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总,这个我还没注意。你说说看?”姜雅琪诡异地笑了笑。
“小姜,你这个金牌导游你说你没注意油茶汤的来历,是没人会相信的,特别是象我这样的人,更是不会相信的。”田理麦边喝油茶汤便说道。
“田总,关于油茶汤的来历,各地说法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想知道田总知道的是哪一种说法。”姜雅琪也边喝油茶汤边回答田理麦。
“小姜,那好吧,我给你说说我知道的关于油茶汤的来历和传说,看看与你知道有什么不同!”
于是,田理麦边喝边讲了起来。
油茶汤,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亦名土家油茶汤。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其中以鄂、渝、湘边界处的山区等地油茶汤最为著名。当地人有句话叫做:早无油茶汤,整天心慌慌。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比较繁杂的。油茶汤,首先当然是少不了茶叶的,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将茶叶舀入碗中,再加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又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子、荫玉米、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糯糍粑粒、黄豆等“泡货“,然后将锅中烧沸的汤掺入碗中即可食用。
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有的待贵客时还加入两个荷包蛋。
土家人制作油茶汤叫打油茶汤,正宗的土家人家里家家户户都准备得有一口小铁锅专门用来打油茶汤。每次打油茶汤后都只是简单地用冷水洗一下锅,这样洗锅的目的是让锅的表面时时都有一层油汤浸着,他们认为只有用这样的锅打出来的油茶汤才真正醇香有味。
这专门的小铁锅,平时不用时挂在火坑屋的木板壁上。
“泡货”的制作则更加繁琐,所以,许多人家都是在空闲时将“泡货”制作好后放着,以备随时食用。
“泡货”最简单的就算是花生米了,用旺火将铁锅加热,放入菜油,将花生粒炸成金黄色后就可舀起来装盘。
炒米子的制作是很复杂的,用蒸子将糯米蒸熟后放在簸箕中晒一天太阳,后在碓窝里将每粒糯米舂扁,之后晒干即成荫米子,吃的时候,再用制过的河沙将荫米子爆成炒米子。这就有了炒米子。
豆腐干的制作也较繁杂,用黄豆磨成豆浆,将豆浆烧开后冷却至温手的温度,用石膏将豆浆点成豆腐。豆腐用厢压成方形后,切成薄片烘干,即成豆腐干。
豆腐干在放入油茶汤时还需油炸,油炸豆腐干时要掌握火候,不能炸糊。炸糊后一股焦味会毁了整碗油茶汤。
小颗糯糍粑的制作跟土家人过年打糯糍粑的工序是一样的。糯米蒸熟后,放入碓窝里舂溶成浆糯团,之后便扭成大小不一的圆型糯糍粑,不过用作油茶汤的糯糍粑要扭得薄一点。扭成糯糍粑后再后菜刀切成小指拇尖大小的颗粒,将其晒干,便成了油茶汤的“泡货”原料。
荫玉米,又称“灰苞谷子”。是将苞谷颗粒用沸水煮熟后,用包袱包好后将其埋入火坑里的木地灰中,待木地灰吸干苞谷颗粒的水份后取出,自然荫干便成了。
相对来说,核桃仁、花生米和炒黄豆就简单多,这里便不作介绍。
油茶汤的“泡货”每一种的制作都是很繁复的,所以说,土家人不随便用油茶汤招待客人,只有极其尊贵的客人来了之后,才上油茶汤。
值得注意的是,油茶汤中不能放味精,因为味精会改变汤的原汁原味,同时汤中一般也不放辣子,因为喝汤时容易呛人。
武陵山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物产丰富,土家苗汉人民和谐相处,在长期的捕鱼、狩猎、农耕、战争、迁徙的过程中,孕育出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
油茶汤对土家族人来说每天都是少不了。被称为“土家咖啡”,恰似一种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
油茶汤最讲究的油茶汤“泡货”有上十种。不过,一般人家常吃的也就几种:炒米、锅巴、花生米、核桃仁、葵花籽等等。不过,土家人每天的油茶汤则不会太讲究,里面的“泡货”简单得多,常常只有两种或三种。
油茶汤喝起来也有讲究,喝茶叶汤也有学问。
土家人有一句俗语:“油茶不冒气,巴(注:即烫)坏傻女婿“。因为做油茶汤一般用猪油,做好了之后猪油会浮在表面上,温度极高,但它不像开水会冒热气,看不出来温度高低。傻女婿们受丈母娘油茶汤款待,为表示捧场,一大口灌下去,轻者舌头烫掉一层皮,重者烫得满嘴水泡。虽然人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每每上当的人还是不少,其原因都是因为其制作的油茶汤太香了。
