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在奉天殿见了洪武皇帝朱元璋,几次试探,隐隐觉得自己已是皇帝心中太子位的不二人选。按着洪武皇帝的意思,原是要朱棣便留宿宫中。可依着成例,成年的皇子中,除了太子,是不能在宫内过夜的。如今洪武皇帝并没有明旨立自己为太子,自己又怎可贪心僭越呢?晚年的朱元璋性情多变,兴许过几日他又较起真来要寻自己的不是,自己反倒说不清了。更何况,洪武皇帝是真心要自己留在宫中,还是稍加试探呢?这一条掰扯不清,小心些总是好的。因而朱棣以于礼不合为由,还是回了三法司衙门的燕王府。
燕王府实际都有纪纲暗中安排人手打理,因而虽然多年不用,却还是跟以前一个模样儿,不少地方还多有修葺,看去,反而更加井井有条。
朱棣按捺着心头的兴奋踱入燕王府,却是朱能和郑和在把守。朱能憨厚勇武,说起来如今已是正五品的千户武职了,不想他还做这些看家护院的下人干的事儿,朱棣一边往里走一边笑道:“朱能,你跟着本王千里迢迢地回到京师,怎么刚一下马就干这些事?看家护院还要劳动你这个千户大人不成?让纪纲派几个武艺好点的人过来不就成了么?”
朱能憨厚一笑,正要作答,内里却转出一个声音道:“殿下,不是纪纲我不派人。是派了人,朱大哥看不上、信不过,又给打发走了。非得要做尉迟敬德、秦叔宝,亲自为殿下看门呢。”
说话间,一人闪身来到朱棣跟前跪了下去:“纪纲参见燕王殿下千岁。纪纲终于......终于又见着殿下了——”,已是哽咽。
朱棣低头看去,只见来人身材颀长,凤目蚕眉、面容白皙,颌下留着短须,十分的好相貌,上好的衣饰也穿戴得严严整整、一丝不苟,却不是替自己掌管天下密探的纪纲还有谁?
纪纲见他动了情,也放下心来,一把扶起纪纲,一边笑谓一旁的郑和等人:“当年咱们在秦淮河的红朝楼里初见这位纪大公子时,他可是袒胸露乳,既不戴冠也不束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啊。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穿得跟个大掌柜的似的啊?啊?哈哈哈。”
朱能、郑和想起当年在秦淮河纪纲与众人大打出手的情形,也不禁哈哈大笑。
纪纲却有些矜持似的,千浅笑了笑:“当年的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才做那副模样儿。如今方知世道艰辛。生于斯世,不容大意啊”。
朱棣听他说得深沉,不禁笑问:“怎么?本王知道你纪纲少年时就饱尝世态炎凉,本以为你对世间事早已看得透了。如今看情形,这几年似乎还有长进啊?你不是当年攻栖霞山的时候收伏了一个叫王妈妈的北元宫中的假厮儿么?听说此人很是姿容绝世啊。大家可都说,你纪纲是做的范蠡携西施泛舟于湖上的天下第一美事,最是好福气的一个人。怎么?温柔乡里,也能生出这么些感慨不成?”
纪纲没料到朱棣居然知道自己与王妈妈的事,心下也是一惊,抬眼偷偷瞟了瞟,却见这位沉稳威严的燕王似乎并没有什么怪罪自己的意思,这才定了定神儿,一边趋步跟着,一边斟酌着回道:“殿下明鉴,纪纲原先之所以与王妈妈交好,全是为了掌控住她手下的‘红线头’。纪纲当年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外人,没有王妈妈,我便是有三头六臂也是收伏不了那些遍布天下的密探的。”
“哦”
朱棣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随口又问:“这些都是你的手段。有她相助,如今你可还能应付得来?”
纪纲脸色悠地转白,咬了咬牙:“我已经将她除掉了!”
