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朝中十三位重臣再次齐聚本仁殿外参加这次御前会试,不过当众人见到刘健也在其中的时候,明显的愣了一下,这位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显然刘健也要参加这次御前会议的事儿,除了内阁的四位阁老之外及他人根本都不知道。不过尽管这位前内阁首辅已经不在其位了,但身穿“赐服”大红蟒袍的他,是谁都不敢忽视这位的存在,纷纷上前过来见礼。
“见过阁老。”
刘健却是轻捋胡须,笑着道,“诸位大人客气了,健现在只不过是一介草民罢了,这声‘阁老’是万万当不起的。既然陛下赐予老夫当了一个议长,你们称呼我一声议长便可。”
众人对视一眼,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刘健不是原来的内阁首辅了,即使再尊敬也不可僭越用‘阁老’相称,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很快的,王岳便先赶了过来,领着这些重臣进入本仁殿内。
由于刘健的出现,显然众人又要重新排座位了。不过前者虽然有个议长的头衔顶在头上,不过身份却已经是一介草民。但其又原本是内阁首辅,在朝中又德高望重。所以如何安排这位,倒是成为了一个难题,至少在这十几位重臣眼中的确是这样的。
不过令他们尴尬地一幕并没有出现,王岳这次倒是淡定地拉开左首的第一把太师椅,将一旁地刘健请了过来,“议长先生请坐。”
不过刘健倒是没有马上落座,反倒是看向了一旁的李东阳,毕竟这个位置虽然曾经是属于自己的,不过现在却是属于后者的。即使是有皇上的命令,还是要遵重一下这位的意思,免得彼此的关系闹僵。
李东阳倒是毫不在意的笑着说了一句,“先生身为朝中元老,坐这儿东阳倒是心安了不少啊。”
却是隐喻刘健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后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这才落座。
“那老夫就僭越了。”
最后众人的位置各顺延推一位都做了下来,所有人都对视一眼,眼观鼻鼻观心静候皇帝的到来。
没过多久,郑德便带着王廷相大步迈了进来了。所有人立刻站了起来,躬身行礼道,“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都坐吧。”郑德双手招呼了一声,当先坐了下来,诸位大臣也随之落座了。
他扫了在座的诸位大臣一眼,缓缓开口道,“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朝廷当中的一些多余的衙门进行调整以及裁撤,朕想征询一下你们的意见。”
对多余的衙门进行调整以及裁撤?
这大大出乎了在场诸位大臣的意料,众人皆忍不住对视一眼,眼神之中都流露出一丝疑惑之色,这次难道不是应该讨论一下对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的事宜吗?
随着《大明学校以及科举改革是诏》这份未盖印的半成品圣旨下发礼部,皇上准备在这个方面进行改制的这个消息在已经传遍了整个朝野。而正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又接着传出了皇上准备召开御前会议,如此巧合也让朝廷文武百官猜测这次会议多半是因为这个事情而召开。没想到皇上一开口,却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皇上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话音刚落,内阁首辅李东阳便随即起身躬身行礼道,“陛下,我大明立朝百余年以来,朝廷内外衙门设置合理无比,似乎没有冗余色衙门可以裁撤,此话又从何说起?”
郑德不置可否,突然没头没尾的询问了一句,“人有几个脑袋呢?”
不说李东阳即使在场的诸位大臣也都瞬间蒙圈了啊,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会问这种连三四岁稚童都知道的问题?
“回陛下的话,人自然只有一个脑袋。”虽然有些不解,李东阳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了这个人尽皆知有点弱智的问题。
郑德等得就是这句话,闻言笑眯眯地望着他,“既然如此,那南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衙门,爱卿又作何解释?”
李东阳顿时哑口无言了,也明白皇上之前为这话的意思了。既然人不能有两个脑袋,大明怎么能够有两个朝廷呢?尽管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象征意味要大一些,可这也不能够成为否定的理由啊?
