着于庆元的判断,他知道于庆元会跟他一样的急。果然说话了。他问王三:
“据说这码头离甘露寺不远,约定船是靠在甘露寺附近。”
王三面有难色地说:“去甘露寺倒不远,就在上面里多路的地方。只是那里驻有水军。我才不敢领你们去哩。”
于庆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朝齐泰说了一句“请老爷少待片刻”。就沿着着江岸,顺甘露寺方向走了去。
站在黑暗中的于庆元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无限感叹:多么机警而勇敢的人!从这夜里种种的应急表现,都显示了于庆元处事果决而有度,沉稳而灵活,而且处变不惊,遇难不畏等等可贵的特点。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他正这么想着,忽到江上隐隐响起一片桨声,不由高兴,想一定是于庆元接来了船。
他们正准备迎声而去的时候,猛到传来沉重的梆声和高亢悠长的“三更”的喊更声。熟悉这个声音的刘安陡然一惊,忙向大家低声吆喝道:
“是水军的巡逻船,快隐蔽好!”
水军的巡逻船很快就耀武扬威地过去了,江面恢复了先前的平静,接着又是难耐的等待。齐泰此刻最担心的是时间,是能否在天亮之前赶到京师的时间。否则,一到天亮,江上尽是来往的船只,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
正焦急着,又有桨声传来。这一回大家都很小心了,都隐蔽着,注视着江上的动静。桨声越来越分明了,渐渐还看到了船,而且是朝码头划了。
“侯爷,侯爷!”
这分明是于庆元的声音。于是大家都高兴了,一齐拥了上去。
“侯爷等久了!这次亏得船家机警,将船靠在甘露寺下边不远的水柳丛中,否则,肯定会被水军的巡逻更船发现的。”于庆元歉意地这么说。
齐泰感动地说:“庆元、刘安,你俩都辛苦了!大家快上船吧,赶时间要紧!”
行动是相当迅速的。很快,船就顺着驶向京师南京的方向前行了。
齐泰父子亲自操着一片桨,说道:“大伙一起划吧,争取在天亮前到达走出镇江水军的辖区。”
艄公是本地人,这是刘安特地为安排的。他说:“只要有风,天亮前是没问题的。”
可是偏偏这时没有风。艄公虽然拉起了风帆,但一点用也没有,船速缓慢得很。亏得大家划的划,撑的撑,才算稍快一点。
艄公站在船头,叹道:“照这么走下去,明天晚上也难到得南京玄武湖入江口城下。”他心里也异常紧张。这种营生在和平时期,要是犯事真的很大罪过的。
原是沿着岸边走的。艄公说:这样一可以避开顺主航道巡查的巡夜船;二可避开激流,划船省力。可是走着走着,艄公突然将舵突转,船儿飞速朝江心驶了去。人们正问怎么回事,突又到艄公急促的吩咐:“大伙赶快躲到舱里去,巡夜船沿江岸来了。”
这话刚落音,果然到了急促的划桨声和人的吆喝声。
艄公只是不理,驾着船从巡船的眼皮下飞驰而过。这么一路走着,遇到过不少巡船,倒还顺利,都这么一晃而过了。大家反生出了一种痛快的情绪,也都不把巡船当一回事了,在舱里说笑起来。正说着,猛到外面一声大喝:
“什么船?”
艄公沉着地答道:“捕河豚的船!”
“不对,怎么捕河豚捕到七里江这一带来了?”
艄公也有点心慌了:是啊,捕河豚是从来没跑这么远的。他急中生智,答道:“江里河豚少了,没捕着,不跑远点怎么办?”
“不对,回话吞吞吐吐的,一定是走私的歹船。要上船搜!”
艄公一边掌正风帆,尽量让船速增快,一边大声回道:“要搜,你就来搜吧!”
