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
不过,王琴堂在将三个宝盘交给他,让他转交给张连启的同时,也同时将一幅梅花图赠送给他,并当着他面,在图旁临时挥毫写就:生成冰雪姿,不借春阴养。羞争群卉艳,肯结松竹党四句诗。
写罢,又是朗声笑道:
“老夫虽然天资拙劣,为人也不圆滑,但这辈子却是独喜梅花,也一直要求自己如这梅花一样,不甘倔服于严寒雪霜,能够当当正正做人!”
张树亭听罢,又是郑重点头,知道老知事这是在借梅花暗示自己。
只是很后来,张树亭也才知道,老知事王琴堂不但当得好知事,画梅更是堪称一绝,且梅花在他笔下疏枝高洁,花韵冷艳,更有暗香浮动之感。
但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自邯郸归来后,如果说张树亭对烧锅以后的路该如何走,思路更清楚了,倒不如说,他改变烧锅现状的决心更大了。
所以,自邯郸归来之后,张树亭按老知事的吩咐,在养子张玉萍的帮助下,认真书写整理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烧酒规矩和秘决,并将甑口上老杨的烧酒方法融入其中之外,还用一年时间,将崔大海甑口上的窖池,全部按老杨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一时间,使润泉涌烧锅酒窖香更加浓郁,酒香回味更加悠长。使钟情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
不但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起来,自邯郸归来之后,又是用两年时间,在有了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城、顺德城、正定城、北京城、天津卫分号基础上,又是不拘一格,分别在武定城和邯郸城顺利设立分号。
或者说,以前在外地设立一家分号,从选址选人到分号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要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武定城和邯郸城两家分号,从选址选人到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只用了两年时间。
当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号的顺利设立,还与老知事王琴堂和七丫头姑夫的大力帮助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张树亭的一趟邯郸之行,不但收获了眼界,其实还收获了一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号。
转眼间,时光流逝,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十几年过去,烧锅仍是烧锅,老城仍旧是老城,但这时安肃县已改称徐水县,县公署也改称县政府。
这时再看张树亭,十几年前,张树亭人长是白和瘦,说话办事还容易冲动。但这时候,人又显得黑和胖了,黑和胖中又透着一股子沉稳和刚毅,就仿佛从蝉壳中刚刚脱出的幼蝉,经过风吹日晒,又一下子变得刚健有力起来一样。
但此时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张树亭本就是性情耿直之人,这时候,说话办事就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更加地不拖泥带水。不但沉稳老练和从不拖泥带水,在关乎当时商户利益和徐水商业发展上,更是敢向徐水政府坦诚直言,一时间,在徐水商界的声望也是与日俱增。
而十几年过去,张树亭的四个儿女都相继长大成人。但十几年过去,家里变化也是巨大。先是几年前的一个月满之夜,张家大老太太溘然长逝无疾而终。一年后,读完徐水模范小学,又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且留校教书的养子张玉萍,又突然被学校开除,只身去了南方,从此再无音信。
而养女张玉珍,又是自小就被张树亭送入徐水模范小学读书,后来,又是在养子张玉萍的动员下,考入其所在的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两年前毕业后,也同样没有回到烧锅,而到西部一个镇子当了教书先生。
对义子义女的选择,张树亭不支持,但也从没有横加干涉过。他这么做,倒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是他的亲生,而是因为他从他们身上,尤其从养子张玉萍身上,看到了一些他想要的东西。
但对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他要求又是极为严格,虽说也像养子养女那样,自小就送他们读了书,但又都是在高小毕业后,就让他们先后回了烧锅,女儿张若楠又是在16岁上就早早出了嫁。儿子张平安呢,更是像他当初那样,早早地跟了他开始下甑口、磨房还有曲房了。
要说张树亭这么做,内心不矛盾,那也是假话。但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又是无论如何让他割舍不下。不过,时间一长,最让他割舍不下的又不是这些,而是一直杳无音讯的养子张玉萍了。
张树亭清楚记得,他与养子的最后一面,也同样是在一个月满之夜。这时候,因为大老太太的去逝,二老太太,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已搬到大老太太的东屋居住。张树亭和妻子张郝氏便自然而然搬到了上房的西屋。而腾出的厦屋又归他们的儿子张平安住了。
想想那天,大概也就三更天的一个时候,早已睡下的张树亭就突然被院外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时间,张树亭就不由披衣坐起,可也就在这时,就听厦房的门轴也同时一响,他知道是儿子张平安出来了。张树亭便坐着没动。他想听一听动静再说。
“谁呀?!”就听张平安在院里低声问。
“弟弟,是我——玉萍,快开门!”门外是养子张玉萍有意压低的声音。不用说,是他从保定回来了。
“你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哥?”又是张平安压低着声音问。随着问话声,门也吱呀一起开了。
“弟,爹早睡下了?”