“嗯?”朱棣浑身一激灵,猛地停住了步子,转身觑着纪纲半响方道:“你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又将她除掉了?莫不是闹了什么变扭?”
“并没有什么变扭”,纪纲缓缓地摇了摇头,抬眼看着朱棣:“纪纲掌控‘红线头’越久,越觉里面的机密太多。王妈妈毕竟是外人,在里面又有威望,留在身边始终是个祸患。万一哪天出了什么变故,纪纲生怕会坏了殿下的大事。所以......所以寻了个机会,偷偷地将她除掉了!”
“哦”,朱棣面上不动声色,眸中却熠熠生光,沉吟了半响,缓步到纪纲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原来如此,真难为你了!”
说着朱棣抬步要走,纪纲忙道:“殿下吴王晚间来了,正在大厅里候着呢,都已经等了殿下一个多时辰了。”
“哦?吴王来了?!”朱棣眉毛一挑,也顾不得多说,快步往大厅赶去。
吴王朱橚乃是洪武皇帝第五子,与朱棣一母同胞,同是已故的碽妃所生。只不过朱橚与李妃所生的长子朱标、二子朱樉和三子朱棡自小便被马皇后所抚养,四个人得了嫡出的名誉。而朱棣则在宫中极不受待见,早早地就搬到宫外去了,无论洪武皇帝还是马皇后,都对这位四皇子很少过问。随着年纪渐长,这同胞兄弟渐渐亲近方才起来。
待朱棣迈入大厅时,朱橚正端坐案边,一手把盏自酌,一手捧着一本书专心地看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儿,朱棣一边往里走一步笑道:“几年不见,吾弟倒越发用功了。怎么,要去考状元不成?”
朱橚闻声见是朱棣进来,忙起身笑道:“哎呀,咱们兄弟里头,武的一面,全让四哥你占了。怎么,文的一面,就不让弟弟我抢个先?也出出风头?”
朱棣听了不禁失笑,摆手道:“什么风头不风头,弟弟你要尽管拿去便是”,说着挨着朱橚坐了,捧起朱橚的书看了看,却是一本《琅嬛记》,忍不住哈哈大笑,指着朱橚摇头道:“哎呀呀,我还道弟弟要考状元,却原来在看这种怪异乱神的书。让李老夫子知道了,还不得气得背过气去?哈哈哈”。
燕王府实际都有纪纲暗中安排人手打理,因而虽然多年不用,却还是跟以前一个模样儿,不少地方还多有修葺,看去,反而更加井井有条。
朱棣按捺着心头的兴奋踱入燕王府,却是朱能和郑和在把守。朱能憨厚勇武,说起来如今已是正五品的千户武职了,不想他还做这些看家护院的下人干的事儿,朱棣一边往里走一边笑道:“朱能,你跟着本王千里迢迢地回到京师,怎么刚一下马就干这些事?看家护院还要劳动你这个千户大人不成?让纪纲派几个武艺好点的人过来不就成了么?”
朱能憨厚一笑,正要作答,内里却转出一个声音道:“殿下,不是纪纲我不派人。是派了人,朱大哥看不上、信不过,又给打发走了。非得要做尉迟敬德、秦叔宝,亲自为殿下看门呢。”
说话间,一人闪身来到朱棣跟前跪了下去:“纪纲参见燕王殿下千岁。纪纲终于......终于又见着殿下了——”,已是哽咽。
朱棣低头看去,只见来人身材颀长,凤目蚕眉、面容白皙,颌下留着短须,十分的好相貌,上好的衣饰也穿戴得严严整整、一丝不苟,却不是替自己掌管天下密探的纪纲还有谁?
