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姚爱军的崛起太过迅速,却没有跟脚。
陈康平已经可以看到来自基层单位的不满。他们害怕的不是姚爱军,而是姚爱军的成功,会带来将来更多的“姚爱军”!那将是一场体制上的溃败。
这样的认识让他们觉得恐慌。
在这个恐慌爆发之前,姚爱军必须为自己拿到更多的底牌……
陈康平面带忧虑的看着他说:“反应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接下来的比赛都不容有失。”
在校办的时候,陈康平不光是去接受表扬的。学校那边还通知了他一个消息。下学期跳水队这里希望引入和培育出更多的在专业上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
是的,通知。这就表示陈康平无从拒绝。
比起各路体育单位的恐慌,很多运动员和他们的家长看到的是另一个方面。
“体教合一”他们不在乎,但他们在乎个人的未来。
现有的体校专业培育的模式是封闭式的。运动员在体育这个圈子里转悠,脱离了正常的同龄人应有的生活。
而qh跳水队这里,却更像国外俱乐部的模式。有专业的教练,有专业的场所,有专人打理你的一切培训相关工作,而走出训练场,就不再限制你的日常生活。
大部分专业队员,离开校园都是迫不得已。因为体校的模式让他们只能在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上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现在姚爱军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多了一个机会。
国内的比赛是按照各单位选送名额参赛的,多了一个注册单位,就多了一份名额。在本单位拿不到名额的那些队员,就可以动心思在学校这里。因为双注册制下,他们是可以以学校名义注册,却代表自己的地方队参赛的。
这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机会!
所以校方这里,收到了很多前来打听加入qh跳水队的方法和条件。qh考不进来,我们可以考跳水队吧?
学校这里给陈康平看了一叠的申请书,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
学校这里想要把跳水队做起来,就必然要有突出的成绩。
就拿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队员,都只能作为锦上添花。一名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训练了几年,能够在跳板跳台上做个简单动作。这并不是学校想要的。qh不差一门选修课!
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姚爱军以及在青少年大赛上展露头角的两名小队员,都是在进入跳水队前就有底子的。
所以校方的目标很明确,接受这些来自专业队伍的队员,是跳水队发展的捷径!
这就表示学校这里的跳水队正式开始要与各单位抢人!陈康平几乎可以看见这背后隐藏的激烈博弈。
陈康平和姚爱军说出后续可能会引进更多专业队伍的适龄选手来参加学校学习。
姚爱军敏锐的发现其中的问题,他拧了拧眉毛说道:“教练,这恐怕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姚爱军知道,在“当年”这个项目处于尴尬境地的爆发点正来源于此。
大量地方队伍中的顶尖队员,被qh一扫而空。人都是趋利的,来qh有名有利,为何要在专业通道里将自己封死?
正是因为这样,带来了各地方培训单位的不满。人家把孩子从小训练上来,从无到有的教会了,被你qh摘果子?敢问谁这么大方,这么无私?!
“嗯,肯定不少麻烦。不过教练这里会处理的。”陈康平不欲多说,实在是他也没有想到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但他不能在队员面前动摇。他打算直接找王大龙那边商量个办法。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在参赛上被卡一刀,要能自己争取到参赛资格。”这里的参赛资格,指的自然是世界级大赛。
姚爱军严肃的点头。他比陈康平更知道,这个最坏的可能就是现实!
跳水系列赛今年一共五站,每一站的比赛城市都不同,其中首站在国内,随后的四站都在欧洲分赛场。
最大的问题是,跳水系列赛一旦开赛,赛程就十分的紧密。每站赛事中间仅相隔五天!
从三月的20号一路赛到四月末。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要怎么从学校挤出这个假期来比赛!
他把这个问题和教练说了。
陈康平很纠结的说:“……你看,这就是学校重视的另一个好处了。我想现在你要去请假的话,你们老师肯定不会拦你。”
“……”
然而,学校批假不代表自己就能放松。大学是一个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地方,大学里你修不满学分,是不会让你通过的。多上几门不通过的课,毕业都成问题。他可不想考进了qh,却毕不了业吧!
他拼命回忆,上辈子自己在赛场上熟悉起来的那些还在念书的外国选手,是怎么平衡学业的呢?
不过方法没想到,却想到一个人。去年亚青赛上遇到的那位新加坡选手李星!
没记错的话,这个人是在校生,还是当地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在校生,课业应该也不会比自己轻到哪里。
姚爱军回去后扒拉了一下李星的联系方式。通过电邮给他发了封信。
很快,当天晚上姚爱军的邮箱里就收到了对方的回信。
“嗨,很高兴你还记得我。你都要去今年的跳水系列赛了吗?不出意外我们还能碰见!”
“先恭喜你考入大学!念医科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啊!”
