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出身世家的人,去亲手覆灭世家,听上去就好像天方夜谭一般。.pbtxt.韩俊虽然知道荀彧的为人秉性,也清楚他心底无私,但想想仍然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
世家一词,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当中的那句“仲子,齐之世家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经学之道成为入仕为宦的必备学问,而察举制与征辟制更使得做官逐渐变成了世袭罔替。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加重,累世公卿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王莽代汉自立,曾经试图扭转这一社会弊端,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但却因严重损害了世族豪强的利益,而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光武皇帝刘秀,之所以能推翻新朝,恢复汉室统治,其实主要便是因为得到了地主豪强的支持。因此,世族豪强在东汉王朝便享有了很多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逐渐养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到东汉末年的时候,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已经几乎失去了对各地豪强的控制。
世族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前些年汉灵帝之所以重设西园八校尉,便是已经意识到了世族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威胁。但可惜的是,他身边可以信任的人,除了宦官,便只剩下世族子弟了。所以,袁绍这个最出名的世家子弟,才可以堂而皇之的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想要削弱甚至消灭世族力量的皇帝,远不止汉灵帝一个人。在世族力量达到鼎峰的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下,刘裕以雷霆手段伐刘毅,灭司马休之,但却始终无法将世族力量完全扑灭,最终导致在其北伐之时,世族在后方作乱,而不得不功亏一篑,抱憾而归。
刘裕之后,又经过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唐中后期,总算将世族之患完全消除。而历史也已经证明了,压制世族最好的办法,便是科举制。
让读书不再只是世族子弟的专享权利,让所有人无论贫贱都有出将入相的机会,便是解决世家之患最好的办法。
读书识字,自古以来,便是特权阶层的特权,而如今的韩俊,便是要打破这个特权。.pbtxt.世家门阀之所以在两宋时期彻底消失,原因便在于科技的大踏步前进。印刷术与造纸术的不断升级,让史书典籍不再只是豪门贵族的私有,所有人都拥有了读书的机会,也就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读书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这一点,韩俊向来深信不疑。所以,邸报的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韩俊主编的第一期邸报上,并没有讲什么忠君爱国的大道理,扫盲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邸报到了荀攸的手里,他只是看了一眼,便苦笑着放下了,轻轻摇着头道:“主公这是打算要釜底抽薪啊!”
荀彧附和道:“此事干系重大,宜缓不宜急,我建议主公,徐徐图之,否则引来世家反弹,恐无法收拾……”
韩俊深吸一口气道:“文若方才所言愚民之术,虽看似有几分道理,但我却不敢苟同。中平年间,张角登高一呼,满口胡言乱语,却有无数人为其前赴后继。原因何在?无非是无知无惧罢了。黄巾之乱,附逆的几乎全都是庶民白丁,鲜少有士人跟随,又是何故?无非是张角的那一套最多也只能骗到无知的百姓而打动不了读书人罢了。所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愚民之术,我是不屑为之的!”
一百万份邸报,很快便传遍了河北大地,免费发放,耗资巨大,但韩俊却没有半点心疼的意思。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韩俊想改变的,要改变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的命运。
袁术称帝了,韩俊很开心,曹操却很无奈。
宛城是个好地方,四通八达,城高池深。但曹操却不敢在此多做停留,因为无论是荆州的刘备还是河内的张辽,都无需花太长时间便能够兵临城下。
所以,大汉的都城,又一次做出了更改。
颍阴往东,约百里左右,有一县名许县,城不算高,池不算深,而且地处四战之地,可曹操偏偏将皇驾帝鸾迎到了这里,并将许县改名为许昌,意在昌盛繁荣之意。
可是,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汉皇室,还有可能重现昔日之荣光么?
