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感谢mepig同学(588) , 框孔同学(100) , 穿天喉同学(100) , 騰寬同学的打赏!
*
罗野和罗平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了,这两个人也就是务农一辈子了。如今被罗恒寄托希望的无非就是四个人。
一个的他的小儿子罗智,一个是他的长孙罗胜,另两个是他的孙子罗青和罗信。
心中有个很奇怪的情愫。虽然他此时的心中早已经重视老二罗平一家,也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心中的感情还是倾向罗智和罗胜。
一个是他的小儿子,一个是他的长孙!
而且自己和二儿子一家分家了……
这二儿子一家在分家之后却有过得有声有色,按照老辈人的传统,那就是旁支胜过了嫡系。这让罗恒的心里便有些纠结。他不是看不得二儿子一家过得好,都是自己的儿子,他是在纠结二儿子的日子过得比嫡系一支过得还好。这岂不是在表明他这个嫡系一支的家主能力不行?
所以他需要在嫡系一支中有一个能够提升门楣的人出现。
之前他已经问过罗青和罗胜在军中的发展了,很明显罗青在军中混得要比罗胜好,而且还不止好一点儿。
无论是在武艺上,还是职位上,还有在军中的隐形地位上,罗青都全面胜出,年老成精的罗恒从罗胜对罗青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出他这个长孙已经被罗青折服。这让他在气馁的同时也感觉到深深的无奈。
罗家如今成为一个允文允武的家族,在武的方面,他寄予厚望的长孙已经败给了罗青。如今他能够指望的也就是习文的罗智。不管怎么说,如今罗智是秀才,而罗信还没有丝毫功名在身。如果这次罗智在能够考中举人,甚至高中进士,嫡系一脉就会夺回荣耀,满足罗恒的虚荣心。
至于罗信嘛!
罗恒认为罗信考中一个童生应该是没有丝毫问题,但是想要考中秀才却是希望渺茫。秀才是那么好考的吗?就别说罗智考了多次,就是张秀才家的张洵不是也没有考中秀才?
至于举人,罗信那就更不可能了。哪里会有这么年轻的举人?
在他看来,就算是罗信有那个能力考中举人,也会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只要这次罗智能够考中举人,十年之后,等到罗信考中举人的时候,罗智恐怕都已经高中进士做官了。
“智儿,这些日子学业如何?”
“爹,您又不是没有看到?我整天都在温书,这次考中举人一定没有问题,而且运气好,还有着相当大的把握高中进士。”
罗智淡淡地说道,别说罗智经历了这次粮荒和流寇之后,整个人倒是沉稳了很多。胸膛挺得笔直,脸上尽是笃定的神色。这让罗恒心中大喜,不住地点头道:
“好!好!好!”
然后又将目光落在了罗信的身上道:“信儿,你的学业准备的如何?”
“应该没问题吧!”罗信含笑道。
“嗯,你不能够大意,虽然童生试比较容易……”
爷爷说完了,奶奶又说,然后是小叔,小婶,大伯和大伯母……
这一夜倒是叮咛他的时间最长,而且每个人都在向着罗信释放善意,对于这种善意罗信也没有拒绝,只是含笑坐在那里静静地听。
守夜之后,罗信便忙了起来,先去老师林昌家里拜年,在林昌家碰到了同来拜年的张洵,然后罗信便前往张树家拜年,又陪着张洵去自己家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再结伴去四邻家拜年。
到了开五的时候,周玉先是来到了上林村,先后给罗信的父母和张洵的父母拜年,然后罗青,罗信,张洵和周玉又一起前往县城。罗青,张洵跟着周玉去了他家给周县令拜年,而罗信则是先去了老师陆庭芳家拜年,最后才去了周玉家给周县令拜年。
忙忙碌碌了一天,直到晚饭后兄弟四个人聚在周玉的书房内,周玉才对罗信道:
“信弟,我已经为你作保,你就不用去找别的人报考了。”
“谢谢大兄!”罗信道:“原本还向着今日让大兄给我作保,没有想到大兄已经给办妥了。”
“信弟!”张洵含笑道:“我看你家在县城的宅子已经开始修缮了,这是准备以后在居住在县城?”
