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沈逐不想与他告别。
    想追他回来,囚他于怀中,永不分离。
    可是他终究该走。
    “老爷,大夫请您去偏院看看……”仆役不知何时到了他的身侧。
    “怎么了?”
    “皇太孙那边似乎真的快醒来了。”
    沈逐点了点头:“扶我去。”
    *
    严双林才上轿,帘子还未曾放下,便听见一声尖叫声传来。
    有人惨叫:“杀人了——!”
    他一怔,大步返回,走入沈逐的主院时,廊下躺椅上那个身影不在了。他问仆役:“沈逐人呢?”
    仆役正在慌乱茫然,答道:“刚去了偏院。”
    严双林在这一刻已有不安,他对沈逐家中何其熟悉,不用仆役带路,他已疾步往偏院赶去,待到偏院,已有数人从里面冲了出来,其中一个衣袍上溅满鲜血的,正是沈家大夫。
    厢房大门半开,严双林推门而入,抬头便瞧见那沉睡已久的皇太孙竟已醒来,手中握着一铁器打磨成的菲薄利刃,捅入了沈逐的胸口。
    血流成河。
    严双林浑身都凉了,他几乎是凭着本能抓住了皇太孙赵浚的手,道:“请殿下放开利刃!”
    皇太孙急促喘息着,瞧向严双林,过了片刻才认出他,许久不曾开口说话的他气若游丝:“我、我……认识你……你是奉安。”
    “是我。殿下,是我。”严双林跪地落泪,“请殿下放开沈逐。”
    也许是体力不支,也许是严双林的哀求有了作用,赵浚松开了手。
    严双林扶着沈逐倒在地上。
    赵浚手中的血液染红了锦被,他看着血液,恍惚片刻惨笑起来:“沈逐辱我父身躯,我、我身为皇太孙,怎能放过这样的仇人……我醒来有几日了,耗尽一切,奋力一击……也算是,也算是为父雪耻。”
    那些过往的仇恨,一年以来的昏迷,早已让赵浚油尽灯枯,哪里还有曾经无邪贵气半分存在,他脸色惨白,急促喘息,一口污血自口中喷出,与沈逐之血混在了一处。接着皇太孙赵浚倒在床榻上,竟已奄奄一息。
    “……赵戟……逆贼……”他低声道,气若游丝,似不甘心。
    严双林对赵浚说:“我主已经杀韩传军、又夺开平府,如今势如燎原,先太子之仇我主赵渊定会清算。赵戟逃不掉的。”
    他说完此话,赵浚瞧他,似乎要看他是否真心。
    片刻后,仿佛得到了答案,这个饱受困难搓磨的十岁孩童,合上了双眼。
    “二哥啊……”他唤了一声赵渊,便停止了呼吸。
    *
    严双林将血流如注的沈逐搀扶出了房间。
    院落里的人都跑远了,于是一切寂静。
    血从沈逐的胸口顺着衣襟奔涌出来,混在了泥泞之中。
    他紧紧握住了严双林的手。
    “奉安……”他道。
    “我在。”
    “谢太初曾说我有大劫难,又似有大功德降身。你们都说这指的是谒陵之乱与赵浚。”沈逐道,“其实是你……”
    “你说什么?”
    沈逐用带着鲜血的手,抚摸他的脸颊,他躺在心爱之人的怀中,含泪而笑:“林奉安,遇见你是我命中的劫难,救了你是我今生的功德。”
    严双林潸然泪下。
    “我是罪孽深重之徒,做了乱臣贼子的走狗。一世都洗不清这样的过往。死在赵浚手中,你不用伤心,不过是必然之结局。我不后悔。”
    沈逐倒不算悲戚,只看向严双林方向,可是他眼前模糊,于是他笑了笑,问:“你……还记得那日你唱的词吗?”
    “记得,是柳永的《雨霖铃》。”
    “我始终……始终想听你再唱一次……就最后那一阙。”
    严双林张了张口,许久都无法让声带发出声音,过了好一会儿,他擦拭眼泪,沙哑唱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他泣不成声,以至于歌声更荒腔走板。
    可沈逐却听着,仿佛回到了曾经的那一夜,遇见了曾经的那一个人。
    他选了一条错误的路,做了一件错误的事,可终归,遇见了一个值得的人。
    也算不枉。
    *
    一阵秋风吹过,那片停留在严双林肩头的红叶,悄然飘落。
    ………………………………………………………………………………
    第79章 归去
    戌月寒露日。
    黎明还未到来,东边的天空已经亮了,通红的光芒着凉了半边天。从万岁山半山腰上便可以瞧见浓烟滚滚从通县方向而来,随着寒风弥散在整个外城区。
    消息很快便随着羽林卫的急令军一并入了城。
    说是不知和人烧了通州粮仓,近三十万石粮食付之一炬,本来可守城坚持等待江南援兵的京城内顿时没了底牌,显得岌岌可危起来。
    严大龙胆颤心惊的向皇帝禀报了此事。
    “京城中疑似有肃王之细作,如今东厂与锦衣卫等正在彻查寻找……只是、只是还需要些时日。请陛下息怒。”
    站在午门上的赵戟负手而立,看着东边遮天蔽日的乌云,沉默片刻:“还有这个必要吗?”
