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看着赵枢的眼神中透露了相当多的倔强。
其实这也不怪赵构,宋徽宗可谓是一个风流皇帝,妃子众多。像赵构母亲这种相貌并不出众的妃子当然也不会受到宋徽宗宠爱。所以也就养成了赵构对宋徽宗非常不满的性格。
同时,宋徽宗的子女也是极其众多的。光赵枢在后世知道的,仅仅皇子就有近三十个。赵枢甚至怀疑,如果自己母亲不是皇后,那估计自己父亲宋徽宗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赵枢也同时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另外一名女子,这正是赵构的母亲宋徽宗贤妃韦氏。
当下也不在这里做过多停留,当走到太子赵桓面前时,他的身边正有一个年过五旬的男子。赵桓的母亲宋徽宗的第一任皇后早亡,所以朝夕陪伴他的也就是他身边这名年过五旬的男子——当朝太子太傅周淮。
“五哥此行一路上多加注意安全,大哥在此为你践行了。”赵桓对赵枢拘了一礼,道。
“多谢大哥!”赵枢还礼道。说完,便牵着马走到最后一人,自己的母亲显肃皇后面前。
“殿下,建安郡王之心怕已是昭然若揭了,不得不防啊!”待赵枢离开赵桓之后,周淮凑到赵桓耳边轻声说道。
赵桓怔了一下,喃喃自语道:“防?”
周淮点了点头,道:“自太祖开朝以来,历代除太子之外从无皇子干涉政事甚至军事之先例,今日郡王代圣招安,其心已是昭然若揭呀,殿下您不可不防呐!”
说到这里,赵桓的脸庞抽搐了一阵。但还是有点侥幸的向周淮说道:“自古王位嫡子继承。五哥才排行第五,就算圣上将我废黜,那储君之位也轮不着他啊,老师多虑了吧。”
周淮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不然,储君之事关乎江山社稷,若郡王在大宋朝廷的威望超过殿下,加之郡王又和蔡京一党走得很近,而其余的三位王爷对大宋朝事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殿下还是小心为妙!”
但赵桓的问题又来了,道:“现在五哥为圣上所宠信,一旦招安梁山成功势必声名大噪,老师有何办法吗?”
只见周淮眉头紧锁,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道:“如今之势,殿下切不可在圣上面前说郡王不是,郡王若想做什么,你顺水推舟就是。至于办法,或许他会有。”
“谁呀?”周淮的话把赵桓说得云里雾里。
周淮摇了摇头,不再答复赵桓的话。
赵枢牵着马走到显肃皇后面前,两人对视,相望无言,最终,显肃皇后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路上多加小心,今后之事你自己好自为之罢!”
赵枢无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要夺储,即便在前日聚餐时自己都说不会夺储了,可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会相信,估计宋徽宗也不会相信。
赵枢也懒得管别人怎么想了,放下马疆,当场给显肃皇后跪下,磕头,说道:“今后枢儿无法常侍母亲身边,望母亲保重身体!”
皇后的面色在此刻显得格外慈祥,将赵枢扶起之后,从腰间腰带中取出一块白绿色四方体用一根红线系住的东西,大拇指轻轻在玉佩上面搓了一下,道:“枢儿,这块玉佩你拿着,这是当年母后进宫时,先帝太皇太后赐给我的。你要随时戴在身上,若是想母后了,就拿出来看一眼。”
看着这块玉佩,赵枢要伸出的手犹豫了,因为此赵枢已非彼赵枢,他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个东西。
但这又是显肃皇后送给自己留作纪念的东西啊,估计是显肃皇后觉得最贵重的东西,尽管皇宫之中不乏珍贵的珠宝器具。如果不收,岂不是让皇后寒心吗。
谁让自己也叫赵枢呢,谁叫自己跟她儿子长得那么像呢,谁叫自己阴差阳错变成了她的儿子呢。算了,也就替那个赵枢给皇宫尽孝吧。
说着,赵枢从显肃皇后手中接过那块玉佩,却被显肃皇后阻止住了。
正当赵枢发愣的时候,显肃皇后解开红绳,而后系在赵枢脖子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是母后亲自带着长大的。今后若是想母后了就在月光下看看这块玉佩,处在这深宫禁苑当中,母后喜的唯有天上的月亮。”
说这话时,显肃皇后的眼中已是晶莹剔透,泪珠饱和了她的眼睛。
赵枢也想哭,世界上最伟大的也许莫过于母爱。这让赵枢更加坚定了今后一定要阻止后世所熟知的靖康之耻的发生。宋徽宗的死活他可不想管,至少不能让自己母亲被掳到北方去。
暗自下定决心,赵枢辞别显肃皇后之后便骑上马,走到凌风跟前:“走吧!”
