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言无疑说出了齐湣王最忌讳的事情,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自己的祖上又是如何得到齐国江山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苏秦与田文确是不同,苏秦乃是洛阳人,本就是客卿,在齐国无底蕴,这也是齐王放心用他的的原因,可田文就不一样了,他的根就在齐国。
田地看着额头贴在地上的苏秦良久不语,心里在不断的思量着他的话,越想越让他感到后怕,更让他想到了自己作为齐国之主,确是罢其相位也瞻前顾后,假以时日他田文一旦成势,岂不真如苏秦所言。
齐湣王顿时意识到了苏秦的重要性,连忙亲手将之扶起:“爱卿忠言逆耳,本王岂能不知?起来再说!”
待苏秦再度起身之后,齐湣王便问道:“以爱卿之见,寡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苏秦见齐湣王忙于问计,便自信的侃侃说道:“我王宽心便是,王之所虑便是臣之所倚。臣这便为我王献上两全其美之良策!”
“什么良策,爱卿快快道来!”齐湣王忙道。
“兵分两路,两线作战,一路由薛公带兵西进伐卫,一路大军南下灭宋!”苏秦凝视着齐王缓缓道出此言。
“灭宋?”齐湣王顿时惊疑不定。苏秦点头而道:“正是。且不说宋国本就不断蚕食我齐国疆土,我王放任之不过是碍于给卫国落下口实而为齐国引来三晋强兵,可如今三晋伐秦,卫国断然尾难顾,加之薛公一路大军西略卫地,如此一来,三晋断无一兵一卒可救宋国,此乃上天为我王送上千载难逢之良机啊。”
“再说宋国,富而不强之国也,坐拥陶邑这等天下世间富饶之地,灭宋非但可以得宋国之全境疆界,亦可得之宋占淮泗之地,千里富饶之疆,我王出兵伐之,便可轻易灭其国、取其地而得其名。”
“我王建赫赫战功,那么薛公功高盖主之势必将就此消声灭迹,齐国君臣自然各归其位,薛公伐卫之功自然归功于君主贤名,如此名利双收,一举两得之事,我王何乐不为之?”
末了,苏秦语毕而拱手一礼,便是不再多言。
齐湣王一听此论顿感甚是在理,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竟是大喜而道:“爱卿此策绝妙。灭宋之天赐良机便在三晋伐秦之时啊,我齐国大可趁三晋与秦国打的火热之时,一举吞并富饶宋地,强我齐国,等函谷关战事已末,宋国早已为我所灭,并分两路之下既能不违背与秦之约,又能得之千里宋地,当真是一举多得也。”
“我王英明,齐国霸天下指日可待也!”苏秦在田地语毕之初,顿时慷慨激昂,拱手高宣,齐湣王见此一幕,听此一言更是喜不自胜,不禁纵声长笑,他却不知苏秦在开此言之际,双目深处涌动着无人察觉的精光。
此时,齐湣王的脑海中已经渐渐浮现出齐国大显天下而称霸中原的景象,一笑过后目光刷的一下变落在了苏秦身上:“苏秦,既然此妙计出自于你,寡人决议着你主谋灭宋大计。寡人将我大齐军队一分为二,寡人本欲派匡章将军着你调遣,可寡人已经答应了遣他与薛公一同伐卫,寡人却也将我齐国精锐齐之技击划归于你伐宋。在薛公、匡章将军率军出征之前,你务必谋定大略,薛公兵出马陵道之日,便是你亲率齐军精锐灭宋之时!”
齐湣王话音一落的瞬间,苏秦忍不住身心微颤,已然在内心激动长啸,等齐国君主这一句话竟是一等便过了近二十年,便是苏秦的心性再镇静于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感触。
很快便收敛了内心的情绪,苏秦再度恢复如初,便拱手应允道:“臣谨遵我王诏命!”
