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如何应对
关于这事,张树亭当然也知道,只是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好在,张树亭对这种事并不感兴趣,一时间,他甚至对刘乱子所说每句话都变得不感兴趣起来。
当然,刘乱子主动找他说这番话,这时他也完全听明白了,无非就是想让他站到他们一处,一致反对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
要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他当然也反对。张连启是什么人,他应该比别人更清楚一些。不但清楚,这个张连启简直在处处与他做对呢。
从引匪到他家打劫到唆使霍井林坏他窖池,每一次都给他造成了巨大伤害。要说他不恨他,那也是假话。要说他不想报复他,那也不是真话。可他祖上留下的规矩,是要张家男子世世代代要做贤良之人。
所谓“贤良之人”,又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在张树亭很小的时候,他爹则告诉他,要做“贤良之人”,就是不害人,不要有害人之心,与人为善,还有就是把自家传下来的烧酒本领学到手。
张树亭认为,他们张家这一支,也正是靠着这样一条祖训,不但做得让自家烧锅几百年不败,更做到了在方圆百里闻名。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思想,自他爹离世,自己匆忙接手烧锅以来,张树亭虽然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贤”和“良”,但他认为,自己一直在向“贤”和“良”看齐。
所以,尽管他一次又一次被张连启伤害,但他并没有想着如何报复他,而总是在想方设法如何从被伤害中挺过来,或者说避免再被伤害。
这时,听刘乱子要他站到他们一处,一起反对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一时间,张树亭更是沉默不语。
或者说,刘乱子不与他这么说,到时张树亭还有可能站出来反对,一听刘乱子这一说,一时间,他甚至又有了一种被人利用的感觉。
所以,直到刘乱子与他说了很多,直到固知事在小马等几个县公署公人陪同下来到议事堂,张树亭都没有与刘乱子说上几句话。
但接下来,张树亭又很快知道,固知事找他们来议事的内容又果然如刘乱子所说。
不过,由于刘乱子他们的一致反对,本来想推举张连启为安肃县商会会长,又不得不改为县临时商会会长,商会也被迫改为临时商会,待以后选举再成立正式商会和会长。
这一结果,让长着一张瓦刀脸,讲起话来又滔滔不绝的新来固知事大为恼火,可待宣布接下来的一项,在现有基数基础上,再增加一成营业附加税决定时,众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反对。
张树亭听后,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反应强烈,但心头也是随之一紧。
或者说,听刚才刘乱子讲,因为他对刘乱子有成见,还并没有完全往心里去,这时从这位新到知事嘴里讲出来,张树亭心里就莫名地生出了一种悲哀,继而又是愤怒。
张树亭愤怒,还不是愤怒增加多少营业附加税,愤怒还愤怒在,在这大灾之年,县公署不但不考虑如何救灾,还要向众商户再征收近一成的营业附加税,来用于强化如今县境极差的治安状况。
没想到,这位固知事一见大家又是反对,又不由恼羞成怒,于是,还没等大家把自己的意见陈述完,就宣布将税收一事交由新成立的县临时商会和县公署第二科共同办理,月内交齐,抗拒不交者,以革命军法处治。随后起身拂袖而去。
众人见了,又是一片哑然无声。
中午,因为县临时商会的挂牌成立,张连启及他的几个近臣在北门外庆春永饭庄定了几桌,要请大家的客。去吃请的人并不是很多,张树亭更是出了县公署,直接回到了家中。
吃罢午饭,他本来是准备要去甑口的,待吃罢饭,他却闷闷不乐地走回到自己房里,盘腿坐在了炕上。
他心里有那么一股愤怒,甚至还隐隐有那么一股冲动。这股冲动,就像前些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水一样,在他的感觉里来得悄无声息和莫名其妙。
他顺手拉过了手旁那个只有两个巴掌大小,里面盛满着金黄烟叶的小笸箩。在笸箩里,不但盛满着烟叶,笸箩旁还放着一杆用雕花绸布袋盛着的烟锅。
张树亭将烟锅掏出来,就见这杆烟锅也就两拃长短,和田玉嘴黄金烟锅,看上去小巧和珍贵,是他们张家一代代传下来的宝物。
不过,张树亭又知道,他爷爷不抽烟,他爹也不太喜欢抽烟,他更是对烟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这只烟锅,又不是专为他们张家男子自己准备的,更主要是用来招待来家贵客用的。
“一家人在一起,父母长辈为上;客人来,以父母长辈视之……”
这也是他爹他爷爷活着的时候,经常教育他的话。而这时,他却突然感到这些与人为友,与人为善,与人为上的东西,在他心里反而像一块大石一样,压得他有些喘不上气来,而那股无名状地冲动,他又能够准确地感觉出,又在他心里快速地膨胀着。
所以,他终于伸手从绸袋里抽出了那杆金贵的烟锅,续上烟叶,然后点燃,他想一个在屋里,让自己的思想好好平静平静。也借此好好想想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那就要不要按祁占奎和老孙说得的那样,筹款去境外收高粱,如果按他的意思缓缓再收,到时是不是真会如祁占奎他们所言,一旦收不上来,真会砸了润泉涌烧锅这块牌子?
