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东暖阁,景泰帝穿着金丝龙袍,一向温和内敛的他此刻却在大发雷霆。
景泰帝登基二十余年,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过了天命之年,景泰帝原本阴鸷沉郁的脾性已经温和了许多,应该说很多年没有如此勃然怒过了,满朝文武都无法否认,景泰帝是个好皇帝,他勤勉政事,英明果决,更重要的是,他性情温和,很少红脸,更别提今日这般勃然大怒了。
景泰帝的面前,伏地跪着锦衣卫另一位同知元祐和顺天府府尹潘斌,二人姿势相同,以头触地却不敢发一言。
元祐背后冷汗涔涔。
虽然当了锦衣卫的同知,从三品,品阶并不算高,但权限却不低,而且又是天子本家人,更是深得信任,虽说平日里吊儿郎当,得过且过,完全将锦衣卫的工作当做混日子一样的混着,他背景深厚,无法无天,便是指挥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半年多时间以来,还是做了不少事的,收集许多官员的罪证,还为国库添了不少进账,景泰帝对他赞誉颇高,他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像今天这样,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还是头一遭。
便是以前最混账的时候,景泰帝也没有大肆责骂他。
“混账!你们二人都是混账!”景泰帝很激动,面色泛起几分不健康的潮红,指着元祐和潘斌大骂,尤其元祐,首当其冲,压根不敢抬头。
天子之怒,如泰山压顶,元祐和潘斌已吓得面如土色。
“臣死罪!伏请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元祐不敢说话,还是潘斌斗胆进言。
“朕如何息怒?锦衣卫遍布天下,拥众十数万,今日竟让贼人宫前策马,皇门射箭,你等却拿他毫无办法,皇都禁宫啊!朕即位二十余载,何曾被人如此羞辱过?此辱不报,朕有何面目再为人君?”景泰帝几乎在咆哮,吓得殿内太监武士们纷纷下跪,颤栗不敢出声。
元祐和潘斌频频以头触地请罪,神色愈发惶恐不安。
该死的温如言!
元祐在心底咒骂了一声,他未进锦衣卫之前,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老大是温瑞安,锦衣卫的两位同知,也就是仅次于锦衣卫指挥使的两个都督,一个是温如言,另一个叫温衡,这两位都是温瑞安的养子,可以说,温瑞安只手遮天,这锦衣卫完全是他的。
温衡死后,元祐才成为同知,逐渐渗透锦衣卫内部,呈现一种半平衡的状态,但实际上,温瑞安在锦衣卫内部仍然是说一不二,有着绝对的权利。
现下温瑞安外出办事,就剩着他和温如言,原本今天进宫见驾的人应该是温如言,只是温如言率先领着人出去了。
锦衣卫总要有个人出来顶缸,除了他,别人也没资格了,所以纵然百般不情不愿,还是得硬着头皮进来文华殿面对如今暴躁的景泰帝。
元祐承受着景泰帝泰山压顶般的怒气,才知道自己被温如言坑了。
混蛋!
元祐低着头,努力地掩饰自己的情绪。
潘斌也好不到哪里去,打从接到城门被贼子挑衅一事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安排人全城搜捕,但到底还是丢了贼子的踪迹,他来了文华殿,又另外派了秦湛去处理这件事。
景泰帝骂够了,目光回到龙案上,案上端正摆放着一封贼人的书信,看到那封书信,景泰帝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如寒铁般冰冷。
贼人承天门前一箭投书,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脸上,景泰帝感到脸颊火辣辣的痛。
他甚至对自己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怀疑。
半年前,萧绵宸当着满朝文武之面,点出吏治中存在的多番弊端,开仓赈灾分明是惠民政策,却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层层剥削,真正到了灾民手中的物资,寥寥无几。
而之后查处贪墨官员,更是掀起了浩浩荡荡的风波,不少地方吏治几乎被全部翻盘,甚至还有在朝高官也被揪下马了。
那些都是他以为可以信任的,到头来,却落得这般光景。
吏治整顿不过半年时间,满朝文武,都被腥风血雨的味道给笼罩了,有人不动如山,有人却焦急如焚。
而很多人心里都非常明白,这次动荡不安还会延续下去,直到真正海晏河清。
即便会引出更多隐藏在波涛之下的黑暗,引发更大的波折,盛怒之下的景泰帝也不会就此罢手,更何况,这次的真正主导人还是一根尚未开窍的榆木疙瘩,就更不要想他会迂回婉转。
而景泰帝真正头疼的就是这里,查,恐有损国体,不查,难平民怨,但好在,真正走在前面的人是......靖王,皮糙肉厚的,打不坏,即便打坏了,也不那么心疼。
可即便是这样,他依旧难言愤怒。
自以为一手缔造出来的是盛世伟业,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他一耳光,朝野上下不仅有那么多贪墨官员,还有贼子竟敢如此挑衅皇权?
