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沸沸扬扬的议论了快要一年的南巡就要开始了,京城的九月正是天高气爽的好时候,康熙这次要南巡也是特别选了这个时候,虽然此时在江南还是夏天,但是这一路上慢慢的走过去,到了江南就凉爽了很多了。
本来不少的嫔妃都眼巴巴的盼着能随驾去南巡,能跟着皇上南巡说明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说出去也是个体面光鲜的事情。再者就是外面比宫里宽松些,大家平日里被宫规管的喘不上气来,难得出去能放松下。而且皇帝身边就这几个人,大家得到皇帝眷顾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于是从过了年开始,太皇太后和太后处就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太皇太后自然知道这些人是为了什么。倒是太后被这些奉承的笑脸,殷勤的话语闹得飘飘然。她这几天过来给太皇太后请安。“你的气色不错,身上这件衣裳倒是新做的,正配着你的新样子的发髻。”太后算起来是太皇太后的外孙女,她的丈夫顺治皇帝是她的亲舅舅。要不是为了董鄂妃,静妃被废掉了皇后之尊,她也不会做了自己外祖母的媳妇。
对着这个小小年纪就进宫,小小年纪便守寡的外孙女太皇太后心里总是有些愧疚。若不是当时董鄂妃胡闹,她也不会这么晚年凄凉,更不会害了她的外孙女和外甥女。因此平常太皇太后一直拿着太后当成个孩子宠爱着。
有了太皇太后罩着,加上康熙又是个孝顺孩子,对太后也是礼敬有加,太后还是心无城府,没心没肺的孩子脾气。
“老祖宗也觉得这头发闹得好看?是德妃过来服侍我梳的新样子。这衣裳确实是新做的。我看贵妃管事倒是比她的姐姐强呢。当初孝昭皇后在的时候虽然没什么错处,可是办事是中规中矩,叫人总觉得拘谨了。这个花样我很喜欢,难得他们这次摸准了我的性子。”太后年纪上来了,可是内心还住着个小姑娘。身为蒙古人自然是喜欢花红柳绿,富贵热闹的东西。只是她前头的皇后被废掉罪名之一便是奢侈,可怜太后多年都不敢盛装丽饰。
这件衣服是大红色金线缂丝,头上的首饰也是黄金和红宝石,太后这一身显得年轻多了。太皇太后知道她的性格,看着太后头上的簪子有些惊讶的说:“不错的东西,不过贵妃这段日子养身体怕是没这个心情和时间,我看像是良妃的手笔。她这个孩子倒是会办事,也不喜欢张扬。最难得是上下打点的妥帖,也没做一点事情就闹得天翻地覆好像是上山擒贼一般的折腾。”
“正是呢,我以前只觉得良妃不讨人喜欢,不过时间长了,却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人。只可惜了,皇帝那么疼爱她,怎么也不见她的肚子再有动静。倒是德妃,虽然长得不是最出挑的,可是她的肚子争气,连着生了四个孩子了。要是良妃也能再生个小阿哥就更好了。她的身子单薄,不如这次叫她安心的家京城休养身体,皇上身边另外选了几个可靠的去跟着服侍如何?”太后一脸的为徽之着想。
“这个话是你的意思还是谁叫你说的?”太皇太后心里长叹一声。这个丫头真是没心眼,若不是自己在宫里看着她,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能在宫里活下去。这有是那个嫔妃在太后耳边嚼舌了。
“啊,这个,老祖宗真聪明!我哪里想到这些,是德妃和我说的,这个话我想了半天觉得很对。而且德妃和良妃一向交好。没有良妃的暗示,德妃也不回来和我说这个。我就是喜欢良妃这点,不争不抢。要是换了别人,巴不得天天霸占着皇上的恩宠。德妃生了四个孩子,也该给她点额外的恩赏。叫她跟着皇上去南巡可好。”太后心里藏不住话,什么都说了。
“你个傻孩子,德妃——罢了你说她好便是好吧。她刚生下小格格,做母亲扔下孩子就走,德妃真的舍得?你没做过母亲不知道做母亲的心。刚生下的孩子只要自己亲眼看着才能放心,而且德妃连着生育,你妹发现她的气色比良妃更差,江南可不是游山玩水去的。皇上还要去看黄河的水利呢,自从黄河决口改道,多少里的黄泛区,哪里人烟稀少,德妃那个身体跟着皇上,是谁服侍谁。你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就不要插嘴。良妃办事贴心,还是叫她去吧。”太皇太后轻巧的堵上了太后的嘴,德妃的希望落空了。
南巡前夕,宜妃和贵妃过来给徽之送行,贵妃看着宜妃好奇的说:“你今天怎么怪怪的的,好像是憋着笑的样子。是有了什么好事不成?”
