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回:忆前朝共祝好年华/解当代同饮竹叶酒
从大门里走出一条大狼狗,这条狗目光警惕的看着周围,在惨淡的日光下,它双目炯炯、熠熠生辉在背后拉着狗缰的是美惠子,这让他感到十分吃惊,说:“你怎么会在这里?”她笑着鞠躬说:“欢迎你光临田中公馆”苗烧水说:“不是叫雪花楼吗?”美惠子说:“田中公馆是官方的名称,雪花楼是别名”
苗烧水笑着点点头说:“田中先生真不愧是当代雅士,我有点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了”美惠子说:“其实他也很仰慕你,他拜读过你的作品,觉得你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苗烧水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上却说:“日本的朋友总是这样赞美别人吗?这样下去我是要骄傲的”美惠子说:“虽然我国是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但我们也不喜欢胡乱赞美别人”这个是苗烧水才仔细的打量了她今天的装扮,她传了一件**白色和服,脚上踩着一双棉鞋,于是说:“这大冷的天不要再外面站的太久了,快进去”她笑着说:“日本的男人可从不知道照顾女士”
苗烧水说:“我终于听到你批评本国的百姓了”两个人进了走进一间大厅,她一挥手臂说:“这边请”苗烧水说:“你做过酒店服务员吗?”她说:“我可不做那种事”苗烧水说:“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你没有在前台当服务员的经历?”她一抬头,这个时候苗烧水才注意到她没有化妆,尽管如此,她的姿色没有因此而有所损减,恰恰相反,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一种为天然、纯粹的美,她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我想歪了”
苗烧水被带到一个很小的放房间,不过没有拥挤的感觉,榻榻米、茶几,一个头偶发花白的人站在那里,此人一身灰色西装,里面白色的衬衣,脖子上围着蓝色领带,脚上一双色的皮鞋握手之后,双方入座,美惠子和仆人们酒水和下酒的餐食放在茶几上就挥了出去,按照日本的规矩,再会客的时候,大家都不为自己倒茶,就是你喝得茶一定是别人帮你倒的对于酒水的倒法,苗烧水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主动为主人倒酒,以显示对长辈的尊重,这应该是合乎礼仪的,所以苗烧水主动为对方倒酒,对方没有拒绝,他就知道这样做是合乎礼仪的当他就是否要给自己倒酒的时候,心里开始不安起来如果你不倒,这就表示你想让对方倒,如果你自己倒了,说明你非常的贪酒正犹豫的时候,对方把酒具拿了过去,然后到一杯酒放在他的面前
对方举起酒杯说:“这是上好的竹叶青,你可以尝尝”苗烧水看了落地窗户外秀丽的山水,说:“田中君,你这里真不错”说着他举起酒杯示意,然后抿了一口酒,对方说:“其实我们日本的山水不如你们国家的山水那样壮丽,不过我们国家在艺术教育上下了许多功夫,所以在日本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独具匠心的艺术品”苗烧水说:“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日本人在穿着、举止、物品的摆放、城市规划,各个方面都在展示自己的艺术素养,这一点我感到十分佩服”
对方说:“在这次访问日本,你的目的是什么,完成的怎么样?”苗烧水说:“我就是对这个国家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才决定来看一看,我想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当初你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现在我也来日本访问,我就凭借个人兴趣积累足够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了解日本的中国人”对方笑着说:“说到遣唐使,其实唐朝的东西对我们影响很大,应该这样说,现在的日本文化,其实就是唐风大和化德的成果”
