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部分
古代的中医七大名医传奇 作者:肉书屋
第 1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第四:后来他开始研究医学,并刻意于妇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开创妇科论治一代风气,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怎么那么大一个学问家无端的搞起了妇科?
难道你还不知道吗?难道就没有想到吗?这是出于他对逝去的妻子深深的爱,出于对自己无法挽救妻子生命的无比的内疚!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这种内疚激发出了他对天下处于病患中的妇女的慈悲之心,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苦读医学,最终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总之,这次失去妻子的痛苦让傅青主改变了许多,虽然这种痛苦被傅青主隐藏在了内心的身处,而且后来又被国家灭亡的痛苦所遮盖,但是,这的确是研究傅青主一生的一个重要线索,现在我把它揭示出来,希望各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位学问大家的内心世界。
虽然妻子去世了,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书还是要读的。
在傅青主三十一岁的时候(1636),他进入了三立书院。
【三立书院】
这个三立书院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要从一个叫袁继咸的人谈起,这位袁继咸同志是复社成员,在明末是有名的敢于直言的人,曾在朝廷官至兵部侍郎,因为做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当朝权贵,因此被贬到了山西做山西提学。当然,得罪了权贵那绝对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这帮人把袁继咸调到山西是另有用意的,他们早就安排好了后手,我们后面再说。
话说这位袁继咸同志到了山西主管教育,他立刻着手恢复了山西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三立书院,过去的书院就跟现在的大学似的,请各路学者来讲课,招收的都是年轻优秀的学子。傅青主就和其他来自山西的三百名精英人才进入了三立书院学习。
可以想见当时开学的盛况,一定是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大喇叭里广播着书院历史的介绍,新生接待处充满了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傅青主和新同学意气风发地走进校园,在开学典礼上被告知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精英中的精英,山西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要是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估计当时就该跑掉一半的人了。
但是当时气氛那是相当的热烈的,袁继咸同志亲自主抓书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没有告诉大家死读书本,而是教育大家文章和气节的重要性,傅青主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其实身边最牢固的一个关系网经常是由以前的同学组成的,有的人甚至去读ba课程就是为了结交一些朋友,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同学时朝夕相处产生的友谊是异常坚固的。
傅青主也不例外,在三立书院里,他遇到了从山西各地来的年轻学子,他们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学问,谈道义,谈气节,他们经常会被理想激动得热泪盈眶,会被胸中澎湃的激情激动得难以入睡,他们会一起在黎明登高远眺,会在群峰之巅指点江山。
这里面,与很多人的友谊伴随了傅青主的一生,其中的名字有薛宗周、王如金、孙颖韩、曹良直、白孕彩等(白孕彩这个兄弟比较有趣,明亡以后他还偷着收留了一个明朝皇室的遗孤,结果发现这个孩子越长越傻,越长越呆,最后他曾据此向傅青主报告:由这个孩子看出,原来明朝的气数真的是已尽啊)。
由于傅青主思维活跃,才华出众,很快就成为了学生中的骨干。
此时的天下,正是风雨欲来,就在傅青主进入三立书院的同一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而关内李自成也正从牺牲的高迎祥手中接过闯王的旗号,各路毁灭明朝的力量已经蓄势待动。当时的另一位医家喻嘉言也已经对明朝政府表示失望,从北京返回家乡行医三年了。
而三立书院的学子们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不是拯救国家的召唤,而是来自宫内权臣的迫害。
这个时候,朝廷里面的j邪人物正在蠢蠢欲动。
那么,当年袁继咸同志在朝廷里到底得罪了谁呢?有些资料说是得罪了太监魏忠贤,这个说法是错的,袁继咸是否攻击过太监集团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这次他得罪的是当朝的首辅温体仁,温体仁与太监集团不是一伙的,他们相对保持着距离。对于这位温体仁,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当年杀害忠良袁崇焕时,就是这位温体仁蹦着高在皇上耳边撺掇的。顺便说一句,这位温体仁还曾经对当时另一位名医喻嘉言的朋友钱谦益大肆攻击,因为钱谦益是东林党人,所以温体仁对其痛下狠手,将钱谦益从朝廷中赶回了老家。明朝的首辅们似乎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对异己会毫不手软地下手干掉,而且经常是下的连环手,连个后路都不给你留,直到彻底把对手废掉。
这次也不例外,温体仁在把袁继咸贬职到山西的同时,也暗设了一个狠招儿,就是把自己的党羽张孙振也派到山西当巡按御史,这是一个安放在袁继咸身边的定时炸弹,当然,遥控装置在温体仁那里。
【千里告状,义声闻天下】
就在三立书院开学的当年,温体仁就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看来这位老兄是真的猴急啊),于是走狗张孙振立刻启动一号方案,以贿赂之罪弹劾袁继咸(当然,张孙振这位老兄也借机报一下自己的私仇,因为他曾经推荐一个考生入学,却被袁继咸在试卷上连批了几个“不通”给拒绝了,这分明是不给自己面子嘛,此事让张孙振很是恼火),结果同年十月,袁继咸被捕,立刻被押送京城受审。
这下,学生们立刻炸了锅了,我们的袁继咸老师为人清贫,一心办学,哪里有什么贿赂?这帮j臣实在是可恨之极啊!
怎么办?大家在痛恨之余,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因为北京远在千里之外,于是大家只有痛骂。
各位请设想一下,如果换成您,您会怎么办?估计骂一通是肯定的,然后呢?然后恐怕就各自散去了。
但是,傅青主却立刻回到了家里,开始让家人变卖部分家产。
同学都很奇怪:“你这是要做什么?”
傅青主:“我们这么骂能救得了老师吗?我要跟随囚车去京城,为老师申冤雪耻!”
同学:“可是他们在京城有后台啊!”
傅青主:“即便是有天大的后台,我也要去,因为老师教给我‘忠义’这两个字,现在我要告诉他,他没有白白教授他的学生!”
大家都惊愕地望着傅青主,他们突然发现,傅青主的脸变得无比的坚毅。
这时,一个叫做薛宗周的同学(该同学后来在反清起义中力战而死)站出来,握住傅青主的手,对他说:“我和你一起去,为老师申冤!”
大家被心中的热血激荡了起来,站出来的同学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一百来人,于是,在傅青主和薛宗周的带领下,这一百来个学生,跟随着囚车,徒步踏上了赴京的路程!
在路上,老师袁继咸发现了远远地跟随在后面的学生,就求官兵让囚车停下,然后对后面的学生喊:“你们都回去!不要跟着我去送死!”
学生们看见囚车停下,立刻也停了下来,跪倒在地。
可是,却没有人回头一步。
官兵们押着囚车继续走。
学生们也起身,默默地跟着走。
袁继咸的眼泪流了出来,他再次求官兵停下,冲着远处的学生们大声地喊:“你们回去!不要去送死!”
学生们再次跪倒,流着眼泪,远远地望着老师,却没人移动半步!
这是一些怎样的师生啊!连官兵看的都为之动容!
秋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从太原到北京,路途是很远的啊(朋友告诉我坐火车要走七个小时),何况是徒步而行呢,各位看官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艰辛了。
在空旷的原野上,前面,是一辆囚车,后面,是一百多位学子在奋力前行着,远方依稀可见连绵的远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显得是那么的孤单,但是,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一种能够将腐朽烧成灰烬的正义之火!
到了北京以后,他们马上赶到负责投诉的衙门,开始了上访的工作。
首先是由傅青主起草了上告的文件,然后大家联名签署,最后把这个告状信交到通政司。
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通政司的接待人员态度很是冷淡:“你们哪儿来的啊?”
“山西,阳曲,来为老师袁继咸申冤!”
