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必要,我猜到你会这样问,我想应该是日本人没错,毕竟现在唯一能做到灵魂不灭的人是幸木由二,可是幸木由二掌握的方法不够好,要找到更为适合的长生方式必须还要进这里,而且秘密就在黑莲花身上,与我们公义团的莲花计划完全相合,这是不是天意呢?”
“幸木由二既然进来过这里,还生活了两年,应该是相当熟悉了,为什么他自己不再来?我明白了!他已经成了白先生,无法再用这个新身份在中国活动了!”
“对也不对,区区一个身份还难不住日本的国家势力,真正的原因是日本人当时限制幸木由二,也就是新的白先生再来寻找。我的判断有两点,第一,幸木由二尊奉的是熊泽天皇,这个不被日本人承认,所以不能借国家名义来;第二个原因就在你身上,因为幸木由二缺少至关重要的东西!”
“转经筒!”
“不错,转经筒,第一个转经筒是上郭罗克女百户曲贞珠玛送给你爷爷的,赵如琢的札记说当时她自认得到了菩萨的指点,对考察队的态度从反对转向支持,你不觉得变化太快么?其实按我的推理,曲贞珠玛是有意这样做的,她的领地刚好就在这个地方,自称世代守护魔国入口,出于不知道的原因,她把康熙御赐给仓央嘉措的音律经筒赠送给了你爷爷,可是你想想,她的经筒从何而来?这还是个问题。第二个转经筒是袁世凯想让自己的儿子袁克定得到的,不过被守陵人候贯一托付给了你爷爷,虽然候贯一并不木盒里装的是什么,可是你不觉得奇怪么?怎么这两具经筒都会让你爷爷遇到?甚至还拥有了一具!”
“我想不出原因,可能冥冥之中有什么在安排吧!”
“你是想说命运?确实有人相信命运,这也是我要给你说的最重要的事,如果真有命运你觉得怎样?”
“你可是共……你可是军人,怎么也信这些呢?”
“不是我信,是我们公义团的科学家证实了,确实有一种力量促使万事万物变化,在人类发展上起作用的这种力量可以称为命运。你先别惊讶,我刚听到的时候比你还奇怪,你不是说自己背负着两个修行者的死亡预言么?难道这不是命运?”
“这,最多只是预知,我想算是特异功能吧,修行带来的一种能力,和你所说的命运关系不大。”
“好的,就算预知的能力是特异功能,只是一种小小的技术手段,那么未来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又是谁安排了这种未来?”
“只有天知道了。”马鸿陵觉得陈洪涛的话云山雾罩的,所以语气带了不耐烦。
“我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推开一扇门,发现门后有一只吃人的老虎,你的未来就很危险了;如果你带了一只狗,狗闻到老虎的气息就会大叫向你报警,你就可以不进门躲开这种危险,这就是你刚才说的特异功能式的预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门后会有老虎呢?老虎又是谁放在那里的呢?再往下解释科学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只能向宗教找答案,是上帝的惩罚还是佛祖的因果?又或者是真主的旨意,各有各的说法。”
“你的这个例子我明白,你想说有一种力量在安排着人的一切,就是命运?”
“是啊,究竟命运存不存在,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就开始探索了,几千年来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不断寻找,最接近的这个命运真义的应当是中国人,不过很可惜,这个接近者离世后就被神仙化了,后人的继承反而与当初的探索越走越远。”
“什么接近者?”
“来,坐下说吧,我也站累了。”陈洪涛指了指地面,带头盘腿坐了下来,继续述说:“真要说起来得好几天,我尽量简单些。看过《道德经》吧?”
“老子?接近者是老子?”
“是的,老子说,道无处不在,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我们都知道老子最熟悉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原本是混沌状态,无边无际,浑然一体,可是这种形状生演生出了不同形体的万物。”
“这只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吧,即便万物都是从道所生,但是和命运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点是老子思想里面的关键。道不但生成万物,而且是万物运行所不可离开的法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老子特别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是广为流行的,它无所不在,哪里都能去,什么都生得出来。”
“道也是命运?”
“对人称命运,在自然界就称道,其实是一回事,老子曾经无限接近这个真义,不过很可惜他擦肩而过了,他说道从自然而来,主张人要顺应自然,你想想,如果找到万事万物的本源,岂能就这样顺从下去,为什么不做一番改变!幸好,老子之后的一千年,第二个接近者出现了!”
“第二个接近者?!”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希……夷,希……夷,希夷先生陈抟?”
“是的,陈抟入道后开始也是学的黄老丹术,直到有一天从《道德经》上看到这样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大意就是如果能够把握足古之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从那时起才转变了修道的方向,终于,他接近了这个命运的本源,也就是道的本质。”
“可是我还记得《道德经》上说‘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是不干涉不控制自然万物的,不做主宰,万物遵循自己的道生长灭亡,这不就和你刚说的执古之道矛盾了么?”马鸿陵发现了一处矛盾,马上提出了问题。
“我恰恰认为这是执古之道的后续,掌握了道的人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不能把自己当成主宰。道的力量太庞大了,必有有所约束,所以老子为了提醒这一点,就提出了和道并行的德。奇怪吧?道客观事物,德是主观心境,居然被整合在一起,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观念啊!道就好比我们军队里的战术训练,而德呢,就是政治思想工作了,古人说天下有德者居之,而不是有道者居之,所以掌握了命运力量的人必须有极好的品德。有特异功能的人,如果犯罪不是更方便?这就需要德来自我约束。”
“还是说说陈抟的发现吧,他是怎么接近的?”