地道传统的油茶汤喝法是不用勺或筷子的,端着碗转着圈喝,讲究把汤和辅料同时喝完,或是拿一根筷子插在碗里慢慢划圈,同时喝汤。要想同时把汤和辅汤都喝干净是需要一点技术的,用土家人的话说就是“舌头上要长钩钩“。
在土家山寨有些老人喝油茶汤时嘴还不用接触到碗,只在碗边上空用巧劲一吸,碗中之物便进入口中,其中趣味,妙不可言。
那么,油茶汤是怎么兴起的呢?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越吃越有味。
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
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唐崖土司遭明朝庭围攻,土司城破,覃玉仙率她的“女儿兵”冲出重围,向西逃逸。到了鄂、渝交界处的“女儿寨”,被官兵团团围住。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军中无粮,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当年驻兵武陵,因武陵山大,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雨量充足,致使森林里每多生出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又因合茗叶、茱蓃、芝麻难寻且芝麻产量低,遂用茶叶代替,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
早在清嘉庆年间,武陵山多个县纂修的县志上都有关于油茶汤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关于油茶汤的功效,也有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倭冠入侵海彊,朝廷下旨唐崖土司城调土兵三千东去抗倭,时雨季来临,多有温疫、疾病盛行,其它士兵极不适应,唯唐崖土兵出奇兵,屡战屡胜。三军戚元帅细究其因,方知唐崖土兵为防疾病、潮湿,每日早餐时都用所带茶叶与当地鱼干、豆干、虾米混煮成羹食用,始知有抗湿劫潮、御瘟疫、强体魄之神功,为此在军中大为推广。
北宋画家、诗人黄庭坚去四川赴任途中,夜宿唐崖属地高乐驿,就点明要喝土家油茶,喝了土家油茶汤后,夜不能寐,又写出了脍至人口的著名诗词。
田理麦讲完了,姜雅琪微笑着说道:“田总,你讲的与我知道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以往我在黑洞景区,有人问我土家油茶汤的故事时,我讲的也是这些。至于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成份,鬼才知道。”
“小姜,如果现在有人去考证这个的真实成份,我敢说那人是昨晚脑壳被门夹了。”田理麦说道。
见田理麦和姜雅琪两人聊得欢,远房姑姑王平英对田理麦说道:“田理麦,这姜姑娘跟蒋雯雯姑娘一样都爱笑。”
远房姑姑田平英的一句话勾起了田理麦又对蒋雯雯的怀念:是啊,雯雯经常都是微笑着的。
田理麦想着蒋雯雯,便忘记了喝油茶汤。
姜雅琪见了,轻声问道:“田总,又想起她来了吧?!”
“嗯。”田理麦没有隐瞒,抬头看着姜雅琪。
田理麦的这一看,让他觉得姜雅琪的脸庞许多地方都很象蒋雯雯。
姜雅琪的脸是圆型的,双眼皮,眼睛大而黑亮,鼻尖略略有一点鹰勾,嘴巴不大,嘴唇很薄,下巴圆润适中,特别是那耳垂有小指头宽厚。
姜雅琪的身高虽然没有蒋雯雯高,但身材很匀寸,胸部突兀,显得青春有活力,给人的感觉是很美很美。
姜雅琪见田理麦愣愣地看着自己,又是微微一笑地轻声说道:“田总,你姑爷和姑姑在看着呢!”
“你不是姜雅琪,是我的雯雯!”田理麦突然说道。
田理麦产生了幻觉,头脑里一片混沌……
“田总,你在说什么呢?”姜雅琪有些不高兴。
还是姑爷覃金田看出了端倪,赶紧走过去大声说道:“田总,别想多了,快把油茶汤喝了回公司去,你们事情多着呢!”
姑爷覃金田的声音让田理麦从幻觉中回到了现实中,他怔了怔,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是怎么啦?”
田理麦几口喝完了碗里的油茶汤。
“小麦,你吃完没?公司里的人说不定在等我们吃早餐呢!”田理麦问姜雅琪。
姜雅琪看了一眼田理麦,没有回答田理麦,看样子姜雅琪是对田理麦刚才的表现十分不满。不过,姜雅琪的油茶汤已经喝完了。
田理麦从身上掏出一百元钱来塞给姑爷覃金田:“姑爷,这是我们的油茶汤钱!”
田理麦的举动让姑爷覃金田很恼怒,他将钱拿起狠狠地向田理麦掷去:“田总,你这是门缝里看人,把你姑爷看扁了,先前我给你说了那么多,你怎么还是用以往的眼光看你的姑爷和姑姑?”