在场诸位大臣闻言皆流露出震惊之意,也明白皇上召开这次御前会议的真正目的了。
这时候谢迁坐不住了,站起来朗声道,“陛下,南京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太祖皇帝在此登基称帝御极天下三十余年,即使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也未曾下诏舍弃,若是裁撤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恐怕会引起天下震荡不安啊。”
“有这么严重吗?”郑德心里嘀咕了一句,又扫了一眼在座的诸位大臣,大多眼中都流露出了犹豫的神情,显然对此事多半是不赞成了。
好在郑德也只是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见事不可为便直接转移话题,“应天府尹魏绅正月病殁,而南京六部诸司衙门官员大都老迈,遵照朝廷颁发的退休诏令应予以致仕。而现在朝廷各衙门均空缺严重,南京那边暂时也是无法顾忌那么多,所以朕决定派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南京暂时担任应天府尹,稳住南直隶那边的局势,诸卿以为如何?”
王鏊因为惹恼了天子被贬官发配南京一事的传闻一直在朝中有传闻,不过没想到皇上会在这种场合跟他们讨论这种事情,这同样是出乎了在场诸位大臣的意料之外。
这好像不算是贬官吧?
一般来说,惹恼天子遭到厌弃贬官的官员一般都是在接到了圣旨之后便立刻滚蛋的。不过这位倒好,在朝野上下流言四起的时候还好好兼着恩科会试主考官的位置,这也让朝中百官半信半疑直至今日。可现在皇帝在这种场合郑重其事的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让众人觉得这更像是在加官进爵。
可能吗?
诚然正三品的应天府尹也算是半个京官,可发配南京在朝中百官看来无论如何肯定是被贬官了。尽管还有一个钦差大臣的头衔,可又有哪个钦差大臣外派之后还需要在地方任职的?恐怕王鏊还是大明立朝以来的第一人,这明显是皇上不想让这位回来故意为之的。
众人面面相觑,这怎么感觉有些前后矛盾呢?那皇帝是厌弃还是喜爱王鏊这位阁老呢?
看着神情淡然的王鏊,连最爱和皇帝唱反调的谢迁也沉默不语,接着内阁首辅李东阳第一个举手示意,之前一直犹豫不决的在场诸位大臣,暗暗看了一眼最后大部分还是举手表示了赞同。
这是皇上发明的表决的方式,渐渐的他们也熟悉起来了。当然他们在心中也是暗暗鄙视了一番,这种表决方式好像并没有卵用,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至少在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一件事情是他们真心实意表决出来的。
对于诸位大臣的想法郑德自然是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太在意。虽然没有当过皇帝这种一国领导人的角色,不过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现在的郑德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板,手底下这班大臣就是自己的一批员工,如此一来倒是让他找到了一丝上位者的感觉。至少现在不会因为手下大臣们的意见,而左右动摇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朕决定裁撤詹事府,诸卿有什么话要说?”郑德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在场的诸位大臣给镇住了。
“陛下,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乃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衙署。”李东阳提醒了一句。
“不可或缺吗?”郑德看着他笑着淡淡说了一句,“朝中既然有翰林院的存在,今后太子的老师不是也可以从那里挑选吗,詹事府在朕看来实无存在的必要了。此事朕意已决,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
话毕,在场诸位大臣都保持了缄默。自古以来,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是最亲近也是最敏感的,而关于双方的话题无论在哪朝哪都是颇为忌讳的,一个不慎很容易招惹杀身之祸。诚然当天天子还年幼还无后嗣,可谁又知道这不是这位少年皇帝为了将来削弱太子的势力而故意裁撤詹事府呢?
若是现在出头岂不是正中枪口?
