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极不容易的,因为白天的工作极为辛苦,普通工人一般吃晚饭回宿舍都是倒头就睡,连脸都顾不上洗。 这种情况下,能够坚持一年多去夜校学习,要有多么大的毅力啊!
王耀武将工作中的种种郁闷埋藏在心底,立大志,做大事。
但这些屈辱,其实他一点也没有忘记。
后来王耀武发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钱买下上海泰康饼干公司,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由于自知学徒工一辈子没前途,在同乡的指点下,王耀武南下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并且顺利毕业。
由此,改变了王耀武的一生。
在回来的路上,汽车的轮子碾压着红色的土地,旁边不时地有一队队的草绿色军队和支援军队的民夫路过。
韩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要问,那就是虚报名额,吃空饷的问题。有的部队名额是1万人,实际上只有9000人到0人,表面上是没有办法,为了部队上的生存。可是一但打起仗来,兵员不足,那可就误了大事啦!
即将进行的上高战役,日军投入了6万人,而国军名义上是10万人。
一般认为,日军由于武器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国军在防御中至少需要2倍数量的兵力。那么,日军此次进攻为6万多人,国军理应有12万人才可以抗衡。
但是实际上,国军仅有8万多人,不用说,此战又是日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些话不好问,但还必须得问。韩行对王耀武说:“国军名义上人是不少,可我听说吃空饷的不少。我看了74军的基层连队都是满员,吃空饷的问题绝对没有吧!?”
王耀武多精明啊,韩行一问,他就明白什么意思了,强硬地说道:“74军作为国军主力,不能不满员,每个月都有大仗、恶仗,如果部队不满员,如何和强硬的日军交战。吃空饷虽然是不公开的秘密,但毕竟违法,一旦被发现撤职坐牢甚至掉脑袋也是可能的。”
韩行问:“如果满员不吃空饷,经费又严重不足,怎么办呢?”
王耀武看了看左右没有别人,韩行又是南征军的,不属于中央军系列,悄悄地对韩行说:“你得答应我,可不许对任何人说呀!”
韩行点了点头:“我以人格担保,你们74军的秘密,我不对任何人说。”
王耀武这才说:“是这样的。吃军队的空饷肯定不行,但是可以吃民夫的空饷。也就是,74军这种部队,也是需要民夫的,民夫并不是乱抓,而需要给钱。
我们暗里规定,团长可以吃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民夫的军饷每名是15元,不用民夫的时候一律按照有民夫发。真正需要民夫的时候,74军则另外想办法给钱雇佣民夫。
话是这样说,其实相当一部分钱都是我自己掏腰包出的。”
韩行接着又紧逼了一句:“你又哪里来的钱呢?”
王耀武尴尬地说:“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部队能吃上饭,不能不干点儿买卖呀!”
再深一层的秘密话,王耀武没有说。
韩行知道,王耀武颇有经济头脑,在打仗的期间看到商机,让自己老婆出面做生意,开饼干厂,日常用品厂什么的,甚至他还把商品卖给部队,赚了很多钱!不过,王耀武不是辛格勒那种,通过行贿将不好的东西推销给军方。他卖给军队的东西质量很好,而且低于市价一成。
王耀武甚至和当时的共产党根据地做起了生意,将根据地需要的紧俏物资运过去卖钱。
王耀武这个人不像很多书呆子,武呆子那样只会读书打仗,他非常擅长搞好各方面的关系。当时国军很多军官都是拿死军饷的,实际上没几个钱,大多是生活普通。
一旦他们有了什么事情,找到王耀武借钱或者干脆要钱。王耀武一般都不推辞,能给就给能借就借。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赚钱其实很不容易。王耀武则非常大方,大笔的钱财随便借出去,送出去,眼皮都不眨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重义轻财,所以国军上上下下对他都有好感,口碑甚好。
王耀武自己的生活普通,吃穿用住和普通军官一样,但对于上级军官却费心拉拢。
如果有上级军官来部队视察,王耀武不惜拿出自己的私人存款,给予很好的招待。所谓的招待,也就是吃。王耀武一般会找到当地最有名的厨师,拿出私蓄办几桌丰盛的酒席,让这些长官吃的酒足饭饱。
相比只放几个肉丸子火锅招待上级的张自忠将军,王耀武明显精明多了,也更会做人。对于中国官场这一套,王耀武也算掌握得炉火纯青。
韩行在车上,又问了他几个重要的问题:“王军长啊,你认为一支部队,怎样才能保持顽强的作战作风?”