“倒是没什么好事,只是看有的人掉进了坑里高兴罢了。你们可知道德妃最近病了。”宜妃一脸神秘的开始八卦。“这有什么奇怪的,早就知道了。她不是受了风寒,我昨天还看了她,应该不怎么要紧。皇上特别叫她不用去送行,怎么了她的病有什么讲究么?”徽之就知道宜妃肯定是听见了什么。
“当然,她这个病啊哪里是风寒,是心病。春天的时候她那个时候整天的跑太后那边去献殷勤,比的大家多不孝顺似得。其实谁不知道德妃是想跟着皇上去南边。结果被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一句话给挡回去。德妃心灰意懒的,再也不肯到太后跟前献殷勤了。不过她做的隐蔽,太后又是个粗心的人,没察觉,还说德妃有孝心。底下有人看不过眼去,悄悄在太后跟前说了什么。太后那个人什么都挂在脸上,她对德妃也就不喜欢了。前几天太后狠狠地给了德妃几下子,她就病了。”宜妃眉飞色舞的,和徽之贵妃说起来那天的事情了。
太后喜欢看荷花,今年北海的荷花开的特别好,于是太后来了兴致带着几个嫔妃到北海去看花。那天徽之和贵妃忙着宫里过中秋的事情,还有皇帝要起驾南巡,不少的事情要准备。因此她们就没去北海,倒是宜妃跟着去了。开始大家都哄着太后高兴,一行人兴冲冲的欣赏着荷花,走了一会太后觉得累了,大家去听鹂馆休息。
不知怎么的,太后的话题引到宫里几个妃子身上。等着说到良妃的时候,大家都说徽之为人温和,想事情周到对太后和太皇太后都是特别孝顺的。德妃也跟着符合了几句,接着话题一转说起来自己帮着皇贵妃管理六宫事务的时候小心翼翼,唯恐是被人说奢侈了。她一向珍惜人力物力,不敢暴殄天物。言下之意暗示徽之喜欢奢华,闹不好了会叫御史弹劾皇帝奢侈。这样的奢侈的生活习惯也不符合妇道。
谁知太后却是冷笑一声,毫不客气的给了德妃一下子:“哪里奢侈了,这个孩子是真心的孝顺,有句俗话是鸡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难做饭。宫里这么多事情,众口难调,我看良妃做的事情都按着规矩,没哪一件事是逾矩的。什么叫奢侈,咱们这样的人家,还能和一般的小门小户的算计?那不成了砍柴的说皇帝一定是拿着进扁担砍柴不成了?想必是我这个老婆子碍眼了,哪里还能住在这里,穿这锦绣衣裳,早该发到马圈去住着了。她是代皇帝尽孝心,御史们也要弹劾不成?”
此话一出,已经是责备德妃的意思了,德妃脸上涨得通红,支吾了半天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哈哈,结果她回去没几天就病了,那里是病了,分明是害臊了。我是没想到她这个人这样。当初她生小格格的时候,你额外的照顾她,那些好处她都忘了。自己享受的时候怎么不说,若是要严守妇道,当初你把那些东西送过去的时候她就该推了。太皇太后和太后地位超然,皇上是个孝子,那天下供养两位也不为过。轮到她说三道四的,我想一定是德妃平日里看着太后不怎么喜欢装饰,以为她是喜欢简朴的人。还是你会看人,知道太后的喜好。哈哈,真是解气!我以前还觉得德妃不错,虽然嘴上碎点,喜欢指点别人怎么样的。但是她那个三从四德是给别人预备的,温良恭俭让是给别人预备的,她么干什么都对,别人做什么都有毛病!”宜妃皱着眉吐槽着德妃的严于对人,宽于对己。
“她就是那个性子,你们真的不想去南巡?”徽之很想和宜妃一起结伴出去。这会南巡康熙精简了随员不过多带着个嫔妃还是可以的。
“孩子还小我不放心。而且你走了我再走,就荣妃一个人怕也不好办。皇贵妃的身体稍微好了些,我预备着她能理事了就把权柄还给她。这个家可不是好当的,饶是你们帮着我,我还有些吃不准呢。”温僖贵妃第一次做母亲,哪里舍得离开儿子半步。
“你也算是回家看看,只是物是人非,你还是看开些吧。对了,你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也好再有个孩子。孩子不嫌多,你看德妃,趁着生病使劲的调养身体,她什么盘算大家都知道。她当初想跟着皇上南巡也是存了心思的。”宜妃给徽之出主意,叫她趁这个机会再怀孕。
徽之叹口气,太医和稳婆都说她生胤禩的时候身体受伤,再生育怕是很难了。
圣驾九月离开了京城,到了山东地面上。徽之这天晚上正哄着胤禩吃了饭,逗着孩子玩呢。忽然外面逸云进来说:“娘娘,李德全来了。”