姑爷覃金田因为生气,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姑姑田平英也走过来责怪田理麦:“田理麦,以往是你姑姑和姑爷穷,见钱眼开,做事不对人,可是现在你姑爷和姑姑已经不是过去了,这钱我们是坚决不收的!”
田理麦先前虽然听了姑爷覃金田的一番话,但仍然怕是姑爷覃金田和姑姑两人设下的什么套路,因此,他才决定用钱试探一下。
田理麦见姑姑田平英和姑爷覃金田不收钱,怕是他们嫌少,又掏出一百元钱加上递给姑姑田平英:“姑姑,莫嫌少,我有好久没来了,你和姑爷拿去买点么子吃哈!”
“田理麦,你要是逢年过节、生长满日来递钱,我们收,但今天和平时我们不收。你收起,田理麦,你和姜姑娘要走快走,我们不留你们,你们各有事情还要忙。”姑姑田平英坚决不收钱。
田理麦没有办法,只好将两百元钱收起,和姜雅琪一起与姑爷覃金田和姑姑田平英告辞,离开了。
田理麦和姜雅琪刚走出远房姑姑田平英的院坝,杨错便打来了电话,询问田理麦在哪里?回去吃早饭。
“小姜,你这个金牌导游你说你没注意油茶汤的来历,是没人会相信的,特别是象我这样的人,更是不会相信的。”田理麦边喝油茶汤便说道。
“田总,关于油茶汤的来历,各地说法都是不一样的,我只是想知道田总知道的是哪一种说法。”姜雅琪也边喝油茶汤边回答田理麦。
“小姜,那好吧,我给你说说我知道的关于油茶汤的来历和传说,看看与你知道有什么不同!”
于是,田理麦边喝边讲了起来。
油茶汤,是武陵山区土家族人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亦名土家油茶汤。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其中以鄂、渝、湘边界处的山区等地油茶汤最为著名。当地人有句话叫做:早无油茶汤,整天心慌慌。
土家油茶汤制作方法是比较繁杂的。油茶汤,首先当然是少不了茶叶的,先用食用油炸适量茶叶至蜡黄后,将茶叶舀入碗中,再加上姜、葱、蒜、胡椒粉等天然佐料,又加上事先炒好(或炸好)的炒米子、荫玉米、豆腐果、核桃仁、花生米、糯糍粑粒、黄豆等“泡货“,然后将锅中烧沸的汤掺入碗中即可食用。
油茶汤的制作关键是茶叶质量和炸茶叶的火候,佐料和“泡货“的选用可随客人口味。有的待贵客时还加入两个荷包蛋。
土家人制作油茶汤叫打油茶汤,正宗的土家人家里家家户户都准备得有一口小铁锅专门用来打油茶汤。每次打油茶汤后都只是简单地用冷水洗一下锅,这样洗锅的目的是让锅的表面时时都有一层油汤浸着,他们认为只有用这样的锅打出来的油茶汤才真正醇香有味。
这专门的小铁锅,平时不用时挂在火坑屋的木板壁上。
“泡货”的制作则更加繁琐,所以,许多人家都是在空闲时将“泡货”制作好后放着,以备随时食用。
“泡货”最简单的就算是花生米了,用旺火将铁锅加热,放入菜油,将花生粒炸成金黄色后就可舀起来装盘。
炒米子的制作是很复杂的,用蒸子将糯米蒸熟后放在簸箕中晒一天太阳,后在碓窝里将每粒糯米舂扁,之后晒干即成荫米子,吃的时候,再用制过的河沙将荫米子爆成炒米子。这就有了炒米子。
豆腐干的制作也较繁杂,用黄豆磨成豆浆,将豆浆烧开后冷却至温手的温度,用石膏将豆浆点成豆腐。豆腐用厢压成方形后,切成薄片烘干,即成豆腐干。
豆腐干在放入油茶汤时还需油炸,油炸豆腐干时要掌握火候,不能炸糊。炸糊后一股焦味会毁了整碗油茶汤。
小颗糯糍粑的制作跟土家人过年打糯糍粑的工序是一样的。糯米蒸熟后,放入碓窝里舂溶成浆糯团,之后便扭成大小不一的圆型糯糍粑,不过用作油茶汤的糯糍粑要扭得薄一点。扭成糯糍粑后再后菜刀切成小指拇尖大小的颗粒,将其晒干,便成了油茶汤的“泡货”原料。
荫玉米,又称“灰苞谷子”。是将苞谷颗粒用沸水煮熟后,用包袱包好后将其埋入火坑里的木地灰中,待木地灰吸干苞谷颗粒的水份后取出,自然荫干便成了。
相对来说,核桃仁、花生米和炒黄豆就简单多,这里便不作介绍。