“回去等着吧?什么时候有了信儿,我再通知你们,甭没事儿就来了。”
大家愕然。
他们哪里知道,原来这通政司的通政参议袁鲸就是和诬告袁继咸的坏蛋张孙振是一伙儿的!他立刻把告状信给拷贝了一份儿,派人送去山西,给了张孙振。
张孙振一看信,勃然大怒,没想到啊,这帮学生胆子居然如此之大!给我派人去抓,尤其是这个傅青主,一定要给我抓到,而且,还要放出风声,你傅青主去告状,你的弟弟傅止可是在我的手里呢,你要给我乖乖地听话。
这边傅青主毫不知情,还在给通政司写告状信呢,这帮通政司的人也很无赖,拒绝傅青主的理由居然是:文件不合乎规格。
于是就让傅青主不停地回去修改。
这是等待山西来抓捕的人啊。
这时,有人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傅青主了,傅青主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官官相护啊!
怎么办?难道束手就擒?或者就这样返回山西?
不行,老师还在监狱之中,一日不救出老师,我们誓不返回山西!
于是大家改变了斗争策略,你们跟我们玩y的,你以为这手只有你们会啊,我们也会!傅青主和大家想出了一个令对手猝不及防的主意,那就是,把告状信的形式改成传单的形式,然后多多抄写,大家随身携带,到京城的各个衙门去投递。
这还不够,大家还要在街上见到当官的就送一份(好在当年当官的很好识别,至少帽子就很不一样,很有鹤立j群的感觉),以示尊重。
这里面最狠的一招,各位可能都想不到,那就是,在街上见到太监同志也要立刻非常客气地奉送招贴海报一份,然后低声地说:“大人,回去看看吧,内容十分的火爆”,搞得太监们都很急切地一溜小跑就回宫里看去了。这可太厉害了,要知道太监都在哪儿活动啊,宫里啊,在宫里面制造气氛,这可是直中要害的方法啊!
估计那位张孙振老兄如果早知道自己是惹上了这帮兄弟,一定会吓得睡不着觉的。
至于传单的内容,当然是我们的傅青主同学动笔写的,以傅青主一代学问大家的文采,想写个内容极具杀伤力的传单简直易如反掌啊,节录两句让大家赏析一下吧,他说袁继咸老师“朝夕劝课,蔬食菜羹,与诸生共之,不取给于官府,不扰及于百姓,有贪吏若此者呼?!”
得,这还有什么说的呢,人家粗茶淡饭,和学生一起研究学问,连饭钱人家都不向政府要,您见过这样的贪官吗?是啊,无论搁谁拿到这传单在心里都要思考一下啊!
于是,当年在京城的街头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帮学子,分站在各个路口,跟现在派送房地产广告的一样,派送招贴。
据说有一次,他们还在宫门外拦住了上朝的首辅温体仁,向他申诉,估计温体仁一定被吓得魂飞魄散。
但是,斗争是艰苦的,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京城的冬天很冷,学子们从山西出来的时候只穿着单薄的衣服,现在都被冻得浑身发抖。
而且,山西张孙振派来抓捕傅青主的人已经到了,为了躲避抓捕,傅青主到处更换作战地点。
文献载此时傅青主“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心情激荡,感慨一番。真的不容易啊,估计当时这帮人混的都快跟乞丐一个模样了,忍饥挨冻,还要躲避前来抓捕的人员,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实力无比强大的一个势力集团!
有希望胜利吗?大家衡量一下吧,真的,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几乎什么优势都没有。
他们有的,只是一腔热血。
和一颗忠义之心。
他们可能很饥饿了,他们的衣服可能都破了,他们可能都被冻得病了,他们的脸上可能都满是灰尘,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却看到了忠义的力量!
就是这“忠义”两个字,使得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地冲了上去,战斗到底!
终于,斗争获得了成效,这件事情引起了京城各个阶层广泛的关注,甚至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在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估计在上朝的时候,每个大臣的袖子里都揣着一份传单,大家心照不宣,然后用很古怪的眼神看着温体仁,露出诡异的微笑。
连宫里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这都是太监们的功劳)。
最后,温体仁终于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太厉害了,这是哪位老大搞的啊?我不就只是干了一点儿坏事吗?你们至于如此折磨我吗?
恰巧就在这时,不知道哪位兄弟的广告招贴,又很准确地发送到了一个锦衣卫的手中,最后竟然被送到了崇祯皇帝手中,崇祯看后大怒,吩咐严查此案。
温体仁终于要崩溃了:对不起了张孙振老弟,我还是要混下去的啊,原来商量好的二号方案取消,新的二号方案就是:干掉你!为了我,只有牺牲你了。
于是,次年一月,张孙振被捕,移交北京受审。
四月,刑部在北京城隍庙公开审理此案,傅青主出庭作证,怒斥张孙振,最后袁继咸当场被判无罪释放,后来被派到武昌去做官去了。
同时,张孙振以诬告罪被判发配边疆,永不录用。罪恶的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此事令天下学子人心大快,山西学子这次勇敢而又成功的请愿,博得了一片喝彩。
事后,一位叫马士奇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山右二义士记》,把傅青主和薛宗周称誉为山西的两个义士,文献说傅青主因领导此事而“义声闻天下”。
从这件事情以后,大家就把傅青主看成是山西文人的领袖了。
后来,袁继咸曾几次邀请傅青主到武昌去做官,傅青主都以母亲行动不便拒绝了。
但是,傅青主与老师袁继咸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明朝灭亡后,他们的故事更加令人欷殻А?br /
【痛失亲人】
傅青主赢得了官司,回到山西后,开始埋头于学术研究。
从这个时候开始,傅青主对所谓的举子业开始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在北京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他觉得在那样乌七八糟的环境中是不会令自己快乐的,从此,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诸如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中。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傅青主最早的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出自这个时期,是书写于1641年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现在我就正在端详着这幅书法作品的拓本,我把自己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吧:它以行草风格书写,给人的感受是笔势圆转流畅,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看上去与明朝和平时期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的作品很有些相似之处,其笔意之娴雅,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亦有相通之点。可见,前期正规的书法训练,给傅青主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此刻他还没有经历人生中真正的惊涛骇浪,因此,书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至高境界,至少,还没有让人望之骇然,精神为之一振的地步。
另外,傅青主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医的呢?这是一个不解之谜,有的文献说他是家传医学:“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这个说法不够确切,或者可能是家里有一些医书,但是他却没有学习,因为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患了外感病,甚至到了病危的地步,根据文献,具体的症状是:“呃逆,直视,循衣摸床,发黄发瘢”,如果傅青主此时要是经过医学训练的话,那么用《伤寒论》中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至少是缓解,但他却相信神仙,听说南关文昌庙特灵,就跑去那里一心求神,结果拿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神仙药,父亲服下后病情有所减轻,他还认为是神仙显灵了,可见当时他还没有学医。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我们也没有找到他学习医学的记载,有可能他开始对此事关注,但还没有开始学。
实际上,傅青主自己的身体就非常的不好,小的时候曾经几次得了重病,差点死去,把他的父母吓坏了。
在傅青主三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他从北京打官司回来四年后,他的家庭再次遭遇打击,他哥哥傅庚的儿子傅襄病了,具体患的是什么病文献中没有记载,只知道没有多久就死去了,年龄只有二十岁,就在傅襄去世的当天,他年仅十九岁的妻子喝下毒药殉情自尽。
一对儿文静可爱的年轻夫妻就这样地相伴着离开了人世,这是何等的令人痛心啊,傅青主的心中感到了锥心刺骨般的疼痛,他自己描述到:“庚辰夏,舍侄物故,余长日拥被坐,昏昏然不出门,亦不见客,中楚不时作”。
由于有关傅青主的文献存世的比较少,而且研究得不够,所以我们对傅青主并不真正的了解,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水平非常高的医生,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神医”,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他的医术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他和他的家庭曾经被病魔迫到了何种地步!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凡人的傅青主真正的情况吧,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钻研医学的道路的。
傅青主的侄子去世的第二年春天(1641),很不幸,傅青主自己也感染上了瘟疫,这次的病严重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几死”,就是几乎死掉。具体患病的情况傅青主自己没有记载,可见,这个时候他对医药并不了解,也没有解救的对策,多亏他的哥哥傅庚照顾他,为他精心调护,傅青主才活了下来,但是这次患病的时间却很长,直到秋天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恢复。
可是,傅青主自己的病刚刚好,他的哥哥却不幸地染上了病,在第二年夏天,就去世了。
到底哥哥患病的情况如何,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只知道这次失去兄长对傅青主的打击无比巨大。
傅青主自己记载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和老母亲两个人整天抱头痛哭(此时他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一会儿安慰他,他一会儿安慰母亲,但那都是无济于事的,随即两个人又痛哭。(日夜共老母哭泣,老母慰山,山慰老母,随复涕出,不能仰视)
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甚至到了不能出门的地步,“直怕见人家有兄弟偕行者”,看到了人家兄弟,就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看到了吧,这就是傅青主年轻时期的真实状态,病魔一个一个地夺去了他的家人的生命,傅青主虽然此时已经学富五车,却无能为力,并因此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怎么办啊傅青主?努力学习医学吧!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快快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吧,因为你日后将是我们的大医傅青主!