苗烧水说:“棋艺变成了棋道,茶艺变成茶道,花艺变成了花道,唐刀变成了倭刀”对方说:“我们的服饰,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的建筑,这些都深受唐朝的影响当然,不能说我们这个就是唐朝,毕竟是跨越大海,来到这异域番邦,一切都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发生摆变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唐风到了日本不可能还是他原来的样子,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苗烧水说:“这一点我能理解,就拿佛教来说,在不同的地域,佛教的面貌很不一样在汉地的比丘,穿的僧袍也是汉式的,没有保留印度坦露左臂的风格在藏区的佛教就是另一副样子,比丘带着特质的帽子,穿着深红色的僧袍,保留着坦露左臂的风俗,不过他们的身上过多的金属配饰,这是他们自己的风格在南洋小乘教的比丘不办是不戴帽子的,僧袍的样式跟藏区比丘的样式一致,不过颜色不同日本的比丘在穿着上与汉地的比丘类似,不过日本的比丘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在藏区一些小宗法门是可以娶妻子的,其实在汉地,许多比丘也偷偷的生育了子女佛教其实和国家是一样的,在它兴起的时候,戒律会非常的严明,一旦走向没落,破坏戒律的比丘就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触犯戒律有什么不对,他们觉得佛门的清规戒律过时了,应该着手变革”
对方说:“我能听得出来,你好像对我国比丘娶妻生子的现状好像颇有微词”苗烧水说:“我无意敢于贵国的内政,我只是希望这样的势头不要蔓延到中国内地”对方说:“你有没有想过,死守着陈旧的清规戒律实际上对佛教不好”苗烧水说:“想让一个东西流传下去,就得有所坚持,如果动不动就变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自己了,这东西也没办法延续下去了”对方说:“我觉得你还是说的有些严重了,根据时代不同有所调整是必要的,一味守旧会让佛教进入死胡同”苗烧水说:“变革有良性的变革,也有恶性的变革”
对方说:“这个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什么良性的变革?什么又是恶性的变革?”苗烧水说:“作为日本人,不清楚这个不奇怪,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崛起一直跟变革有关大化改、明治维,都是变革,也许在日本的历史里,从来没有什么变革是恶性的,中国就不一样了”对方说:“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苗烧水说:“在中国的历史上靠变革活的亲生的次数不多,在春秋的时候,管仲推动变革,振兴了齐国李悝、吴起的变革振兴了魏国,商鞅变法振兴了秦国,以及本朝的变革,使得我国获得了生”对方说:“良性的变革这么多,你觉得这还少”苗烧水说:“管仲死后,齐桓公失去了股肱之臣,结果死于奸人之手,死后诸子忙于争位,他自己被活活饿死,尸体腐烂生蛆也无人打理吴起这个人聪明绝顶,最后下场并不好,商鞅最后被车裂本朝的变革成功了,但也有一些因为变革中的一些失误买单,从而下场不是特别好”对方听了,说:“贵国的历史好复杂”
苗烧水说:“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莽,这位仁兄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国号叫做,颁布法,推动变革,结果王莽身死国灭宋朝的时候,神宗皇帝不满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推动变法,结果王安石遭到了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反对,为了推动变革,他从底层提拔了许多官员许多没有操守的人,为了赢得官位加入了变法的队伍本来士大夫们就用尽一切手段抹变法,加上这些利用变法爬上来的人趁机攫取民财,弄得民怨沸腾虽然王安石的变法,为增加朝廷的收入做了贡献,还是不能平息社会对他的愤怒后来宋朝的灭亡,跟借助王安石变法上来的人密切相关蔡京就曾是推动法的骨干,后来是出了名的奸臣”对方听的目瞪口呆,苗烧水说:“明朝的时候,张居正看到明朝官服的办事效率底下,而且贪腐之弊越来越严重,军备上也极为松弛在他掌握权力之后,推动变革,出台了许多措施,使得明朝的局势大为改观可惜,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将张居正颁布的政策一律推到,张居正的家人被控制起来,一家老少自尽的自尽,饿死的饿死万历皇帝想从张居正的家中搞点钱出来,结果大失所望、恼羞成怒,疯狂的报复张居正的家人”对方说:“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大清的百日维了”苗烧水说:“你怎么看百日维?”对方说:“一百天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百日维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苗烧水说:“过去读中学历史教科书,康梁被描述成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康有为当时被称作是康圣人,这跟当年王安石有一拼且不说王安石的变法有没有合理性,只说他当时吹捧为孔子,他的得意门生吕惠卿被称吹捧为颜回可就是这被吹捧为颜回的人,为了宰相之位,他穷尽陷害之能事,实在是太讽刺了即便是康有为成功的推动并主导了一场变革,他就可以与孔子比肩吗?