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位崇祯皇帝,当年在赐死福王朱常洵、德王朱常洁这两个正经皇叔的时候,可是连眼睛都没眨过一下啊!
如今竟然屈尊降贵地称呼起这个来自塞北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腌臜汉子为叔叔了!
崇祯皇帝这番话,看起来似乎只是顺着兰贵妃的话头,不经意间随口说下来的,可是听在他身边这些人的耳朵里,这其中的含义却是非同小可耐人寻味。
巩永固、方正化、王承恩等皇帝身边的近臣与内臣,因为并不懂蒙古语,所以听不太懂其中的玄机。
但是兰贵妃海兰珠、恭顺侯吴惟英、理藩院的两个副使,以及满珠习礼、阿格拉巴日等人却是听得真真切切:
眼前的大明皇帝陛下,竟然跟着出身科尔沁的贵妃,一起称呼伊尔都齐为叔叔!
海兰珠和满珠习礼这一对来自科尔沁草原上的姐弟俩,相互看了看对方,两个人的脸上都是惊喜的神色。
尤其是被崇祯皇帝亲自搀扶起来,正自心神激动一副感激涕零状的伊尔都齐,突然又听见崇祯皇帝的这番话,连忙又跪了下来,一边伏地叩首,一边又是一阵叽里咕噜的科尔沁蒙古语。
在前来大明朝之前,作为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重要人物之一,伊尔都齐对斋桑两边下注的想法和做法,其实是充满着疑虑的。
虽然海兰珠和满珠习礼写给斋桑贝勒的信件,大部分他也都看过了,但是对于斋桑的决策,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一来,科尔沁各部的蒙古贵族们归附后金国的女真人,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三十年左右了。
而且在归附之前,他们与女真人之间的战争也持续过很多年,基本上败多胜少,对于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部充满了畏惧。
二来,伊尔都齐对于大明朝的实力还是有点不信任,担心大明朝比不上女真人的后金国,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一旦真的背叛了女真人,将来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下场可能会更惨。
毕竟就在几年之前,南朝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老大帝国,曾经一次又一次在后金国女真人的面前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他想来,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一旦暗地里投靠大明朝,或者就当是两边下注好了,固然能够从大明朝这里得到许多南朝的物产,可是其中的风险却也是无处不在。
而且出身塞北草原蒙古部落的伊尔都齐,曾经听多了南朝尤其是南朝关内民风软弱不堪征战的传闻,一直都认为长城内的南朝明国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国家,并不是太看得上眼儿。
所以,他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在后金国以外,还有投靠南朝明国这个选择。
只是因为自己的堂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哈日珠拉机缘巧合稀里糊涂地成了南朝皇帝的贵妃,而自己的堂侄子满珠习礼又被留在了明朝京师,而且还归化了南朝,使得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受到了女真人的猜疑,失去了后金国上层大人物们的信任,他才不得不开始思考其他的生路。
这一次,斋桑选择让他来,而他也在内心挣扎了一番之后,同意作为使者前来大明京师,就是想来亲眼看一看,如今的大明朝值不值得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冒着巨大的风险投靠。
如果投靠了大明朝之后,将来蒙古草原上一旦有事情,或者走漏了风声,遭遇后金国的女真大军问罪的时候,大明朝这边没有能力救援科尔沁左翼,或者没有能力保护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的安全,那么他是坚决不会支持斋桑投靠明朝皇帝的。
而斋桑让他所倚重的伊尔都齐前来,也是因为他更相信伊尔都齐的判断。
他让伊尔都齐代替他自己,亲自来大明朝的境内,看一看如今大明朝的真正实力,以及大明朝皇帝的真实意愿。
其实,早在崇祯二年年底的时候,斋桑、伊尔都齐等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军队,就已经跟着后金国的镶黄旗,见识过大明朝在塞北的实力了。
只不过当时孙承宗麾下的塞北官军,以及独石口的宣府明军,全都是坚守不出,以守为主。
虽然当时的明军依托事先备好的工事坚守,也给发动猛攻的镶黄旗以及女真人的科尔沁仆从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镶黄旗的旗主豪格及其旗下大臣,以及斋桑、伊尔都齐这些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大小首领们,对于那一次的失利,心中都很不服气。