“良妃娘娘,皇上叫奴才来和娘娘说一声,收拾下东西,换上便装,这会要出去的走远点。”说着李德全就告辞走了。徽之微微诧异这就是要去微服私访了?徽之忙着叫住了李德全:“李公公且站一站,到底是要去哪里,孩子可要跟着去。”
李德全笑嘻嘻的对着徽之做个手势:“这个娘娘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带上随身的东西就是了。八阿哥也一起跟着去。皇上这次是微服瞒着人的,奴才也不好在这里多呆着。等着出了行宫皇上自然和娘娘交底的。”
徽之想了想,大概猜出来皇帝是要去哪里了,她叫来逸云和青萍吩咐说:“你们留下,只听着李公公的吩咐做事。把我离开京城的时候预备的包袱拿来,再多给胤禩拿衣服和一些常用的药物来。”这趟南巡没有想象中的显赫和舒服,整个国家刚从战乱里面慢慢的回复过来,而且黄河和淮河的水患还没平息,康熙也没那个心思大张旗鼓的南下。
越往前走人烟越少,这是个靠近黄泛区的小镇子,以前黄河没决口的时候,这个地方土地平整,挨着黄河边上,土地肥沃,也是个富足的地方。可惜一场水灾改变了一切,黄河决堤之后,泛滥的河水淹没了肥沃的田地,等着大水退去,田地成了盐碱地。原来在这里的人不是逃走了就是被大水夺取了生命。整个镇子一下子变得萧瑟起来,以前在赶集的日子上人来人往的小饭馆也冷清起来。
在这里吃饭的多是写赶脚的挑夫或者是写河工上的劳役,大家各自埋头吃着黑乎乎的杂面条,这已经是难得的东西了。门口来几辆大车,和几匹马,为首的一个人从马车上下来,点漆般的眼睛四处打量下,对着车子里面的说道:“在这里歇歇吧,吃点东西。过了这个镇子怕是再也没像样的饭馆了。”
说着大车的帘子一掀开,里面出来个小男孩,五六岁的年纪,一张白嫩的圆脸,大眼睛长睫毛,一笑起来颊边一个酒窝。“我饿了,阿玛我等一会能跟着你骑马吗?”“别胡闹 ,看马惊了摔了你怎么办!”徽之穿着一件茧绸的褂子,头上包着头巾,虽然装扮很朴素可是还是那难以掩住她的美丽。门口张罗客人的掌柜的一眼看见徽之都忍不住愣了下神。好标致的小媳妇。
没等着掌柜的回神,康熙已经到了掌柜的跟前:“请问掌柜的,这里再往前是不是交河镇?”
“是,可是现在交河镇上已经没人了,只是些当兵的和民夫在那边住着,实在不能称之为是个镇子了。客官是要到交河镇上找人的?”掌柜的忙着对康熙拱拱手,暗地里打量着眼前的一行人。虽然装扮上并不显眼,可是气度不凡不像是当地的人。莫非是——河道上下来的官老爷?听说朝廷下旨要治河,但是几年过去了还是没个成效,本来好好的良田都成了盐碱地,如今的日子和以前真的是天壤之别了。
这个治河官别是吃不了多少的苦,没几天就要离开了。想着掌柜的笑嘻嘻的请了康熙进去:“客观是去交河镇寻亲的还是有什么公干。如今遭了灾,小店也没什么好的。你看是——”康熙对着掌柜的一摆手:“你看着安排吧,要干净的。”说着康熙看了一眼身后的徽之和小八,从出来这几天,康熙算是领教了徽之的一项特别坚持——洁癖!
以前在宫里没发现,出宫之后,徽之的洁癖就像是黑色的煤堆上站着一只白仙鹤,太显眼了。徽之无奈却是坚持的对上康熙的带这些揶揄的眼神,她实在佩服那些在外面行走的人,上天保佑,她幸亏是没穿越成什么走江湖的武侠人士。只要想想要拿着那些黑乎乎的碗筷吃饭,徽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一行人坐下来,康熙和徽之小八一桌子,李德全站着不敢坐下来,康熙却是指着座位:“你站着干什么,吃了饭还要赶路。”徽之拿着桌子上的砂茶壶给李德全斟了一茶杯:“既然当家的都发话了,你就坐下吧。”李德全脸上涨得通红忙着双手接过来徽之递上来的茶杯:“折煞奴才了,奴才还是先去后面厨房看看。”说着他一口喝干了茶,一溜烟的跑了。
胤禩却是好奇的东张西望,康熙拍拍胤禩的头:“这次叫你们娘俩个跟着我吃苦了,为了治河的事情他们吵得没个定论,眼看着打把的银子撒下去一点成效也没有,靳辅和于成龙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要堵,一个要束水攻沙。我还是亲眼看看才能放心。工部报上来的账目叫人看着害怕,那些银子都花到什么地方了?”
