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言骞从来都不会怀疑赫柔儿的话。
他年幼的时候,就遇见了赫柔儿。那时候父亲让他叫她柔姨。他初来军营,遇到的都是大男人,对他都是硬邦邦的,自己也生了一副别扭的脾气,虽然还不如现在这般,只是也学着板着脸,不理会赫柔儿。皇室中特有的漠视和高傲,他这一点与生俱来。
然而他却发现赫柔儿与很多人不同,她不在意。似乎就是书上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重要的是,赫柔儿和西陵王其实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因为变故的落魄,悄无声息地在一起。她虽然落魄了,但是仍旧保持着一股孤傲。
这是一种孤雁的清冷,无力,脆弱,但是又充满了高尚情操的错觉。这就像是历来传诵的“死谏,武死战”。
他不明白为什么,但有时候,他觉得她和自己的父亲才是同一种人。这种感觉让他极度抵触。他明明有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在京中享有富贵的生活。偏偏来到了荒漠的西北边疆。
但他明白,也许赫柔儿已经站在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上,以戴罪之身,在这个西北的军营中,占据着最神秘的地位。
他也曾指责过赫柔儿别有用心,问她可曾怪过先帝的时候,赫柔儿却说:“这是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选错了阵营,站错了位置,就会付出代价。有因有果,成王败寇,我谁也不恨。”
他一直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么大的仇恨都能放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样的人冷静的可怕,也绝望的可怕。
所以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一种骄傲的姿态站在父亲的背后,而父亲也从来没说过,她的身份究竟如何。
他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终于,等到了十五年后,陆珩筇终于开口了——没有询问,也没有犹豫,而是直接给陆言骞去了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似乎十年前就知道了。
但是陆珩筇的来信一直都很平常,唯独最后一句,才不尴不尬地提到:“阿柔与父相交数十年,生死相托,不论世俗,但求相伴。大年将归,或可同行。”
陆言骞似乎早就猜到了这个结局。但他早就没有十年前的那种抵触。似乎随着时光流逝,什么都显得不重要了。
然而看着母亲,他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终于开了口,却又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他自认世上的事情来得简单,纵横捭阖不过如此。偏偏遇到了自己的亲人,就变得无从下手。而今日,一切都变了模样。赫柔儿睚眦欲裂地告诉他,他的父亲死的这样凄惨,他反倒有种莫名的害怕和恐惧。
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原以为一直云淡风轻,甚至连株连九族的惨案都能看开的柔姨,竟然死在了父亲的骨灰坛上。
他从没想到,父亲只是在信上写生死相托,赫柔儿却是用命来还。这样的情深意重,让他不知该如何面对,甚至还有一丝羡慕和失落。
他从小最信任的两个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在他面前,一个化成了灰,一个死在了自己面前。
他愣愣看着赫柔儿一脸温柔地抱着骨灰坛,郑重跪下,给赫柔儿磕了三记头。
“你做什么!你给她磕什么头?!”王妃歇斯底里地叫起来,“她害死了你父亲!要不是她,要不是她,你父亲早就回来了!你父亲……你父亲怎么会死!哈哈哈……我生了儿子,却给别的女人磕头,我这一辈子……丈夫,儿子,都被这个女人带走了……哈哈哈,你居然还给她磕头!”王妃随手抓起杯子,就往陆言骞脸上砸。
陆言骞顶着一脸的血,忽然有些同情地看着王妃。
她什么都不懂。
只顾着责怪别人,从来不想想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也从来不会寻找自己的过错。她一直躲在西陵王府,不肯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她的世界是这样小,这样狭隘,除了她自己,再也容不下其他。
“母妃,”陆言骞开口道,“我会将她和父亲葬在一起,她生殉父亲,又亲手把父亲带了回来,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
“你敢!”
陆言骞苦涩地笑了笑,“母妃,我有什么不敢的。我也不怕和你说了,这么多年了,你每日责怪父亲的时候,可曾想到父亲一个人在边疆孤苦,生死一线,可曾努力为他游走,可曾借助陈家替父亲鸣不平?!你只说父亲不愿意回来,可你又当真愿意他回来?!”