“大军开拔!!!”随着凌风一声令下,校场中号角声,战鼓声齐鸣。如千钧之雷,刺得人耳膜发烫,好不壮阔。
校场中霎时旌旗招展,身着红色衣甲,举着红色旌旗的近千宋军“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开去。而携带的招安用的物资则紧随其后。
好好的一个招安被弄得像大将军领兵出战一样。只是赵枢所不知道的是,为了防止此次招安被南方方腊干扰。宋徽宗已经下诏,从异常紧张的大宋西北边陲,在精锐的西军当中抽调刘延庆一部万余人取道武关,至荆湖路鄂州,以牵制方腊。
汴京现在是万人空巷,都听闻皇上的皇子亲自前去招安。百姓们纷纷夹道相看,更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是这个皇子不坐车架,骑在马上,就好像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皇子,倒像是征战远方的大将军一样。
凌枫久经战阵,武力卓绝,不太放心周扬跟在赵枢身边,于是凌枫就亲自随侍在赵枢的身边。这支队伍中央,在赵枢身后不远的地方就是明月的车驾,他答应过明月一定要将她带出宫去,给她一个完整的名分。
如今这第一步算是踏出去了,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这踏出去的脚会不会再收回来。但常言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来到宋朝这么几个多月,这是赵枢第一次这么浩浩荡荡的离开汴京。甚至在之前出宫的几次当中,赵枢都还没有见过汴京的城墙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今,这路车驾浩浩荡荡。很快便走到了御街的尽头,前方一座巍峨雄丽的城楼映入赵枢眼帘。城楼,紧紧从从地表到上方墙端的距离足有十米来高,都是青砖所砌。跟明代修建的让外国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有得一拼。
大队人马走进城墙,在城门洞处赵枢就走了几分钟的时间,这是一处瓮城。所为瓮城就是城楼之外再围上的一道城墙。而城墙的宽度至少都是二十米。
在古代,这种城池已是相当坚固的。城楼上还有瞭望塔,赵枢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如此完善的城防,在后来为何加上从各地勤王的数十万援军,为何宋钦宗连守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赵枢心里想着,估计是赵桓那小子长这么大连汴京都没有出过,所以也不知道汴京的城防是何等坚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信心坚守下去。当然,这只是赵枢一个人在这里意淫。
毕竟在后世的史料当中,女真骑兵南下,北自幽云十六州至黄河北岸,仅两万人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坚固城池不在少数,谁还有信心继续坚守汴京呢?
话说大金灭亡北宋之战,先从幽州守将郭药师降女真始。宋军战力不如契丹,契丹敌不过女真,在那个会长胡子的奇葩太监童贯北伐辽国的时候宋军就有所体会了。是故,谁还会愿意找死的去阻挡女真铁骑。
两宋缺马,这是宋朝对外战争不占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从后世穿越到北宋的赵枢其实也知道,历史上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战胜骑兵的案例也是不计其数的。
如明朝末年,郑成功所创建的“铁甲军”——手执长矛,腰间挎剑,身披重铠,头顶巨盔,脸覆假面。远战以矛,近战用剑,在南明时期有效的阻挡了大清铁骑对南方的进攻。
密集的铁甲步兵阵型往往是骑兵部队的噩梦,就如南宋中期端平入洛。宋理宗麾下赵葵北伐中原,一举从蒙古军手中收复汴京、洛阳等地,却在洛阳遭到蒙军袭击。宋军仓促之间组成步兵阵型,蒙古骑兵连续进攻无法击破,最后还是在这支部队自己断粮断草的情况下不攻自破的。
想到这些,赵枢的心里似乎有了点数。确实需要一支装备精良的步兵部队,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自己手下就这近千人的兵马。如果梁山招安无法成功,那这些人马都还要交回自己父皇手中,想到这里,赵枢想哭的心都有了。
也只能在心里默念祈祷:梁山好汉行行好,发发善心吧,让自己招安成功吧。自己把《水浒传》中的招安用的三十六道金牌和七十二道银牌和必要的金银器具,铠甲兵符都准备妥当了。
其实这也不怪赵构,宋徽宗可谓是一个风流皇帝,妃子众多。像赵构母亲这种相貌并不出众的妃子当然也不会受到宋徽宗宠爱。所以也就养成了赵构对宋徽宗非常不满的性格。
同时,宋徽宗的子女也是极其众多的。光赵枢在后世知道的,仅仅皇子就有近三十个。赵枢甚至怀疑,如果自己母亲不是皇后,那估计自己父亲宋徽宗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
赵枢也同时看了一眼他身后的另外一名女子,这正是赵构的母亲宋徽宗贤妃韦氏。
当下也不在这里做过多停留,当走到太子赵桓面前时,他的身边正有一个年过五旬的男子。赵桓的母亲宋徽宗的第一任皇后早亡,所以朝夕陪伴他的也就是他身边这名年过五旬的男子——当朝太子太傅周淮。
“五哥此行一路上多加注意安全,大哥在此为你践行了。”赵桓对赵枢拘了一礼,道。
“多谢大哥!”赵枢还礼道。说完,便牵着马走到最后一人,自己的母亲显肃皇后面前。
“殿下,建安郡王之心怕已是昭然若揭了,不得不防啊!”待赵枢离开赵桓之后,周淮凑到赵桓耳边轻声说道。
赵桓怔了一下,喃喃自语道:“防?”