“政务上的事情我一个妇道人家不知道,只是这一路上看过来,地上那些被水淹的地方都盖着黄沙,可见黄河实在是泥沙太多了。要是总是盖堤防,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如根治的好,泥沙多是上游下来的,到底是哪个地方叫黄河变成这副样子,不如叫哪个地多多的种树才好。”徽之心里更偏向靳辅的法子,只是在康熙面前徽之一向不干预政务,更不会拿出来穿越人士的指点江山的样子。
“我以前还是更倾向于成龙的建议,现在也觉得靳辅的法子更好些。”一语未了,就见着掌柜的笑嘻嘻的单手拖着大托盘上来:“小店就剩下了面条,客观将就着吃吧。”说着他一手扔了几头大蒜在桌子上。
徽之眼看着掌柜的黑乎乎的手指头要□□面条碗里,她赶紧站起来:“还是我来吧!”赶着掌柜的前边把碗拿过来放在了康熙跟前。小八歪着头打量着面前比自己脸还打的碗,好奇的问:“娘,这个面条怎么是黑的?”
“这是荞麦面的,这几年遭了灾能有这个吃已经算是不错了。你们几位看着像是官身,是上面派下来的治河的官儿吧。小公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没见识过俺们穷苦人吃的东西。”邻桌的一个汉子打量着康熙一行人,拿着一瓣蒜使劲的咬的咯吱响,一边吸溜着面条:“这个面要这大口的吃,放上些辣椒还有就这蒜!越吃越香!”
徽之正拿着手绢给康熙擦筷子,眼看着胤禩要拿着生蒜往嘴里塞,徽之忙着拍下来胤禩手上的蒜瓣:“拿着筷子吃,手上没洗!”这个地方看样子是没地方洗手了,一路上胤禩的小手虽然不怎么脏,可是这么拿着东西吃还是不干净。
小八只好听话的把手上的大蒜放下,又看着那些人大口吃饭,吧唧嘴的样子,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这都是宫里教引嬷嬷和谙达们嘴里的反面典型。今天可算是见着了。不过他们好想吃的很香的样子,本来看起来不怎么有食欲的面条反而觉得有些馋人了。
康熙无奈接过来被徽之拿茶水洗涮干净的筷子,他忽然起了玩笑的心思,也学着邻桌的样子,忽然一巴掌拍在蒜头上,到底是练过功夫,砰地一声,一头大蒜四分五裂。小八吃惊的瞪大眼睛,小嘴都张开合不拢了:“哇,阿玛好厉害!”可是话音刚落,胤禩就感觉到额娘不赞成的眼光。他知道,若是被教引嬷嬷们看见皇阿玛这个动作,一定会唉声叹气的摇头的。好像从出来之后皇阿玛变的不一样了。
“别管头管脚的,好好的孩子都给教傻了。小八过来,别听你额娘的话。身为男子汉,要有当担,那些酸醋假斯文的繁文缛节不用整天背着。要知道入乡随俗知道吗!”康熙拿过来一瓣大蒜递给看傻眼的儿子,从行宫出来,康熙有种孙悟空从五行山底下出来的舒畅。
在宫里自己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帝王的规范,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出来之后,康熙发现自己可以做任何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例如现在这个样子,一只脚放在条登上,端着碗和邻桌的人一边说话,一边嘎吱嘎吱的咬着蒜瓣。完全不用顾忌什么天子威严,什么皇家礼仪。
眼看着徽之僵硬的表情,康熙越发像个孩子,和身边的人攀谈起来:“你们几位是到河工工地上的?这里治河好几年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
“先生看你享受个外面来的人,你是这治河官吗。我们正是去李家坝的工地上……”几个民夫样子的人和康熙攀谈起来。小八眼巴巴的瞅着自己的皇阿玛,又看看手上的大蒜,又转脸看看徽之,一脸的无所适从。小八可以想象,要是自己也跟着皇阿玛那个样子,等着到了车上额娘肯定会教训他:“你怎么能学那么粗鲁的举止!”如此等等的话,比教引嬷嬷和谙达还要厉害的魔音穿耳。
但是要他在这个满是写挑夫,民夫的小饭馆里面按着嬷嬷教的规矩,斯斯文文的吃东西,好像有点不对劲。徽之无奈叹口气,用手绢擦擦小八的爪子:“你就跟着你阿玛学吧,看着回去怎么办!”徽之转眼看着就差跟着人学吧唧嘴的皇帝,忽然生出来一个想法,其实康熙就是个披着皇帝皮的老农民!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一只脚支在凳子上,拿着蒜瓣嘎吱咬,就差吧唧嘴!求徽之的心理阴影面积。
