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玉山行宫已经十天了。
索性行宫里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便。薛尚宫倒是一直神采奕奕地到处忙碌着,有时候半天都见不到她的身影。阿和有些好奇,这行宫这点儿的地方,离京里还有几十里的路程,薛尚宫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这几日,唐尚仪已经行宫内外的人都盘点得清清楚楚,偶尔宫里来人了,她还能跟人家攀谈几句,也套出了不少消息来。
“公主离宫之后,陛下罢朝了三日。豫王殿下亲自去劝解,陛下这才答应了上朝。”
“前日东宫萧皇后生日,宫里摆家宴庆祝,陛下过去只坐了坐就走了。听说陛下都避着太后宫的人,也不去给太后娘娘请安,连同东宫和南宫也都疏远了。”
“听说陛下已经正式拒绝了伪帝的国书,还接纳了一船从江南躲战乱逃出来的难民。江阴军和淮南军已经正式起兵,旗号‘靖难’。山阳军和湘西军又交锋了两次,听说互有折损,现在都在按兵不动。如今湘西军若能和江阴军、淮南军平定伪帝之乱,那么京师光复指日可待啊。”
阿和却没有这么乐观,人多不一定能够得胜,如今山阳军也是背水一战,定然会抵死战斗。湘西、淮南、江阴三军若不能号令,相互扶持,只怕会被山阳军一一瓦解,失去优势。
当下最重要的,一是推举出能号令三军的主帅人物,二是找到失踪的太子瑄和乔皇后,有他们在,军心民心就更加稳固。
阿和站在山边,眺望着南方,那里是她的故土。她甚至曾想,放弃所有的身份,只以阿和之名回到吴国,去参与这场靖难之役。
失去了元坤、失去了泰成皇后之名,她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呢?
太后称她为悯妃,是想让大家都看看,失势的和亲公主到底有多么可怜?
所幸,行宫里没人叫她悯妃。之前应她的旨意得以留下的官婢,此时都已经成了行宫的使女,她们感念阿和的恩德,也跟着吴国的宫女们一起,称她为“公主”。
阿芷因为跟她在汉东时的交情,偶尔会开玩笑称呼她为“阿泰”。这倒让阿和想起之前在汉东时的时光。
因为聪明好学,阿芷已经是这些使女当中的领班人物了。家里的变故连连,阿芷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她时不时地陪着阿和在宫内到处走动散心,并不询问宫中的事,反而经常说起汉东的许多故事给她听。
这样的日子并不难过,甚至有些太过逍遥惬意。
不知道拒绝国书之后,吴国那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听说前日陛下去慈心宫请安,太后娘娘说了几句什么,陛下当场就顶撞了回去。哎,据说是想给陛下选一位北宫皇后,陛下却说如今四宫已满,再册立就只是册立中宫皇后。然而泰成皇后去了宫外静养,册立之事要等她回宫后再说。太后娘娘气得要去宗庙呢。”
“去宗庙?”阿和反问道,心中有些不安。宗庙意味着太后想动用皇室宗亲的势力,逼迫元坤就范。
阿和心中惴惴不安起来,自己失去皇后之位不算什么。但若是元坤失去了帝位,那会意味着什么呢?
