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壮突然想到了什么,他急急地问道:“大人,我们漏了一项关键的问题了。”
“你说。”
“现在加上修明光大道的6千民伕,雄唐所人员约4万,每天的粮食消耗,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就算能从商人处买,也会因为不能随时买到,而受制于人。”刘扬壮表情忧虑地说道。
刘扬壮所说的话题,让李啸低头思虑了好一阵子。
刘扬壮说得确有道理,如果库中粮食吃完,而商人处定购的米粮一时还未到的话,雄唐所可就危险了。
而按现在雄唐所仓库中的3万石存粮计,顶多吃上一个半月,便要告罄。而蔡守的粮食,很可能还在筹运阶段。
必须想办法减缓粮食消耗的速度。
那么,该怎么做呢?
李啸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有办法了。
“扬壮,你忘了付铁当时所说的话么?”李啸笑道。
“什么话?”
“靠海吃海。”
“哦,只是大人,现在渔民的捕获,基本已全部为我军所收购,这量实在太少,供个万把人还可以,这近4万人可实在不够吃呢。”刘扬壮不解其意。
“呵呵,很简单,那就增加捕鱼量。”李啸回答道。
刘扬壮疑惑了,这算什么解决方法,难道,安排劳力去当渔民么?
“不必,我要实施一项新的捕鱼方法,拖网捕鱼。”李啸一脸自信的笑容。
“拖网捕鱼?”
“对,就利用席宁志那条现在受了伤不能出战的福船,来进行拖网捕鱼。”李啸大声说道。
接下来,锻造场的工匠们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
打造几千个用来捕鱼的钢坠。
随后,李啸安排一些妇女,利用从安东卫城采买回来的鱼网丝线来缝制,按李啸的要求,结果缝制了一张近乎一个学校操场那么大的鱼网,然后。这个鱼网的四沿装上上浮葫芦,中间与尾部装上用来下沉的钢坠。
几天后,整个渔网制作完成。
随后,李啸安排人员将渔网组装在席宁志的二号福船尾部。并装上绞盘,以便到时方便收网。
包括船长席宁志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李啸这项设计表示怀疑。
这东西,真能捕上大鱼吗?
在一片议论纷纷中,李啸大声说道:“各位都先别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席宁志,你带上几名渔民,找到鱼群聚集处,下网捕鱼。到时,你再把结果告诉我。”
李啸的这番话,很多新名词,席宁志听不太懂,不过他毫不犹豫地拱手回答道:“请大人放心,在下立刻就出海捕鱼。”
席宁志等人出发后,只过了一天。正在海边视察渔民生活状况的李啸,突然听得海边人声喧哗,他遥遥望去,原来是席宁志的福船回来了。
看着满满地堆出船舷的鱼虾,每个渔民都是满脸惊讶。
好家伙,装满了整个船身,这得有多少鱼啊。
福船甫一靠岸,席宁志便大笑着跳下船来。
“大人好计啊,此次出海,只隔了一天便找到了鱼群。这一网下去可了不得,整整7万斤。”席宁志一脸笑得稀烂,两只鼠眼眯成两条细缝。
周围的渔民与军兵听到这个数字,皆大感惊讶。每个人都向李啸投入满是敬畏的眼神。
这位同知大人,莫非得了神授,怎么竟象是无所不知一般?
李啸脸上努力保持平静,心中却满是狂喜。
他立刻在心时计算了一番,算2-3天捕上来一次,一次7万斤。一个月按捕15次计算,就85万斤。再加上一个月可从渔民处采购近10万斤。每个月共可得鱼肉95万斤!
按一斤鱼抵两大碗满满的米饭,也就是相当于一餐半的量,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每人每天至少节省了一餐半粮食。
那么,可以简单计算出,95万斤鱼相当于47.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哪怕单纯吃鱼,也足够4万人吃个10多天!
