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位青楼女子,用她们的生命奉献谱写了战争中人性的蜕变和超越网游之天下无双。

    每个人都有一颗向往光与爱的内心,没有人天生就甘愿去过上痛苦而悲惨的命运,但是既然已经发生了,有些人却选择了把自己的不幸施加在别人身上来纠正内心的扭曲。而有些人选择了同情和祝福,用自己的不幸遭遇去警示后人,甚至帮助别人过的更好。

    我想她们就是后者。

    从纪念馆直接回了旅馆,已然没有任何心情再去看这座城市。

    傍晚坐在旅馆靠窗的床上看天黑,夜笼罩了整个世界,像是在举行一个埋葬白天的盛大仪式,空气里充斥了不舍和悲伤。

    六朝古都的气势交织了秦淮河的涟漪,千载繁华的风度致映著老城墙的斜阳校园全能高手。南京就醺醺然地在这波光夕照里,看归飞的“堂前燕”,听《后庭》的遗曲。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位诗人若看过南京的历史,还会吟出这样的诗句么?

    南京,南京。

    六朝金粉、十代王朝,虽已在历史的磨劫中暗淡消逝,而当年那些风流人物的风采,千古之下却长留人间,永驻在人们的记忆和想象之中。经的曾经,如沧海一粟,过眼云烟。你无法想象当时的盛况,无法描绘当时的场景,历史翻开一页又一页,往事只能尘封、无论忧伤、凄凉、怅然、沉淀着底气和韵味,回味,还是回味;畅想。还是畅想。

    ……

    2009年10月14日。

    候鸟流浪记的第57天,江苏苏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是苏州的名声所在。

    杭州去过很多遍。一直好奇。苏州是否也跟杭州一样的风情?

    苏州是属于地地道道的江南水乡,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甚至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都说,苏州有四大美人,那就是船、桥、雨、巷。

    这不仅是苏州的,也是属于江南地区的特色。

    江南,没有了雨,便少了妩媚;没有了青砖白墙。便没有了色彩。

    而船,是江南的宠物,无论是在宽阔的水面还是在狭小的水道上。只要有了船,这静静的画面就有了灵动。

    江南的古镇,猛一看都很破旧,其实再仔细一欣赏,古色玲珑的瓦脊精雕细凿的镂空,很是耐人寻味。而那小船泊在静静的两巷间的绿波上,装上货物,慢慢地摇荡,要是在夜里,清脆的桨击打水的叮当声响。响彻寂静的空巷,那是多么的富有情调。

    想象一下,一个披蓑戴笠的渔夫,一个人划在小巷中,划在枫桥边。要是下雪更好。茫茫的江面,听笛声和古钟。雪花在伴舞,有什么忧愁不可以忘记呢?

    说起桥,应该是此次苏州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

    想也是当然,苏州因水成市,故以桥多而闻名于世,所谓:“绿浪东西南北水,红阑三百九十桥。”

    苏州的桥各式各样的,多得叫你没法数,大大小小的铺在河道上,我都不知道到现在我已走过了多少桥,这些桥都叫什么名字。有的桥名字很好听,听了一遍就忘不了,比如枫桥、江村桥、彩云桥、宝带桥、灭渡桥等。

    桥的名字好听,桥自然也美,比如宝带桥。

    宝带桥横卧于运河与澹台湖之间,桥长千余尺,桥洞五十三个,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平缓地飘浮在宽阔的水面上。

    走过一段石板路,桥堍有只残存的汉白玉石狮,破损得较为严重,见石狮身上有好几处用白水泥修补的痕迹。青岗石夹着花岗石的桥面平平坦坦,走在上面如履平地。桥面的石缝里,生长出各色各样叫不上名的野草来。

    如今已经进入初秋,只要从稍远处观望,宝带桥便像一条玉带飘浮在绸缎一般的水面上,如同朦朦胧胧地见到一个一个弧形的桥孔连环铺在水中,和水中的另一半形成了一个个优美的圆,亮晶晶的摇晃着,真是美极了。

    这是我坐在宝带桥不远处的石亭里,看宝带桥所得到的感觉。亭叫乙未亭,堆满岁月的尘埃。亭里的那块张松声碑记,被时光磨得光秃秃的,碑文已无从辨认。太阳渐渐西落,不觉暮色降临,近处的澹台祠香火袅袅,此刻的宝带桥越发显得落寞了。

    据说每到中秋月夜,便能见到“宝带串月”奇景:五十三孔连缀倒映水中,虚实相映间,水中有五十三个“月亮”串连……于是,宝带桥成了苏州人中秋赏月的绝佳去处。怎奈宝带桥已废弃,令每一个见到过以前宝带桥图片的人,不免生出几分惋惜。

