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供精彩。
无论黄宗羲本人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发起这次行动,但是那些士子们愿意来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废八股。
侯方域在认为黄宗羲是猪一般队友的同时,黄宗羲也在暗骂那些士子们同样是猪一般的队友。
因为他们绕来绕去,还是把话题绕回到八股取士之上,倒是俞国振只字不提八股,而是大肆宣扬儒生对于华夏的重要性。若黄宗羲不是熟悉了俞国振的性格,只怕以为俞国振立刻就要封衍圣公了。
“故此,华夏朝将拨专款,用于扶持儒门学术的发展与传播。诸位都是前朝的监生与廪生?那就是儒门精英了,我最欣赏精英,诸位是否愿意为儒门学术的壮大而尽己之力?”
俞国振说到这,慢慢笑了起来。
他的笑让黄宗羲毛骨悚然,黄宗羲想要阻止旁边的儒生们,但是旁边的儒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了。
在他们看来,俞国振的这个态度,证明是在向他们屈服,他们的仕途大门,又将打开,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恢复士子的特权……
就在这时,俞国振又开口了。
“我目前已经在准备修改今年的预算计划,其中将拨款二十五万金元,用于建一百所专门宣扬儒门学术的孔子院都急需人才,诸位这么热心为儒门学术请命。想来也是愿意为此做出些贡献的吧?”
听得他这样说,儒生们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俞国振说要办孔子书院,大约就是和以前的县学、府学差不多吧,县学里的教谕虽然大小是个官员,可是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民官。
他们想要的,可不是一个虚名,而是真正的权柄。眼见从新襄等地起来的那些原本该是“胥吏”的人。竟然一步步爬升,象章篪,在史可法帐下时也只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僚,没有任何功名,可现在却已当到了次辅,他们哪个不是心中火热?
“诸位为传播儒学所做的努力,华夏不会忘记的。”俞国振很郑重地说道:“接下来。会给诸位进行登记,然后直接分派至各处孔子书院去。监生可以当个山长院长。廪生也可以当个教授蒙师……请吧。”
黄宗羲这个时候,终于想到俞国振的打算,他脸色惨白,盯着俞国振:“俞……俞济民,你的孔子书院,会开在哪儿?”
“往东开到美洲,向南开到蟾洲。向西开到欧罗巴。”俞国振淡淡地笑道:“凡阳光能照射之地,我都要开办孔子书院。原本我是很为如何招募书院老师伤脑筋的,黄太冲。多谢你为我找齐了这些老师,几千人……差不多够起步之用了。”
“啊啊啊啊啊?”
黄宗羲与诸生都是瞠目结舌。
大明之时,若是谁摊上云贵之地的官员,便被视为不幸,因为这些地方偏僻遥远。而俞国振方才所言,乃是要在美洲、蟾洲与欧洲开办孔子书院,将诸生打发到这鸟不拉屎遍地蛮夷的地方去!
这可比起拿刀杀人要可怕得多,更重要的是,被俞国振杀了还可以落个美名,而现在……
“想来诸位深明大义,知道为宣扬孔孟之道,需要吃得苦中之苦,必不会推辞。”俞国振又道:“诸位,虽说朝闻道夕可死,但传播大道,事不宜迟,诸位这就去做准备吧。”
俞国振说完这话,向后退了两步,华夏军拥了上来,将诸生都围了起来。有诸生瞧瞧情形不对,以袖子将脸一蒙,然后便向着百姓冲去,想要混入百姓当中脱身,但百姓瞧热闹瞧到现在,哪里还不知道他们这些人的魑魉心思,一个个笑着又将他们推了出来,甚至用不着华夏军前去抓捕。
俞国振嘴角的微笑,这个时候显得分外有趣。
黄宗羲喉节动了一下,他没有想到,俞国振竟然会玩出这么大的手笔!
“俞……俞济民,你安敢如此,你这是放逐天下斯文……”
“黄太冲,我这不是放逐天下斯文,而是你带领着孔门诸生勇担重任,咱们华夏朝新立,百废待兴,你身为黄公后人,敢为天下先,登高一呼,号召诸生参与援外。”俞国振看着黄宗羲,笑意更为明显:“既是你黄太冲有此心志,俞某又安敢不成全,想必此后儒林又有一段佳话流传了——你瞧,华夏的几大报纸主笔都在,顾炎武、归尔礼,哦,侯朝宗也在,如此一来,想必明日你黄太冲就能名动天下了。”
顾炎武和归庄的目光多少有些同情,而侯方域看着黄宗羲,则恨不得把他吃掉一般。
这数千士子,可都是儒林精华,其中大多数也是侯恂、侯方域这些年主动结交的俊彦,原本分散在江南各处,是侯家父子几十年后大计的种子,可现在,因为黄宗羲的擅动,这些种子被一网打尽!
