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燕晋第二次争锋
太宁元年十二月初,燕王收下成汉降表,诏命李雄携李氏诸子入洛阳定居。.pbtxt.
同时卫朔任命谢艾为益州都督,嘱其与益州刺史乙逸共同负责益州军政。
燕国灭成汉之战,收复益梁两州十六郡之地,得户约四十万,人口一百九十余万。
虽还远不如汉巅峰时数百万之多,但与当年蜀汉灭亡时只有九十余万相比,人口数量至少增加一倍。
能有这么多人口既是李雄十多年来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之功劳,又与晋末战乱致使雍秦百姓为求生而大举入蜀有关。
说起来李雄一家便是当年入蜀流民,后来在官逼民反之下,李家借势一飞冲天,割据蜀地,建立成汉政权。
蜀地捷报传至洛阳时,正值春节临近,洛阳内外顿时一片欢腾。
这是古都洛阳自太康盛世以来,首次变得热闹起来。无数商家为了庆祝蜀地大捷,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而多灾多难的中原百姓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又恰逢今年是燕国首个春节,内阁有意借此次大捷好好庆祝一番,遂奏请燕王批准。
卫朔接到内阁奏请,稍一思索便同意了。
今年是燕国称藩建国的第一年,虽说中间波折不断,比如中原出现大规模旱灾、蝗灾以及漠北、成汉相继爆发冲突。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惊无险,燕国化解了立国之初时面临的危险,扎牢了燕国根基,的确值得燕国上下庆祝。
而且灭掉了成汉之后,让卫朔把悬着的心一大半放回了肚子里,再也不用担心燕国重蹈前秦、曹魏之覆辙。日后等益、梁稳定下来后,燕国就能腾出手来收拾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大晋。
与此同时,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宝在接到燕王指令后,立即指挥大军沿着淮河一线举行大演习。一时间淮北大地铁骑纵横、尘烟弥漫,同时淮河上水师战船来回巡视。.pbtxt.
眼见燕军摆出一副即将大举南下的态势,吓得郭默、苏峻、祖约三人一边积极整顿兵马;一边向匆忙后方告急,要求朝廷出兵支援淮南。
此时,与燕国上下欢欣鼓舞不同,东晋得知成汉覆亡的消息后,世家们各个如丧考妣。
说起来江左世家也算有些本事,当年他们凭借江东一隅之地挫败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野望。
后来更是与北地世家合作,在中原大乱时,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
然而这一次似乎不同以往,北地燕国蒸蒸日上,而今更是一举灭掉了成汉割据势力。面对燕国犹如泰山压顶一般之优势,江东世家彻底慌了了,再不复之前优哉游哉的样子。
当燕国水师、徐州驻军、豫州驻军沿着淮河一线频频调动时,东晋上下更是坐卧不宁。
十二月初五,大朝会上,此时东晋君臣是一片愁云惨淡,殿内气氛极其压抑。
天子司马绍左看看、右瞅瞅,发现众位朝臣哭丧着脸,显然都在为目前局势担忧。
“众卿家,燕军已经平灭成汉,如今又将兵锋指向江东,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各位可有计策教朕?”
见天子开口问计,大多数人把目光均投向站在最前面的王导身上,然而王导恍若未觉仍旧似塑像一般立在原处一动不动。自从王敦覆灭后,王导就很少在朝廷主动上发表意见。
而司马绍出于对琅琊王氏的忌惮,除非众人皆仿徨无计,不然他同样很少再向王导求教,打破了其父司马睿坚持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面对天子刻意冷落,王导自然十分不满,但他也清楚之前琅琊王氏太嚣张了,嚣张到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从而招致皇族嫉恨,以至于差点儿埋下灭族之祸。
因此,面对司马绍掌权后削弱王氏的举措,王导只能暂时以沉默表达不满。
看到朝堂上大多数人以王导唯马首是瞻,司马绍脸上隐隐闪过一丝不满,他对琅琊王氏把持朝堂大权早有不满,不然也不会刚一灭掉王敦后,就立即拿下了琅琊王氏把持的荆江两州刺史之位。
“咳咳,尔等倒是说话呀?都哑巴了?平时不是自诩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今到了尔等效力之际,为何闭口不言?”
面对天子逼问,大多数官员缩着脖子沉默不语,最后还是郗鉴站出来道:“淮南一线军报过于简略,只是极言燕军势大,但到底燕军有多少兵力?调动方向?却是言语不详!”
说到这儿郗鉴环顾四周朗声道:“因此,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让祖、苏、郭三人将淮北燕军详细情况调查清楚,看看燕军此举是真的要攻打淮南,还是为了恫吓朝廷!”
“恫吓朝廷?”不少朝臣不解其意。
“没错!当今天下虽说是燕强而晋弱,但我大晋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臣以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燕王当不会贸然南下。而今其之所以在淮北大军调动频频,多半还是为西南变局之故!”