豫王元祥最近简直操碎了心。
从来都是他胡闹,他敬爱的皇兄管教他、训斥他,如今就像反过来了一样。皇兄忽然使起了性子,一连几日不肯上朝,每天都坐在泰成宫里发呆。不,泰成宫的牌匾已经换下来了。宫里除了几个看守的内侍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就好像回到了阿和嫁过来之前的北宫。皇兄却每日沉默地坐在那个小书房里,直到他闯了进去,兄弟俩大吵了一架,皇兄这才算是有了点精神。
说到阿和,元祥心里也是十分挂念的。豫王府得到消息时,他马上快马去追,没想到还是没有赶上,泰成宫的队伍已经出了京城。他只能折回去,想请皇兄出面,接回阿和。他本以为阿和出宫只是权宜之计,后来听说了懿旨的内容,才知道母后这是动了真格了。
自己的母后萧太后,元祥敬佩自己的母亲当时从地位并不算高的皇商之女,能费尽手腕,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后之位,保住了他皇兄的储君身份。然而在这背后,萧氏家族的扩张,对朝政的干涉和各种特权,已经让皇兄在理政之时感到处处被掣肘。
他散漫任性惯了,不懂什么外戚、世家、寒门和宗室的利益什么的。他只知道对的就是对的,错了便是错了,他喜欢的就会偏袒,他讨厌的就去捉弄。混世小魔王豫王爷的脾气就是这么简单。
还是在去了汉东之后,元祥对自己的身份和作为重新审视了起来。元坤对他说,欲整治朝纲,须先从宗室和外戚下手,这样一视同仁,才能震慑文武百官,整肃纲纪。
所以元坤先动手收拾了汉东第一家的魏王,回来便想收拢对外戚的特权。
未料想,吴国大乱,两国互市难以维持,世族利益受损,反弹强烈,甚至阿和都被贬出宫。
他对此是十分不平的,也对皇兄与阿和的处境感同身受。换作自己,心爱之人被自己的母后赶走了,他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难了,元祥打算最近这几年都不要娶王妃了。
今日进宫是母后召见,他刚安慰了皇兄,今天大概该去安抚一下母后了。元祥在宫门外重重地叹一口气,真怀念以前自己可以放肆任性的日子。
人长大了,就该负起责任,不能随意任性了。
给母后问了安,太后拉着他的手到近前,屏退了其他人,道:“祥儿,先帝这么多孩子当中,最疼爱的就是你和你皇兄了。母后耗尽心力来保你们兄弟,如今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你皇兄居然为了一个和亲女子来跟母后吵闹,真是枉费了母后的一片心意。”
元祥劝道:“母后别伤心。吴国这事也是暂时的,以后等两国平静了,一切都会照旧的。到时候将泰成皇后接回宫,皇兄自然不敢再跟母后顶撞,肯定会跟您来请罪的。”
他皇兄是九五之尊也没办法,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再有理也成了忤逆不孝。为人子女,就是在父母面前输了一筹。
太后道:“说起来,先帝在世时,时常夸你聪明,年幼的皇子中最看重的就是你了。你皇兄胜在年长,要不然呐……如今你也长大了懂事了,应该懂得为母后和皇兄分忧了,对不对?”
元祥不明就里:“请母后明言,儿臣应该怎样做才能为母后和皇兄分忧?”
太后笑道:“你皇兄没有子嗣,对后宫也淡漠得很,唯独宠爱那个吴国公主。如今悯妃已经出宫,你皇兄又不愿意再选后妃,哀家就想啊……你也长大了,该给你选妃了。”
元祥猛地跳了起来,连连摇头道:“不了不了。儿臣还小,还不急着成亲!”
“你还小什么?先帝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立了三宫皇后。祥儿,你听母后说,要是你立了王妃,王妃生下了世子,母后就有办法让你皇兄立你为皇太弟!”
元祥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母后的想法:母后嫌皇兄不再言听计从了,便要他取而代之。
元祥正色说道:“母后,皇兄还年轻,以后定会有皇嗣诞生。儿臣自幼性子莽撞,实在不是当君主的料子。儿臣只想辅佐皇兄,为我大燕社稷尽力。”
太后摇头道:“他痴迷于那个和亲女子,对母后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哀家对你皇兄已经失望透了。他甚至还要裁减萧氏商船的规模,将功臣的家产没入国库!他也不想想,当年是谁力保他登上的皇位!祥儿,若不是逼不得已,母后也不愿意让你兄弟反目,只是如果你皇兄还这么胡来,世家们拥立别的宗室,母后连你兄弟二人都保不住了。你登基称帝,至少会善待你皇兄对不对?”