景泰帝真的很怀疑,他花了多年治下的江山......真的是盛世江山么?
“查!”景泰帝已是气极,惯是温和的面容近乎狰狞,冷冷地盯着元祐和潘斌,目光中透出的冷鸷令人不寒而栗,一字一句冷冷地说道:“你们两个听着,朕不管那些贼人下一步要做什么,也不管他们藏在哪个老鼠洞里,朕限你们十日......不,三日之内,把他们一个不剩地查出来,朕的刀已磨利擦亮,三日之后必要砍下人头,不是他们的,就是你们的!听明白了吗?”
元祐与潘斌暗暗头大,但圣上有令,做臣子的,哪敢不从?
“是,微臣遵旨!”二人以头抢地,接下了这个极为艰难的命令。
这一次,不是贼人死,就是他们死,都不需要权衡,自然只能选择贼人死了。
“滚!”
元祐和潘斌麻利地起身滚了。
退出了文华殿,不再被景泰帝的怒气笼着,两人才敢松一口气,但心里的大石头却并不能真正落下。
景泰帝登基二十余年,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人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过了天命之年,景泰帝原本阴鸷沉郁的脾性已经温和了许多,应该说很多年没有如此勃然怒过了,满朝文武都无法否认,景泰帝是个好皇帝,他勤勉政事,英明果决,更重要的是,他性情温和,很少红脸,更别提今日这般勃然大怒了。
景泰帝的面前,伏地跪着锦衣卫另一位同知元祐和顺天府府尹潘斌,二人姿势相同,以头触地却不敢发一言。
元祐背后冷汗涔涔。
虽然当了锦衣卫的同知,从三品,品阶并不算高,但权限却不低,而且又是天子本家人,更是深得信任,虽说平日里吊儿郎当,得过且过,完全将锦衣卫的工作当做混日子一样的混着,他背景深厚,无法无天,便是指挥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这半年多时间以来,还是做了不少事的,收集许多官员的罪证,还为国库添了不少进账,景泰帝对他赞誉颇高,他的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像今天这样,跪在地上不敢起来,还是头一遭。
便是以前最混账的时候,景泰帝也没有大肆责骂他。
“混账!你们二人都是混账!”景泰帝很激动,面色泛起几分不健康的潮红,指着元祐和潘斌大骂,尤其元祐,首当其冲,压根不敢抬头。
天子之怒,如泰山压顶,元祐和潘斌已吓得面如土色。
“臣死罪!伏请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元祐不敢说话,还是潘斌斗胆进言。
“朕如何息怒?锦衣卫遍布天下,拥众十数万,今日竟让贼人宫前策马,皇门射箭,你等却拿他毫无办法,皇都禁宫啊!朕即位二十余载,何曾被人如此羞辱过?此辱不报,朕有何面目再为人君?”景泰帝几乎在咆哮,吓得殿内太监武士们纷纷下跪,颤栗不敢出声。
元祐和潘斌频频以头触地请罪,神色愈发惶恐不安。
该死的温如言!
