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绝对从第三方的角度去分析和辩证这种观点,请不要删除这种带有浓重学术氛围的作品相关,编辑拜托你们了!!!!!!)

    从中恋物症举例某16岁男孩,对女人的平口高跟鞋具有性/冲动,他收集了好几双这样的鞋子,偷偷珍藏。后来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带来门诊。

    会谈中,男孩说他对女人的这种类型的鞋子会有性的身体反应,比如会有‘’嗯嗯‘’bo起。询问他最早是什么时候对这样的鞋子种下深刻印象的呢?

    男孩的回答是:最早,在幼儿园中班,当时大概是四岁吧,在地上玩,幼儿园阿姨在弹钢琴,男孩看到了阿姨的高跟鞋,平口式样的。当时就觉得特别美,印象深刻,很想去亲近这个阿姨,但是又不敢真的去表达亲近,当时并没有性的欲念和身体性反应。再以后,大概是十三四岁之后吧,就特别对这样的高跟鞋具有性的欲望和身体反应了。

    会谈中,我开玩笑说:如果老奶奶穿过这双鞋,你还有性欲望吗?

    男孩回答说:那就没有了。

    我给他一个解释,他还能接受:你好像是喜欢高跟鞋,其实你内心是喜欢那个阿姨,更是想跟阿姨去亲近,只是从那时到现在,你一直不太敢于去亲近阿姨。

    男孩回答说:是的。我现在也不敢去跟女孩子说话,打交道。

    男孩在会谈中,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对妈妈也甚至不太敢于表达亲近。看得出来,这个男孩跟妈妈之间的感情也是比较疏远的。在后来的会谈中,男孩说,他在网上也曾经看到过关于男女之间‘’嗯嗯‘’的文字描写,他在内心可以把文字转换成图像,想象着自己会跟女人亲吻和拥抱,每当想到这里的时候,他的想法会突然一下转到去想高跟鞋了。

    我打趣地跟他说:如果你跟一位女孩,你们相互爱恋着,你会不会主动给她脱去内衣,然后看到她的生殖器官,以致跟他们做‘’嗯嗯‘’

    男孩回答说:这太有冲击力了,我从来没敢这样想过。

    我说:如果女孩子自己主动把内衣脱去,接下来你会怎么做?

    男孩:我会逃跑,可我又觉得自己失去了一次机会??

    我问:你为什么要逃跑呢?

    男孩:因为一这么想的话,就会感到脖子发紧,发卡,心慌憋气,很恐惧。.

    我问:你感到脖子紧、心慌憋气的时候,是否也有身体的性反应?

    男孩:嗯,是有的。

    我解释说:看来,你不仅是恐惧,还伴有对性的震惊和激动、兴奋。

    男孩:嗯。

    我说:以后每次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当出现这些反应的时候,你会决定让自己继续想下去呢,还是让自己不去想?

    男孩:我试试吧。简要分析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大致可以看出:男孩表面上是爱“高跟鞋”,其实是爱那个“阿姨”,高跟鞋只是那个整体阿姨的一个局部特征。以局部代整体,就是初级思维过程的特点之一。当然了,男孩并没有局限于那个阿姨的高跟鞋,而是替代(甚至是扩展)为其他女人的高跟鞋。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的性驱力,当没有能够继续把妈妈或阿姨发展力比多投注对象的时候,却固着在“高跟鞋”上了。借助“高跟鞋”,这个男孩就可以释放他的力比多了。这是其心理发展的停滞。心理治疗的要点,就是把已经停滞的儿童心理重新继续发展起来。力比多,如同洪水,正常渠道被堵了,就泛滥到异常渠道上去了。所以,治疗的办法,应该是首先让病人控制自己的异常***,不让它泛滥乱流,这样的话,性能量就会蓄积,憋得难受。同时,疏通他的正常渠道,让性能量顺着正常渠道流淌出去。让力比多从对高跟鞋的投注转向对女人及其***的投注。这可以通过鼓励病人进行自由联想式的性幻想来实现。

    按照客体关系的理论来看,这个男孩与他母亲的互动关系可能原本就存在问题。幼年缺少母爱,所以才对幼儿园阿姨突然感到醉心的亲近与幸福。缺乏母爱的情况下,男孩的个性比较孤僻,很少有好朋友可以交流想法和心情,更没有与女孩打交道的勇气和经验。其前俄底浦斯期的心理发育导致的人格缺陷,使他难以处理好进入俄底浦斯期时所遇到的性困惑。后续的心理治疗应该鼓励男孩增加与同龄人的交往,多一些朋友,多与朋友们一起探索性的奥秘。同时鼓励他逐渐增加与女同学等的交往。通过这样的交往,有助于丰富其人格,弥补人格发展的滞后或缺陷。