躲在船舱里的齐泰等人紧张地准备随时对付突发的事变。齐天瑞、于庆元他们,一个个也紧张得急出了满背脊的汗。
齐泰也并不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要不然,他也不会开始想着自杀来了结这件事情,他现在真的害怕了。
原来想要自杀,是害怕连累满门,但是现在的事情要是做了,一个不小心,真的是要连累九族的,可能就连皇上也没有办法救自己,因为连半点面的旨意都没有,全靠一个自称是顺妃近侍的女人的话,万一有个闪失,就全完了。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寻找机会,他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找借口足不出户,寻求独处的机会。这一天,机会来了。镇江知府前来拜会,他就在四方驿里设盛宴款待他们,宴会后,他就以自己喝酒过量为由,将自己的住所紧紧的封闭起来。
第二天,他要求去船上陪伴看看关于给皇上贡品的情况。喊了水军指挥使和镇江知府陈光周。觉得和他俩在一起做伴,相互或可得到一些让太子放心的感觉。
现在目前大家最担心的是齐泰的轻生,有刘遂等人跟他在一起,或可放心一点。于是太子朱雄英就欣然同意了。自然,他没有放松对齐泰的监视。他要专门负责监视齐泰的王统领也同时留了下来。
王统领叫做王军,太子方面的人,据说是一个特刁钻狠凶的人。按照太子的吩咐。特别要防的是齐泰父子的自杀,而不是逃走。在大家看来,齐泰只有自杀的可能,而没有逃走的可能。
屈指计算着,自己从长江口进入见到太子之后,已在镇江、京口整整停了十一天了。这十一天,真是度日如年。他焦虑的是。在镇江停留的时间太长,总而言之。停留的时间越长,对他们的安全就越不利,证明了皇上也在犹豫之中。
这次让他私自进京,是证明了皇帝的决定。但是如果不能成功,后果会是怎么样,谁也无法预测。
沈瑜是镇江的名绅,家财万贯,知识理,沈府构造恢宏,亭楼别宅,星罗棋布,花圃园林。一应俱全,因为紧挨着水军的驻地,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事情的话。水军的军官们会经常来沈府做客,而沈瑜家里也正做着很多商业上的生意,需要交好这些水军大爷们,也乐于接待。
正午时分,齐泰按照水军往常的惯例,就在沈瑜家里歇息。准备稍晚一些在回到镇江的四方驿,这也算是很久以来。被困在镇江府中的一个补偿吧。
他就在沈瑜的大院落里花径间踱着,在思谋着夜里脱身的办法。
虽然是十一月了,但是地处江南,沈家花园里依然是花团锦簇,蝶飞蜂闹。风是轻轻的,带着淡淡的清香。鸟儿却不知趣,不停地在枝头喳喳戏闹。齐泰就是在这种环境里,焦急思考脱逃之计。
鸟儿的戏闹,增加了他的不安和烦躁。恰在这时,又隐隐感到有一双讨厌的眼睛在鬼祟地闪动。那是从花丛隙缝处漏出来的。他知道那是王统领,这个刁狠的家伙的眼睛,总是这么不停地追随着他,连睡觉也不让他安宁。
他现在思谋的,就是如何摆脱这个讨厌的家伙。正在这时,突然有人给自己说话。
“参见靖海侯齐大人!”
他出是沈瑜的声音。这个老头会有什么事呢?便疾步走了去,一边问:
“沈先生,有什么事?”
沈瑜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陡然来到的秋天,虽然没有影响到江南的天气,却让没有出过镇江的沈瑜病了一场,至今病还未愈,身子还很虚弱,拄着一根龙头拐杖,还颤巍巍的。他满面愁容地说:“指挥使大人派人来说,稍后你们就要离去了,所以老朽来给靖海侯告个别。”
齐泰一,心里更急了。怎么这么糟呢?不称心的事偏偏凑在一块了,才担心如何摆脱王统领,现在又要回镇江。这次如果回去,那么再出来就很难了。他满肚子的不愿又不能公开倾吐,只得说:
“刘大人都来通知了,那我们稍后就走吧。”
沈瑜说:“我今天很不舒服,怕是稍后送不得诸位大人了,想去镇江求医,特来向您讨个主意。”
这是齐泰求之不得的。他心里顿时高兴起来,便惊讶地说:“哎呀,这可马虎不得。沈老先生年迈有病,要有个什么意外,如何是好。不如好好休息一夜,我俩明天一大早赶去就是。”
没过多久,果然刘遂等人寻了过来,风风火火地喊:“快走快走,再不走天就要黑了。”
齐泰说:“沈老先生有病,要不刘大人你们先走吧,明天一大早我就陪沈先生回镇江求医就是。”
也不知道刘遂哪门子的吃错药,还是原本就不愿跟齐泰在一起,而陈光周他们心有灵犀的什么也不说,总之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只要接待好太子就行。