    “……陛下何意?”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存其一。”赵戟叹息,“就算知道了谁是细作又能如何?难道能挽回颓势败局吗?难道能保佑我千秋万代?”
    严大龙匍匐跪地:“陛下天寿!”
    “天寿……”赵戟回望身后的紫禁城。
    此时天光乍破,却没有挣脱滚滚的浓烟,阳光被乌云遮盖,让朱墙碧瓦的紫禁城也笼罩在这样的阴霾之中。
    “三百多年,二十三代帝王,又有谁真万寿无疆?又有那个朝代能江山永固?可偏偏要众人臣服唱诵万岁万万岁……原来,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说完这话,他癫狂而笑,一路行下了午门,入养心殿闭门不出。
    是夜,严双林自通州而返,掩盖了纵火的痕迹后,方才入宫当值。由身侧当差提着灯笼送他去往养心殿。
    行至抱厦下恭候,便瞧见有司礼监的人送了餐食而来,一问才知,皇帝一日不曾出来取食,众人亦不敢入内。
    严双林已觉有异,命人开门。
    沉重的养心殿大门在众人奋力之下被推开了,殿内无光,月光射进来,勾勒出飘荡在半空中的身影。
    有经不住吓的太监发出惨叫:“是、是陛下——是陛下!陛下上吊了,陛下——”
    严双林猛然拽住那惨叫的衣领,狠狠掐住了他的喉咙:“不要叫!”
    太监被他吓得呆滞。
    “来人解开绳索,放陛下下来。再去请太医!记住,要保命的话,便什么也不要说,把嘴巴封死了,才有活命的可能。”
    众人无主,听了他的话,逐一安排。只是,太医亦无能为力,皇帝的身体已经凉硬。
    在荣和一年的深秋,结束了他短暂帝王的一生。
    此时,严双林才松了口气,对当值的宫人道:“去内官监请严掌印过来坐镇。再准备好凳杌,我要出宫。”
    他身侧当差一一应下,又问:“小严爷出宫作甚?”
    “开城门,迎肃王。”
    *
    余承圣命,修撰《文献大成》,不敢怠慢,不知春秋。
    翻阅古往今来典籍千万余册,诸家言论、百家之谈,更有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经文,结为典籍。
    校勘十余次,历经十载,召集学者大家三千人,始成此典。
    此书浩瀚,上书千载泱泱中华之结晶。可利国、可启智、可惠民,荫蔽千秋,功在万代。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殷切之言,是为后序。
    *
    谢太初放笔于山,缓缓合上了《文献大成》宽大厚重的书册。
    他站起来,吹灭了侍人留下的那一盏油灯,走出了屋子。此时的皇史宬,众人都已下衙,宽大的庭院内,只有石狮巍峨挺拔,青草间有蟋蟀鸣叫的声音。
    他抬头看天,天色渐暗,蔚蓝的天幕上,繁星已现。北极星上那颗勾陈,正闪烁着明亮柔和的光,那银色的光辉似乎落在了他的双鬓,让他双鬓的白发亦发出了柔和的银色光辉。
    从皇史宬的侧门走出去,便瞧见远处的一盏灯笼,那是一盏带着桔光的小灯笼,在微风中摇摆,仿佛在这个春日的夜晚召唤他。
    他快走两步,便瞧见了赵渊笑吟吟的面容。
    “陛下何以微服而来?”他问。
    “我听双林说,《文献大成》今日初稿尘埃落定,猜你定要校对完毕才肯下衙,便出了宫,偷偷来这里等你。”
    如今的皇帝,伸出手,对他说:“跟我回宫?”
    于是谢太初握住了他的手,在这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行走。
    “十年前,让你做皇后,你便不干。让你上朝议事你也推脱。偏要来修撰典籍,如今大典已成。”赵渊说,“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章节目录

业已成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寒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鸦并收藏业已成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