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字大章,感谢各位厚爱
    番膏一词,沈有容隐约听人说过,经何乔远从旁提醒很快便想了起来。
    福建民间崇尚鬼神,据说旧时,内陆地连溪洞,人民俗习蛮淫,毎遇闰岁便要纠合凶愚之徒,伏于草莽之中,屠戮旅人,再行彩画邪鬼,买觅巫师行祭赛之事,名为采生。
    原本这只是蛮夷地方祭祀邪神的手段,但到了近世又有发展,歹徒往往残害人命后,又折割生人肢体,取其耳目脏腑之类和‘药’,据说此种采生之药功效各异神奇变怪,有些对房中之事大好,有些则能助人扛过大刑,还有的更说能将生魂禁锢,化为猖鬼为主人驱使行事的。
    此事常发于南方,如今坊间也屡有耳闻,多是湖广、江西和福建之地的奸恶之人所为。因为采生折割恶毒凶残,故在历朝历代都是类于十恶不赦的罪行,《大明律》中甚至为此专设了一条‘凡采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妻、子及同居家口虽不知情,并流二千里安置。为从者斩。’
    而番膏也属采生折割的一种,大抵此种行为在大明是严厉打击的对象,但采生之药在一些豪富之家却是重金难购的东西,是以福建的一些为非作歹之辈便将主意打在了东番土人身上。渡海猎杀土人生番,将其骨肉熬作胶质,谓之番膏,内地之人以为奇效,往往高价寻购。其实在元老院看来不过是愚昧无知的一种表现而已,一如后世欧洲人以木乃伊打粉入药一般可笑。
    但既然此事已属杀人害命,且手段极其残忍,故而一经抓获此类人等,也不需送去劳改,直接就给挂在了碉堡上面,据说等挂满七日后还要挫骨扬灰拿去肥田,之所以不敢挂得更久完全是因为元老院担心天气太热引发疫情。
    另一方面,与严惩采生折割相对,生番馘首(猎头)同样也是严禁,元老院一向认为这种所谓传统习俗既蠢且坏,一方面会造成汉番之民的对立,又会减少人口,元老们甚至都觉得,台湾生番猎头又不是为了敲骨吸髓,本地山中又多野猪鹿群,连补充蛋白质的理由都没有一个,实在让人费解。
    反正如今也没人有功夫去探究原住民的风俗历史,故而还是一刀切的做法。
    一旦干犯猎头禁令,同样是主犯绞死,全村踏平,村民除了出首的之外全部连坐充作苦役。经过这些月的努力,在医疗队和军队的联合‘工作’下,台湾南部的番人的确已经不情不愿地放弃了这一陋习,只剩下北面山中的真正生番还有待经略司去‘移风易俗’。
    很快,那处挂着尸体的碉堡便被甩在南面的道路尽头,沈有容也就渐渐不再去想那些死人的事情了,毕竟若照明石所言这些人的确是死不足惜,以他短短两日对澳洲人的行事来看倒是对这个说法信了八九成。
    午后的安排是去左营火器工坊与澳洲人的所谓‘台湾路经略使’见面,澳洲人选在那里看来是真有诚意展示一些实力,也让沈老爷也多了一份期待。
    前往左营的道路一平如砥,放眼看去全是是用黑色的碎末铺成,极其紧密。沿途所见车辆走在上面既平又快,让曾在北方坐过骡马大鞍车的沈有容暗暗慨叹――这路修得,就算是京师的天街怕也没有这般平坦。
    与城中一样,乡间的道路中间依然画着白线,每割二十左右便有许多箭头标示着方向。路边到处树立着牌子,有的是字有的也是箭头与符号,还有的直接写着一些看起来像是形胜之地的名字,简直让沈老爷目不暇接。
    而每个岔路口上又都有明显的巨大指示木牌,告诉行旅此路通往何处,且上面不仅有终点地名,还有沿途乡都及所距里程,实在是清楚明白得很。
    “这满路的牌子,都是为了指示道路之用?”沈有容终于安耐不住,问了起来。
    “正是。”
    “那地上与牌子上的那些图画又是何意?”
    “与城中一样,都是交通标识。”
    见沈有容好奇,于是明石道友又逐一解释起各种符号的意思,包括马车与牛车驾驶执照的考取要求也一并说了一番,沈有容的疑惑终于慢慢解开。
    “真是细致入微了。”他摸了摸自己的络腮胡子,诚心评价,然后又道,“这些都是澳洲人想出来的?”