相信这是此时所有看官的心声。
我现在要告诉您,不要着急,因为老天爷对他的打击还没有真正的到来,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还要经历更大风雨,遭受更大的打击!
【明朝灭亡了】
就在傅青主的家庭连遭不幸的同时,大明王朝也即将走到了他的尽头,傅青主在这一年和几个同学去拜访了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曾经在辽东逗留过,傅青主他们非常想知道明军与清兵的交战情况,就问这位和尚:“熊廷弼大人在辽东怎么样啊?”
只见这位老和尚仰天长叹:“好个熊经略,好个熊经略!”然后伏地叩拜,半天不起,当他再次起身时,只见他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傅青主等人都被这位老和尚的举动所震撼了,忙问缘故,原来,熊廷弼被朝廷j人陷害,已经被崇祯皇帝处以死刑了。
那天,大家的心中都感到了无比的沉重,每个人都似乎预感到了大明王朝的衰败。
同年,傅青主参加了乡试,没有中,那位老和尚前来道喜,傅青主感到很郁闷,心想这位拿我开心呢吧?就说:“老和尚你搞错了,我没中!”
老和尚很认真地说:“对,就是因为你没中,所以我才道贺!”
傅青主听了,恍然大悟,从此放弃了科举的念头。
在这些年里,傅山写出了《两汉书人姓名韵》这样一本专业书籍,此书考据严谨,工程浩大,是不下一定的功夫难以完成的著作,随后,他又写了《性史》一书,注意,这本《性史》不是写男女关系的,而是写心性的问题,探讨“孝友之理”,“取二十一史应在孝友传而不入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及近代所闻见者”,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
这个时候,唯一让人感觉有些兴奋的事情就是,三立书院发来了邀请,请傅青主去做老师,给学生们讲课。
这似乎是好事,要知道现在毕业能够留校任教也是好差事,可是,傅青主却怎么也乐不出来,因为,李自成已经马上要打过来了(或者说是已经打过去了)。
学校让傅青主等老师讲课的内容居然是军事教育等,有什么火攻、守城之类的。
也不知道文人傅青主老师的讲课效果如何,总之文献中只留下了他评价当时教育政策的一句话:“迂哉,蔡公(当时的巡抚,兼管三立书院的工作)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
其实这句话说的很空,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正评价别人迂也好,自己迂也好,此刻都不管什么用了,因为天下的趋势已经无人能够阻拦了!
相信任何处在明清交替时期的人都会感到无比困惑的,因为时局变化得太快了,公元1644年,也就是著名的甲申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了,明朝灭亡,正当这些忠于明朝的文人痛骂李自成的时候,五月份清兵就进驻了北京,然后清兵就横扫中原,估计当时的老百姓只能看见军队打来打去,估计都快分不清到底是谁打谁了。
清兵杀过来后,斗争的矛盾性质就变了,原来还是中原的内讧呢,这可就是外族入侵了,虽然现在满族已经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了,我还有若干个哥们儿的老婆是满族人,但是那时候的认识可不是这样,否则您就没法儿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掉脑袋也要抗争到底,那个时候人们对清兵的愤恨,和后来对日本兵的愤恨是一种性质的,抵抗外侮的。
就在眨眼之间,文人心中的支柱,大明王朝覆灭了,取而代之来统治自己的居然是些骑着马的外族人。
这对傅青主来说才是无比巨大的真正的打击,甚至他整个一生都没能从这种y影里走出来。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在数次努力参与抗争斗争后,感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整个局势抗衡的,怎么办?清兵此时开始要求所有的汉人剃头了,难道自己也要被剃成一个瓜皮头?那可真是奇耻大辱啊,怎么办呢?
此时,另一位医生喻嘉言的办法是:出家当和尚。
傅青主和喻嘉言的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家当道士。
就在这一年,傅青主三十八岁,他上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
【学医之谜】
现在,我来给各位解开傅青主到底是何时开始学医的谜团吧!
我翻遍了傅青主留下的文献,在甲申年做道士之前,没有他任何关于给人看病的记载,反而倒是他和他的家庭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
从他做了道士以后,文献中开始出现了给人诊病的记载,比如,他从五峰山下来后,开始到晋中各地游历,寻找反清复明的机会,到了哪个地方,老百姓就请他看病,有的时候想走都走不了,而且治疗效果还非常好,也不收老百姓的钱。(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
另外一首他写于四十四岁的诗反应了他给一个叫花史的人的母亲看病,病痊愈了以后,花史用驴驮着傅青主来回往返的过程,诗下自注中写到:“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
各位自己看看吧,这前后有多大的反差吧,从之前被病魔迫得痛哭流涕,到后面的从容不迫,显然在五峰山上傅青主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那么,到底在五峰山上发生了什么呢?
所有的疑点,集中到了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身上,他到底是谁呢?难道是他,使得傅青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让我们来从文献里找找傅青主和郭静中的交往记载吧。
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傅青主写的几首有关和郭静中道长交往的诗了,其中有一首题为《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又玄韵》,这里的伪署指的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一个办公地点,可见当时郭静中道长和李自成军队有联系,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从北京撤出,成为了抵抗清军的一股力量,估计当时已经全乱了,管他什么李自成还是明朝残部,只要是抗击清军的都是团结的对象。这次傅青主并没有见到郭静中,失望而归。
然后,有一首诗是在冬天写的,题为《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在那天,天空下着雪,冷风刮过山峰,发出尖锐的声音,傅青主奋力上山,来到了郭静中道师的道观,两人秘谈了一个晚上,他们的房间的灯一直亮了个通宵。
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则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永久的秘密。
但是,我们从傅青主日后的行为中,似乎可以猜测出当晚谈话内容的一些大概。
从那以后,傅青主以道士的身份开始游走于各地,从事反清复明运动,显然这应该是当晚谈论的内容之一。
从那以后,傅青主开始留心医药,钻研医籍,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医,相信这也是那晚谈论的议题之一。
傅青主的好友兼三立书院的同学戴廷栻在给傅青主写的传记中说:“道人(指傅青主)善病,受道还阳真人”,意思是说傅青主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因此受道于还阳真人,这里,“善病”和“受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连在一起写,难道是还阳真人会对傅青主的身体有什么指教和帮助吗?
再联系傅青主写的《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这首诗中,曾把还阳真人郭静中比喻成给人间送药的仙人王子乔,我们则可以更加坚定前面的观点,在那个夜晚,健康问题一定是一个谈论的重要议题。
那么,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神秘的面纱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此事历来文献中记载甚少,这位还阳真人似乎神龙见首不见尾,外人很难遇到他,连傅青主在开始的时候找他都难,在傅青主拜他为师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下山跑到李自成的军营中,实在是体力好得很啊。
现在,让我们解开这位郭大侠的神秘面纱吧!