于是齐泰留下了,也就增加了王军王统领的一分心事,他将齐泰盯得更紧,简直是形影不离。看来,今夜里这位王统领可能会整夜不睡地守护着,让他难以脱身。他正在房里不安地踱步时,不想主人沈瑜来了。
“靖海侯齐大人,说你明儿一大早要走,我准备了几杯薄酒,为几位饯行。”
齐泰不由吃了一惊,几番话说出去,沈瑜竟然也是内厂的人,沈府不过是内厂负责在镇江的一个据点。而沈瑜本人已经接到上面的命令,要协助齐泰离开镇江。
酒宴是相当精致而高雅的。主人很是迎合齐泰父子二人的心意,不事铺张。不搞豪华,小碗小碟,只求味美。沈瑜因病只在桌边小坐一会,就告辞回房。另外没有陪客,除沈瑜之子沈聪外,就只一个王统领。
齐泰显出了难得的随和,他是那样高兴。是那样热情,是那样兴致勃勃。一开始就向主人沈聪敬酒不迭。那情景很让王统领羡慕。他是好酒的,只因监视齐泰父子的重任在身,惟恐有失,一直不敢放量喝。他见齐泰父子与沈聪一杯接着一杯地干。渐渐喉咙发痒,抑制不住了,也就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
一旁人看在眼里,更是一杯杯地接连着敬。王统领也就来者不拒,不到一会来劲了。他是好酒的,刚才虽说自斟自饮了一阵,但很不过瘾,很想放开酒量大饮一回,原来有顾忌。怕误事。现在见齐泰父子一气喝了这么多,也就放心了。他心想,大家都已是半醉的人。以我的酒量,还怕你不成。
于是便放开量喝酒起来。见这情景,好生高兴。他本是海量,刚才虽与沈聪大喝了一回,还没到三分量,便作出一副酒已八成的半醉模样。转身来敬王统领的酒。王统领也不当一回事,心想。你一个老头,又能喝多少?这样你来我往地喝了不一会,王统领竟也趴倒在酒桌上了。这情景好叫齐泰和齐天瑞高兴,万没想到,一直不敢施展的酒量,这回倒帮了他们的大忙。
当烂醉如泥的王统领在外室吼着雷鸣般的鼾声时,住在内室的齐泰父子正焦急地等待着于庆元的到来。
夜已深,人已静,万籁俱寂,倚在铺上的齐泰,静着自己嘭嘭的心跳。然而,时间像是停止了流动,始终不见于庆元的出现。他一怕王统领酒醒过来,二怕于庆元有了什么意外。
其实,于庆元是早早地来到沈家大院的。他静静地守在大门边,在等待一盏“官灯”。因为学子在镇江闹事的缘故,特别是港口附近,一般夜里街里实行宵禁,不是随便可以通行的。于庆元外表粗鲁,却十分内秀。几天前的夜里,他在沈家大院认识了一位常来沈家办事的刘百户。他好奇地问:“现在禁夜,你刘百户走来走去的,怎就不禁止你呢?”刘百户说:“我手里这盏官灯,就是通行证,是不会有人阻拦的。”
于庆元在耳里,记在心里。第二天就想方设法找到刘百户,拉他一块出入勾栏、酒楼,十分亲热,接着又成了拜把兄弟。
有了官灯引路,果然一路顺畅地穿街过巷,巡逻的官兵擦肩而过,都不曾查问一声。于庆元领着齐泰绕到一处荒郊,走下高坡,当来到没有多少人家的偏僻处时,穿过菜地,进入一片芦苇林。好在天气甚好,虽无月光,却满空星星闪烁,大地耀着微光,将路映得清清楚楚的。齐泰虽然很少摸过黑路,却也走得十分自如。
正走着,忽然于庆元停了下来,说:“前面有人来了。”
齐泰父子这才到前面的确响着匆忙的脚步声。
“哪一个?”于庆元陡然这么猛喝一声。
只得对方飞快地回道:“是庆元哥吗?急死人了,正要找你哩,王三的老婆闹事了,你快去吧!”
原来,于庆元和刘安考虑到街里宵禁,无法行动。白天十来个人同时出城,也目标太大,便作了分散的安排。由刘安派一个人去约船,另派三人随刘安先到王三老人处,于庆元负责接齐泰父子一行人,还有五人隐蔽在芦林里。谁料王三老人又犯了贪杯的毛病,到傍晚才醉醺醺地回家,一进家门就倒在床上昏睡不醒。三个生人的到来,吓得老太婆哇哇叫,并吵着说他们是坏人,要去报官。他们三人怎么解说也说不清,才派人来找于庆元。
匆匆来到王三的小茅棚,大声将王三喊醒。哪知懵懵懂懂醒过来的王三一见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朝于庆元吼,畏老婆如畏猛虎的他,竟吓得连于庆元也不敢认了。面对这种情况。于庆元顾不上气,果决地将王三从床上拎了起来,将他拖出门。王三只是赖在地上不肯走。于庆元从腰间掏出叠银钞,拴在王三腰带上,说:
“只要带我们去荒郊码头,这三百银钞,就是你的了!”
这话老太婆自然也清楚到了,爱钱如命的她,一时喜从心来。连忙走上去将银钞拿在手中,斥道:“没用的。还不带这些官人去!”