“又考我了是不是,”王耀武笑了笑说,“一支部队打的苦仗、硬仗越多,越能形成了自己顽强的作战风格。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还包括后面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等等,74军打的苦战、恶战不可谓不多。
最典型的是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面对日军3万重兵,坚守9天,最后仅剩300多人突围。几乎所有的战役中,在74军面前的日军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从而更加坚定了74军的战斗信心。”
韩行又问他:“你认为目前74军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王耀武说:“是那些九死一生中存留下来的老兵,老兵带新兵,一茬一茬地往下传,把部队的传统,把部队的光荣,把部队顽强的作战风格,传给了这些新兵。没有这些老兵,就没有74军的今天。”
韩行在默默地想着,74军之所以到了今天这种能打硬仗的程度,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在长期的苦战、恶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风格。
下了汽车,在回司令部的路上,一个士兵见了王耀武也不敬礼,而是说:“耀武啊,你回来了。”
韩行感到有些惊奇,虽说这个士兵有四五十岁了,但是见了长官不敬礼,而且还这么的随便,直呼其名,这成什么规矩?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而王耀武对他也并不责备,而是说:“舅舅呀,我回来了。”
原来是个亲戚呀,在这里,韩行又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皇帝还有十门穷亲戚,知道王耀武发达了以后,来投奔他的亲戚必然不少。王耀武怎样安排他的亲戚,这是摆在王耀武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往高处说点吧,这是干部制度问题,也是组织原则问题。过去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就是毁在了这个方面。说近了点,就连国民党的重要军官xxx来说,每个师团一级军官,大部分都是他的同乡或者朋友、师生,其他军官根本挤不进来。
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说的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哪个是贤,有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韩行试探着问道:“在74军里,高级军官中你的亲戚恐怕不少吧?”
王耀武笑了笑说:“我的亲戚、老乡没有几个,不是马夫就是伙夫。”
韩行是紧追不放:“此话怎讲?”
王耀武说:“你看了吧,刚才给我说话的就是我舅,叫施勋元,也就是喂马的一个班长。还有一个舅父,叫施承信本来做一个班长,结果又在军队中违犯军纪,被我赶出部队。
还有我的弟弟叫王哲民,在1938年时任第305团第1营营长,在台儿庄战役的一场战斗中慌张失措,竟然要求撤退。我当时十分生气,认为这个弟弟不是做军人的料,几乎下令将他枪毙。后来在大家劝解下,才勉强将其解除营长职务,负责新兵接待工作。”
韩行点了点头,也知道王耀武在用人问题上,确实是不能因为和自己有亲戚关系,就网开一面,一路绿灯。
最典型的是他的亲戚张文明,抗战之前的1933年就跟随王耀武做副官,也算是身经百战,整整干了15年。
就是因为他能力一般,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也没有得到王耀武的提拔。
到了1948年济南战役失败,张文明同王耀武一起被解放军俘虏时,他也不过是个少校,负责管理军队的汽油库,是个普通后勤的小军官而已。
要知道,当时任意一个士兵,只要稍微有点文化,在军队混上15年不死,最惨也是个上尉。可见,王并没有特别照顾自己的亲戚。
在选拔高级军官的问题上,王耀武基本上是唯才是举,谁有能力就用谁,张灵甫就是个例子。
在选择基层军官的问题上,王耀武也是非常的慎重。王耀武从少尉排长一步步走上来,深知一线军官的作用。所以74军的连长甚至排长,王耀武都非常重视,经常集中培训,而且一个个的见面认识,看看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
王耀武将工作中的种种郁闷埋藏在心底,立大志,做大事。
但这些屈辱,其实他一点也没有忘记。
后来王耀武发达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出钱买下上海泰康饼干公司,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由于自知学徒工一辈子没前途,在同乡的指点下,王耀武南下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并且顺利毕业。
由此,改变了王耀武的一生。
在回来的路上,汽车的轮子碾压着红色的土地,旁边不时地有一队队的草绿色军队和支援军队的民夫路过。
韩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要问,那就是虚报名额,吃空饷的问题。有的部队名额是1万人,实际上只有9000人到0人,表面上是没有办法,为了部队上的生存。可是一但打起仗来,兵员不足,那可就误了大事啦!