原来,这位郭大侠本是明处士,看到明朝开始衰落了,就出家做了道士(师明处士,见明之衰,遁于黄冠),至于他是哪派的道士,从他赐予傅青主道号“真山”的“真”字来看,他是属于全真教龙门派的,因为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等十字为号。
但是,他却似乎不拘于派别之限,而更擅长道教神霄派的修炼,神霄派最擅长什么功夫呢?一个是修内丹,一个是驱雷行雨。文献记载这位郭大侠“尝过华y,遇异人刘,授以金丹之术及五雷法。由是往来晋楚燕赵间,善祈雨,遇旱则各省院司及州县之长吏,辄走书数百千里迎还阳为祷。祷时亦无他异,但结一坛,登坛以掌中雷印拍手一拍,则霹雳随起,大雨如注。或求之者众,则第书一符以付之,持者方入境,而雨已集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位郭大侠路过华y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刘的神秘人物,这位刘老师传授给了郭大侠炼内外丹的方法,还有驱雷行雨的方法,从此以后,郭大侠就开始在各地行雨,他的主要客户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县长之类的,这帮政府官员遇到大旱的时候,就千里迢迢来请郭大侠,郭大侠驱雷行雨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建一个高坛,站在上面,一拍巴掌,雷声就响起来了,然后就大雨如注。
这么看,郭大侠当年简直是一个超酷的人物,不知道这种道教文献里的记载有多大的程度可靠,估计是神话的成分居多,居然敢挑战天气预报,胆子似乎大了点儿,但是他们注重气功调理身体倒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这位郭大侠博览群书,“尤精于《易》”,显然,这对傅青主是有影响的,因为以傅青主这种钻研学问之人,《易经》那是必须研究的,而且后来傅青主还是此中高手。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傅青主没有去学习驱雷行雨的方法,否则历史就将重写,后世会出现一个在气象局工作的傅青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卫生系统。
那么,傅青主在郭大侠这里到底学习了什么呢?神霄派的修炼内容里有什么对傅青主有启发呢?
这要从神霄派的理论核心说起,神霄派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y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在他们的经典《雷说》中有这样的内容:“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
可见,他们在修炼气功的时候是以五行和y阳为基础的,尤其注重五脏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那么,让我们来翻翻傅青主的医,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傅青主所有的医方和治疗方法都用五行生克来分析,这是他的医书的最显著的特点。
原来如此啊!
而且,傅青主医学思想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善于补益,却不擅长外感病的治疗,这也与道家修炼擅长补益有相似之处。
而从傅青主留下的关于郭静中道长的记录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这是一位得道的高人。
在郭静中九十岁的时候(顺治五年),傅青主还写了一首诗《书扇贻还阳道师》,诗的序中还记载了还阳真人用气功调治自己身体的事情。
而王又朴(1681~1760)写的《诗礼堂杂纂》中的记载则更加印证了我们的推测,他说:“先生(指傅青主)性好奇,博学,通释道典,师郭还阳真人,学导引术。”导引术,即气功之类的养生方法,实际上,傅青主学习的应该还不止这么多。
我们猜测,也可能傅青主早就看过了些医书,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郭静中道长的启发下,开始把握住了五行辨证的精髓;或者是干脆,他就是在这里开始起步攻读医书的。
在后来,他刻苦攻读了《黄帝内经》等医书,同时用道家的思想来对其进行辅助消化,终于发展出了中医理论的一个独特的领域。
这就是事情的真相,关于傅青主的医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前人没有阐发过,这一直是一个谜团,大家都含糊带过,现在,我把它给剥离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傅青主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神仙,而是一个饱经沧桑、备受疾病折磨,最终在祖国的古典文化的启发下,终于悟出健康之道的普通人。
【恩师被杀】
到底傅青主在五峰山上向郭静中道长学习了多长时间,文献中没有记载,似乎时间不是很久,但是,以傅青主学贯天人的博学之才,稍加点拨就会融会贯通的,他在研读中医古典著作的同时(现存《霜红龛集》有傅青主读《黄帝内经》的大段笔记),还在阅读诸子百家的时候来与医学理论互相参证,这则是其他人所无法做到的。
我相信他一定从郭静中道长的嘴里得到了切实的指点,因为他在《题幼科证治准绳》中,提出了学习医学的正确途径,他说:“既习此,实无省事之术,但细细读诸论,再从老医口授,自当明解”,既然他认为“从老医口授”如此重要,而在他的一生中并未见他跟随其他人学习,因此,郭静中道长的指点一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他下山以后,开始在山西各地游历,他的足迹遍及平定、寿阳、盂县等地,一方面寻访志同道合之士,伺机准备反清复明,另一方面开始了行医的实践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开始结合,医疗水准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样的岁月中,公元1644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崇祯十七年甲申,是人们使用明朝年号的最后一年了,在这一年的除夕之夜,傅青主百感交集,他写下了《甲申守岁》这首诗:“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黯一天。蒲坐小团消客尽,烛深寒泪下残编。怕眠谁与闻j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凄惨之意,尽显笔端。
但是,其中又透露种种豪情,似有所寄托。
这样过了一年,在公元1645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傅青主的老师,就是那位傅青主帮着打官司的袁继咸老师,在反清斗争中,被俘了。
袁继咸老师在武昌,后来清军入关后,他就跑到了南明政府,负责抗清的军事事务,在清兵南下的战斗中,不幸被俘,被押送到了北京。
在被押解的途中,他写了一首诗给傅青主,诗云:“独子同忧患,于今乃离别,乾坤留古道,生死见心知。贯械还余草,传灯不以诗,悠悠千载业,努力慰相思。”
然后,他还说他已经知道傅青主出家为道士了,很高兴,并鼓励傅青主一定不要出山为清廷做事。
傅青主在接到老师的信以后,犹如五雷轰顶,虽然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的快,怎么办?恩师的生死命悬一线了!此次情况,与当年被诬告有着天地之别,这次绝对是杀头之罪啊!
于是,傅青主毅然辞别家人,收拾行囊,秘密潜入了京城。
在京城,他早晚窥视监狱的情况,伺机解救袁继咸老师。
但是,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政权巩固,岂是一个区区傅青主可以劫得了法场的?于是,不久袁继咸就被清政府杀害了。
在被杀之前,袁继咸老师给傅青主传出来一封信,信中说,自己有两本著作,一本《经观》已经完成了,另一本《史观》还没有完成,傅青主能否替自己写完,同时,他说:“山西的那些学者中,唯有你傅青主最了解我,现在我不希望你来为我送行。但是,请相信,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使你日后以结识我为羞啊!”(晋士唯门下知我甚深,不远盖棺。断不敢负门下知之,使异日羞称袁继咸为友生也)
这封信,在传到了傅青主的手中的时候,傅青主知道一切都晚了,他的老师已经殉国了,他手捧着书信,放声大哭!说:“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吾亦?
第 13 部分
欲望文
第 13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第四:后来他开始研究医学,并刻意于妇科,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傅青主女科》,开创妇科论治一代风气,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怎么那么大一个学问家无端的搞起了妇科?
难道你还不知道吗?难道就没有想到吗?这是出于他对逝去的妻子深深的爱,出于对自己无法挽救妻子生命的无比的内疚!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这种内疚激发出了他对天下处于病患中的妇女的慈悲之心,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让他苦读医学,最终成为一代医学大家。
总之,这次失去妻子的痛苦让傅青主改变了许多,虽然这种痛苦被傅青主隐藏在了内心的身处,而且后来又被国家灭亡的痛苦所遮盖,但是,这的确是研究傅青主一生的一个重要线索,现在我把它揭示出来,希望各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位学问大家的内心世界。
虽然妻子去世了,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书还是要读的。
在傅青主三十一岁的时候(1636),他进入了三立书院。
【三立书院】
这个三立书院是怎么回事儿呢?这要从一个叫袁继咸的人谈起,这位袁继咸同志是复社成员,在明末是有名的敢于直言的人,曾在朝廷官至兵部侍郎,因为做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当朝权贵,因此被贬到了山西做山西提学。当然,得罪了权贵那绝对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这帮人把袁继咸调到山西是另有用意的,他们早就安排好了后手,我们后面再说。
话说这位袁继咸同志到了山西主管教育,他立刻着手恢复了山西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三立书院,过去的书院就跟现在的大学似的,请各路学者来讲课,招收的都是年轻优秀的学子。傅青主就和其他来自山西的三百名精英人才进入了三立书院学习。
可以想见当时开学的盛况,一定是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大喇叭里广播着书院历史的介绍,新生接待处充满了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傅青主和新同学意气风发地走进校园,在开学典礼上被告知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精英中的精英,山西的未来就靠你们了!
