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这才似被惊了神一般,缓缓低头看了眼情状凄惨的发妻嫡子,嘴皮动了动,胸口起伏半晌,有心问一声一脸颓丧的老母亲此事可有转圜的余地,到底还顾忌着自己一辈子的脸面,又想着给自己再贴点金,说一声礼当如此,却实在开不了口,脸色忽青忽白变换片刻,竟起身直直走了出去,再不管王氏宝玉两个,连史氏都不多看一眼。
史氏不禁目瞪口呆,心里也升起一丝火气,有意叫贾政留下却又更担忧金孙宝玉,终究是眼睁睁看着一向偏疼的儿子头也不回的掀帘子走了,只一叠声叫宝玉起来,莫过了地上的寒气。
至于王氏,还是鸳鸯听着史氏的吩咐过来扶起宝玉之后顺手搀了她起来,才免于继续在地上受罪,只是额角到底青了一大块,也不像丈夫儿子那样得史氏疼爱,纵是好不容易醒了,不但无人宽慰一二,反倒要再挨史氏的唾骂,斥她不省事。
幸好王氏底子好,连惊带怒也没摔出个好歹来,只堵着口气听训。
骂完了王氏,史氏还要为心尖子宝玉打算。
私房必然都是留给宝玉的,大房一个字儿也别想捞到。原本她还为宝玉找了个得力的好岳家,只是这会子林丫头已经由圣人赐了婚,也只好作罢,却不能任由王氏这个眼皮子浅的为宝玉找个商户女。
方才不肯让大房的人开口,史氏就是想着拖得一日是一日,这会儿更怕府里要分家的消息已经传开,急忙忙让鸳鸯去传了赖嬷嬷进来,连第二日都等不得,赶在日落之前就去了史侯府上,为贾宝玉求取史湘云。
在史氏想来,史湘云是比不得林黛玉的,是退而求其次的那个次,虽不尽如人意,论出身、论日后对宝玉的助益总要强过空有钱财的薛家,又是自己的侄孙女,能跟自己一条心,也算是个好人选。
只是史氏却没想过人家史家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姑娘做这个次。
赖嬷嬷拍着胸脯拿着史氏出嫁时压箱底的头面首饰去了,没过一个时辰就灰溜溜的回来,只传了史二太太的话,说史二老爷并史三老爷已经为史大姑娘定了亲事,旁的一点儿不敢言语,气得史氏好悬又昏过去。
史家的事不成,史氏犹不死心,还要再请相熟人家的太太奶奶来府里看戏吃酒顺便为宝玉说亲事,打定主意要在分家之前为宝玉寻个好岳家。
周婕是没有二话的,史氏要做什么都由她,也是送佛送到西的意思,贾瑚则一心在家安养,再时不时奉承下大老爷贾赦,或领着弟弟儿子侄儿们读书射猎,日子过得快活无比,整个大房都似忘了当日宫中陈皇后的吩咐一般。
可大房诸人不提,旁人还想着来趁这个热灶。
史氏的帖子一送出去,便有人家遣了管家娘子过来道恼,说是本想来的,又怕耽搁了府上的大事。
贾府这些日子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分家而已。
史氏当时就噎得差点倒仰,却不能对着旁人家的家仆使性子,生生忍了。
之后陆陆续续的,各家都有人来,都有话说,不论勋贵世家还是清贵仕林,竟是没人肯给她这个一品诰命夫人脸面。
百般被人下了面子之后,史氏终是不得不屈服,放手任王氏去游说贾政,定下了薛宝钗这么个孙儿媳妇。
想想周家一门进士两代尚书,柳家世袭勋贵,再看看薛家的门第,史氏抱着贾宝玉真真是老泪纵横。
偏王氏还在那厢喜不自胜,变着法子的宣扬自己亲家的富贵又不肯打赏下人们一个子儿,让贾瑚他们瞧够了笑话。
毕竟二房老爷在书房里呕了血这么大的事儿,二房太太爷们全不知情,倒是大房的爷们从来讨好的小厮嘴里听了个全的,岂不可笑?