即将进行的上高战役,日军投入了6万人,而国军名义上是10万人。
一般认为,日军由于武器装备和训练上的优势,国军在防御中至少需要2倍数量的兵力。那么,日军此次进攻为6万多人,国军理应有12万人才可以抗衡。
但是实际上,国军仅有8万多人,不用说,此战又是日军占有绝对的优势。
这些话不好问,但还必须得问。韩行对王耀武说:“国军名义上人是不少,可我听说吃空饷的不少。我看了74军的基层连队都是满员,吃空饷的问题绝对没有吧!?”
王耀武多精明啊,韩行一问,他就明白什么意思了,强硬地说道:“74军作为国军主力,不能不满员,每个月都有大仗、恶仗,如果部队不满员,如何和强硬的日军交战。吃空饷虽然是不公开的秘密,但毕竟违法,一旦被发现撤职坐牢甚至掉脑袋也是可能的。”
韩行问:“如果满员不吃空饷,经费又严重不足,怎么办呢?”
王耀武看了看左右没有别人,韩行又是南征军的,不属于中央军系列,悄悄地对韩行说:“你得答应我,可不许对任何人说呀!”
韩行点了点头:“我以人格担保,你们74军的秘密,我不对任何人说。”
王耀武这才说:“是这样的。吃军队的空饷肯定不行,但是可以吃民夫的空饷。也就是,74军这种部队,也是需要民夫的,民夫并不是乱抓,而需要给钱。
我们暗里规定,团长可以吃20名,营长10名,连长5名,排长1名。民夫的军饷每名是15元,不用民夫的时候一律按照有民夫发。真正需要民夫的时候,74军则另外想办法给钱雇佣民夫。
话是这样说,其实相当一部分钱都是我自己掏腰包出的。”
韩行接着又紧逼了一句:“你又哪里来的钱呢?”
王耀武尴尬地说:“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部队能吃上饭,不能不干点儿买卖呀!”
再深一层的秘密话,王耀武没有说。
韩行知道,王耀武颇有经济头脑,在打仗的期间看到商机,让自己老婆出面做生意,开饼干厂,日常用品厂什么的,甚至他还把商品卖给部队,赚了很多钱!不过,王耀武不是辛格勒那种,通过行贿将不好的东西推销给军方。他卖给军队的东西质量很好,而且低于市价一成。
王耀武甚至和当时的共产党根据地做起了生意,将根据地需要的紧俏物资运过去卖钱。
王耀武这个人不像很多书呆子,武呆子那样只会读书打仗,他非常擅长搞好各方面的关系。当时国军很多军官都是拿死军饷的,实际上没几个钱,大多是生活普通。
一旦他们有了什么事情,找到王耀武借钱或者干脆要钱。王耀武一般都不推辞,能给就给能借就借。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赚钱其实很不容易。王耀武则非常大方,大笔的钱财随便借出去,送出去,眼皮都不眨一下。
这就是所谓的重义轻财,所以国军上上下下对他都有好感,口碑甚好。
王耀武自己的生活普通,吃穿用住和普通军官一样,但对于上级军官却费心拉拢。
如果有上级军官来部队视察,王耀武不惜拿出自己的私人存款,给予很好的招待。所谓的招待,也就是吃。王耀武一般会找到当地最有名的厨师,拿出私蓄办几桌丰盛的酒席,让这些长官吃的酒足饭饱。
相比只放几个肉丸子火锅招待上级的张自忠将军,王耀武明显精明多了,也更会做人。对于中国官场这一套,王耀武也算掌握得炉火纯青。
韩行在车上,又问了他几个重要的问题:“王军长啊,你认为一支部队,怎样才能保持顽强的作战作风?”