要是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估计当时就该跑掉一半的人了。
但是当时气氛那是相当的热烈的,袁继咸同志亲自主抓书院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以“立法严而用意宽”的精神宗旨,没有告诉大家死读书本,而是教育大家文章和气节的重要性,傅青主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其实身边最牢固的一个关系网经常是由以前的同学组成的,有的人甚至去读ba课程就是为了结交一些朋友,这是有原因的,因为同学时朝夕相处产生的友谊是异常坚固的。
傅青主也不例外,在三立书院里,他遇到了从山西各地来的年轻学子,他们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谈学问,谈道义,谈气节,他们经常会被理想激动得热泪盈眶,会被胸中澎湃的激情激动得难以入睡,他们会一起在黎明登高远眺,会在群峰之巅指点江山。
这里面,与很多人的友谊伴随了傅青主的一生,其中的名字有薛宗周、王如金、孙颖韩、曹良直、白孕彩等(白孕彩这个兄弟比较有趣,明亡以后他还偷着收留了一个明朝皇室的遗孤,结果发现这个孩子越长越傻,越长越呆,最后他曾据此向傅青主报告:由这个孩子看出,原来明朝的气数真的是已尽啊)。
由于傅青主思维活跃,才华出众,很快就成为了学生中的骨干。
此时的天下,正是风雨欲来,就在傅青主进入三立书院的同一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而关内李自成也正从牺牲的高迎祥手中接过闯王的旗号,各路毁灭明朝的力量已经蓄势待动。当时的另一位医家喻嘉言也已经对明朝政府表示失望,从北京返回家乡行医三年了。
而三立书院的学子们也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将不是拯救国家的召唤,而是来自宫内权臣的迫害。
这个时候,朝廷里面的j邪人物正在蠢蠢欲动。
那么,当年袁继咸同志在朝廷里到底得罪了谁呢?有些资料说是得罪了太监魏忠贤,这个说法是错的,袁继咸是否攻击过太监集团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这次他得罪的是当朝的首辅温体仁,温体仁与太监集团不是一伙的,他们相对保持着距离。对于这位温体仁,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当年杀害忠良袁崇焕时,就是这位温体仁蹦着高在皇上耳边撺掇的。顺便说一句,这位温体仁还曾经对当时另一位名医喻嘉言的朋友钱谦益大肆攻击,因为钱谦益是东林党人,所以温体仁对其痛下狠手,将钱谦益从朝廷中赶回了老家。明朝的首辅们似乎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对异己会毫不手软地下手干掉,而且经常是下的连环手,连个后路都不给你留,直到彻底把对手废掉。
这次也不例外,温体仁在把袁继咸贬职到山西的同时,也暗设了一个狠招儿,就是把自己的党羽张孙振也派到山西当巡按御史,这是一个安放在袁继咸身边的定时炸弹,当然,遥控装置在温体仁那里。
【千里告状,义声闻天下】
就在三立书院开学的当年,温体仁就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看来这位老兄是真的猴急啊),于是走狗张孙振立刻启动一号方案,以贿赂之罪弹劾袁继咸(当然,张孙振这位老兄也借机报一下自己的私仇,因为他曾经推荐一个考生入学,却被袁继咸在试卷上连批了几个“不通”给拒绝了,这分明是不给自己面子嘛,此事让张孙振很是恼火),结果同年十月,袁继咸被捕,立刻被押送京城受审。
这下,学生们立刻炸了锅了,我们的袁继咸老师为人清贫,一心办学,哪里有什么贿赂?这帮j臣实在是可恨之极啊!
怎么办?大家在痛恨之余,一时也想不出办法,因为北京远在千里之外,于是大家只有痛骂。
各位请设想一下,如果换成您,您会怎么办?估计骂一通是肯定的,然后呢?然后恐怕就各自散去了。
但是,傅青主却立刻回到了家里,开始让家人变卖部分家产。
同学都很奇怪:“你这是要做什么?”
傅青主:“我们这么骂能救得了老师吗?我要跟随囚车去京城,为老师申冤雪耻!”
同学:“可是他们在京城有后台啊!”
傅青主:“即便是有天大的后台,我也要去,因为老师教给我‘忠义’这两个字,现在我要告诉他,他没有白白教授他的学生!”
大家都惊愕地望着傅青主,他们突然发现,傅青主的脸变得无比的坚毅。
这时,一个叫做薛宗周的同学(该同学后来在反清起义中力战而死)站出来,握住傅青主的手,对他说:“我和你一起去,为老师申冤!”
大家被心中的热血激荡了起来,站出来的同学越来越多,最后达到了一百来人,于是,在傅青主和薛宗周的带领下,这一百来个学生,跟随着囚车,徒步踏上了赴京的路程!
在路上,老师袁继咸发现了远远地跟随在后面的学生,就求官兵让囚车停下,然后对后面的学生喊:“你们都回去!不要跟着我去送死!”
学生们看见囚车停下,立刻也停了下来,跪倒在地。
可是,却没有人回头一步。
官兵们押着囚车继续走。
学生们也起身,默默地跟着走。
袁继咸的眼泪流了出来,他再次求官兵停下,冲着远处的学生们大声地喊:“你们回去!不要去送死!”
学生们再次跪倒,流着眼泪,远远地望着老师,却没人移动半步!
这是一些怎样的师生啊!连官兵看的都为之动容!
秋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从太原到北京,路途是很远的啊(朋友告诉我坐火车要走七个小时),何况是徒步而行呢,各位看官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艰辛了。
在空旷的原野上,前面,是一辆囚车,后面,是一百多位学子在奋力前行着,远方依稀可见连绵的远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显得是那么的孤单,但是,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熊熊的烈火。
一种能够将腐朽烧成灰烬的正义之火!
到了北京以后,他们马上赶到负责投诉的衙门,开始了上访的工作。
首先是由傅青主起草了上告的文件,然后大家联名签署,最后把这个告状信交到通政司。
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通政司的接待人员态度很是冷淡:“你们哪儿来的啊?”
“山西,阳曲,来为老师袁继咸申冤!”
“回去等着吧?什么时候有了信儿,我再通知你们,甭没事儿就来了。”
大家愕然。
他们哪里知道,原来这通政司的通政参议袁鲸就是和诬告袁继咸的坏蛋张孙振是一伙儿的!他立刻把告状信给拷贝了一份儿,派人送去山西,给了张孙振。
张孙振一看信,勃然大怒,没想到啊,这帮学生胆子居然如此之大!给我派人去抓,尤其是这个傅青主,一定要给我抓到,而且,还要放出风声,你傅青主去告状,你的弟弟傅止可是在我的手里呢,你要给我乖乖地听话。
这边傅青主毫不知情,还在给通政司写告状信呢,这帮通政司的人也很无赖,拒绝傅青主的理由居然是:文件不合乎规格。
于是就让傅青主不停地回去修改。
这是等待山西来抓捕的人啊。
这时,有人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傅青主了,傅青主恍然大悟,原来真的是官官相护啊!
怎么办?难道束手就擒?或者就这样返回山西?
不行,老师还在监狱之中,一日不救出老师,我们誓不返回山西!