    思考性心理障碍,过去有一个难听的名字,叫做“性变态”。“性变态”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歧视性,反映了人们对于该类行为的道德(价值)判断与排斥。后来改为“性偏离”,就比较中性一些。但是,既然“性偏离”被当作是一组疾病列于诊断标准之中,还是反映了人们对此类行为的不接纳。既然是“疾病”,也就意味着要让“患者”必须接受治疗,“患者”必须接受他人对他们的改造。不仅是性心理异常,其实,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有很多条目也都反映了人们的道德判断。

    同性恋,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又不危害他人和社会,基于这两点理由,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删除。从此,同性恋者被“正常化”了。恋物症,如果不危害他人,只是作为个人的一种“性偏好”,如果不去偷窃他人物品,也可以被接纳、尊重,被“正常化”。

    现在所恋之物,如女性穿过的内裤,网上都有卖,所以,恋物症者完全可以通过网上购物的方式合理合法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当然了,如果偷窃他人的私人物品,可以诊断“偷窃症”嘛,或者诊断为“冲动控制障碍”。现在性用品商店中的性工具有很多,其中有各种型号的仿真xxx。这些物品最终都让谁买去并使用了呢?显然最终应该是给女人用来获得性快感的。那么,如果女人喜欢主要通过仿真xxxx或振荡器来获得性快感,她们是否也应该被诊断为“恋物症”呢?在***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很多年前,人们只接受“嗯嗯”,其它方式都被认为是“性变态”,只接受“传教士的体位”作为标准体位,而其它方式的体位就被认为是不标准的、不正常的。

    现在社会发展了,越来越开放了,多元的价值观同时存在。所以,在对***进行判断的时候,人们的接纳程度和容忍度也越来越宽,这样就导致“性变态”行为的外延范围就越来越窄。照这样下去,将来很多原来被认为是“性表态”的行为,将来都可能会被看作是正常***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行为的群体标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当把尊重与接纳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正常人”就会越来越多,原本需要被治疗、被改造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少了。所以,我敢预言:继同性恋之后,恋物症将来有可能会被从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中删除。

    ===================================

    no.2潘多拉嘴角对上述案例的思考:

    对于现代人生活在资讯爆炸的大时代里,各种好的或者坏的资讯从各个角度不断涌向年轻人的世界,价值观的建立往往比上一代人更加偏离轨道,因为人都是有共性同时骨子里又带着独性,这种独性往往被群体生活的公众道德概念所束缚。

    其实包括作者在内,大家或多或少在内心都有一些阴暗的思想,这种阴暗思想催生了许许多多令常人听来无法接受的观念。

    某一日,作者在漂流瓶里捡到一个信息,这是个年近五十的妇女,中年丧偶,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将近二十年相依为命的生活,让母亲对儿子有一种奇特的依恋感。

    我不知道她的儿子是否有类似伊底帕斯之镜的情感,但母亲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身体上的空虚带来的压力时时刻刻在提醒她需要找个男人慰藉自己,可一想到儿子学业正在关键时期(我想她儿子不管什么年龄,只要还在上学,甚至是工作,她都觉得是关键时期,不能迈出那一步。),那种豁出一切献身于最亲近男人的想法又被压下去,这样持续的积累,让她迫不得已只能通过网络途径来寻求安慰。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慈母的悲哀,如果,只是说如果,没有公众道德的制约,这个母亲会怎么做,我想至少可以找个人来倾诉一下吧。

    ================================

    no.3嘴角眼中的恋物癖:

    要了解恋物癖的世界很简单,从字面意思引申来看,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东西的疯狂迷恋。

    嘴角就是轻度的丝袜控和重度高跟控,尤其是那种超过十二公分的细跟高跟鞋,带防水台的,在某些情况下简直会令人有种魔症的感觉。

    想像一下,你走在大马路上,忽然看到有个身形窈窕的长发美女背对着你安静得站在街角等车,细长的鞋跟在阳光下显得异常妖艳,那种被强行拉伸的小腿曲线,从关节处向臀部延伸,腰部以上直至颈部呈现正反两道极其诱人的弧线,把整个背部弯曲起来,给人以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这就是高跟鞋令人迷醉的地方。

    只要不危害到别人,我个人觉得,恋物癖并不难以启齿……

章节目录

以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潘多拉嘴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潘多拉嘴角并收藏以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