不过此时此刻的齐湣王看到他如此神色,却以为是他被重用而激动的情难自已,心里大感甚慰,越看越喜爱这个苏秦。
……
且说太行会盟之后。
肥义老相国回到了赵国便将三晋会盟太行之事秉承了赵王何与赵主父,对于卫国要求赵国出二十万兵马的问题,赵国君臣思量再三,最终由赵武灵王拍板同意,决议倾举国之力聚二十万赵军合三晋四十万大军。
赵雍此举,可谓是一次豪赌,将身家重宝压在了此次合纵伐秦。对于卫峥钦命年轻的魏缭统帅三晋四十万大军之事,赵武灵王虽然对卫峥不遣武安君白起挂帅之事颇感意外,但也并不反对。
魏缭年轻,赵雍对其知之不详,他却了解卫国之主,知道卫峥着魏缭挂帅定然是最合适之人选。毕竟三晋伐秦绝非小事,大家都是同在一条船上之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赵雍相信卫峥绝不会做自掘坟墓的事来。
一个月之后,三晋会盟太行,将合纵攻秦的大计商议妥当,卫国出十万兵马、韩国出十万兵马、赵国出二十万兵马,三晋合兵总计四十万大军。
卫国的十万大军之中,分五万步卒与五万骑兵;韩国无骑兵,这十万大军则皆为战车步卒,赵国的二十万兵马则是分别为十万步卒与十万骑兵。
说道卫、赵两国的骑兵,卫国虽然率先胡服骑射,赵国的骑兵确是后来居上,当然只是以骑兵规模而论,若以质量而论,卫国自然强于赵国,卫国的骑兵规模被赵国越也是情理之中,这是由两国的疆界地理位置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韩、赵、卫三国大军定在了洛阳城会师,三晋之兵聚于天子脚下,以显替天行道,诛伐暴秦。
至于洛阳城内的周天子,根本无人理会。
卫峥广讨秦檄文而倾动天下,此举显然无意隐瞒,既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自然无可隐瞒,秦国得知三晋来势汹汹,深感大难临头而仓促整军备战。
卫国境内的铸剑师和精匠尽皆汇聚荡阴城,夜以继日的不停锻造“欧氏横刀”,卫峥给欧昌成的任务是必须在大军出征伐秦之时,造出装备五万兵马的佩刀。显而易见,卫国的五万步卒将会全部由横刀替换如今常备的黑铁剑。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倾动天下的合纵伐秦之战就要临近,天下群雄皆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址:
此言无疑说出了齐湣王最忌讳的事情,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自己的祖上又是如何得到齐国江山的?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苏秦与田文确是不同,苏秦乃是洛阳人,本就是客卿,在齐国无底蕴,这也是齐王放心用他的的原因,可田文就不一样了,他的根就在齐国。
田地看着额头贴在地上的苏秦良久不语,心里在不断的思量着他的话,越想越让他感到后怕,更让他想到了自己作为齐国之主,确是罢其相位也瞻前顾后,假以时日他田文一旦成势,岂不真如苏秦所言。
齐湣王顿时意识到了苏秦的重要性,连忙亲手将之扶起:“爱卿忠言逆耳,本王岂能不知?起来再说!”
待苏秦再度起身之后,齐湣王便问道:“以爱卿之见,寡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苏秦见齐湣王忙于问计,便自信的侃侃说道:“我王宽心便是,王之所虑便是臣之所倚。臣这便为我王献上两全其美之良策!”
“什么良策,爱卿快快道来!”齐湣王忙道。
“兵分两路,两线作战,一路由薛公带兵西进伐卫,一路大军南下灭宋!”苏秦凝视着齐王缓缓道出此言。
“灭宋?”齐湣王顿时惊疑不定。苏秦点头而道:“正是。且不说宋国本就不断蚕食我齐国疆土,我王放任之不过是碍于给卫国落下口实而为齐国引来三晋强兵,可如今三晋伐秦,卫国断然尾难顾,加之薛公一路大军西略卫地,如此一来,三晋断无一兵一卒可救宋国,此乃上天为我王送上千载难逢之良机啊。”
“再说宋国,富而不强之国也,坐拥陶邑这等天下世间富饶之地,灭宋非但可以得宋国之全境疆界,亦可得之宋占淮泗之地,千里富饶之疆,我王出兵伐之,便可轻易灭其国、取其地而得其名。”
“我王建赫赫战功,那么薛公功高盖主之势必将就此消声灭迹,齐国君臣自然各归其位,薛公伐卫之功自然归功于君主贤名,如此名利双收,一举两得之事,我王何乐不为之?”
