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不明势力自从伏击陷害弥勒会不成之后,就再未出现,相信他们应该与中信甚至明家没有真正的生死之仇,这样的话,排除之后,就剩下弥勒会了!”刘大夏继续道。
这下,陆明远倒没有再行补充,反而是低头沉思,仿佛有些问题没有想清楚一般。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这番分析却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明有仁听得寒毛都竖起来了。
相应地,他感到了深深的伤害,毕竟,平日里相处中还不觉得什么,现在通过此番分析,这些智计过人的妖孽居然能够将人心算到这么深,相形之下,自己又要如何在这京师之中立足呢?
当然,这些只是他心中的想法,绝不会说出来的!
明中信缓缓点点头,认可了刘大夏的说法。
而陆明远却是依旧沉思,并不接话茬,甚至根本就如同没有听到一般。
“对了,那与李士实平起平座之人又是何人呢?”明有仁问出了一句。
这话一问出口,瞬间,气氛为之一凝,是啊,此人究竟是何人,能够在弥勒会中任如此高职,还与二品大员李士实平起平座,这人在弥勒会中的身份又是如何的高绝?又是如何重要?这个问题,令他们心中胆寒。
明中信、刘大夏、福伯纷纷闭口不言,陷入沉思。
他们也不敢随意开口啊!毕竟,此事事关重大,不由得,大家将目光投向石文义。
“诸位,”石文义苦笑一声,一抱拳,“大家不要这般看我,就连李士实我现在都没有把握能够查出端倪,更何况是这弥勒会暗中的高层!”
不过,就在他话说出口的一瞬间,明中信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怎么?中信你有所发现了?”石文义正好看到明中信眼中的亮芒,连忙追问道。
一瞬间,大家皆看向明中信,希望他有所见地。
就连陆明远也抬头看向明中信。
“这?”明中信沉吟片刻,缓缓道,“我怀疑,这李士实与那弥勒会之前逃走的余孽有关。”
说着,他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我认为,这可能与那萧府中消失的贼人有关!”
什么?大家懵了,这句话可大了。如果这李士实与之前在京师搞风搞雨的弥勒会贼人有关,那么,这事只怕真的要捅破天了啊!咱们要如何应对呢?
“中信,从今天开始,你只怕真得随时小心了!”陆明远开口了。
“陆先生指教!”明中信连忙躬身道。
“中信啊!”陆明远深深看了他一眼,“如今情势危及,你已经触及到了弥勒会的底线了!”
明中信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若有所思道,“您是说,那些证据本来是弥勒会针对我,要将我置于死地的铁证?”
陆明远苦笑一声,“不错,如果单纯是那贼人刺杀于你,我还不是很担心!但是,如今居然运用到了朝堂之中的势力对付于你,这就说明,你已经真正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后,必将数管齐下,务必要制你于死地啊!这下,麻烦了!”
“陆先生多虑了,如果是之前没有暴露意图之时,中信也许还担心,但现在既然他们已经将目的暴露,那中信却还真心不怕了!”明中信却是笑笑,沉声道。
陆明远一皱眉,但看着满脸自信的明中信,却也不再说什么。
“中信,切不可大意,你不知晓,朝堂势力如果发动起来,只怕还真心不是那些刺杀所能比拟的!”刘大夏却是有些急切道。
“是啊!”明有仁担心地望着明中信,“刘大人说的是,你终究乃是官场白丁,根本没有什么经验,俗语说的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明中信见大家皆是如此担心,收敛笑容,拱手道,“诸位长辈,中信虽然愚钝,但却也有自知之明,但现在你们也知晓,中信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又何惧之有!大不了,鱼死网破罢了!”
这下,陆明远也皱眉不已,诧异地望向明中信心中怪异无比,难道,自己判断错误?这明中信真的得了绝症?
之前他还是心中赌定的,毕竟,依他看来,明中信根本就是拿这个理由当愰子,拒绝与兰馨儿成亲,其实那是另有理由,但依他现在所言,却有些不对啊!