他编造史料、胡乱注解,试图用这种方法证明孔子一向是个主张变革的人当时大清也许缺少熟悉洋务的人,可对寻章摘句精通的人那可就太多了,他们一眼就看出来那是康有为在胡编乱造他组织参加会试的举子一起上书皇帝,倡议变法图存这是个非常轰动的时间,然后组织保国会、强学会,许多在职的官员都加入进来,甚至李鸿章都想加入可是他被拒之门外,他们把甲午之败的责任归咎于李鸿章,历史教科书也罢李鸿章写的十分不堪,把李鸿章说成是误国庸臣这对李鸿章来说是极为不公正的,李鸿章的个人悲剧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主导保国会、强学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甲午失败的真正原因,这些人对甲午失败的认识与那些只会空谈的清流们别无二致这样一群不明真相的无知书生怎么可能担当起变法图存的大大任,当时的光绪皇帝当时血气方刚,按说正是有所作为的年纪可这个人有严重的问题,此人对从小受到的儒家传统教育,他的老师翁同龢是个非常守旧的儒生在他看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都在孔子的著作里,光绪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懂军事的人,他经常读一本书,叫做《圣武记》,说的是康熙皇帝军旅生涯皇帝的见识就停留在清流的水平,对西学一概不知凡是记得利益者都希望稳定,害怕发生变革凡是出于被压迫地位的人都希望发生变革,想从变革中改变自己的处境慈禧太后已经掌握着所有的权力,当然不希望发生变革,从而让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光绪则不同,他希望借助变革来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光绪为了推动法的确撤换了一批官员,颁布了《定国是诏》,当你读了这封诏书,你就知道这事没法干如果曾经研究过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一次性的推出全部的改革方案而是针对具体问题,一条一条的推出这样说,比方说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的时期就退出这一条措施,然后全国都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这几要比宴席,饭菜不能一次性端上来,而是一道一道的上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菜品都是鲜的”对方说:“看来你的确是进行过一番思考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国的明治维,虽然做了很多事,的确是一条政策一条政策的推出如果把所有的办法都集中到一块打包推出,它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了可惜那个时候你不在朝中,如果在朝中的话,可以对皇帝说说自己的看法”苗烧水说:“跟我有相同见解的官员当时也应该有,只可惜他不受皇帝待见”
听了这话,对方翻了一下白眼,说:“为什么这些官员不受皇帝待见呢?”苗烧水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李鸿章被认定是守旧的官员,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李鸿章和他的战友们是朝廷里真正支持变革的力量把李鸿章的力量排除掉,剩下的人真正懂得实物的人就不多了像张之洞这样的人,虽然也支持洋务,不过此人的视野比较狭小,不能跟李鸿章相比袁世凯是朝中的锐,康梁也很喜欢他,他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他却告诉皇帝,康梁其实并不是主持变法的合适人选,他建议应该选择老成持重的大臣出来主持变法光绪认为所谓老成持重的大臣多半都是慈禧的人,他愿意相信像康梁这样跟慈禧毫无瓜葛的人《定国是诏》的性质,其实跟儒家的《大同书》差不多,只能表达一些美好的愿望,没有办法指导实务”