“陛下,您忘了吗?月前您曾暗中诏示宁州刺史王逊,要求其在燕军攻蜀时,趁机北上试探一二。若臣所料不错,应该是王刺史所为激怒了燕国,而燕王又不像在刚刚灭掉成汉后与大晋开战,只要做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样子,然后逼迫晋国退让。”
“以道徽之意,此次当有惊无险?”司马绍颇为激动道。
“十有八九会如此,纵观十多年来燕王行事风格,其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绝不会在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情况,立即投入到另一场大战中。臣敢断言,只要陛下下旨让王逊退出所占之朱提郡,声势浩大的淮北会立即安静下来。”
这时有个官员问了个愚蠢的问题,“既然郗大人判断燕军不是要南下江东,那为何还要归还朱提郡?”
看到这样的蠢货,司马绍再次对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感到失望,同时亦坚定了在江东推行科举制的决心。不可否认九品中正制能够选拔一些如庾亮、郗鉴、王导、庾冰、应詹等大才,但更多选拔出来的却是不通俗物的废物名士。
你让这些名士吟诗作赋、寄情山水还行,真要让他们处理政务,只能依靠寒门幕僚。
郗鉴看了一眼那个满脸涨红的世家官员,好心解释道:“大晋不退出所占之朱提郡,燕王就不会善罢甘休。虽说燕国暂时不会南下江东,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夺取淮南?”
“淮南乃江东屏障,绝不能被燕国占去,不然大晋将全面陷入被动。”
听了郗鉴的分析,司马绍终于拿定了注意,他立即吩咐中书监庾亮,让他代自己给宁州刺史王逊拟旨,让宁州兵全面从朱提撤离。
“诸位,如今燕国愈发强势,而我大晋颓势愈显,为日后计,寡人欲效仿燕国全面改革大晋,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见天子又提起改革一事,王导心中不由暗叹一口气,天子还是年轻气盛,什么事总想着一蹴而就。可惜他忘了,天下之事哪有那么容易成功,连大名鼎鼎的燕王,也是小心经营了数年才一鸣惊人。
前段时间在土地改革上尝到了些许甜头后,让天子再也按捺不住改革的决心,近来更是频频为改革张目,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效仿燕国对大晋进行全面改革。
可惜天子小觑了世家力量,上次世家在土地改革上退缩,不是因为天子势大,而是世家迫于外部压力,再加上他王导从中调和,才让经过改良的新土地政策得以实施。
王导担心天子再这么毫无顾忌的推行改革,很有可能将世家逼向绝路,到时不但无法继续推动改革,恐怕连天子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未完待续。)
同时卫朔任命谢艾为益州都督,嘱其与益州刺史乙逸共同负责益州军政。
燕国灭成汉之战,收复益梁两州十六郡之地,得户约四十万,人口一百九十余万。
虽还远不如汉巅峰时数百万之多,但与当年蜀汉灭亡时只有九十余万相比,人口数量至少增加一倍。
能有这么多人口既是李雄十多年来轻徭薄赋、励精图治之功劳,又与晋末战乱致使雍秦百姓为求生而大举入蜀有关。
说起来李雄一家便是当年入蜀流民,后来在官逼民反之下,李家借势一飞冲天,割据蜀地,建立成汉政权。
蜀地捷报传至洛阳时,正值春节临近,洛阳内外顿时一片欢腾。
这是古都洛阳自太康盛世以来,首次变得热闹起来。无数商家为了庆祝蜀地大捷,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活动,而多灾多难的中原百姓终于能够喘口气了。
又恰逢今年是燕国首个春节,内阁有意借此次大捷好好庆祝一番,遂奏请燕王批准。
卫朔接到内阁奏请,稍一思索便同意了。
今年是燕国称藩建国的第一年,虽说中间波折不断,比如中原出现大规模旱灾、蝗灾以及漠北、成汉相继爆发冲突。
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惊无险,燕国化解了立国之初时面临的危险,扎牢了燕国根基,的确值得燕国上下庆祝。
而且灭掉了成汉之后,让卫朔把悬着的心一大半放回了肚子里,再也不用担心燕国重蹈前秦、曹魏之覆辙。日后等益、梁稳定下来后,燕国就能腾出手来收拾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大晋。
与此同时,徐州都督曹宏、豫州都督毛宝在接到燕王指令后,立即指挥大军沿着淮河一线举行大演习。一时间淮北大地铁骑纵横、尘烟弥漫,同时淮河上水师战船来回巡视。.pbtxt.
眼见燕军摆出一副即将大举南下的态势,吓得郭默、苏峻、祖约三人一边积极整顿兵马;一边向匆忙后方告急,要求朝廷出兵支援淮南。
此时,与燕国上下欢欣鼓舞不同,东晋得知成汉覆亡的消息后,世家们各个如丧考妣。
说起来江左世家也算有些本事,当年他们凭借江东一隅之地挫败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野望。
后来更是与北地世家合作,在中原大乱时,保住了江南半壁江山。
然而这一次似乎不同以往,北地燕国蒸蒸日上,而今更是一举灭掉了成汉割据势力。面对燕国犹如泰山压顶一般之优势,江东世家彻底慌了了,再不复之前优哉游哉的样子。
当燕国水师、徐州驻军、豫州驻军沿着淮河一线频频调动时,东晋上下更是坐卧不宁。
十二月初五,大朝会上,此时东晋君臣是一片愁云惨淡,殿内气氛极其压抑。
天子司马绍左看看、右瞅瞅,发现众位朝臣哭丧着脸,显然都在为目前局势担忧。
“众卿家,燕军已经平灭成汉,如今又将兵锋指向江东,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各位可有计策教朕?”
