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供精彩。
八月二十,避劫、灾、岁三煞,利在东方,宜动土迁移。
盛京大政殿前,十王亭之间,乾隆时代所定的大清黄龙旗正缓缓降下,随着总管太监李莲英一声“摘帽”的呼喝,面无表情的道光小皇帝摘下佛光朝冠,同一时刻,十王亭间数百宗室王公、文武大臣也双手自摘红缨凉帽,露出颗颗拖着猪尾小辫的头颅。
道光小皇帝身后的珠帘里,已换了一身明时二品夫人打扮,头戴珠翠庆云冠,身着金绣云霞翟鸟纹红袄、金绣缠枝花纹长裙的茹喜看着小皇帝的背影,心中百感。
终于走到这一刻了,自己的一连串谋划,在今日将告大成。圣道……李肆……你终究不能奈何于我,我一手抓着百万满人,一手抓着百万汉人,两腿还夹着你国中人心,看你要怎么把我赶到北方冰原上去!
李肆这个名字在心中升起,一股不知是什么味道的热流也瞬间席卷全身,袭至眼眶时还带起几分酸热。
“我这二十多年,明暗都呼应着你,就算是北方民乱和团结拳之乱,说到底,也都帮了你涤荡北方人心,让你能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合意的华夏。现在,我只想领着这帮满人,在辽东安安静静过下半辈子,你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我在你心里,难道就是一只蚂蚁!?”
茹喜暗自恨恨念着,这是她的心声,早前在紫禁城时,对宗亲重臣们明言要卧薪尝胆,要跟圣道比下一代,那也是她的心声,有时候她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她想要的是哪一个,她只清楚一件事:她绝不愿被李肆漠视……
殿外李莲英继续喊道:“易服!”
哗啦啦一阵杂响,臣子们脱去大清官服。里一层竟是早穿好了的大明官服,人人再套上大明的朝冠,遮住了那猪尾辫,而大政殿前的那根旗杆上。一面火红旌旗缓缓升起,旌旗正中是金线绣成的大大“明”字。
宗室文武在换装,红旗在上升,而道光小皇帝则被一群太监围住,忙个不停。当大明红旗升顶时,太监们退开,显露在众人眼前的永琪让众人两眼如洗。齐齐呆住。
头戴六梁金冠,戴犀牛带,佩四色云凤绶,执象牙笏,身着狮子绣大绯袍,这是大明二品武官的朝服,虽然永琪才十岁出头,满脸稚气。可这一身打扮,比刚才的大清皇帝服饰还更威武凛然。
“这、这是……”
“这是大明正二品武散官朝服。”
“前明正二品武散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这该是龙虎将军服制。”
永琪换装,满人宗室文武虽心绪迷乱,却都不敢开口,可十王亭长道角落里,一群儒衫文人却嗡嗡议论不止,这些人个个手中都有纸笔,胸口挂的临时宫禁牌上各有标注:《中流》、《士林》、《越秀时报》、《正统》、《江南快报》等等,竟都是来自英华的各家媒体。
“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得大明授龙虎将军位。封建州卫都督佥事,是其统合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女真之势的肇始。就是靠着大明的旗号,努尔哈赤才自辽东崛起。”
“那把剑,怕就是当年万历皇帝赐给努尔哈赤的龙虎将军宝剑原品吧?”
眼见满人摇身一变,成了前明遗臣,报人们也都心生恍惚之感。仿佛时光倒溯,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慈淳太后这般作为,就不怕国人回顾满人崛起故事,都主张除恶务尽么?”
“大明早已经亡了,二十四年前,十六明王祭天,就亡得不能再亡了。眼前这般作派,不过是摆个梯子,等着咱们英华来拆。”
“唔……大概明白了,既是这般算计,咱们报道此事,是不是助纣为虐呢?”