本来不少的嫔妃都眼巴巴的盼着能随驾去南巡,能跟着皇上南巡说明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说出去也是个体面光鲜的事情。再者就是外面比宫里宽松些,大家平日里被宫规管的喘不上气来,难得出去能放松下。而且皇帝身边就这几个人,大家得到皇帝眷顾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于是从过了年开始,太皇太后和太后处就变得格外热闹起来。
太皇太后自然知道这些人是为了什么。倒是太后被这些奉承的笑脸,殷勤的话语闹得飘飘然。她这几天过来给太皇太后请安。“你的气色不错,身上这件衣裳倒是新做的,正配着你的新样子的发髻。”太后算起来是太皇太后的外孙女,她的丈夫顺治皇帝是她的亲舅舅。要不是为了董鄂妃,静妃被废掉了皇后之尊,她也不会做了自己外祖母的媳妇。
对着这个小小年纪就进宫,小小年纪便守寡的外孙女太皇太后心里总是有些愧疚。若不是当时董鄂妃胡闹,她也不会这么晚年凄凉,更不会害了她的外孙女和外甥女。因此平常太皇太后一直拿着太后当成个孩子宠爱着。
有了太皇太后罩着,加上康熙又是个孝顺孩子,对太后也是礼敬有加,太后还是心无城府,没心没肺的孩子脾气。
“老祖宗也觉得这头发闹得好看?是德妃过来服侍我梳的新样子。这衣裳确实是新做的。我看贵妃管事倒是比她的姐姐强呢。当初孝昭皇后在的时候虽然没什么错处,可是办事是中规中矩,叫人总觉得拘谨了。这个花样我很喜欢,难得他们这次摸准了我的性子。”太后年纪上来了,可是内心还住着个小姑娘。身为蒙古人自然是喜欢花红柳绿,富贵热闹的东西。只是她前头的皇后被废掉罪名之一便是奢侈,可怜太后多年都不敢盛装丽饰。
这件衣服是大红色金线缂丝,头上的首饰也是黄金和红宝石,太后这一身显得年轻多了。太皇太后知道她的性格,看着太后头上的簪子有些惊讶的说:“不错的东西,不过贵妃这段日子养身体怕是没这个心情和时间,我看像是良妃的手笔。她这个孩子倒是会办事,也不喜欢张扬。最难得是上下打点的妥帖,也没做一点事情就闹得天翻地覆好像是上山擒贼一般的折腾。”
“正是呢,我以前只觉得良妃不讨人喜欢,不过时间长了,却发现是自己看错了人。只可惜了,皇帝那么疼爱她,怎么也不见她的肚子再有动静。倒是德妃,虽然长得不是最出挑的,可是她的肚子争气,连着生了四个孩子了。要是良妃也能再生个小阿哥就更好了。她的身子单薄,不如这次叫她安心的家京城休养身体,皇上身边另外选了几个可靠的去跟着服侍如何?”太后一脸的为徽之着想。
“这个话是你的意思还是谁叫你说的?”太皇太后心里长叹一声。这个丫头真是没心眼,若不是自己在宫里看着她,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能在宫里活下去。这有是那个嫔妃在太后耳边嚼舌了。
“啊,这个,老祖宗真聪明!我哪里想到这些,是德妃和我说的,这个话我想了半天觉得很对。而且德妃和良妃一向交好。没有良妃的暗示,德妃也不回来和我说这个。我就是喜欢良妃这点,不争不抢。要是换了别人,巴不得天天霸占着皇上的恩宠。德妃生了四个孩子,也该给她点额外的恩赏。叫她跟着皇上去南巡可好。”太后心里藏不住话,什么都说了。
“你个傻孩子,德妃——罢了你说她好便是好吧。她刚生下小格格,做母亲扔下孩子就走,德妃真的舍得?你没做过母亲不知道做母亲的心。刚生下的孩子只要自己亲眼看着才能放心,而且德妃连着生育,你妹发现她的气色比良妃更差,江南可不是游山玩水去的。皇上还要去看黄河的水利呢,自从黄河决口改道,多少里的黄泛区,哪里人烟稀少,德妃那个身体跟着皇上,是谁服侍谁。你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就不要插嘴。良妃办事贴心,还是叫她去吧。”太皇太后轻巧的堵上了太后的嘴,德妃的希望落空了。
南巡前夕,宜妃和贵妃过来给徽之送行,贵妃看着宜妃好奇的说:“你今天怎么怪怪的的,好像是憋着笑的样子。是有了什么好事不成?”