也就是说,如果按这个打捞量的话,李啸将粮食消耗的速度减缓了至少三分之一。
那么,如果李啸再增加一条捕鱼的福船的话,所需的粮食还会进一步减少。这也是李啸将来要实施的步骤。
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的李啸,心情徒然轻松。
回去马耆山的路上,李啸望着处处开始动工,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雄唐所,心下感慨万千。
其实,到现在为止,整个雄唐所就象一个巨大的公司,李啸就象这个巨大的集团公司老总。
雄唐所内所有的厂矿,都是他的名下资产,那些百姓也基本上成为了他的员工。
这样做,类似于后世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凡事皆在自已的掌控之中,可以具体管理到车间与个人,从而方便制定计划与控制成本。
这种方式,在现代自由经济社会里,无疑是一种落后迟滞的制度,会使工厂缺乏竞争,工人会有吃大锅饭的思想。
但是,李啸现在只能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因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明朝,李啸的管理模式已远远地超出这个时代,细节化管理与成本控制绝对远远地走在了时代最前列。
而且,现代的自由社会市场经济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后世李啸生活的国度里,那些私人企业,随意裁员,随意扣工资,35岁后以各种理由让工人滚蛋,强行增加工人工作时间,仅仅只给工人一点可怜的加班费,甚至有工厂导致工人不堪压迫自杀。
更有贫富悬殊,社会道德滑坡,全体拜金主义,人们笑贫不笑娼,官员**严重,官商勾结谋利,教育、医疗、房产三座大山压得普通百姓难以喘气,工人下岗后难以谋生无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毕业即失业,社会犯罪率极高等等一系列蔽端。
李啸记得苏联解体后,bbc采访一个苏联老工人,问他是不是对自已的现状感觉满意。
老工人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我向往回到从前,每天八小时上班,官员与工人一起吃食堂,有分配住房,有免费医疗,有免费上学,有退休工资,有厂里偶尔下发的福利,甚至连周末时全厂组织播放的电影都让我无比怀念。而现在,除了我坐的这把椅子,我一无所有,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关心。”
想到这里的李啸,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
我的雄唐所,能不能达到两者的平衡呢?李啸不知道,但他在心中暗下决心,一要尽自已所能做到最好。
至少,要让大多数善良本份的百姓,只要凭自已的劳动踏实过日子,便能平安地生活终老,而不用天天生活在恐惧与担扰中。
愿我雄唐所中,所有善良的百姓们,都能生有所得,老有所依。
“你说。”
“现在加上修明光大道的6千民伕,雄唐所人员约4万,每天的粮食消耗,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就算能从商人处买,也会因为不能随时买到,而受制于人。”刘扬壮表情忧虑地说道。
刘扬壮所说的话题,让李啸低头思虑了好一阵子。
刘扬壮说得确有道理,如果库中粮食吃完,而商人处定购的米粮一时还未到的话,雄唐所可就危险了。
而按现在雄唐所仓库中的3万石存粮计,顶多吃上一个半月,便要告罄。而蔡守的粮食,很可能还在筹运阶段。
必须想办法减缓粮食消耗的速度。
那么,该怎么做呢?
李啸脑中突然灵光一现,有办法了。
“扬壮,你忘了付铁当时所说的话么?”李啸笑道。
“什么话?”
“靠海吃海。”
“哦,只是大人,现在渔民的捕获,基本已全部为我军所收购,这量实在太少,供个万把人还可以,这近4万人可实在不够吃呢。”刘扬壮不解其意。
“呵呵,很简单,那就增加捕鱼量。”李啸回答道。
刘扬壮疑惑了,这算什么解决方法,难道,安排劳力去当渔民么?
“不必,我要实施一项新的捕鱼方法,拖网捕鱼。”李啸一脸自信的笑容。
“拖网捕鱼?”
“对,就利用席宁志那条现在受了伤不能出战的福船,来进行拖网捕鱼。”李啸大声说道。
接下来,锻造场的工匠们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
打造几千个用来捕鱼的钢坠。
随后,李啸安排一些妇女,利用从安东卫城采买回来的鱼网丝线来缝制,按李啸的要求,结果缝制了一张近乎一个学校操场那么大的鱼网,然后。这个鱼网的四沿装上上浮葫芦,中间与尾部装上用来下沉的钢坠。
几天后,整个渔网制作完成。
随后,李啸安排人员将渔网组装在席宁志的二号福船尾部。并装上绞盘,以便到时方便收网。
包括船长席宁志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李啸这项设计表示怀疑。
这东西,真能捕上大鱼吗?
