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皇城的积雪早在初阳出现之前已经被清扫得干干净净,皇宫静悄悄,比初阳更早照亮皇宫午门的,却是早早来候着午门钟鼓声等着上早朝的百官扈从所携的风灯烛笼。
通往太极殿的御道,积雪几乎没有沾留白玉地砖而化雪的机会,时刻都被侯在旁边的内侍省太监清理得干干净净,古朝儒圣曾有言,御道就是青国的血管,朝议就是青国的心脏,理政天下的百官就是担负着输送天下生气的鲜血。
而整个青国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是由这条御道,由这些往返紫禁城的朝廷百官来完成,百官议朝政,把国之躯干政事民事上的沉珂理清,废进鲜出,最后把议出来的新政活力由万千官吏带向青国四方。
所以这条御道,从这圣言一出之后,纤尘不染就成了内侍省宦官的首条奉律铁律,御道上每留下一根枯枝一段叶梗,宫廷内侍省必滚落数棵太监人头。
走在御道上的管平无端端地想起这段关于御道的典故,心里默默地数着步子,暗暗自嘲虽然自己是一个文官,但走在这御道上,脚下可是一步一人头。
今日的早朝,众官眼圈果然黑影重重,满殿飘散的都是众官身上浓浓的颜顺堂所出品保颜膏的味道。
一轮简化的叩拜礼仪过后,管平起身,不经意地撩了一眼龙椅上那模糊的身影,然后视线再移向御前座下神采奕奕环视众官的太子,不露痕迹地眯眯眼。
今日朝,风波必起于太子,浪头所拍的只有管平,等下的朝议,龙椅上的‘皇上’可是帮不到管平半分的。
管平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是何场景,太子授意下的众官会奏上何种谏言,朝议结束后又会定出什么章程条疏圣旨。
这些熟悉的桥段,在朝会还没开始的时候管平都已经看到了结果。
管平没由来又想起那条御道,若是心脏内挤出的都是污血,那条血管再干净又能有什么用。
接下来司礼监太监一阵唱喏,朝会正式开始。
果然不出管平所料,今朝首议的就是昨夜的格杀令。
格杀令,令起国师,令下京都守备司,管平补押的印鉴。
国师有青帝手旨,京都守备使方飞烬依旨行事,本没有错,但管平那份可签可不签的提高戒严等级公文,就逃不过御史的火眼金睛,被逐字逐字地揪出来,一通深挖。
临急草拟的公文,又哪里经得起这样找茬,很快弹劾的罪状就被一人一言给补齐。
管平不动声色,知道这只是太子准备的开胃菜,为的是要先压一压管平之势,为后续的大动作布局。
管平不辩不言,自有旗下门生开口与御史争声,有那太昌寺武僧的暴戾抗禁令事实摆着,管平的公文没有致命问题。再加上青国佛门势弱,对朝堂的渗透不深,也没有哪个高官肯下死力去为那已成残骨的僧众争一争正义,最终这一顿弹劾的口水仗也就热热闹闹地以下次令下需慎行的评语而结束。
接下来,果然不再有任何过度环节,甚至连北林道边防过冬要务都跳过,太子方干脆利落地切入主题,直接进入今日朝议的重头戏。
打头的当然是太子最为器重,自认日后将为太子扛鼎内阁的韦直韦大人。
都察院左都御史韦直,对龙椅一礼,长身而出,以他那独有的唱腔,向‘青帝’汇报了一轮天河路九号重案专案组最近的成果,着重提到专案组下江南事件,以及所有的人证物证罪证经过三司共审,已经走完整个定罪流程。
至此,二皇子谋逆案,正式经由三司专案组提上朝议,成了众官不能再躲避的头等要事。
韦直客观公正地把此案所有细节与精准数据一条条摆出来,细细地讲述了个半时辰。
在这个半时辰内,大殿之内静悄悄,仅回荡着韦直字正腔圆急缓有致的陈词唱腔。
真不愧是都御史,此刻韦直的风仪足以列入礼部教典。
殿上静悄悄,殿下众人却是百官一面,眼观鼻鼻观心,如泥壁画像纹丝不动,呼吸都似冻结。
谁敢乱动?
这可是青国数十年来的头等大事,嫡争,帝争,党争!
大战正在掀开帷幕!
殿内群臣,谁不暗自提起精神,准备归位落格,加入此次大战?