贾瑚是懒怠管这些的,横竖二房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再翻不了身的。
他这些日子虽说交了兵权赋闲在家,也要琢磨着如何革除组内积弊,不然日后若他们一房风光煊赫之时被那起子不成器的拖累了,岂不冤枉。
先要收拾的,便是烂到了根子上,只能误人子弟的家塾。
按贾瑚的意思,很该从江南文风鼎盛之地聘了饱学之士来,再用重典约束族中子弟。而这饱学之士,还是要赖林姑父帮忙推介。
谁知这信还没写,便接到了巡盐御史林海即将回京述职的消息。
史氏不禁目瞪口呆,心里也升起一丝火气,有意叫贾政留下却又更担忧金孙宝玉,终究是眼睁睁看着一向偏疼的儿子头也不回的掀帘子走了,只一叠声叫宝玉起来,莫过了地上的寒气。
至于王氏,还是鸳鸯听着史氏的吩咐过来扶起宝玉之后顺手搀了她起来,才免于继续在地上受罪,只是额角到底青了一大块,也不像丈夫儿子那样得史氏疼爱,纵是好不容易醒了,不但无人宽慰一二,反倒要再挨史氏的唾骂,斥她不省事。
幸好王氏底子好,连惊带怒也没摔出个好歹来,只堵着口气听训。
骂完了王氏,史氏还要为心尖子宝玉打算。
私房必然都是留给宝玉的,大房一个字儿也别想捞到。原本她还为宝玉找了个得力的好岳家,只是这会子林丫头已经由圣人赐了婚,也只好作罢,却不能任由王氏这个眼皮子浅的为宝玉找个商户女。
方才不肯让大房的人开口,史氏就是想着拖得一日是一日,这会儿更怕府里要分家的消息已经传开,急忙忙让鸳鸯去传了赖嬷嬷进来,连第二日都等不得,赶在日落之前就去了史侯府上,为贾宝玉求取史湘云。
在史氏想来,史湘云是比不得林黛玉的,是退而求其次的那个次,虽不尽如人意,论出身、论日后对宝玉的助益总要强过空有钱财的薛家,又是自己的侄孙女,能跟自己一条心,也算是个好人选。
只是史氏却没想过人家史家愿不愿意让自己的姑娘做这个次。
赖嬷嬷拍着胸脯拿着史氏出嫁时压箱底的头面首饰去了,没过一个时辰就灰溜溜的回来,只传了史二太太的话,说史二老爷并史三老爷已经为史大姑娘定了亲事,旁的一点儿不敢言语,气得史氏好悬又昏过去。
史家的事不成,史氏犹不死心,还要再请相熟人家的太太奶奶来府里看戏吃酒顺便为宝玉说亲事,打定主意要在分家之前为宝玉寻个好岳家。
周婕是没有二话的,史氏要做什么都由她,也是送佛送到西的意思,贾瑚则一心在家安养,再时不时奉承下大老爷贾赦,或领着弟弟儿子侄儿们读书射猎,日子过得快活无比,整个大房都似忘了当日宫中陈皇后的吩咐一般。
可大房诸人不提,旁人还想着来趁这个热灶。
史氏的帖子一送出去,便有人家遣了管家娘子过来道恼,说是本想来的,又怕耽搁了府上的大事。
贾府这些日子有什么大事?不过是分家而已。
史氏当时就噎得差点倒仰,却不能对着旁人家的家仆使性子,生生忍了。
之后陆陆续续的,各家都有人来,都有话说,不论勋贵世家还是清贵仕林,竟是没人肯给她这个一品诰命夫人脸面。
百般被人下了面子之后,史氏终是不得不屈服,放手任王氏去游说贾政,定下了薛宝钗这么个孙儿媳妇。
想想周家一门进士两代尚书,柳家世袭勋贵,再看看薛家的门第,史氏抱着贾宝玉真真是老泪纵横。
偏王氏还在那厢喜不自胜,变着法子的宣扬自己亲家的富贵又不肯打赏下人们一个子儿,让贾瑚他们瞧够了笑话。
毕竟二房老爷在书房里呕了血这么大的事儿,二房太太爷们全不知情,倒是大房的爷们从来讨好的小厮嘴里听了个全的,岂不可笑?
贾瑚是懒怠管这些的,横竖二房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再翻不了身的。
他这些日子虽说交了兵权赋闲在家,也要琢磨着如何革除组内积弊,不然日后若他们一房风光煊赫之时被那起子不成器的拖累了,岂不冤枉。
先要收拾的,便是烂到了根子上,只能误人子弟的家塾。
按贾瑚的意思,很该从江南文风鼎盛之地聘了饱学之士来,再用重典约束族中子弟。而这饱学之士,还是要赖林姑父帮忙推介。
谁知这信还没写,便接到了巡盐御史林海即将回京述职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