这些报人常年浸淫国政,置身满人变装现场,马上就搞明白了背后的玄机,接着却开始忐忑自己的立场是不是正确。
“我们不来,不等于此事就没有了,报事归报事,评论归评论,各不相干。”
“评论中揭露满人阴谋,不是更好?”
“这叫什么阴谋呢?满人已摆正态度,求一条生路,咱们英华有仁人大义,就该接下这梯子嘛。”
接着报人就自己有了争执,嗡鸣声透过珠帘传入耳中,茹喜脸上升起自得的笑容。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
去大清国号,满人另外找了桩大义,那就是大明遗臣。在满人看来,这资格是铁的,当年万历皇帝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授龙虎将军,御赐宝剑就在永琪腰间挂着呢。
抱上大明遗臣的大义是有风险的,满人臣属大明,却颠覆华夏,奴役神州,如此叛逆不道,现在还重提旧事,会让英华国人对满人罪恶的认识更加深一层,激起更多愤恨。
但抱上这桩大义的好处却大得多,首先,能将满人继续拧为一股绳,一个不同于蒙古等族那种落后部盟制的群体,继续攀住“华夏”这个大义名分的一角,其次,可以让英华国中温和派和仁儒派,也就是茹喜所称的秦桧有了更多弹药。
满人降英,圣道和朝堂都不接受,那满人就降明嘛,反正大明已经没了。满人以大明遗臣自居,英华再要绝满人一族,或者整族迁至北方冰原荒地的打算,就要多上一层道义障碍。大明虽亡,遗臣却依旧是华夏,怎能对华夏之下的自己人干这种不仁之事呢?
第三点是更现实的政治过渡需要,这也是给圣道和英华朝堂献上台阶,英华若是直接受下满人请降,温和处置一族,也要面临极大的人心障碍和舆论压力,这也是圣道和英华朝堂不对之前满清请降国书正面回应的关键原因。但现在英华是接纳大明遗臣,这事性质就不一样了。
正如茹喜邀请来的那些英华报人所论,这一步仅仅只是个过渡,借着这一层身份,跟圣道和英华再谈下去,双方立场就不像以前英清或者汉满那样尖锐对立。
今日这场去国归明仪式。还不止是要抱旧明大义,让茹喜自得的原因,正在于另一桩大义。
“请……母亲宣谕……”
从大清道光皇帝转职为大明龙虎将军的永琪转身向珠帘行礼,童音稚稚。听得茹喜心口又痒又暖。
永琪口中的“母亲”,听在他人耳里,是国之伦常,而非血缘关系。
大清去国,不等于她茹喜这个大清慈淳太后就要去位,放掉权柄了。她必须有专属于她的名位。
这名位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也能找到,那就是由她继承当年万历皇帝封给努尔哈赤夫人的正二品诰命。再由她“收养”永琪,由永琪继承努尔哈赤曾有过的大明官爵,而具体的军政事务,在永琪成年前,由她这位“夫人”摄理。
这样一来,她茹喜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依旧是满人一族的最高决策者。这事并非她原创,旧世华夏的历史里。外藩臣属以这种方式传承权柄的例子,数不胜数。
尽管就血脉而言,永琪是茹喜孙子辈。可那毕竟是满清旧事,什么脏污廉耻,都裹在满清那层皮里,一并丢掉了吧。
永琪这一声“母亲”,茹喜听的是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字面上的本意,她之所以满心喜悦,是因为她知道,永琪这声唤,用的也是本义。是以亲生儿子的身份在唤她,因为她已经将这桩隐藏了十年的秘密告诉给了永琪。
她必须揭破这桩秘密,大清去国,她虽以大明正二品命妇之身主掌满人事,可这名位终究不如昔日的太皇太后牢固。唯一能帮她稳住权柄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永琪。让永琪知道自己跟他的真正关系。母子一心,她的位置才能坐得牢。
当她搂住永琪,告诉他其实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时,永琪也反臂抱住了她,哭泣着呼喊母亲,一股平生从未体验过的颤栗震彻了她的全身,这应该就是……幸福。
