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食物的诱惑更大么?”

    杨明志看到许多人纷纷离开小礼堂,大门之外,也纷纷响起汽车的轰鸣。

    “看来,你们已经饥肠辘辘了?我倒是不怎么饿。”

    许多人离开了,还有一些人留在礼堂内。

    杨明志顺手把证书揣兜里,对着台下高兴的妻子使以眼色,就又搭讪其尚未离开的李森科本人。

    李森科并未当即离开,他似乎还要指挥人手,把仪式之后的礼堂打扫干净。瞧瞧,这个男人正对十多位清洁工发号施令呢?

    待那人话说的差不多了,杨明志便凑过身去。

    “嘿!将军同志,您应该直接去餐厅的。难道迷路了?不用担心,我为您配了司机。”

    “不,院长同志。也许……我们中午用不着搞一个盛大的餐会?”

    “餐会?餐会当然要有,它谈不上盛大,各类美食倒是能让您满意。”

    “我的意思不是这个!也许……”杨明志顿了顿,“也许我们不该过于铺张。我对午餐的事并无太大要求,面包块还有红菜汤,这就足够了。至于自助餐会,我想,和几位重要的同志针对时局畅谈一番,这才是最关键的。”

    “哦?”李森科提起精神,似乎明白了许多。“我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我看得出,市长同志有意和您多聊几句,会谈的场所当然不能在这个小礼堂里。借着午餐的愉悦气氛,我觉得你们能长叹愉快。”

    杨明志耸耸肩,“我也很想和那几位同志长叹一番。准备一个不大的会议室,再准备些茶水点心,我们就能相谈愉快。”

    “这……我已经差人准备好了自助餐会,还是不用再调整罢。”

    “也好。我只希望,以后再有这类关于我的事,请您先听听我的意见。”

    “好的,那么您现在还有别的要求吗?”

    听李森科的话,他似乎不耐烦了。

    “当然,我还有事!”杨明志当机立断,这便轻轻甩动脖子,“借一步说话。”

    苏联科学院总院从莫斯科一路搬迁到新西伯利亚,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根本没有这种事,本时空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巧合。不管是另一个时空还是本时空,新西伯利亚这座城市注定会有苏联科学院的一个大型分支机构。杨明志现在站着的位置,就是未来的“科学城”,一个新西伯利亚非常特别的卫星城。

    一座崭新的小城市正在快速建设,碍于时间的仓促,大量的建筑不得不先使用木结构。另有许多建筑,它们才刚刚开始打地基。稍有常识的人看到那些深深的地基都能明白,未来,会有一批大楼完成建设。

    杨明志不想着未来的事,更不关心其他部门,他只着重关注自己的武器设计局的地址。

    一宿的睡眠让这幅疲惫的身体得到很好的修养,住房是温暖舒适的,它也暴露出诸配套设施存在的重大问题。

    “你们在讨论住宿问题?”听觉灵敏的费留多夫二人组麻利的凑过来。

    “啊!是费留多夫同志,您的面色很不错。”杨明志客套的说。

    “是啊,承蒙院长同志的特别关照,我们两个的住宿条件真可谓优越,暂且留下了真是最正确的决定。”

    “当然,你们两位也是科学院的客人。”现在的李森科强作笑容,他是在虚与委蛇。

    毕竟这两位是从莫斯科来的“钦差”,他们是贝利亚差遣之人,其身份地位都较高。李森科混了一辈子到了现今的地位,他始终牢记自己财富地位的来源。假若没有把这两位内务部较高级人员伺候好,惹得他们发怒,指不定贝利亚也会新生不悦,最终斯大林同志也会生气。

    杨明志丝毫没有李森科的这方面顾虑,从李森科的眼神里,他看得出这个老家伙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费留多夫二人组,赶紧拿着新西伯利亚的些许土特产,坐着西进的军列回去述职。

    费留多夫二人组自觉有些碍事,他们很快离开,等着在中午多吃一些熏肉。

    “啊!那两个男人终于离开了。”李森科长出一口气。

    “院长同志,您很在意他们?”