“早睡下了哥!”
……
“怎么哥,你现在要找爹?”
“——嗯!”
随着说话声,又是向上房走来的脚步声。
张树亭便准确无误地意识到,张玉萍可能出什么事了。一时间,也急忙跳下炕来。
“你行动不便,就不用起了!”在跳下炕的同时,张树亭借着窗外月亮看妻子张郝氏也要起,又这样小声叮嘱妻子。
只是这时,他并没有想到,张玉萍要向他说的话会有多么严重。所以,待他极轻地将堂屋门打开,在明亮的月光下,见到身穿长衫,肩背包袱的高高大大的张玉萍时,他内心首先涌起的竟是一种父亲多日没见到儿子时的那种冲动。
“爹!”见张树亭出现在门口,还是张玉萍先轻声唤了他一声。
张树亭亲热地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但他并没有把张玉萍往上房里屋让,而是随手将堂屋门轻轻带上,接着又径直朝厦屋来。张玉萍又是紧跟其后。
说来,他们这样轻声说话和轻手轻脚,倒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自大老太太去逝后,二老太太的觉儿就突然少了起来,常常是很晚才能睡着,早上又是很早就会醒来,再也睡不着。这时他们最担心的又是怕吵醒了早睡下的老太太。
但来到厦屋,也是张树亭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问话,就见紧跟其后进屋的张玉萍又是咕咚一声,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
不过,王琴堂在将三个宝盘交给他,让他转交给张连启的同时,也同时将一幅梅花图赠送给他,并当着他面,在图旁临时挥毫写就:生成冰雪姿,不借春阴养。羞争群卉艳,肯结松竹党四句诗。
写罢,又是朗声笑道:
“老夫虽然天资拙劣,为人也不圆滑,但这辈子却是独喜梅花,也一直要求自己如这梅花一样,不甘倔服于严寒雪霜,能够当当正正做人!”
张树亭听罢,又是郑重点头,知道老知事这是在借梅花暗示自己。
只是很后来,张树亭也才知道,老知事王琴堂不但当得好知事,画梅更是堪称一绝,且梅花在他笔下疏枝高洁,花韵冷艳,更有暗香浮动之感。
但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自邯郸归来后,如果说张树亭对烧锅以后的路该如何走,思路更清楚了,倒不如说,他改变烧锅现状的决心更大了。
所以,自邯郸归来之后,张树亭按老知事的吩咐,在养子张玉萍的帮助下,认真书写整理老祖宗留下的那些烧酒规矩和秘决,并将甑口上老杨的烧酒方法融入其中之外,还用一年时间,将崔大海甑口上的窖池,全部按老杨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一时间,使润泉涌烧锅酒窖香更加浓郁,酒香回味更加悠长。使钟情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
不但喝润泉涌烧锅酒的人越来越多起来,自邯郸归来之后,又是用两年时间,在有了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城、顺德城、正定城、北京城、天津卫分号基础上,又是不拘一格,分别在武定城和邯郸城顺利设立分号。
或者说,以前在外地设立一家分号,从选址选人到分号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要需要三到五年时间。而武定城和邯郸城两家分号,从选址选人到正常运转,并被当地人普遍认可,只用了两年时间。
当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号的顺利设立,还与老知事王琴堂和七丫头姑夫的大力帮助有很大关系。或者说,张树亭的一趟邯郸之行,不但收获了眼界,其实还收获了一家润泉涌烧锅邯郸分号。
转眼间,时光流逝,一晃已是十几年过去。十几年过去,烧锅仍是烧锅,老城仍旧是老城,但这时安肃县已改称徐水县,县公署也改称县政府。
这时再看张树亭,十几年前,张树亭人长是白和瘦,说话办事还容易冲动。但这时候,人又显得黑和胖了,黑和胖中又透着一股子沉稳和刚毅,就仿佛从蝉壳中刚刚脱出的幼蝉,经过风吹日晒,又一下子变得刚健有力起来一样。
