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麦冬便注意起天气的变化,但注意了许多天,却只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变化。温度依旧不冷不热,雨水依旧不多不少,除了植物还在疯狂地生长,似乎看不出丝毫的变化。
好在这样的天气适合蔬菜生长,麦冬也就暂时抛开疑虑,并且祈祷这样的天气能维持地更久一些。
这次麦冬再不敢粗心,每天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蔬菜的涨势,顺便一看到有野草冒头就拔掉,看土壤干了就取小湖里的水灌溉,还不时地翻翻土捉捉虫。
这么精心侍弄下来,小苗们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很快就不再瘦弱发黄,植株也越来越茁壮,看上去有了点菜园的样子。看着小苗们一天天长大,麦冬心里有种满满的成就感,她终于有点理解为什么以前爷爷总说庄稼人对待庄稼就像对待自己孩子。
在这种成就感的支撑下,劳动带来的疲劳几乎不算什么了,麦冬甚至有点爱上每天拔拔草浇浇水的活儿。就像老庄稼把式每天都要到自己家地头看看庄稼一样,有时候菜地里明明没活儿了,她也喜欢去转上一圈,蹲着仔细瞅每一株小苗,有时还看着看着就扭头问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咕噜:“咕噜,你看它们是不是又长大一点了啊?”
然后不等咕噜回答又自言自语,“我觉得好像长大了呢!”
每天整理菜园只占去她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麦冬不紧不慢地又在菜园旁边整理了一些荒地。
想要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仅靠打猎和采摘还是不太靠谱,人工种植和养殖才是硬道理。
只可惜她没有粮食种子,只有几种蔬菜,可蔬菜填不饱肚子。但这个世界物种那么丰富,总能找到对她有用的植物。
比如野果。天气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各色野果却开始渐渐成熟了。
麦冬几次跟在恐鸟身后,找到几片长有野果的果林,记下它们的规模和大致成熟时间,准备到时候来采摘。可能跟恐鸟的饮食爱好有关,这些果子大多个头不大,很多都是杏子一样大小,刚好适合恐鸟一口吞下去,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而且大多是多汁的品种,有些味道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就很难保存了,水果也不能像肉食一样用盐腌制,她也没有现代的玻璃瓶可以做罐头,因此唯一的保存方法只能是晒干。
麦冬选了两种味道还不错的果树,折了树枝插在整理好的荒地上。也许是气候合宜,也许是野生果树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强,几天之后,插上的树枝都长出了新叶,她小心扒开其中一棵根部的土壤,发现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白色须根。
第一次扦插就成功,麦冬不禁对搜集果树和各种植物更上心了,恐鸟们爱吃的几种果子都被她惦记上,隔几天就拿回几根树枝扦插,没多久,那片为果树规划的土地就插满了一排排的小树枝,有的已经成活,有的还在生根,有的则扦插失败,叶落枝枯。
除了果树之外,麦冬还留意了其他可能有用的植物。
首先吸引她的是各种各样的菌类。