对方说:“有时候国运还是很重要的”苗烧水说:“如果光绪皇帝任命李鸿章为领班军机大臣,由他牵头组织一个改革的指挥小组,由皇帝亲自出任组长,李鸿章人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醇亲王倾国家之力试图为慈禧太后规划美好的退休生活,这对于出于国难时期的朝廷来说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无疑是走同治皇帝的老路事实证明,即便是慈禧太后住进了颐和园,她还是不愿意放弃权力,既然如此,为何不敢倾国家之力支持变法呢?把钱投在发展海军和实业上,这样一来,清朝或许可以免于亡国厄运,中国也不至于在耻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对方说:“真正都懂得实务的人不能够控制朝局,而那些只会空谈的人却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把持着朝局,这却好似挺讨人厌的”苗烧水说:“我也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蒋先生最终失去了江山?而毛先生为何能得天下?”对方笑着说:“这个教科书写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苗烧水说:“西元一九四五年,贵国撤出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一方面在野的某个组织的力量迅壮大,另一方面蒋先生的政府因为战争的缘故损失惨重不过也不完全是如此,他因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坚定,所以他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蒋先生能得到那么高的威望?是因为蒋先生结束了战争,给中国的人民带了和平与尊严他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在打与不打之间就得仔细权衡此外在蒋先生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蒋先生要是做出妥协的可能性被极大的限制住了在接受战后资产的时候,五子登科的好戏到处上演,这几大的损害了蒋先生的声誉同时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做出让步,从而不得不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两派斗争首先从辽东开始,把白崇禧留在辽东,可以保证辽东不会易手辽东要是不丢失,傅作义的军队就可以出来帮忙,在淮海的胜算就会大增如此一来鹿死谁手就不得而知了,说到底,蒋先生这个人最终不能成事,很大程度是因为蒋只是一个宫廷政治家,真正在指挥大军团作战,运筹帷幄方面他是不行的”
对方听了长叹一口气说:“白崇禧算是一代名将,可惜不得其主,在蒋先生的麾下难以施展”苗烧水说:“前朝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一艘破船,到处都在漏水,浑身都是窟窿,根本无可救药”对方说:“你觉得这些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呢?”苗烧水说:“孙先生和蒋先生都曾是帮会的成员,蒋先生通过发动一系列宫变上台,他在和对较量的时候,也很喜欢设法去挖对手的墙脚,或者去它的后院点一把火蒋先生虽然整天说礼义廉耻,实际上统驭国家的手法太过于权术在进入南京之后,蒋先生和当地财团结合在一起,最终在这些人的资助下自立朝廷可以这样讲,蒋先生虽然是军队的负责人,却与旧势力结合的非常好,在他们的支持下登上大宝”
对方说:“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至少在己丑年之前,蒋先生看起来很像晚清以来传统的政府负责人,而毛先生则不同,他拿出了许多东西比方说分土地给农民,实行三三制,根据他的设计,他们建立了一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非常特殊的军队他很看重军队和百姓之间的关系,让军队帮百姓干活,同时不许拿百姓的东西对待俘虏也非常好因为这些,整个知识界对他和他的团队保有好感,实际上他的军队却是极为能打当然从己丑年开始,毛先生变得越来越有点回归传统的感觉,他的这种回归本质上是一种倒退”田中老先生笑着说:“不要只顾着说话,还是应该吃点东西才好”
苗烧水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说:“尽管毛先生在晚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那个时候依旧是非常精明的,他非常巧妙划分出三个世界而且能够主抓机遇改善和美国的关系,他一直都是了不起的人,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说他是昏君”对方说:“其实我们也觉得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苗烧水说:“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都曾经独领**,都是我国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人,今天的我们也许还在日本的铁蹄下苟延残喘”对方说:“你怎么看待日中关系的前景?”
