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重点产业部门之中,排名第一序列的,便是煤炭、钢铁和肥料。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煤炭。这样的倾斜生产,不仅仅是在贷款方面的优待,而且是在生产资料和工人生活上的全面倾斜与优待。
由于这种集举国之力的重点倾斜,一九四七年,成为日版本历史上煤炭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二。一举扭转了日本工业生产负增长的局面。
日本经济,就此算是缓过一口气。开始了实际上的复苏。
当然,美国人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止于工业。在拆解日本的世家财阀时,美国人便开始了对日本人农业的改造。
日本人的农业关系,受中国影响,在千年以来,都是上层对下层的分封关系,都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虽然受西方影响,日本人的改变比较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八七二年,日本明治政府便开始了土地改革。
这场改革中,日本明治政府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到了一八七三年,日本人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
不过,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太多作用。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原本的关系。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所以,大量的日本人,仍旧维持着租佃与耕种的生活方式。与经济获得方式。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工厂和城市。这种劳动力在产业上的偏移,使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未能出现象西方国家原始积累时期那样,源源不断地出现大量离开农业生产流入城市劳动市场的产业后备军。
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和低层次经济体系的运作使得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国内市场可言。这使得日本人的经济,在原始积累的时期。便只能另寻出路。
想要发展,外国的市场和外国的资源必不可少。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只能从外界掠夺财富。美国人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允许日本人恢复经济的同时。也着手于拆解日本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这才是日本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根源。
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农地改革法案,在乡地主土一町步(约合十四点八市亩)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万町步,被美国人以战前的土地价格强行收购。并转卖给四百二十万户普通农民。
由于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所以,购买一件东西的价格,是战前的百倍之多。以战前的价格在战后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强行掠夺。而所谓的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白送。
所以,这样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农地改革委员会”。人数明显偏少的日本地主们。在美国人的枪口下,毫无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毕。
由于美国人对日本的农地改革,日本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前提下,种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
这样,日本人的粮食供应,便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而由于其粮食价格太高,日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之一。时间越长,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日本农地改革的黄金时间过去后,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后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里计算,日本人有百分之六十六的食物,需要依赖进口。
但是,在后世,日本人为了保持自己农产品的竞争力,又不得不将农产品关税维持在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小麦的关税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大米的关税是百分之四百九十,花生的关税是百分之五百!而某一种魔芋的关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九百九十!
由于农业的产量和生产率上不去,大量日本人不得不在后世的商业社会中,选择其他的行业去做。农业从业人员日益下降,从一千四百万,降到二百八十万。而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后世的二零零二年,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仅占百分之一。
与此同时,后世的日本由于大量的人不能从农业中获得高利。土地荒废非常严重。日本四百八十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将近一半,处于荒废状态。
跟据原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僚、现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计算——现在日本的四百八十万公顷农地,只有全部用来种土豆。才有可能养活日本人。万一发生如二战等紧急情况,全日本每人每天的口粮要削减三分之二才能应付。
日本战后饿殍遍地的情况,将会重现!
而日本农业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后来多次参与世贸组织谈判的资深官僚小仓武一,更是对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忧心忡忡——“在国际舆论中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贸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价,终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之中,生怕输入稻米农民就将毁灭,主食供应会完全让渡给外人之手……”
“日本今天的现状,真令人忧虑。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为借口反对大米输入。但在自己生产的稻米比国外贵七八倍的情况下,还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似繁荣。其实只需要封锁其粮食进口,只需要月余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就会重新崩溃。社会秩序也将大乱。所以,在后世的日本人重新解读美国人对其进行的农地改革时,普遍认为其不过是“占领军的绝对权威和知识官僚误解情热”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时空管理局的疏漏,穿越至此的余生,当然知道这件事情。既然美国人有此计划,余生不妨推波助澜一下。
一九四七年。在美国人开始对日本进行农地改革,进行的最嗨的时候,余生悄无声息的增加了一条,从美国运粮食到日本的船。并且,不再控制向日本运送粮食的量。这个时候,余生目的不再是让日本人饿死,或者掏空日本人。
经过一年多的搜刮。夜无光已经带着一帮满清的遗老遗少,将日本各地的黑市搜刮的差不多了。如今,这些黑市上已经少有宝物现身。即便有人想要出手,也会直接联系夜无光派驻在这些黑市中的人。只要东西是真。自然会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远比摆地摊,被人收摊位费要来得简单,省成本。
余生这个时候的目的,是尽量占据日本人的粮食市场。即便不能全占了去。也要占据半壁江山。
而在如今的日本,既有美国人的庇护与纵容,又有雄厚的资金和确定的货源,并有与日本地头蛇的合作的人,只有余生一个而已。当余生将大量的粮食运抵日本后,自然有大阪商团的人负责销售。
大阪商团在日本精英数百年。销售网络与人脉遍布日本。分销粮食根本不成问题。虽然美国人对日本进行了农地改革,但是,日本粮食产量大规模的增加,还要等两年。一九四七年的日本,粮食仍旧是统制商品。
所以,余生根本就不用发愁粮食的销路。通过黑市,只要价格够低,几天之间,余生就能将运来的一船粮食卖的一干二净。此时,第二条运粮船,又将到日本。