王妃浑身一震,手指抖着吼道:“滚!你们都给我滚!滚出去!”
陆言骞命人扶着赫柔儿,亲手捧着骨灰坛,缓缓走了出去。水笙跟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只觉得心难受得不能呼吸。
一行人不知不觉竟然就走到了京郊。
水笙静静看着他一把火,将整个冬日照得火红,然后一个坛子,静静摆在远处。
“我担心我娘找人把柔姨挖出来,索性烧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好。”
他忽然看着水笙,问道:“水笙,如果我有这么一天,你会和柔姨一样么?”
水笙一楞,抬头看着他。他的眼睛是这样认真,像是深沉的夜色,但却星光闪烁。
“水笙,你告诉我。”
水笙没有说话。她想起了了很久没再去回忆的幼年,那场铺天盖地的洪水,那场惨绝人寰的饥荒。
她似乎对死的认知和陆言骞的不一样。陆言骞眼中的死,充满了将士意气,红尘千万埋白骨,一朝功成万人传。仿佛就是引颈就戮,一刀成佛。但她始终记得,在洪水中的挣扎,在饥饿中的红眼,在病困中的呻/吟。
那是一种痛苦被无限放大,没有温情,只有冷酷。
那是一种她不会再回首,也自信能走下去的路。
“水笙。”他苦涩一笑,喊着她的名字。
然而她却认真开口道:“我大概想比你先死。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像柔夫人一样。但是我想,我能陪伴你走过,就算是我最快活的时光了。”
“水笙,你不愿意去死,对不对。”
“我不愿意。”水笙像是着了魔。那一刻,她脑海中纷繁的画面像是走马灯似的,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陆言骞猛地推开她,抱着坛子,一个人上了马。
她看着他的身影拉长,似乎这样,要融进那风雪中。
他年幼的时候,就遇见了赫柔儿。那时候父亲让他叫她柔姨。他初来军营,遇到的都是大男人,对他都是硬邦邦的,自己也生了一副别扭的脾气,虽然还不如现在这般,只是也学着板着脸,不理会赫柔儿。皇室中特有的漠视和高傲,他这一点与生俱来。
然而他却发现赫柔儿与很多人不同,她不在意。似乎就是书上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重要的是,赫柔儿和西陵王其实也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因为变故的落魄,悄无声息地在一起。她虽然落魄了,但是仍旧保持着一股孤傲。
这是一种孤雁的清冷,无力,脆弱,但是又充满了高尚情操的错觉。这就像是历来传诵的“死谏,武死战”。
他不明白为什么,但有时候,他觉得她和自己的父亲才是同一种人。这种感觉让他极度抵触。他明明有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在京中享有富贵的生活。偏偏来到了荒漠的西北边疆。
但他明白,也许赫柔儿已经站在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上,以戴罪之身,在这个西北的军营中,占据着最神秘的地位。
他也曾指责过赫柔儿别有用心,问她可曾怪过先帝的时候,赫柔儿却说:“这是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位置,选错了阵营,站错了位置,就会付出代价。有因有果,成王败寇,我谁也不恨。”
他一直不能理解,直到后来才发现,这么大的仇恨都能放下,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样的人冷静的可怕,也绝望的可怕。
所以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一种骄傲的姿态站在父亲的背后,而父亲也从来没说过,她的身份究竟如何。
他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终于,等到了十五年后,陆珩筇终于开口了——没有询问,也没有犹豫,而是直接给陆言骞去了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似乎十年前就知道了。