“倒是没什么好事,只是看有的人掉进了坑里高兴罢了。你们可知道德妃最近病了。”宜妃一脸神秘的开始八卦。“这有什么奇怪的,早就知道了。她不是受了风寒,我昨天还看了她,应该不怎么要紧。皇上特别叫她不用去送行,怎么了她的病有什么讲究么?”徽之就知道宜妃肯定是听见了什么。
“当然,她这个病啊哪里是风寒,是心病。春天的时候她那个时候整天的跑太后那边去献殷勤,比的大家多不孝顺似得。其实谁不知道德妃是想跟着皇上去南边。结果被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一句话给挡回去。德妃心灰意懒的,再也不肯到太后跟前献殷勤了。不过她做的隐蔽,太后又是个粗心的人,没察觉,还说德妃有孝心。底下有人看不过眼去,悄悄在太后跟前说了什么。太后那个人什么都挂在脸上,她对德妃也就不喜欢了。前几天太后狠狠地给了德妃几下子,她就病了。”宜妃眉飞色舞的,和徽之贵妃说起来那天的事情了。
太后喜欢看荷花,今年北海的荷花开的特别好,于是太后来了兴致带着几个嫔妃到北海去看花。那天徽之和贵妃忙着宫里过中秋的事情,还有皇帝要起驾南巡,不少的事情要准备。因此她们就没去北海,倒是宜妃跟着去了。开始大家都哄着太后高兴,一行人兴冲冲的欣赏着荷花,走了一会太后觉得累了,大家去听鹂馆休息。
不知怎么的,太后的话题引到宫里几个妃子身上。等着说到良妃的时候,大家都说徽之为人温和,想事情周到对太后和太皇太后都是特别孝顺的。德妃也跟着符合了几句,接着话题一转说起来自己帮着皇贵妃管理六宫事务的时候小心翼翼,唯恐是被人说奢侈了。她一向珍惜人力物力,不敢暴殄天物。言下之意暗示徽之喜欢奢华,闹不好了会叫御史弹劾皇帝奢侈。这样的奢侈的生活习惯也不符合妇道。
谁知太后却是冷笑一声,毫不客气的给了德妃一下子:“哪里奢侈了,这个孩子是真心的孝顺,有句俗话是鸡多了不下蛋,媳妇多了婆婆难做饭。宫里这么多事情,众口难调,我看良妃做的事情都按着规矩,没哪一件事是逾矩的。什么叫奢侈,咱们这样的人家,还能和一般的小门小户的算计?那不成了砍柴的说皇帝一定是拿着进扁担砍柴不成了?想必是我这个老婆子碍眼了,哪里还能住在这里,穿这锦绣衣裳,早该发到马圈去住着了。她是代皇帝尽孝心,御史们也要弹劾不成?”
此话一出,已经是责备德妃的意思了,德妃脸上涨得通红,支吾了半天一句整话都说不出来。
“哈哈,结果她回去没几天就病了,那里是病了,分明是害臊了。我是没想到她这个人这样。当初她生小格格的时候,你额外的照顾她,那些好处她都忘了。自己享受的时候怎么不说,若是要严守妇道,当初你把那些东西送过去的时候她就该推了。太皇太后和太后地位超然,皇上是个孝子,那天下供养两位也不为过。轮到她说三道四的,我想一定是德妃平日里看着太后不怎么喜欢装饰,以为她是喜欢简朴的人。还是你会看人,知道太后的喜好。哈哈,真是解气!我以前还觉得德妃不错,虽然嘴上碎点,喜欢指点别人怎么样的。但是她那个三从四德是给别人预备的,温良恭俭让是给别人预备的,她么干什么都对,别人做什么都有毛病!”宜妃皱着眉吐槽着德妃的严于对人,宽于对己。
“她就是那个性子,你们真的不想去南巡?”徽之很想和宜妃一起结伴出去。这会南巡康熙精简了随员不过多带着个嫔妃还是可以的。
“孩子还小我不放心。而且你走了我再走,就荣妃一个人怕也不好办。皇贵妃的身体稍微好了些,我预备着她能理事了就把权柄还给她。这个家可不是好当的,饶是你们帮着我,我还有些吃不准呢。”温僖贵妃第一次做母亲,哪里舍得离开儿子半步。
“你也算是回家看看,只是物是人非,你还是看开些吧。对了,你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也好再有个孩子。孩子不嫌多,你看德妃,趁着生病使劲的调养身体,她什么盘算大家都知道。她当初想跟着皇上南巡也是存了心思的。”宜妃给徽之出主意,叫她趁这个机会再怀孕。
徽之叹口气,太医和稳婆都说她生胤禩的时候身体受伤,再生育怕是很难了。
圣驾九月离开了京城,到了山东地面上。徽之这天晚上正哄着胤禩吃了饭,逗着孩子玩呢。忽然外面逸云进来说:“娘娘,李德全来了。”