不管蘑菇还是木耳,都是难得的美味,尤其在山里野生的菌类与市场上人工培育的味道简直天差地别。麦冬在爷爷奶奶家住的时候就经常钻进大山去找蘑菇,一场雨后,地上冒出一朵朵白色的小伞,有的还掩盖在重重腐叶之下,将腐叶顶出一个小包,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下面是不是有蘑菇。一般的蘑菇生长期很短,从雨后冒出来时的白白嫩嫩到之后的“伞边”卷曲变黑,之间不过一两天的时间。
还有木耳,也是在雨后便从陈年的枯木上冒出来,有的颜色偏黑,有的偏黄,与其所寄生的枯木木质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枯木上生长出的木耳都可以吃的,麦冬从小就被告知楝树桐树上生的木耳不能吃。她没有验证过,也不知真假。
菌类好吃,可惜有毒的太多。
尤其这里的菌类种类丰富,比麦冬在爷爷奶奶家见过的多了不知多少倍,而且大多颜色鲜艳。据说颜色鲜艳的菌类有毒,麦冬就首先排除了那些颜色太艳丽的,专找白色或者灰扑扑不太起眼的。其中有一种白色的很像爷爷奶奶那里最常见的一种,味道有点像平菇,但比平菇美味无数倍。还有一种很像香菇,但麦冬不敢肯定,也不敢乱吃,只是记下了它们的外形和分布。木耳也很多,但由于枯木大多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木质,也不知上面生长的木耳有没有毒,麦冬就没有打木耳的主意。
之后麦冬便刻意地让咕噜活捉猎物,小野猪和长毛兔都捉了几只活的,为的就是让它们试试蘑菇的毒性。事实上之前也活捉过猎物,是麦冬想当做家畜来养的,但长毛兔会打洞,木头栅栏根本围不住它们,人家在地上打个洞就溜之大吉了,小野猪则需要烂泥塘那样的环境,不然它们会焦躁不安,没过几天就瘦下来一圈,没办法,麦冬只好放弃驯养这两种动物的想法。
没法驯养,但试试毒还是可以的。
她将找到的集中看似无毒的菌类分别喂给几只试验品,仔细观察它们的反应。一天之后,只有两只小野猪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将两只小野猪吃下的菌类剔除,剩下可以食用的菌类足有四种,其中就包括那种白色的和类似香菇的,麦冬直接将它们叫做平菇和香菇。
确认无毒后,麦冬就将附近所有能找到的菌类都采集了。但也许是最近少雨,新生的蘑菇并不多,大多都已经伞盖发黑或者干瘪了。但即便如此也足够麦冬和咕噜两个吃的了,在鱼汤中加几朵蘑菇,山珍海味炖一锅,虽然条件有限,调味品和厨具都简陋不堪,但架不住食材好,简简单单的炖汤就已经让麦冬吃得心满意足。
这两天麦冬估计着有种果子应该快成熟了,就赶着三只鸵鸟,再带上咕噜,恐鸟背上堆着这些天赶制的各种储物的藤筐和皮袋,一行浩浩荡荡地出发进山摘果子。
这种野果大小也像杏子,长椭圆形,表面有桃子一样的绒毛,成熟之后是浅黄色的,果肉绵软多汁,唯一的缺点是没多大味道,既不甜也不酸,只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麦冬给这种果子取名叫黄杏。麦冬不是很爱吃黄杏,但这是她目前发现的野果中产量最多的,因为对于严冬的猜测,她开始对一切能够大量囤积的食物产生莫大的兴趣,而黄杏晒成果干后做小零食还挺不错的,必要时也可以暂时充饥。
果林在山洞南面,要翻过一座矮山,路不算远但却不太好走。天刚蒙蒙亮,麦冬就爬起来收拾东西上路,一行踏着露水在红日初升时才翻过山岭,来到果林所在的山头。说是果林,其实果树的分布很散,全是天然形成,冬一棵西一棵地完全不行人工果林那么整齐划一,只是这一片分布比较多才被麦冬称作果林。
远远就看到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走近一看,有的饱满光滑,有的上面却有被鸟雀啄食的痕迹,而这些被啄食的果子都是比较成熟的。麦冬估计再过几天果实彻底熟透,就会吸引大批的鸟雀前来了。