但是陆珩筇的来信一直都很平常,唯独最后一句,才不尴不尬地提到:“阿柔与父相交数十年,生死相托,不论世俗,但求相伴。大年将归,或可同行。”
陆言骞似乎早就猜到了这个结局。但他早就没有十年前的那种抵触。似乎随着时光流逝,什么都显得不重要了。
然而看着母亲,他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终于开了口,却又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他自认世上的事情来得简单,纵横捭阖不过如此。偏偏遇到了自己的亲人,就变得无从下手。而今日,一切都变了模样。赫柔儿睚眦欲裂地告诉他,他的父亲死的这样凄惨,他反倒有种莫名的害怕和恐惧。
一切都不一样了。
他原以为一直云淡风轻,甚至连株连九族的惨案都能看开的柔姨,竟然死在了父亲的骨灰坛上。
他从没想到,父亲只是在信上写生死相托,赫柔儿却是用命来还。这样的情深意重,让他不知该如何面对,甚至还有一丝羡慕和失落。
他从小最信任的两个人,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在他面前,一个化成了灰,一个死在了自己面前。
他愣愣看着赫柔儿一脸温柔地抱着骨灰坛,郑重跪下,给赫柔儿磕了三记头。
“你做什么!你给她磕什么头?!”王妃歇斯底里地叫起来,“她害死了你父亲!要不是她,要不是她,你父亲早就回来了!你父亲……你父亲怎么会死!哈哈哈……我生了儿子,却给别的女人磕头,我这一辈子……丈夫,儿子,都被这个女人带走了……哈哈哈,你居然还给她磕头!”王妃随手抓起杯子,就往陆言骞脸上砸。
陆言骞顶着一脸的血,忽然有些同情地看着王妃。
她什么都不懂。
只顾着责怪别人,从来不想想事情究竟是怎样的。也从来不会寻找自己的过错。她一直躲在西陵王府,不肯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她的世界是这样小,这样狭隘,除了她自己,再也容不下其他。
“母妃,”陆言骞开口道,“我会将她和父亲葬在一起,她生殉父亲,又亲手把父亲带了回来,这样的恩情,我一辈子都无法偿还。”
“你敢!”
陆言骞苦涩地笑了笑,“母妃,我有什么不敢的。我也不怕和你说了,这么多年了,你每日责怪父亲的时候,可曾想到父亲一个人在边疆孤苦,生死一线,可曾努力为他游走,可曾借助陈家替父亲鸣不平?!你只说父亲不愿意回来,可你又当真愿意他回来?!”
王妃浑身一震,手指抖着吼道:“滚!你们都给我滚!滚出去!”
陆言骞命人扶着赫柔儿,亲手捧着骨灰坛,缓缓走了出去。水笙跟在他后面,小心翼翼,只觉得心难受得不能呼吸。
一行人不知不觉竟然就走到了京郊。
水笙静静看着他一把火,将整个冬日照得火红,然后一个坛子,静静摆在远处。
“我担心我娘找人把柔姨挖出来,索性烧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好。”
他忽然看着水笙,问道:“水笙,如果我有这么一天,你会和柔姨一样么?”
水笙一楞,抬头看着他。他的眼睛是这样认真,像是深沉的夜色,但却星光闪烁。
“水笙,你告诉我。”
水笙没有说话。她想起了了很久没再去回忆的幼年,那场铺天盖地的洪水,那场惨绝人寰的饥荒。
她似乎对死的认知和陆言骞的不一样。陆言骞眼中的死,充满了将士意气,红尘千万埋白骨,一朝功成万人传。仿佛就是引颈就戮,一刀成佛。但她始终记得,在洪水中的挣扎,在饥饿中的红眼,在病困中的呻/吟。
那是一种痛苦被无限放大,没有温情,只有冷酷。
那是一种她不会再回首,也自信能走下去的路。
“水笙。”他苦涩一笑,喊着她的名字。
然而她却认真开口道:“我大概想比你先死。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像柔夫人一样。但是我想,我能陪伴你走过,就算是我最快活的时光了。”
“水笙,你不愿意去死,对不对。”
“我不愿意。”水笙像是着了魔。那一刻,她脑海中纷繁的画面像是走马灯似的,不由自主地说了出来。
陆言骞猛地推开她,抱着坛子,一个人上了马。
她看着他的身影拉长,似乎这样,要融进那风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