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秋,于志坚首先开始着手解决师生吃水难问题。这是关系到师生一日三餐日常生活的大事,同时还关系到师生的饮水卫生和身体健康。实际上学校在前些年就已经打了深井,是驻当地的国家地质部门无偿援助打的井。原因是他们的子女在这里上学。现在就是没有水塔和供水管道,原因很简单——缺钱。至于建水塔需要多少钱于志坚心里也没底儿,但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有多大困难,水塔一定要建。他先找到设计院,请设计院先把图纸设计出来,预算后再根据情况而定。
那时候还没有普遍实行工程招标,工程造价也小。于志坚把学校建水塔的事情公告出去,然后有条件的选择施工队。一是能垫付资金;二是看谁造价低;三是还要确保工程质量。因为选择造价低的,确保工程质量这一条于志坚早已想好了,要亲自把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是冒着风险在干。因为当时钱对他来讲是太缺了,他不得不这样干。预算接近十万元,他选择了喊出七万元承建这个工程的施工队。
退休老主任古文武,长方脸上嵌着一对小眼,尖嘴厚唇,一脸横肉,教职工称他是二书记。他在任时除了一把手以外,从不买其他领导的账。书记给他说个事,他说不如放屁;给他写个条子,他说不如擦屁股纸。可以说是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从开始建水塔,他就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这施工队根本就不会建水塔,建起来不是倒塌也是漏水。瞅着,有好戏看!”
水塔建到十几米高了,他专门跑到人多的地方说:“哎,同志们,我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猜梦见什么了?水塔倒球了!”
建水塔的过程中,说好的也有,说坏的还有。从动工那天起,于志坚就拿定主义,说水塔质量好的他不听,说水塔要倒的他也不听,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管是基础隐蔽工程还是塔顶水箱工程等,他自始自终都亲自过目,亲自监督。另外还安排了他信得过的诚实正直的高显贵主任为组长的监督小组,只要工地施工,就有监督人员在。再一个,施工队丁老板给于志坚立下了军令状,说:“水塔建好试用有问题我不要一分钱!这个工程我就没想赚钱,我只想在这里打个广告,让人们知道我丁某搞工程怎么样!”
就这样,三管齐下,保证了水塔的建筑质量。结果,于志坚上任后兴建的第一个工程陪着他一起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北岗四中的校园里,岿然不动,见证着北岗四中走过的艰难历程。
水塔建好了,紧接着就是要安装自来水管道,把水通向各家各户和学生寝室。校园面积上百亩,全是一栋栋红瓦房,所以住户很散,这就需要不少供水管道。购买管道那就得现钱现货,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钱的人就喜欢思考不需要钱也能办到的事儿,于志坚想到了原来当地驻军给学校供水时通向学校这一段距离的供水管道,现在已经没用了,没有钱有人,可以把它从地下挖出来。他找到部队首长,把来意说了一遍。因为是军校共建单位,一拍即合,部队首长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于志坚就成立了一个专班,由高显贵负责,对埋在地下多年的供水管道一节一节地挖出来。由于管道埋得深,时间长了表面地形也变得复杂了,每挖一节都很艰难。这种苦于志坚吃过,为鼓足干劲,他也光着脚下到水沟里和大家一起挖。为了节约资金,挖是自己人挖,运是自己人运,运回去后又是自己人仿照专业人员的做法学着安装。把管道安装好后,于志坚跟高显贵说:“高主任,真是人受艰难武艺高,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哪!”高显贵说:“志坚,你这可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啊!”
一九九三年春季开学,北岗四中建校以来的吃水难问题彻底解决了,结束了师生吃水排队,用水肩挑的历史。师生们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
方志军在这件事情上深受启发,也非常感动。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从于志坚解决吃水难问题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再容易的事情,没人去干,就会觉得是难事;再难的事情,有人要下决心去干,就觉得是容易事了。于志坚干这件事情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地大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可建校十五年了,没得到解决,他任校长之前换了七任校长,也没得到解决。不是别人做不到,关键是没人去做。”
也就在这个时候,曾秀丽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从山洼小学调入了北岗四中。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结束了分居的生活。这就是商品粮户口起的作用。曾秀丽地调动,使山洼小学的教师们羡慕不已。要离开山洼小学那天,陈校长说:“曾老师,你再帮我们组织一次升国旗仪式吧,学生们都很喜欢你带领他们高唱国歌。”曾秀丽含着热泪说:“陈校长,你告诉孩子们,我也很喜欢和他们一起唱,他们太可爱啦。”这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山洼小学的全体师生们都整整齐齐的站立在校园里旗杆旁,庄严肃穆。曾秀丽面对孩子们高昂的领唱了开头一句后,大家紧接着齐声高唱,格外雄壮有力。在两个升旗手的操作下,国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随风飘荡。临走时,老师们都含着眼泪送她,恋恋不舍。陈校长说:“曾老师,到哪儿后,信息灵通一些,有啥好政策尤其是民师转正的好消息及时给我们捎个信儿。”“行,我一定记住。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他们觉得能离开这个地方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就不错了。有好多老教师都快六十岁了,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都一直在这里任教。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自甘清苦,无私奉献,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表现了高尚的奉献精神。有多少像他们这样无名无利的人们在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奋斗不止。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于志坚在后来的工作中,遇到困难,一想起他们就无所畏惧,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那时候还没有普遍实行工程招标,工程造价也小。于志坚把学校建水塔的事情公告出去,然后有条件的选择施工队。一是能垫付资金;二是看谁造价低;三是还要确保工程质量。因为选择造价低的,确保工程质量这一条于志坚早已想好了,要亲自把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是冒着风险在干。因为当时钱对他来讲是太缺了,他不得不这样干。预算接近十万元,他选择了喊出七万元承建这个工程的施工队。
退休老主任古文武,长方脸上嵌着一对小眼,尖嘴厚唇,一脸横肉,教职工称他是二书记。他在任时除了一把手以外,从不买其他领导的账。书记给他说个事,他说不如放屁;给他写个条子,他说不如擦屁股纸。可以说是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从开始建水塔,他就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这施工队根本就不会建水塔,建起来不是倒塌也是漏水。瞅着,有好戏看!”