便是还有那么小猫三两只在外头,又有什么作用?
因为愤怒,所以侯方域一时都没有注意俞国振在对他说话。
“侯朝宗,侯朝宗?”俞国振又道。
侯方域这才回过神来,恨恨地看了黄宗羲一眼,然后面带微笑,转向俞国振:“陛下有何吩咐?”
“有一件事情,恰好看到你,我就不另外说了,据闻贵刊近来有些麻烦……无论怎么麻烦,那些替贵刊送报的抄消息的,都要靠这个吃饭,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替贵刊办事吧,莫要再拖欠了,早些将送报人的薪俸发下去,再去指摘别人时腰杆子才能硬些,贵刊如今一年的广告收入不少,又可以为人写些吹捧溜须之文,还有些人不想上贵刊的须得破财消灾,送报工人的薪水……这点小钱也要拖欠?”
“是,是,都是下面人办事迟缓,微臣回去就亲自督办。”
俞国振又是一笑,却笑得侯方域身上冷汗直流,而那边的黄宗羲则恍然大悟。
他与侯方域的用心,俞国振早就知晓!
他自以为做得隐秘的事情,俞国振早就洞若观烛,他召集诸生,俞国振一清二楚,而且当时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
而侯方域父子的打算,俞国振同样明白,只是因为其恶尚不昭彰,故此暂时不予追究——俞国振不以自己的好恶去治人,凡事都讲程序**律,这样做看起来是束手束脚了一点,但实际上却是长治久安之道!
“你好,你好!”黄宗羲指着俞国振,口中腥气翻滚,下面的话就说不出来。
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如何再去拒绝反驳?若是他坚决反对,也就是说他自己承认诸生来此不是为民请命,甚至不是为了儒门道统,而只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若是如此,他们演出的这一场,岂不就成了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丑在跳梁,哪里还会在青史中留下美名,只怕连他父亲在九泉之下的名声,也要被连累了!
就象当初因为魏学濂而声名扫地的魏大中一般——这是黄宗羲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只能悲愤地瞪着俞国振,将打落的牙齿和着血往肚子里吞:“我去,我瞧瞧,你俞济民会把我打发到哪个蛮夷之地,我要让你看看,我们这些儒家……”
“我不去,我才不去!”黄宗羲的话尚未曾说完,他身后一人便大哭道:“我乃江南人,好端端的家乡不呆,为何要去那蛮荒之地?”
“不去也行啊,不去你今日来请愿就是与华夏朝为难来了,放在前朝,这是什么罪名?”
百姓中便有人高喊:“谋逆,谋逆!”
“啊,谋逆啊,要诛九族,华夏朝不兴诛九族这一套,但违法则必究,谋逆者身败名裂总是少不得的,带去交与中枢法务总部审讯,此乃华夏朝第一案,务必审出指使者与同谋者,勿枉勿纵,所有犯人都得绳之以法。”
黄宗羲气得全身发抖:“不过是陈情请愿,便是按着你当初在新襄的律令,也不过是扰乱公共秩序,你竟然罗织罪名!”
无论什么朝代,谋逆都是重罪,即使俞国振宽厚,难保那法务总部之人不会栽上罪名,这事情牵连起来,就算不诛九族,可在场的儒生们就是一个都跑不掉。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兴蓝玉、胡惟庸二案,因之死者数以万计,俞国振文治武功都远胜明太祖,弄死万把儒生,又算什么大事?
“好吧,黄太冲,你所言有礼,那我们就按着你所说的扰乱公共秩序判罚——高大柱,你是法务卿,依律这等规模的扰乱公共秩序当如何判罚?”
“流放。”早已离开军职的高大柱站在俞国振身后,清晰地吐出了这两个字。
“流放地点呢?”
“美洲、蟾洲和欧洲。”
“那便如此处置吧,此次主动请缨去诸夷传播儒学者,入孔子书院为教授、博士,而混入其中扰乱社会治安者,流放。”俞国振笑着道:“此事便交与法务总部、外交部与礼部联合处治,七日内拟出具体方案报与我。”
黄宗羲再度瞠目结舌。
他的脑子里一时间完全乱了,他们现在就处在一个两难的境界中:承认是来请缨发扬儒学,那么就被送到万里重洋之外去,否认的话被示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按照此时较为严苛的华夏法律,仍然是被流放在万里重洋之外去……
一口老血再也抑制不住,从黄宗羲的嘴中喷了出来。(未完待续)
无论黄宗羲本人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发起这次行动,但是那些士子们愿意来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废八股。
侯方域在认为黄宗羲是猪一般队友的同时,黄宗羲也在暗骂那些士子们同样是猪一般的队友。
因为他们绕来绕去,还是把话题绕回到八股取士之上,倒是俞国振只字不提八股,而是大肆宣扬儒生对于华夏的重要性。若黄宗羲不是熟悉了俞国振的性格,只怕以为俞国振立刻就要封衍圣公了。
“故此,华夏朝将拨专款,用于扶持儒门学术的发展与传播。诸位都是前朝的监生与廪生?那就是儒门精英了,我最欣赏精英,诸位是否愿意为儒门学术的壮大而尽己之力?”