苗烧水说:“日本人对一件事负责的方式就是剖腹自尽,日本人不可能都剖腹自尽,所以贵国百姓一定要逃避战争责任在我国皇帝下罪己诏这种事司空见惯,连毛先生当年都做过检讨,我们把真诚道歉看作是最起码的东西你干了这么多坏事,你都不能承认,我怎么原谅你?如果两国始终不能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中日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就是不存在的”
从大门里走出一条大狼狗,这条狗目光警惕的看着周围,在惨淡的日光下,它双目炯炯、熠熠生辉在背后拉着狗缰的是美惠子,这让他感到十分吃惊,说:“你怎么会在这里?”她笑着鞠躬说:“欢迎你光临田中公馆”苗烧水说:“不是叫雪花楼吗?”美惠子说:“田中公馆是官方的名称,雪花楼是别名”
苗烧水笑着点点头说:“田中先生真不愧是当代雅士,我有点迫不及待想要见到他了”美惠子说:“其实他也很仰慕你,他拜读过你的作品,觉得你是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苗烧水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嘴上却说:“日本的朋友总是这样赞美别人吗?这样下去我是要骄傲的”美惠子说:“虽然我国是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但我们也不喜欢胡乱赞美别人”这个是苗烧水才仔细的打量了她今天的装扮,她传了一件**白色和服,脚上踩着一双棉鞋,于是说:“这大冷的天不要再外面站的太久了,快进去”她笑着说:“日本的男人可从不知道照顾女士”
苗烧水说:“我终于听到你批评本国的百姓了”两个人进了走进一间大厅,她一挥手臂说:“这边请”苗烧水说:“你做过酒店服务员吗?”她说:“我可不做那种事”苗烧水说:“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是说你没有在前台当服务员的经历?”她一抬头,这个时候苗烧水才注意到她没有化妆,尽管如此,她的姿色没有因此而有所损减,恰恰相反,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一种为天然、纯粹的美,她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我想歪了”
苗烧水被带到一个很小的放房间,不过没有拥挤的感觉,榻榻米、茶几,一个头偶发花白的人站在那里,此人一身灰色西装,里面白色的衬衣,脖子上围着蓝色领带,脚上一双色的皮鞋握手之后,双方入座,美惠子和仆人们酒水和下酒的餐食放在茶几上就挥了出去,按照日本的规矩,再会客的时候,大家都不为自己倒茶,就是你喝得茶一定是别人帮你倒的对于酒水的倒法,苗烧水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主动为主人倒酒,以显示对长辈的尊重,这应该是合乎礼仪的,所以苗烧水主动为对方倒酒,对方没有拒绝,他就知道这样做是合乎礼仪的当他就是否要给自己倒酒的时候,心里开始不安起来如果你不倒,这就表示你想让对方倒,如果你自己倒了,说明你非常的贪酒正犹豫的时候,对方把酒具拿了过去,然后到一杯酒放在他的面前
对方举起酒杯说:“这是上好的竹叶青,你可以尝尝”苗烧水看了落地窗户外秀丽的山水,说:“田中君,你这里真不错”说着他举起酒杯示意,然后抿了一口酒,对方说:“其实我们日本的山水不如你们国家的山水那样壮丽,不过我们国家在艺术教育上下了许多功夫,所以在日本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独具匠心的艺术品”苗烧水说:“这一点我已经感受到了,日本人在穿着、举止、物品的摆放、城市规划,各个方面都在展示自己的艺术素养,这一点我感到十分佩服”
对方说:“在这次访问日本,你的目的是什么,完成的怎么样?”苗烧水说:“我就是对这个国家抱有很强的好奇心,所以才决定来看一看,我想尽可能多的了解中国当初你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现在我也来日本访问,我就凭借个人兴趣积累足够多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成为了解日本的中国人”对方笑着说:“说到遣唐使,其实唐朝的东西对我们影响很大,应该这样说,现在的日本文化,其实就是唐风大和化德的成果”
苗烧水说:“棋艺变成了棋道,茶艺变成茶道,花艺变成了花道,唐刀变成了倭刀”对方说:“我们的服饰,我们的饮食习惯,我们的建筑,这些都深受唐朝的影响当然,不能说我们这个就是唐朝,毕竟是跨越大海,来到这异域番邦,一切都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发生摆变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唐风到了日本不可能还是他原来的样子,一定会发生改变的”