他们认为,若不是那次坚守的明军工事险峻、火器犀利,他们根本不会失败。
他们坚信,若是明军敢于从工事后面出来,与女真人的大军和科尔沁人的骑兵,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那么他们就一定能成功。
尤其是科尔沁左翼的大小首领们,在那一次的战争之中,并没有进入过大明朝的宣大腹地,也并没有与传说中的大明皇家近卫军交过手。
也因此,等到他们跟着女真人一路逃往归化,然后又从归化城下绕道漠北,逃回了科尔沁草原之后,对于崇祯二年底的那一次稀里糊涂的溃败,他们一直有点想不明白。
除了腹诽黄台吉等女真人的瞎指挥之外,斋桑和伊尔都齐等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大小首领们,心中一直都有那么一点难以置信和耿耿于怀。
当然,崇祯二年底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了。
而斋桑和伊尔都齐等人,也已经从海兰珠和满珠习礼的几次书信之中,隐隐约约地知道,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明朝的这一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新鲜奇特闻所未闻的变化,大明朝的国势似乎走出了低谷,正在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他们也惊讶地发现,曾经强大无比的女真人在经历漠南和南朝边内的失败之后元气大伤,后金国内的状况江河日下,女真八旗的日子,似乎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过去每到正旦朝贺的时候,不管是曾经的天命汗,还是现在的这个天聪汗,对科尔沁各部都很慷慨大方,草原上紧缺的东西,比如盔甲、雕鞍、刀剑、箭镞,以及铁器、盐茶之类的物资,都会大量赏赐。
可是,到了最近的这次正旦之时,黄台吉除了赏赐一些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金银珠玉之外,什么也拿不出来。
而且斋桑、伊尔都齐等人还都听说,后金国内在刚刚过去的头年冬天里,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
东迁到海西女真旧地的东西乌珠穆沁、扎鲁特、扎赉特等四旗蒙古人,更是苦不堪言。
两相对比之下,包括伊尔都齐在内的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的大小首领们,也都将信将疑、半推半就地支持了科尔沁左翼共主斋桑的抉择。
也就是,两边下注,看看再说。
那个被派来看看虚实的人,就是伊尔都齐。
伊尔都齐这么一看不要紧,他本人还没有抵达大明朝的京师呢,可是他的内心深处,就已经接受了自己堂侄女和堂侄子两个人在书信里的看法和建议。
喀喇沁的归义王城即归义王布尔哈图所居的乌兰哈达山城,就不用说了,这一回伊尔都齐一行根本就没敢从那里路过。
伊尔都齐选择的南下线路,第一站是塔尔河以南那个曾经一度归附了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库伦部领地。
曾经那个地位底下、部众稀少,而且穷困潦倒的库伦部,如今依然大不同了,且不说其部众已经多达数万之众了,就单说那一座拔地而起的库伦城,就已经足以在东蒙古草原上傲视群雄了。
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视为珍宝的查干浩特,与库伦城一笔,简直就是破落的山寨罢了。
除了拔地而起的库伦城之外,伊尔都齐等人跟着阿格拉巴日南下的路上,一路还经过了营州城、宁城堡、八里罕、热河堡等蓟北名城。
除了这些拥有重炮雄兵驻守的坚固大城之外,城与城之间每隔三十里或者六十里,则必有一处或两处边卫军的屯堡与永备工事。
所有这一切,都让他越看越是心惊。
等到他跟着阿格拉巴日绕了远道,最后从张家口入了境,然后再走过当初黄台吉领着女真大军大败而归的军都陉、居庸关,还有那一条即将全线贯通的京西水泥官道之后,伊尔都齐之前对于大明朝实力的疑虑,全都消散不见了。
进了北京城之后,萦绕在他心头唯一的忐忑不安,就只剩下大明朝崇祯皇帝对待科尔沁左翼蒙古的真实意愿了。
也因此,当崇祯皇帝走下御座亲自将他搀扶起来,并且顺着兰贵妃的话头称呼他为阿巴嘎的时候,伊尔都齐的心里顿时一块石头落地。
此刻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心中到底是惶恐更多一点,还是惊喜更多一点。
总之,听了崇祯皇帝的话语和兰贵妃的翻译,伊尔都齐连忙又跪了下去,嘴里说着各种谢恩的话。
至于崇祯皇帝嘴里所说的条件,即接受大明朝的册封,这一点对伊尔都齐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问题。
大明朝对于塞北边外的各个蒙古部落,执行的一贯策略就是进行封贡贸易。
这个套路,伊尔都齐是熟悉的。
如今竟然屈尊降贵地称呼起这个来自塞北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腌臜汉子为叔叔了!