俞国振说到这,慢慢笑了起来。
他的笑让黄宗羲毛骨悚然,黄宗羲想要阻止旁边的儒生们,但是旁边的儒生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庆祝自己的“胜利”了。
在他们看来,俞国振的这个态度,证明是在向他们屈服,他们的仕途大门,又将打开,而且,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恢复士子的特权……
就在这时,俞国振又开口了。
“我目前已经在准备修改今年的预算计划,其中将拨款二十五万金元,用于建一百所专门宣扬儒门学术的孔子院都急需人才,诸位这么热心为儒门学术请命。想来也是愿意为此做出些贡献的吧?”
听得他这样说,儒生们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俞国振说要办孔子书院,大约就是和以前的县学、府学差不多吧,县学里的教谕虽然大小是个官员,可是毕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亲民官。
他们想要的,可不是一个虚名,而是真正的权柄。眼见从新襄等地起来的那些原本该是“胥吏”的人。竟然一步步爬升,象章篪,在史可法帐下时也只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幕僚,没有任何功名,可现在却已当到了次辅,他们哪个不是心中火热?
“诸位为传播儒学所做的努力,华夏不会忘记的。”俞国振很郑重地说道:“接下来。会给诸位进行登记,然后直接分派至各处孔子书院去。监生可以当个山长院长。廪生也可以当个教授蒙师……请吧。”
黄宗羲这个时候,终于想到俞国振的打算,他脸色惨白,盯着俞国振:“俞……俞济民,你的孔子书院,会开在哪儿?”
“往东开到美洲,向南开到蟾洲。向西开到欧罗巴。”俞国振淡淡地笑道:“凡阳光能照射之地,我都要开办孔子书院。原本我是很为如何招募书院老师伤脑筋的,黄太冲。多谢你为我找齐了这些老师,几千人……差不多够起步之用了。”
“啊啊啊啊啊?”
黄宗羲与诸生都是瞠目结舌。
大明之时,若是谁摊上云贵之地的官员,便被视为不幸,因为这些地方偏僻遥远。而俞国振方才所言,乃是要在美洲、蟾洲与欧洲开办孔子书院,将诸生打发到这鸟不拉屎遍地蛮夷的地方去!
这可比起拿刀杀人要可怕得多,更重要的是,被俞国振杀了还可以落个美名,而现在……
“想来诸位深明大义,知道为宣扬孔孟之道,需要吃得苦中之苦,必不会推辞。”俞国振又道:“诸位,虽说朝闻道夕可死,但传播大道,事不宜迟,诸位这就去做准备吧。”
俞国振说完这话,向后退了两步,华夏军拥了上来,将诸生都围了起来。有诸生瞧瞧情形不对,以袖子将脸一蒙,然后便向着百姓冲去,想要混入百姓当中脱身,但百姓瞧热闹瞧到现在,哪里还不知道他们这些人的魑魉心思,一个个笑着又将他们推了出来,甚至用不着华夏军前去抓捕。
俞国振嘴角的微笑,这个时候显得分外有趣。
黄宗羲喉节动了一下,他没有想到,俞国振竟然会玩出这么大的手笔!
“俞……俞济民,你安敢如此,你这是放逐天下斯文……”
“黄太冲,我这不是放逐天下斯文,而是你带领着孔门诸生勇担重任,咱们华夏朝新立,百废待兴,你身为黄公后人,敢为天下先,登高一呼,号召诸生参与援外。”俞国振看着黄宗羲,笑意更为明显:“既是你黄太冲有此心志,俞某又安敢不成全,想必此后儒林又有一段佳话流传了——你瞧,华夏的几大报纸主笔都在,顾炎武、归尔礼,哦,侯朝宗也在,如此一来,想必明日你黄太冲就能名动天下了。”
顾炎武和归庄的目光多少有些同情,而侯方域看着黄宗羲,则恨不得把他吃掉一般。
这数千士子,可都是儒林精华,其中大多数也是侯恂、侯方域这些年主动结交的俊彦,原本分散在江南各处,是侯家父子几十年后大计的种子,可现在,因为黄宗羲的擅动,这些种子被一网打尽!