坐在皇位上的刘真,是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他会笑会闹,但绝不会哭,更不会为了大汉的天下像刘虞一样夙兴夜寐,肝肠寸断。
如今的刘虞,形销骨立,满头白发,双眼混浊无光,坐在那里如果不仔细看,绝不会意识到这还是一个活着的人。
了无生气的刘虞,却依然顽强地活着,只因为他姓刘,他是光武皇帝的嫡系后人,他不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对大汉的存亡置之不理,漠不关心。大汉江山是他们刘家的,以前是,现在是,他希望以后还是。
但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比的冰冷而又残酷。
智障刘真继位登基,是他提出来的,因为他早就看明白了,如今还忠心于大汉统治的纯臣忠臣,不能说一个没有,但也绝对是凤毛麟角。指望不上任何人的刘虞,只能是拼尽最后一分力气,为奄奄一息的大汉续命。
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上位的皇帝越是聪明越是贤明,恐怕越是活不长。反而是像刘真这样吃饱了不饿的人做皇帝,反而会让大汉摇摇欲坠的国祚多延续几年。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躺在院子正中的刘虞,身上只披了一条薄薄的毯子也丝毫感觉不到冷。阳光倒是暖烘烘的,但凛冽的风声却不停地往他的耳朵里钻,好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保持清醒不至于昏沉过去。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到他身前停下,刘虞却是眼皮都没抬一下,无力地摆摆手道:“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不要再来烦我了。”
“我有什么能做的?我又该做什么?曹阿瞒那个人,表面上看谦和有礼,骨子里却比那袁公路更加跋扈!名义上我是射声校尉,秩两千石的朝廷大员,可实际上呢?没有一个人肯听我的命令!我就想问一句,这天下,还是不是我刘家的大汉天下?为什么我刘和说出来的话,连那个小小的尉丞都不如?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年过三十的刘和,一身戎装,却无半分英武之气,站在刘虞的面前,就好像是一个被抢走了糖果的孩子一般无助。
刘虞皱了皱眉头,翻了个身,用后背对着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局势如此明朗,他却还在那做着可怜又可悲的白日梦。刘家如果都是这样的后人,还有什么希望中兴大汉?
这些话,刘虞并没有说出口,不想说也不能说。无论如何,刘和都是他在这世上唯一延续的血脉。因此哪怕他再是无用,刘虞也不忍心放弃所有的希望。
刘和越说越气,尤其是看着刘虞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火气更是完全控制不住了,猛地一跺脚提高了嗓门道:“还有就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宁肯推举一个傻子做皇帝,也不肯给你亲儿子一个机会!都说举贤不避亲,可是父亲你呢?你是怎么做的?你不会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皇帝陛下,父亲您一力推举的大汉天子,他是一个傻子!多么可笑,多么可悲!”
刘虞依然一声不吭,从小在他羽翼下长大的刘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根本就不会明白,人心的复杂与险恶,也根本就看不透,浓浓迷雾下的危险与波澜。
刘虞睡着了一般,对他的质问置之不理,这让刘和好像是重重一拳挥出却打在了棉花上一般的无奈。
咬牙切齿地瞪着刘虞,真的想要挥出自己的双拳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不说大汉以孝治天下,便是刘虞多年的积威也让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刘虞是老了不假,但是虎老雄风在,哪怕牙齿掉光了,也依然不是普通人可以靠近或者伤害的。
刘和仰天长叹了一口气,苦笑一声,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天了,每一天他都会过来质问一番,可是结果无一例外,他都没有再刘虞这里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或许,自己的父亲,这位曾经大汉的栋梁,已经承受不住岁月无情的侵蚀了吧?