但他却没说什么,反而是目光更加紧紧盯着明中信,希望从他的言行中获得蛛丝马迹,以验证自己所猜测之事。
刘大夏却不管这些,沉声道,“中信,此言不可再言,要知道,你的性命可是事关无数人的死活,如今虽然你觉得得了重症,但是在没有得到太医的诊断结果之前,还是不要妄言的好!”
“不错,事情不能这样看!也不能破罐破摔,毕竟,即便你得了重症,天下间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大夫吗?难道就没有一位能够治你的病了?”明有仁在旁劝说道。
“少爷,家中可还有明老夫人呢?您就忍心,让她老人家为你操心?”福伯助攻道。
明中信一脸无奈地看看大家,只能闭嘴不言。
如果再说下去,只怕自己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了!还说什么!
“行了,大家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陆明远轻咳一声。
一瞬间,大家齐齐望向他。
“你们想过没有,那李士实究竟是弥勒会中人,还是另有势力所属呢?”陆明远沉声问道。
啊!这一问,令大家异常意外,之前不是已经断定,那李士实其实就是弥勒会中人吗?怎么会如此说?
“诸位,你们可想过,既然那李士实乃是弥勒会中人,为何他如此做法?这般冒失?将那般重要的证据就这样抛了出来,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陆明远看着大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依您的意思是?”石文义抢先问道,毕竟,这个消息可是太过劲爆了,甚至比李士实是弥勒会中人还要劲爆!他作为一个特务头子,必须有所警觉,毕竟,弥勒会就够让他们头痛的了,再加上一个势力,他们岂不是要忙死!
“我的意思是,其实,李士实根本就是属于另一股势力,而且是与弥勒会同气连枝的势力,不然,这些猜测就不成立。”陆明远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
此话怎讲?众人心中齐齐问出一句。
“石大人,你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几股新的势力?”陆明远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向石文义问道。
啊!石文义没有料到陆明远居然在此关头截住话茬向他问话,一时有些呆滞。
“石大哥,你说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新的势力?”明中信补充问道。
石文义恍过神来,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些时日,京师确实热闹,除了你与王大人回京之外,其实,南疆也频频派来了使者,或者说是一些刺探朝廷口风、担心受到牵连之人的代表。”
“还有就是,南疆的一些蕃王也纷纷进京,向陛下提出了一些要求,当然他们的理由是助朝廷平乱,今后再行助朝廷安定南疆。”
“再有就是那些平乱有功的官员们向朝廷送捷报,也可以说是来邀功请赏的。除了这几类,也就没有什么势力了!”石文义收尾道。
“这样啊!”陆明远缓缓言道,但他的眼神却是迷了起来。
作为熟知他习惯的福伯与刘大夏,眼中泛光,齐齐望着他,等候他的下一步指示。
明中信却是另有思绪,根本就游离于场外,并不关心这些。
明有仁却是只是关心明中信,其他,对他还说没什么意义。
“石大人,你说,蕃王们前来有什么要求?”突然,陆明远开口了。
石文义连忙回道,“回陆先生,那些蕃王除了要求一些兵权之外,还要求有些物资供应,更甚者,还要求恢复旧时编制,将护卫恢复!”
护卫恢复?这话一出口,刘大夏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闪烁着莫明的光芒,望向了陆明远。
陆明远却是皱着眉头看向石文义,“石大人,这恢复护卫之事乃是何人所提?”
“宁王!”石文义回道。
宁王?陆明远瞬间恢复沉思状。
而旁边的刘大夏却是面色骤变,却也不再言语。
石文义一想,哦,明白了,这些人乃是想到了之前之事,也就是初代宁王之事。
明初藩王的权利是很大的,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儿子们封建在边境要镇,是为国之藩篱。第一代宁王朱权三护卫是带甲十万,还有精锐的蒙古雇佣军,是后来成祖靖难的主力之一。至于削藩实在建文帝时开始的,因为藩王们实力都很强大,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谋划下开始削藩,最后导致的成祖起兵靖难。而成祖登基后,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将实力强大的边塞诸王迁往内地,削减护卫。比如宁王的封地就从大宁迁到江西,一卫只留三千人。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当然,到了这一代,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于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年初袭封宁王。
“宁王到了京师?”刘大夏一阵讶异,“他以何名义来京?陛下允准了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蕃王,可是不允许私自离开属地的,如果想要离开,一是奉旨,一是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
对了,天灾!刘大夏恍然。
但是,不对啊!宁王可是分封在江西南昌一地,那里可没有发生天灾。
对了,人祸!刘大夏灵光一闪,贼寇!要知道,整个南疆叛乱频发,各地围剿纷乱不堪,如果这宁王以此为借口,倒也能蒙混过关,不过,他去南京就好了,为何要来京师呢?难道,就为的这恢复护卫?