油茶汤的“泡货”每一种的制作都是很繁复的,所以说,土家人不随便用油茶汤招待客人,只有极其尊贵的客人来了之后,才上油茶汤。
值得注意的是,油茶汤中不能放味精,因为味精会改变汤的原汁原味,同时汤中一般也不放辣子,因为喝汤时容易呛人。
武陵山生态环境良好,自然物产丰富,土家苗汉人民和谐相处,在长期的捕鱼、狩猎、农耕、战争、迁徙的过程中,孕育出独特的民族饮食文化。
油茶汤对土家族人来说每天都是少不了。被称为“土家咖啡”,恰似一种茶饮汤质类的点心小吃,香、脆、滑、鲜,味美适口,提神解渴,是土家人传统的非常钟爱的风味食品。
油茶汤最讲究的油茶汤“泡货”有上十种。不过,一般人家常吃的也就几种:炒米、锅巴、花生米、核桃仁、葵花籽等等。不过,土家人每天的油茶汤则不会太讲究,里面的“泡货”简单得多,常常只有两种或三种。
油茶汤喝起来也有讲究,喝茶叶汤也有学问。
土家人有一句俗语:“油茶不冒气,巴(注:即烫)坏傻女婿“。因为做油茶汤一般用猪油,做好了之后猪油会浮在表面上,温度极高,但它不像开水会冒热气,看不出来温度高低。傻女婿们受丈母娘油茶汤款待,为表示捧场,一大口灌下去,轻者舌头烫掉一层皮,重者烫得满嘴水泡。虽然人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每每上当的人还是不少,其原因都是因为其制作的油茶汤太香了。
地道传统的油茶汤喝法是不用勺或筷子的,端着碗转着圈喝,讲究把汤和辅料同时喝完,或是拿一根筷子插在碗里慢慢划圈,同时喝汤。要想同时把汤和辅汤都喝干净是需要一点技术的,用土家人的话说就是“舌头上要长钩钩“。
在土家山寨有些老人喝油茶汤时嘴还不用接触到碗,只在碗边上空用巧劲一吸,碗中之物便进入口中,其中趣味,妙不可言。
那么,油茶汤是怎么兴起的呢?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对于油茶汤流传下来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据传,油茶汤是土家放牛娃在茶山里摆“家家”.而发明的。他们在山上拾得一捧油茶籽,放在瓦罐中炒出了茶油,再摘来茶叶放入油中一炸,兑上山泉水,加入随身带来的炒苞谷,越吃越有味。
尝到了这种自制的美味,放牛娃们就常在山中做这种最原始的“油茶汤”。
后来,此事传到大人中,大人们试着用铁锅、茶油、茶叶等对这种做法加以改进,久而久之就做成了土家族地区常喝的油茶汤,从此油茶汤便在土家族地区流传下来。
另一种说法是元末明初,唐崖土司遭明朝庭围攻,土司城破,覃玉仙率她的“女儿兵”冲出重围,向西逃逸。到了鄂、渝交界处的“女儿寨”,被官兵团团围住。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军中无粮,只剩下了一些粗茶叶、茶油、玉米、蒜苗了,于是只好用这些东西烧一锅“油茶汤“过年,从此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油茶汤起源于汉代。相传汉伏波将军马援当年驻兵武陵,因武陵山大,森林覆盖,郁郁葱葱,雨量充足,致使森林里每多生出瘴气,使士兵的健康受到威胁,将军便用合茗叶、茱萸、芝麻等研成末,再加盐制成汤,供士兵饮用以防瘴气。
后来当地百姓纷纷仿效,渐成习俗,又因合茗叶、茱蓃、芝麻难寻且芝麻产量低,遂用茶叶代替,久而久之遂演变成今天的“油茶汤“。
早在清嘉庆年间,武陵山多个县纂修的县志上都有关于油茶汤的记载:“有所谓油茶者,取黄豆、苞谷、芝麻、米花、腐干、干松茹、腊肉饤,以脂油炮炒之,撩起;下水,油锅内加茶叶,煎数沸,酌碗中,泡诸物饷客以示敬。”
“油茶汤”味道鲜美,既能作为食品充饥,又能作为饮料提神。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土家儿女爱唱歌,只因烧了油茶汤喝……”