这一日,茹喜的思绪格外饱满,也略显迷乱,她注意到了永琪唤她那声“母亲”时,语调微微颤抖,但她觉得,这是永琪还未从这个大惊喜中冷静下来的原因。
“我儿,不必慌张,今日这一步,对你来说,虽是退了一小步,可对满人来说,却是前进了一大步……”
茹喜淳淳教诲,永琪低头束手,恭谨聆听,而他眼中正闪烁不定的光彩,就不是他人所能看到的了。
“好了,哀家……嗯咳……我就说到这里,我儿,你可宣谕了。”
“是,谨尊母亲大人之意。”
“母子”俩一板一眼,照着汉人古礼对答,接着永琪展开一卷文书,童音也开始回荡在大政殿和十王亭间。
“我满人一族,系东夷余脉,上溯炎黄,都乃上天所造,上天所养……”
这份名为《辽满华夏大义事言》的文章,是茹喜和永琪这对“母子”代表满人所作的宣言。头一部分强调满人血脉也出自炎黄,是华夏的一部分,与汉人便有相争,也不是你死我活,一定要谁灭族之事。
就听这部分时,英华报人们大多都还抱膊冷笑,觉得茹喜还想靠着这什么“大义”阻挡英华复仇,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可接着永琪念到第二部分,众人开始凛然。
第二部分是强调满人也是上天所造之人灵,今世的天人之伦,也是满人的大义,满人去国求新,是奔着这个大义去的。
“阴险……”
“无耻……”
即便是心怀仁恕之道的报人,都对这部分措辞背后的用心憎恶不已,刀枪斗不过英华,旧的儒法道统斗不过英华,翻搅起愚昧民人也斗不过英华,现在茹喜要带着满人,用英华的天人之伦来维护满人了。就因为这措辞里的大义没什么问题,大家才觉不舒服,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无力感。
再到第三部分,报人们纷纷喟叹,厉害,真是厉害,茹喜竟然精明至此……
第三部分说的是什么?
几乎是原样搬用当年李肆在广州天坛立下君民约定的套路,宣称她茹喜和永琪与满人结约,在英华一国的华夏。在辽东,共谋安宁生息的未来。宣言称,这是天人之伦的大义下,给每个族类定下的本分。满人现在求的只是这样一个本分而已。
尽管宣言的姿态极其卑微,但划下的线却无比清晰:不管是灭绝满人,还是迁移满人至荒僻之地,都是上天不容的非人罪行。而这条线又是基于英华立国大义所划,圣道真要强行动手,就得自抽耳光,污了自己立下的大义。而学着圣道一般。由茹喜和永琪与满人相约,又是确保她“母子”对满人事务的代理权不被分割。
这份生造出来的大义,力量当然不能跟枪炮相提并论,圣道真要下了决心,什么嘴炮都无济于事,可要命的是,国中已被压在立国大义下的“反动力量”,都可以借此事来置疑圣道乃至国家根本。其中蕴藏着多大凶险就难以预料了。
圣道乃至英华之所以对满人徐徐图之,现在还紧急叫停大军,原因是满人已成刀俎上的鱼肉。自可在急缓之间从容处置。而这份宣言一出,压在缓一面的筹码更重了,严厉处置满人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多,对于已经家大业大的英华来说,这代价虽不是难以承受,也却足够多想一分,认真考虑是不是该作些让步。
看来这个茹喜,对英华国体,对英华人心的了解,已不是简单能用“深刻”来形容的了。
这份辽东满人约书。看似在自说自话,却是在向英华表态:我也是华夏一分子,我们是一家人,现在我已经放下屠刀,坐等绑缚,承认你们是家主。但你们不能杀我。或者是赶到荒郊野外,得容我继续过日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甚至我都尊奉你们的道理和规矩,求的也只是继续呆在家里。
再跟刚才的大清去国,重归明臣的仪式结合,报人们面面相觑,都觉得刚才“报道归报道,评论归评论”那话不太妥当,此事一旦在国中见报,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国中主张仁恕的一派绝对会势力大涨,就连报人里,都开始有不少人觉得,满人能够靠上英华大义,自新悔过,这结果其实是皆大欢喜,不必再逼人太甚了。
可惜,这么大一件事,他们报人是怎么也不可能退缩的,皇帝都没有禁绝他们来盛京与满人接触,怕也是想让国人多知道些满人的动向。
“太后圣明!”