在一片议论纷纷中,李啸大声说道:“各位都先别争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席宁志,你带上几名渔民,找到鱼群聚集处,下网捕鱼。到时,你再把结果告诉我。”
李啸的这番话,很多新名词,席宁志听不太懂,不过他毫不犹豫地拱手回答道:“请大人放心,在下立刻就出海捕鱼。”
席宁志等人出发后,只过了一天。正在海边视察渔民生活状况的李啸,突然听得海边人声喧哗,他遥遥望去,原来是席宁志的福船回来了。
看着满满地堆出船舷的鱼虾,每个渔民都是满脸惊讶。
好家伙,装满了整个船身,这得有多少鱼啊。
福船甫一靠岸,席宁志便大笑着跳下船来。
“大人好计啊,此次出海,只隔了一天便找到了鱼群。这一网下去可了不得,整整7万斤。”席宁志一脸笑得稀烂,两只鼠眼眯成两条细缝。
周围的渔民与军兵听到这个数字,皆大感惊讶。每个人都向李啸投入满是敬畏的眼神。
这位同知大人,莫非得了神授,怎么竟象是无所不知一般?
李啸脸上努力保持平静,心中却满是狂喜。
他立刻在心时计算了一番,算2-3天捕上来一次,一次7万斤。一个月按捕15次计算,就85万斤。再加上一个月可从渔民处采购近10万斤。每个月共可得鱼肉95万斤!
按一斤鱼抵两大碗满满的米饭,也就是相当于一餐半的量,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每人每天至少节省了一餐半粮食。
那么,可以简单计算出,95万斤鱼相当于47.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哪怕单纯吃鱼,也足够4万人吃个10多天!
也就是说,如果按这个打捞量的话,李啸将粮食消耗的速度减缓了至少三分之一。
那么,如果李啸再增加一条捕鱼的福船的话,所需的粮食还会进一步减少。这也是李啸将来要实施的步骤。
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的李啸,心情徒然轻松。
回去马耆山的路上,李啸望着处处开始动工,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雄唐所,心下感慨万千。
其实,到现在为止,整个雄唐所就象一个巨大的公司,李啸就象这个巨大的集团公司老总。
雄唐所内所有的厂矿,都是他的名下资产,那些百姓也基本上成为了他的员工。
这样做,类似于后世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凡事皆在自已的掌控之中,可以具体管理到车间与个人,从而方便制定计划与控制成本。
这种方式,在现代自由经济社会里,无疑是一种落后迟滞的制度,会使工厂缺乏竞争,工人会有吃大锅饭的思想。
但是,李啸现在只能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因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明朝,李啸的管理模式已远远地超出这个时代,细节化管理与成本控制绝对远远地走在了时代最前列。
而且,现代的自由社会市场经济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后世李啸生活的国度里,那些私人企业,随意裁员,随意扣工资,35岁后以各种理由让工人滚蛋,强行增加工人工作时间,仅仅只给工人一点可怜的加班费,甚至有工厂导致工人不堪压迫自杀。
更有贫富悬殊,社会道德滑坡,全体拜金主义,人们笑贫不笑娼,官员**严重,官商勾结谋利,教育、医疗、房产三座大山压得普通百姓难以喘气,工人下岗后难以谋生无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毕业即失业,社会犯罪率极高等等一系列蔽端。
李啸记得苏联解体后,bbc采访一个苏联老工人,问他是不是对自已的现状感觉满意。
老工人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我向往回到从前,每天八小时上班,官员与工人一起吃食堂,有分配住房,有免费医疗,有免费上学,有退休工资,有厂里偶尔下发的福利,甚至连周末时全厂组织播放的电影都让我无比怀念。而现在,除了我坐的这把椅子,我一无所有,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关心。”
想到这里的李啸,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
我的雄唐所,能不能达到两者的平衡呢?李啸不知道,但他在心中暗下决心,一要尽自已所能做到最好。
至少,要让大多数善良本份的百姓,只要凭自已的劳动踏实过日子,便能平安地生活终老,而不用天天生活在恐惧与担扰中。
愿我雄唐所中,所有善良的百姓们,都能生有所得,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