“嗯!”罗信点头道:“我们全家都会搬到县城居住,村子里的事情就交给张望叔搭理,他如今是我们家的管家。”
“太好了!”周玉兴奋地说道:“如此我们就可以一起读书了。准备什么时候搬?”
“宅子还没有修缮完毕,而且正月也不能够动工,得出了正月才能够动工,我觉得童生试之前是搬不了了。”
周玉和张洵的脸上便都现出了遗憾之色。接下来三个人便开始聊科考的事情,并且互相出题,罗青坐在一旁含笑倾听,虽然脸上有着听得困难之色,但是却听得认真。周玉便打趣道:
“青弟,你听得如此认真,难道想弃武从文?”
“不是!”罗青笑道:“我不是那块料,不过听你们之间相谈,长些见识。实际上我们军中也有读书人,和你们多学一些,将来也能够和他们相谈。”
周玉的脸上便现出了尊重之色道:“青弟,你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也许你的志向真的有成功的那一天。”
罗青的脸色就是一红,摆手道:“大兄不要取消我,你们谈你们的,当我不存在,我就在旁边听着。”
“好!”
周玉,张洵和罗信也没有客气,再一次激辩了起来,只是罗信向着罗青投去了一个钦佩的眼神,让罗青的脸再一次红了起来。
从周玉家回到了家里,眼看着科考的日子逐渐临近,罗信便开始整理自己参加科考的东西,此时他的桌子上正放着一张名刺。这张名刺正是当初在阳林酒楼,文斗之后晋阳府知府孙继先送给他的名刺,曾经许诺他随时可以拿着这个名刺去见他。
别人虽然都认为他最好的成绩也就是通过县试和府试,不可能通过院试,包括他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也许林昌都在怀疑,在这些人当中恐怕也只有陆庭芳和周庭玉两个人相信他能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
!
*
*
*
罗野和罗平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可比较的了,这两个人也就是务农一辈子了。如今被罗恒寄托希望的无非就是四个人。
一个的他的小儿子罗智,一个是他的长孙罗胜,另两个是他的孙子罗青和罗信。
心中有个很奇怪的情愫。虽然他此时的心中早已经重视老二罗平一家,也能够做到一碗水端平。但是心中的感情还是倾向罗智和罗胜。
一个是他的小儿子,一个是他的长孙!
而且自己和二儿子一家分家了……
这二儿子一家在分家之后却有过得有声有色,按照老辈人的传统,那就是旁支胜过了嫡系。这让罗恒的心里便有些纠结。他不是看不得二儿子一家过得好,都是自己的儿子,他是在纠结二儿子的日子过得比嫡系一支过得还好。这岂不是在表明他这个嫡系一支的家主能力不行?
所以他需要在嫡系一支中有一个能够提升门楣的人出现。
之前他已经问过罗青和罗胜在军中的发展了,很明显罗青在军中混得要比罗胜好,而且还不止好一点儿。
无论是在武艺上,还是职位上,还有在军中的隐形地位上,罗青都全面胜出,年老成精的罗恒从罗胜对罗青的态度上就能够看出他这个长孙已经被罗青折服。这让他在气馁的同时也感觉到深深的无奈。
罗家如今成为一个允文允武的家族,在武的方面,他寄予厚望的长孙已经败给了罗青。如今他能够指望的也就是习文的罗智。不管怎么说,如今罗智是秀才,而罗信还没有丝毫功名在身。如果这次罗智在能够考中举人,甚至高中进士,嫡系一脉就会夺回荣耀,满足罗恒的虚荣心。
至于罗信嘛!
罗恒认为罗信考中一个童生应该是没有丝毫问题,但是想要考中秀才却是希望渺茫。秀才是那么好考的吗?就别说罗智考了多次,就是张秀才家的张洵不是也没有考中秀才?
至于举人,罗信那就更不可能了。哪里会有这么年轻的举人?
