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贝塔斯曼集团的谈判进行的很是顺利,与此同时,黄兴也找到了几家专门售卖图书馆相关工具和书籍的公司,只不顾他们的名气没有贝塔斯曼那么大而已。但他们所做的工作都很有针对性。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本土公司不是没有,但是,黄兴还是选择了和德国公司合作。而且就把第一家图书馆放在了莱比锡。与之相呼应的考拉连锁书店也开始在德国境内开展选址工作。
泰山不是一天垒成的,这项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黄兴并不急于在这上面看到收益,于是他的工作就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为十七世纪的大图书馆搜罗各种书籍。
所谓的书店,虽然在以后终将会成为重要的布局,但在现在,只不过是大图书馆的掩护而已。
玉米老头在研究完光门之后,已经将其工作原理都记了下来,所以,已经没什么用的光门就回到了黄兴的手中。但黄兴已经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九六时空。所以,他将光门交给了康宁。
康宁不需要在这里等待书籍到齐,那些都是小事情。他现在也有一个选址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准备将即将成立的大图书馆设置到哪里去。
倭国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又不断的难民涌入那里,但是那里的风俗一时半会儿之间还不会改变。琉球王国更是不行的,那里注定成为硫磺和硝石的开采中心,其他的地方都还没有开化,更是不合适的选择。
那么,就只剩下胶东半岛了。刚好,他正准备回到自己的根基之地去看一看。
当晚,他就通过光门回到了十七世纪的船上,他的行李只有各色种子而已。接下来,他将在岸边进行一些简单的补给,而后便启程前往山东。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还有一群特别的旅客,那就是在先前的战斗中被俘获的黑田长政等人。
船队在琅琊山附近靠岸,这里修筑了不少码头,但距离形成规模,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过即便如此,沿岸这一带也已经被黑莲教的分支——红莲教控制起来。这支力量还残存着较多迷信教门的影子,说起来还是比较让康宁担心的。
其实自从他走了之后,黑莲教的发展速度就很快降低下来。胶东半岛上的民众,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的。除了一少部分底层知识分子积极宣传了黑莲教教义之外,其余的普通百姓大多秉着当兵吃粮的想法,加入了各地的团练。而剩下的无组织饥民,在相对陌生的,以科学为根基的黑莲教,和相对熟悉的以佛教为基础的红莲教面前,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
加上康宁之前在山东半岛上转生的人物,大多数都是武将和谋士,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系统地阐述科学奥义。哪怕是博学多能的诸葛亮也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黑莲教缺少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虽然他们做出来的实物,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而且这一点也成为众人的共识,但依旧不能改变发展缓慢的现实。
若不是有官府中的王之钥、李焞等人罩着,黑莲教在这三州的发展恐怕不会太顺利。说不定早就被竞争对手勾结官府给灭了。
山东一地,各类民间的秘密教门数不胜数,可不能因为将东大乘教及其重要分支——原本是它的源头之一——罗教给灭了,就轻易放下戒备的心。
此次回来,他刚好准备用科技炸弹,重新将自己的根据地翻一遍土。
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准备大图书馆的建筑原料。
土制水泥和红砖在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以及兖州府东部的沂州,都已经得到广泛推广,若不是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拖后腿,更多的水利和安居工程,都可以有效地开展起来。
在登陆之后的几天里,康宁见到了红莲教的话事人红莲。看到他还是以前在东大乘教的做派,康宁多少有些不满之处。
但是刚刚回来的康宁,还需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威信有没有丢失,所以不能急着调整红莲教。
不过康宁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至少红莲教的这个名字是不能用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红莲教和黑莲教是两个教门。
红莲显然也觉得自家这个红莲教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她见到康宁的最初一段时间,都在观察康宁的表情变化。
看来分教教主的位子已经快速的改变了她的内心世界。当初作为黑莲教武装分支而存在的红莲教,如今的确有了尾大不掉的架势。
决定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时候,就在大图书馆建成之后。
大图书馆的选址,并不在什么通衢大道上。康宁需要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供自己麾下的转生者恶补相关知识。在评估某些知识和观点是否会对大明王朝产生不良影响之前,他们不会被广泛的传播。
已经成立的各级学校,都只会教一些使用技巧和基础的科普知识。说起来,师资力量的匮乏,也制约了胶东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就算康宁想多做点什么,也没那个体系配合他的野心。
能够配合他野心的,也就只有原材料的丰富和劳动力的踊跃,还有那一处闹中取静的三不管地带。
青州府莒州沂水县南部,兖州府沂州之北,有一处在春秋时期被称为阳国的地方,成为了康宁最终的选择。
这里的几块土地很快就被列入收购名单,几个山窝窝更是成为图书馆的理想所在。