关于油茶汤的功效,也有动人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倭冠入侵海彊,朝廷下旨唐崖土司城调土兵三千东去抗倭,时雨季来临,多有温疫、疾病盛行,其它士兵极不适应,唯唐崖土兵出奇兵,屡战屡胜。三军戚元帅细究其因,方知唐崖土兵为防疾病、潮湿,每日早餐时都用所带茶叶与当地鱼干、豆干、虾米混煮成羹食用,始知有抗湿劫潮、御瘟疫、强体魄之神功,为此在军中大为推广。
北宋画家、诗人黄庭坚去四川赴任途中,夜宿唐崖属地高乐驿,就点明要喝土家油茶,喝了土家油茶汤后,夜不能寐,又写出了脍至人口的著名诗词。
田理麦讲完了,姜雅琪微笑着说道:“田总,你讲的与我知道的都是大同小异的。以往我在黑洞景区,有人问我土家油茶汤的故事时,我讲的也是这些。至于这里面有多少是真实的成份,鬼才知道。”
“小姜,如果现在有人去考证这个的真实成份,我敢说那人是昨晚脑壳被门夹了。”田理麦说道。
见田理麦和姜雅琪两人聊得欢,远房姑姑王平英对田理麦说道:“田理麦,这姜姑娘跟蒋雯雯姑娘一样都爱笑。”
远房姑姑田平英的一句话勾起了田理麦又对蒋雯雯的怀念:是啊,雯雯经常都是微笑着的。
田理麦想着蒋雯雯,便忘记了喝油茶汤。
姜雅琪见了,轻声问道:“田总,又想起她来了吧?!”
“嗯。”田理麦没有隐瞒,抬头看着姜雅琪。
田理麦的这一看,让他觉得姜雅琪的脸庞许多地方都很象蒋雯雯。
姜雅琪的脸是圆型的,双眼皮,眼睛大而黑亮,鼻尖略略有一点鹰勾,嘴巴不大,嘴唇很薄,下巴圆润适中,特别是那耳垂有小指头宽厚。
姜雅琪的身高虽然没有蒋雯雯高,但身材很匀寸,胸部突兀,显得青春有活力,给人的感觉是很美很美。
姜雅琪见田理麦愣愣地看着自己,又是微微一笑地轻声说道:“田总,你姑爷和姑姑在看着呢!”
“你不是姜雅琪,是我的雯雯!”田理麦突然说道。
田理麦产生了幻觉,头脑里一片混沌……
“田总,你在说什么呢?”姜雅琪有些不高兴。
还是姑爷覃金田看出了端倪,赶紧走过去大声说道:“田总,别想多了,快把油茶汤喝了回公司去,你们事情多着呢!”
姑爷覃金田的声音让田理麦从幻觉中回到了现实中,他怔了怔,不好意思地说道:“我这是怎么啦?”
田理麦几口喝完了碗里的油茶汤。
“小麦,你吃完没?公司里的人说不定在等我们吃早餐呢!”田理麦问姜雅琪。
姜雅琪看了一眼田理麦,没有回答田理麦,看样子姜雅琪是对田理麦刚才的表现十分不满。不过,姜雅琪的油茶汤已经喝完了。
田理麦从身上掏出一百元钱来塞给姑爷覃金田:“姑爷,这是我们的油茶汤钱!”
田理麦的举动让姑爷覃金田很恼怒,他将钱拿起狠狠地向田理麦掷去:“田总,你这是门缝里看人,把你姑爷看扁了,先前我给你说了那么多,你怎么还是用以往的眼光看你的姑爷和姑姑?”
姑爷覃金田因为生气,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姑姑田平英也走过来责怪田理麦:“田理麦,以往是你姑姑和姑爷穷,见钱眼开,做事不对人,可是现在你姑爷和姑姑已经不是过去了,这钱我们是坚决不收的!”
田理麦先前虽然听了姑爷覃金田的一番话,但仍然怕是姑爷覃金田和姑姑两人设下的什么套路,因此,他才决定用钱试探一下。
田理麦见姑姑田平英和姑爷覃金田不收钱,怕是他们嫌少,又掏出一百元钱加上递给姑姑田平英:“姑姑,莫嫌少,我有好久没来了,你和姑爷拿去买点么子吃哈!”
“田理麦,你要是逢年过节、生长满日来递钱,我们收,但今天和平时我们不收。你收起,田理麦,你和姜姑娘要走快走,我们不留你们,你们各有事情还要忙。”姑姑田平英坚决不收钱。
田理麦没有办法,只好将两百元钱收起,和姜雅琪一起与姑爷覃金田和姑姑田平英告辞,离开了。
田理麦和姜雅琪刚走出远房姑姑田平英的院坝,杨错便打来了电话,询问田理麦在哪里?回去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