“良妃娘娘,皇上叫奴才来和娘娘说一声,收拾下东西,换上便装,这会要出去的走远点。”说着李德全就告辞走了。徽之微微诧异这就是要去微服私访了?徽之忙着叫住了李德全:“李公公且站一站,到底是要去哪里,孩子可要跟着去。”
李德全笑嘻嘻的对着徽之做个手势:“这个娘娘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只要带上随身的东西就是了。八阿哥也一起跟着去。皇上这次是微服瞒着人的,奴才也不好在这里多呆着。等着出了行宫皇上自然和娘娘交底的。”
徽之想了想,大概猜出来皇帝是要去哪里了,她叫来逸云和青萍吩咐说:“你们留下,只听着李公公的吩咐做事。把我离开京城的时候预备的包袱拿来,再多给胤禩拿衣服和一些常用的药物来。”这趟南巡没有想象中的显赫和舒服,整个国家刚从战乱里面慢慢的回复过来,而且黄河和淮河的水患还没平息,康熙也没那个心思大张旗鼓的南下。
越往前走人烟越少,这是个靠近黄泛区的小镇子,以前黄河没决口的时候,这个地方土地平整,挨着黄河边上,土地肥沃,也是个富足的地方。可惜一场水灾改变了一切,黄河决堤之后,泛滥的河水淹没了肥沃的田地,等着大水退去,田地成了盐碱地。原来在这里的人不是逃走了就是被大水夺取了生命。整个镇子一下子变得萧瑟起来,以前在赶集的日子上人来人往的小饭馆也冷清起来。
在这里吃饭的多是写赶脚的挑夫或者是写河工上的劳役,大家各自埋头吃着黑乎乎的杂面条,这已经是难得的东西了。门口来几辆大车,和几匹马,为首的一个人从马车上下来,点漆般的眼睛四处打量下,对着车子里面的说道:“在这里歇歇吧,吃点东西。过了这个镇子怕是再也没像样的饭馆了。”
说着大车的帘子一掀开,里面出来个小男孩,五六岁的年纪,一张白嫩的圆脸,大眼睛长睫毛,一笑起来颊边一个酒窝。“我饿了,阿玛我等一会能跟着你骑马吗?”“别胡闹 ,看马惊了摔了你怎么办!”徽之穿着一件茧绸的褂子,头上包着头巾,虽然装扮很朴素可是还是那难以掩住她的美丽。门口张罗客人的掌柜的一眼看见徽之都忍不住愣了下神。好标致的小媳妇。
没等着掌柜的回神,康熙已经到了掌柜的跟前:“请问掌柜的,这里再往前是不是交河镇?”
“是,可是现在交河镇上已经没人了,只是些当兵的和民夫在那边住着,实在不能称之为是个镇子了。客官是要到交河镇上找人的?”掌柜的忙着对康熙拱拱手,暗地里打量着眼前的一行人。虽然装扮上并不显眼,可是气度不凡不像是当地的人。莫非是——河道上下来的官老爷?听说朝廷下旨要治河,但是几年过去了还是没个成效,本来好好的良田都成了盐碱地,如今的日子和以前真的是天壤之别了。
这个治河官别是吃不了多少的苦,没几天就要离开了。想着掌柜的笑嘻嘻的请了康熙进去:“客观是去交河镇寻亲的还是有什么公干。如今遭了灾,小店也没什么好的。你看是——”康熙对着掌柜的一摆手:“你看着安排吧,要干净的。”说着康熙看了一眼身后的徽之和小八,从出来这几天,康熙算是领教了徽之的一项特别坚持——洁癖!
以前在宫里没发现,出宫之后,徽之的洁癖就像是黑色的煤堆上站着一只白仙鹤,太显眼了。徽之无奈却是坚持的对上康熙的带这些揶揄的眼神,她实在佩服那些在外面行走的人,上天保佑,她幸亏是没穿越成什么走江湖的武侠人士。只要想想要拿着那些黑乎乎的碗筷吃饭,徽之就浑身起鸡皮疙瘩。
一行人坐下来,康熙和徽之小八一桌子,李德全站着不敢坐下来,康熙却是指着座位:“你站着干什么,吃了饭还要赶路。”徽之拿着桌子上的砂茶壶给李德全斟了一茶杯:“既然当家的都发话了,你就坐下吧。”李德全脸上涨得通红忙着双手接过来徽之递上来的茶杯:“折煞奴才了,奴才还是先去后面厨房看看。”说着他一口喝干了茶,一溜烟的跑了。
胤禩却是好奇的东张西望,康熙拍拍胤禩的头:“这次叫你们娘俩个跟着我吃苦了,为了治河的事情他们吵得没个定论,眼看着打把的银子撒下去一点成效也没有,靳辅和于成龙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要堵,一个要束水攻沙。我还是亲眼看看才能放心。工部报上来的账目叫人看着害怕,那些银子都花到什么地方了?”