这种事情,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日本政府不可能故意让自己的民众饿死,而美国人,要的只是拆解掉日本原本的农业经济运行方式。
至于日本的粮价会不会迅速拉低,则不在美国人的思考范围内。并且,余生在美国人眼中,也算是半个美国人了。比之让日本人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美国人更愿意看到日本人的粮食市场,操纵在美国资本的手中。
如此一来,日本人的命脉便被美国人掌握住了。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余生,并不是非常重要。
在这种默许下,运粮船很快从两条变成了八条。日本的粮价迅速下降,而美国因为粮食过剩而发愁的农场主们,也视余生为救世主。不知不觉之间,余生便迅速掌握了日本粮食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且,为了减少竞争,余生和大阪商团又商量出了一个点子。那就是引导这些手头已经拥有土地的日本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
在大阪商团将粮食销售网络铺开的同时,也将收购各种经济作物的渠道铺开。在低价倾销粮食的同时,高价收购各种经济作物。无论是茶叶还是烟叶,只要是经济作物,那就来者不拒。通通以高价收购。
这一来,即便不用大阪商团宣传,这些农民也会算出,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到头来,还卖不到同样生长周期的经济作物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钱。这样一来,在美国人进行农地改革之后,大量的日本农民,选择种植的便成了经济作物,而不是水稻之类的粮食。
而且,余生和大阪商团为了让此事板上钉钉,更是采用了预订的方式。在用钞票攻势,让大量日本农民心动的时候,便和这些日本农民签订了合约。约定其手中的土地种植什么样的经济作物,以及收购价格。并预先支付了一部分的订金。
这样一来,有许多日本农民,便没有了反悔的机会。一旦反悔,便要赔钱。如果没钱,就要用刚到手的土地抵押。
而日本上层,也无法拒绝这种经营模式。一九四七年的日本,出口额只是战前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出口一些经济作物,以换取出口额的大幅增长,则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为耗费时间。余生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操作这件事情。等到一九四七年初秋,日本粮食的产量被统计出来的时候,余生看着报表一声长笑。
虽然因为有了余生运来的粮食,日本人不再有饿肚子的担忧。但是,其粮食产量,居然还不如一九四六年。甚至总量还没有余生一年之中,从美国运到日本的粮食多。
至此,余生算是占据了日本粮食行业的半壁江山。只要余生愿意,随时可以让日本人再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由于这种集举国之力的重点倾斜,一九四七年,成为日版本历史上煤炭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二。一举扭转了日本工业生产负增长的局面。
日本经济,就此算是缓过一口气。开始了实际上的复苏。
当然,美国人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止于工业。在拆解日本的世家财阀时,美国人便开始了对日本人农业的改造。
日本人的农业关系,受中国影响,在千年以来,都是上层对下层的分封关系,都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虽然受西方影响,日本人的改变比较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八七二年,日本明治政府便开始了土地改革。
这场改革中,日本明治政府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到了一八七三年,日本人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
不过,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太多作用。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原本的关系。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所以,大量的日本人,仍旧维持着租佃与耕种的生活方式。与经济获得方式。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工厂和城市。这种劳动力在产业上的偏移,使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未能出现象西方国家原始积累时期那样,源源不断地出现大量离开农业生产流入城市劳动市场的产业后备军。
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和低层次经济体系的运作使得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国内市场可言。这使得日本人的经济,在原始积累的时期。便只能另寻出路。
想要发展,外国的市场和外国的资源必不可少。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只能从外界掠夺财富。美国人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允许日本人恢复经济的同时。也着手于拆解日本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这才是日本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根源。
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农地改革法案,在乡地主土一町步(约合十四点八市亩)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万町步,被美国人以战前的土地价格强行收购。并转卖给四百二十万户普通农民。
由于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所以,购买一件东西的价格,是战前的百倍之多。以战前的价格在战后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强行掠夺。而所谓的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白送。
所以,这样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农地改革委员会”。人数明显偏少的日本地主们。在美国人的枪口下,毫无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毕。
由于美国人对日本的农地改革,日本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前提下,种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
这样,日本人的粮食供应,便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而由于其粮食价格太高,日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之一。时间越长,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日本农地改革的黄金时间过去后,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后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里计算,日本人有百分之六十六的食物,需要依赖进口。
但是,在后世,日本人为了保持自己农产品的竞争力,又不得不将农产品关税维持在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小麦的关税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大米的关税是百分之四百九十,花生的关税是百分之五百!而某一种魔芋的关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九百九十!
由于农业的产量和生产率上不去,大量日本人不得不在后世的商业社会中,选择其他的行业去做。农业从业人员日益下降,从一千四百万,降到二百八十万。而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后世的二零零二年,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仅占百分之一。
与此同时,后世的日本由于大量的人不能从农业中获得高利。土地荒废非常严重。日本四百八十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将近一半,处于荒废状态。
跟据原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僚、现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计算——现在日本的四百八十万公顷农地,只有全部用来种土豆。才有可能养活日本人。万一发生如二战等紧急情况,全日本每人每天的口粮要削减三分之二才能应付。
日本战后饿殍遍地的情况,将会重现!