元祥哑口无言,没想到母后已经算计到了这一步。
“祥儿,母后会为你选出色的世家女子当王妃,以后你登基了可以再选喜欢的女子进后宫。只要你先于你皇兄生下世子,哀家就有办法让你登基……”
元祥胸中一片冰冷,他闭上眼,想起了在汉东微服私访时众人的其乐融融,想到了北宫之中皇兄寂寥的身影,想到了泰成皇后被逐出京城时远远消失的车队。他忽然抬起头,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太后从没见过儿子露出这样的笑容,顿时止住了话头,怔怔地看着他。
元祥笑道:“母后想为儿子选妃,可以,儿子心中有个人选。若是娶她,儿子倒愿意跟皇兄去争一争皇位。”
太后大喜:“说来听听。”
“我要和亲公主,悯妃,我要阿和。”元祥大笑了起来,看着母后脸上又是惊讶又是恼怒的表情。“你……你居然……你们兄弟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偏偏是那个南方嫁来的丫头!”在太后的咒骂声中,他潇洒地行了一礼,然后离开了宫廷。
元祥回到王府,立刻吩咐白理准备远行的行李,留下两份书信,一封要交到玉山行宫,另一封要幕僚亲手转交给元坤。
他和白理两人背上行囊,换上普通的布衣,骑上快马,离京而去。
白理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元祥边走边解释,说到选妃的事时,白理大吃一惊,问道:“你真是这么说的?可当真?”
元祥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别误会,我那是为了气一气老太太,并不是真想娶阿和。”就算是我想娶,阿和肯定也不会嫁给我。元祥心想,皇兄要是知道了也会恨死他的。皇兄恨他,阿和也不理他,那多不好玩啊。
白理擦擦汗,对元祥竖起一只大拇指,道:“小王爷,你够爷们!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么有胆的事,既有仁义之名,又不失风流,白理服了!”
元祥大笑,得意道:“那是,小爷我是谁?让我受制于人,乖乖地听从摆布,我还不如去做一介布衣平民。”
白理道:“那咱们现在去哪儿?总不是真去做平民吧?”
元祥指了指南方,说道:“去吴国。在吴国没人认识我,我也不是王爷。咱们去会一会山阳军,看看那个伪帝到底有什么能耐。再给阿和的家人报个平安。对了,知道周尚仪去哪儿了嘛?咱们还可以去找她当向导。”
白理暗自佩服起来,人家吴国正在内乱,听小王爷的口气倒像是去郊游。事到如今,他也只能作陪。
“你就不怕宫里的人找你?”
“我现在就怕他们找到我。”元祥笑道,“找不到我,不知道我的下落,他们就不敢去动我皇兄。我不在,皇兄就安全了。”
索性行宫里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便。薛尚宫倒是一直神采奕奕地到处忙碌着,有时候半天都见不到她的身影。阿和有些好奇,这行宫这点儿的地方,离京里还有几十里的路程,薛尚宫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这几日,唐尚仪已经行宫内外的人都盘点得清清楚楚,偶尔宫里来人了,她还能跟人家攀谈几句,也套出了不少消息来。
“公主离宫之后,陛下罢朝了三日。豫王殿下亲自去劝解,陛下这才答应了上朝。”
“前日东宫萧皇后生日,宫里摆家宴庆祝,陛下过去只坐了坐就走了。听说陛下都避着太后宫的人,也不去给太后娘娘请安,连同东宫和南宫也都疏远了。”
“听说陛下已经正式拒绝了伪帝的国书,还接纳了一船从江南躲战乱逃出来的难民。江阴军和淮南军已经正式起兵,旗号‘靖难’。山阳军和湘西军又交锋了两次,听说互有折损,现在都在按兵不动。如今湘西军若能和江阴军、淮南军平定伪帝之乱,那么京师光复指日可待啊。”
阿和却没有这么乐观,人多不一定能够得胜,如今山阳军也是背水一战,定然会抵死战斗。湘西、淮南、江阴三军若不能号令,相互扶持,只怕会被山阳军一一瓦解,失去优势。
当下最重要的,一是推举出能号令三军的主帅人物,二是找到失踪的太子瑄和乔皇后,有他们在,军心民心就更加稳固。
阿和站在山边,眺望着南方,那里是她的故土。她甚至曾想,放弃所有的身份,只以阿和之名回到吴国,去参与这场靖难之役。
失去了元坤、失去了泰成皇后之名,她为什么还要留在这里呢?
太后称她为悯妃,是想让大家都看看,失势的和亲公主到底有多么可怜?