“政务上的事情我一个妇道人家不知道,只是这一路上看过来,地上那些被水淹的地方都盖着黄沙,可见黄河实在是泥沙太多了。要是总是盖堤防,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不如根治的好,泥沙多是上游下来的,到底是哪个地方叫黄河变成这副样子,不如叫哪个地多多的种树才好。”徽之心里更偏向靳辅的法子,只是在康熙面前徽之一向不干预政务,更不会拿出来穿越人士的指点江山的样子。
“我以前还是更倾向于成龙的建议,现在也觉得靳辅的法子更好些。”一语未了,就见着掌柜的笑嘻嘻的单手拖着大托盘上来:“小店就剩下了面条,客观将就着吃吧。”说着他一手扔了几头大蒜在桌子上。
徽之眼看着掌柜的黑乎乎的手指头要□□面条碗里,她赶紧站起来:“还是我来吧!”赶着掌柜的前边把碗拿过来放在了康熙跟前。小八歪着头打量着面前比自己脸还打的碗,好奇的问:“娘,这个面条怎么是黑的?”
“这是荞麦面的,这几年遭了灾能有这个吃已经算是不错了。你们几位看着像是官身,是上面派下来的治河的官儿吧。小公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没见识过俺们穷苦人吃的东西。”邻桌的一个汉子打量着康熙一行人,拿着一瓣蒜使劲的咬的咯吱响,一边吸溜着面条:“这个面要这大口的吃,放上些辣椒还有就这蒜!越吃越香!”
徽之正拿着手绢给康熙擦筷子,眼看着胤禩要拿着生蒜往嘴里塞,徽之忙着拍下来胤禩手上的蒜瓣:“拿着筷子吃,手上没洗!”这个地方看样子是没地方洗手了,一路上胤禩的小手虽然不怎么脏,可是这么拿着东西吃还是不干净。
小八只好听话的把手上的大蒜放下,又看着那些人大口吃饭,吧唧嘴的样子,忍不住偷偷地笑起来。这都是宫里教引嬷嬷和谙达们嘴里的反面典型。今天可算是见着了。不过他们好想吃的很香的样子,本来看起来不怎么有食欲的面条反而觉得有些馋人了。
康熙无奈接过来被徽之拿茶水洗涮干净的筷子,他忽然起了玩笑的心思,也学着邻桌的样子,忽然一巴掌拍在蒜头上,到底是练过功夫,砰地一声,一头大蒜四分五裂。小八吃惊的瞪大眼睛,小嘴都张开合不拢了:“哇,阿玛好厉害!”可是话音刚落,胤禩就感觉到额娘不赞成的眼光。他知道,若是被教引嬷嬷们看见皇阿玛这个动作,一定会唉声叹气的摇头的。好像从出来之后皇阿玛变的不一样了。
“别管头管脚的,好好的孩子都给教傻了。小八过来,别听你额娘的话。身为男子汉,要有当担,那些酸醋假斯文的繁文缛节不用整天背着。要知道入乡随俗知道吗!”康熙拿过来一瓣大蒜递给看傻眼的儿子,从行宫出来,康熙有种孙悟空从五行山底下出来的舒畅。
在宫里自己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帝王的规范,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出来之后,康熙发现自己可以做任何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例如现在这个样子,一只脚放在条登上,端着碗和邻桌的人一边说话,一边嘎吱嘎吱的咬着蒜瓣。完全不用顾忌什么天子威严,什么皇家礼仪。
眼看着徽之僵硬的表情,康熙越发像个孩子,和身边的人攀谈起来:“你们几位是到河工工地上的?这里治河好几年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
“先生看你享受个外面来的人,你是这治河官吗。我们正是去李家坝的工地上……”几个民夫样子的人和康熙攀谈起来。小八眼巴巴的瞅着自己的皇阿玛,又看看手上的大蒜,又转脸看看徽之,一脸的无所适从。小八可以想象,要是自己也跟着皇阿玛那个样子,等着到了车上额娘肯定会教训他:“你怎么能学那么粗鲁的举止!”如此等等的话,比教引嬷嬷和谙达还要厉害的魔音穿耳。
但是要他在这个满是写挑夫,民夫的小饭馆里面按着嬷嬷教的规矩,斯斯文文的吃东西,好像有点不对劲。徽之无奈叹口气,用手绢擦擦小八的爪子:“你就跟着你阿玛学吧,看着回去怎么办!”徽之转眼看着就差跟着人学吧唧嘴的皇帝,忽然生出来一个想法,其实康熙就是个披着皇帝皮的老农民!
作者有话要说: 康熙一只脚支在凳子上,拿着蒜瓣嘎吱咬,就差吧唧嘴!求徽之的心理阴影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