元祐在心底咒骂了一声,他未进锦衣卫之前,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老大是温瑞安,锦衣卫的两位同知,也就是仅次于锦衣卫指挥使的两个都督,一个是温如言,另一个叫温衡,这两位都是温瑞安的养子,可以说,温瑞安只手遮天,这锦衣卫完全是他的。
温衡死后,元祐才成为同知,逐渐渗透锦衣卫内部,呈现一种半平衡的状态,但实际上,温瑞安在锦衣卫内部仍然是说一不二,有着绝对的权利。
现下温瑞安外出办事,就剩着他和温如言,原本今天进宫见驾的人应该是温如言,只是温如言率先领着人出去了。
锦衣卫总要有个人出来顶缸,除了他,别人也没资格了,所以纵然百般不情不愿,还是得硬着头皮进来文华殿面对如今暴躁的景泰帝。
元祐承受着景泰帝泰山压顶般的怒气,才知道自己被温如言坑了。
混蛋!
元祐低着头,努力地掩饰自己的情绪。
潘斌也好不到哪里去,打从接到城门被贼子挑衅一事的消息便马不停蹄地安排人全城搜捕,但到底还是丢了贼子的踪迹,他来了文华殿,又另外派了秦湛去处理这件事。
景泰帝骂够了,目光回到龙案上,案上端正摆放着一封贼人的书信,看到那封书信,景泰帝的眼睛微微眯起,目光如寒铁般冰冷。
贼人承天门前一箭投书,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他脸上,景泰帝感到脸颊火辣辣的痛。
他甚至对自己多年的努力产生了怀疑。
半年前,萧绵宸当着满朝文武之面,点出吏治中存在的多番弊端,开仓赈灾分明是惠民政策,却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层层剥削,真正到了灾民手中的物资,寥寥无几。
而之后查处贪墨官员,更是掀起了浩浩荡荡的风波,不少地方吏治几乎被全部翻盘,甚至还有在朝高官也被揪下马了。
那些都是他以为可以信任的,到头来,却落得这般光景。
吏治整顿不过半年时间,满朝文武,都被腥风血雨的味道给笼罩了,有人不动如山,有人却焦急如焚。
而很多人心里都非常明白,这次动荡不安还会延续下去,直到真正海晏河清。
即便会引出更多隐藏在波涛之下的黑暗,引发更大的波折,盛怒之下的景泰帝也不会就此罢手,更何况,这次的真正主导人还是一根尚未开窍的榆木疙瘩,就更不要想他会迂回婉转。
而景泰帝真正头疼的就是这里,查,恐有损国体,不查,难平民怨,但好在,真正走在前面的人是......靖王,皮糙肉厚的,打不坏,即便打坏了,也不那么心疼。
可即便是这样,他依旧难言愤怒。
自以为一手缔造出来的是盛世伟业,可现实却狠狠地扇了他一耳光,朝野上下不仅有那么多贪墨官员,还有贼子竟敢如此挑衅皇权?
景泰帝真的很怀疑,他花了多年治下的江山......真的是盛世江山么?
“查!”景泰帝已是气极,惯是温和的面容近乎狰狞,冷冷地盯着元祐和潘斌,目光中透出的冷鸷令人不寒而栗,一字一句冷冷地说道:“你们两个听着,朕不管那些贼人下一步要做什么,也不管他们藏在哪个老鼠洞里,朕限你们十日......不,三日之内,把他们一个不剩地查出来,朕的刀已磨利擦亮,三日之后必要砍下人头,不是他们的,就是你们的!听明白了吗?”
元祐与潘斌暗暗头大,但圣上有令,做臣子的,哪敢不从?
“是,微臣遵旨!”二人以头抢地,接下了这个极为艰难的命令。
这一次,不是贼人死,就是他们死,都不需要权衡,自然只能选择贼人死了。
“滚!”
元祐和潘斌麻利地起身滚了。
退出了文华殿,不再被景泰帝的怒气笼着,两人才敢松一口气,但心里的大石头却并不能真正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