麦冬将大筐小筐搬下来开始采摘。
一人一龙三恐鸟,除了小恐鸟个子太矮帮不上忙,每只都在用各种方法摘果子。
咕噜效率最高,尾巴朝树干上一甩,果子便“噼里啪啦”下雨一样落了下来,几尾巴扫过去,树上几乎光光溜溜,地上铺满黄澄澄的一层。麦冬原本是爬到树上摘果子的,看到这情形,瞬间改变主意,溜下树跟在咕噜身后,一个晃树一个捡果子,效率比麦冬爬树摘高了不知多少倍。
两只大恐鸟有高个子的天生优势,脖子一伸就能够到硕果累累的枝条,长喙一夹一拧,带着枝条的果子就被拧了下来。只是它们常常拧下来就自己吃了,或者转身去喂眼巴巴看着它们忙活的小恐鸟。这时候就算咕噜在一边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除非咕噜时时刻刻盯着它们,不然动物的天性会让它们习惯性地吃掉食物,而不会听麦冬的话将食物拱手让出。
麦冬倒不心疼它们吃的那几个果子,虽然恐鸟能吃,两只一天就能吃光一颗果树,但这里不缺食物,即便少摘些麦冬也不心疼。只是麦冬想训练它们,让它们不仅能充当坐骑,还能帮着干活,而且驯化指令越多,也能让动物越驯服。
最后她想起了个办法,就是效仿渔人对待鸬鹚的法子,在恐鸟脖子上套上一个草绳编的环,绳环紧贴脖颈,这样恐鸟就无法把果子咽下去。
训练几次后,恐鸟终于习惯了这种做法,拧下树枝后不再吞咽,而是扔进一边的藤筐里。
这样的组合劳作下,采摘的效率非常的高,太阳还没升到正当空,附近的黄杏已经被采摘完毕,带来的大筐小筐都被装地满满当当。
高效率的采摘同时带来极度的疲惫,连着几个小时弯腰捡拾,麦冬的腰早就酸的不像样子了。将恐鸟脖子上的绳结解开,又将方才捡拾的时候特意留下的一堆摔破的黄杏扔给它们吃了之后,麦冬“噌噌”爬上身边的一棵歪脖子树,倚在两根分叉的树枝间吹着凉风闭眼休息。
忽然觉得树身晃动,再一睁眼,就看到咕噜的龙脸在眼前晃,身子也被它压着。
它手里拿了颗饱满成熟,足有拳头大小的黄杏果,正献宝似得要递给她。
她挑的这棵树树身不粗,最粗的地方也就跟她小腿差不多,她又是倚在两根更细的分枝上。这么细的树枝承担她一个人的重量还好,但再加上一个将近二百斤的咕噜——
身下的树干晃动地更加剧烈,只听得“卡擦”一声裂响,麦冬刚刚来得及伸手抱住咕噜,就感觉身下一空,“碰”地一声,一人一龙一齐摔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野生蘑菇炒鸡好吃好怀念qaq
就是这种菇,叫鸡腿菇,也叫毛头鬼伞,市场上有卖的,但跟野生的味道差别太大了
好在这样的天气适合蔬菜生长,麦冬也就暂时抛开疑虑,并且祈祷这样的天气能维持地更久一些。
这次麦冬再不敢粗心,每天都要去菜地转上一圈看看蔬菜的涨势,顺便一看到有野草冒头就拔掉,看土壤干了就取小湖里的水灌溉,还不时地翻翻土捉捉虫。
这么精心侍弄下来,小苗们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子,很快就不再瘦弱发黄,植株也越来越茁壮,看上去有了点菜园的样子。看着小苗们一天天长大,麦冬心里有种满满的成就感,她终于有点理解为什么以前爷爷总说庄稼人对待庄稼就像对待自己孩子。
在这种成就感的支撑下,劳动带来的疲劳几乎不算什么了,麦冬甚至有点爱上每天拔拔草浇浇水的活儿。就像老庄稼把式每天都要到自己家地头看看庄稼一样,有时候菜地里明明没活儿了,她也喜欢去转上一圈,蹲着仔细瞅每一株小苗,有时还看着看着就扭头问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咕噜:“咕噜,你看它们是不是又长大一点了啊?”
然后不等咕噜回答又自言自语,“我觉得好像长大了呢!”