“数万曹军中,曹操最看重的便是弓弩手。而曹军的弓弩手中,又以射声营七百人为最。掌握了这七百神射,便相当于握住了曹操的命根子。你这个射声营校尉,是曹操投桃报李送给我的。你若想在许昌甚至整个大汉立住脚,首先就必须要将射声营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就在刘和深感绝望,转身离开的一刹那,刘虞突然睁开了眼,沙哑着嗓音开口了。
世家一词,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当中的那句“仲子,齐之世家也。”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经学之道成为入仕为宦的必备学问,而察举制与征辟制更使得做官逐渐变成了世袭罔替。到西汉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加重,累世公卿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王莽代汉自立,曾经试图扭转这一社会弊端,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但却因严重损害了世族豪强的利益,而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光武皇帝刘秀,之所以能推翻新朝,恢复汉室统治,其实主要便是因为得到了地主豪强的支持。因此,世族豪强在东汉王朝便享有了很多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逐渐养成了尾大不掉之势。到东汉末年的时候,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削弱,已经几乎失去了对各地豪强的控制。
世族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前些年汉灵帝之所以重设西园八校尉,便是已经意识到了世族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威胁。但可惜的是,他身边可以信任的人,除了宦官,便只剩下世族子弟了。所以,袁绍这个最出名的世家子弟,才可以堂而皇之的名列西园八校尉之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想要削弱甚至消灭世族力量的皇帝,远不止汉灵帝一个人。在世族力量达到鼎峰的东晋,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下,刘裕以雷霆手段伐刘毅,灭司马休之,但却始终无法将世族力量完全扑灭,最终导致在其北伐之时,世族在后方作乱,而不得不功亏一篑,抱憾而归。
刘裕之后,又经过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等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唐中后期,总算将世族之患完全消除。而历史也已经证明了,压制世族最好的办法,便是科举制。
让读书不再只是世族子弟的专享权利,让所有人无论贫贱都有出将入相的机会,便是解决世家之患最好的办法。
读书识字,自古以来,便是特权阶层的特权,而如今的韩俊,便是要打破这个特权。.pbtxt.世家门阀之所以在两宋时期彻底消失,原因便在于科技的大踏步前进。印刷术与造纸术的不断升级,让史书典籍不再只是豪门贵族的私有,所有人都拥有了读书的机会,也就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读书使人进步,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这一点,韩俊向来深信不疑。所以,邸报的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韩俊主编的第一期邸报上,并没有讲什么忠君爱国的大道理,扫盲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邸报到了荀攸的手里,他只是看了一眼,便苦笑着放下了,轻轻摇着头道:“主公这是打算要釜底抽薪啊!”
荀彧附和道:“此事干系重大,宜缓不宜急,我建议主公,徐徐图之,否则引来世家反弹,恐无法收拾……”
韩俊深吸一口气道:“文若方才所言愚民之术,虽看似有几分道理,但我却不敢苟同。中平年间,张角登高一呼,满口胡言乱语,却有无数人为其前赴后继。原因何在?无非是无知无惧罢了。黄巾之乱,附逆的几乎全都是庶民白丁,鲜少有士人跟随,又是何故?无非是张角的那一套最多也只能骗到无知的百姓而打动不了读书人罢了。所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愚民之术,我是不屑为之的!”
一百万份邸报,很快便传遍了河北大地,免费发放,耗资巨大,但韩俊却没有半点心疼的意思。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韩俊想改变的,要改变的,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的命运。
袁术称帝了,韩俊很开心,曹操却很无奈。
宛城是个好地方,四通八达,城高池深。但曹操却不敢在此多做停留,因为无论是荆州的刘备还是河内的张辽,都无需花太长时间便能够兵临城下。
所以,大汉的都城,又一次做出了更改。
颍阴往东,约百里左右,有一县名许县,城不算高,池不算深,而且地处四战之地,可曹操偏偏将皇驾帝鸾迎到了这里,并将许县改名为许昌,意在昌盛繁荣之意。
可是,已经摇摇欲坠的大汉皇室,还有可能重现昔日之荣光么?