王三这才乖乖地从地上爬起来,带着于庆元找来了隐蔽在芦苇林中的人,一道朝远远的荒郊码头走了去。
夜色朦胧,江波闪烁。阵阵江风。裹着潮润的清凉,直扑胸怀。匆匆走着的齐泰父子还有**个亲卫,很感有点冷意。他这才想到在改换便服时,过于匆忙,忘了多穿一件夹衣。
从天幕闪闪的北斗七星,齐泰判断出他们是在朝西方向走,也就是说,这样越往前走,靠京师也就越近。这让他稍觉宽心。免去了过分为时间担心。
走了一阵,总算到了那荒郊码头。这时,已近三更天了。江面静静的。码头边却空无船只。齐泰的心里有点急,但他沉默着,等待着于庆元的判断,他知道于庆元会跟他一样的急。果然说话了。他问王三:
“据说这码头离甘露寺不远,约定船是靠在甘露寺附近。”
王三面有难色地说:“去甘露寺倒不远,就在上面里多路的地方。只是那里驻有水军。我才不敢领你们去哩。”
于庆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朝齐泰说了一句“请老爷少待片刻”。就沿着着江岸,顺甘露寺方向走了去。
站在黑暗中的于庆元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无限感叹:多么机警而勇敢的人!从这夜里种种的应急表现,都显示了于庆元处事果决而有度,沉稳而灵活,而且处变不惊,遇难不畏等等可贵的特点。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他正这么想着,忽到江上隐隐响起一片桨声,不由高兴,想一定是于庆元接来了船。
他们正准备迎声而去的时候,猛到传来沉重的梆声和高亢悠长的“三更”的喊更声。熟悉这个声音的刘安陡然一惊,忙向大家低声吆喝道:
“是水军的巡逻船,快隐蔽好!”
水军的巡逻船很快就耀武扬威地过去了,江面恢复了先前的平静,接着又是难耐的等待。齐泰此刻最担心的是时间,是能否在天亮之前赶到京师的时间。否则,一到天亮,江上尽是来往的船只,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
正焦急着,又有桨声传来。这一回大家都很小心了,都隐蔽着,注视着江上的动静。桨声越来越分明了,渐渐还看到了船,而且是朝码头划了。
“侯爷,侯爷!”
这分明是于庆元的声音。于是大家都高兴了,一齐拥了上去。
“侯爷等久了!这次亏得船家机警,将船靠在甘露寺下边不远的水柳丛中,否则,肯定会被水军的巡逻更船发现的。”于庆元歉意地这么说。
齐泰感动地说:“庆元、刘安,你俩都辛苦了!大家快上船吧,赶时间要紧!”
行动是相当迅速的。很快,船就顺着驶向京师南京的方向前行了。
齐泰父子亲自操着一片桨,说道:“大伙一起划吧,争取在天亮前到达走出镇江水军的辖区。”
艄公是本地人,这是刘安特地为安排的。他说:“只要有风,天亮前是没问题的。”
可是偏偏这时没有风。艄公虽然拉起了风帆,但一点用也没有,船速缓慢得很。亏得大家划的划,撑的撑,才算稍快一点。
艄公站在船头,叹道:“照这么走下去,明天晚上也难到得南京玄武湖入江口城下。”他心里也异常紧张。这种营生在和平时期,要是犯事真的很大罪过的。
原是沿着岸边走的。艄公说:这样一可以避开顺主航道巡查的巡夜船;二可避开激流,划船省力。可是走着走着,艄公突然将舵突转,船儿飞速朝江心驶了去。人们正问怎么回事,突又到艄公急促的吩咐:“大伙赶快躲到舱里去,巡夜船沿江岸来了。”
这话刚落音,果然到了急促的划桨声和人的吆喝声。
艄公只是不理,驾着船从巡船的眼皮下飞驰而过。这么一路走着,遇到过不少巡船,倒还顺利,都这么一晃而过了。大家反生出了一种痛快的情绪,也都不把巡船当一回事了,在舱里说笑起来。正说着,猛到外面一声大喝:
“什么船?”
艄公沉着地答道:“捕河豚的船!”
“不对,怎么捕河豚捕到七里江这一带来了?”
艄公也有点心慌了:是啊,捕河豚是从来没跑这么远的。他急中生智,答道:“江里河豚少了,没捕着,不跑远点怎么办?”
“不对,回话吞吞吐吐的,一定是走私的歹船。要上船搜!”
艄公一边掌正风帆,尽量让船速增快,一边大声回道:“要搜,你就来搜吧!”
躲在船舱里的齐泰等人紧张地准备随时对付突发的事变。齐天瑞、于庆元他们,一个个也紧张得急出了满背脊的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