“又考我了是不是,”王耀武笑了笑说,“一支部队打的苦仗、硬仗越多,越能形成了自己顽强的作战风格。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还包括后面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等等,74军打的苦战、恶战不可谓不多。
最典型的是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面对日军3万重兵,坚守9天,最后仅剩300多人突围。几乎所有的战役中,在74军面前的日军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从而更加坚定了74军的战斗信心。”
韩行又问他:“你认为目前74军中,最宝贵的是什么?”
王耀武说:“是那些九死一生中存留下来的老兵,老兵带新兵,一茬一茬地往下传,把部队的传统,把部队的光荣,把部队顽强的作战风格,传给了这些新兵。没有这些老兵,就没有74军的今天。”
韩行在默默地想着,74军之所以到了今天这种能打硬仗的程度,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在长期的苦战、恶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战风格。
下了汽车,在回司令部的路上,一个士兵见了王耀武也不敬礼,而是说:“耀武啊,你回来了。”
韩行感到有些惊奇,虽说这个士兵有四五十岁了,但是见了长官不敬礼,而且还这么的随便,直呼其名,这成什么规矩?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而王耀武对他也并不责备,而是说:“舅舅呀,我回来了。”
原来是个亲戚呀,在这里,韩行又想到了一个重要问题。皇帝还有十门穷亲戚,知道王耀武发达了以后,来投奔他的亲戚必然不少。王耀武怎样安排他的亲戚,这是摆在王耀武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往高处说点吧,这是干部制度问题,也是组织原则问题。过去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就是毁在了这个方面。说近了点,就连国民党的重要军官xxx来说,每个师团一级军官,大部分都是他的同乡或者朋友、师生,其他军官根本挤不进来。
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说的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哪个是贤,有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韩行试探着问道:“在74军里,高级军官中你的亲戚恐怕不少吧?”
王耀武笑了笑说:“我的亲戚、老乡没有几个,不是马夫就是伙夫。”
韩行是紧追不放:“此话怎讲?”
王耀武说:“你看了吧,刚才给我说话的就是我舅,叫施勋元,也就是喂马的一个班长。还有一个舅父,叫施承信本来做一个班长,结果又在军队中违犯军纪,被我赶出部队。
还有我的弟弟叫王哲民,在1938年时任第305团第1营营长,在台儿庄战役的一场战斗中慌张失措,竟然要求撤退。我当时十分生气,认为这个弟弟不是做军人的料,几乎下令将他枪毙。后来在大家劝解下,才勉强将其解除营长职务,负责新兵接待工作。”
韩行点了点头,也知道王耀武在用人问题上,确实是不能因为和自己有亲戚关系,就网开一面,一路绿灯。
最典型的是他的亲戚张文明,抗战之前的1933年就跟随王耀武做副官,也算是身经百战,整整干了15年。
就是因为他能力一般,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也没有得到王耀武的提拔。
到了1948年济南战役失败,张文明同王耀武一起被解放军俘虏时,他也不过是个少校,负责管理军队的汽油库,是个普通后勤的小军官而已。
要知道,当时任意一个士兵,只要稍微有点文化,在军队混上15年不死,最惨也是个上尉。可见,王并没有特别照顾自己的亲戚。
在选拔高级军官的问题上,王耀武基本上是唯才是举,谁有能力就用谁,张灵甫就是个例子。
在选择基层军官的问题上,王耀武也是非常的慎重。王耀武从少尉排长一步步走上来,深知一线军官的作用。所以74军的连长甚至排长,王耀武都非常重视,经常集中培训,而且一个个的见面认识,看看这个人是否能够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