苗烧水说:“这一点我能理解,就拿佛教来说,在不同的地域,佛教的面貌很不一样在汉地的比丘,穿的僧袍也是汉式的,没有保留印度坦露左臂的风格在藏区的佛教就是另一副样子,比丘带着特质的帽子,穿着深红色的僧袍,保留着坦露左臂的风俗,不过他们的身上过多的金属配饰,这是他们自己的风格在南洋小乘教的比丘不办是不戴帽子的,僧袍的样式跟藏区比丘的样式一致,不过颜色不同日本的比丘在穿着上与汉地的比丘类似,不过日本的比丘是可以娶妻生子的在藏区一些小宗法门是可以娶妻子的,其实在汉地,许多比丘也偷偷的生育了子女佛教其实和国家是一样的,在它兴起的时候,戒律会非常的严明,一旦走向没落,破坏戒律的比丘就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触犯戒律有什么不对,他们觉得佛门的清规戒律过时了,应该着手变革”
对方说:“我能听得出来,你好像对我国比丘娶妻生子的现状好像颇有微词”苗烧水说:“我无意敢于贵国的内政,我只是希望这样的势头不要蔓延到中国内地”对方说:“你有没有想过,死守着陈旧的清规戒律实际上对佛教不好”苗烧水说:“想让一个东西流传下去,就得有所坚持,如果动不动就变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自己了,这东西也没办法延续下去了”对方说:“我觉得你还是说的有些严重了,根据时代不同有所调整是必要的,一味守旧会让佛教进入死胡同”苗烧水说:“变革有良性的变革,也有恶性的变革”
对方说:“这个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什么良性的变革?什么又是恶性的变革?”苗烧水说:“作为日本人,不清楚这个不奇怪,因为日本这个国家的崛起一直跟变革有关大化改、明治维,都是变革,也许在日本的历史里,从来没有什么变革是恶性的,中国就不一样了”对方说:“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苗烧水说:“在中国的历史上靠变革活的亲生的次数不多,在春秋的时候,管仲推动变革,振兴了齐国李悝、吴起的变革振兴了魏国,商鞅变法振兴了秦国,以及本朝的变革,使得我国获得了生”对方说:“良性的变革这么多,你觉得这还少”苗烧水说:“管仲死后,齐桓公失去了股肱之臣,结果死于奸人之手,死后诸子忙于争位,他自己被活活饿死,尸体腐烂生蛆也无人打理吴起这个人聪明绝顶,最后下场并不好,商鞅最后被车裂本朝的变革成功了,但也有一些因为变革中的一些失误买单,从而下场不是特别好”对方听了,说:“贵国的历史好复杂”
苗烧水说:“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叫王莽,这位仁兄登基之后,把自己的国号叫做,颁布法,推动变革,结果王莽身死国灭宋朝的时候,神宗皇帝不满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推动变法,结果王安石遭到了当时整个士大夫阶层的反对,为了推动变革,他从底层提拔了许多官员许多没有操守的人,为了赢得官位加入了变法的队伍本来士大夫们就用尽一切手段抹变法,加上这些利用变法爬上来的人趁机攫取民财,弄得民怨沸腾虽然王安石的变法,为增加朝廷的收入做了贡献,还是不能平息社会对他的愤怒后来宋朝的灭亡,跟借助王安石变法上来的人密切相关蔡京就曾是推动法的骨干,后来是出了名的奸臣”对方听的目瞪口呆,苗烧水说:“明朝的时候,张居正看到明朝官服的办事效率底下,而且贪腐之弊越来越严重,军备上也极为松弛在他掌握权力之后,推动变革,出台了许多措施,使得明朝的局势大为改观可惜,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将张居正颁布的政策一律推到,张居正的家人被控制起来,一家老少自尽的自尽,饿死的饿死万历皇帝想从张居正的家中搞点钱出来,结果大失所望、恼羞成怒,疯狂的报复张居正的家人”对方说:“接下来是不是要说大清的百日维了”苗烧水说:“你怎么看百日维?”对方说:“一百天其实什么都做不了,所以百日维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它的实际意义”