水塔建到十几米高了,他专门跑到人多的地方说:“哎,同志们,我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猜梦见什么了?水塔倒球了!”
建水塔的过程中,说好的也有,说坏的还有。从动工那天起,于志坚就拿定主义,说水塔质量好的他不听,说水塔要倒的他也不听,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管是基础隐蔽工程还是塔顶水箱工程等,他自始自终都亲自过目,亲自监督。另外还安排了他信得过的诚实正直的高显贵主任为组长的监督小组,只要工地施工,就有监督人员在。再一个,施工队丁老板给于志坚立下了军令状,说:“水塔建好试用有问题我不要一分钱!这个工程我就没想赚钱,我只想在这里打个广告,让人们知道我丁某搞工程怎么样!”
就这样,三管齐下,保证了水塔的建筑质量。结果,于志坚上任后兴建的第一个工程陪着他一起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北岗四中的校园里,岿然不动,见证着北岗四中走过的艰难历程。
水塔建好了,紧接着就是要安装自来水管道,把水通向各家各户和学生寝室。校园面积上百亩,全是一栋栋红瓦房,所以住户很散,这就需要不少供水管道。购买管道那就得现钱现货,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没钱的人就喜欢思考不需要钱也能办到的事儿,于志坚想到了原来当地驻军给学校供水时通向学校这一段距离的供水管道,现在已经没用了,没有钱有人,可以把它从地下挖出来。他找到部队首长,把来意说了一遍。因为是军校共建单位,一拍即合,部队首长干脆利落地答应了。于志坚就成立了一个专班,由高显贵负责,对埋在地下多年的供水管道一节一节地挖出来。由于管道埋得深,时间长了表面地形也变得复杂了,每挖一节都很艰难。这种苦于志坚吃过,为鼓足干劲,他也光着脚下到水沟里和大家一起挖。为了节约资金,挖是自己人挖,运是自己人运,运回去后又是自己人仿照专业人员的做法学着安装。把管道安装好后,于志坚跟高显贵说:“高主任,真是人受艰难武艺高,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哪!”高显贵说:“志坚,你这可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啊!”
一九九三年春季开学,北岗四中建校以来的吃水难问题彻底解决了,结束了师生吃水排队,用水肩挑的历史。师生们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高兴。
方志军在这件事情上深受启发,也非常感动。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从于志坚解决吃水难问题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再容易的事情,没人去干,就会觉得是难事;再难的事情,有人要下决心去干,就觉得是容易事了。于志坚干这件事情不是什么惊天动地地大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可建校十五年了,没得到解决,他任校长之前换了七任校长,也没得到解决。不是别人做不到,关键是没人去做。”
也就在这个时候,曾秀丽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从山洼小学调入了北岗四中。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结束了分居的生活。这就是商品粮户口起的作用。曾秀丽地调动,使山洼小学的教师们羡慕不已。要离开山洼小学那天,陈校长说:“曾老师,你再帮我们组织一次升国旗仪式吧,学生们都很喜欢你带领他们高唱国歌。”曾秀丽含着热泪说:“陈校长,你告诉孩子们,我也很喜欢和他们一起唱,他们太可爱啦。”这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山洼小学的全体师生们都整整齐齐的站立在校园里旗杆旁,庄严肃穆。曾秀丽面对孩子们高昂的领唱了开头一句后,大家紧接着齐声高唱,格外雄壮有力。在两个升旗手的操作下,国旗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五星红旗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格外鲜艳,随风飘荡。临走时,老师们都含着眼泪送她,恋恋不舍。陈校长说:“曾老师,到哪儿后,信息灵通一些,有啥好政策尤其是民师转正的好消息及时给我们捎个信儿。”“行,我一定记住。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他们觉得能离开这个地方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就不错了。有好多老教师都快六十岁了,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都一直在这里任教。兢兢业业,默默无闻,自甘清苦,无私奉献,几乎把一生都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表现了高尚的奉献精神。有多少像他们这样无名无利的人们在为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奋斗不止。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于志坚在后来的工作中,遇到困难,一想起他们就无所畏惧,克服困难,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