刘大夏心下一惊。
“陛下允准了吗?”陆明远缓缓开口问道。
“那倒没有?”
“嗯!”陆明远舒了一口气,“他是以何名义启奏要恢复护卫的?”
“还能如何,他就是以贼寇四起,官兵们围剿不力为说词,又回顾了宁王先祖护卫的威名,措词恳切,义正言词,再以宁王家眷自身安危都得不到保障,有损天家威仪为名,要求恢复旧时护卫,围拱西一地,闲时也可助官兵平乱!”石文义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道。
“想必陛下应该是看出了这家伙乘火打劫之意,所以并未允准!”刘大夏冷笑一声,在旁总结道。
“不错,应该如是!”福伯点头道。
“不然!”陆明远却是摇头不已。
“陆先生有何高见?”刘大夏不敢怠慢,连忙问道。
就连石文义都望着他,想要知晓陆明远有什么高见。
“只怕那宁王此来并非是为的这护卫一中!”陆明远断然道。
不是?刘大夏、福伯、石文义愣了,明明是啊!否则,那宁王大老远跑到京师所为何来?
“石大人,你还是查查,这宁王是否来到京师之后频繁与大臣们或者是富商们来往!”陆明远饱有深意地望着石文义,缓缓道。
石文义第一时间明白过来,瞬间面色变白了一下,躬向为礼,“谢陆先生提点!”
这下,陆明远倒没有再行补充,反而是低头沉思,仿佛有些问题没有想清楚一般。
虽然如此,但他们的这番分析却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啊!明有仁听得寒毛都竖起来了。
相应地,他感到了深深的伤害,毕竟,平日里相处中还不觉得什么,现在通过此番分析,这些智计过人的妖孽居然能够将人心算到这么深,相形之下,自己又要如何在这京师之中立足呢?
当然,这些只是他心中的想法,绝不会说出来的!
明中信缓缓点点头,认可了刘大夏的说法。
而陆明远却是依旧沉思,并不接话茬,甚至根本就如同没有听到一般。
“对了,那与李士实平起平座之人又是何人呢?”明有仁问出了一句。
这话一问出口,瞬间,气氛为之一凝,是啊,此人究竟是何人,能够在弥勒会中任如此高职,还与二品大员李士实平起平座,这人在弥勒会中的身份又是如何的高绝?又是如何重要?这个问题,令他们心中胆寒。
明中信、刘大夏、福伯纷纷闭口不言,陷入沉思。
他们也不敢随意开口啊!毕竟,此事事关重大,不由得,大家将目光投向石文义。
“诸位,”石文义苦笑一声,一抱拳,“大家不要这般看我,就连李士实我现在都没有把握能够查出端倪,更何况是这弥勒会暗中的高层!”
不过,就在他话说出口的一瞬间,明中信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怎么?中信你有所发现了?”石文义正好看到明中信眼中的亮芒,连忙追问道。
一瞬间,大家皆看向明中信,希望他有所见地。
就连陆明远也抬头看向明中信。
“这?”明中信沉吟片刻,缓缓道,“我怀疑,这李士实与那弥勒会之前逃走的余孽有关。”
说着,他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诸位,我认为,这可能与那萧府中消失的贼人有关!”
什么?大家懵了,这句话可大了。如果这李士实与之前在京师搞风搞雨的弥勒会贼人有关,那么,这事只怕真的要捅破天了啊!咱们要如何应对呢?