“果然只有太后,才能带着我们满人求存。”
“此檄一出,圣道必将束手束脚,再难如意处置我们满人!”
永琪读完宣言,大政殿内,允禄、衍璜等宗室,讷亲、庆复、高起等重臣都纷纷称贺。
什么大明二品命妇,什么龙虎将军,都是在南蛮的报人面前摆个架势而已,关起门来,慈淳太后还是太后,道光皇帝还是皇帝,亲王贝勒、军机将军,乃至满蒙汉八旗,亦然如此,自成一国。
旧世外藩与中国的关系不都是这样?只要外藩上表认中国为正朔宗主,涉外的文书仪礼不会逾制,内部事务都是自己作主。
现在还呆住盛京的满人们求的就是这么个前途,茹喜领着满人,如此低声下气,姿态卑微,还攀附上了英华的今世大义,在辽东继续过小日子,总该能如愿了吧。
茹喜向穿着大明从二品到三四品不等文武官服的宗亲重臣们微笑点头,而当常保撩开珠帘,附耳报说那东西已在后殿时,茹喜心中更升腾到云烟缭绕的山巅。
今天是个大日子,大清去国时,她还要了结一桩个人恩怨。
让永琪继续主持接下来的去国仪式,茹喜在常保的陪伴下去了后殿,离开前,常保与李莲英之间那阴冷的眼神来回,茹喜并没有注意到。
“亏得你提醒了,也是便宜那贱人,哀家本来还想割了她舌头,挖了她眼睛,学吕后一般把她丢到厕所里,尝尝正宗的人彘滋味……”
一边走,茹喜一边对常保唠叨着,前几日,常保禀报说守卫那东西的部下出了状况,他虽已处置了那些部下,但难保那东西再惹出什么祸患,茹喜不得不接受常保的建议,眼下正是她跟圣道角力的关键时刻,内部绝对不能出岔子。
到了后殿偏僻角落里,一只水缸赫然显现,一颗脑袋用下巴搁在缸沿,当茹喜渐渐靠近时,眼瞳中聚起的光芒也越来越亮,越来越冷。
“我还以为,你早就该咬舌自尽了,没想到你撑到现在还不愿死,你到底是在等什么呢?”
茹喜捏着鼻子,立在远处,语气极度鄙夷。
“我是在等你陪我啊,姐姐……桀桀……”
茹安冷森森地道,分不清是在笑,还是在唤茹喜。
茹喜冷笑道:“那你可就要失望了,姐姐我不忍你继续受苦,这就送你下黄泉吧。”
茹安沉默了片刻,忽然哈哈笑了,笑得十分癫狂:“那就谢谢姐姐了,反正我的儿子已经安全了,而姐姐你却没了儿子,我总有一桩事比过你了!”
茹喜没听懂这话,还以为是在讽刺她跟永琪继续负隅顽抗,憎恶地挥手道:“弄走弄走,果然是疯了!”
兵丁抬走水缸,茹喜再对常保道:“割了舌头,挖了眼睛,夜里丢出去,盯着野狗吃光了她!”