每天整理菜园只占去她很少的一部分时间,剩下的时间,麦冬不紧不慢地又在菜园旁边整理了一些荒地。
想要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仅靠打猎和采摘还是不太靠谱,人工种植和养殖才是硬道理。
只可惜她没有粮食种子,只有几种蔬菜,可蔬菜填不饱肚子。但这个世界物种那么丰富,总能找到对她有用的植物。
比如野果。天气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温和,各色野果却开始渐渐成熟了。
麦冬几次跟在恐鸟身后,找到几片长有野果的果林,记下它们的规模和大致成熟时间,准备到时候来采摘。可能跟恐鸟的饮食爱好有关,这些果子大多个头不大,很多都是杏子一样大小,刚好适合恐鸟一口吞下去,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而且大多是多汁的品种,有些味道很不错。只是这样一来就很难保存了,水果也不能像肉食一样用盐腌制,她也没有现代的玻璃瓶可以做罐头,因此唯一的保存方法只能是晒干。
麦冬选了两种味道还不错的果树,折了树枝插在整理好的荒地上。也许是气候合宜,也许是野生果树的生存能力本来就强,几天之后,插上的树枝都长出了新叶,她小心扒开其中一棵根部的土壤,发现已经长出了小小的白色须根。
第一次扦插就成功,麦冬不禁对搜集果树和各种植物更上心了,恐鸟们爱吃的几种果子都被她惦记上,隔几天就拿回几根树枝扦插,没多久,那片为果树规划的土地就插满了一排排的小树枝,有的已经成活,有的还在生根,有的则扦插失败,叶落枝枯。
除了果树之外,麦冬还留意了其他可能有用的植物。
首先吸引她的是各种各样的菌类。
不管蘑菇还是木耳,都是难得的美味,尤其在山里野生的菌类与市场上人工培育的味道简直天差地别。麦冬在爷爷奶奶家住的时候就经常钻进大山去找蘑菇,一场雨后,地上冒出一朵朵白色的小伞,有的还掩盖在重重腐叶之下,将腐叶顶出一个小包,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下面是不是有蘑菇。一般的蘑菇生长期很短,从雨后冒出来时的白白嫩嫩到之后的“伞边”卷曲变黑,之间不过一两天的时间。
还有木耳,也是在雨后便从陈年的枯木上冒出来,有的颜色偏黑,有的偏黄,与其所寄生的枯木木质有关,但并不是所有枯木上生长出的木耳都可以吃的,麦冬从小就被告知楝树桐树上生的木耳不能吃。她没有验证过,也不知真假。
菌类好吃,可惜有毒的太多。
尤其这里的菌类种类丰富,比麦冬在爷爷奶奶家见过的多了不知多少倍,而且大多颜色鲜艳。据说颜色鲜艳的菌类有毒,麦冬就首先排除了那些颜色太艳丽的,专找白色或者灰扑扑不太起眼的。其中有一种白色的很像爷爷奶奶那里最常见的一种,味道有点像平菇,但比平菇美味无数倍。还有一种很像香菇,但麦冬不敢肯定,也不敢乱吃,只是记下了它们的外形和分布。木耳也很多,但由于枯木大多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木质,也不知上面生长的木耳有没有毒,麦冬就没有打木耳的主意。
之后麦冬便刻意地让咕噜活捉猎物,小野猪和长毛兔都捉了几只活的,为的就是让它们试试蘑菇的毒性。事实上之前也活捉过猎物,是麦冬想当做家畜来养的,但长毛兔会打洞,木头栅栏根本围不住它们,人家在地上打个洞就溜之大吉了,小野猪则需要烂泥塘那样的环境,不然它们会焦躁不安,没过几天就瘦下来一圈,没办法,麦冬只好放弃驯养这两种动物的想法。
没法驯养,但试试毒还是可以的。
她将找到的集中看似无毒的菌类分别喂给几只试验品,仔细观察它们的反应。一天之后,只有两只小野猪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将两只小野猪吃下的菌类剔除,剩下可以食用的菌类足有四种,其中就包括那种白色的和类似香菇的,麦冬直接将它们叫做平菇和香菇。