见天子开口问计,大多数人把目光均投向站在最前面的王导身上,然而王导恍若未觉仍旧似塑像一般立在原处一动不动。自从王敦覆灭后,王导就很少在朝廷主动上发表意见。
而司马绍出于对琅琊王氏的忌惮,除非众人皆仿徨无计,不然他同样很少再向王导求教,打破了其父司马睿坚持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
面对天子刻意冷落,王导自然十分不满,但他也清楚之前琅琊王氏太嚣张了,嚣张到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从而招致皇族嫉恨,以至于差点儿埋下灭族之祸。
因此,面对司马绍掌权后削弱王氏的举措,王导只能暂时以沉默表达不满。
看到朝堂上大多数人以王导唯马首是瞻,司马绍脸上隐隐闪过一丝不满,他对琅琊王氏把持朝堂大权早有不满,不然也不会刚一灭掉王敦后,就立即拿下了琅琊王氏把持的荆江两州刺史之位。
“咳咳,尔等倒是说话呀?都哑巴了?平时不是自诩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今到了尔等效力之际,为何闭口不言?”
面对天子逼问,大多数官员缩着脖子沉默不语,最后还是郗鉴站出来道:“淮南一线军报过于简略,只是极言燕军势大,但到底燕军有多少兵力?调动方向?却是言语不详!”
说到这儿郗鉴环顾四周朗声道:“因此,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让祖、苏、郭三人将淮北燕军详细情况调查清楚,看看燕军此举是真的要攻打淮南,还是为了恫吓朝廷!”
“恫吓朝廷?”不少朝臣不解其意。
“没错!当今天下虽说是燕强而晋弱,但我大晋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臣以为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燕王当不会贸然南下。而今其之所以在淮北大军调动频频,多半还是为西南变局之故!”
“陛下,您忘了吗?月前您曾暗中诏示宁州刺史王逊,要求其在燕军攻蜀时,趁机北上试探一二。若臣所料不错,应该是王刺史所为激怒了燕国,而燕王又不像在刚刚灭掉成汉后与大晋开战,只要做出一副大打出手的样子,然后逼迫晋国退让。”
“以道徽之意,此次当有惊无险?”司马绍颇为激动道。
“十有八九会如此,纵观十多年来燕王行事风格,其讲究的是谋定而后动,绝不会在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情况,立即投入到另一场大战中。臣敢断言,只要陛下下旨让王逊退出所占之朱提郡,声势浩大的淮北会立即安静下来。”
这时有个官员问了个愚蠢的问题,“既然郗大人判断燕军不是要南下江东,那为何还要归还朱提郡?”
看到这样的蠢货,司马绍再次对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感到失望,同时亦坚定了在江东推行科举制的决心。不可否认九品中正制能够选拔一些如庾亮、郗鉴、王导、庾冰、应詹等大才,但更多选拔出来的却是不通俗物的废物名士。
你让这些名士吟诗作赋、寄情山水还行,真要让他们处理政务,只能依靠寒门幕僚。
郗鉴看了一眼那个满脸涨红的世家官员,好心解释道:“大晋不退出所占之朱提郡,燕王就不会善罢甘休。虽说燕国暂时不会南下江东,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夺取淮南?”
“淮南乃江东屏障,绝不能被燕国占去,不然大晋将全面陷入被动。”
听了郗鉴的分析,司马绍终于拿定了注意,他立即吩咐中书监庾亮,让他代自己给宁州刺史王逊拟旨,让宁州兵全面从朱提撤离。
“诸位,如今燕国愈发强势,而我大晋颓势愈显,为日后计,寡人欲效仿燕国全面改革大晋,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见天子又提起改革一事,王导心中不由暗叹一口气,天子还是年轻气盛,什么事总想着一蹴而就。可惜他忘了,天下之事哪有那么容易成功,连大名鼎鼎的燕王,也是小心经营了数年才一鸣惊人。
前段时间在土地改革上尝到了些许甜头后,让天子再也按捺不住改革的决心,近来更是频频为改革张目,要求在政治上、经济上效仿燕国对大晋进行全面改革。
可惜天子小觑了世家力量,上次世家在土地改革上退缩,不是因为天子势大,而是世家迫于外部压力,再加上他王导从中调和,才让经过改良的新土地政策得以实施。
王导担心天子再这么毫无顾忌的推行改革,很有可能将世家逼向绝路,到时不但无法继续推动改革,恐怕连天子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