能够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蠢人,自然不会在皇帝心意已决的情况之下开口反对,免得遭到皇帝记恨上。而且皇上说的也有道理,没有了詹事府也可以从从翰林院替太子找老师啊。从这看来,这个衙门还真不是不可获缺的。
最后又在郑德一嗓子示意举手投票当中,这件事情勉强半数通过了,这让他颇为满意。
当然若是举手表决出现意外没有通过,郑德也不会太过于意料的,至少他也是有办法强行通过的。
显然刘健也要参加这次御前会议的事儿,除了内阁的四位阁老之外及他人根本都不知道。不过尽管这位前内阁首辅已经不在其位了,但身穿“赐服”大红蟒袍的他,是谁都不敢忽视这位的存在,纷纷上前过来见礼。
“见过阁老。”
刘健却是轻捋胡须,笑着道,“诸位大人客气了,健现在只不过是一介草民罢了,这声‘阁老’是万万当不起的。既然陛下赐予老夫当了一个议长,你们称呼我一声议长便可。”
众人对视一眼,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刘健不是原来的内阁首辅了,即使再尊敬也不可僭越用‘阁老’相称,这是很犯忌讳的事情。
很快的,王岳便先赶了过来,领着这些重臣进入本仁殿内。
由于刘健的出现,显然众人又要重新排座位了。不过前者虽然有个议长的头衔顶在头上,不过身份却已经是一介草民。但其又原本是内阁首辅,在朝中又德高望重。所以如何安排这位,倒是成为了一个难题,至少在这十几位重臣眼中的确是这样的。
不过令他们尴尬地一幕并没有出现,王岳这次倒是淡定地拉开左首的第一把太师椅,将一旁地刘健请了过来,“议长先生请坐。”
不过刘健倒是没有马上落座,反倒是看向了一旁的李东阳,毕竟这个位置虽然曾经是属于自己的,不过现在却是属于后者的。即使是有皇上的命令,还是要遵重一下这位的意思,免得彼此的关系闹僵。
李东阳倒是毫不在意的笑着说了一句,“先生身为朝中元老,坐这儿东阳倒是心安了不少啊。”
却是隐喻刘健为大明的中流砥柱,后者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点了点头这才落座。
“那老夫就僭越了。”
最后众人的位置各顺延推一位都做了下来,所有人都对视一眼,眼观鼻鼻观心静候皇帝的到来。
没过多久,郑德便带着王廷相大步迈了进来了。所有人立刻站了起来,躬身行礼道,“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都坐吧。”郑德双手招呼了一声,当先坐了下来,诸位大臣也随之落座了。
他扫了在座的诸位大臣一眼,缓缓开口道,“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朝廷当中的一些多余的衙门进行调整以及裁撤,朕想征询一下你们的意见。”
对多余的衙门进行调整以及裁撤?
这大大出乎了在场诸位大臣的意料,众人皆忍不住对视一眼,眼神之中都流露出一丝疑惑之色,这次难道不是应该讨论一下对大明学校以及科考改革的事宜吗?
随着《大明学校以及科举改革是诏》这份未盖印的半成品圣旨下发礼部,皇上准备在这个方面进行改制的这个消息在已经传遍了整个朝野。而正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又接着传出了皇上准备召开御前会议,如此巧合也让朝廷文武百官猜测这次会议多半是因为这个事情而召开。没想到皇上一开口,却说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皇上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话音刚落,内阁首辅李东阳便随即起身躬身行礼道,“陛下,我大明立朝百余年以来,朝廷内外衙门设置合理无比,似乎没有冗余色衙门可以裁撤,此话又从何说起?”
郑德不置可否,突然没头没尾的询问了一句,“人有几个脑袋呢?”
不说李东阳即使在场的诸位大臣也都瞬间蒙圈了啊,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会问这种连三四岁稚童都知道的问题?
“回陛下的话,人自然只有一个脑袋。”虽然有些不解,李东阳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了这个人尽皆知有点弱智的问题。
郑德等得就是这句话,闻言笑眯眯地望着他,“既然如此,那南京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衙门,爱卿又作何解释?”
李东阳顿时哑口无言了,也明白皇上之前为这话的意思了。既然人不能有两个脑袋,大明怎么能够有两个朝廷呢?尽管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象征意味要大一些,可这也不能够成为否定的理由啊?
