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金鹏道:“正是此理!松锦大战是明清两国一场事关生死的大决战,而它恰恰是由两座不起眼的孤城引起的,并发生在对清军有利的地域内,这足以看出发动这场战役的清朝是有预谋的,而明朝显然没有对两国的最终对决进行总体策划,完全是因为偶然事件仓促冒险,焉有不败之理?这次惨败使明朝输掉了最后的赌注,如今的面临的时局才会如此严峻。表面看来,这次战败是崇祯、洪承畴的过错,其实早在袁崇焕构筑宁锦防线时,就已经为这场惨败埋下了祸根。以清军的战力,未必就攻不下锦州和宁远,他们就是要采用围城打援的策略,攻明军所必救,一步步将明军诱出山海关加以分割消灭。这条宁锦防线已由防御清军进攻的坚盾,转变为绞死明军的套锁,实在是可悲可叹!大明朝所有的精锐军团几乎全部都是在这条防线外面被清军歼灭的,白白闲置了一条世界上最坚固之防线,真是愚不可及了!反观清军,数次入塞都没有强攻京城,是何等谨慎?双方统帅之高下显而易见了。”
段鸿羽道:“明朝现在势如累卵,已经无力回天了!”
上官金鹏道:“不然!明朝现今局面虽已大坏,可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南北二京尚在,只要收缩战线,好好守住山海关,清军便是再过一百年也攻不进来。明朝现今的国力,已根本无力应付两线作战,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只要朝廷肯用能臣,并非无力回天。”
段鸿羽道:“可现在朝廷里都在大谈议和,根本无人愿战!”
一听“议和”二字,上官金鹏勃然大怒:“议和一事决不可行。主和者皆可杀!议和是对民心士气的巨大打击。试想一下,敌人所以与你议和,就是因为根本无法灭亡你。如果它可以轻松获胜,是绝不会提出和议的。就像南宋与金的议和,就是因为金朝看到南宋义军强大,灭亡南宋已无可能,才接受了议和的条件。有好多不明真相的人竟把宋金议和都归功于秦桧,真是天大的误会。秦桧之于宋金和议,实无任何功劳。南宋和议的条件是无数义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殊死血战,金朝根本不会接受议和。是以,只有打出来的和平,绝无谈出来的和平。还有一点大家可能忘了,那便是棋局是由两个人下的,不可能只由一方任意而为。当年金朝最大的失策便是与南宋议和,没有集中全力灭亡南宋,最后才在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惨遭亡国下场。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英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的。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历史中汲取教训,敌人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金朝的前车之鉴尚可,有了金朝的教训,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行事手段,是绝不会放过大明朝的,必灭之而后快,是以和谈一途,实不可取。更重要的是,一旦议和,又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更加缺少同敌军一战的勇气,长此以往,就会使我国军心民心尽失。现今只有一条路,便是把那些主张议和者全部杀掉,任用忠勇敢战之人,做最后之努力。孤注一掷,死中求生,死为手段,生为目的,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段鸿羽本来想说服上官金鹏,让他加入义军,归到闯王的旗下,谁想不但没说服对方,反而险些被对方说服,暗道:“无论上官金鹏是敌是友,总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古人云‘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我不如拜他为师,也可长些见识!”便道:“先生学识过人,在下想拜先生为师,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上官金鹏大笑道:“老夫不过是胡言乱语,一个江湖游子哪敢乱谈时局?我也只敢在公子面前略谈一二,公子惊才绝艳,在下实不敢当!”
段鸿羽道:“先生不必过谦,在下只是随先生学习救国之法,实无另外企图!”
上官金鹏见段鸿羽诚心拜师,这才答应。段鸿羽行过拜师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上官金鹏的弟子。
此后几天,段鸿羽在飞蛾军中每日研读上官金鹏的著作,见识大有长进!在学习过程中,他越发感到担心,因为他发现上官金鹏并非像他想得那么简单,不管这些著作有没有道理,总之上官金鹏是个有想法的人,这套理论也很能蛊惑人心,有信仰的人不同于追求权势的人,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正因为信仰不同,飞蛾军和万刃山之间的一场血战将在所难免。每想到这些,段鸿羽就感到不寒而栗,他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军之间的桥梁,避免这场空前绝后的武林浩劫。
飞蛾军和官军对峙数日,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出击。这天晚上,段鸿羽正在睡梦中,忽听外面喊杀震天,他赶紧穿好衣服来到上官金鹏的帅帐中。只见飞蛾军众头领分列两行,静等上官金鹏的号令。段鸿羽问道:“先生,怎么回事?”
除上官虹英和林中笑外,飞蛾军上下对段鸿羽拜上官金鹏为师之事都大感怀疑,认为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此时见他发问,无不投来恶毒的目光。
上官金鹏道:“夏千寻他们仗着人多,已经杀进来了!”
段鸿羽道:“敌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
上官金鹏哼了一声道:“他们来了也好,省得我们去找他们了!”
便在这时,只听有人高声道:“上官金鹏,你这奸贼,还不出来受死?”声音落处,血里行针夏千寻率银枪骁将林凤亭、盖世三王旋风般杀到近前。这些人武功何等之高?上前阻挡的飞蛾军纷纷丧命!