周淮点了点头,道:“自太祖开朝以来,历代除太子之外从无皇子干涉政事甚至军事之先例,今日郡王代圣招安,其心已是昭然若揭呀,殿下您不可不防呐!”
说到这里,赵桓的脸庞抽搐了一阵。但还是有点侥幸的向周淮说道:“自古王位嫡子继承。五哥才排行第五,就算圣上将我废黜,那储君之位也轮不着他啊,老师多虑了吧。”
周淮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道:“不然,储君之事关乎江山社稷,若郡王在大宋朝廷的威望超过殿下,加之郡王又和蔡京一党走得很近,而其余的三位王爷对大宋朝事根本没有任何兴趣。。。。。。殿下还是小心为妙!”
但赵桓的问题又来了,道:“现在五哥为圣上所宠信,一旦招安梁山成功势必声名大噪,老师有何办法吗?”
只见周淮眉头紧锁,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道:“如今之势,殿下切不可在圣上面前说郡王不是,郡王若想做什么,你顺水推舟就是。至于办法,或许他会有。”
“谁呀?”周淮的话把赵桓说得云里雾里。
周淮摇了摇头,不再答复赵桓的话。
赵枢牵着马走到显肃皇后面前,两人对视,相望无言,最终,显肃皇后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路上多加小心,今后之事你自己好自为之罢!”
赵枢无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要夺储,即便在前日聚餐时自己都说不会夺储了,可甚至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会相信,估计宋徽宗也不会相信。
赵枢也懒得管别人怎么想了,放下马疆,当场给显肃皇后跪下,磕头,说道:“今后枢儿无法常侍母亲身边,望母亲保重身体!”
皇后的面色在此刻显得格外慈祥,将赵枢扶起之后,从腰间腰带中取出一块白绿色四方体用一根红线系住的东西,大拇指轻轻在玉佩上面搓了一下,道:“枢儿,这块玉佩你拿着,这是当年母后进宫时,先帝太皇太后赐给我的。你要随时戴在身上,若是想母后了,就拿出来看一眼。”
看着这块玉佩,赵枢要伸出的手犹豫了,因为此赵枢已非彼赵枢,他不知道该不该接受这个东西。
但这又是显肃皇后送给自己留作纪念的东西啊,估计是显肃皇后觉得最贵重的东西,尽管皇宫之中不乏珍贵的珠宝器具。如果不收,岂不是让皇后寒心吗。
谁让自己也叫赵枢呢,谁叫自己跟她儿子长得那么像呢,谁叫自己阴差阳错变成了她的儿子呢。算了,也就替那个赵枢给皇宫尽孝吧。
说着,赵枢从显肃皇后手中接过那块玉佩,却被显肃皇后阻止住了。
正当赵枢发愣的时候,显肃皇后解开红绳,而后系在赵枢脖子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你是母后亲自带着长大的。今后若是想母后了就在月光下看看这块玉佩,处在这深宫禁苑当中,母后喜的唯有天上的月亮。”
说这话时,显肃皇后的眼中已是晶莹剔透,泪珠饱和了她的眼睛。
赵枢也想哭,世界上最伟大的也许莫过于母爱。这让赵枢更加坚定了今后一定要阻止后世所熟知的靖康之耻的发生。宋徽宗的死活他可不想管,至少不能让自己母亲被掳到北方去。
暗自下定决心,赵枢辞别显肃皇后之后便骑上马,走到凌风跟前:“走吧!”