听茹喜咬牙切齿地嘀咕:“叛我的人,就是这般下场!”常保脸色惨白如薄纸。
大政殿里,高起与允禄、衍璜等宗室眉来眼去,一会点头一会摇头,而正在念退位诏书的永琪,念到“太皇太后”时,语调也颇为怪异。
八月二十,避劫、灾、岁三煞,利在东方,宜动土迁移。
盛京大政殿前,十王亭之间,乾隆时代所定的大清黄龙旗正缓缓降下,随着总管太监李莲英一声“摘帽”的呼喝,面无表情的道光小皇帝摘下佛光朝冠,同一时刻,十王亭间数百宗室王公、文武大臣也双手自摘红缨凉帽,露出颗颗拖着猪尾小辫的头颅。
道光小皇帝身后的珠帘里,已换了一身明时二品夫人打扮,头戴珠翠庆云冠,身着金绣云霞翟鸟纹红袄、金绣缠枝花纹长裙的茹喜看着小皇帝的背影,心中百感。
终于走到这一刻了,自己的一连串谋划,在今日将告大成。圣道……李肆……你终究不能奈何于我,我一手抓着百万满人,一手抓着百万汉人,两腿还夹着你国中人心,看你要怎么把我赶到北方冰原上去!
李肆这个名字在心中升起,一股不知是什么味道的热流也瞬间席卷全身,袭至眼眶时还带起几分酸热。
“我这二十多年,明暗都呼应着你,就算是北方民乱和团结拳之乱,说到底,也都帮了你涤荡北方人心,让你能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合意的华夏。现在,我只想领着这帮满人,在辽东安安静静过下半辈子,你为什么非要赶尽杀绝!?我在你心里,难道就是一只蚂蚁!?”
茹喜暗自恨恨念着,这是她的心声,早前在紫禁城时,对宗亲重臣们明言要卧薪尝胆,要跟圣道比下一代,那也是她的心声,有时候她自己都分不清楚,到底她想要的是哪一个,她只清楚一件事:她绝不愿被李肆漠视……
殿外李莲英继续喊道:“易服!”
哗啦啦一阵杂响,臣子们脱去大清官服。里一层竟是早穿好了的大明官服,人人再套上大明的朝冠,遮住了那猪尾辫,而大政殿前的那根旗杆上。一面火红旌旗缓缓升起,旌旗正中是金线绣成的大大“明”字。
宗室文武在换装,红旗在上升,而道光小皇帝则被一群太监围住,忙个不停。当大明红旗升顶时,太监们退开,显露在众人眼前的永琪让众人两眼如洗。齐齐呆住。
头戴六梁金冠,戴犀牛带,佩四色云凤绶,执象牙笏,身着狮子绣大绯袍,这是大明二品武官的朝服,虽然永琪才十岁出头,满脸稚气。可这一身打扮,比刚才的大清皇帝服饰还更威武凛然。
“这、这是……”
“这是大明正二品武散官朝服。”
“前明正二品武散官初授骠骑将军,升授金吾将军。加授龙虎将军,这该是龙虎将军服制。”
永琪换装,满人宗室文武虽心绪迷乱,却都不敢开口,可十王亭长道角落里,一群儒衫文人却嗡嗡议论不止,这些人个个手中都有纸笔,胸口挂的临时宫禁牌上各有标注:《中流》、《士林》、《越秀时报》、《正统》、《江南快报》等等,竟都是来自英华的各家媒体。
“万历年间,努尔哈赤得大明授龙虎将军位。封建州卫都督佥事,是其统合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女真之势的肇始。就是靠着大明的旗号,努尔哈赤才自辽东崛起。”
“那把剑,怕就是当年万历皇帝赐给努尔哈赤的龙虎将军宝剑原品吧?”
眼见满人摇身一变,成了前明遗臣,报人们也都心生恍惚之感。仿佛时光倒溯,又回到了一百多年前。
“慈淳太后这般作为,就不怕国人回顾满人崛起故事,都主张除恶务尽么?”
“大明早已经亡了,二十四年前,十六明王祭天,就亡得不能再亡了。眼前这般作派,不过是摆个梯子,等着咱们英华来拆。”
“唔……大概明白了,既是这般算计,咱们报道此事,是不是助纣为虐呢?”