上官金鹏率群雄走出帅帐,他吩咐飞蛾军退下,朗声道:“夏千寻,休得作恶!”
夏千寻停住身形道:“上官金鹏,你还不认输吗?”
上官金鹏笑道:“就你这区区鼠辈也敢出此狂言?”
段鸿羽道:“明朝现在势如累卵,已经无力回天了!”
上官金鹏道:“不然!明朝现今局面虽已大坏,可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南北二京尚在,只要收缩战线,好好守住山海关,清军便是再过一百年也攻不进来。明朝现今的国力,已根本无力应付两线作战,当前首要任务便是加快剿灭李自成、张献忠,只要朝廷肯用能臣,并非无力回天。”
段鸿羽道:“可现在朝廷里都在大谈议和,根本无人愿战!”
一听“议和”二字,上官金鹏勃然大怒:“议和一事决不可行。主和者皆可杀!议和是对民心士气的巨大打击。试想一下,敌人所以与你议和,就是因为根本无法灭亡你。如果它可以轻松获胜,是绝不会提出和议的。就像南宋与金的议和,就是因为金朝看到南宋义军强大,灭亡南宋已无可能,才接受了议和的条件。有好多不明真相的人竟把宋金议和都归功于秦桧,真是天大的误会。秦桧之于宋金和议,实无任何功劳。南宋和议的条件是无数义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的殊死血战,金朝根本不会接受议和。是以,只有打出来的和平,绝无谈出来的和平。还有一点大家可能忘了,那便是棋局是由两个人下的,不可能只由一方任意而为。当年金朝最大的失策便是与南宋议和,没有集中全力灭亡南宋,最后才在蒙古和南宋的夹攻下惨遭亡国下场。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英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的。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在历史中汲取教训,敌人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金朝的前车之鉴尚可,有了金朝的教训,以皇太极、多尔衮的行事手段,是绝不会放过大明朝的,必灭之而后快,是以和谈一途,实不可取。更重要的是,一旦议和,又会使人产生侥幸心理,更加缺少同敌军一战的勇气,长此以往,就会使我国军心民心尽失。现今只有一条路,便是把那些主张议和者全部杀掉,任用忠勇敢战之人,做最后之努力。孤注一掷,死中求生,死为手段,生为目的,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段鸿羽本来想说服上官金鹏,让他加入义军,归到闯王的旗下,谁想不但没说服对方,反而险些被对方说服,暗道:“无论上官金鹏是敌是友,总之是个了不起的人,古人云‘三人行,心有我师焉。’我不如拜他为师,也可长些见识!”便道:“先生学识过人,在下想拜先生为师,不知先生可否答应?”
上官金鹏大笑道:“老夫不过是胡言乱语,一个江湖游子哪敢乱谈时局?我也只敢在公子面前略谈一二,公子惊才绝艳,在下实不敢当!”
段鸿羽道:“先生不必过谦,在下只是随先生学习救国之法,实无另外企图!”
上官金鹏见段鸿羽诚心拜师,这才答应。段鸿羽行过拜师之礼,算是正式成为上官金鹏的弟子。
此后几天,段鸿羽在飞蛾军中每日研读上官金鹏的著作,见识大有长进!在学习过程中,他越发感到担心,因为他发现上官金鹏并非像他想得那么简单,不管这些著作有没有道理,总之上官金鹏是个有想法的人,这套理论也很能蛊惑人心,有信仰的人不同于追求权势的人,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正因为信仰不同,飞蛾军和万刃山之间的一场血战将在所难免。每想到这些,段鸿羽就感到不寒而栗,他真希望自己能成为两军之间的桥梁,避免这场空前绝后的武林浩劫。
飞蛾军和官军对峙数日,双方谁也不敢轻易出击。这天晚上,段鸿羽正在睡梦中,忽听外面喊杀震天,他赶紧穿好衣服来到上官金鹏的帅帐中。只见飞蛾军众头领分列两行,静等上官金鹏的号令。段鸿羽问道:“先生,怎么回事?”
除上官虹英和林中笑外,飞蛾军上下对段鸿羽拜上官金鹏为师之事都大感怀疑,认为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此时见他发问,无不投来恶毒的目光。
上官金鹏道:“夏千寻他们仗着人多,已经杀进来了!”
段鸿羽道:“敌军来势凶猛,不可力敌!”
上官金鹏哼了一声道:“他们来了也好,省得我们去找他们了!”
便在这时,只听有人高声道:“上官金鹏,你这奸贼,还不出来受死?”声音落处,血里行针夏千寻率银枪骁将林凤亭、盖世三王旋风般杀到近前。这些人武功何等之高?上前阻挡的飞蛾军纷纷丧命!
上官金鹏率群雄走出帅帐,他吩咐飞蛾军退下,朗声道:“夏千寻,休得作恶!”
夏千寻停住身形道:“上官金鹏,你还不认输吗?”
上官金鹏笑道:“就你这区区鼠辈也敢出此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