于是大家改变了斗争策略,你们跟我们玩y的,你以为这手只有你们会啊,我们也会!傅青主和大家想出了一个令对手猝不及防的主意,那就是,把告状信的形式改成传单的形式,然后多多抄写,大家随身携带,到京城的各个衙门去投递。
这还不够,大家还要在街上见到当官的就送一份(好在当年当官的很好识别,至少帽子就很不一样,很有鹤立j群的感觉),以示尊重。
这里面最狠的一招,各位可能都想不到,那就是,在街上见到太监同志也要立刻非常客气地奉送招贴海报一份,然后低声地说:“大人,回去看看吧,内容十分的火爆”,搞得太监们都很急切地一溜小跑就回宫里看去了。这可太厉害了,要知道太监都在哪儿活动啊,宫里啊,在宫里面制造气氛,这可是直中要害的方法啊!
估计那位张孙振老兄如果早知道自己是惹上了这帮兄弟,一定会吓得睡不着觉的。
至于传单的内容,当然是我们的傅青主同学动笔写的,以傅青主一代学问大家的文采,想写个内容极具杀伤力的传单简直易如反掌啊,节录两句让大家赏析一下吧,他说袁继咸老师“朝夕劝课,蔬食菜羹,与诸生共之,不取给于官府,不扰及于百姓,有贪吏若此者呼?!”
得,这还有什么说的呢,人家粗茶淡饭,和学生一起研究学问,连饭钱人家都不向政府要,您见过这样的贪官吗?是啊,无论搁谁拿到这传单在心里都要思考一下啊!
于是,当年在京城的街头就出现了这样一幕,一帮学子,分站在各个路口,跟现在派送房地产广告的一样,派送招贴。
据说有一次,他们还在宫门外拦住了上朝的首辅温体仁,向他申诉,估计温体仁一定被吓得魂飞魄散。
但是,斗争是艰苦的,这个时候,已经是冬天了,京城的冬天很冷,学子们从山西出来的时候只穿着单薄的衣服,现在都被冻得浑身发抖。
而且,山西张孙振派来抓捕傅青主的人已经到了,为了躲避抓捕,傅青主到处更换作战地点。
文献载此时傅青主“敝衣褴褛,转徙自匿,百折不回”。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心情激荡,感慨一番。真的不容易啊,估计当时这帮人混的都快跟乞丐一个模样了,忍饥挨冻,还要躲避前来抓捕的人员,而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实力无比强大的一个势力集团!
有希望胜利吗?大家衡量一下吧,真的,几乎没有。
因为,他们几乎什么优势都没有。
他们有的,只是一腔热血。
和一颗忠义之心。
他们可能很饥饿了,他们的衣服可能都破了,他们可能都被冻得病了,他们的脸上可能都满是灰尘,但是,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们却看到了忠义的力量!
就是这“忠义”两个字,使得他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地冲了上去,战斗到底!
终于,斗争获得了成效,这件事情引起了京城各个阶层广泛的关注,甚至影响波及到了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在关注着事情的进展。
估计在上朝的时候,每个大臣的袖子里都揣着一份传单,大家心照不宣,然后用很古怪的眼神看着温体仁,露出诡异的微笑。
连宫里都在议论这件事情(这都是太监们的功劳)。
最后,温体仁终于受不了,这种精神折磨太厉害了,这是哪位老大搞的啊?我不就只是干了一点儿坏事吗?你们至于如此折磨我吗?
恰巧就在这时,不知道哪位兄弟的广告招贴,又很准确地发送到了一个锦衣卫的手中,最后竟然被送到了崇祯皇帝手中,崇祯看后大怒,吩咐严查此案。
温体仁终于要崩溃了:对不起了张孙振老弟,我还是要混下去的啊,原来商量好的二号方案取消,新的二号方案就是:干掉你!为了我,只有牺牲你了。
于是,次年一月,张孙振被捕,移交北京受审。
四月,刑部在北京城隍庙公开审理此案,傅青主出庭作证,怒斥张孙振,最后袁继咸当场被判无罪释放,后来被派到武昌去做官去了。
同时,张孙振以诬告罪被判发配边疆,永不录用。罪恶的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此事令天下学子人心大快,山西学子这次勇敢而又成功的请愿,博得了一片喝彩。
事后,一位叫马士奇的人写了一篇文章,叫《山右二义士记》,把傅青主和薛宗周称誉为山西的两个义士,文献说傅青主因领导此事而“义声闻天下”。
从这件事情以后,大家就把傅青主看成是山西文人的领袖了。
后来,袁继咸曾几次邀请傅青主到武昌去做官,傅青主都以母亲行动不便拒绝了。
但是,傅青主与老师袁继咸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在明朝灭亡后,他们的故事更加令人欷殻А?br /
【痛失亲人】
傅青主赢得了官司,回到山西后,开始埋头于学术研究。
从这个时候开始,傅青主对所谓的举子业开始失去了兴趣,因为他在北京看到了官场的腐败,他觉得在那样乌七八糟的环境中是不会令自己快乐的,从此,他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了诸如史学、宗教等方面的研究中。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傅青主最早的一幅书法作品,就是出自这个时期,是书写于1641年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现在我就正在端详着这幅书法作品的拓本,我把自己的感受向大家汇报一下吧:它以行草风格书写,给人的感受是笔势圆转流畅,雍容华贵,从容不迫,看上去与明朝和平时期的文徵明、祝枝山等人的作品很有些相似之处,其笔意之娴雅,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亦有相通之点。可见,前期正规的书法训练,给傅青主的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此刻他还没有经历人生中真正的惊涛骇浪,因此,书法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至高境界,至少,还没有让人望之骇然,精神为之一振的地步。
另外,傅青主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学医的呢?这是一个不解之谜,有的文献说他是家传医学:“家传故有禁方,乃资以自活”,这个说法不够确切,或者可能是家里有一些医书,但是他却没有学习,因为在他十几岁的时候父亲患了外感病,甚至到了病危的地步,根据文献,具体的症状是:“呃逆,直视,循衣摸床,发黄发瘢”,如果傅青主此时要是经过医学训练的话,那么用《伤寒论》中的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至少是缓解,但他却相信神仙,听说南关文昌庙特灵,就跑去那里一心求神,结果拿回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神仙药,父亲服下后病情有所减轻,他还认为是神仙显灵了,可见当时他还没有学医。
在他的妻子去世后,我们也没有找到他学习医学的记载,有可能他开始对此事关注,但还没有开始学。
实际上,傅青主自己的身体就非常的不好,小的时候曾经几次得了重病,差点死去,把他的父母吓坏了。
在傅青主三十五岁的时候,也就是他从北京打官司回来四年后,他的家庭再次遭遇打击,他哥哥傅庚的儿子傅襄病了,具体患的是什么病文献中没有记载,只知道没有多久就死去了,年龄只有二十岁,就在傅襄去世的当天,他年仅十九岁的妻子喝下毒药殉情自尽。
一对儿文静可爱的年轻夫妻就这样地相伴着离开了人世,这是何等的令人痛心啊,傅青主的心中感到了锥心刺骨般的疼痛,他自己描述到:“庚辰夏,舍侄物故,余长日拥被坐,昏昏然不出门,亦不见客,中楚不时作”。
由于有关傅青主的文献存世的比较少,而且研究得不够,所以我们对傅青主并不真正的了解,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个水平非常高的医生,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是“神医”,但是,人们却不知道他的医术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他和他的家庭曾经被病魔迫到了何种地步!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为一个凡人的傅青主真正的情况吧,看看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钻研医学的道路的。
傅青主的侄子去世的第二年春天(1641),很不幸,傅青主自己也感染上了瘟疫,这次的病严重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几死”,就是几乎死掉。具体患病的情况傅青主自己没有记载,可见,这个时候他对医药并不了解,也没有解救的对策,多亏他的哥哥傅庚照顾他,为他精心调护,傅青主才活了下来,但是这次患病的时间却很长,直到秋天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恢复。
可是,傅青主自己的病刚刚好,他的哥哥却不幸地染上了病,在第二年夏天,就去世了。
到底哥哥患病的情况如何,文献中也没有记载,我们已经无法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只知道这次失去兄长对傅青主的打击无比巨大。
傅青主自己记载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和老母亲两个人整天抱头痛哭(此时他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一会儿安慰他,他一会儿安慰母亲,但那都是无济于事的,随即两个人又痛哭。(日夜共老母哭泣,老母慰山,山慰老母,随复涕出,不能仰视)
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甚至到了不能出门的地步,“直怕见人家有兄弟偕行者”,看到了人家兄弟,就想起了自己的哥哥,就会抑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
看到了吧,这就是傅青主年轻时期的真实状态,病魔一个一个地夺去了他的家人的生命,傅青主虽然此时已经学富五车,却无能为力,并因此被折磨得痛苦不堪。
怎么办啊傅青主?努力学习医学吧!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了,快快找到你自己的位置吧,因为你日后将是我们的大医傅青主!