这些报人常年浸淫国政,置身满人变装现场,马上就搞明白了背后的玄机,接着却开始忐忑自己的立场是不是正确。
“我们不来,不等于此事就没有了,报事归报事,评论归评论,各不相干。”
“评论中揭露满人阴谋,不是更好?”
“这叫什么阴谋呢?满人已摆正态度,求一条生路,咱们英华有仁人大义,就该接下这梯子嘛。”
接着报人就自己有了争执,嗡鸣声透过珠帘传入耳中,茹喜脸上升起自得的笑容。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
去大清国号,满人另外找了桩大义,那就是大明遗臣。在满人看来,这资格是铁的,当年万历皇帝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佥事,授龙虎将军,御赐宝剑就在永琪腰间挂着呢。
抱上大明遗臣的大义是有风险的,满人臣属大明,却颠覆华夏,奴役神州,如此叛逆不道,现在还重提旧事,会让英华国人对满人罪恶的认识更加深一层,激起更多愤恨。
但抱上这桩大义的好处却大得多,首先,能将满人继续拧为一股绳,一个不同于蒙古等族那种落后部盟制的群体,继续攀住“华夏”这个大义名分的一角,其次,可以让英华国中温和派和仁儒派,也就是茹喜所称的秦桧有了更多弹药。
满人降英,圣道和朝堂都不接受,那满人就降明嘛,反正大明已经没了。满人以大明遗臣自居,英华再要绝满人一族,或者整族迁至北方冰原荒地的打算,就要多上一层道义障碍。大明虽亡,遗臣却依旧是华夏,怎能对华夏之下的自己人干这种不仁之事呢?
第三点是更现实的政治过渡需要,这也是给圣道和英华朝堂献上台阶,英华若是直接受下满人请降,温和处置一族,也要面临极大的人心障碍和舆论压力,这也是圣道和英华朝堂不对之前满清请降国书正面回应的关键原因。但现在英华是接纳大明遗臣,这事性质就不一样了。
正如茹喜邀请来的那些英华报人所论,这一步仅仅只是个过渡,借着这一层身份,跟圣道和英华再谈下去,双方立场就不像以前英清或者汉满那样尖锐对立。
今日这场去国归明仪式。还不止是要抱旧明大义,让茹喜自得的原因,正在于另一桩大义。
“请……母亲宣谕……”
从大清道光皇帝转职为大明龙虎将军的永琪转身向珠帘行礼,童音稚稚。听得茹喜心口又痒又暖。
永琪口中的“母亲”,听在他人耳里,是国之伦常,而非血缘关系。
大清去国,不等于她茹喜这个大清慈淳太后就要去位,放掉权柄了。她必须有专属于她的名位。
这名位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也能找到,那就是由她继承当年万历皇帝封给努尔哈赤夫人的正二品诰命。再由她“收养”永琪,由永琪继承努尔哈赤曾有过的大明官爵,而具体的军政事务,在永琪成年前,由她这位“夫人”摄理。
这样一来,她茹喜在“大明遗臣”的大义下,依旧是满人一族的最高决策者。这事并非她原创,旧世华夏的历史里。外藩臣属以这种方式传承权柄的例子,数不胜数。
尽管就血脉而言,永琪是茹喜孙子辈。可那毕竟是满清旧事,什么脏污廉耻,都裹在满清那层皮里,一并丢掉了吧。
永琪这一声“母亲”,茹喜听的是另一层含义,也就是字面上的本意,她之所以满心喜悦,是因为她知道,永琪这声唤,用的也是本义。是以亲生儿子的身份在唤她,因为她已经将这桩隐藏了十年的秘密告诉给了永琪。
她必须揭破这桩秘密,大清去国,她虽以大明正二品命妇之身主掌满人事,可这名位终究不如昔日的太皇太后牢固。唯一能帮她稳住权柄的,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永琪。让永琪知道自己跟他的真正关系。母子一心,她的位置才能坐得牢。
当她搂住永琪,告诉他其实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时,永琪也反臂抱住了她,哭泣着呼喊母亲,一股平生从未体验过的颤栗震彻了她的全身,这应该就是……幸福。
这一日,茹喜的思绪格外饱满,也略显迷乱,她注意到了永琪唤她那声“母亲”时,语调微微颤抖,但她觉得,这是永琪还未从这个大惊喜中冷静下来的原因。