韦直一字一顿,呈情完毕,复再一礼,并无多加言语,归位。
韦直归位,太子一系没给其他人插话询问的机会,马上就有一个大嗓门跳出来接上韦直的戏份。
“此案证据确凿,微臣冒死直谏,此行为按青律当判叛国之罪,此时二皇子失踪定是被奸人迫害,微臣认为谋逆之首恶当诛,乱事用重典!当务之急需立刻下旨,把江南道镇军肃清涤荡一遍,把镇军守备林庭总兵等谋逆之罪臣立刻押回京都午门,斩!这样才能救二皇子和青国于危难之中。”
这首先跳出来的大嗓门,就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旭,都察院第一副手,正二品的老御史。
御史监察百官言行政行,遇不平则鸣,王旭王老御史此时的声音之大,大得连管平厚厚涂在眼袋上的保颜膏都震掉几层。
这个右都御史一站出来,为太子发声,众官才在心底哗然,没想到一直表现得和韦直这个左都御史针锋相对的右都御史,居然也与韦直同为太子的袖中人,这王老…真是老戏骨啊,感情这么多年来,这老都御史与韦直在朝堂上的争执全都是戏啊。
都察院如太子御用茅厕,太子袖底下最臭最硬的那些梗骨之臣都往那个部门丢,这是近来百官之间悄悄流传的笑言,此刻管平却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管平再次眯眯眼,瞬间殿内的满堂紫袍绯袍,依官衔排得横平竖直的朝官,都似一颗颗悬于虚空纵横十九道之上的棋子。
随着众官相继站台亮相,这些棋子也逐渐落格。
都察院明显已入袖东宫,太子先入一子。
礼部尚书牛弘,紧接王旭之后,昂首一步跨出,沉声论辩,太子再落一子。
大理寺费墨,一个本应年老致仕的老滑头,尾随牛弘站了出来,太子再落一子。
兵部侍郎樊减,稍有犹豫,最终还是抱拳,踏出队列,太子再落一子。
户部左侍郎,一甩宽袍,迈前一步,太子再落一子。
……
朝堂六部,有三部副官挺身发声,五部尚书皆垂眉定神不发一言,不愿站位回子,管平不再费神去数后面陆续站出的牵线傀儡,双目由眯缝至完全闭合。
满堂皆是太子棋……
满殿仅余东宫落子声……
通往太极殿的御道,积雪几乎没有沾留白玉地砖而化雪的机会,时刻都被侯在旁边的内侍省太监清理得干干净净,古朝儒圣曾有言,御道就是青国的血管,朝议就是青国的心脏,理政天下的百官就是担负着输送天下生气的鲜血。
而整个青国心脏的每一次搏动,都是由这条御道,由这些往返紫禁城的朝廷百官来完成,百官议朝政,把国之躯干政事民事上的沉珂理清,废进鲜出,最后把议出来的新政活力由万千官吏带向青国四方。
所以这条御道,从这圣言一出之后,纤尘不染就成了内侍省宦官的首条奉律铁律,御道上每留下一根枯枝一段叶梗,宫廷内侍省必滚落数棵太监人头。
走在御道上的管平无端端地想起这段关于御道的典故,心里默默地数着步子,暗暗自嘲虽然自己是一个文官,但走在这御道上,脚下可是一步一人头。
今日的早朝,众官眼圈果然黑影重重,满殿飘散的都是众官身上浓浓的颜顺堂所出品保颜膏的味道。
一轮简化的叩拜礼仪过后,管平起身,不经意地撩了一眼龙椅上那模糊的身影,然后视线再移向御前座下神采奕奕环视众官的太子,不露痕迹地眯眯眼。
今日朝,风波必起于太子,浪头所拍的只有管平,等下的朝议,龙椅上的‘皇上’可是帮不到管平半分的。
管平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是何场景,太子授意下的众官会奏上何种谏言,朝议结束后又会定出什么章程条疏圣旨。
这些熟悉的桥段,在朝会还没开始的时候管平都已经看到了结果。
管平没由来又想起那条御道,若是心脏内挤出的都是污血,那条血管再干净又能有什么用。
接下来司礼监太监一阵唱喏,朝会正式开始。
果然不出管平所料,今朝首议的就是昨夜的格杀令。
格杀令,令起国师,令下京都守备司,管平补押的印鉴。