坐在皇位上的刘真,是不会考虑到这一点的,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他会笑会闹,但绝不会哭,更不会为了大汉的天下像刘虞一样夙兴夜寐,肝肠寸断。
如今的刘虞,形销骨立,满头白发,双眼混浊无光,坐在那里如果不仔细看,绝不会意识到这还是一个活着的人。
了无生气的刘虞,却依然顽强地活着,只因为他姓刘,他是光武皇帝的嫡系后人,他不能像大多数人一样,对大汉的存亡置之不理,漠不关心。大汉江山是他们刘家的,以前是,现在是,他希望以后还是。
但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比的冰冷而又残酷。
智障刘真继位登基,是他提出来的,因为他早就看明白了,如今还忠心于大汉统治的纯臣忠臣,不能说一个没有,但也绝对是凤毛麟角。指望不上任何人的刘虞,只能是拼尽最后一分力气,为奄奄一息的大汉续命。
他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上位的皇帝越是聪明越是贤明,恐怕越是活不长。反而是像刘真这样吃饱了不饿的人做皇帝,反而会让大汉摇摇欲坠的国祚多延续几年。
又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躺在院子正中的刘虞,身上只披了一条薄薄的毯子也丝毫感觉不到冷。阳光倒是暖烘烘的,但凛冽的风声却不停地往他的耳朵里钻,好像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保持清醒不至于昏沉过去。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到他身前停下,刘虞却是眼皮都没抬一下,无力地摆摆手道:“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不要再来烦我了。”
“我有什么能做的?我又该做什么?曹阿瞒那个人,表面上看谦和有礼,骨子里却比那袁公路更加跋扈!名义上我是射声校尉,秩两千石的朝廷大员,可实际上呢?没有一个人肯听我的命令!我就想问一句,这天下,还是不是我刘家的大汉天下?为什么我刘和说出来的话,连那个小小的尉丞都不如?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年过三十的刘和,一身戎装,却无半分英武之气,站在刘虞的面前,就好像是一个被抢走了糖果的孩子一般无助。
刘虞皱了皱眉头,翻了个身,用后背对着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局势如此明朗,他却还在那做着可怜又可悲的白日梦。刘家如果都是这样的后人,还有什么希望中兴大汉?
这些话,刘虞并没有说出口,不想说也不能说。无论如何,刘和都是他在这世上唯一延续的血脉。因此哪怕他再是无用,刘虞也不忍心放弃所有的希望。
刘和越说越气,尤其是看着刘虞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火气更是完全控制不住了,猛地一跺脚提高了嗓门道:“还有就是,我想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宁肯推举一个傻子做皇帝,也不肯给你亲儿子一个机会!都说举贤不避亲,可是父亲你呢?你是怎么做的?你不会不知道,我们现在的皇帝陛下,父亲您一力推举的大汉天子,他是一个傻子!多么可笑,多么可悲!”
刘虞依然一声不吭,从小在他羽翼下长大的刘和,没有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根本就不会明白,人心的复杂与险恶,也根本就看不透,浓浓迷雾下的危险与波澜。
刘虞睡着了一般,对他的质问置之不理,这让刘和好像是重重一拳挥出却打在了棉花上一般的无奈。
咬牙切齿地瞪着刘虞,真的想要挥出自己的双拳但也只是想想而已。不说大汉以孝治天下,便是刘虞多年的积威也让他不敢越雷池一步。
刘虞是老了不假,但是虎老雄风在,哪怕牙齿掉光了,也依然不是普通人可以靠近或者伤害的。
刘和仰天长叹了一口气,苦笑一声,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天了,每一天他都会过来质问一番,可是结果无一例外,他都没有再刘虞这里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或许,自己的父亲,这位曾经大汉的栋梁,已经承受不住岁月无情的侵蚀了吧?
“数万曹军中,曹操最看重的便是弓弩手。而曹军的弓弩手中,又以射声营七百人为最。掌握了这七百神射,便相当于握住了曹操的命根子。你这个射声营校尉,是曹操投桃报李送给我的。你若想在许昌甚至整个大汉立住脚,首先就必须要将射声营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就在刘和深感绝望,转身离开的一刹那,刘虞突然睁开了眼,沙哑着嗓音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