苗烧水说:“过去读中学历史教科书,康梁被描述成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康有为当时被称作是康圣人,这跟当年王安石有一拼且不说王安石的变法有没有合理性,只说他当时吹捧为孔子,他的得意门生吕惠卿被称吹捧为颜回可就是这被吹捧为颜回的人,为了宰相之位,他穷尽陷害之能事,实在是太讽刺了即便是康有为成功的推动并主导了一场变革,他就可以与孔子比肩吗?他编造史料、胡乱注解,试图用这种方法证明孔子一向是个主张变革的人当时大清也许缺少熟悉洋务的人,可对寻章摘句精通的人那可就太多了,他们一眼就看出来那是康有为在胡编乱造他组织参加会试的举子一起上书皇帝,倡议变法图存这是个非常轰动的时间,然后组织保国会、强学会,许多在职的官员都加入进来,甚至李鸿章都想加入可是他被拒之门外,他们把甲午之败的责任归咎于李鸿章,历史教科书也罢李鸿章写的十分不堪,把李鸿章说成是误国庸臣这对李鸿章来说是极为不公正的,李鸿章的个人悲剧还不算什么,关键是主导保国会、强学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甲午失败的真正原因,这些人对甲午失败的认识与那些只会空谈的清流们别无二致这样一群不明真相的无知书生怎么可能担当起变法图存的大大任,当时的光绪皇帝当时血气方刚,按说正是有所作为的年纪可这个人有严重的问题,此人对从小受到的儒家传统教育,他的老师翁同龢是个非常守旧的儒生在他看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都在孔子的著作里,光绪这个人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懂军事的人,他经常读一本书,叫做《圣武记》,说的是康熙皇帝军旅生涯皇帝的见识就停留在清流的水平,对西学一概不知凡是记得利益者都希望稳定,害怕发生变革凡是出于被压迫地位的人都希望发生变革,想从变革中改变自己的处境慈禧太后已经掌握着所有的权力,当然不希望发生变革,从而让自己的权力受到挑战光绪则不同,他希望借助变革来拿回本应属于自己的权力光绪为了推动法的确撤换了一批官员,颁布了《定国是诏》,当你读了这封诏书,你就知道这事没法干如果曾经研究过历史上那些成功的变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能一次性的推出全部的改革方案而是针对具体问题,一条一条的推出这样说,比方说要解决教育的问题,在一定的时期就退出这一条措施,然后全国都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这几要比宴席,饭菜不能一次性端上来,而是一道一道的上菜,这样才能保证所有的菜品都是鲜的”对方说:“看来你的确是进行过一番思考的,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国的明治维,虽然做了很多事,的确是一条政策一条政策的推出如果把所有的办法都集中到一块打包推出,它的可操作性就没有了可惜那个时候你不在朝中,如果在朝中的话,可以对皇帝说说自己的看法”苗烧水说:“跟我有相同见解的官员当时也应该有,只可惜他不受皇帝待见”
听了这话,对方翻了一下白眼,说:“为什么这些官员不受皇帝待见呢?”苗烧水说:“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李鸿章被认定是守旧的官员,事实却不是这样的,李鸿章和他的战友们是朝廷里真正支持变革的力量把李鸿章的力量排除掉,剩下的人真正懂得实物的人就不多了像张之洞这样的人,虽然也支持洋务,不过此人的视野比较狭小,不能跟李鸿章相比袁世凯是朝中的锐,康梁也很喜欢他,他受到光绪皇帝的接见,他却告诉皇帝,康梁其实并不是主持变法的合适人选,他建议应该选择老成持重的大臣出来主持变法光绪认为所谓老成持重的大臣多半都是慈禧的人,他愿意相信像康梁这样跟慈禧毫无瓜葛的人《定国是诏》的性质,其实跟儒家的《大同书》差不多,只能表达一些美好的愿望,没有办法指导实务”
对方说:“有时候国运还是很重要的”苗烧水说:“如果光绪皇帝任命李鸿章为领班军机大臣,由他牵头组织一个改革的指挥小组,由皇帝亲自出任组长,李鸿章人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醇亲王倾国家之力试图为慈禧太后规划美好的退休生活,这对于出于国难时期的朝廷来说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无疑是走同治皇帝的老路事实证明,即便是慈禧太后住进了颐和园,她还是不愿意放弃权力,既然如此,为何不敢倾国家之力支持变法呢?把钱投在发展海军和实业上,这样一来,清朝或许可以免于亡国厄运,中国也不至于在耻辱的道路上一去不返”