国师有青帝手旨,京都守备使方飞烬依旨行事,本没有错,但管平那份可签可不签的提高戒严等级公文,就逃不过御史的火眼金睛,被逐字逐字地揪出来,一通深挖。
临急草拟的公文,又哪里经得起这样找茬,很快弹劾的罪状就被一人一言给补齐。
管平不动声色,知道这只是太子准备的开胃菜,为的是要先压一压管平之势,为后续的大动作布局。
管平不辩不言,自有旗下门生开口与御史争声,有那太昌寺武僧的暴戾抗禁令事实摆着,管平的公文没有致命问题。再加上青国佛门势弱,对朝堂的渗透不深,也没有哪个高官肯下死力去为那已成残骨的僧众争一争正义,最终这一顿弹劾的口水仗也就热热闹闹地以下次令下需慎行的评语而结束。
接下来,果然不再有任何过度环节,甚至连北林道边防过冬要务都跳过,太子方干脆利落地切入主题,直接进入今日朝议的重头戏。
打头的当然是太子最为器重,自认日后将为太子扛鼎内阁的韦直韦大人。
都察院左都御史韦直,对龙椅一礼,长身而出,以他那独有的唱腔,向‘青帝’汇报了一轮天河路九号重案专案组最近的成果,着重提到专案组下江南事件,以及所有的人证物证罪证经过三司共审,已经走完整个定罪流程。
至此,二皇子谋逆案,正式经由三司专案组提上朝议,成了众官不能再躲避的头等要事。
韦直客观公正地把此案所有细节与精准数据一条条摆出来,细细地讲述了个半时辰。
在这个半时辰内,大殿之内静悄悄,仅回荡着韦直字正腔圆急缓有致的陈词唱腔。
真不愧是都御史,此刻韦直的风仪足以列入礼部教典。
殿上静悄悄,殿下众人却是百官一面,眼观鼻鼻观心,如泥壁画像纹丝不动,呼吸都似冻结。
谁敢乱动?
这可是青国数十年来的头等大事,嫡争,帝争,党争!
大战正在掀开帷幕!
殿内群臣,谁不暗自提起精神,准备归位落格,加入此次大战?
韦直一字一顿,呈情完毕,复再一礼,并无多加言语,归位。
韦直归位,太子一系没给其他人插话询问的机会,马上就有一个大嗓门跳出来接上韦直的戏份。
“此案证据确凿,微臣冒死直谏,此行为按青律当判叛国之罪,此时二皇子失踪定是被奸人迫害,微臣认为谋逆之首恶当诛,乱事用重典!当务之急需立刻下旨,把江南道镇军肃清涤荡一遍,把镇军守备林庭总兵等谋逆之罪臣立刻押回京都午门,斩!这样才能救二皇子和青国于危难之中。”
这首先跳出来的大嗓门,就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旭,都察院第一副手,正二品的老御史。
御史监察百官言行政行,遇不平则鸣,王旭王老御史此时的声音之大,大得连管平厚厚涂在眼袋上的保颜膏都震掉几层。
这个右都御史一站出来,为太子发声,众官才在心底哗然,没想到一直表现得和韦直这个左都御史针锋相对的右都御史,居然也与韦直同为太子的袖中人,这王老…真是老戏骨啊,感情这么多年来,这老都御史与韦直在朝堂上的争执全都是戏啊。
都察院如太子御用茅厕,太子袖底下最臭最硬的那些梗骨之臣都往那个部门丢,这是近来百官之间悄悄流传的笑言,此刻管平却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管平再次眯眯眼,瞬间殿内的满堂紫袍绯袍,依官衔排得横平竖直的朝官,都似一颗颗悬于虚空纵横十九道之上的棋子。
随着众官相继站台亮相,这些棋子也逐渐落格。
都察院明显已入袖东宫,太子先入一子。
礼部尚书牛弘,紧接王旭之后,昂首一步跨出,沉声论辩,太子再落一子。
大理寺费墨,一个本应年老致仕的老滑头,尾随牛弘站了出来,太子再落一子。
兵部侍郎樊减,稍有犹豫,最终还是抱拳,踏出队列,太子再落一子。
户部左侍郎,一甩宽袍,迈前一步,太子再落一子。
……
朝堂六部,有三部副官挺身发声,五部尚书皆垂眉定神不发一言,不愿站位回子,管平不再费神去数后面陆续站出的牵线傀儡,双目由眯缝至完全闭合。
满堂皆是太子棋……
满殿仅余东宫落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