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彦,字会份,顺德龙山人。其父韶音举家迁居大良,以教馆为业。邦彦曾在大良北郊锦岩山下设馆授徒,故号岩野,时人称“岩野先生“。
邦彦精研《周易》、《毛诗》和经世致用之学,在治学授徒之余,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府、县的大事,每能提出切当的建议。地方政府官员遇有政事不决,常常征询他的意见。邦彦满腹经纶,于科场上并不得志,多次应考均未能中举。人们深为之不平,而他却不以为意。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国难当头,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弘光元年(1645)秋初,邦彦告别家人北上时,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扬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殊料,被投机分子马土英、阉党余孽阮大铖等人力主拥戴登基的朱由崧,本来就是个贪财、好色、汹酒而名声不好之人,整个朝廷被奸佞小人弄得一团漆黑,民间怨声载道,他却坐拥醇酒美人而醉生梦死,哪有一丝一毫整顿朝纲、积聚力量、北伐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似这样昏庸的皇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什么“中兴“?可怜,陈邦彦殚思竭虑撰成的《中兴政要》被弘光帝轻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被弃如秕草。而弘光朝也就注定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弘光朝覆亡后,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并破格封之为监纪推官。稍后,陈邦彦参加广东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清兵压境,猛攻赣州,苏观生按兵不动,逡巡观望,陈邦彦虽一再请战而未获批准。赣州失守后,清军大举入闽,攻下福州。隆武朝的武将郑芝龙公开投敌,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朝也步了弘光朝的后尘。此时,苏观生急于回广州拥立新主,置邦彦的凭借五岭和韩江天险,抵挡北、东两面来敌,以保住广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建议于不顾,下令全军撤防。邦彦要苏观生火速率主力取道惠州和潮州,救援尚在苦撑的泉(州)、漳(州)前线守军,并请求自领一军扼守南安,抵抗北路清军的请求也未被采纳,只好一同南撤。
隆武朝灭亡后,桂王朱由榔被拥戴在肇庆即位,建元永历。一个月后,隆武帝的胞帝朱聿从福建逃来广州,被苏观生等人拥立为绍武帝。于是,肇庆、广州咫尺之间,两个******为争正统而同室操戈,在三水展开了一场内战,暂时获胜的绍武帝还未高兴过来,就被攻入广州的清军杀了,绍武朝短短40天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且说永历帝闻清军攻入广州,就不顾一切地亡命。1647年,清将李成栋攻陷肇庆,深入广西腹地追赶永历君臣。陈邦彦化名到高明招募义军、并冒险到甘竹滩说服两千多绿林豪强归顺。期间,邦彦来到新会崖门,凭“宋末三忠“殉国之地,慷慨赋诗《崖门吊古》:往事苍茫不可寻,东风吹雨昼阴阴。精云拟共湘波怨,遗恨长留越客吟。赖是圣明回汉甸,只今邦计仗南琛。春陵佳气中兴日,借取当年义士心。诗作中忧愤国事而表明了自己的气节并对斗争胜利充满信心。之后,邦彦派门生马应房与之合兵收复顺德。接着他又相继串连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顺德胡靖、梁斌,新兴梁信灼,新会黄公辅、何世熊,恩平王兴,阳江莫廷兰,东安(今云浮)何仕璋举义,合力牵制清军。李成栋被迫放弃追击永历帝,回师东下。邦彦得报,派马应房等率水军到顺德黄连乡北拦江截击,奈何寡不敌众,败于敌手。邦彦又趁李成栋进攻张家玉部之机,会同高明麦而炫、欧怀昊一举攻下江门。视邦彦为心腹大患的巡抚佟养甲,用卑劣手段动持邦彦妾何氏和幼子和尹、虞尹来要挟邦彦归降。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结果,何氏与两幼子惨被杀害。