所幸,行宫里没人叫她悯妃。之前应她的旨意得以留下的官婢,此时都已经成了行宫的使女,她们感念阿和的恩德,也跟着吴国的宫女们一起,称她为“公主”。
阿芷因为跟她在汉东时的交情,偶尔会开玩笑称呼她为“阿泰”。这倒让阿和想起之前在汉东时的时光。
因为聪明好学,阿芷已经是这些使女当中的领班人物了。家里的变故连连,阿芷也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她时不时地陪着阿和在宫内到处走动散心,并不询问宫中的事,反而经常说起汉东的许多故事给她听。
这样的日子并不难过,甚至有些太过逍遥惬意。
不知道拒绝国书之后,吴国那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听说前日陛下去慈心宫请安,太后娘娘说了几句什么,陛下当场就顶撞了回去。哎,据说是想给陛下选一位北宫皇后,陛下却说如今四宫已满,再册立就只是册立中宫皇后。然而泰成皇后去了宫外静养,册立之事要等她回宫后再说。太后娘娘气得要去宗庙呢。”
“去宗庙?”阿和反问道,心中有些不安。宗庙意味着太后想动用皇室宗亲的势力,逼迫元坤就范。
阿和心中惴惴不安起来,自己失去皇后之位不算什么。但若是元坤失去了帝位,那会意味着什么呢?
豫王元祥最近简直操碎了心。
从来都是他胡闹,他敬爱的皇兄管教他、训斥他,如今就像反过来了一样。皇兄忽然使起了性子,一连几日不肯上朝,每天都坐在泰成宫里发呆。不,泰成宫的牌匾已经换下来了。宫里除了几个看守的内侍以外几乎什么都没有了,就好像回到了阿和嫁过来之前的北宫。皇兄却每日沉默地坐在那个小书房里,直到他闯了进去,兄弟俩大吵了一架,皇兄这才算是有了点精神。
说到阿和,元祥心里也是十分挂念的。豫王府得到消息时,他马上快马去追,没想到还是没有赶上,泰成宫的队伍已经出了京城。他只能折回去,想请皇兄出面,接回阿和。他本以为阿和出宫只是权宜之计,后来听说了懿旨的内容,才知道母后这是动了真格了。
自己的母后萧太后,元祥敬佩自己的母亲当时从地位并不算高的皇商之女,能费尽手腕,一步一步走到了皇后之位,保住了他皇兄的储君身份。然而在这背后,萧氏家族的扩张,对朝政的干涉和各种特权,已经让皇兄在理政之时感到处处被掣肘。
他散漫任性惯了,不懂什么外戚、世家、寒门和宗室的利益什么的。他只知道对的就是对的,错了便是错了,他喜欢的就会偏袒,他讨厌的就去捉弄。混世小魔王豫王爷的脾气就是这么简单。
还是在去了汉东之后,元祥对自己的身份和作为重新审视了起来。元坤对他说,欲整治朝纲,须先从宗室和外戚下手,这样一视同仁,才能震慑文武百官,整肃纲纪。
所以元坤先动手收拾了汉东第一家的魏王,回来便想收拢对外戚的特权。
未料想,吴国大乱,两国互市难以维持,世族利益受损,反弹强烈,甚至阿和都被贬出宫。
他对此是十分不平的,也对皇兄与阿和的处境感同身受。换作自己,心爱之人被自己的母后赶走了,他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太难了,元祥打算最近这几年都不要娶王妃了。
今日进宫是母后召见,他刚安慰了皇兄,今天大概该去安抚一下母后了。元祥在宫门外重重地叹一口气,真怀念以前自己可以放肆任性的日子。
人长大了,就该负起责任,不能随意任性了。
给母后问了安,太后拉着他的手到近前,屏退了其他人,道:“祥儿,先帝这么多孩子当中,最疼爱的就是你和你皇兄了。母后耗尽心力来保你们兄弟,如今终于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你皇兄居然为了一个和亲女子来跟母后吵闹,真是枉费了母后的一片心意。”
元祥劝道:“母后别伤心。吴国这事也是暂时的,以后等两国平静了,一切都会照旧的。到时候将泰成皇后接回宫,皇兄自然不敢再跟母后顶撞,肯定会跟您来请罪的。”
他皇兄是九五之尊也没办法,遇到了自己的母亲,再有理也成了忤逆不孝。为人子女,就是在父母面前输了一筹。
太后道:“说起来,先帝在世时,时常夸你聪明,年幼的皇子中最看重的就是你了。你皇兄胜在年长,要不然呐……如今你也长大了懂事了,应该懂得为母后和皇兄分忧了,对不对?”