在他看来,就算是罗信有那个能力考中举人,也会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后的事情了。只要这次罗智能够考中举人,十年之后,等到罗信考中举人的时候,罗智恐怕都已经高中进士做官了。
“智儿,这些日子学业如何?”
“爹,您又不是没有看到?我整天都在温书,这次考中举人一定没有问题,而且运气好,还有着相当大的把握高中进士。”
罗智淡淡地说道,别说罗智经历了这次粮荒和流寇之后,整个人倒是沉稳了很多。胸膛挺得笔直,脸上尽是笃定的神色。这让罗恒心中大喜,不住地点头道:
“好!好!好!”
然后又将目光落在了罗信的身上道:“信儿,你的学业准备的如何?”
“应该没问题吧!”罗信含笑道。
“嗯,你不能够大意,虽然童生试比较容易……”
爷爷说完了,奶奶又说,然后是小叔,小婶,大伯和大伯母……
这一夜倒是叮咛他的时间最长,而且每个人都在向着罗信释放善意,对于这种善意罗信也没有拒绝,只是含笑坐在那里静静地听。
守夜之后,罗信便忙了起来,先去老师林昌家里拜年,在林昌家碰到了同来拜年的张洵,然后罗信便前往张树家拜年,又陪着张洵去自己家给自己的父母拜年,再结伴去四邻家拜年。
到了开五的时候,周玉先是来到了上林村,先后给罗信的父母和张洵的父母拜年,然后罗青,罗信,张洵和周玉又一起前往县城。罗青,张洵跟着周玉去了他家给周县令拜年,而罗信则是先去了老师陆庭芳家拜年,最后才去了周玉家给周县令拜年。
忙忙碌碌了一天,直到晚饭后兄弟四个人聚在周玉的书房内,周玉才对罗信道:
“信弟,我已经为你作保,你就不用去找别的人报考了。”
“谢谢大兄!”罗信道:“原本还向着今日让大兄给我作保,没有想到大兄已经给办妥了。”
“信弟!”张洵含笑道:“我看你家在县城的宅子已经开始修缮了,这是准备以后在居住在县城?”
“嗯!”罗信点头道:“我们全家都会搬到县城居住,村子里的事情就交给张望叔搭理,他如今是我们家的管家。”
“太好了!”周玉兴奋地说道:“如此我们就可以一起读书了。准备什么时候搬?”
“宅子还没有修缮完毕,而且正月也不能够动工,得出了正月才能够动工,我觉得童生试之前是搬不了了。”
周玉和张洵的脸上便都现出了遗憾之色。接下来三个人便开始聊科考的事情,并且互相出题,罗青坐在一旁含笑倾听,虽然脸上有着听得困难之色,但是却听得认真。周玉便打趣道:
“青弟,你听得如此认真,难道想弃武从文?”
“不是!”罗青笑道:“我不是那块料,不过听你们之间相谈,长些见识。实际上我们军中也有读书人,和你们多学一些,将来也能够和他们相谈。”
周玉的脸上便现出了尊重之色道:“青弟,你越来越有大将风范了,也许你的志向真的有成功的那一天。”
罗青的脸色就是一红,摆手道:“大兄不要取消我,你们谈你们的,当我不存在,我就在旁边听着。”
“好!”
周玉,张洵和罗信也没有客气,再一次激辩了起来,只是罗信向着罗青投去了一个钦佩的眼神,让罗青的脸再一次红了起来。
从周玉家回到了家里,眼看着科考的日子逐渐临近,罗信便开始整理自己参加科考的东西,此时他的桌子上正放着一张名刺。这张名刺正是当初在阳林酒楼,文斗之后晋阳府知府孙继先送给他的名刺,曾经许诺他随时可以拿着这个名刺去见他。
别人虽然都认为他最好的成绩也就是通过县试和府试,不可能通过院试,包括他自己的父母都不相信,也许林昌都在怀疑,在这些人当中恐怕也只有陆庭芳和周庭玉两个人相信他能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