对方说:“真正都懂得实务的人不能够控制朝局,而那些只会空谈的人却整天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把持着朝局,这却好似挺讨人厌的”苗烧水说:“我也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蒋先生最终失去了江山?而毛先生为何能得天下?”对方笑着说:“这个教科书写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苗烧水说:“西元一九四五年,贵国撤出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一方面在野的某个组织的力量迅壮大,另一方面蒋先生的政府因为战争的缘故损失惨重不过也不完全是如此,他因为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坚定,所以他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什么蒋先生能得到那么高的威望?是因为蒋先生结束了战争,给中国的人民带了和平与尊严他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在打与不打之间就得仔细权衡此外在蒋先生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蒋先生要是做出妥协的可能性被极大的限制住了在接受战后资产的时候,五子登科的好戏到处上演,这几大的损害了蒋先生的声誉同时因为自己没有办法做出让步,从而不得不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两派斗争首先从辽东开始,把白崇禧留在辽东,可以保证辽东不会易手辽东要是不丢失,傅作义的军队就可以出来帮忙,在淮海的胜算就会大增如此一来鹿死谁手就不得而知了,说到底,蒋先生这个人最终不能成事,很大程度是因为蒋只是一个宫廷政治家,真正在指挥大军团作战,运筹帷幄方面他是不行的”
对方听了长叹一口气说:“白崇禧算是一代名将,可惜不得其主,在蒋先生的麾下难以施展”苗烧水说:“前朝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一艘破船,到处都在漏水,浑身都是窟窿,根本无可救药”对方说:“你觉得这些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呢?”苗烧水说:“孙先生和蒋先生都曾是帮会的成员,蒋先生通过发动一系列宫变上台,他在和对较量的时候,也很喜欢设法去挖对手的墙脚,或者去它的后院点一把火蒋先生虽然整天说礼义廉耻,实际上统驭国家的手法太过于权术在进入南京之后,蒋先生和当地财团结合在一起,最终在这些人的资助下自立朝廷可以这样讲,蒋先生虽然是军队的负责人,却与旧势力结合的非常好,在他们的支持下登上大宝”
对方说:“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至少在己丑年之前,蒋先生看起来很像晚清以来传统的政府负责人,而毛先生则不同,他拿出了许多东西比方说分土地给农民,实行三三制,根据他的设计,他们建立了一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非常特殊的军队他很看重军队和百姓之间的关系,让军队帮百姓干活,同时不许拿百姓的东西对待俘虏也非常好因为这些,整个知识界对他和他的团队保有好感,实际上他的军队却是极为能打当然从己丑年开始,毛先生变得越来越有点回归传统的感觉,他的这种回归本质上是一种倒退”田中老先生笑着说:“不要只顾着说话,还是应该吃点东西才好”
苗烧水将一块牛肉放进嘴里,说:“尽管毛先生在晚年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在那个时候依旧是非常精明的,他非常巧妙划分出三个世界而且能够主抓机遇改善和美国的关系,他一直都是了不起的人,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说他是昏君”对方说:“其实我们也觉得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苗烧水说:“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都曾经独领**,都是我国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人,今天的我们也许还在日本的铁蹄下苟延残喘”对方说:“你怎么看待日中关系的前景?”
苗烧水说:“日本人对一件事负责的方式就是剖腹自尽,日本人不可能都剖腹自尽,所以贵国百姓一定要逃避战争责任在我国皇帝下罪己诏这种事司空见惯,连毛先生当年都做过检讨,我们把真诚道歉看作是最起码的东西你干了这么多坏事,你都不能承认,我怎么原谅你?如果两国始终不能就这个问题达成共识,中日成为朋友的可能性就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