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3年11月26日,程宇华发布命令,撤销红河、山南和岘港三个总督区,在此基础上成立交趾省、山南省和岘港直辖市三个省市。原红河总督区的政务官胡秋林升任交趾省省长,原山南总督区政务官郭子荣升任山南省省长,原岘港总督区政务官边华成升任岘港直辖市市长。

    三个总督区撤销后,原总督全部卸任,只担任当地的驻军司令,刘永福率十九师驻交趾省,陆荣廷率二十师驻山南省,穆青山率陆战一团驻岘港。

    三人虽然在此次的大调整中失去了风光的总督一职,但是南宁政权从一开始的时候,就实行的是军政分离政策,军人是严禁干涉政治的。

    当初刘永福成为南宁首位总督的时候,程宇华就对这一新出现的官职作了明确规定,南宁的总督都只是暂时官职,只设立在国外新并入的地区。等这些地区稳定后,政府就会视情况撤销总督官,成立文官政府。

    也就是说,南宁设立的总督,都是针对境外新得地区的土著进行军管的暂时手段,至于总督会存在多长时间,就看政府对这些地区作何安排了。

    像靠近本土的红河、山南、岘港三地,时机成熟后就会撤督建省,而那些有特殊原因的地区,可能就会拖延一段时间,甚至是还有其他的安排。比如平顺地区,就不在这次撤督建省的计划里,段方升这个总督可能还要再当几年。

    正因为知道这些情况,所以此次卸任总督一职的三人,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而且在此之前,程宇华还专门通知过他们。而作为军人,三人也明白开疆拓土就是他们最好的军功章,无论他们还没有总督一职在身,今后史书都不会忘记这些领土是怎么来的,不会忘记他们在其中所做的功绩。

    而且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能力,行军打仗他们在行,但是处理政务就实在是为难他们了,所以当初刘永福才会在当了一段时间的总督之后,就想方设法的逃避政务工作,多次向程宇华提出辞职的请求,而程宇华也清楚刘永福的处境,最后为了稳定地方,虽然没有同意刘永福的辞职,但是却允许他将政务全部交给胡秋林。

    到最后刘永福这个红河总督,基本就成了胡秋林的橡皮图章,当然他也乐意当这个橡皮图章。当了两年冒牌总督后,刘永福也不是没有收获,至少他明白红河地区要想真正发展起来,政府就必须派驻更多的建设力量过来,而只有建立了文官政府,才能有足够的建设力量来一心一意的谋求经济发展。

    因此刘永福对于现在的撤督建省十分赞同,红河地区早就不需要军管了,建省的条件已经成熟,所以就算程宇华不建省,他也打算找个机会向程宇华提建议。只是程宇华比他看得更准,不用刘永福提醒,就开始了撤督建省。

    交趾省所辖辖区就是红河地区,只是在这次内阁撤督建省的讨论会议上,首相许言诤建议程宇华将他所定的红河省省名,更改为交趾省。

    许言诤之所以如此建议,是因为红河地区,甚至是越中的部分地区,在历史上多次内附,而在内附的时候,这些地方就以交州、交趾两个地名交替出现在史书上,其中又以交趾的地名最广人所知。因此取名交趾,不仅仅可以显示中原政权过去在这里的荣光,同时还可以增加当地民众对南宁的归属感。

    事实确实也是如此,程宇华设立交趾省的命令传来后,当地的很多老学究就开始引经据典,向他们周边的年轻人解释交趾一名的由来,等这些解释传开后,当地很多民众都不禁欣喜的大呼,原来我们本就是汉民的后代,这无形中就更让他们对新身份的认可了。

    交趾在越南统治下的时候,当地民众就很羡慕南宁百姓的生活,因为南宁百姓不仅大多都有田地,生活富足,而且政府管理轻松,他们可以自由出行。因此当初在得知被并入南宁后,并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存在很多的抵抗,基本可以算是和平交接。

    而在并入南宁后,程宇华虽然设立了总督区,明面上这里和本土不一样,但是内里却和本土一般无二,因为他不仅命令施行本土的各项制度,而且还鼓励民间资本前来投资。

    当初设立总督只是为了留一段时间的缓冲区,方便政府给交趾一些优惠政策,便于打基础。这让一开始还担心会被区别对待的当地民众,算是彻底放下了忧虑。

    如今这里已经在南宁治下近两年了,现在不仅已经修了很多公路,改善了交通,而且还建立了大量工厂,更重要的是,程宇华早在两年前就颁布了新的土地政策,让普通民众都有了各自的田地。可以说,交趾现在除了在教育和文化等软实力上,与本土老四省有很大差距外,其他的方面就算还没有赶上老四省,但是差距也已经不是太大了。

    而且交趾还有老四省所没有的优势,这里因为还有待开发,很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投资热点,因此这里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现在南宁至河内的铁路即将修通,不少商人都看到了交趾未来的发展潜力,于是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资金进入的**。

    第一次大规模资金涌入**发生在两年前,也就是程宇华在交趾地区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后,也就是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交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政务官胡秋林也很精明,当初他利用程宇华给予的资金支持,并没有用来发展工业,而是用在了改善交通和民生上。

    如今交趾虽然不能说交通发达,但是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商品流通条件了,加上铁路即将开通,因此撤督建省后的第二波投资潮,也就自然而然随之而来了。

    相对于交趾建省后即将到来的大踏步发展,山南此次的建省完全就是搭了顺风车。因为按照南宁省级单位的要求,山南是全部不符合的。因为其境内才爆发叛乱,虽然借此清除了所有叛军,让山南没有了不稳定因素,但是这里毕竟才并入半年不到,通知基础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内阁并不建议此次也在山南设省。

    不过程宇华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山南确实不满足建省条件,此时山南就像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但是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所以此时正是设省的最好时机。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就算再想设省,政府也会北上沉重的负担。

    一张白纸既是简单,同时也是干净简洁,此时设省,就意味着可以更方便的进行经济规划,不存在太多顾虑,当地政府完全可以在这张白纸上,按照计划任意泼墨挥毫,所以程宇华最后力排众议,让山南也跟着这次调整,成立了文官政府。

    经过此次调整,南宁政府就一共有了六个省、一个直辖市和一个总督区,境内人口一亿四千万,面积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一个大区域的经济区,只要完全消化了交趾和山南两省,那么也就意味着北伐大后方已经成型。</dd>

章节目录

中华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飘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飘寞并收藏中华奋斗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