第二个难题,上午固知事提出的多提营业附加税,要不要也像大家私下里议论的那样坚决抵触不交。
但别人不交,作为刚刚上任临时商会会长的张连启可能不会先拿他们开刀,而自家烧锅不交,张连启就有可能拿自家烧锅开刀。
关于这一点,其实他从县公署走出时就想到了。因为这个张连启,这时的张树亭已经对他再熟悉不过了。
他相信他做得出。
关于这事,张树亭当然也知道,只是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好在,张树亭对这种事并不感兴趣,一时间,他甚至对刘乱子所说每句话都变得不感兴趣起来。
当然,刘乱子主动找他说这番话,这时他也完全听明白了,无非就是想让他站到他们一处,一致反对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
要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他当然也反对。张连启是什么人,他应该比别人更清楚一些。不但清楚,这个张连启简直在处处与他做对呢。
从引匪到他家打劫到唆使霍井林坏他窖池,每一次都给他造成了巨大伤害。要说他不恨他,那也是假话。要说他不想报复他,那也不是真话。可他祖上留下的规矩,是要张家男子世世代代要做贤良之人。
所谓“贤良之人”,又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而在张树亭很小的时候,他爹则告诉他,要做“贤良之人”,就是不害人,不要有害人之心,与人为善,还有就是把自家传下来的烧酒本领学到手。
张树亭认为,他们张家这一支,也正是靠着这样一条祖训,不但做得让自家烧锅几百年不败,更做到了在方圆百里闻名。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思想,自他爹离世,自己匆忙接手烧锅以来,张树亭虽然不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贤”和“良”,但他认为,自己一直在向“贤”和“良”看齐。
所以,尽管他一次又一次被张连启伤害,但他并没有想着如何报复他,而总是在想方设法如何从被伤害中挺过来,或者说避免再被伤害。
这时,听刘乱子要他站到他们一处,一起反对张连启来当这个会长,一时间,张树亭更是沉默不语。
或者说,刘乱子不与他这么说,到时张树亭还有可能站出来反对,一听刘乱子这一说,一时间,他甚至又有了一种被人利用的感觉。
所以,直到刘乱子与他说了很多,直到固知事在小马等几个县公署公人陪同下来到议事堂,张树亭都没有与刘乱子说上几句话。
但接下来,张树亭又很快知道,固知事找他们来议事的内容又果然如刘乱子所说。
不过,由于刘乱子他们的一致反对,本来想推举张连启为安肃县商会会长,又不得不改为县临时商会会长,商会也被迫改为临时商会,待以后选举再成立正式商会和会长。
这一结果,让长着一张瓦刀脸,讲起话来又滔滔不绝的新来固知事大为恼火,可待宣布接下来的一项,在现有基数基础上,再增加一成营业附加税决定时,众人更是一片哗然,一致反对。
张树亭听后,虽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反应强烈,但心头也是随之一紧。
或者说,听刚才刘乱子讲,因为他对刘乱子有成见,还并没有完全往心里去,这时从这位新到知事嘴里讲出来,张树亭心里就莫名地生出了一种悲哀,继而又是愤怒。
张树亭愤怒,还不是愤怒增加多少营业附加税,愤怒还愤怒在,在这大灾之年,县公署不但不考虑如何救灾,还要向众商户再征收近一成的营业附加税,来用于强化如今县境极差的治安状况。
没想到,这位固知事一见大家又是反对,又不由恼羞成怒,于是,还没等大家把自己的意见陈述完,就宣布将税收一事交由新成立的县临时商会和县公署第二科共同办理,月内交齐,抗拒不交者,以革命军法处治。随后起身拂袖而去。
众人见了,又是一片哑然无声。
中午,因为县临时商会的挂牌成立,张连启及他的几个近臣在北门外庆春永饭庄定了几桌,要请大家的客。去吃请的人并不是很多,张树亭更是出了县公署,直接回到了家中。
吃罢午饭,他本来是准备要去甑口的,待吃罢饭,他却闷闷不乐地走回到自己房里,盘腿坐在了炕上。
他心里有那么一股愤怒,甚至还隐隐有那么一股冲动。这股冲动,就像前些天那场突如其来的大水一样,在他的感觉里来得悄无声息和莫名其妙。
他顺手拉过了手旁那个只有两个巴掌大小,里面盛满着金黄烟叶的小笸箩。在笸箩里,不但盛满着烟叶,笸箩旁还放着一杆用雕花绸布袋盛着的烟锅。
张树亭将烟锅掏出来,就见这杆烟锅也就两拃长短,和田玉嘴黄金烟锅,看上去小巧和珍贵,是他们张家一代代传下来的宝物。
不过,张树亭又知道,他爷爷不抽烟,他爹也不太喜欢抽烟,他更是对烟没有多大兴趣。所以,这只烟锅,又不是专为他们张家男子自己准备的,更主要是用来招待来家贵客用的。
“一家人在一起,父母长辈为上;客人来,以父母长辈视之……”
这也是他爹他爷爷活着的时候,经常教育他的话。而这时,他却突然感到这些与人为友,与人为善,与人为上的东西,在他心里反而像一块大石一样,压得他有些喘不上气来,而那股无名状地冲动,他又能够准确地感觉出,又在他心里快速地膨胀着。
所以,他终于伸手从绸袋里抽出了那杆金贵的烟锅,续上烟叶,然后点燃,他想一个在屋里,让自己的思想好好平静平静。也借此好好想想摆在他面前的一个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那就要不要按祁占奎和老孙说得的那样,筹款去境外收高粱,如果按他的意思缓缓再收,到时是不是真会如祁占奎他们所言,一旦收不上来,真会砸了润泉涌烧锅这块牌子?
第二个难题,上午固知事提出的多提营业附加税,要不要也像大家私下里议论的那样坚决抵触不交。
但别人不交,作为刚刚上任临时商会会长的张连启可能不会先拿他们开刀,而自家烧锅不交,张连启就有可能拿自家烧锅开刀。
关于这一点,其实他从县公署走出时就想到了。因为这个张连启,这时的张树亭已经对他再熟悉不过了。
他相信他做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