    卞之琳先生的名作《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我想,这首优美的片章里的桥肯定是写苏州的桥。

    因为只有在苏州你才能见到这样的风景,一个人站在桥边,一个人临窗而立。苏州的建筑大多临河而筑,铺在水中的是石块和石阶,暗白的墙上是红的发黑的褐色木窗,窗子上是已经灰白色的明瓦,房子一般是两层,后窗对着河水,幽深带着古味,我没有站在那样的窗下眺望的经历,但我想那情景该是怡人的。站在幽暗的窗下,看一条船慢慢地从你身边划过,驶向那桥洞,或许那桥上真有一个少女,手拿着紫色的花伞,着一身粉红的衣裳。

    ……

    2009年10月15日。

    候鸟流浪记的第58天,江苏苏州。

    来到苏州的第二天,便下起了蒙蒙细雨。

    这还真是应景。本来想着都说苏州的雨美,我大概是看不到了,没曾想,老天爷爷也满足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苏州几乎天天下雨。没完没了的下,被子是湿的、屋子是湿的、天空也是湿的。也许这有些夸张的成份了,但大概没有夸张得太过分。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在这里变得这么多情,这么缠绵。

    一整天就坐在旅社的窗台边,看看雨,整理整理这一路的照片,还可以听一听钟声——从远处的钟楼传来,钟楼是苏大的象征。是一座很美的美式建筑,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碧绿的树叶上有时会有清脆的雨滴落下,被风吹着。穿过窗户,落到我的额上。雪白的白玉兰、绯红的桃花、鸟鸣声和雨滴声都融在一起。

    想起那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真美。

    ……

    2009年10月16日。

    候鸟流浪记的第59天,江苏苏州。

    今天天晴了,事实证明苏州还真不是天天下雨,起码今天,阳光那个明媚啊。

    特地去逛了苏州的巷。

    人们把苏州的巷子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巷、一种是陆巷。

    水巷是水从临河而筑的房子间穿过,水巷的特点是对称,屋子是两层的。房子的风格很雷同,青砖白墙,许多石阶朝水里铺去,留在岸上的也长满了青苔,现在很多画上的江南巷子。多是水巷。

    这种雷同的风格会使你感到有些厌倦。但这风格给我的感觉却是平正、古典的。我喜欢站在桥上看她那种宁静的美,房子的倒影铺在水中。摇曳着。如果彼时有一条船,亲自在那狭窄的水巷里前行,应该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

    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顺着河水,当小舟一波三摇地划入水巷深处,苏州不经意间,流露的是纤姿弱态的秋日风韵。

    陆巷的特点是曲折幽深,曲折表明它是散乱不对称的,的确,左一弯又一弯的,到最后就不知道到哪里了。不过苏州的巷子大多是相通的,无论它如何的曲折幽深,只要你走下去,总能摸出来。巷道两边只有暗白的院墙,墙的上空是一线狭长的碧空,蔷薇花会从地上一簇一簇的朝上滋生。

    走在这些巷子里很有意思,苏州的旧巷大多年代久远,所以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古迹,很普通的居民就可能住在一座明朝的房子里。看起来很普通的一座砖塔,可能谁也不注意它已立在那儿几百年了,它比周围的任何一处建筑都矮,但却比四周任何一处建筑都有意味。苏州的院子都很深,但从外面却看不出来,进去了我才大大领略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风姿。

    下午的时候,我便出发去了横塘。

    苏州西郊的横塘,在人们的印象里,这个地方绝对不是旅游景点。

    苏州周边远远近近的古镇,借旅游的东风,一个一个在兴盛起来,唯独没有横塘。能勾起游兴一去横塘的,就是运河边上睡着的古老的驿亭。横塘,可是诗人骚客常吟唱的,读了点诗词又谁人不识君。

    横塘是个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古镇,位于古城西南角,坐落在胥江、古运河和越来溪的会合处,史称“横塘古渡”。

    首先横塘是个诗镇,早在一千多年前,横塘就耸立在优美的诗林里。

    “未随洞庭酌,且醉横塘席”,盛唐诗人孟郊就曾醉倒在横塘的诗情画意之中。而后,宋代的诗人贺铸、范成大,明清的文征明、唐寅、吴宽等,他们都为横塘留下了清新、秀丽的诗词:碧水青山、古渡亭桥、黄墙朱塔、春雨烟柳、秋月画船……这就是古老的、已经逝去的,却仍顽强地活在诗中的横塘!

    今日的横塘,已经不复存在,在这里只住一晚,便要离开。我只是在想,是否还要将脚步延迟,去看看苏州的园林呢?。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

虫儿飞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屋只为原作者莫莫如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莫莫如忆并收藏虫儿飞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