“置于学校这里,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我读的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群体的观察总结。我们大部分课程是非理论的考察。基本上以完成报告为主。我和我的教授在开课题的时候会碰一面,后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通过电邮等方式沟通的,最后完成报告,确立自己的观点等等。尽管比起其他同学来说有些困难,但并没有太多妨碍。而且我们这个专业鼓励“深入社群”观察体验,这样才有比较有料的报告嘛。所以我就选择了运动团体啊。”
李星把自己在本科阶段时的经验分享给他。
尽管各国的大学教育方式不同,各专业也有差异。但姚爱军还是收获不少。说白了,大学就是个开放的教育资源机构。只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可以申请很多你想不到的便利。(未完待续。)
陈康平已经可以看到来自基层单位的不满。他们害怕的不是姚爱军,而是姚爱军的成功,会带来将来更多的“姚爱军”!那将是一场体制上的溃败。
这样的认识让他们觉得恐慌。
在这个恐慌爆发之前,姚爱军必须为自己拿到更多的底牌……
陈康平面带忧虑的看着他说:“反应比我们想的还要严重。接下来的比赛都不容有失。”
在校办的时候,陈康平不光是去接受表扬的。学校那边还通知了他一个消息。下学期跳水队这里希望引入和培育出更多的在专业上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
是的,通知。这就表示陈康平无从拒绝。
比起各路体育单位的恐慌,很多运动员和他们的家长看到的是另一个方面。
“体教合一”他们不在乎,但他们在乎个人的未来。
现有的体校专业培育的模式是封闭式的。运动员在体育这个圈子里转悠,脱离了正常的同龄人应有的生活。
而qh跳水队这里,却更像国外俱乐部的模式。有专业的教练,有专业的场所,有专人打理你的一切培训相关工作,而走出训练场,就不再限制你的日常生活。
大部分专业队员,离开校园都是迫不得已。因为体校的模式让他们只能在继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上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现在姚爱军让他们看到了机会。
而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多了一个机会。
国内的比赛是按照各单位选送名额参赛的,多了一个注册单位,就多了一份名额。在本单位拿不到名额的那些队员,就可以动心思在学校这里。因为双注册制下,他们是可以以学校名义注册,却代表自己的地方队参赛的。
这就相当于多了一个机会!
所以校方这里,收到了很多前来打听加入qh跳水队的方法和条件。qh考不进来,我们可以考跳水队吧?
学校这里给陈康平看了一叠的申请书,来自全国各地的都有!
学校这里想要把跳水队做起来,就必然要有突出的成绩。
就拿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学生队员,都只能作为锦上添花。一名在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训练了几年,能够在跳板跳台上做个简单动作。这并不是学校想要的。qh不差一门选修课!
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姚爱军以及在青少年大赛上展露头角的两名小队员,都是在进入跳水队前就有底子的。
所以校方的目标很明确,接受这些来自专业队伍的队员,是跳水队发展的捷径!
这就表示学校这里的跳水队正式开始要与各单位抢人!陈康平几乎可以看见这背后隐藏的激烈博弈。
陈康平和姚爱军说出后续可能会引进更多专业队伍的适龄选手来参加学校学习。
姚爱军敏锐的发现其中的问题,他拧了拧眉毛说道:“教练,这恐怕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姚爱军知道,在“当年”这个项目处于尴尬境地的爆发点正来源于此。
大量地方队伍中的顶尖队员,被qh一扫而空。人都是趋利的,来qh有名有利,为何要在专业通道里将自己封死?
正是因为这样,带来了各地方培训单位的不满。人家把孩子从小训练上来,从无到有的教会了,被你qh摘果子?敢问谁这么大方,这么无私?!
“嗯,肯定不少麻烦。不过教练这里会处理的。”陈康平不欲多说,实在是他也没有想到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但他不能在队员面前动摇。他打算直接找王大龙那边商量个办法。
“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在参赛上被卡一刀,要能自己争取到参赛资格。”这里的参赛资格,指的自然是世界级大赛。
姚爱军严肃的点头。他比陈康平更知道,这个最坏的可能就是现实!
跳水系列赛今年一共五站,每一站的比赛城市都不同,其中首站在国内,随后的四站都在欧洲分赛场。
最大的问题是,跳水系列赛一旦开赛,赛程就十分的紧密。每站赛事中间仅相隔五天!
从三月的20号一路赛到四月末。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要怎么从学校挤出这个假期来比赛!
他把这个问题和教练说了。
陈康平很纠结的说:“……你看,这就是学校重视的另一个好处了。我想现在你要去请假的话,你们老师肯定不会拦你。”
“……”
然而,学校批假不代表自己就能放松。大学是一个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地方,大学里你修不满学分,是不会让你通过的。多上几门不通过的课,毕业都成问题。他可不想考进了qh,却毕不了业吧!
他拼命回忆,上辈子自己在赛场上熟悉起来的那些还在念书的外国选手,是怎么平衡学业的呢?
不过方法没想到,却想到一个人。去年亚青赛上遇到的那位新加坡选手李星!
没记错的话,这个人是在校生,还是当地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在校生,课业应该也不会比自己轻到哪里。
姚爱军回去后扒拉了一下李星的联系方式。通过电邮给他发了封信。
很快,当天晚上姚爱军的邮箱里就收到了对方的回信。
“嗨,很高兴你还记得我。你都要去今年的跳水系列赛了吗?不出意外我们还能碰见!”
“先恭喜你考入大学!念医科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啊!”
“置于学校这里,的确是个很困难的事情。我读的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群体的观察总结。我们大部分课程是非理论的考察。基本上以完成报告为主。我和我的教授在开课题的时候会碰一面,后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通过电邮等方式沟通的,最后完成报告,确立自己的观点等等。尽管比起其他同学来说有些困难,但并没有太多妨碍。而且我们这个专业鼓励“深入社群”观察体验,这样才有比较有料的报告嘛。所以我就选择了运动团体啊。”
李星把自己在本科阶段时的经验分享给他。
尽管各国的大学教育方式不同,各专业也有差异。但姚爱军还是收获不少。说白了,大学就是个开放的教育资源机构。只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可以申请很多你想不到的便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