确认无毒后,麦冬就将附近所有能找到的菌类都采集了。但也许是最近少雨,新生的蘑菇并不多,大多都已经伞盖发黑或者干瘪了。但即便如此也足够麦冬和咕噜两个吃的了,在鱼汤中加几朵蘑菇,山珍海味炖一锅,虽然条件有限,调味品和厨具都简陋不堪,但架不住食材好,简简单单的炖汤就已经让麦冬吃得心满意足。
这两天麦冬估计着有种果子应该快成熟了,就赶着三只鸵鸟,再带上咕噜,恐鸟背上堆着这些天赶制的各种储物的藤筐和皮袋,一行浩浩荡荡地出发进山摘果子。
这种野果大小也像杏子,长椭圆形,表面有桃子一样的绒毛,成熟之后是浅黄色的,果肉绵软多汁,唯一的缺点是没多大味道,既不甜也不酸,只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麦冬给这种果子取名叫黄杏。麦冬不是很爱吃黄杏,但这是她目前发现的野果中产量最多的,因为对于严冬的猜测,她开始对一切能够大量囤积的食物产生莫大的兴趣,而黄杏晒成果干后做小零食还挺不错的,必要时也可以暂时充饥。
果林在山洞南面,要翻过一座矮山,路不算远但却不太好走。天刚蒙蒙亮,麦冬就爬起来收拾东西上路,一行踏着露水在红日初升时才翻过山岭,来到果林所在的山头。说是果林,其实果树的分布很散,全是天然形成,冬一棵西一棵地完全不行人工果林那么整齐划一,只是这一片分布比较多才被麦冬称作果林。
远远就看到黄澄澄的果实挂满枝头,走近一看,有的饱满光滑,有的上面却有被鸟雀啄食的痕迹,而这些被啄食的果子都是比较成熟的。麦冬估计再过几天果实彻底熟透,就会吸引大批的鸟雀前来了。
麦冬将大筐小筐搬下来开始采摘。
一人一龙三恐鸟,除了小恐鸟个子太矮帮不上忙,每只都在用各种方法摘果子。
咕噜效率最高,尾巴朝树干上一甩,果子便“噼里啪啦”下雨一样落了下来,几尾巴扫过去,树上几乎光光溜溜,地上铺满黄澄澄的一层。麦冬原本是爬到树上摘果子的,看到这情形,瞬间改变主意,溜下树跟在咕噜身后,一个晃树一个捡果子,效率比麦冬爬树摘高了不知多少倍。
两只大恐鸟有高个子的天生优势,脖子一伸就能够到硕果累累的枝条,长喙一夹一拧,带着枝条的果子就被拧了下来。只是它们常常拧下来就自己吃了,或者转身去喂眼巴巴看着它们忙活的小恐鸟。这时候就算咕噜在一边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除非咕噜时时刻刻盯着它们,不然动物的天性会让它们习惯性地吃掉食物,而不会听麦冬的话将食物拱手让出。
麦冬倒不心疼它们吃的那几个果子,虽然恐鸟能吃,两只一天就能吃光一颗果树,但这里不缺食物,即便少摘些麦冬也不心疼。只是麦冬想训练它们,让它们不仅能充当坐骑,还能帮着干活,而且驯化指令越多,也能让动物越驯服。
最后她想起了个办法,就是效仿渔人对待鸬鹚的法子,在恐鸟脖子上套上一个草绳编的环,绳环紧贴脖颈,这样恐鸟就无法把果子咽下去。
训练几次后,恐鸟终于习惯了这种做法,拧下树枝后不再吞咽,而是扔进一边的藤筐里。
这样的组合劳作下,采摘的效率非常的高,太阳还没升到正当空,附近的黄杏已经被采摘完毕,带来的大筐小筐都被装地满满当当。
高效率的采摘同时带来极度的疲惫,连着几个小时弯腰捡拾,麦冬的腰早就酸的不像样子了。将恐鸟脖子上的绳结解开,又将方才捡拾的时候特意留下的一堆摔破的黄杏扔给它们吃了之后,麦冬“噌噌”爬上身边的一棵歪脖子树,倚在两根分叉的树枝间吹着凉风闭眼休息。
忽然觉得树身晃动,再一睁眼,就看到咕噜的龙脸在眼前晃,身子也被它压着。
它手里拿了颗饱满成熟,足有拳头大小的黄杏果,正献宝似得要递给她。
她挑的这棵树树身不粗,最粗的地方也就跟她小腿差不多,她又是倚在两根更细的分枝上。这么细的树枝承担她一个人的重量还好,但再加上一个将近二百斤的咕噜——
身下的树干晃动地更加剧烈,只听得“卡擦”一声裂响,麦冬刚刚来得及伸手抱住咕噜,就感觉身下一空,“碰”地一声,一人一龙一齐摔了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野生蘑菇炒鸡好吃好怀念qaq
就是这种菇,叫鸡腿菇,也叫毛头鬼伞,市场上有卖的,但跟野生的味道差别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