    “当然在意。事情到此为止,您就在这里,我们再说些别的。”

    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李森科顺便提起了另外一些重要事。

    那便是“普里皮亚季武器设计局”的完全正式化,他简短的提到这件事,瞬间引起杨明志的重视。

    武器设计局成为科学院的一个下属单位,就像许多的研究所一样,在当下,它和诸多的研究所有着同等的行政地位。

    它是正规的部门,苏联自然支付一笔正规的科研经费。大量的行政方面的文件已经由设计局的波波夫代理签署,杨明志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关键事宜,几乎所有行政方面的事,已经在波波夫等人抵达后的两天内全部做完了。

    现在,李森科趁着这个机会,特别说起了资金的问题。

    “将军同志,联盟非常重视您接下来的科研,我想您也非常明白,莫斯科的那些高级人员,他们身在克里姆林宫,双眼就注视着我们这里的科学城。

    您的研究所,理论上能获取的科研经费是无限的,联盟和斯大林同志都会大力支持您的科研。

    现在,卢布现金的购买力有所降低,实实在在的物资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科学院方面会努力满足您的所有需求。我想,新西伯利亚的高级官员也会配合您。您大力的研发,经费的事完全不用担心。”

    其实,杨明志初来乍到还没把问题想得如此遥远。难道设计局会缺经费吗?也许缺,也许……唉,车到山前必有路,真的缺钱了,问上级要嘛。

    杨明志尴尬的笑了笑:“谢谢您的好意,这样我就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

    “还有一点,是关于您个人的工资与津贴。”

    “啊?”

    “据我所知,您的户籍现在自动转入新西伯利亚,以后……”

    “等等!我的户籍?我还有户籍?”

    “是的,难道您的户籍证件丢了?”

    户口本?杨明志一拍脑袋,那个小本就早毁于战火看。或许那个东西很有用?不见得吧!军官证不是更好用么?

    杨明志尴尬的承认了:“我在莫斯科的时候没人跟我说过户籍证书的重要性,我都是靠军官证办事的。”

    “正好,一会儿的餐会,您可以和那些官员谈起此事。我建议您还是尽快吧户籍证书办好,这样,您以后在这座城市的工作办事也会更加方便。毕竟,您如果去许多办事机构,那里的工作人员还是严格按照规章,让您出示许多证件。我想您应该明白。”

    “是啊……我……我明白。真是想不到,越是大城市办事越难。”

    听李森科的额外言辞,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在那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每个中国人一辈子会不得不办理许多证件,诸如买房买车等大事,往往需要出示多份证件以证明自己拥有购买的资格。

    证件是必须的,证件太多也是个大麻烦。

    李森科的提醒确实很重要,可能两周后,它重要意义就体现了。

    新西伯利亚方面非常支持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以科学家的姿态前来科研工作。他们用极高的工作效率,使得杨明志夫妇在坐着军列狂奔,就将二人的组织关系全都转过来了。

    新西伯利亚这座苏联中部的最大工业城市,战争爆发前就一直享受着中央的财政拨款,如今激烈的战争时期,其享受的财政援助提高了数倍。城市的工业产能快速增长,科学院的总院搬迁过来,“智力产能”也开始展现其威力。

    所以,杨明志的中将津贴,将由苏联储蓄银行新西伯利亚分行代发,身为军人的津贴高达两千五百卢布,加上其余的奖金,合计接近三千卢布,这个数字每个月都会增长。

    除此外,李森科最想说的,正是联盟针对所有的科学家们的高额科研津贴,根据职称的高低,津贴数额差别较大。

    科学院院士,这一极高的职称意味着两千卢布的津贴。有些幽默的事,院士的基本工资也才五百卢布。基本工资和林林总总的奖金加起来已经是很高的数额。

    一名院士,他在战争爆发前的低物价时代,扣完税的年收入高达两万卢布,对比那一时期苏联的物价,它真是天文数字。

    支付顶级科学家如此高的报酬,苏联当然是能够应对,毕竟顶级的科学家人数太少了,如果不提高全苏科学工作者的待遇,科技如何快速提升,如何更早的实现工业化呢?

    李森科身为院长,非常清楚那些高职称者的津贴。

    “您快一些把所有证件办理完毕,希望不会影响您领取工资。在新西伯利亚,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工资发放日,您可去市里的储蓄银行领取您的军官津贴,以及个人的科学院工作工资,以及您个人的科研津贴。”

    “呵呵,看来津贴的项目挺多的。告诉我,大概有多少钱呢?”

    “关于这件事,我并不清楚您的荣誉院士的职称能得到多少津贴,如果其权限等同于普通院士,就是……可以约等于两千卢布。再加上工资,还有冬季的取暖补贴……还有……总之可能有三千卢布。”

    “所以我个人的月收入能有六千卢布了?”