而日本农业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后来多次参与世贸组织谈判的资深官僚小仓武一,更是对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忧心忡忡——“在国际舆论中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贸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价,终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之中,生怕输入稻米农民就将毁灭,主食供应会完全让渡给外人之手……”
“日本今天的现状,真令人忧虑。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为借口反对大米输入。但在自己生产的稻米比国外贵七八倍的情况下,还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似繁荣。其实只需要封锁其粮食进口,只需要月余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就会重新崩溃。社会秩序也将大乱。所以,在后世的日本人重新解读美国人对其进行的农地改革时,普遍认为其不过是“占领军的绝对权威和知识官僚误解情热”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时空管理局的疏漏,穿越至此的余生,当然知道这件事情。既然美国人有此计划,余生不妨推波助澜一下。
一九四七年。在美国人开始对日本进行农地改革,进行的最嗨的时候,余生悄无声息的增加了一条,从美国运粮食到日本的船。并且,不再控制向日本运送粮食的量。这个时候,余生目的不再是让日本人饿死,或者掏空日本人。
经过一年多的搜刮。夜无光已经带着一帮满清的遗老遗少,将日本各地的黑市搜刮的差不多了。如今,这些黑市上已经少有宝物现身。即便有人想要出手,也会直接联系夜无光派驻在这些黑市中的人。只要东西是真。自然会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远比摆地摊,被人收摊位费要来得简单,省成本。
余生这个时候的目的,是尽量占据日本人的粮食市场。即便不能全占了去。也要占据半壁江山。
而在如今的日本,既有美国人的庇护与纵容,又有雄厚的资金和确定的货源,并有与日本地头蛇的合作的人,只有余生一个而已。当余生将大量的粮食运抵日本后,自然有大阪商团的人负责销售。
大阪商团在日本精英数百年。销售网络与人脉遍布日本。分销粮食根本不成问题。虽然美国人对日本进行了农地改革,但是,日本粮食产量大规模的增加,还要等两年。一九四七年的日本,粮食仍旧是统制商品。
所以,余生根本就不用发愁粮食的销路。通过黑市,只要价格够低,几天之间,余生就能将运来的一船粮食卖的一干二净。此时,第二条运粮船,又将到日本。
这种事情,无论是美国人还是日本人,都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日本政府不可能故意让自己的民众饿死,而美国人,要的只是拆解掉日本原本的农业经济运行方式。
至于日本的粮价会不会迅速拉低,则不在美国人的思考范围内。并且,余生在美国人眼中,也算是半个美国人了。比之让日本人有自给自足的能力,美国人更愿意看到日本人的粮食市场,操纵在美国资本的手中。
如此一来,日本人的命脉便被美国人掌握住了。至于这个人是不是余生,并不是非常重要。
在这种默许下,运粮船很快从两条变成了八条。日本的粮价迅速下降,而美国因为粮食过剩而发愁的农场主们,也视余生为救世主。不知不觉之间,余生便迅速掌握了日本粮食市场的半壁江山。
而且,为了减少竞争,余生和大阪商团又商量出了一个点子。那就是引导这些手头已经拥有土地的日本农民,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
在大阪商团将粮食销售网络铺开的同时,也将收购各种经济作物的渠道铺开。在低价倾销粮食的同时,高价收购各种经济作物。无论是茶叶还是烟叶,只要是经济作物,那就来者不拒。通通以高价收购。
这一来,即便不用大阪商团宣传,这些农民也会算出,自己一年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到头来,还卖不到同样生长周期的经济作物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钱。这样一来,在美国人进行农地改革之后,大量的日本农民,选择种植的便成了经济作物,而不是水稻之类的粮食。
而且,余生和大阪商团为了让此事板上钉钉,更是采用了预订的方式。在用钞票攻势,让大量日本农民心动的时候,便和这些日本农民签订了合约。约定其手中的土地种植什么样的经济作物,以及收购价格。并预先支付了一部分的订金。
这样一来,有许多日本农民,便没有了反悔的机会。一旦反悔,便要赔钱。如果没钱,就要用刚到手的土地抵押。
而日本上层,也无法拒绝这种经营模式。一九四七年的日本,出口额只是战前的十分之一。如果能出口一些经济作物,以换取出口额的大幅增长,则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极为耗费时间。余生整整用了半年的时间,去操作这件事情。等到一九四七年初秋,日本粮食的产量被统计出来的时候,余生看着报表一声长笑。
虽然因为有了余生运来的粮食,日本人不再有饿肚子的担忧。但是,其粮食产量,居然还不如一九四六年。甚至总量还没有余生一年之中,从美国运到日本的粮食多。
至此,余生算是占据了日本粮食行业的半壁江山。只要余生愿意,随时可以让日本人再尝尝饿肚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