“说着话就多了,好的,我们回到陈抟。相信你也知道,太极阴阳鱼的图就是陈抟发明的,而陈抟就是在绘成阴阳鱼的时候钻研出命运的本质,并开始探寻,这份阴阳鱼图只是探索的心得,同样可惜的是,后人把阴阳鱼只是当成了一种吉祥符号,画在墙上绣在袍子上当装饰。”
“这你就别心烦了,还有把阴阳鱼画在国旗上的呢!”马鸿陵此话一出二人均是哈哈一笑,笑声中隔阂也减少了许多。
“现在我们对阴阳鱼的最大认定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否极泰来互为消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都作了解释,不过基本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极致和初生的关系,佛家同样有这种观点,生就是死的开始,死也是生的开端,轮回反复无数个周期,才能积累功德成就正果。西方宗教也差不多,耶稣基督受上帝之遣,通过玛利亚降生为人,并经过受死、复活最后升天,所以他们推崇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到上帝的拯救而获得永生,在上帝的天国里得到永福。伊斯兰教呢,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真主,是独一无二、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主宰所有的无上权威,你不觉得这和老子对道的描述很相似么?伊斯兰教同样讲末日审判,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好人将升入天堂。当然了,这几大主要宗教也有不同点,核心教义却都有相通之处,从纯精神的角度说是解决人类的共同恐惧心理,但从另一个方面讲,都是极为看重生死相存的关系并加以引导。”
“你讲了这么多,陈抟究竟发现的什么还是没提啊!”
“这些事情还是讲讲好,毕竟要放在一个大环境里,现在我就说陈抟,陈抟钻研出阴阳鱼也只是思想层面的成果,真正对这个成果的验证还很漫长,所以他云游行遍了中国,甚至比徐霞客走的多得多,他在每个地方都打听有没有奇怪的生死现象,当然,也揭破了许多骗人的江湖术士,名声日渐高涨,可是对于生死命运的探寻迟迟没有线索,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了在西方吐蕃地方,有一位从天竺来的莲花生大师广传佛法,并亲身示现了不生不灭的真谛,信徒万千,于是陈抟就动身去了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西藏。”
“幸木由二既然进来过这里,还生活了两年,应该是相当熟悉了,为什么他自己不再来?我明白了!他已经成了白先生,无法再用这个新身份在中国活动了!”
“对也不对,区区一个身份还难不住日本的国家势力,真正的原因是日本人当时限制幸木由二,也就是新的白先生再来寻找。我的判断有两点,第一,幸木由二尊奉的是熊泽天皇,这个不被日本人承认,所以不能借国家名义来;第二个原因就在你身上,因为幸木由二缺少至关重要的东西!”
“转经筒!”
“不错,转经筒,第一个转经筒是上郭罗克女百户曲贞珠玛送给你爷爷的,赵如琢的札记说当时她自认得到了菩萨的指点,对考察队的态度从反对转向支持,你不觉得变化太快么?其实按我的推理,曲贞珠玛是有意这样做的,她的领地刚好就在这个地方,自称世代守护魔国入口,出于不知道的原因,她把康熙御赐给仓央嘉措的音律经筒赠送给了你爷爷,可是你想想,她的经筒从何而来?这还是个问题。第二个转经筒是袁世凯想让自己的儿子袁克定得到的,不过被守陵人候贯一托付给了你爷爷,虽然候贯一并不木盒里装的是什么,可是你不觉得奇怪么?怎么这两具经筒都会让你爷爷遇到?甚至还拥有了一具!”
“我想不出原因,可能冥冥之中有什么在安排吧!”
“你是想说命运?确实有人相信命运,这也是我要给你说的最重要的事,如果真有命运你觉得怎样?”
“你可是共……你可是军人,怎么也信这些呢?”
“不是我信,是我们公义团的科学家证实了,确实有一种力量促使万事万物变化,在人类发展上起作用的这种力量可以称为命运。你先别惊讶,我刚听到的时候比你还奇怪,你不是说自己背负着两个修行者的死亡预言么?难道这不是命运?”
“这,最多只是预知,我想算是特异功能吧,修行带来的一种能力,和你所说的命运关系不大。”
“好的,就算预知的能力是特异功能,只是一种小小的技术手段,那么未来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又是谁安排了这种未来?”
“只有天知道了。”马鸿陵觉得陈洪涛的话云山雾罩的,所以语气带了不耐烦。
“我给你举个例子,如果你推开一扇门,发现门后有一只吃人的老虎,你的未来就很危险了;如果你带了一只狗,狗闻到老虎的气息就会大叫向你报警,你就可以不进门躲开这种危险,这就是你刚才说的特异功能式的预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门后会有老虎呢?老虎又是谁放在那里的呢?再往下解释科学就无能为力了,所以人们只能向宗教找答案,是上帝的惩罚还是佛祖的因果?又或者是真主的旨意,各有各的说法。”
“你的这个例子我明白,你想说有一种力量在安排着人的一切,就是命运?”