    “是,这道路也是按照澳洲式样所筑,花的人力物力不可胜数。”明石可是亲眼见着这些路一条条伸向远方,自己是亲眼看着首长们如何在台湾点石成金的,自然心中惆怅不已,也对当初能够跟随平元老南下感到庆幸。
    修筑道路的花费,就算是沈有容这样并无多少基建经验之人也能明白必不会少,虽然不知道用作路面的黑色材料是何物,又是如何铺就得如此紧密,但是路基两边绵延盖着石制篦子的排水沟渠,以及路旁栽种的花草树木都在为所费甚巨四个字添着注脚。那些树木都才不过茶盏粗细,但关键是整齐成列,养护看得出来又极精心,每棵树的树干下端都有固定的支架撑持,显系人力所为,看来光这筑路所费便要数倍于大明。
    明石道友又对沈有容言到这些行道树木及更远些的树林种的都是橡胶树,是海外异种,待成材之后割开树皮流出的汁液便能凝结成所谓橡胶,这马车的轮子上便裹了一层,让沈老爷大感兴趣。
    说话间马车迤逦前行,沿途之上每隔里便能见到一处供行人牲畜歇脚的凉亭,凉亭旁设有水井,周围还有不少做买卖的汉番小贩。而每处凉亭不远则必有一座碉堡,这又让沈有容想起了大明延边的那些墩台,只是这些碉堡修筑得更为坚实,有些顶上还能隐隐见到大炮的影子,若是如先前那车站标示的牌子数量一般,通往每处乡都的道路都是如此水准,那光这工程的规模便真要让人叹为观止了。
    “这样大兴土木,东番的百姓怕是过得很苦。”
    其实插这话时何乔远自己也不大确定,毕竟澳洲人在此地带给他的‘惊喜’太多了些。
    果然马上明石便反驳起来。
    “那倒没有,百姓们都巴不得为元老院做事,就是人少了些。”说着他一指道路右侧的大堆石子灰沙,“光这打狗川河道的治理工程,如今就有好几千人在干,全靠了各地的移民。
    “福建的移民未必都肯来做工吧。”何乔远身为泉州土著,自然明白闽人重商的风俗,虽然侨居海外的也不少工匠,但还是做小生意的更多,为的是少几分约束。
    “的确,其中也不光是福建的移民,还有一些是从两广买来的流民,也有日本来的切支丹。那些人运来时个个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先得在港口外的大号子营里住上一两个月,调养好身子才能做事。”明石说起此事似在回忆什么令人难忘的温馨记忆,复又笑道,“百姓们都说这不象是雇工用人,倒似在做善事一般了。”
    何乔远听后不再说话,也不知是被触动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虽然从道路上看不到河道里的工地,但从路边连绵不绝的石子、黄沙和挖起来的土堆来看这工程似乎极大。
    眼见得一些满载砖石、木料、竹条和麻袋的牛车整齐排列在前方路边等候卸货,其中有些麻袋边缘破了,还洒出些灰色的粉末来。
    港口中见过的那些能起重物的机器在此地也多了起来,而且不同于港口的人力与机器混用,此地则都是用的机器,如今靠得更近也看得清楚。
    铁制机器上一大一小的轮子转动不停,发出如金属碰撞的哐当之声。旁边似乎是个炉子,几名戴着藤壳帽子的所谓工人正围着炉膛忙碌,似乎是在用铲子往那炉膛中添煤。
    不时有人推着满载工具的车子走过,他们身上沾满泥土灰尘,但是看上去却都神采飞扬,更是个个体格健壮,肤色黝黑,口中还哼着激昂的调子。沈有容是武人出身,也能明显看出此地民伕较之大明的苦力并不相类,光是这一身的横练便不知要多少肉食才能堆出来,看来澳洲人对这些民伕真的很好。
    民伕们极有章法,工地上只有人拿着红绿小旗往来调派,却并未见到挥舞鞭子的监工,每个人似乎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整个工地看起来井然有序,这样一看简直堪比能战的精兵了。
    而且原本以为澳洲人不过经营一二港口用于海贸,但却不想他们已经深入到内陆如此距离了,加之投入的人力物力来看,还真像是要在此落地生根的样子,沈有容不觉心中的警觉更甚了几分,如今东虏势大,东番却又添了这样一股势力,实在是让人忧心。
    他又看着这沿河的工地,不由得咂舌起来。这样规模的治水工程,澳洲人要有多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更不用说修路造房……澳洲人在东番可真是下了血本了!但旋即他心中又升起一丝疑惑,这些短毛治水是为了哪般?河道治理并不是什么赚钱的套路,他们花的都是自己的银子,又没法贪墨,且此事明显与之前关于澳洲人重商的形象有些不符,难不是澳洲人还要种地不成?