“我儿,不必慌张,今日这一步,对你来说,虽是退了一小步,可对满人来说,却是前进了一大步……”
茹喜淳淳教诲,永琪低头束手,恭谨聆听,而他眼中正闪烁不定的光彩,就不是他人所能看到的了。
“好了,哀家……嗯咳……我就说到这里,我儿,你可宣谕了。”
“是,谨尊母亲大人之意。”
“母子”俩一板一眼,照着汉人古礼对答,接着永琪展开一卷文书,童音也开始回荡在大政殿和十王亭间。
“我满人一族,系东夷余脉,上溯炎黄,都乃上天所造,上天所养……”
这份名为《辽满华夏大义事言》的文章,是茹喜和永琪这对“母子”代表满人所作的宣言。头一部分强调满人血脉也出自炎黄,是华夏的一部分,与汉人便有相争,也不是你死我活,一定要谁灭族之事。
就听这部分时,英华报人们大多都还抱膊冷笑,觉得茹喜还想靠着这什么“大义”阻挡英华复仇,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可接着永琪念到第二部分,众人开始凛然。
第二部分是强调满人也是上天所造之人灵,今世的天人之伦,也是满人的大义,满人去国求新,是奔着这个大义去的。
“阴险……”
“无耻……”
即便是心怀仁恕之道的报人,都对这部分措辞背后的用心憎恶不已,刀枪斗不过英华,旧的儒法道统斗不过英华,翻搅起愚昧民人也斗不过英华,现在茹喜要带着满人,用英华的天人之伦来维护满人了。就因为这措辞里的大义没什么问题,大家才觉不舒服,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无力感。
再到第三部分,报人们纷纷喟叹,厉害,真是厉害,茹喜竟然精明至此……
第三部分说的是什么?
几乎是原样搬用当年李肆在广州天坛立下君民约定的套路,宣称她茹喜和永琪与满人结约,在英华一国的华夏。在辽东,共谋安宁生息的未来。宣言称,这是天人之伦的大义下,给每个族类定下的本分。满人现在求的只是这样一个本分而已。
尽管宣言的姿态极其卑微,但划下的线却无比清晰:不管是灭绝满人,还是迁移满人至荒僻之地,都是上天不容的非人罪行。而这条线又是基于英华立国大义所划,圣道真要强行动手,就得自抽耳光,污了自己立下的大义。而学着圣道一般。由茹喜和永琪与满人相约,又是确保她“母子”对满人事务的代理权不被分割。
这份生造出来的大义,力量当然不能跟枪炮相提并论,圣道真要下了决心,什么嘴炮都无济于事,可要命的是,国中已被压在立国大义下的“反动力量”,都可以借此事来置疑圣道乃至国家根本。其中蕴藏着多大凶险就难以预料了。
圣道乃至英华之所以对满人徐徐图之,现在还紧急叫停大军,原因是满人已成刀俎上的鱼肉。自可在急缓之间从容处置。而这份宣言一出,压在缓一面的筹码更重了,严厉处置满人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更多,对于已经家大业大的英华来说,这代价虽不是难以承受,也却足够多想一分,认真考虑是不是该作些让步。
看来这个茹喜,对英华国体,对英华人心的了解,已不是简单能用“深刻”来形容的了。
这份辽东满人约书。看似在自说自话,却是在向英华表态:我也是华夏一分子,我们是一家人,现在我已经放下屠刀,坐等绑缚,承认你们是家主。但你们不能杀我。或者是赶到荒郊野外,得容我继续过日子,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甚至我都尊奉你们的道理和规矩,求的也只是继续呆在家里。
再跟刚才的大清去国,重归明臣的仪式结合,报人们面面相觑,都觉得刚才“报道归报道,评论归评论”那话不太妥当,此事一旦在国中见报,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国中主张仁恕的一派绝对会势力大涨,就连报人里,都开始有不少人觉得,满人能够靠上英华大义,自新悔过,这结果其实是皆大欢喜,不必再逼人太甚了。
可惜,这么大一件事,他们报人是怎么也不可能退缩的,皇帝都没有禁绝他们来盛京与满人接触,怕也是想让国人多知道些满人的动向。
“太后圣明!”