“中信,从今天开始,你只怕真得随时小心了!”陆明远开口了。
“陆先生指教!”明中信连忙躬身道。
“中信啊!”陆明远深深看了他一眼,“如今情势危及,你已经触及到了弥勒会的底线了!”
明中信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若有所思道,“您是说,那些证据本来是弥勒会针对我,要将我置于死地的铁证?”
陆明远苦笑一声,“不错,如果单纯是那贼人刺杀于你,我还不是很担心!但是,如今居然运用到了朝堂之中的势力对付于你,这就说明,你已经真正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今后,必将数管齐下,务必要制你于死地啊!这下,麻烦了!”
“陆先生多虑了,如果是之前没有暴露意图之时,中信也许还担心,但现在既然他们已经将目的暴露,那中信却还真心不怕了!”明中信却是笑笑,沉声道。
陆明远一皱眉,但看着满脸自信的明中信,却也不再说什么。
“中信,切不可大意,你不知晓,朝堂势力如果发动起来,只怕还真心不是那些刺杀所能比拟的!”刘大夏却是有些急切道。
“是啊!”明有仁担心地望着明中信,“刘大人说的是,你终究乃是官场白丁,根本没有什么经验,俗语说的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明中信见大家皆是如此担心,收敛笑容,拱手道,“诸位长辈,中信虽然愚钝,但却也有自知之明,但现在你们也知晓,中信其实已经病入膏肓了,又何惧之有!大不了,鱼死网破罢了!”
这下,陆明远也皱眉不已,诧异地望向明中信心中怪异无比,难道,自己判断错误?这明中信真的得了绝症?
之前他还是心中赌定的,毕竟,依他看来,明中信根本就是拿这个理由当愰子,拒绝与兰馨儿成亲,其实那是另有理由,但依他现在所言,却有些不对啊!
但他却没说什么,反而是目光更加紧紧盯着明中信,希望从他的言行中获得蛛丝马迹,以验证自己所猜测之事。
刘大夏却不管这些,沉声道,“中信,此言不可再言,要知道,你的性命可是事关无数人的死活,如今虽然你觉得得了重症,但是在没有得到太医的诊断结果之前,还是不要妄言的好!”
“不错,事情不能这样看!也不能破罐破摔,毕竟,即便你得了重症,天下间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大夫吗?难道就没有一位能够治你的病了?”明有仁在旁劝说道。
“少爷,家中可还有明老夫人呢?您就忍心,让她老人家为你操心?”福伯助攻道。
明中信一脸无奈地看看大家,只能闭嘴不言。
如果再说下去,只怕自己就真的成了千古罪人了!还说什么!
“行了,大家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陆明远轻咳一声。
一瞬间,大家齐齐望向他。
“你们想过没有,那李士实究竟是弥勒会中人,还是另有势力所属呢?”陆明远沉声问道。
啊!这一问,令大家异常意外,之前不是已经断定,那李士实其实就是弥勒会中人吗?怎么会如此说?
“诸位,你们可想过,既然那李士实乃是弥勒会中人,为何他如此做法?这般冒失?将那般重要的证据就这样抛了出来,你们就不觉得奇怪吗?”陆明远看着大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提了出来。
“依您的意思是?”石文义抢先问道,毕竟,这个消息可是太过劲爆了,甚至比李士实是弥勒会中人还要劲爆!他作为一个特务头子,必须有所警觉,毕竟,弥勒会就够让他们头痛的了,再加上一个势力,他们岂不是要忙死!