在场诸位大臣闻言皆流露出震惊之意,也明白皇上召开这次御前会议的真正目的了。
这时候谢迁坐不住了,站起来朗声道,“陛下,南京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太祖皇帝在此登基称帝御极天下三十余年,即使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也未曾下诏舍弃,若是裁撤南京六部等诸司衙门恐怕会引起天下震荡不安啊。”
“有这么严重吗?”郑德心里嘀咕了一句,又扫了一眼在座的诸位大臣,大多眼中都流露出了犹豫的神情,显然对此事多半是不赞成了。
好在郑德也只是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见事不可为便直接转移话题,“应天府尹魏绅正月病殁,而南京六部诸司衙门官员大都老迈,遵照朝廷颁发的退休诏令应予以致仕。而现在朝廷各衙门均空缺严重,南京那边暂时也是无法顾忌那么多,所以朕决定派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南京暂时担任应天府尹,稳住南直隶那边的局势,诸卿以为如何?”
王鏊因为惹恼了天子被贬官发配南京一事的传闻一直在朝中有传闻,不过没想到皇上会在这种场合跟他们讨论这种事情,这同样是出乎了在场诸位大臣的意料之外。
这好像不算是贬官吧?
一般来说,惹恼天子遭到厌弃贬官的官员一般都是在接到了圣旨之后便立刻滚蛋的。不过这位倒好,在朝野上下流言四起的时候还好好兼着恩科会试主考官的位置,这也让朝中百官半信半疑直至今日。可现在皇帝在这种场合郑重其事的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让众人觉得这更像是在加官进爵。
可能吗?
诚然正三品的应天府尹也算是半个京官,可发配南京在朝中百官看来无论如何肯定是被贬官了。尽管还有一个钦差大臣的头衔,可又有哪个钦差大臣外派之后还需要在地方任职的?恐怕王鏊还是大明立朝以来的第一人,这明显是皇上不想让这位回来故意为之的。
众人面面相觑,这怎么感觉有些前后矛盾呢?那皇帝是厌弃还是喜爱王鏊这位阁老呢?
看着神情淡然的王鏊,连最爱和皇帝唱反调的谢迁也沉默不语,接着内阁首辅李东阳第一个举手示意,之前一直犹豫不决的在场诸位大臣,暗暗看了一眼最后大部分还是举手表示了赞同。
这是皇上发明的表决的方式,渐渐的他们也熟悉起来了。当然他们在心中也是暗暗鄙视了一番,这种表决方式好像并没有卵用,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至少在目前为止,好像没有一件事情是他们真心实意表决出来的。
对于诸位大臣的想法郑德自然是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太在意。虽然没有当过皇帝这种一国领导人的角色,不过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现在的郑德就是把自己当做一家大型集团公司的老板,手底下这班大臣就是自己的一批员工,如此一来倒是让他找到了一丝上位者的感觉。至少现在不会因为手下大臣们的意见,而左右动摇自己的想法。
“接下来,朕决定裁撤詹事府,诸卿有什么话要说?”郑德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在场的诸位大臣给镇住了。
“陛下,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乃是朝廷不可或缺的衙署。”李东阳提醒了一句。
“不可或缺吗?”郑德看着他笑着淡淡说了一句,“朝中既然有翰林院的存在,今后太子的老师不是也可以从那里挑选吗,詹事府在朕看来实无存在的必要了。此事朕意已决,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
话毕,在场诸位大臣都保持了缄默。自古以来,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是最亲近也是最敏感的,而关于双方的话题无论在哪朝哪都是颇为忌讳的,一个不慎很容易招惹杀身之祸。诚然当天天子还年幼还无后嗣,可谁又知道这不是这位少年皇帝为了将来削弱太子的势力而故意裁撤詹事府呢?
若是现在出头岂不是正中枪口?
能够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在场众人没有一个是蠢人,自然不会在皇帝心意已决的情况之下开口反对,免得遭到皇帝记恨上。而且皇上说的也有道理,没有了詹事府也可以从从翰林院替太子找老师啊。从这看来,这个衙门还真不是不可获缺的。
最后又在郑德一嗓子示意举手投票当中,这件事情勉强半数通过了,这让他颇为满意。
当然若是举手表决出现意外没有通过,郑德也不会太过于意料的,至少他也是有办法强行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