崇祯皇帝这番话,看起来似乎只是顺着兰贵妃的话头,不经意间随口说下来的,可是听在他身边这些人的耳朵里,这其中的含义却是非同小可耐人寻味。
巩永固、方正化、王承恩等皇帝身边的近臣与内臣,因为并不懂蒙古语,所以听不太懂其中的玄机。
但是兰贵妃海兰珠、恭顺侯吴惟英、理藩院的两个副使,以及满珠习礼、阿格拉巴日等人却是听得真真切切:
眼前的大明皇帝陛下,竟然跟着出身科尔沁的贵妃,一起称呼伊尔都齐为叔叔!
海兰珠和满珠习礼这一对来自科尔沁草原上的姐弟俩,相互看了看对方,两个人的脸上都是惊喜的神色。
尤其是被崇祯皇帝亲自搀扶起来,正自心神激动一副感激涕零状的伊尔都齐,突然又听见崇祯皇帝的这番话,连忙又跪了下来,一边伏地叩首,一边又是一阵叽里咕噜的科尔沁蒙古语。
在前来大明朝之前,作为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重要人物之一,伊尔都齐对斋桑两边下注的想法和做法,其实是充满着疑虑的。
虽然海兰珠和满珠习礼写给斋桑贝勒的信件,大部分他也都看过了,但是对于斋桑的决策,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一来,科尔沁各部的蒙古贵族们归附后金国的女真人,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三十年左右了。
而且在归附之前,他们与女真人之间的战争也持续过很多年,基本上败多胜少,对于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部充满了畏惧。
二来,伊尔都齐对于大明朝的实力还是有点不信任,担心大明朝比不上女真人的后金国,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一旦真的背叛了女真人,将来可是吃不了兜着走,下场可能会更惨。
毕竟就在几年之前,南朝这个看起来像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老大帝国,曾经一次又一次在后金国女真人的面前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他想来,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一旦暗地里投靠大明朝,或者就当是两边下注好了,固然能够从大明朝这里得到许多南朝的物产,可是其中的风险却也是无处不在。
而且出身塞北草原蒙古部落的伊尔都齐,曾经听多了南朝尤其是南朝关内民风软弱不堪征战的传闻,一直都认为长城内的南朝明国是一个软弱可欺的国家,并不是太看得上眼儿。
所以,他根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在后金国以外,还有投靠南朝明国这个选择。
只是因为自己的堂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哈日珠拉机缘巧合稀里糊涂地成了南朝皇帝的贵妃,而自己的堂侄子满珠习礼又被留在了明朝京师,而且还归化了南朝,使得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受到了女真人的猜疑,失去了后金国上层大人物们的信任,他才不得不开始思考其他的生路。
这一次,斋桑选择让他来,而他也在内心挣扎了一番之后,同意作为使者前来大明京师,就是想来亲眼看一看,如今的大明朝值不值得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冒着巨大的风险投靠。
如果投靠了大明朝之后,将来蒙古草原上一旦有事情,或者走漏了风声,遭遇后金国的女真大军问罪的时候,大明朝这边没有能力救援科尔沁左翼,或者没有能力保护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的安全,那么他是坚决不会支持斋桑投靠明朝皇帝的。
而斋桑让他所倚重的伊尔都齐前来,也是因为他更相信伊尔都齐的判断。
他让伊尔都齐代替他自己,亲自来大明朝的境内,看一看如今大明朝的真正实力,以及大明朝皇帝的真实意愿。
其实,早在崇祯二年年底的时候,斋桑、伊尔都齐等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军队,就已经跟着后金国的镶黄旗,见识过大明朝在塞北的实力了。
只不过当时孙承宗麾下的塞北官军,以及独石口的宣府明军,全都是坚守不出,以守为主。
虽然当时的明军依托事先备好的工事坚守,也给发动猛攻的镶黄旗以及女真人的科尔沁仆从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镶黄旗的旗主豪格及其旗下大臣,以及斋桑、伊尔都齐这些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大小首领们,对于那一次的失利,心中都很不服气。