“果然只有太后,才能带着我们满人求存。”
“此檄一出,圣道必将束手束脚,再难如意处置我们满人!”
永琪读完宣言,大政殿内,允禄、衍璜等宗室,讷亲、庆复、高起等重臣都纷纷称贺。
什么大明二品命妇,什么龙虎将军,都是在南蛮的报人面前摆个架势而已,关起门来,慈淳太后还是太后,道光皇帝还是皇帝,亲王贝勒、军机将军,乃至满蒙汉八旗,亦然如此,自成一国。
旧世外藩与中国的关系不都是这样?只要外藩上表认中国为正朔宗主,涉外的文书仪礼不会逾制,内部事务都是自己作主。
现在还呆住盛京的满人们求的就是这么个前途,茹喜领着满人,如此低声下气,姿态卑微,还攀附上了英华的今世大义,在辽东继续过小日子,总该能如愿了吧。
茹喜向穿着大明从二品到三四品不等文武官服的宗亲重臣们微笑点头,而当常保撩开珠帘,附耳报说那东西已在后殿时,茹喜心中更升腾到云烟缭绕的山巅。
今天是个大日子,大清去国时,她还要了结一桩个人恩怨。
让永琪继续主持接下来的去国仪式,茹喜在常保的陪伴下去了后殿,离开前,常保与李莲英之间那阴冷的眼神来回,茹喜并没有注意到。
“亏得你提醒了,也是便宜那贱人,哀家本来还想割了她舌头,挖了她眼睛,学吕后一般把她丢到厕所里,尝尝正宗的人彘滋味……”
一边走,茹喜一边对常保唠叨着,前几日,常保禀报说守卫那东西的部下出了状况,他虽已处置了那些部下,但难保那东西再惹出什么祸患,茹喜不得不接受常保的建议,眼下正是她跟圣道角力的关键时刻,内部绝对不能出岔子。
到了后殿偏僻角落里,一只水缸赫然显现,一颗脑袋用下巴搁在缸沿,当茹喜渐渐靠近时,眼瞳中聚起的光芒也越来越亮,越来越冷。
“我还以为,你早就该咬舌自尽了,没想到你撑到现在还不愿死,你到底是在等什么呢?”
茹喜捏着鼻子,立在远处,语气极度鄙夷。
“我是在等你陪我啊,姐姐……桀桀……”
茹安冷森森地道,分不清是在笑,还是在唤茹喜。
茹喜冷笑道:“那你可就要失望了,姐姐我不忍你继续受苦,这就送你下黄泉吧。”
茹安沉默了片刻,忽然哈哈笑了,笑得十分癫狂:“那就谢谢姐姐了,反正我的儿子已经安全了,而姐姐你却没了儿子,我总有一桩事比过你了!”
茹喜没听懂这话,还以为是在讽刺她跟永琪继续负隅顽抗,憎恶地挥手道:“弄走弄走,果然是疯了!”
兵丁抬走水缸,茹喜再对常保道:“割了舌头,挖了眼睛,夜里丢出去,盯着野狗吃光了她!”
听茹喜咬牙切齿地嘀咕:“叛我的人,就是这般下场!”常保脸色惨白如薄纸。
大政殿里,高起与允禄、衍璜等宗室眉来眼去,一会点头一会摇头,而正在念退位诏书的永琪,念到“太皇太后”时,语调也颇为怪异。