“是啊,究竟命运存不存在,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就开始探索了,几千年来世界上各个文明都在不断寻找,最接近的这个命运真义的应当是中国人,不过很可惜,这个接近者离世后就被神仙化了,后人的继承反而与当初的探索越走越远。”
“什么接近者?”
“来,坐下说吧,我也站累了。”陈洪涛指了指地面,带头盘腿坐了下来,继续述说:“真要说起来得好几天,我尽量简单些。看过《道德经》吧?”
“老子?接近者是老子?”
“是的,老子说,道无处不在,既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既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我们都知道老子最熟悉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原本是混沌状态,无边无际,浑然一体,可是这种形状生演生出了不同形体的万物。”
“这只是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吧,即便万物都是从道所生,但是和命运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点是老子思想里面的关键。道不但生成万物,而且是万物运行所不可离开的法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老子特别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是广为流行的,它无所不在,哪里都能去,什么都生得出来。”
“道也是命运?”
“对人称命运,在自然界就称道,其实是一回事,老子曾经无限接近这个真义,不过很可惜他擦肩而过了,他说道从自然而来,主张人要顺应自然,你想想,如果找到万事万物的本源,岂能就这样顺从下去,为什么不做一番改变!幸好,老子之后的一千年,第二个接近者出现了!”
“第二个接近者?!”
“听之不闻名曰希,视之不见名曰夷,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希……夷,希……夷,希夷先生陈抟?”
“是的,陈抟入道后开始也是学的黄老丹术,直到有一天从《道德经》上看到这样一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大意就是如果能够把握足古之道,就可以驾驭现在的一切。从那时起才转变了修道的方向,终于,他接近了这个命运的本源,也就是道的本质。”
“可是我还记得《道德经》上说‘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是不干涉不控制自然万物的,不做主宰,万物遵循自己的道生长灭亡,这不就和你刚说的执古之道矛盾了么?”马鸿陵发现了一处矛盾,马上提出了问题。
“我恰恰认为这是执古之道的后续,掌握了道的人必须保持谦卑的心态,不能把自己当成主宰。道的力量太庞大了,必有有所约束,所以老子为了提醒这一点,就提出了和道并行的德。奇怪吧?道客观事物,德是主观心境,居然被整合在一起,这可是两千多年前的观念啊!道就好比我们军队里的战术训练,而德呢,就是政治思想工作了,古人说天下有德者居之,而不是有道者居之,所以掌握了命运力量的人必须有极好的品德。有特异功能的人,如果犯罪不是更方便?这就需要德来自我约束。”
“还是说说陈抟的发现吧,他是怎么接近的?”
“说着话就多了,好的,我们回到陈抟。相信你也知道,太极阴阳鱼的图就是陈抟发明的,而陈抟就是在绘成阴阳鱼的时候钻研出命运的本质,并开始探寻,这份阴阳鱼图只是探索的心得,同样可惜的是,后人把阴阳鱼只是当成了一种吉祥符号,画在墙上绣在袍子上当装饰。”
“这你就别心烦了,还有把阴阳鱼画在国旗上的呢!”马鸿陵此话一出二人均是哈哈一笑,笑声中隔阂也减少了许多。
“现在我们对阴阳鱼的最大认定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否极泰来互为消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都作了解释,不过基本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极致和初生的关系,佛家同样有这种观点,生就是死的开始,死也是生的开端,轮回反复无数个周期,才能积累功德成就正果。西方宗教也差不多,耶稣基督受上帝之遣,通过玛利亚降生为人,并经过受死、复活最后升天,所以他们推崇天国和永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灵魂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到上帝的拯救而获得永生,在上帝的天国里得到永福。伊斯兰教呢,要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真主,是独一无二、无所不知、无所不在、主宰所有的无上权威,你不觉得这和老子对道的描述很相似么?伊斯兰教同样讲末日审判,所有的死人都要复活接受审判,罪人将下地狱,而好人将升入天堂。当然了,这几大主要宗教也有不同点,核心教义却都有相通之处,从纯精神的角度说是解决人类的共同恐惧心理,但从另一个方面讲,都是极为看重生死相存的关系并加以引导。”
“你讲了这么多,陈抟究竟发现的什么还是没提啊!”
“这些事情还是讲讲好,毕竟要放在一个大环境里,现在我就说陈抟,陈抟钻研出阴阳鱼也只是思想层面的成果,真正对这个成果的验证还很漫长,所以他云游行遍了中国,甚至比徐霞客走的多得多,他在每个地方都打听有没有奇怪的生死现象,当然,也揭破了许多骗人的江湖术士,名声日渐高涨,可是对于生死命运的探寻迟迟没有线索,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了在西方吐蕃地方,有一位从天竺来的莲花生大师广传佛法,并亲身示现了不生不灭的真谛,信徒万千,于是陈抟就动身去了吐蕃,也就是今天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