“大军开拔!!!”随着凌风一声令下,校场中号角声,战鼓声齐鸣。如千钧之雷,刺得人耳膜发烫,好不壮阔。
校场中霎时旌旗招展,身着红色衣甲,举着红色旌旗的近千宋军“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开去。而携带的招安用的物资则紧随其后。
好好的一个招安被弄得像大将军领兵出战一样。只是赵枢所不知道的是,为了防止此次招安被南方方腊干扰。宋徽宗已经下诏,从异常紧张的大宋西北边陲,在精锐的西军当中抽调刘延庆一部万余人取道武关,至荆湖路鄂州,以牵制方腊。
汴京现在是万人空巷,都听闻皇上的皇子亲自前去招安。百姓们纷纷夹道相看,更让他们瞠目结舌的是这个皇子不坐车架,骑在马上,就好像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贵族皇子,倒像是征战远方的大将军一样。
凌枫久经战阵,武力卓绝,不太放心周扬跟在赵枢身边,于是凌枫就亲自随侍在赵枢的身边。这支队伍中央,在赵枢身后不远的地方就是明月的车驾,他答应过明月一定要将她带出宫去,给她一个完整的名分。
如今这第一步算是踏出去了,不知道未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这踏出去的脚会不会再收回来。但常言道: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来到宋朝这么几个多月,这是赵枢第一次这么浩浩荡荡的离开汴京。甚至在之前出宫的几次当中,赵枢都还没有见过汴京的城墙到底是什么样的。
如今,这路车驾浩浩荡荡。很快便走到了御街的尽头,前方一座巍峨雄丽的城楼映入赵枢眼帘。城楼,紧紧从从地表到上方墙端的距离足有十米来高,都是青砖所砌。跟明代修建的让外国人叹为观止的万里长城有得一拼。
大队人马走进城墙,在城门洞处赵枢就走了几分钟的时间,这是一处瓮城。所为瓮城就是城楼之外再围上的一道城墙。而城墙的宽度至少都是二十米。
在古代,这种城池已是相当坚固的。城楼上还有瞭望塔,赵枢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如此完善的城防,在后来为何加上从各地勤王的数十万援军,为何宋钦宗连守下去的勇气都没有。
赵枢心里想着,估计是赵桓那小子长这么大连汴京都没有出过,所以也不知道汴京的城防是何等坚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信心坚守下去。当然,这只是赵枢一个人在这里意淫。
毕竟在后世的史料当中,女真骑兵南下,北自幽云十六州至黄河北岸,仅两万人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坚固城池不在少数,谁还有信心继续坚守汴京呢?
话说大金灭亡北宋之战,先从幽州守将郭药师降女真始。宋军战力不如契丹,契丹敌不过女真,在那个会长胡子的奇葩太监童贯北伐辽国的时候宋军就有所体会了。是故,谁还会愿意找死的去阻挡女真铁骑。
两宋缺马,这是宋朝对外战争不占优势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从后世穿越到北宋的赵枢其实也知道,历史上在冷兵器时代步兵战胜骑兵的案例也是不计其数的。
如明朝末年,郑成功所创建的“铁甲军”——手执长矛,腰间挎剑,身披重铠,头顶巨盔,脸覆假面。远战以矛,近战用剑,在南明时期有效的阻挡了大清铁骑对南方的进攻。
密集的铁甲步兵阵型往往是骑兵部队的噩梦,就如南宋中期端平入洛。宋理宗麾下赵葵北伐中原,一举从蒙古军手中收复汴京、洛阳等地,却在洛阳遭到蒙军袭击。宋军仓促之间组成步兵阵型,蒙古骑兵连续进攻无法击破,最后还是在这支部队自己断粮断草的情况下不攻自破的。
想到这些,赵枢的心里似乎有了点数。确实需要一支装备精良的步兵部队,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自己手下就这近千人的兵马。如果梁山招安无法成功,那这些人马都还要交回自己父皇手中,想到这里,赵枢想哭的心都有了。
也只能在心里默念祈祷:梁山好汉行行好,发发善心吧,让自己招安成功吧。自己把《水浒传》中的招安用的三十六道金牌和七十二道银牌和必要的金银器具,铠甲兵符都准备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