便是还有那么小猫三两只在外头,又有什么作用?
因为愤怒,所以侯方域一时都没有注意俞国振在对他说话。
“侯朝宗,侯朝宗?”俞国振又道。
侯方域这才回过神来,恨恨地看了黄宗羲一眼,然后面带微笑,转向俞国振:“陛下有何吩咐?”
“有一件事情,恰好看到你,我就不另外说了,据闻贵刊近来有些麻烦……无论怎么麻烦,那些替贵刊送报的抄消息的,都要靠这个吃饭,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替贵刊办事吧,莫要再拖欠了,早些将送报人的薪俸发下去,再去指摘别人时腰杆子才能硬些,贵刊如今一年的广告收入不少,又可以为人写些吹捧溜须之文,还有些人不想上贵刊的须得破财消灾,送报工人的薪水……这点小钱也要拖欠?”
“是,是,都是下面人办事迟缓,微臣回去就亲自督办。”
俞国振又是一笑,却笑得侯方域身上冷汗直流,而那边的黄宗羲则恍然大悟。
他与侯方域的用心,俞国振早就知晓!
他自以为做得隐秘的事情,俞国振早就洞若观烛,他召集诸生,俞国振一清二楚,而且当时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
而侯方域父子的打算,俞国振同样明白,只是因为其恶尚不昭彰,故此暂时不予追究——俞国振不以自己的好恶去治人,凡事都讲程序**律,这样做看起来是束手束脚了一点,但实际上却是长治久安之道!
“你好,你好!”黄宗羲指着俞国振,口中腥气翻滚,下面的话就说不出来。
如今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如何再去拒绝反驳?若是他坚决反对,也就是说他自己承认诸生来此不是为民请命,甚至不是为了儒门道统,而只是为了个人的升官发财。若是如此,他们演出的这一场,岂不就成了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丑在跳梁,哪里还会在青史中留下美名,只怕连他父亲在九泉之下的名声,也要被连累了!
就象当初因为魏学濂而声名扫地的魏大中一般——这是黄宗羲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因此,他只能悲愤地瞪着俞国振,将打落的牙齿和着血往肚子里吞:“我去,我瞧瞧,你俞济民会把我打发到哪个蛮夷之地,我要让你看看,我们这些儒家……”
“我不去,我才不去!”黄宗羲的话尚未曾说完,他身后一人便大哭道:“我乃江南人,好端端的家乡不呆,为何要去那蛮荒之地?”
“不去也行啊,不去你今日来请愿就是与华夏朝为难来了,放在前朝,这是什么罪名?”
百姓中便有人高喊:“谋逆,谋逆!”
“啊,谋逆啊,要诛九族,华夏朝不兴诛九族这一套,但违法则必究,谋逆者身败名裂总是少不得的,带去交与中枢法务总部审讯,此乃华夏朝第一案,务必审出指使者与同谋者,勿枉勿纵,所有犯人都得绳之以法。”
黄宗羲气得全身发抖:“不过是陈情请愿,便是按着你当初在新襄的律令,也不过是扰乱公共秩序,你竟然罗织罪名!”
无论什么朝代,谋逆都是重罪,即使俞国振宽厚,难保那法务总部之人不会栽上罪名,这事情牵连起来,就算不诛九族,可在场的儒生们就是一个都跑不掉。当初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兴蓝玉、胡惟庸二案,因之死者数以万计,俞国振文治武功都远胜明太祖,弄死万把儒生,又算什么大事?
“好吧,黄太冲,你所言有礼,那我们就按着你所说的扰乱公共秩序判罚——高大柱,你是法务卿,依律这等规模的扰乱公共秩序当如何判罚?”
“流放。”早已离开军职的高大柱站在俞国振身后,清晰地吐出了这两个字。
“流放地点呢?”
“美洲、蟾洲和欧洲。”
“那便如此处置吧,此次主动请缨去诸夷传播儒学者,入孔子书院为教授、博士,而混入其中扰乱社会治安者,流放。”俞国振笑着道:“此事便交与法务总部、外交部与礼部联合处治,七日内拟出具体方案报与我。”
黄宗羲再度瞠目结舌。
他的脑子里一时间完全乱了,他们现在就处在一个两难的境界中:承认是来请缨发扬儒学,那么就被送到万里重洋之外去,否认的话被示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按照此时较为严苛的华夏法律,仍然是被流放在万里重洋之外去……
一口老血再也抑制不住,从黄宗羲的嘴中喷了出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