“我的意思是,其实,李士实根本就是属于另一股势力,而且是与弥勒会同气连枝的势力,不然,这些猜测就不成立。”陆明远也不藏着掖着,开口道。
此话怎讲?众人心中齐齐问出一句。
“石大人,你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几股新的势力?”陆明远没有继续说下去,反而是向石文义问道。
啊!石文义没有料到陆明远居然在此关头截住话茬向他问话,一时有些呆滞。
“石大哥,你说说,现在京师之中是否来了新的势力?”明中信补充问道。
石文义恍过神来,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些时日,京师确实热闹,除了你与王大人回京之外,其实,南疆也频频派来了使者,或者说是一些刺探朝廷口风、担心受到牵连之人的代表。”
“还有就是,南疆的一些蕃王也纷纷进京,向陛下提出了一些要求,当然他们的理由是助朝廷平乱,今后再行助朝廷安定南疆。”
“再有就是那些平乱有功的官员们向朝廷送捷报,也可以说是来邀功请赏的。除了这几类,也就没有什么势力了!”石文义收尾道。
“这样啊!”陆明远缓缓言道,但他的眼神却是迷了起来。
作为熟知他习惯的福伯与刘大夏,眼中泛光,齐齐望着他,等候他的下一步指示。
明中信却是另有思绪,根本就游离于场外,并不关心这些。
明有仁却是只是关心明中信,其他,对他还说没什么意义。
“石大人,你说,蕃王们前来有什么要求?”突然,陆明远开口了。
石文义连忙回道,“回陆先生,那些蕃王除了要求一些兵权之外,还要求有些物资供应,更甚者,还要求恢复旧时编制,将护卫恢复!”
护卫恢复?这话一出口,刘大夏倒吸一口凉气,眼中闪烁着莫明的光芒,望向了陆明远。
陆明远却是皱着眉头看向石文义,“石大人,这恢复护卫之事乃是何人所提?”
“宁王!”石文义回道。
宁王?陆明远瞬间恢复沉思状。
而旁边的刘大夏却是面色骤变,却也不再言语。
石文义一想,哦,明白了,这些人乃是想到了之前之事,也就是初代宁王之事。
明初藩王的权利是很大的,明太祖朱元璋将他的儿子们封建在边境要镇,是为国之藩篱。第一代宁王朱权三护卫是带甲十万,还有精锐的蒙古雇佣军,是后来成祖靖难的主力之一。至于削藩实在建文帝时开始的,因为藩王们实力都很强大,建文帝在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谋划下开始削藩,最后导致的成祖起兵靖难。而成祖登基后,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将实力强大的边塞诸王迁往内地,削减护卫。比如宁王的封地就从大宁迁到江西,一卫只留三千人。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当然,到了这一代,宁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孙,即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裔。起初,封为上高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于南昌,弘治十二年(1499年)年初袭封宁王。
“宁王到了京师?”刘大夏一阵讶异,“他以何名义来京?陛下允准了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蕃王,可是不允许私自离开属地的,如果想要离开,一是奉旨,一是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
对了,天灾!刘大夏恍然。
但是,不对啊!宁王可是分封在江西南昌一地,那里可没有发生天灾。
对了,人祸!刘大夏灵光一闪,贼寇!要知道,整个南疆叛乱频发,各地围剿纷乱不堪,如果这宁王以此为借口,倒也能蒙混过关,不过,他去南京就好了,为何要来京师呢?难道,就为的这恢复护卫?
刘大夏心下一惊。
“陛下允准了吗?”陆明远缓缓开口问道。
“那倒没有?”
“嗯!”陆明远舒了一口气,“他是以何名义启奏要恢复护卫的?”
“还能如何,他就是以贼寇四起,官兵们围剿不力为说词,又回顾了宁王先祖护卫的威名,措词恳切,义正言词,再以宁王家眷自身安危都得不到保障,有损天家威仪为名,要求恢复旧时护卫,围拱西一地,闲时也可助官兵平乱!”石文义脸上浮现出一丝不屑道。
“想必陛下应该是看出了这家伙乘火打劫之意,所以并未允准!”刘大夏冷笑一声,在旁总结道。
“不错,应该如是!”福伯点头道。
“不然!”陆明远却是摇头不已。
“陆先生有何高见?”刘大夏不敢怠慢,连忙问道。
就连石文义都望着他,想要知晓陆明远有什么高见。
“只怕那宁王此来并非是为的这护卫一中!”陆明远断然道。
不是?刘大夏、福伯、石文义愣了,明明是啊!否则,那宁王大老远跑到京师所为何来?
“石大人,你还是查查,这宁王是否来到京师之后频繁与大臣们或者是富商们来往!”陆明远饱有深意地望着石文义,缓缓道。
石文义第一时间明白过来,瞬间面色变白了一下,躬向为礼,“谢陆先生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