末了,苏秦语毕而拱手一礼,便是不再多言。
齐湣王一听此论顿感甚是在理,恍然大悟油然而生,竟是大喜而道:“爱卿此策绝妙。灭宋之天赐良机便在三晋伐秦之时啊,我齐国大可趁三晋与秦国打的火热之时,一举吞并富饶宋地,强我齐国,等函谷关战事已末,宋国早已为我所灭,并分两路之下既能不违背与秦之约,又能得之千里宋地,当真是一举多得也。”
“我王英明,齐国霸天下指日可待也!”苏秦在田地语毕之初,顿时慷慨激昂,拱手高宣,齐湣王见此一幕,听此一言更是喜不自胜,不禁纵声长笑,他却不知苏秦在开此言之际,双目深处涌动着无人察觉的精光。
此时,齐湣王的脑海中已经渐渐浮现出齐国大显天下而称霸中原的景象,一笑过后目光刷的一下变落在了苏秦身上:“苏秦,既然此妙计出自于你,寡人决议着你主谋灭宋大计。寡人将我大齐军队一分为二,寡人本欲派匡章将军着你调遣,可寡人已经答应了遣他与薛公一同伐卫,寡人却也将我齐国精锐齐之技击划归于你伐宋。在薛公、匡章将军率军出征之前,你务必谋定大略,薛公兵出马陵道之日,便是你亲率齐军精锐灭宋之时!”
齐湣王话音一落的瞬间,苏秦忍不住身心微颤,已然在内心激动长啸,等齐国君主这一句话竟是一等便过了近二十年,便是苏秦的心性再镇静于此刻也难以抑制内心的感触。
很快便收敛了内心的情绪,苏秦再度恢复如初,便拱手应允道:“臣谨遵我王诏命!”
不过此时此刻的齐湣王看到他如此神色,却以为是他被重用而激动的情难自已,心里大感甚慰,越看越喜爱这个苏秦。
……
且说太行会盟之后。
肥义老相国回到了赵国便将三晋会盟太行之事秉承了赵王何与赵主父,对于卫国要求赵国出二十万兵马的问题,赵国君臣思量再三,最终由赵武灵王拍板同意,决议倾举国之力聚二十万赵军合三晋四十万大军。
赵雍此举,可谓是一次豪赌,将身家重宝压在了此次合纵伐秦。对于卫峥钦命年轻的魏缭统帅三晋四十万大军之事,赵武灵王虽然对卫峥不遣武安君白起挂帅之事颇感意外,但也并不反对。
魏缭年轻,赵雍对其知之不详,他却了解卫国之主,知道卫峥着魏缭挂帅定然是最合适之人选。毕竟三晋伐秦绝非小事,大家都是同在一条船上之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赵雍相信卫峥绝不会做自掘坟墓的事来。
一个月之后,三晋会盟太行,将合纵攻秦的大计商议妥当,卫国出十万兵马、韩国出十万兵马、赵国出二十万兵马,三晋合兵总计四十万大军。
卫国的十万大军之中,分五万步卒与五万骑兵;韩国无骑兵,这十万大军则皆为战车步卒,赵国的二十万兵马则是分别为十万步卒与十万骑兵。
说道卫、赵两国的骑兵,卫国虽然率先胡服骑射,赵国的骑兵确是后来居上,当然只是以骑兵规模而论,若以质量而论,卫国自然强于赵国,卫国的骑兵规模被赵国越也是情理之中,这是由两国的疆界地理位置起到了决定性因素。
韩、赵、卫三国大军定在了洛阳城会师,三晋之兵聚于天子脚下,以显替天行道,诛伐暴秦。
至于洛阳城内的周天子,根本无人理会。
卫峥广讨秦檄文而倾动天下,此举显然无意隐瞒,既然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帜自然无可隐瞒,秦国得知三晋来势汹汹,深感大难临头而仓促整军备战。
卫国境内的铸剑师和精匠尽皆汇聚荡阴城,夜以继日的不停锻造“欧氏横刀”,卫峥给欧昌成的任务是必须在大军出征伐秦之时,造出装备五万兵马的佩刀。显而易见,卫国的五万步卒将会全部由横刀替换如今常备的黑铁剑。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倾动天下的合纵伐秦之战就要临近,天下群雄皆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文学馆手机版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