以后,邦彦与陈子壮合兵攻打广州。不料陈子壮提前两天行动,加上举措失当,造成失利。后陈子壮正要退兵,邦彦赶到,告之李成栋打败张家玉,现正回兵救城,我已布下伏兵,请到时合力夹击。可惜陈子壮再度失误,没有传令部下准备。到敌浮江而来,邦彦挥兵纵火烧毁敌船数十艘。李成栋仓皇败退,邦彦顺流猛追,迫近子壮军营。子壮部下误以为敌,阵脚大乱,反被敌军击溃。邦彦孤掌难鸣,无奈也只好退却。一场大胜仗就此毁于一旦。
邦彦起兵以来,军务在身,日仅一餐,夜则坐而假寝,与部下同患难,共劳苦,部队战斗力在诸义军中最强,还曾分兵救诸营之失败者。但奋战至此,已是精锐丧尽,外无援军,只有竭力苦撑。
撤离广州后,邦彦转攻三水,继而攻新会,香山,连战皆捷。后来,南明卫指挥佥事白常灿攻克清远,李成栋率军反扑,常灿邀邦彦合兵拒守。清军猛攻十日,仍未能得手。最后,他们偷偷挖地道到城下,用火药爆开城墙,蜂拥而入。惨烈的巷战中,邦彦次子馨尹死难,他本人亦肩中三刀,鲜血淋漓。悲愤之余,邦彦题诗一首:“无拳无勇,无饷无兵。联络山海,矢助中兴。天命不祐,祸患是婴。千秋而下,鉴此孤贞!“写毕,一头扎进池水中以图一死报国,谁料却被追兵拉起,他仰天大笑:“我就是陈兵科陈邦彦!“
邦彦被押到广州后,佟养甲派医生为他治伤,送上佳肴想劝降,可是邦彦笑而却之,他以文天祥为榜样,写了《狱中步文丞相韵》诗,谓“泉路若逢文相国,不知双眼可谁青?“在狱中绝食五日。佟养甲眼见劝降无望,于是下令将邦彦押往四牌楼(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杀害。临刑时,邦彦慷慨写下《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而高歌:“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歌罢,从容就义。
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有《雪声堂集》、《南上草》、《易韵数法》等遗世。他的诗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与著名诗人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三家“。他还工书法,在狱中时,吏员们爱他一笔好字,争着拿纸来狱中求字,邦彦来者不拒,挥洒自如。《岭南书风》说:“陈邦彦,号岩野……书法少见,今所陈列,或是真迹,有刚健之气“。
邦彦精研《周易》、《毛诗》和经世致用之学,在治学授徒之余,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府、县的大事,每能提出切当的建议。地方政府官员遇有政事不决,常常征询他的意见。邦彦满腹经纶,于科场上并不得志,多次应考均未能中举。人们深为之不平,而他却不以为意。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国难当头,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弘光元年(1645)秋初,邦彦告别家人北上时,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扬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殊料,被投机分子马土英、阉党余孽阮大铖等人力主拥戴登基的朱由崧,本来就是个贪财、好色、汹酒而名声不好之人,整个朝廷被奸佞小人弄得一团漆黑,民间怨声载道,他却坐拥醇酒美人而醉生梦死,哪有一丝一毫整顿朝纲、积聚力量、北伐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似这样昏庸的皇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什么“中兴“?可怜,陈邦彦殚思竭虑撰成的《中兴政要》被弘光帝轻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被弃如秕草。而弘光朝也就注定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弘光朝覆亡后,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并破格封之为监纪推官。稍后,陈邦彦参加广东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清兵压境,猛攻赣州,苏观生按兵不动,逡巡观望,陈邦彦虽一再请战而未获批准。赣州失守后,清军大举入闽,攻下福州。隆武朝的武将郑芝龙公开投敌,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朝也步了弘光朝的后尘。此时,苏观生急于回广州拥立新主,置邦彦的凭借五岭和韩江天险,抵挡北、东两面来敌,以保住广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建议于不顾,下令全军撤防。邦彦要苏观生火速率主力取道惠州和潮州,救援尚在苦撑的泉(州)、漳(州)前线守军,并请求自领一军扼守南安,抵抗北路清军的请求也未被采纳,只好一同南撤。