相信这是此时所有看官的心声。
我现在要告诉您,不要着急,因为老天爷对他的打击还没有真正的到来,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还要经历更大风雨,遭受更大的打击!
【明朝灭亡了】
就在傅青主的家庭连遭不幸的同时,大明王朝也即将走到了他的尽头,傅青主在这一年和几个同学去拜访了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和尚,这位老和尚曾经在辽东逗留过,傅青主他们非常想知道明军与清兵的交战情况,就问这位和尚:“熊廷弼大人在辽东怎么样啊?”
只见这位老和尚仰天长叹:“好个熊经略,好个熊经略!”然后伏地叩拜,半天不起,当他再次起身时,只见他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傅青主等人都被这位老和尚的举动所震撼了,忙问缘故,原来,熊廷弼被朝廷j人陷害,已经被崇祯皇帝处以死刑了。
那天,大家的心中都感到了无比的沉重,每个人都似乎预感到了大明王朝的衰败。
同年,傅青主参加了乡试,没有中,那位老和尚前来道喜,傅青主感到很郁闷,心想这位拿我开心呢吧?就说:“老和尚你搞错了,我没中!”
老和尚很认真地说:“对,就是因为你没中,所以我才道贺!”
傅青主听了,恍然大悟,从此放弃了科举的念头。
在这些年里,傅山写出了《两汉书人姓名韵》这样一本专业书籍,此书考据严谨,工程浩大,是不下一定的功夫难以完成的著作,随后,他又写了《性史》一书,注意,这本《性史》不是写男女关系的,而是写心性的问题,探讨“孝友之理”,“取二十一史应在孝友传而不入者,与在孝友传而不足为经者,兼及近代所闻见者”,是一本纯粹的学术研究著作。
这个时候,唯一让人感觉有些兴奋的事情就是,三立书院发来了邀请,请傅青主去做老师,给学生们讲课。
这似乎是好事,要知道现在毕业能够留校任教也是好差事,可是,傅青主却怎么也乐不出来,因为,李自成已经马上要打过来了(或者说是已经打过去了)。
学校让傅青主等老师讲课的内容居然是军事教育等,有什么火攻、守城之类的。
也不知道文人傅青主老师的讲课效果如何,总之文献中只留下了他评价当时教育政策的一句话:“迂哉,蔡公(当时的巡抚,兼管三立书院的工作)之言,非可以起而行者也。”
其实这句话说的很空,也没有提出自己的见解,反正评价别人迂也好,自己迂也好,此刻都不管什么用了,因为天下的趋势已经无人能够阻拦了!
相信任何处在明清交替时期的人都会感到无比困惑的,因为时局变化得太快了,公元1644年,也就是著名的甲申年,三月的时候李自成攻克了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尽了,明朝灭亡,正当这些忠于明朝的文人痛骂李自成的时候,五月份清兵就进驻了北京,然后清兵就横扫中原,估计当时的老百姓只能看见军队打来打去,估计都快分不清到底是谁打谁了。
清兵杀过来后,斗争的矛盾性质就变了,原来还是中原的内讧呢,这可就是外族入侵了,虽然现在满族已经和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了,我还有若干个哥们儿的老婆是满族人,但是那时候的认识可不是这样,否则您就没法儿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宁可掉脑袋也要抗争到底,那个时候人们对清兵的愤恨,和后来对日本兵的愤恨是一种性质的,抵抗外侮的。
就在眨眼之间,文人心中的支柱,大明王朝覆灭了,取而代之来统治自己的居然是些骑着马的外族人。
这对傅青主来说才是无比巨大的真正的打击,甚至他整个一生都没能从这种y影里走出来。在那些日子里,傅青主在数次努力参与抗争斗争后,感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与整个局势抗衡的,怎么办?清兵此时开始要求所有的汉人剃头了,难道自己也要被剃成一个瓜皮头?那可真是奇耻大辱啊,怎么办呢?
此时,另一位医生喻嘉言的办法是:出家当和尚。
傅青主和喻嘉言的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出家当道士。
就在这一年,傅青主三十八岁,他上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出家做了道士。
【学医之谜】
现在,我来给各位解开傅青主到底是何时开始学医的谜团吧!
我翻遍了傅青主留下的文献,在甲申年做道士之前,没有他任何关于给人看病的记载,反而倒是他和他的家庭被病魔折磨得痛不欲生。
从他做了道士以后,文献中开始出现了给人诊病的记载,比如,他从五峰山下来后,开始到晋中各地游历,寻找反清复明的机会,到了哪个地方,老百姓就请他看病,有的时候想走都走不了,而且治疗效果还非常好,也不收老百姓的钱。(所至老幼男妇以疾请者,辄遮留不得去,从容诊治,多奇验,酬之金,不受也)
另外一首他写于四十四岁的诗反应了他给一个叫花史的人的母亲看病,病痊愈了以后,花史用驴驮着傅青主来回往返的过程,诗下自注中写到:“花史母君得危疾,余设医愈之,每往来皆以其所爱黑驴驮之”。
各位自己看看吧,这前后有多大的反差吧,从之前被病魔迫得痛哭流涕,到后面的从容不迫,显然在五峰山上傅青主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那么,到底在五峰山上发生了什么呢?
所有的疑点,集中到了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身上,他到底是谁呢?难道是他,使得傅青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让我们来从文献里找找傅青主和郭静中的交往记载吧。
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有傅青主写的几首有关和郭静中道长交往的诗了,其中有一首题为《甲申八月访道师五峰龙池不遇,时道师在马首伪署,次又玄韵》,这里的伪署指的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一个办公地点,可见当时郭静中道长和李自成军队有联系,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从北京撤出,成为了抵抗清军的一股力量,估计当时已经全乱了,管他什么李自成还是明朝残部,只要是抗击清军的都是团结的对象。这次傅青主并没有见到郭静中,失望而归。
然后,有一首诗是在冬天写的,题为《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在那天,天空下着雪,冷风刮过山峰,发出尖锐的声音,傅青主奋力上山,来到了郭静中道师的道观,两人秘谈了一个晚上,他们的房间的灯一直亮了个通宵。
至于那天晚上他们到底谈论了什么?则成为了一个没有人知道的永久的秘密。
但是,我们从傅青主日后的行为中,似乎可以猜测出当晚谈话内容的一些大概。
从那以后,傅青主以道士的身份开始游走于各地,从事反清复明运动,显然这应该是当晚谈论的内容之一。
从那以后,傅青主开始留心医药,钻研医籍,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医,相信这也是那晚谈论的议题之一。
傅青主的好友兼三立书院的同学戴廷栻在给傅青主写的传记中说:“道人(指傅青主)善病,受道还阳真人”,意思是说傅青主身体不好,经常患病,因此受道于还阳真人,这里,“善病”和“受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连在一起写,难道是还阳真人会对傅青主的身体有什么指教和帮助吗?