    “大概就是如此。还有!”李森科特别提起杨桃,“您的妻子,她是军人,军队给予她多少补贴我不知道。现在我可以告诉您,她现在的身份也是属于您武器设计的一员,亦是隶属于科学院的普通科学工作者。针对她的工资,我们按照规定,是一个月二百卢布。她完全没有职称,故而科研津贴只有一百卢布,加上其他的几种津贴,科学院会支付她每月不到六百卢布。”

    “六百?真是……差了近十倍。”

    既然说的是钱的问题,谁会嫌弃自己的收入太多呢?一年多以前,每个月六百卢布算是巨款,而今卢布正面临通货膨胀,购买力每个月都在缩水,莫斯科方面不得不多印票子,并更加严苛的执行战时配给制。

    “将军,看来您有些不悦?”李森科保证说,“科学院方面一直按规章办事,规章又是按职称发放工资与津贴……”

    “我都明白!”杨明志打断了话,无所谓的说:“反正现在本该是最廉价的马铃薯,它还是真是廉价。相比于上百卢布一公斤的麦仁,马铃薯还能应付。”

    杨明志只是表面上无所谓,凡是提及现在的苏联物价,他就浑身难受。毕竟,这个生长在二十一世纪的男人,压根就没有经历过全国范围的贫苦生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物质很丰富的时代,最根本的粮食蔬菜的价格对比国民的收入,都是非常理想的。

    他脑子里做了一个简单的估计,现在那个每个月税后六千卢布的收入,那个位面的自己则是经常月入过万的。不管是哪一种货币,月收入能在当地购买多少人类赖以为生的粮食,杨明志觉得这种“粮本位”的衡量法,最能衡量富庶与否。

    那个位面,一万人民币面对的却是七元一公斤的大米,或是三元一公斤的马铃薯。

    现在的苏联呢?粮食成为涨价之最,甚至没有之一!杨明志至少知道现阶段莫斯科的物价,六千卢布能买黑麦仁五十公斤,或是马铃薯三百公斤。

    苏联的配给制又是如何?给予科学家的最高标准,是每天保证一公斤大列巴的供应,面包不够就换成等热量的马铃薯。一个科学家一个月最多吃掉三十公斤粮食,而无业的妇女或是小孩子,配给量还不到四百克面包。规划者是这样希望的,能完美落实配给的地方屈指可数。

    如果仅仅以吃饭的角度衡量,杨明志飞快的在脑子里做了一番数学计算。如此高的月收入,他和妻子的绝不可能饿肚子,何况,自己和妻子,乃至设计局的所有人,吃饭问题全由科学院承包了。除非嘴馋进城买食材,否则他不必花费一个戈比。

    他已经成为苏联的顶级科学家之一,也许这里有水分,至少在每月总收入上,因领取两个部门的津贴,账面收入比院长李森科搞出一大截子。

    兜里的合法收入很多,这是好事,至于能否短期消费掉,真不是杨明志个人说的算的。

    本着莫斯科的经验,杨明志不觉得新西伯利亚的商品供应会更好,现在就是突然杀到城里,想要大肆挥霍,也是不可能的——压根就没那么多商品。

    能买五十公斤黑麦或燕麦,前提是国营商店在公开大肆卖出粮食。

    这可能吗?

    也许,等到今年全苏秋粮收获时,商店会供应多一些商品粮,以吸引市民拿着大把钞票,耗巨资购买高价粮改善伙食。

    未来,钱不再是问题!

    “我的收入居然是我手下的十倍,固然因为我职称很高军衔也很高,十倍的收入差也太惊人了!苏联一直这么搞,最后也是搞出的事,愣是搞出一群特权人士!见鬼,我和我老婆,已经制度的、合法的、顺理成章成了特权人士!

    我该怎么说,如果按照个人奋斗角度去寻思,我真是越来越成功了。可是,那些老百姓,他们……”

    杨明志想了一阵子,又和李森科说了几句,基本把钱的事问明白了,关于钱的事也到此为止。

    “算了吧!我们说了太多,也许都要耽搁一会儿吃饭了。”

    李森科点点头:“我还以为将军有极多问题呢?您是意思是您已经问完了,急于去吃饭?不用担心,我们坐上轿车出发吧。或是您愿意走路?路途确实很近。”

    “那就走步吧,朴素一些是好事。”

章节目录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重生的杨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生的杨桃并收藏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