    可这个看似可笑的念头尚未及让沈老爷轻笑出声,一片绿油油的秧田便映入了眼中。
    “这是什么地方?”看着眼前的农田,沈有容有些恍惚,这田中各种菜蔬看起来长势极好,鲜见得照管不错,而且这农田四周也颇为规整兴旺。
    “前面便是工厂区,西面山坳下的是砼(水泥)土厂,前面冒着烟的地方便是火炮工厂。”明石又四下张望了一番,“至于此处,乃是首长们专门开辟的庄园,谓之试验田。”
    “澳洲人竟真的还会种地?”沈有容闻言大感惊讶,在福建时只听说‘髡贼’们善技、能工,做出的许多精巧玩意也纷纷流入大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居然真的还在种地,这倒是天大的奇闻。过去只听过腹里有开中的盐商会自己在边地开辟田庄,但那是为了种出粮食换取盐引套利,可如今澳洲人自己就在贩卖私盐的事他可是瞧得明明白白,种地又是为何。
    “正是。”明石却并未理会沈老爷的讶异,一边指点一边说明,“这一带原本都是十不收一的荒地,番人不事稼穑,从来都是放火一烧随便撒些种子了事。军门有所不知,首长们刚开辟这处庄园时,花的一番功夫便费足了心血。”
    说着他饶有兴趣的将元老们是如何翻田整地,如何开沟,如何用十来头牛拖着的铁架子在地里犁田耕垄,又是如何运来成车的黑炭和石灰撒在地里‘肥田’仔仔细细说了一遍。沈有容仔细听着,愈发觉得澳洲人的来意与红夷和倭寇不同。
    何乔远一时词穷,但见了这情形又来了兴趣,“那些青苗是何庄稼?”
    明石道友疑惑地看了眼何老爷,“相公不认得了?那些可都是水稻啊。”
    “真是水稻?怎么还都是青苗?”需知即便是两季稻此时也早该成熟了,至少不会是这样嫩绿,是以一开始他虽然认出了秧苗,却不敢肯定,这才冒然加问。
    “的确是水稻,不过二季稻早已经收获,如今是刚刚出苗移栽过来的第三季,照这长势汉历十月之前就能成熟了。”
    “什么?居然是三季稻?”三季稻他倒是隐约听人提起过,广南那里便有些种植,但产量似乎不高的样子。他忽又省悟,这澳洲人经营东番不久,多半是没能赶上当初的春耕,故而以此补救的,但他的想法马上便被明石否定了。
    “的确是三季稻,说起来首长们还真是手段了得,这一年下来,一亩地居然能打近千斤的粮食,这要是在长崎老家,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在大明也没人敢信。’何乔远腹诽不已,但内心早就震惊莫名了,道是难怪澳洲人要大兴水利,真要是如此产量,就连种粮都是暴利了啊,却未察觉在震惊之余自己都忘记了怀疑。
    好在道路平坦,马车很快便越过了庄园来到工厂区前,这一路行来近二十里路居然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
    接下来的时间,沈、何一行就在不断的震惊中参观了工厂区的几处工厂,什么遇水而凝的砼土,观远如近的千里镜,洁白无瑕的骨瓷,都让两位老爷和他们的家丁大开眼界。
    而等花了一个多小时参观完这些工厂之后,马车也终于拖着所有人来到本次最重要的一处厂区之前——冒着浓浓黑烟的澳洲火器工坊。
    “军门请,常首长就在里面恭候。”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6、《明史沈有容传》
    7、《明宫史》
    8、《大明律》
    9、《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张勃
    10、《气候变暖对我国南方水稻可种植区的影响》宋艳玲、刘波、钟海玲
    11、《闽书》何乔远
    12、《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
    13、《东西洋考》张燮
    14、《橡胶树种植技术》罗忠祥、龙小芳
    15、《神庙留中奏疏汇要》董其昌
    16、《一年种好三季稻试验小结》温岭县良种繁育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农科院驻温岭良种场科学实验小组
    17、《种好三季稻的技术环节》海康县农业局

章节目录

标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平老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平老爷并收藏标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