再联系傅青主写的《雪中过五峰道师留夜谈》这首诗中,曾把还阳真人郭静中比喻成给人间送药的仙人王子乔,我们则可以更加坚定前面的观点,在那个夜晚,健康问题一定是一个谈论的重要议题。
那么,这位还阳真人郭静中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神秘的面纱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此事历来文献中记载甚少,这位还阳真人似乎神龙见首不见尾,外人很难遇到他,连傅青主在开始的时候找他都难,在傅青主拜他为师的时候,他已经是八十五岁的老人了,居然还能下山跑到李自成的军营中,实在是体力好得很啊。
现在,让我们解开这位郭大侠的神秘面纱吧!
原来,这位郭大侠本是明处士,看到明朝开始衰落了,就出家做了道士(师明处士,见明之衰,遁于黄冠),至于他是哪派的道士,从他赐予傅青主道号“真山”的“真”字来看,他是属于全真教龙门派的,因为龙门派以“道、德、通、元、静、真、常、守、太、清”等十字为号。
但是,他却似乎不拘于派别之限,而更擅长道教神霄派的修炼,神霄派最擅长什么功夫呢?一个是修内丹,一个是驱雷行雨。文献记载这位郭大侠“尝过华y,遇异人刘,授以金丹之术及五雷法。由是往来晋楚燕赵间,善祈雨,遇旱则各省院司及州县之长吏,辄走书数百千里迎还阳为祷。祷时亦无他异,但结一坛,登坛以掌中雷印拍手一拍,则霹雳随起,大雨如注。或求之者众,则第书一符以付之,持者方入境,而雨已集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位郭大侠路过华y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姓刘的神秘人物,这位刘老师传授给了郭大侠炼内外丹的方法,还有驱雷行雨的方法,从此以后,郭大侠就开始在各地行雨,他的主要客户就是各地的政府部门,县长之类的,这帮政府官员遇到大旱的时候,就千里迢迢来请郭大侠,郭大侠驱雷行雨时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建一个高坛,站在上面,一拍巴掌,雷声就响起来了,然后就大雨如注。
这么看,郭大侠当年简直是一个超酷的人物,不知道这种道教文献里的记载有多大的程度可靠,估计是神话的成分居多,居然敢挑战天气预报,胆子似乎大了点儿,但是他们注重气功调理身体倒是真的。
更重要的是,这位郭大侠博览群书,“尤精于《易》”,显然,这对傅青主是有影响的,因为以傅青主这种钻研学问之人,《易经》那是必须研究的,而且后来傅青主还是此中高手。
总之,可以肯定的是,傅青主没有去学习驱雷行雨的方法,否则历史就将重写,后世会出现一个在气象局工作的傅青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卫生系统。
那么,傅青主在郭大侠这里到底学习了什么呢?神霄派的修炼内容里有什么对傅青主有启发呢?
这要从神霄派的理论核心说起,神霄派的理论基础是天人感应与内外合一说,谓天与我同体,人之精神与天时、y阳五行一脉相通,此感必彼应。在他们的经典《雷说》中有这样的内容:“学者无求之他,但求之吾身可也。夫五行根于二气,二气分而为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气,运五行之气为五雷。”
可见,他们在修炼气功的时候是以五行和y阳为基础的,尤其注重五脏配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
那么,让我们来翻翻傅青主的医,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傅青主所有的医方和治疗方法都用五行生克来分析,这是他的医书的最显著的特点。
原来如此啊!
而且,傅青主医学思想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善于补益,却不擅长外感病的治疗,这也与道家修炼擅长补益有相似之处。
而从傅青主留下的关于郭静中道长的记录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这是一位得道的高人。
在郭静中九十岁的时候(顺治五年),傅青主还写了一首诗《书扇贻还阳道师》,诗的序中还记载了还阳真人用气功调治自己身体的事情。
而王又朴(1681~1760)写的《诗礼堂杂纂》中的记载则更加印证了我们的推测,他说:“先生(指傅青主)性好奇,博学,通释道典,师郭还阳真人,学导引术。”导引术,即气功之类的养生方法,实际上,傅青主学习的应该还不止这么多。
我们猜测,也可能傅青主早就看过了些医书,但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郭静中道长的启发下,开始把握住了五行辨证的精髓;或者是干脆,他就是在这里开始起步攻读医书的。
在后来,他刻苦攻读了《黄帝内经》等医书,同时用道家的思想来对其进行辅助消化,终于发展出了中医理论的一个独特的领域。
这就是事情的真相,关于傅青主的医术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前人没有阐发过,这一直是一个谜团,大家都含糊带过,现在,我把它给剥离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们的傅青主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神仙,而是一个饱经沧桑、备受疾病折磨,最终在祖国的古典文化的启发下,终于悟出健康之道的普通人。
【恩师被杀】
到底傅青主在五峰山上向郭静中道长学习了多长时间,文献中没有记载,似乎时间不是很久,但是,以傅青主学贯天人的博学之才,稍加点拨就会融会贯通的,他在研读中医古典著作的同时(现存《霜红龛集》有傅青主读《黄帝内经》的大段笔记),还在阅读诸子百家的时候来与医学理论互相参证,这则是其他人所无法做到的。
我相信他一定从郭静中道长的嘴里得到了切实的指点,因为他在《题幼科证治准绳》中,提出了学习医学的正确途径,他说:“既习此,实无省事之术,但细细读诸论,再从老医口授,自当明解”,既然他认为“从老医口授”如此重要,而在他的一生中并未见他跟随其他人学习,因此,郭静中道长的指点一定是十分重要的。
在他下山以后,开始在山西各地游历,他的足迹遍及平定、寿阳、盂县等地,一方面寻访志同道合之士,伺机准备反清复明,另一方面开始了行医的实践活动,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开始结合,医疗水准得以大幅度的提高。
在这样的岁月中,公元1644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崇祯十七年甲申,是人们使用明朝年号的最后一年了,在这一年的除夕之夜,傅青主百感交集,他写下了《甲申守岁》这首诗:“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言。徐生许下愁方寸,庾子江关黯一天。蒲坐小团消客尽,烛深寒泪下残编。怕眠谁与闻j舞,恋着崇祯十七年。”
凄惨之意,尽显笔端。
但是,其中又透露种种豪情,似有所寄托。
这样过了一年,在公元1645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傅青主的老师,就是那位傅青主帮着打官司的袁继咸老师,在反清斗争中,被俘了。
袁继咸老师在武昌,后来清军入关后,他就跑到了南明政府,负责抗清的军事事务,在清兵南下的战斗中,不幸被俘,被押送到了北京。
在被押解的途中,他写了一首诗给傅青主,诗云:“独子同忧患,于今乃离别,乾坤留古道,生死见心知。贯械还余草,传灯不以诗,悠悠千载业,努力慰相思。”
然后,他还说他已经知道傅青主出家为道士了,很高兴,并鼓励傅青主一定不要出山为清廷做事。
傅青主在接到老师的信以后,犹如五雷轰顶,虽然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的快,怎么办?恩师的生死命悬一线了!此次情况,与当年被诬告有着天地之别,这次绝对是杀头之罪啊!
于是,傅青主毅然辞别家人,收拾行囊,秘密潜入了京城。
在京城,他早晚窥视监狱的情况,伺机解救袁继咸老师。
但是,此时的清政府已经政权巩固,岂是一个区区傅青主可以劫得了法场的?于是,不久袁继咸就被清政府杀害了。
在被杀之前,袁继咸老师给傅青主传出来一封信,信中说,自己有两本著作,一本《经观》已经完成了,另一本《史观》还没有完成,傅青主能否替自己写完,同时,他说:“山西的那些学者中,唯有你傅青主最了解我,现在我不希望你来为我送行。但是,请相信,我绝对不会做出对不起国家的事情,使你日后以结识我为羞啊!”(晋士唯门下知我甚深,不远盖棺。断不敢负门下知之,使异日羞称袁继咸为友生也)
这封信,在传到了傅青主的手中的时候,傅青主知道一切都晚了,他的老师已经殉国了,他手捧着书信,放声大哭!说:“呜呼!吾亦安敢负公哉!吾亦?
第 13 部分
欲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