土围子很快就勾勒出了山庄的雏形,几座砖石建筑物的高楼很快就在其中拔地而起。
虽然书籍还没有到位,但是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众多两脚书橱向往的地方。
当然,有些人是没有被秽土转生出来,比如北宋名相兼著名的两脚书橱,王安石——他是康宁心目中最合适的大图书馆馆长。
当然,只有一位馆长是不够的,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所以,康宁把这一著名论断的作者,同样也是以为两脚书橱的约翰·阿克顿给找了出来。
在澳大利亚,这样的本土公司不是没有,但是,黄兴还是选择了和德国公司合作。而且就把第一家图书馆放在了莱比锡。与之相呼应的考拉连锁书店也开始在德国境内开展选址工作。
泰山不是一天垒成的,这项工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黄兴并不急于在这上面看到收益,于是他的工作就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为十七世纪的大图书馆搜罗各种书籍。
所谓的书店,虽然在以后终将会成为重要的布局,但在现在,只不过是大图书馆的掩护而已。
玉米老头在研究完光门之后,已经将其工作原理都记了下来,所以,已经没什么用的光门就回到了黄兴的手中。但黄兴已经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九六时空。所以,他将光门交给了康宁。
康宁不需要在这里等待书籍到齐,那些都是小事情。他现在也有一个选址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准备将即将成立的大图书馆设置到哪里去。
倭国肯定是不行的,虽然又不断的难民涌入那里,但是那里的风俗一时半会儿之间还不会改变。琉球王国更是不行的,那里注定成为硫磺和硝石的开采中心,其他的地方都还没有开化,更是不合适的选择。
那么,就只剩下胶东半岛了。刚好,他正准备回到自己的根基之地去看一看。
当晚,他就通过光门回到了十七世纪的船上,他的行李只有各色种子而已。接下来,他将在岸边进行一些简单的补给,而后便启程前往山东。
值得一提的是,此行还有一群特别的旅客,那就是在先前的战斗中被俘获的黑田长政等人。
船队在琅琊山附近靠岸,这里修筑了不少码头,但距离形成规模,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过即便如此,沿岸这一带也已经被黑莲教的分支——红莲教控制起来。这支力量还残存着较多迷信教门的影子,说起来还是比较让康宁担心的。
其实自从他走了之后,黑莲教的发展速度就很快降低下来。胶东半岛上的民众,观念还是比较陈旧的。除了一少部分底层知识分子积极宣传了黑莲教教义之外,其余的普通百姓大多秉着当兵吃粮的想法,加入了各地的团练。而剩下的无组织饥民,在相对陌生的,以科学为根基的黑莲教,和相对熟悉的以佛教为基础的红莲教面前,大多数都选择了后者。
加上康宁之前在山东半岛上转生的人物,大多数都是武将和谋士,并没有多少人能够系统地阐述科学奥义。哪怕是博学多能的诸葛亮也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黑莲教缺少更加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支持,虽然他们做出来的实物,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而且这一点也成为众人的共识,但依旧不能改变发展缓慢的现实。
若不是有官府中的王之钥、李焞等人罩着,黑莲教在这三州的发展恐怕不会太顺利。说不定早就被竞争对手勾结官府给灭了。
山东一地,各类民间的秘密教门数不胜数,可不能因为将东大乘教及其重要分支——原本是它的源头之一——罗教给灭了,就轻易放下戒备的心。
此次回来,他刚好准备用科技炸弹,重新将自己的根据地翻一遍土。
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准备大图书馆的建筑原料。
土制水泥和红砖在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以及兖州府东部的沂州,都已经得到广泛推广,若不是百年一遇的大旱灾拖后腿,更多的水利和安居工程,都可以有效地开展起来。
在登陆之后的几天里,康宁见到了红莲教的话事人红莲。看到他还是以前在东大乘教的做派,康宁多少有些不满之处。
但是刚刚回来的康宁,还需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威信有没有丢失,所以不能急着调整红莲教。
不过康宁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至少红莲教的这个名字是不能用了,不知道的,还以为红莲教和黑莲教是两个教门。
红莲显然也觉得自家这个红莲教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她见到康宁的最初一段时间,都在观察康宁的表情变化。
看来分教教主的位子已经快速的改变了她的内心世界。当初作为黑莲教武装分支而存在的红莲教,如今的确有了尾大不掉的架势。
决定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的时候,就在大图书馆建成之后。
大图书馆的选址,并不在什么通衢大道上。康宁需要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供自己麾下的转生者恶补相关知识。在评估某些知识和观点是否会对大明王朝产生不良影响之前,他们不会被广泛的传播。
已经成立的各级学校,都只会教一些使用技巧和基础的科普知识。说起来,师资力量的匮乏,也制约了胶东根据地的教育事业。就算康宁想多做点什么,也没那个体系配合他的野心。
能够配合他野心的,也就只有原材料的丰富和劳动力的踊跃,还有那一处闹中取静的三不管地带。
青州府莒州沂水县南部,兖州府沂州之北,有一处在春秋时期被称为阳国的地方,成为了康宁最终的选择。
这里的几块土地很快就被列入收购名单,几个山窝窝更是成为图书馆的理想所在。
土围子很快就勾勒出了山庄的雏形,几座砖石建筑物的高楼很快就在其中拔地而起。
虽然书籍还没有到位,但是这个地方已经成为众多两脚书橱向往的地方。
当然,有些人是没有被秽土转生出来,比如北宋名相兼著名的两脚书橱,王安石——他是康宁心目中最合适的大图书馆馆长。
当然,只有一位馆长是不够的,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所以,康宁把这一著名论断的作者,同样也是以为两脚书橱的约翰·阿克顿给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