他们认为,若不是那次坚守的明军工事险峻、火器犀利,他们根本不会失败。
他们坚信,若是明军敢于从工事后面出来,与女真人的大军和科尔沁人的骑兵,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那么他们就一定能成功。
尤其是科尔沁左翼的大小首领们,在那一次的战争之中,并没有进入过大明朝的宣大腹地,也并没有与传说中的大明皇家近卫军交过手。
也因此,等到他们跟着女真人一路逃往归化,然后又从归化城下绕道漠北,逃回了科尔沁草原之后,对于崇祯二年底的那一次稀里糊涂的溃败,他们一直有点想不明白。
除了腹诽黄台吉等女真人的瞎指挥之外,斋桑和伊尔都齐等科尔沁左翼蒙古部落的大小首领们,心中一直都有那么一点难以置信和耿耿于怀。
当然,崇祯二年底的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一年半了。
而斋桑和伊尔都齐等人,也已经从海兰珠和满珠习礼的几次书信之中,隐隐约约地知道,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大明朝的这一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新鲜奇特闻所未闻的变化,大明朝的国势似乎走出了低谷,正在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他们也惊讶地发现,曾经强大无比的女真人在经历漠南和南朝边内的失败之后元气大伤,后金国内的状况江河日下,女真八旗的日子,似乎是一日不如一日了。
过去每到正旦朝贺的时候,不管是曾经的天命汗,还是现在的这个天聪汗,对科尔沁各部都很慷慨大方,草原上紧缺的东西,比如盔甲、雕鞍、刀剑、箭镞,以及铁器、盐茶之类的物资,都会大量赏赐。
可是,到了最近的这次正旦之时,黄台吉除了赏赐一些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金银珠玉之外,什么也拿不出来。
而且斋桑、伊尔都齐等人还都听说,后金国内在刚刚过去的头年冬天里,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
东迁到海西女真旧地的东西乌珠穆沁、扎鲁特、扎赉特等四旗蒙古人,更是苦不堪言。
两相对比之下,包括伊尔都齐在内的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的大小首领们,也都将信将疑、半推半就地支持了科尔沁左翼共主斋桑的抉择。
也就是,两边下注,看看再说。
那个被派来看看虚实的人,就是伊尔都齐。
伊尔都齐这么一看不要紧,他本人还没有抵达大明朝的京师呢,可是他的内心深处,就已经接受了自己堂侄女和堂侄子两个人在书信里的看法和建议。
喀喇沁的归义王城即归义王布尔哈图所居的乌兰哈达山城,就不用说了,这一回伊尔都齐一行根本就没敢从那里路过。
伊尔都齐选择的南下线路,第一站是塔尔河以南那个曾经一度归附了科尔沁左翼蒙古的库伦部领地。
曾经那个地位底下、部众稀少,而且穷困潦倒的库伦部,如今依然大不同了,且不说其部众已经多达数万之众了,就单说那一座拔地而起的库伦城,就已经足以在东蒙古草原上傲视群雄了。
科尔沁左翼蒙古诸部视为珍宝的查干浩特,与库伦城一笔,简直就是破落的山寨罢了。
除了拔地而起的库伦城之外,伊尔都齐等人跟着阿格拉巴日南下的路上,一路还经过了营州城、宁城堡、八里罕、热河堡等蓟北名城。
除了这些拥有重炮雄兵驻守的坚固大城之外,城与城之间每隔三十里或者六十里,则必有一处或两处边卫军的屯堡与永备工事。
所有这一切,都让他越看越是心惊。
等到他跟着阿格拉巴日绕了远道,最后从张家口入了境,然后再走过当初黄台吉领着女真大军大败而归的军都陉、居庸关,还有那一条即将全线贯通的京西水泥官道之后,伊尔都齐之前对于大明朝实力的疑虑,全都消散不见了。
进了北京城之后,萦绕在他心头唯一的忐忑不安,就只剩下大明朝崇祯皇帝对待科尔沁左翼蒙古的真实意愿了。
也因此,当崇祯皇帝走下御座亲自将他搀扶起来,并且顺着兰贵妃的话头称呼他为阿巴嘎的时候,伊尔都齐的心里顿时一块石头落地。
此刻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心中到底是惶恐更多一点,还是惊喜更多一点。
总之,听了崇祯皇帝的话语和兰贵妃的翻译,伊尔都齐连忙又跪了下去,嘴里说着各种谢恩的话。
至于崇祯皇帝嘴里所说的条件,即接受大明朝的册封,这一点对伊尔都齐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问题。
大明朝对于塞北边外的各个蒙古部落,执行的一贯策略就是进行封贡贸易。
这个套路,伊尔都齐是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