纪纲见他动了情,也放下心来,一把扶起纪纲,一边笑谓一旁的郑和等人:“当年咱们在秦淮河的红朝楼里初见这位纪大公子时,他可是袒胸露乳,既不戴冠也不束发,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啊。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怎么穿得跟个大掌柜的似的啊?啊?哈哈哈。”
朱能、郑和想起当年在秦淮河纪纲与众人大打出手的情形,也不禁哈哈大笑。
纪纲却有些矜持似的,千浅笑了笑:“当年的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罢了,才做那副模样儿。如今方知世道艰辛。生于斯世,不容大意啊”。
朱棣听他说得深沉,不禁笑问:“怎么?本王知道你纪纲少年时就饱尝世态炎凉,本以为你对世间事早已看得透了。如今看情形,这几年似乎还有长进啊?你不是当年攻栖霞山的时候收伏了一个叫王妈妈的北元宫中的假厮儿么?听说此人很是姿容绝世啊。大家可都说,你纪纲是做的范蠡携西施泛舟于湖上的天下第一美事,最是好福气的一个人。怎么?温柔乡里,也能生出这么些感慨不成?”
纪纲没料到朱棣居然知道自己与王妈妈的事,心下也是一惊,抬眼偷偷瞟了瞟,却见这位沉稳威严的燕王似乎并没有什么怪罪自己的意思,这才定了定神儿,一边趋步跟着,一边斟酌着回道:“殿下明鉴,纪纲原先之所以与王妈妈交好,全是为了掌控住她手下的‘红线头’。纪纲当年再怎么说,也只是一个不名一文的外人,没有王妈妈,我便是有三头六臂也是收伏不了那些遍布天下的密探的。”
“哦”
朱棣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声,随口又问:“这些都是你的手段。有她相助,如今你可还能应付得来?”
纪纲脸色悠地转白,咬了咬牙:“我已经将她除掉了!”
“嗯?”朱棣浑身一激灵,猛地停住了步子,转身觑着纪纲半响方道:“你们不是好好的吗?怎么又将她除掉了?莫不是闹了什么变扭?”
“并没有什么变扭”,纪纲缓缓地摇了摇头,抬眼看着朱棣:“纪纲掌控‘红线头’越久,越觉里面的机密太多。王妈妈毕竟是外人,在里面又有威望,留在身边始终是个祸患。万一哪天出了什么变故,纪纲生怕会坏了殿下的大事。所以......所以寻了个机会,偷偷地将她除掉了!”
“哦”,朱棣面上不动声色,眸中却熠熠生光,沉吟了半响,缓步到纪纲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原来如此,真难为你了!”
说着朱棣抬步要走,纪纲忙道:“殿下吴王晚间来了,正在大厅里候着呢,都已经等了殿下一个多时辰了。”
“哦?吴王来了?!”朱棣眉毛一挑,也顾不得多说,快步往大厅赶去。
吴王朱橚乃是洪武皇帝第五子,与朱棣一母同胞,同是已故的碽妃所生。只不过朱橚与李妃所生的长子朱标、二子朱樉和三子朱棡自小便被马皇后所抚养,四个人得了嫡出的名誉。而朱棣则在宫中极不受待见,早早地就搬到宫外去了,无论洪武皇帝还是马皇后,都对这位四皇子很少过问。随着年纪渐长,这同胞兄弟渐渐亲近方才起来。
待朱棣迈入大厅时,朱橚正端坐案边,一手把盏自酌,一手捧着一本书专心地看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儿,朱棣一边往里走一步笑道:“几年不见,吾弟倒越发用功了。怎么,要去考状元不成?”
朱橚闻声见是朱棣进来,忙起身笑道:“哎呀,咱们兄弟里头,武的一面,全让四哥你占了。怎么,文的一面,就不让弟弟我抢个先?也出出风头?”
朱棣听了不禁失笑,摆手道:“什么风头不风头,弟弟你要尽管拿去便是”,说着挨着朱橚坐了,捧起朱橚的书看了看,却是一本《琅嬛记》,忍不住哈哈大笑,指着朱橚摇头道:“哎呀呀,我还道弟弟要考状元,却原来在看这种怪异乱神的书。让李老夫子知道了,还不得气得背过气去?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