元祥不明就里:“请母后明言,儿臣应该怎样做才能为母后和皇兄分忧?”
太后笑道:“你皇兄没有子嗣,对后宫也淡漠得很,唯独宠爱那个吴国公主。如今悯妃已经出宫,你皇兄又不愿意再选后妃,哀家就想啊……你也长大了,该给你选妃了。”
元祥猛地跳了起来,连连摇头道:“不了不了。儿臣还小,还不急着成亲!”
“你还小什么?先帝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立了三宫皇后。祥儿,你听母后说,要是你立了王妃,王妃生下了世子,母后就有办法让你皇兄立你为皇太弟!”
元祥听到这里,总算是明白了母后的想法:母后嫌皇兄不再言听计从了,便要他取而代之。
元祥正色说道:“母后,皇兄还年轻,以后定会有皇嗣诞生。儿臣自幼性子莽撞,实在不是当君主的料子。儿臣只想辅佐皇兄,为我大燕社稷尽力。”
太后摇头道:“他痴迷于那个和亲女子,对母后的话完全不放在心上。哀家对你皇兄已经失望透了。他甚至还要裁减萧氏商船的规模,将功臣的家产没入国库!他也不想想,当年是谁力保他登上的皇位!祥儿,若不是逼不得已,母后也不愿意让你兄弟反目,只是如果你皇兄还这么胡来,世家们拥立别的宗室,母后连你兄弟二人都保不住了。你登基称帝,至少会善待你皇兄对不对?”
元祥哑口无言,没想到母后已经算计到了这一步。
“祥儿,母后会为你选出色的世家女子当王妃,以后你登基了可以再选喜欢的女子进后宫。只要你先于你皇兄生下世子,哀家就有办法让你登基……”
元祥胸中一片冰冷,他闭上眼,想起了在汉东微服私访时众人的其乐融融,想到了北宫之中皇兄寂寥的身影,想到了泰成皇后被逐出京城时远远消失的车队。他忽然抬起头,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容。
太后从没见过儿子露出这样的笑容,顿时止住了话头,怔怔地看着他。
元祥笑道:“母后想为儿子选妃,可以,儿子心中有个人选。若是娶她,儿子倒愿意跟皇兄去争一争皇位。”
太后大喜:“说来听听。”
“我要和亲公主,悯妃,我要阿和。”元祥大笑了起来,看着母后脸上又是惊讶又是恼怒的表情。“你……你居然……你们兄弟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偏偏是那个南方嫁来的丫头!”在太后的咒骂声中,他潇洒地行了一礼,然后离开了宫廷。
元祥回到王府,立刻吩咐白理准备远行的行李,留下两份书信,一封要交到玉山行宫,另一封要幕僚亲手转交给元坤。
他和白理两人背上行囊,换上普通的布衣,骑上快马,离京而去。
白理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元祥边走边解释,说到选妃的事时,白理大吃一惊,问道:“你真是这么说的?可当真?”
元祥笑道:“当然是真的!不过你别误会,我那是为了气一气老太太,并不是真想娶阿和。”就算是我想娶,阿和肯定也不会嫁给我。元祥心想,皇兄要是知道了也会恨死他的。皇兄恨他,阿和也不理他,那多不好玩啊。
白理擦擦汗,对元祥竖起一只大拇指,道:“小王爷,你够爷们!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么有胆的事,既有仁义之名,又不失风流,白理服了!”
元祥大笑,得意道:“那是,小爷我是谁?让我受制于人,乖乖地听从摆布,我还不如去做一介布衣平民。”
白理道:“那咱们现在去哪儿?总不是真去做平民吧?”
元祥指了指南方,说道:“去吴国。在吴国没人认识我,我也不是王爷。咱们去会一会山阳军,看看那个伪帝到底有什么能耐。再给阿和的家人报个平安。对了,知道周尚仪去哪儿了嘛?咱们还可以去找她当向导。”
白理暗自佩服起来,人家吴国正在内乱,听小王爷的口气倒像是去郊游。事到如今,他也只能作陪。
“你就不怕宫里的人找你?”
“我现在就怕他们找到我。”元祥笑道,“找不到我,不知道我的下落,他们就不敢去动我皇兄。我不在,皇兄就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