隆武朝灭亡后,桂王朱由榔被拥戴在肇庆即位,建元永历。一个月后,隆武帝的胞帝朱聿从福建逃来广州,被苏观生等人拥立为绍武帝。于是,肇庆、广州咫尺之间,两个******为争正统而同室操戈,在三水展开了一场内战,暂时获胜的绍武帝还未高兴过来,就被攻入广州的清军杀了,绍武朝短短40天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且说永历帝闻清军攻入广州,就不顾一切地亡命。1647年,清将李成栋攻陷肇庆,深入广西腹地追赶永历君臣。陈邦彦化名到高明招募义军、并冒险到甘竹滩说服两千多绿林豪强归顺。期间,邦彦来到新会崖门,凭“宋末三忠“殉国之地,慷慨赋诗《崖门吊古》:往事苍茫不可寻,东风吹雨昼阴阴。精云拟共湘波怨,遗恨长留越客吟。赖是圣明回汉甸,只今邦计仗南琛。春陵佳气中兴日,借取当年义士心。诗作中忧愤国事而表明了自己的气节并对斗争胜利充满信心。之后,邦彦派门生马应房与之合兵收复顺德。接着他又相继串连东莞张家玉,南海陈子壮,顺德胡靖、梁斌,新兴梁信灼,新会黄公辅、何世熊,恩平王兴,阳江莫廷兰,东安(今云浮)何仕璋举义,合力牵制清军。李成栋被迫放弃追击永历帝,回师东下。邦彦得报,派马应房等率水军到顺德黄连乡北拦江截击,奈何寡不敌众,败于敌手。邦彦又趁李成栋进攻张家玉部之机,会同高明麦而炫、欧怀昊一举攻下江门。视邦彦为心腹大患的巡抚佟养甲,用卑劣手段动持邦彦妾何氏和幼子和尹、虞尹来要挟邦彦归降。邦彦在招降书上凛然批复:“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结果,何氏与两幼子惨被杀害。
以后,邦彦与陈子壮合兵攻打广州。不料陈子壮提前两天行动,加上举措失当,造成失利。后陈子壮正要退兵,邦彦赶到,告之李成栋打败张家玉,现正回兵救城,我已布下伏兵,请到时合力夹击。可惜陈子壮再度失误,没有传令部下准备。到敌浮江而来,邦彦挥兵纵火烧毁敌船数十艘。李成栋仓皇败退,邦彦顺流猛追,迫近子壮军营。子壮部下误以为敌,阵脚大乱,反被敌军击溃。邦彦孤掌难鸣,无奈也只好退却。一场大胜仗就此毁于一旦。
邦彦起兵以来,军务在身,日仅一餐,夜则坐而假寝,与部下同患难,共劳苦,部队战斗力在诸义军中最强,还曾分兵救诸营之失败者。但奋战至此,已是精锐丧尽,外无援军,只有竭力苦撑。
撤离广州后,邦彦转攻三水,继而攻新会,香山,连战皆捷。后来,南明卫指挥佥事白常灿攻克清远,李成栋率军反扑,常灿邀邦彦合兵拒守。清军猛攻十日,仍未能得手。最后,他们偷偷挖地道到城下,用火药爆开城墙,蜂拥而入。惨烈的巷战中,邦彦次子馨尹死难,他本人亦肩中三刀,鲜血淋漓。悲愤之余,邦彦题诗一首:“无拳无勇,无饷无兵。联络山海,矢助中兴。天命不祐,祸患是婴。千秋而下,鉴此孤贞!“写毕,一头扎进池水中以图一死报国,谁料却被追兵拉起,他仰天大笑:“我就是陈兵科陈邦彦!“
邦彦被押到广州后,佟养甲派医生为他治伤,送上佳肴想劝降,可是邦彦笑而却之,他以文天祥为榜样,写了《狱中步文丞相韵》诗,谓“泉路若逢文相国,不知双眼可谁青?“在狱中绝食五日。佟养甲眼见劝降无望,于是下令将邦彦押往四牌楼(故址在今解放南路)杀害。临刑时,邦彦慷慨写下《狱中五日不食临命歌》而高歌:“天造兮多艰,臣之江也浒。书生漫谈兵,时哉不我与。我后兮何之?我躬兮独苦。崖山多忠魂,先后照千古!“歌罢,从容就义。
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有《雪声堂集》、《南上草》、《易韵数法》等遗世。他的诗无论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度,与著名诗人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三家“。他还工书法,在狱中时,吏员们爱他一笔好字,争着拿纸来狱中求字,邦彦来者不拒,挥洒自如。《岭南书风》说:“陈邦彦,号岩野……书法少见,今所陈列,或是真迹,有刚健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