但此时最关键的又不是这些,最关键的还是张树亭本就是性情耿直之人,这时候,说话办事就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更加地不拖泥带水。不但沉稳老练和从不拖泥带水,在关乎当时商户利益和徐水商业发展上,更是敢向徐水政府坦诚直言,一时间,在徐水商界的声望也是与日俱增。
而十几年过去,张树亭的四个儿女都相继长大成人。但十几年过去,家里变化也是巨大。先是几年前的一个月满之夜,张家大老太太溘然长逝无疾而终。一年后,读完徐水模范小学,又考入直隶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且留校教书的养子张玉萍,又突然被学校开除,只身去了南方,从此再无音信。
而养女张玉珍,又是自小就被张树亭送入徐水模范小学读书,后来,又是在养子张玉萍的动员下,考入其所在的保定第二师范学校,两年前毕业后,也同样没有回到烧锅,而到西部一个镇子当了教书先生。
对义子义女的选择,张树亭不支持,但也从没有横加干涉过。他这么做,倒也不是因为他们不是他的亲生,而是因为他从他们身上,尤其从养子张玉萍身上,看到了一些他想要的东西。
但对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他要求又是极为严格,虽说也像养子养女那样,自小就送他们读了书,但又都是在高小毕业后,就让他们先后回了烧锅,女儿张若楠又是在16岁上就早早出了嫁。儿子张平安呢,更是像他当初那样,早早地跟了他开始下甑口、磨房还有曲房了。
要说张树亭这么做,内心不矛盾,那也是假话。但祖祖辈辈留下的规矩,又是无论如何让他割舍不下。不过,时间一长,最让他割舍不下的又不是这些,而是一直杳无音讯的养子张玉萍了。
张树亭清楚记得,他与养子的最后一面,也同样是在一个月满之夜。这时候,因为大老太太的去逝,二老太太,也就是他的亲生母亲已搬到大老太太的东屋居住。张树亭和妻子张郝氏便自然而然搬到了上房的西屋。而腾出的厦屋又归他们的儿子张平安住了。
想想那天,大概也就三更天的一个时候,早已睡下的张树亭就突然被院外一阵低沉而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一时间,张树亭就不由披衣坐起,可也就在这时,就听厦房的门轴也同时一响,他知道是儿子张平安出来了。张树亭便坐着没动。他想听一听动静再说。
“谁呀?!”就听张平安在院里低声问。
“弟弟,是我——玉萍,快开门!”门外是养子张玉萍有意压低的声音。不用说,是他从保定回来了。
“你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哥?”又是张平安压低着声音问。随着问话声,门也吱呀一起开了。
“弟,爹早睡下了?”
“早睡下了哥!”
……
“怎么哥,你现在要找爹?”
“——嗯!”
随着说话声,又是向上房走来的脚步声。
张树亭便准确无误地意识到,张玉萍可能出什么事了。一时间,也急忙跳下炕来。
“你行动不便,就不用起了!”在跳下炕的同时,张树亭借着窗外月亮看妻子张郝氏也要起,又这样小声叮嘱妻子。
只是这时,他并没有想到,张玉萍要向他说的话会有多么严重。所以,待他极轻地将堂屋门打开,在明亮的月光下,见到身穿长衫,肩背包袱的高高大大的张玉萍时,他内心首先涌起的竟是一种父亲多日没见到儿子时的那种冲动。
“爹!”见张树亭出现在门口,还是张玉萍先轻声唤了他一声。
张树亭亲热地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但他并没有把张玉萍往上房里屋让,而是随手将堂屋门轻轻带上,接着又径直朝厦屋来。张玉萍又是紧跟其后。
说来,他们这样轻声说话和轻手轻脚,倒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自大老太太去逝后,二老太太的觉儿就突然少了起来,常常是很晚才能睡着,早上又是很早就会醒来,再也睡不着。这时他们最担心的又是怕吵醒了早睡下的老太太。
但来到厦屋,也是张树亭刚刚坐下,还没来得及问话,就见紧跟其后进屋的张玉萍又是咕咚一声,突然跪到了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